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之區域規劃

校園 閱讀(5.03K)

由城鎮為重點轉向區域、城鄉整體規劃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之區域規劃

傳統的區域規劃由於將規劃視野過多囿於經濟生產領域,因而將區域的經濟中心——城鎮作為規劃研究的重點,而將區域中其他基質地域(生態地域、農村地域)作為一種支撐城鎮發展的成本。在區域規劃中,“二元分割”的規劃思維特徵非常明顯。但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僅創造了越來越多城鄉界限日益模糊的城鎮密集區、都市連綿區、城鄉混合區等表象的空間形態,而事實上從更為深刻的層面將城鎮與區域、鄉村的發展緊密地聯絡到了一起。以創新為第一生產力的知識型經濟將從根本上改變了城市與鄉村的關係:鄉村不再是作為為城市單純提供生產要素的依附地,而實現了多種要素的相互組合流動;鄉村的經濟、社會、生態價值被重新發現和理解,城市的持續發展是以鄉村的健康成長為基礎的;經濟成長的創新機制,有可能使傳統城市地域以外的空間得到優先發展,從而改變由城市至鄉村的單一擴散方向。

總結:城鎮以外的區域基質空間不再是單向被動地承受城鎮的資源耗費和經濟、社會的主宰,而對城鎮的發展越來越表現為依賴與制約並存、支援與競爭並存的格局。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海洋氣候分佈(2)

【—七年級地理總結之海洋氣候分佈(2)】,按氣團和氣候鋒的位置,分為副熱帶海洋氣候帶、溫帶海洋氣候帶、高緯度海洋氣候帶。

4. 副熱帶海洋氣候帶 極鋒的夏季位置是其北界,冬季位置為其南界。冬季盛行溫帶大陸氣團,多風暴天氣,風速大;夏季盛行熱帶海洋氣團,雲量稀少。西岸的主要特徵是夏季晴朗乾燥,涼爽,冬季溫和、多雨,全年降水量適中。東岸夏季溼熱,冬季乾冷,季節變化明顯。

5. 溫帶海洋氣候帶 極鋒的夏季位置是其南界,極鋒的冬季位置為其北界。它由熱帶海洋氣團、極地氣團和大陸氣團變性而成。此氣候帶內終年盛行西風,年較差小,多氣旋活動,全年溼潤多雨,雨量分配均勻。由於洋流和大氣環流影響,海岸東西兩岸的氣候有明顯的差異,大陸西岸冬暖夏涼,全年溼度大,降水多;東岸相反,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溼多雨。

6. 高緯度海洋氣候帶 位於極鋒冬季位置向極地的一側,主要受極地海洋和大陸氣團及溫帶海洋氣團的影響,年較差不超過20℃,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總結:影響海洋氣候帶的主要因素:太陽輻射、海洋環流和大氣環流。

人文地理總彙之我國的民族

各位熱愛地理的同學們,的小編經過縝密的整理和分析,為大家帶來了詳細的地理總彙,有興趣的同學趕緊過來看看。更多地理資訊盡在。

1、 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佔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佔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佈: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佈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 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很多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

國中地理校本課程的實施建議

【—校本課程的實施建議】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學科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施建議

(一)突出地理學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徵

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絡,強調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對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的綜合影響,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現象和問題,逐步形成對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徵的.認識。

案例 以"日本"為例學習區域地理

展示世界地圖和日本地圖,讓學生觀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將觀察到的內容記錄在一張紙上。

閱讀有關日本的工農業生產、貿易、人民生活、文化習俗等資料,整理出若干條要點,記錄在另一張紙上。

根據上述資料,想一想自然條件在哪些方面影響了日本的居民生活,日本為什麼是資源小國、經濟大國。

將當地能買到或能看到的日本商品列個清單,再與日本主要進出口商品進行比較,說說日本與世界的經濟聯絡和相互影響,還有哪些事例可以說明這種聯絡和影響。與老師和同學進行討論。

(二)選擇多種多樣的地理教學方式方法

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年齡特徵和學校條件,選擇地理教學方式方法。

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實、概念和技能,增強地理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案例一 "角色扮演"及小組活動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中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可以綜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首先把教材中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內容作為一個專題教學。全班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大組。學生在閱讀教材、查閱資料、採訪之後,自由選擇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

教師提出辯題:"生活在北方好還是生活在南方好",兩大組分別準備。每方有三種角色供學生選擇:辯手,主要發言;策劃,蒐集和製作支援本方辯手的材料;南(或北)方人,表演反映本方區域特點的生活小品或歌舞以支援本方辯手的觀點。組內通過自薦和推選分配角色。

課前的準備由組內分工合作完成。準備工作包括:資訊查詢、市場調查、人物訪問、廣告製作等。然後,寫出訪問札記、廣告詞,繪製圖畫,準備節目。教師做好引導和資料支援工作。

上課時,在教室中展示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特點的圖片,輪流播放具有南、北方特色的音樂。各方輪流發言,用講解、表演、展示資料等方法試圖說服對方。

辯論結束後,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撰寫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