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推薦】讀書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7.44K)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讀書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1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沿途是四季的風景,在書籍整齊看似蒼白無力的文字中,我讀懂了自己。似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為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深的暗影……

於是,書籍中,記憶裡,你潑墨了牆角殘缺的欲言,渲染出一個沒有跌宕的第五個季節。一場考試解散了一個年級,記得畢業典禮的那天,窗外是顆顆大粒下垂的雨,顏色不一的傘面在校園裡遊動,也包括我們。一如既往的,我們又擠在同一把傘下,捲曲著身子,雙手疊放在一起緊握著傘把,眉頭緊鎖似想用那不長的睫毛遮擋密集的雨。即使如此,雨水還是打溼了衣衫,在你純白色的服裝上開出一朵灰白色的花,繼續蔓延。衣服溼了,將視線移到我的左腋下,是你送我的《夏至未至》,還好,它完好無損。

那天,我忘記了上衣是怎麼寫滿你的塗鴉,忘記了鞋子踩在雨水是怎麼蕩起漣漪,更忘記了滿臉的液體是汗是雨還是淚,只記得分離的時刻我緊握著你送的那本《夏至未至》……

難過於離開你的日子,我開始讀書,我看到了白色裡的冬至日:在大風席捲雪花飛揚的道路兩旁,是光禿禿的樹幹枝椏。於是,戀人分手了,友人辭別了,親人離世了。我們悲痛欲絕,嘶聲裂吼在這大雪瀰漫的季節。你離開的日子,在書中我難過於主人公和我的悲慘遭遇。

習慣你不在身邊的日子,我繼續讀書,我看到了柔和的春分和秋分:午時明媚的陽光奢侈地灑在胸膛,我有了新的夥伴。天空如此空靈,水面依舊清澈見底,遼闊的操場,我們觀看著草長草生,瞭望著鳥去鳥歸。你不在身邊的日子,在書中我早已習慣主人公和我一次次踏上新的征程。

回憶與你一起的時光,我愛上讀書。我看到了瘋狂六月的夏至日:烈日炎炎下墨綠的枝葉間的縫隙落在地面形成點點光斑,我們曾騎著單車在下面穿行,有時一隻飛行的小蟲落在肩上彼此都會破天荒地亂吼大叫。與你一起的時光,在書中我回憶主人公和我曾經的種種美好,幸福地笑了。

你送的《夏至未至》,帶給我的豈止是一個夏季的感動。一本書,我翻閱沿途四季的風景,它引領我走進第五個季節。第五個季節,沉甸甸的,來自於書籍帶給我內心最真的感受,沖洗了憂傷讓歡笑迴盪。

一本書,帶我走進第五個季節。

讀書心得體會2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本學期,張校長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通過假期的讀書活動,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一、博大而熾熱的愛,在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名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啟用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認為: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標示了有效教師高尚的師德境界。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古今中外的名師們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範的教育過程中站立起來的,都是在無私奉獻、無私的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時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著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斯霞老師直到七八十歲高齡還在與不學生親切密接觸,譚迪敖老師整天與學生一起沉浸於小發明之中,多年如一日,樂此不疲。試問他們又怎麼不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又怎麼會不親其師信其道呢?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在學習與反思中,不斷髮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見要成為有效教師對於學習的至關重要要有深刻認識,要把學習作為自身發展、勝任教學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的思考,那麼既便是有 xx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 xx年來的最深、最明瞭的體會。

從古人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到今人的“書籍是人類靈魂進步的階梯”,無不看出讀書的良好作用。讀書好處和重要之大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加上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會經常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於是人人都想讀書,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至理名言,可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許多人只體會到讀書的無比之苦,我卻更多地感悟到讀書的無限之樂。我不是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也不是把讀書單純的當成一種無所事事時候的消遣,而是把讀書當成一種心靈之旅,當成一種和古之先賢、智者名士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的過程,當成一種消除疲憊,洗去煩惱的精神生化的過程。

書,是良師,更是益友。

好讀書,是年輕時候養成的習慣,但是不得不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量和各種社會關係的增多,年少時候那種單純的安心的讀書的心境難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種事務踏至紛來,每天可以有一段長的讀書時間就顯的彌足珍貴,所以,我這樣的年紀和工作的特點使我在讀書上不得不養成自己的特點,一是要讀書首先是選書。雖說是開卷有益,但是時間有限,所以必須有選擇的讀書,把有限的時間放在好的,適合的書籍上。在選書上,不看庸俗無聊,不求高深專業,但要切實有用;不過於專一,而追求廣博,讀書如交友,只是呆在一個小圈子裡,很容易自我封閉,自我限制,所以要廣交朋友,經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種書都要儘可能涉獵一。二是隨時備書,“見縫插針”。沒有大片的時間可用來讀書,只能是把片刻的閒暇時間利用起來。有時間就拿出來翻上兩頁,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頭的書籍,只要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積月累,持之以恆,總會在不知不覺中,輕鬆搞定;三是有計劃,雖說讀書的時間少,但是,不能找藉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須要擠出一段時間讀書,我把這個稱之為:每天多走一點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來休息的地方,要再堅持一下,多看一會兒書,在多走一點路。四是要用腦讀書,多做批註,常寫心得體會。用眼讀書,獲得一種簡單的快樂,用心讀書,贏得一片安寧,一種豐潤,用腦讀書,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對話,那麼收穫的除了快樂,安寧,更是一種洗禮和昇華的過程。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學習和獨立思考必須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優化的效果。五是讀書以致用。有人說,現代人讀書很功利。我倒是覺得,讀書是不能過於功利,那樣讀書讀不好,讀不深,讀不出快樂。但是讀書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讀書必然是直接或間接為了我們工作,生活服務的,這就是讀書的目的性。讀書是要用的。讀書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澆灌了很多,但是長不出嬌豔的玫瑰。讀書可以死讀,但千萬不能讀死,所以讀書應該是要結合自己有選擇的讀,有目的的讀。讓書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前進的階梯。

大家都在讀書,但是,每個人讀書的方法、感受和收穫是不一樣的。說了我的讀書的方法,在說說我讀書的各種體會和收穫。總結起來,應該是“三開”。

開心養氣。我在讀書之中,收穫的開心,快樂分四個層次。一是最為簡單直接的快樂,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個精采絕倫的比喻,一個構思精妙,啞然失笑的結尾……這些都會讓我怡然自樂,欣然發笑。二是讀書讓心靈安寧,拋開煩惱的快樂。這時候讀書已經深入其中,忘記身邊的種種事情,溶入到書的世界裡。這時候讀書,因為書的世界不同,會有激情如火,也會有沉靜似水,也會有百般無奈,感慨嘆氣。這種在書的世界中暢遊,與書的內容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就是讀書的第二層快樂。三是獨立思考,對話交流的快樂。這時候讀書不是讀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尋梅……總之是在契合兩歡的氛圍下的對話、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讀書有用。這種快樂就不在讀書之中了,而是在讀書之後的一種反饋。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書到用時不恨少”,能夠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能夠自信大方,舉止得體。這樣,快樂自然而來了。

修身養性,怡悅身心,幾乎是眾多讀書人對讀書作用的一致性的評價。許多人把讀書弄墨說成是附庸風雅,這句含有貶義的話卻道出了一個事實,讀書對一個人的修養,氣質有很大的塑造力,這種塑造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但又是實實在在,明顯改觀的,古代不就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嗎。當然這個“三日”不是指三天,而是代指一段時間的意思。總之,腑有詩書氣自華,經常讀書的人總會給給人們一種感覺,那是從舉止言談中流露出來的。

開闊視野。書籍是向上的臺階和平臺,是望遠鏡也是顯微鏡。因為書籍我們能夠擺脫地域的限制,視野的狹隘,從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廣,看的更遠,看的更深。有句說:視野決定事業。我們要走出大山,跳出峽谷,目的就是為了開闊視野,學習外面先進的科技,成功的經驗和高效的方法。而我認為,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讀書無疑是最為便捷,最為經濟,最為高效的方法。從《世界是平的》,我們一下子打開了視野,模糊遙遠的地方被拉成了“一馬平川”,讓我們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全球化的腳步如此接近,一下子把我們也拉入了在太陽升起後,一起奔跑的動物行列之中,危機就在眼前,可是,機遇和希望也同樣的實實在在,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用力加速向前跑,必須“率先”衝在前,不是大吃小,而是快贏慢。

開拓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以科學和發展觀念指導,解放思想,革新觀念,是我們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讀書學習是我們真正掌握科學發展觀,不斷開拓思路,革新觀念的重要途徑之一。書是先賢們智慧的濃縮,是其他人其他地方的先進、成功經驗的總結,是“大補”之品,需要認真研讀,反覆推敲,不斷咀嚼。我看李瑞環的《學哲學,用哲學》,其中許多的話語短小精煉卻意深旨遠,比喻通俗恰當,卻引入深思。有許多的警示之語,也有許多的諄諄教導,總能讓我玩味其中,收穫頗豐。

讀書心得體會3

《小鹿斑比》這本書描述了斑比從天真無邪的小鹿變成了鹿族首領“鹿王”的故事。在這個過程裡,他經歷了和媽媽分離,獲得了朋友的幫助、老鹿王的引導,也親眼見證了同伴的死亡。

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要勇敢地克服它,勇敢也不是簡單地說出來,而是需要通過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出來的。另外,從他和媽媽分開生活的這個場景中,我理解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能只依靠爸爸媽媽了,要學會自理,慢慢適應獨立生活。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向斑比學習不斷克服困難的精神,努力學習、掌握本領,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讀書心得體會4

一直以來覺得自己是責任心較強的人,盡職盡責地完成本職工作。自從在董事長帶領下通過每天的晨會學習了《帶著責任心和使命感去工作》後,才真正受益匪淺。該書通過一些成功案例詳盡闡述了責任心和使命感的重要性,從一些事例中提煉出理論的精華,更重要的是該書結合了現代職場的工作觀念,探索瞭如何靈活運用這些理念,讓每一位身在職場的有心人走向成功的人生。看了該書,我才體會到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

我們看到,那些做出了成績的人,並不是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強、素質有多優,而在於工作中處處爭先,勇於表現,敢於奮鬥,最終脫穎而出,出人頭地。工作無小事,把小事做得細緻入微,大事自然就水到渠成。再偉大的事業都是一系列小事構成的,沒有小事就沒有大事。面對現實,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也就是說人類最可怕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

責任應該是衡量人品最核心的因素。因為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員工,即使有再多的知識、再大的才華,也難以創造價值。而一個有責任心的員工,在工作中必然會樹立主人翁意識,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用高標準要求工作,把每一件工作都做得盡善盡美,而不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態度是最好的競爭力,它往往決定一切。工作需要熱情和行動,需要努力和勤奮,更需要一種責任。願意付出,有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僅是完成份內工作,而是超越期望地完成任務,這更會給自己一種動力。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努力工作,忠誠於合行事業,在捍衛合行榮譽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責任心,增強了自己的榮譽感。工作中遇到問題要向前跨一步,遇到困難要向前頂一頂,遇到事情要多做一做,責任就是無處不在,我們一定要相信方法總會比問題多﹗

我認為要有足夠的工作責任心,還應具備以下兩點,一是要有知識、有技能,有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知識在更新,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不斷湧現,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要勤於學習,不斷強化學習意識,不斷地從書籍中汲取營養,在實踐中得到提高。二是要有銳氣,要勇於創新。銳意進取創新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更是一種精神、一種魄力,同時也是工作進步和發展的源泉。

看完這本書,就像充了電、加了油,獲得了一種動力。我們工作不是為別人工作,是為我們自己工作。只有在工作中積極起來,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無上的責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才會把工作做好,激發出自己的最大潛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讀書心得體會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義大利文學家高爾基所說的一句話,教育著千千萬萬的人,如今,這句話使許多人走上了成功之路。

在那個時期,還有一位文豪,他就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他也是一位歷史性的人物。

他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當時風靡了全世界。這不僅是因為這本書好看,更因為它表達了一種堅韌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身上。在他身上,不僅有布林什維克的革命精神還有對人類做出奉獻的渴望。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應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賤庸俗而慚愧;在臨終的時候,它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必須抓緊時間充分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奇妙的疾病活一次意外的悲慘事故都可能是生命突然中止。

這不僅表達要珍惜時間,還表達了保爾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也不忘布林什維克,也不忘人民。

在這本書裡,從保爾小時候一直講到了保爾的生命的最後一刻。生命何其寶貴,只有一心為他人生命才會變得光彩,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話也就是這樣。為人民,為社會,為大家的人的生命才會光彩,人活著,就是要為別人奉獻,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

百善而不足,一不善而足。在做好事時還要注意少做壞事。在佛教裡千善才能抵一過,可見保爾做了多少好事。

如果說劉伯承是軍神,那麼保爾無疑是軍聖,在戰鬥中,他屢建奇功,多次受傷,但死神總奪不去他的生命。

我們向保爾頑強的精神學習吧!

讀書心得體會6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有幸拜讀了關老師的《憑什麼讓學生服你》這本書。看此書如同和一位長者交談,她娓娓道來,每一句話都那麼真誠。她不但令她的學生們佩服,也同樣令我心服口服。是呀,與其不斷地要求孩子這樣那樣,還不如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塊吸鐵石。全書通過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名普通教師,是如何用心,用腦,用情讓每一個或善感、或叛逆、或懵懂莽撞的孩子的心慢慢向她靠近的。

一、以身作則,提升人格魅力

“親其師,信其道”是說一個人只有在親近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在這裡關老師認為“親”不僅僅是親近,更多的是佩服和發自內心的崇拜,而真正能贏得學生佩服的是老師深刻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關老師用具體的事例講述了她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她可以在軍訓時陪孩子們一起淋雨;她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愛心捐助;她願意做學生的朋友,做班級的一員和學生們共同承擔集體責任,看到教室內的廢紙不是批評指責而是彎腰撿起來;她不僅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更關注他們的道德水平……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學生佩服。教師的人格魅力就體現在瑣碎的日常教學中,老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裡,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可能就會成為學生模仿的物件,這就要求老師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莊重自己的儀表,注重言談舉止,豐富自己的知識,形成強烈的事業心和良好的責任感。只有老師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在學生中的威信和號召力才會進一步提高。

二、用心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

時代在發展,傳統的批評、訓斥、管教已不再是靈丹妙藥,心靈上的溝通、理解和尊重才是孩子們更為需要的。我們總是會遷怒於“今天的孩子思想真複雜”但是這並不是孩子的錯,這是複雜的社會環境決定的。所以做為老師,我們有時候需要彎下身子去聽聽孩子的心聲,當心和心貼在一起的時候,心與心之間的冰霜也就被融化了。反思自己,我總是站在一個老師的角度去理所當然的給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認為我是老師,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但是收效甚微,這時我會覺得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被理解,會生氣、惱火,甚至演變為嚴厲的批評、指責,這樣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身軀高大,面目猙獰”學生就會服你嗎?關老師的書中用大量的例子告訴我,不是的,當我們把孩子當做是朋友,而不是管教的物件時,當我們真的能夠平靜的坐下來,認真傾聽孩子向我們傾訴他的困惑而不是不問青紅皁白的責罵時,當我們給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而不是狠狠的責備時,孩子的心正在向我們靠近。

三、動腦思考,完善教育方式

教育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如果我們在愛和理解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方式方法,那我們就會得心應手,甚至樂在其中。

書中講到了很多故事,讀到一些故事的時候,真能觸動自己的心,在為故事中的老師機智幽默的對白,獨具匠心的設計,妙趣橫生的情鏡叫絕的時候,我也真正領悟到了一些實用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他的個性心理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面對不同的個體時需要因人而異。我很贊同關老師的的觀點:教育需要鼓勵,但一味的,盲目的鼓勵可能會讓學生陷入一種自我放縱。“失敗乃成功之母”“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些句子充滿了正能量,但是如果經常用這樣的方式來激勵一個屢戰屢敗的學生,會讓學生陷入一種“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自我麻痺之中,甚至陷入低谷,一味的鼓勵——無濟於事,一味的批評——更加叛逆。這時候需要我們使用一種“強刺激”,一針見血的指出學生的錯誤,嚴厲批評甚至直接否定,激發學生的內疚感,由此激發學生的動力。當然這種方法適用於那些心理素質比較強的孩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瞭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徵,對症下藥。

四、用愛滋潤,溫暖孩子的心田

與教師的人格魅力、高明的教育方式相比,最容易進入孩子內心的可能就是老師的愛了。當我們盡我們所能去關心一個孩子,幫助一個孩子的時候,我想孩子是完全能感受到的。當我們能夠把每個孩子都放在眼裡,把孩子的喜怒哀樂記在心裡時,我想孩子會親近我們的。也許就是你幫他繫好散落的紅領巾的一個小舉動,在他生病時的幾句問候,課堂上的一句“真棒”,在他考試失敗時的幾句安慰,在他贏得短跑比賽時的一個擁抱,就會觸動他心中的漣漪,牽動他的心。孩子並不是鐵石心腸,心被捂熱了,他們自然也會用真情來回應。

做一塊吸鐵石吧,用“腦”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用“心”去了解學生,給予他們平等與真誠,用“情”去溫暖和滋潤還不夠茁壯的小苗,你的眼裡、心裡有了孩子,孩子自然會敬佩你,喜歡你。

讀書心得體會7

世上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可尋,在學習中要善於發現規律,利用規律,不能盲目地亂撞,只要有這樣考試,才能穩打穩勝。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是華羅庚的親身體會,意思是學貴在勤。自身的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奮的精神,學生們要勤,就要忌懶,忌惰。懶惰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會表達出來。所以同學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謀事忌惰。

如果做一件事不經過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鹵莽的,也是回撞牆的。除非你是幸運的。但幸運並不是時時光顧的,所以,最保險的辦法是三思而後行。這表明學貴在思。

學習過程是由計劃、預習、聽課、作業、總結等各個環節構成的迴圈過程。課堂聽講對學生學習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性。課堂聽講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差。聽講時要抓重點,注意老師反覆強調的部分。

而當複習時,內容多,時間緊,各科目齊頭並進,做到心中有數,節奏有最,提高複習備考的實效。

假如你的成績一跌再跌,那麼就必須反省一下自己最近學習態度是否有問題,學習方案是否有不足,是否有重要的知識點沒有掌握。

我們要相信自己是一隻高飛的鷹。

讀書心得體會8

一本書的智慧並不在書內,而是在書外,經過過讀一些書,使我們瞭解並掌握了平日裡我們不知的大悟大徹,從而能夠結合自身靈活運用在生活中,才讀懂一本書。

就說寫作吧!它就來源於我們平時的積累。“一口吃不成哦胖子”的確如此。寫作文就是例子。在平時我們要積累了。寫作文的時候,必須能利用上,自我積累的詞語、成語、名人名言等,就會使白開水似的作文變得栩栩如生。可是隻積累是不行的,要學以致用。可是隻學習不思考也是不行的。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雖然明白讀書,但不如懂書的人。人雖然懂讀,可是不如以書為樂的人。這也是孔子以往說過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溫故而知新”我們不要像狗熊掰梆子那樣,撿一個丟一個,我們要把這些知識,放在我們的腦海裡,把他鎖住,不要讓他“飛”走了等到再用的時候,開啟那把鎖,取出知識。你讀的書多了,在寫作的時候,就會輕而易舉的寫出十分完美的一篇作文,不會絞盡腦汁的想。

這才是讀書的真正含義。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讀書心得體會9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是“讀書的最大理由—擺脫平庸”。是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才會自信,有底氣,才能找到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支柱,才能擺脫平庸。正如曾國藩所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學做人,在書中可以碰到很多在生活中難以想象的到高境界的人,可以做我們的榜樣,讓我們懂得做人的道理,使其人格上進。讀書還可以幫我們解惑,可以解氣,讓我們的思路變得清晰,讓你覺得一切事物都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多讀書,能夠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能在書裡找到自己的歸屬感。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4月23日設為“世界讀書日”。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離“讀書”這兩個字已經漸行漸遠。我國人均讀書量一年也不足8本,與同樣工作壓力大的日本人,以色列人相比,讀書成為中國人的一個微亮的光點。我們要知道,讀書才能更好的武裝一個人。我個人來說,比較喜歡汪涵,因為他真的是有才華之人。他經常在突發情況中機智救場,我想若沒有這慣戰能徵的經歷和大量的知識儲備量,是很難得駕馭突如其來的發難。

當大家都在誇讚汪涵機智時卻不知這些得益於他讀過的大量書籍,若胸無宿物估計只有在臺上尷尬的局面了。作為國內著名掌上閱讀APP掌閱iReader的形象代言人,汪涵不僅愛看書,愛藏書,他對看書的熱愛也影響著年輕的一代人。這個充滿著喜劇色彩的主持人已經不止是一個只有一撮黑色鬍子和黑色眼鏡框的標籤主持人,從他對書的熱愛和認知度上,已經將一位滿腹經綸的智者形象呈現在大眾面前,這也使這位掌閱的品牌代言人成為年輕人一個良好的榜樣,這位懷揣著作家夢的主持人冷靜沉著的現場反應和專業素養無疑是一個讀書人厚積薄發的榜樣,值得大家去學習。

讀一本好書可以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對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裡豐富有限的人生,擴大人生的寬度,領悟自己的生活。我們對待讀書的態度就是對生活的態度。莎士比亞說:“生活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所以,無論你是年輕還是年老;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應該享受讀書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自從管理處開展了“好讀書、讀好書”活動後,增加了大家對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大家的閱讀量,不僅增長了見識,還提高了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使我們變的更有修養,培養成了高素質、高水平的職工隊伍。閱讀是一種潤物無聲地影響,在今後,我會繼續將讀書作為我生活的一種好習慣,雖然讀書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很多,改變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行為舉寫作網止,讓給我們變的更美好。當我們變的美好的時候,你什麼樣,你身邊的人就是什麼樣,你的`生活就是什麼樣。

讀書心得體會10

已經一天多了,耳邊仍不時地響著“向下看,向下看(lookdown,lookdown)……”的歌聲。那低沉、壓抑、憤怒的歌聲好像揮之不盡,縈繞在耳畔,讓我的心情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沉悶,陰鬱。

昨天,反覆思量後還是決定帶兒子去看《悲慘世界》。說起來這部名著,我是隻聞其名,從未拜讀過。總感覺那是離我太遙遠的世界,那是我的理解力不能及的領域。但是,它一旦搬上熒屏是否就淺顯易懂了呢?是否就離我近了呢?我是否可以對其洞悉一二了呢?正是這種想法促使我決定去看《悲慘世界》,也正是這種想法促使我想帶著兒子一起去看。於是,昨天我們終於成行,領略了這部大片的風采。

影片一開始就是滿屏的灰暗,色調很是壓抑,巨大的輪船被無數的囚徒牽拉著,看守們在高高的臺上來回巡查。巨浪無情地拍打衝擊著囚徒們的身體,囚徒們身帶重枷,一邊拼命地拉著纖繩,一邊低沉地唱著心底憤怒的歌。就在這群人中,我們主角冉。阿讓也身處其中,滿臉的絡腮鬍,一身的疲憊,只有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滿了仇恨和憤怒。只為了救活飢餓的侄子偷了一塊麵包,冉。阿讓換來了十九年的牢獄生活,對此除了仇恨他還能有什麼呢?終於,這天他獲釋了,但是他還得帶著證明他曾經有罪的假釋證明去生活。因為這個證明,他無法尋到工作,無法獲得人們的同情和理解。飢餓、寒冷、睏乏襲擊著他,他搖搖欲墜,心灰意冷。

這時一位善良的神父收留了他,給他飯吃,給他地方住。可是,他那已經完全冰冷的心沒有被此感化,他在吃飽喝足後偷了神父的銀器企圖逃之夭夭。只是,他沒有那麼幸運,他再一次被警察抓住,眼看他的餘生又將在牢獄中度過。然而,善良的神父再一次救了他,他沒有指責他偷他的東西,相反,說那些東西是自己送給他的。就這樣,冉。阿讓躲過了牢獄生活;就這樣,冉。阿讓的心靈受到了衝擊。這樣的世界裡仍然有善良,他撕掉了自己的身份證明,改名換姓決定從新做人。

八年的時間,冉。阿讓成功了,他成了一名有身份的紳士,成了當地的市長。他本可以一直這樣舒適的生活下去,但是,為了救大車下壓住的趕車人,他在一直追捕他的警察賈維爾面前暴露了身份。為了救誤認為自己被抓的陌生人,他勇敢的走向了法庭承認了身份。為了完成對被貧困折磨致死的女工芳汀的承諾,他帶著芳汀的女兒珂賽特開始了又一次的逃亡。

又是九年的時間,法國革命的火花在全國點燃,激情的學生,憤怒的人們走向了街頭,舉起來革命的旗幟。這時冉。阿讓再次以紳士的身份出現,而珂賽特做為他的女兒已經長成了一位美麗的大姑娘。革命青年馬呂斯和珂賽特相遇了,並且相愛了。一直追捕冉。阿讓的警察賈維爾也再次發現了冉。阿讓。

革命打響了,青年志士們浴血奮戰,他們的呼聲沒有喚起民眾的相應,他們孤軍奮戰,寡不敵眾,最終革命失敗,革命者的鮮血染紅了整個街道。馬呂斯也在革命的隊伍中,他也在戰鬥中身負重傷。這時,冉。阿讓已經知道了馬呂斯和珂賽特的戀情,他的心受傷了,珂賽特戀愛就意味著將離他遠去,這可是他唯一的依賴。但是他沒有自私的把珂賽特留在身邊,為了珂賽特,他從戰火中救出了身負重傷的馬呂斯。促成了他們的戀情後,然後悄然離去,孤獨的一個人在教堂裡等待生命的終結。雖然最後馬呂斯和珂賽特完全瞭解了他,來到他的身邊,但仍然無法留住他生命的腳步。

整個影片的色調非常灰暗,天好像從來沒有晴過,太陽好像從來沒有出來過。整個影片都應用歌唱的方式表達,無論是對話還是心理描述,低沉的歌聲迴盪在影廳中,震盪著我們的心。法國社會最底層人的生活讓人望而生畏,飢餓、寒冷、貧困折磨的人性扭曲,讓窮人和窮人之間也沒有一絲的憐憫,用人吃人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於是,被神父喚醒的冉。阿讓善良的心顯得那麼可貴和閃亮。

影片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警察賈維爾,他是當時法律的忠實捍衛者,在他的心裡被法律制裁的人一定是十惡不赦。所以,他一點兒也不同情冉。阿讓,甚至對他充滿了仇恨。當冉。阿讓撕毀身份證明,人間蒸發後他就開始了對他無窮無盡的追捕。後來,他被革命者抓捕,冉。阿讓放了他。他的心充滿了疑問和不解,他看到了冉。阿讓的善良和寬容,他的心靈底線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再後來,他看到在革命鬥爭中慘死的孩子加夫羅契,他再一次困惑了,他所一直捍衛的法律真的是正確的嗎?帶著這份迷茫,他放走了他追捕一生的逃犯冉。阿讓,帶著這份迷茫,他選擇了放棄自己的生命。

他的死也是兒子困惑的一點,影片結束後兒子一直糾結於此,為什麼賈維爾要自殺呢?這種心靈巨大的衝擊對於兒子來說一時半會還無法理解,當我們詳細向他講出我們的看法後,兒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當然,雨果的這部鉅著《悲慘世界》蘊含了太多的東西,不要說兒子,我們也無法全面理解。那時的社會、那時的世界、那時的人們都是我們沒有辦法完全參透的。搬上熒屏,利用色彩的感覺,利用音樂的震撼,利用精彩的演技衝擊著我們的心,拉近了我們與名著的距離,讓我們在影片結束後良久,耳邊依然迴盪著影片中的低沉而悲涼的歌。這就是影片給我們最大的藝術震撼。

讀書心得體會11

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一樣。生活能夠清貧,但不能夠無書。博覽全書的人,往往知識豐富,能集眾家之所長於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歡讀書,將使他終身受益。

雖然我們都明白要多讀書,讀好書。可仍然有一些人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究其原因,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對讀書產生興趣,興趣才就是最好的老師!

讀書不僅僅能夠讓孩子獲取廣泛的知識,陶冶情操,還能使孩子得到放鬆休閒,緩解焦慮,調節情緒,與孩子一齊讀書,既能留出一些時光與孩子共處,又能要求自我也養成讀書的習慣,一舉兩得。

經常讀書的人會思考,明白怎樣才能想出辦法。他們智商比較高,能夠把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抓住根本和要害,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讀書的人不會亂說話,言必有據,每一個結論會透過合理的推導得出,而不會人云亦云、信口雌黃。

讀書的最終目的當然就是為了提高對人性的認識,鍛鍊心胸,逐步訓練感受幸福的潛力,培養自信心,構成實踐潛力。有道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養成閱讀習慣將受用終生。閱讀習慣就是在心靈深處裝了一部發動機,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知所措。

讀書心得體會12

蔡琳森—————一位當代知名的校長。他的論著《教學革命》一書,為當今的教育,特別是對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搞好教育、如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指明瞭一條明確的方向,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搭建了一個更寬闊的平臺。

反覆學習《教學革命一書》讓我對先學後教這一教學方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對於匯入。

我以前總是想方設法創設情境,有時候,明明感覺不需要什麼情境,也努力去設計,結果和後面的內容往往連線不佳,甚至學生沉浸在情境中不能自拔,影響到隨後知識的接受。蔡校長明確地告訴我們,匯入要三言兩語,如果需要多媒體,也要盡力樸素,畫面不能喧賓奪主,更不必配音樂。

揭示教學目標要顯著。

以前,我在揭示教學目標的時候,總是隱性提出,怕課堂不自然,看了蔡先生的理論才知道,明確提出教學目標是必須的,要讓學生明確知道這節課該知道什麼,該忘掉什麼。同時,教學目標的揭示方法也要有區別,有時候需要緩緩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揭示。讓學生很容易就掌握知識。

找到了節約課堂時間的竅門。

看了蔡校長的教學環節,我改變了不少舊有的課堂習慣,比如,以前是學生先說,然後評價,都說完了我再總結板書。又要記憶,又費時間,同時,也很質疑蔡校長怎麼有時間完成當堂練呢?開學一週,我採取了學生邊學邊板書的方法進行教學,奇蹟出現了,我居然在課堂上留出了時間能完成一些相關的練習,給後續複習節約了時間,心中真的是興奮不已。感謝蔡校長。

可以說,通過這次讀書,我獲得了太多太多,更明白了古人所說的“開卷有益”是真正的真理啊! 先學後教教學模式能夠以育人為本,面向的是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運用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機地滲透德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逐步養成了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緊張、快節奏的習慣,磨練意志,形成耐心做事等品德,培養了自信心、責任感、獨立自強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嚴守紀律、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這一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而且還有利於規範辦學行為,減輕學生學習過重的課外負擔,使學生學習之餘有足夠的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和特長,鍛鍊身體。運用這一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法能夠喚醒每個學生的自我改變、主動發展的意識,能夠解放每個學生內在的求知慾、學習的力量,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這一教學法能夠及時、準確的反饋資訊,當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當堂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堂堂清”學生不僅理解了知識,完成作業,而且能形成能力。這一方法能夠“培優”“補差”,即能解決後進生的問題,而且使優生在幫助差生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提高。學生當堂完成作業能夠當堂準確的檢測一節課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這一教學法使學生學會了學習,這是提高教學質量最根本的法寶。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體現了實踐的重要性。在教學革命一書中,蔡琳森校長提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認知規律。毛主席曾說過,“使用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也下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論斷。只有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戰爭中學會戰爭,學生要想學好學會,不實際操作不行,學生只有在做題中才能學會做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中的每一步都是讓學生親身實踐。先學是學生通過自己看書,做題實踐,後教通過兵教兵實踐,當堂訓練更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踐過程。所以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過程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過程。

如何在教學中做到先學後教呢?我想應該從以下做起:

一、指導自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課堂結構中,學生自學,是一堂課中的大環節,而自學成功與否又是上好這堂課的基礎。要加強學生自學的目的性和實效性,自學就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學生自學前,教師要抓住

知識點靠船下篙,提出問題,突出重點,確定學生自學思考的方向。

二、少講精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結構中,學生自學結束後,就進入了“教”這個環節,這是課堂教學的高潮。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而此環節的時間也只有10分鐘左右,這就決定了教的內容要少而精。教師只須教教材內容的20%,即重點、難點;只教學生不會的,即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解決疑難問題。

“先學後教”看起來主要是學生自學,但教師的引導也很重要,教師要像教練一樣對學生給予引導、指正。如果教師指導自學不得法,精講中抓不著要領,先學後教的效果就成問題。因此,先學後教的效果有多好,取決於教師的素質有多高。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就是堅持以育人為本,面向的是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運用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機地滲透德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逐步養成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緊張、快節奏的習慣,形成耐心做事等品德,培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責任感及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這一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而且還有利於規範辦學行為,減輕學生學習過重的課外負擔,使學生學習之餘有足夠的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和特長,使他們的綜合素質的到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讀書學習,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蔡林森作為一代教育家的赤子情懷,以及在學校實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必要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是最樸素的一種教學模式,但同時也是最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在今後工作中,我將努力實施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為辦好學校教育,育出更多人才作出不懈的努力。

讀書心得體會13

當優雅婉轉的古典音樂被浮躁喧囂的流行歌曲所取代時,當京劇國畫被橫行一時的日劇、韓劇所掩蓋時,當淡淡的書香被倚疊如山的文化垃圾所壓倒時,我們會感覺到那個“讀書使人充實,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的讀書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都市的燈紅酒綠中沉迷已久,如今的大學生變得越來越現實和浮躁,有些人一開始就打著“萬般皆下品,唯有愛情高”的幌子,將愛情進行到底,可以說是,天昏地暗,愛到休死。但當歲月流過,回首自己的愛情長河,突然覺得還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愛情好;有些人成天泡在網咖,沉溺於虛擬世界的刀光劍影、光怪陸離中不能自拔;有的追星族們天天帶著耳塞、手舞足蹈,熱衷於八卦新聞,莫名其妙地衝動,為哪個明星的私事擔憂發愁、大呼小叫;更有的人毫無人生目標,丟掉曾經努力擁抱的夢想,為把自己嫁入豪門成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這樣的人真得是可悲可恨。

在物質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世界變得更小了,人們不再為吃穿愁眉苦臉,通過網際網路,我們能知道發生在地球村任何一個角落的事,所以有許多自認為無所不能的現代人往往看不起“孤陋寡聞”的讀書人,其實,雖然我們的物質生活大大改善,但精神靈魂卻在鬧市中飽受煎熬。

讀書能夠讓我們的心靈找到皈依,讓精神不在荒野中到處流浪,我們通過讀書能夠排解心中的枯寂、撫慰心頭的創傷。

我喜歡讀書,通過讀書,我瞭解到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及歷史在長河中經歷的世事滄桑,朝代更替。我知道商紂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個葬身火海;唐太宗虛心納下,廣開言路,開創了“貞觀盛世”;楚懷王閉目塞聽,棄屈子的諍諫於不顧,無奈客死他鄉;齊威王善於納諫,門庭若市,贏得諸侯朝拜……

從書本中,我知道義大利哥白尼為了科學敢於衝破封建縛束,為了科學真理敢於獻出生命,他的“太陽中心說”打破了封建社會“地球中心說”的神話,為以後的科學家探索天文學奠定了基礎;我瞭解到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史蒂芬霍金,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病魔嚇倒,而是在萬念俱灰中突然意識到“如果被赦免的話,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情”,於是在輪椅上去探索宇宙,去探討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時間”的箭頭。

通過讀書,我知道了經典愛情,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飲鳩而亡、同棲一穴魂的矢心不二,亡死靡它;是簡愛對羅徹斯特遠隔千里的呼喚;是哭瞎眼睛的阿炳的二泉映月;是舒婷的“我必須是你身旁的一株的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讀書,讓我從名人的例項中知道成功不是一張“中彩票”,人生夢想需要汗水和心靈的澆灌,能讓我從浮躁中走出來,去感受到走自己路的真實,讓我從孤獨中找到寧靜,從寧靜中找到超然。

讀書心得體會14

讀書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因為書可以給你帶來歡樂、感動,甚至悲傷,甚至憤怒……書像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又像是一隻只載著希望、夢想的小船,在記憶的波濤上航行……書中講的是一個個不同尋常的人生,講的是一個個發人深省的道理,講的是一個個不為人知的祕密……所以我沒理由不喜歡讀書,我愛讀書,書是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更需要博覽不同的書籍,一方面可以拓寬知識面,提高修養和淨化心靈;另一方面,則可以從書中尋找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並結合實踐快速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在這短暫的一學期裡,我認真研讀了《問題學生教育指南》一書,感覺收穫頗豐,下面就淺談一下閱讀此書的心得:

問題學生向來讓老師們頭痛不已,尤其是一些錯誤連連的學生。那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經常碰到這類學生,和他們相處有時會顯得手足無措,處理起問題來也會讓我們焦頭爛額。如果相處不好,處理問題不當,則會影響到我們的教學。因此如何對待這些問題學生呢? 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 以事先預防為主。

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一般是在學生出現問題後才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法不是不好,而是很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我有問題你才關注我的不良感受,從而給順利地解決問題帶來一定的難度。基於此,我們應做好事先預防工作,通過主動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及時發現學生可能出現問題的端倪,及時幫助學生調整狀態、改變情緒、轉變思路,從而防止問題的發生或加重,從而做到防患於未然。

  二、少批評,不指責,對當事人以禮相待。

當學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問題時,有時是需要我們的批評教育,從而使其認識到錯誤之所在,迅速地改正錯誤。但是批評教育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指責、責罵、怪罪。一般來說,應該把批評教育的出發點建立在對學生的真誠、友善、尊重等基礎之上,把批評的最終目的定位在以後的改進和發展上,而不是責怪,而不是追究過去,而不是諷刺挖苦,如果這樣的話,不僅對教育學生效果不佳,而且很會傷害學生的心靈,會影響師生關係的良性發展。

無論學生犯了什麼錯誤,以及該錯誤所帶來的影響程度如何,我們在具體處理時,要注意“就事論事”、“以禮相待”,而不能動輒就不分場合,不注意方式方法,對犯錯學生點名批評,對犯錯學生諷刺挖苦,對犯錯學生責罵怪罪……,因此我們在對待犯錯學生,要注意場合,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應該要注意場合。在問題比較嚴重時,最好跟學生單獨交談,不要當著眾人直接點名批評。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不管他是怎樣差勁,也不希望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醜。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甚至語音語調,也就是要對學生以禮相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覺得你是為了他好,你是在幫助他,這樣他自然才會講心理話,才會最終解決問題。

  三、切忌急於求成,而要耐心理智。對待問題學生,切忌急於求成。

有時當我們看到或聽說學生犯錯時,我們情緒一般會受到影響,而這種影響向來是負面影響居多。另外,學生犯錯,大多是無意的,犯錯後,情緒還是比較衝動。因此從這兩方面來看,我們和學生都需要冷靜,先坐下來,熄熄“火”,嘗試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然後再作了解,再作分析,再作處理。如果當場處理的話,一方面當事人還處在情緒激動、失去理智的情況下,不容易客觀面對現實;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在現場,也就不瞭解情況,不便做出正確的判斷,容易誤判,很容易給學生帶來無意的傷害。

  四、避免說教、命令語氣。

處理問題的最終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找到產生問題的原因,做到尋因究果,從而避免同樣問題的再次發生。

可以說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教育的目的就在於喚醒和開發當事人的內在的積極力量。因此我們千萬不要把自己作為中心,似乎自己什麼都懂,學生只要按照我們的要求、命令就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要避免說教性的、命令式的口氣,而要多用支援性的、商量性的語氣說話,才能更容易讓學生從心裡接受我們的教育。

  五、切忌先入為主和肆意猜測,而要就事論事。

思維定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著。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也不乏有這樣或那樣的思維定勢。比如由於對一個學生有成見,我們處理這個學生的過錯時,就很容易戴著“有色眼鏡”看他的過錯,就很容易先入為主,就很容易肆意猜測。

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發展中的獨特的個體。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學生,而要及時掌握學生的有關情況,耐心地、細心地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再做出判斷。也就是我們要克服思維定勢,從產生問題的學生角度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真正瞭解他們的想法,從而找到產生問題的關鍵所在。

對待問題學生,需要科學的處理方法和技巧,需要把耐心、細緻的工作作風投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讀書心得體會15

讀《城南舊事》有了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陌生是因為並沒有覺得曾經讀過這本書,熟悉源於一些零星的片斷開始在大腦閃現越來越清晰,隨著憶的迫近,現原來真的曾經讀過裡面的一些隻字片語,更確切的說是《我們看海去》的章節,當然我依然憶不起在何年何時何地讀的這一段節選,僅憑著殘存的記憶,那一定是很小,很幼稚的時候,又或者難道不是課本里的選文嗎。時間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