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58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優秀15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今年暑假,我在家裡陸陸續續讀了19本書。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古代經典作品及相關闡述的書籍、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怡情消遣的書籍。

閱讀古代經典作品書籍,不僅可以讓我知道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古代先賢們的思想和智慧,而且讓我體會它們對我們現代人的為人處世、治學治國的意義和價值。而專家和學者對古代經典作品的精妙解讀或闡述,無不體現出他們深厚的國學底蘊和人生閱歷,也為我去解讀經典作品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思路。閱讀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不僅可以讓我感受到前輩、名師對語文教育的無限熱情、責任和自信,對學生真誠、無私、偉大的愛,也可以讓我領略到他們因為有深厚的文化素養、道德學養和社會閱歷而對教育能夠作出自己獨特、理性的判斷,對文字作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解讀,對課堂教學的駕輕就熟,而且讓我意識到自己在語文教學上的不足及努力進取的方向。而閱讀怡情消遣的書籍,則可以讓我放鬆神經,獲得許多知識和樂趣。

朱熹老先生的《四書章句集註》(《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作為儒家經典作品,可以聯絡自身,聯絡社會,常讀常新,可以讓我感受到經典作品的永恆價值。

南懷瑾先生的《孟子旁通》一書對《孟子》的解讀很精彩。作為國內外深有影響的國學大師,南懷瑾自信灑脫,面對年輕人,採用通俗易懂和幽默風趣的語言,引經據典,觸類旁通,解讀孟子的為人、為學、政治主張以及給予現代人讀書、做人、做事的啟發。

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一書能夠讓我看到近代史上一位哲人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信,對中國人的精神的辨證認識和分析。他廣博的知識、嚴密的邏輯、通曉的事理、流暢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在書中一覽無遺。

駱玉明教授的《<世說新語>精讀》一書在融通《世說新語》全書和廣泛採納前賢見解的基礎上,通過13個專題考察魏晉時代的社會結構與政治變遷、思想演進、文人心態及藝術趣味等情況。讓我印象深刻和佩服的是,本書結構嚴謹完整,駱老師對文字解讀非常細緻深入,尤其是對人物風流的'闡述很詳盡深刻,獨具特色。而《老莊隨談》一書,駱老師以冷靜的智慧和詩性的筆觸描摹出老莊的精彩境界和人生,文字十分簡練、流暢,可讀性很強。

劉強先生的《一種風流吾最愛——<世說新語>今讀?人物篇》一書對人物的描述很生動,對人物的評價很精準,文字的表達很流暢幽默,可讀性也很強。

黃玉峰老師的《教學生活得像個“人”:我的大語文教學》一書是對“大語文教學”的理解和寶貴的實踐經驗。我能夠感受到他的“大愛”、“大智”、“大氣”。我被他的“大語文”教學觀以及執著進取、勤於筆耕、獨立思考、真誠待學生的精神品質深深打動。

陳日亮老師的《如是我讀——語文教學文字解讀個案》一書讓我最欣賞和佩服的是他的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傳言的“三以”讀法以及對文字深入、仔細、嚴謹的挖掘和充滿個性的解讀。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一書主編是唐凱麟和劉鐵芳,本書以教師職業性與生命性的統一作為師德修養的出發點,以增進教師對職業的理解為基本路徑,以促進教師職業人生的完善為基本目標,以敬業、悟業、樂業為基本線索,抓住當前教師職業道德中的主要問題,最終落實在教師職業人生的幸福與卓越。師德乃是教師人生的根本標示,師德修養貫穿教師專業發展全過程,是引領教師職業行為的內在靈魂,是教師職業人生幸福的心靈根基。優良、合宜的教師職業道德將教育生活引向和諧、美好,成為教育生活乃至整個社會道德生活重要的風向標。

讀了這本書,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多讀書,勤實踐,才能真正適應我們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同時讓我深刻體會到師德修養是作為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習功課,如何讓自己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如何更好的得到專業化的發展是很重要的。通過閱讀本書讓我學到了:

一、增強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淨化每個學生的心靈。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範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作為國小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必須具備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用奉獻的人格,塑造每個學生的心靈。

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作出貢獻。教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只有靠園丁辛勤無私的澆灌,花朵才能茁壯成長,芬芳世界。有人將教師比作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默默地犧牲了自己,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因此教師應該是無私的。

四、學會開心工作

開心工作每一天,其實這是個古老的話題,但在現實中,總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觀因素,每天總是帶著一張烏雲蓋月的臉工作著,這不關是對所在的單位無益,對本人也是一大傷害,快樂與否,實際是在於你那顆心的變動。但不管你開不開心,日子總是那麼悄然而過,不會因你的不開心而有絲毫的停頓。快樂工作每一天,那麼,明天永遠屬於快樂的我們!

唐老的書深入淺出,文字平易近人,而且大量引用現實教學中真實案例,令人感同身受。唐老首先從一般意義上論述了教師職業,概括了師德的倫理學內涵,點明瞭良好的師德養成可以幫助教師的職業性和生命性和諧統一提升。隨後,唐老通過“敬業”“樂愛”“樂業”“理想與現實”等篇章,集中論述了師德的方方面面,師德的養成同個人職業成長的具體關係,以及教師作為一種特殊職業在當前的社會面臨的困惑彷徨以及倫理選擇。最後,唐老提到了師德修養與人生幸福的關係,肯定了教師是一種幸福的職業,更肯定卓越的師德修養必將為教師本人帶來非同一般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通讀唐老的書,我感觸很大。我一直認為,所謂師德,很多時候只是為人師表的要求。因

為我是教師,所以我要關心學生,為學生做出表率,公平對待學生,不因個人好惡而區分對待學生。顯然,以學生需求導向的師德教育,灌輸的是一種低層次的被動式師德。這種形式的師德實踐,往往令人反感,宣傳中也流於空洞,效果並不明顯。事實上,只有把師德的道德起點樹立在個人的幸福謀求上,把師德的邏輯起點樹立在個人的發展上,師德建設才能自然而然地推行,才能讓教師在幸福的包圍中達到關懷學生,提升自我的目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通過學習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從教素質。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學生的美好心靈,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著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著,對照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援、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近30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心靜,保持心理平衡。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利用這個假期,我讀了《有效教師》這本書,感受到書中字裡行間流露著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著教師的智慧的光芒。讀後有諸多感想,想把它寫下來與大家共勉,這本書主要是寫教師的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著教師的智慧的光芒。細細品味它,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收穫良多。

在這本書中,寫了諸多名師成長的經歷,這些經歷告訴我們:教師的成長,首先取決於對教育事業的態度。有什麼樣的精神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生活來源於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態度的創造與給予。教書時間長了,有的'教師教學碩果累累,但有的教師卻停滯不前,似乎對工作失去了熱情。是什麼造成了這巨大的差別?就在於他們持的態度不同。平庸者經常埋怨出身低微,埋怨領導偏見,而很少靜下心來想想自己。魏書生說過:“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成功源於熱愛,讓愛伴我們走向教育的高點。《有效教師》這本書從有效教師的內涵與發展目標、發展環境、有效教師的核心素質、發展策略和發展性評價等方面為學習者提供基本理念和實踐報告指導。

?? 《現代漢語詞典》對“效”的解釋是“效果,功效”,其詞條包括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綜合起來就是各種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和作用。

有效就是高效能。“效能”主要指辦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據。高效能就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綜合體現。可以說: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進效能、追求效益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日夜探尋、反覆實踐的課題。

大教育家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也要善於反思。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基礎是讓教師體會到反思意識的重要價值和反思能力對專業成長的作用,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重點是讓教師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的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的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即教師以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為思考物件,對自己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其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體而言,教師要善於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進行反思,也要善於通過閱讀思考反思比較自己的實踐效果,從其中發現差距。

《有效教師》與平日裡的理論書籍不同,不像那樣枯燥無味。整本書中都自然的書寫著教師對教育的熱愛,字字散發出來的是執著的人才有的努力與付出;句句相連的是傾心於教育的人才有的思考與奉獻;篇篇傾談的是充滿熱忱的人才有的智慧與希望。

正如文中的提問“什麼是有效教師?我怎樣成為一名有效教師?這需要多長時間?”這麼簡單的幾句深深地吸引了我,這不正是我內心的疑問嗎?多少個日日夜夜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賞了兩邊的風景,卻看不到前方的路標,低頭前行的那份茫然讓我的內心格外苦悶。順著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讀下去,一切都讓我豁然開朗,同時猶如一嶄明燈,照亮了我的教學之路!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讓人聰慧博學,讓人善於思考,它豐富著人的精神世界。讓孩子愛上讀書,與書為伴是教師的期望。可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有意注意時間也短,而且,外面的世界那麼豐富多彩,以其更加生動的形式吸引著孩子的眼球,更是難得讓他們靜下心來愛上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習慣將使人終身受益。為了使一年級的孩子擁有高漲的讀書熱情和良好的讀書習慣,筆者進行了以下有效嘗試:

一、“以講代讀”,激發興趣

皮亞傑說:“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是呀,要讓孩子自覺自願地讀書,持之以恆地愛讀書,就一定要培養他們對讀書的興趣。只有有了興趣,他們才會主動走近書。當他們愛上讀書時,讀書就會成為他們生活的需要,使他們對讀書產生更大的動力。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不識幾個字,連拼音也拼不起來,怎樣培養他們讀書的興趣呢?通過調查發現,在幼兒園時,多數孩子都很喜歡聽故事。因此,為了引導孩子們,在一年級新學期進行拼音教學的時候,筆者就沿用幼兒園的方法――“以講代讀”,來進行引導。“以講代讀”,就是以教師講書代替孩子自己讀,讓孩子用這種方式接觸書上精彩的內容。每天一有空,筆者就從《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寓言故事》等書中優選幾篇,讀給孩子們聽。每當筆者手中捧著書,邊讀邊走在孩子們中間時,他們都會集中精力,個個挺直身子,隨著筆者的聲音進入書的世界。此外,要讓書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還要注重家校結合。於是,筆者就請求家長配合,每天在臨睡前給孩子講一兩個故事。

漸漸地,聽書成為了孩子們每天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習慣和興趣同時生成,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拼音讀本,交換閱讀

在孩子們養成聽書的興趣和習慣後,要將這轉變成他們讀書的興趣和習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聽”對於孩子來說比較容易,只要求他們做到耳到、心到;而對於“讀”,認識生字較少的孩子需要自己利用拼音看、讀、想,這和聽故事相比,是一種質的飛躍。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孩子自己剛剛進行“蹣跚學步”式的閱讀時,決不能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於是,筆者給孩子們推薦了系列拼音讀本。在這些書中,每一本書只講一個故事,且頁數不多;每一頁只有幾行注音文字,其餘的則是精美的插圖。由於開始讀拼音看書時是很辛苦的,而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弱,這樣通過讀幾句話,再結合圖畫加以理解,孩子們就娛樂了身心,並得到了休息,容易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在這樣的讀書活動中,孩子們都會感到輕鬆愉快! 要讓孩子把這種興趣、習慣保持下去,就一定要捨得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閱讀。每週開設兩堂晨讀課,閱讀課;每天午間、回家後,都要保證30分鐘以上的閱讀時間;睡覺之前再讀10分鐘書……總之,見縫插針,要求孩子們一有時間就看書。

此外,孩子們讀完自己的小圖書後,還可以與同學進行交換閱讀。筆者經常引導孩子:交換一本書,可以學到兩本書的知識;交換閱讀的次數越多,所學的知識就越多。慢慢的,班級交換小書閱讀蔚然成風。

三、展示成果,樹立自信

為了激勵孩子們持之以恆地讀書,筆者在班級的一面牆上設立了“採蜜樂園”,孩子們每讀一本小書,就可以得到一個“知識之果”貼在自己的'名字後面,這樣就激發了孩子們讀書的熱情,使之主動投入到讀書中。

與此同時,筆者還在班級中舉辦“故事會”,讓孩子把自己最喜歡讀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一時間,人人都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他們利用空餘時間把自己從書上看到的故事講著練著,回家後還請家長們指導。《海的女兒》、《醜小鴨》、《小蝌蚪找媽媽》……這些廣為流傳的好故事在孩子動情的講述下,彷彿把大家帶入了故事情景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一個故事受到孩子們的歡迎,他們就會想辦法找到這本書,自己再細細閱讀一番,從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結合“採蜜樂園”的成果數量和“故事會”的表現,筆者評定出了“愛讀書的小蜜蜂”的金、銀、銅獎,且人人蔘與,人人有獎,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要在讀書中獲得成功並不難!孩子們自信滿滿,讀書的熱情高漲,將讀書作為了自己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建立書庫,豐富閱讀

漸漸的,孩子們的閱讀速度快了,知識面也廣了,一本小圖書用十幾分鍾就能讀完了。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過半以後,筆者發現,他們在課外閱讀的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的生字詞的知識,有效地促進了學習。班上一部分孩子已經拿著厚一些的書了,甚至有孩子在讀厚厚的少兒版《中國通史》、《上下五千年》,這讓筆者大為驚歎。

此外,也有一些家長問到,接下來應該讓孩子們讀什麼書呢?由於家長選擇書的能力參差不一,於是,筆者提議:請家長配合,成立班級書庫,選擇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的書。筆者的提議得到了所有家長的認同,很快,班級書庫的經費就已經到位。筆者和幾位家長到書店,選取了如下幾個系列的圖書:《十萬個為什麼》、《成長故事系列》、《上下五千年》、《成語、寓言系列》、《世界著名童話系列》、《國小生讀世界名著系列》……這些書多是拼音讀物,有厚有薄,內容有深有淺,適合不同能力的孩子閱讀。為了瞭解孩子的閱讀興趣,在每一本書的封面內,筆者都貼了一張班級學生名冊,在孩子們讀了這本書後,就根據自己閱讀的喜愛程度選擇打上一顆至五顆星,由此,筆者就瞭解了孩子們的閱讀傾向,以後書庫添書時,就可以更有針對性。

如今,孩子們人人都有書,書包裡有,床頭有書,且個個課間捧著書,午間拿著書。他們都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樂於享受其中。筆者認為,讀書的熱情、良好的習慣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書籍將成為他們忠實的朋友、良好的老師、可愛的伴侶,溫情的安慰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幸福在哪裡?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群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著教育、體驗著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型的幸福觀詮釋著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說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發現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教師成長”是這本書的關鍵詞,圍繞著“教師成長”此書記錄了大量優秀教師的`優秀案例,為我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受益匪淺。

通過研讀《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我發現這些優秀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的業務更熟練,才能得到持續發展。每天擠出一點點時間,堅持、堅持、再堅持,日久天長,滴水石穿,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回顧我從教的這幾年,有得亦有失。在上課短短的40分鐘裡,也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想要上好一節課,就得做好充分的準備,要了解學生、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結合《教師成長密碼》,我懂得了要善教學生。善教有多條原則和多種形式,但並不是“講得越多越好”,也並不是填鴨式的“灌溉”。老師一味地教,不停地“灌”,老師講得累,學生聽得更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喪失,那老師講得再精彩也無濟於事。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採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即合理的教學設計去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課堂裡快樂、高效的學習。

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為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援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國小英語學習應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培養學習興趣為首。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做一個教學有心人,及時反思教學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把教學工作做實做細,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有人說,孩子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生物”。他們時刻處在自己的頻道,成人難以進入,所以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和記錄就尤其重要。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孩子心靈的主要手段,是教師分析孩子行為背後原因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幼兒教師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這本書用清晰的`文字和準確生動的事例,細緻入微地將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全方位地展示出來。從具體的心理學、行為學概念到複雜的理論觀點,再到觀察記錄的具體步驟和實施方法。我仔細研讀後,對書中實驗得出的結論與工作經歷中的感受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我的實踐也有了理論的指引。

“教師不讀書、不學習怎麼成長,怎麼教育孩子?”是啊,孩子需要學習,我們老師更需要學習。要給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孩子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教師要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和方法觀察孩子,以孩子為中心,真正成為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與孩子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

我們讀書時需要三心:耐心、用心、靜心。第一是耐心,我們觀察孩子時候,就應該停下一切,用眼睛注視孩子,用溫和的語言和孩子交流,而且要像對待朋友一樣。第二是用心,我們對待孩子時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緒,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孩子是主導者,教師是引導者。第三是靜心,對於孩子的行為要直接詢問、換位思考、幫其理清問題。看懂並看透每個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教師可以從孩子的行為中,分析出許多資訊。這也是教師自我成長、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

學會觀察,才能讀懂孩子!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教師應該做到的和能夠做到的》這是一本由美國琳達·達林—哈蒙德,和約翰·布蘭斯福德共同撰寫的教育專著。它是美國中國小教師指定培訓教材。

序言中說到:從前,教師只需要培養少數精英去從事腦力勞動,而現在卻要培養幾乎所有的學生去進行過去只有少數精英才從事的高階思維活動,完成出色的業績。這也說明了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和技能不僅收穫了一些理念,同時我也對自己提出了要求:

1、幼兒園教師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責任心是做好幼師的必備要素,要把幼兒園教師當作事業來做,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竭盡全力把幼教工作做好。

2、幼兒教師要平等並尊重每一位幼兒,肯定鼓勵他們成長。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熟悉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化特點,明白他們的需求,客觀認知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幼兒教師要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任何一個,要公平公正。

3、幼兒園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

幼兒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者。不含有愛的教育是沒有效的教育。

4、幼兒教師要善於表揚和鼓勵幼兒,正向引導其言行。

5、幼兒教師一定要善於與家長溝通,做好家長的工作。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長和幼兒教師要共同攜起手來,一起做好育兒工作。幼兒園應該本著尊重家長、與家長合作的原則和態度開展工作。

綜上所述,遵循了教師應該做到的就能夠做到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就是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肯定並尊重每一位幼兒,鼓勵他們向上成長,做正向引導,還要經常與家長溝通,做好家長各方面的工作,常保一顆愛心和耐心,以身作則,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將愛和責任集於一身,做一名孩子喜歡的幼兒園教師。

我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感到體會頗深。就是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帥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個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當今,絲毫未見減少。

說起這裡面的原因,教師大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麼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截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幾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現在的教育教學中也是常提不斷的。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可看看我們周圍的老師,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不同型別的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考著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後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試想,這樣下去,怎會去個別對待,怎會不產生差生呢?這也難怪有些教師不停地抱怨他的課堂上學生不聽話,搗亂紀律了,也難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難怪每天被學生折騰得心浮氣躁、精疲力盡了。

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可我們都在說著“教師的時間哪裡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著只讀教材和教參的老師,即使讀書也是疲於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蘇氏在書中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加強自己的學識修養,對任教學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識結構的內涵。教學時要能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揭示人生的真諦,成為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先行者,成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會生活的引路人。

讓我們銘記這些“建議”,讓它成為我們工作中的航標燈!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工作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當一個好老師難,當一個好班主任更難,班級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特別是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會環境,都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們班主任不僅要面對一個個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面對他們背後的家庭環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師》第三輯中通過《好的教育是一種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讓父母成為你的助手》三篇文章向我們深入淺出地闡述瞭如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讀後讓我受益匪淺。

父母的處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進步了,國富民強了,孩子們有了優越舒適的環境,但行為習慣為何出現了滑坡。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學校教育模式與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異,或者說是家庭問題給孩子的行為習慣注入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說:我們的'家庭之路上充滿了無證駕駛的“司機”,現在沒有駕照不能開車,違規要罰款。而做父母比開車要複雜一百倍、一千倍。

因此,我們在面對多種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我們的班級管理如不能採取相應的對策,而簡單地採取整體化一的措施,勢必讓這些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或者無處躲藏,那麼,怎樣才能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呢?結合朱教授的觀念,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利用3月份學校開展的“家長一日訪談“活動,為不同的學生家長,構建一個共同教育平臺,是班級與學生家長,以及學生家長之間相互交流的好機會,活動開展以來,我總是留出一定的時間請學生家長介紹自己的“教子之道”,討論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再讓孩子當場發言,有時甚至請一部分問題學生髮言,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溝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長們結合自己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門管理人的藝術。學生不可能屏棄一切因素的干擾,帶著純而又純的心理坐在教室內從事學習活動,班主任工作只有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援,才能使學生健康成長,從而形成合力。一旦兩種教育形成合力,孩子的學習、生活必將步入一個和諧的軌道,正如朱教授所言:當學生的父母成為教師的教學助手,教師就會像有了三頭六臂,這樣就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從容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新教師成長的途徑有許多,可以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在觀摩中學到優秀的教學方法和巧妙的教學環節的設計。還可以通過微格教學,記錄自己的教學過程。更可以通過專門的培訓以及教學反思來促使教師的成長。通過學習取得進步的方法有許多,但必須通過轉化實踐,才能使這些理論和方法為自己所用。如何更加高效地將別人的優點轉化為自身擁有的技能呢?今天我在讀於永正老師的《重在“轉化”》中找到了答案。

於老師在和一位校長談話時,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學校的老師幾乎“輪訓”遍了,有些骨幹教師不止一次參加過“國培班”。但有些教師進步很大,效果顯著,有些老師去依舊故我,重複昨天的自己。他不由地思考起這些問題。再根據自身經驗以及和其弟子交談的過程中,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轉化有兩種,一種是把理念轉化為行為,它需要創造,要付出相當的腦力、精力和體力;另一種是把別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只要願意做,很容易取得成功。

對於第一種轉化,他提到了他讀葉聖陶先生關於“下水文”的論什麼,於是便運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學中,在備作文指導課的時候,先寫一篇“下水文”,等待學生寫好了,師生共同分享文章,這種“師生同寫”的.方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起到了為人師表的作用,真是一舉兩得,這使我想起了我的師傅李賀老師,她才華橫溢,對教學很有自己的見解,其所寫的部落格也十分精彩。她也常常與學生在習作課上共同寫文章,我相信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的寫作興趣會更高漲。雖然我所教的是三年級,作文剛剛起步,我覺得這種方法同樣可以去嘗試,讓學生也能在我的帶動下愛上作文,體會到作文中的樂趣。

對於第二種方法,於老師強調教師在學習一節課一個理論或者一種方法時就是重在實踐,先模仿,再在實施的過程中經過觀察,調整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前提是自己必須先踏出那一步,如果沒有轉化的意識,新的東西永遠不會被接納。

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會得到一把好箭,而握在手裡不能為自己用的箭就不能成為好的箭。我們要把得到的箭射出去,物盡其用,而我們需要的就是射箭的本領——轉化。要有轉化的意識,這樣教學就會有所收穫,要有轉化的實踐,這樣的教學才能如活泉一般,永遠充滿生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啟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就應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個性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說起讀書,一直都覺得不用太刻意,也不要給自己定什麼目標任務,因為“讀書乃隨心之事”。隨心讀書,才會讀得輕鬆,讀得快樂。

記得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每年村子裡有廟會時,會用媽媽給的5分錢去買一本連環畫,然後不厭其煩的看了一遍又一遍,到現在我都記得那本叫《姊妹易嫁》的連環畫的內容。如此單調的閱讀卻是那時最大的快樂。

真正有條件大量的開始讀書要到了上大學以後。因為忽然多出的空閒時間和學校那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不期而遇,看到那一排排的琳琅滿目,我瞬間被驚呆。也許是為了補償以前因為條件所限而失去的讀書時間,我開始了不分晝夜,廢寢忘食的閱讀。首先從自己認為最有檔次的外國名著開始,比如《簡愛》,《飄》,《蝴蝶夢》等迷迷糊糊讀了個遍,羅切斯特,白瑞德,麥克西姆到現在仍然是我心目中完美男人的代表。可是那時畢竟是青春年少,很正常的開始迷上了言情小說,瓊瑤的,席絹的,一天能看兩本。再後來,感覺自己有點跑偏了,又猛讀了一段老舍,巴金的書,也就是這時知道了林語堂戴望舒徐志摩。後來骨子裡的那種豪放讓我徹底迷上了金庸,《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讀得天旋地轉,硬是冒著眼睛累瞎的.危險把金庸所有的書都讀了一遍。感謝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就這樣隨心所欲的完成了我最初的閱讀積累。

參加工作後,有了自己買書的條件,第一個月的工資首先買齊了三毛的所有作品,那是我一直都夢想擁有的。不時的讀一讀三毛是我到現在還在堅持的一個習慣,不同的人生時期去讀三毛,會有不同的感悟和感動。最欣賞《撒哈拉的故事》中那個真性情的三毛。慢慢的又讀了張愛玲,餘秋雨,劉墉等這些各具特色的作品。還有一段時間集中閱讀了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像《穆斯林的葬禮》《少年天子》《平凡的世界》等,總之是不分門派,喜歡就讀。所以讀得書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雜。

最近這段時間可能受各種致青春的影響,竟然也津津有味的讀了饒雪漫的《校服的裙襬》,桐華的《那片星空那片海》等這種流行在年輕人當中的網路小說。可能我的心依然年輕,那就隨心的去讀吧。

如今,書櫃裡那一本本綴滿了我回憶的書,是我快樂的源泉。每逢有空時,開啟書櫃,隨心的拿一本讀一讀是我最自在的事情。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讀了《一份個性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證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我和班主任的關係還能夠,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我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我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須的聯絡。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我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一、師愛最為公眾期盼

教師就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我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禮貌”,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我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我,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職責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僅是從老師那裡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我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期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潛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到達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就應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我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光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期望自我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能夠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能夠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我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我能夠激勵自我,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我就不明白自我長在哪裡,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光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我威信。當然,只有自我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構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的個性,然後根據不一樣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構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四、教師務必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職責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持續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後所引發的一系類感想。關心、關注、關懷每一個學生,是每位教師應該保持的工作作風。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應該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享受到教師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師應該一視同仁。由於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對待學生總有不同的態度和心情,他們總是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好學生犯錯老師總為其開脫,差學生犯錯老師們總認為是學生的不對。因為,成績好的學生能給教師帶來成功的喜悅,教育的希望,職業的幸福感,而紀律差成績差的學生總是讓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而沒有得到半點的快樂和安慰,他們總是讓教師操心,讓教師失去職業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說來容易做到難。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體學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我們才會贏得學生的心,我們的教育才會有說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呢?

1、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和不足,不要輕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學生,今天學生學習不行並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們的學生幾年後發展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們公平公正的待遇。

2、要學會體諒和寬容。學生的身心正處於一個成長的時期,教師需要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和行為,要體諒學生,同時對學生身上發生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要給予寬容。

3、要給學生提供多樣的發展機會。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智慧結構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慧強項和弱項。這種差異並不表現為好壞、高低、貴賤之間的差異,而是多樣化的`表現。每一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承認差異、適應差異、追求多樣性,儘可能的提供適合學生髮展的機會,保證學生有機會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

4、要多鼓勵少批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當教師的都想得到領導的表揚,何況我們的學生呢?學生經常性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就會充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肯定,就會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作為教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創造機會表揚平時表現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敏銳地去發現並加以表揚與肯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教育與理想是亦菲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後,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裡,教師不是

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他生命的價值在於“以現在求證未來,讓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在哪裡呢?朱先生說,它在創造中,在服務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為創造、服務、研究與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個普通的時刻,都會煥發不一樣的光彩,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們都能與幸福相伴。他這樣說“職業”: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他這樣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並指引著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這樣說“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為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他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為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為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為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為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他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時間抓起來是黃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還記得自己剛站走上教育崗位時的手忙腳亂和經歷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這一切我都經歷了,堅持了下來。迄今為止,我在教育這個崗位上風斗了18年了,但如今的我仍然保有當初教學的熱情的`熱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歡我的課,因為課堂上的我比較幽默,親切。仍然充滿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的教師的幸福從哪裡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與自己的關係。我的幸福感大多是來自教育,來源於特殊的學生。而我們之所以會對孩子有不同的態度,往往是因為我們給孩子貼上了不同的標籤。外貌美麗、乖巧聽話、聰明能幹、沉默寡言、頑皮淘氣等等詞語,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標籤。一旦貼上了就像“牛皮癬”一樣難以卸下。這種先入為主的有色看法直接影響教師的態度。但是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作為教師,要給孩子自由,給他時間,給他空間。同時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及時鼓勵表揚,也許他們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所以當一個特別調皮不聽話的孩子,在你的課堂上認認真真,積極參與可課堂活動時,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