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篇)

校園 閱讀(1.0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篇)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

在學校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很有感觸。它告訴人們在困難中不能喪失勇氣。勇氣和毅力是最可貴的,沒有它,你就永遠擺脫不了困境。

這本書是英國作家笛福所寫的,內容講述了有個英國人名叫魯濱遜,喜歡航海和冒險。他本可以按照父親的安排,依靠殷實的家業過一種平靜而優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闖蕩的魯濱遜卻當上了充滿驚險和刺激的水手,由於難以想象的堅強,毅力和勇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開荒種地,砍樹建房,圈養山羊,修造船隻,並搭救野人“星期五”。

正當魯濱遜準備救出一批淪為土人的西班牙船員時,被一群暴徒劫持,被人送上了荒島。魯濱遜又一次表現出超常的勇氣,他單槍匹馬地打敗暴徒,救出船員,奪回大船,結束了自己的荒島生活。

一次,他乘船前往南美洲時,途中遇上大風,船翻了,同伴們都死了,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幸運地生存下來。魯濱遜被大浪衝到海島邊。這是一個荒蕪人煙的海島。面臨著這惡劣的環境,又冷又餓的他不知怎樣生活下去。終於,魯濱遜憑著自己的毅力戰勝了一切。

而其在海上度過的日子裡,大部分時間裡都是進行著有目的的航行,即使偶爾遇上風暴,船偏離航線或他落入水中,他並沒有任其漂流,而是奮力將船駛回航線或自己努力像目的地游去。因此,我認為書名叫做《魯濱遜漂流記》與內容不符,有些名不符實,不妨改作《魯濱遜歷險記》,這樣才更能體現出他的冒險經歷。

魯濱遜在荒島上呆了整整二十八年,在這二十八年中,他忍受著孤獨,艱辛,病痛和危險。在島上。他除了遇到殘忍的野人和可憐的俘虜外,再也沒有遇到任何人。在這二十八年中,他多次回想起他父親地忠告,並且每次都後悔不已,都埋怨自己為何當初沒有聽取父親的意見。

在他首次出航,遇上暴風但平安回來後,他曾一度試圖放棄繼續出航的念頭,但最後,無知戰勝了理智。我認為魯濱遜太不理智了,他有一個很好的家庭,可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有一個很好的未來。

但他為自己的一時衝動付出了至少二十八年的時光,甚至是他的一生。我想,如果我是魯濱遜的話,或許我會聽從他的意見,畢竟,他是我的父親,他的生活閱歷比我豐富,他比我更冷靜。在這二十八年中,魯濱遜做了許許多多的事。

他先後把三個山洞建造成了自己的家。起先,他捕殺野獸來進食,用野獸皮製作衣服,而後他自己種植了穀物,並製作出了麵包,等等。我簡直難以想象魯濱遜的生活有多麼艱苦。我簡直難以想象,如果我是魯濱遜的話,我能忍受所有的困難嗎?

恐怕我不能,所以,我必須學習魯濱遜的這種精神。也許,這也是我讀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吧。在書中,作者笛福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對魯濱遜的心理做了十分詳盡的描述,把我們帶入了另一個真實的世界中,令我彷彿親身經歷了這次歷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中,有許多各式各樣的錯誤,比如錯別字,前後矛盾,等等。不知是由於作者寫書太倉促,還是想把此文變成真正的海員日記而故意出的錯,也許只有作者自己明白。

總而言之,我從這本書中,從魯濱遜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東西。也許,從現在開始,我必須自己獨立地做些大事了。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2

《魯賓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的著作,它風靡全球,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它講述了魯賓孫在渺無人煙的荒島上艱苦生活二十八年的故事。主人公魯濱孫不幸遇到海難,唯有他得以倖存——他被衝到了荒島上。他剛開始沉浸在自己所設計的悲觀世界中,不過不久他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又喚醒了他,於是他開始了與大自然艱苦卓絕的鬥爭:沒有房子,建!沒有糧食,種!沒有工具,做!……一系列事件由此展開,其中魯濱孫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著他,才讓他最終得以返回故鄉。

他孤身一人,工具不全,在荒島上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弄得他心力憔悴,還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費功夫。但他沒有消極懈怠,而是用熱情來開墾這個荒島,用自己的雙手辛勤地創造更優質的生活。他做的一切終於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有肉吃、有奶喝、有陶器用、有“豪華”住所、甚至有一個野人助手……但是這些全是他用自己的雙手實實在在地打拼來的。他不怕困難、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給自己創造了曙光,迎來了光明。

從課本中,我還了解到魯濱遜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句話也像一把鐵錘重重地擊中了我的心靈,讓我受益匪淺。不切實際的空想,一切終為烏托邦,像泡沫一般散了。一個人做白日夢,每天抱怨老天不公、自己的無能,是沒有用的,那隻會讓自己在痛苦的深淵裡更加快速的滑落下去。我們要有切合實際的希望,喚作理想、喚作目標。有了目標,有了計劃,付之行動,堅持不渝,努力拼搏,才能有一天出人頭地,大獲成功,要不只能落了個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生活,每天也只能抱怨,再空想自己假如得到,邊想,邊流口水。那是一種多麼可悲的生活。

魯濱孫相比現在的我們,簡直是天壤之別。現在的我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每天錦衣玉食,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但是魯濱孫卻流落到荒島,每天靠自己自力更生,還吃不飽穿不暖,經過奮鬥之後才過上比原來好那麼一些的生活,但也拍馬不及我們。試問,假如讓我們到一個渺無人煙的荒島上,會如何?被野獸捕殺、被寒冷凍死、被飢餓餓死、被食人族吃掉……我們根本不能生存下去。唸書當然是重要的,知識就是力量,但是我們不能拿唸書當作藉口來搪塞自己的其他能力的短板,對其視而不見。雖然我們還未成年,不能和成年富有社會經驗的魯濱孫比,但是我們要從現在就開始對自己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也要學習魯濱孫那種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要學習他那種毅力。我們要不怕困難,哪怕有一絲希望也要竭力爭取,不向命運低頭。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健全的人,不做一個書呆子。我們要像魯濱孫一樣,用自己的雙手抗擊命運,創造奇蹟!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3

高爾基說: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更加光明和有意義。是啊!每讀一本書,我就帶著一份敬佩,帶著一種震撼。

我特別喜歡讀《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講述的是英國人魯濱孫不安於天命,不願意過著平凡舒適的家庭生活,不聽父母勸阻,三次追求冒險,不幸遇難,他乘坐的大船擱淺,自己流落到無人荒島。在漫長的荒島生活中,魯濱孫遇到了種種困境,但他都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二十八年後他終於凱旋迴國。

魯濱孫是一個勇氣與智慧俱佳的人,在荒島上獨自生活得日子裡,他既要防禦野獸的攻擊,又要準備充足的食物,還要製作生活用品——面對困難,他並沒有絕望以致對生命失去信心,而是冷靜地思考,艱苦地奮鬥,在絕望的時候他總是鼓勵自己:能夠活下來就是很幸運的,必須珍惜生命!因此,每當遇到挫折,他總是積極面對。正是因為他能直面挫折,才得以生存下去。在現實生活中,每當我們遇到困境的時候,都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心情自然就會平穩許多。

魯濱孫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信心,有志氣,有毅力,不怕艱難困苦,通過頑強的拼搏,通過辛勤的勞動,就可以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創造出人間奇蹟。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曾經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悶悶不樂,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灰心沮喪,也因為不會跳繩,怎麼練都練不起來而想過放棄。中國有句老話叫:蚌病成珠。如果說珍珠是蚌艱苦磨練的結晶,成功就是我們在接受這一次次挫折困境後所應得的獎賞。就像爬山,當你在半山腰克服了疲憊,當你在遲疑時選擇了堅持,等待你的將是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景。想想魯濱孫所遇到的困境,我們生活中、學習中碰到的磕磕絆絆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難道不能像魯濱孫一樣直面挫折困境嗎?

大海因有波瀾而壯麗,青松因風雨而蒼翠,生活因有了挫折才多了幾分堅強。直面挫折,勇於挑戰,堅持不懈,成功一定會屬於我們!我們的人生也將變得更加光明和有意義。

教師點評:“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更加光明和有意義。”不難看出小作者很喜歡讀書,而且很會讀書。通過讀書,小作者從魯濱孫的故事中讀懂了:只要有志氣,有毅力,不怕艱難困苦,通過頑強的拼搏,通過辛勤的勞動,就可以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創造出人間奇蹟。並且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領悟到“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面對挫折困境,只有直面挫折,勇於挑戰,就一定會成功!”一個五年級的女孩子能夠領悟得如此深刻,我想小作者的人生一定會因為喜歡讀書而變得更加光明和有意義。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4

寒冬臘月,寒風呼嘯,雖是如此,但家中卻滿溢書頁的清香、家庭的溫情。明黃的檯燈下,我與媽媽正專心致志地同讀這本書——《魯濱孫漂流記》。不知不覺中,我倆就身臨其境般地跟著魯濱孫來到了荒島……

熱愛冒險的魯濱孫乘船冒險.可不幸的是,海難突然而來,同伴們一個個遇險,而魯濱孫在困難中倖存了下來。來到一個荒島,這個荒島既偏僻又荒涼,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下,魯濱孫並沒有退縮,而是很樂觀地去面對生活、解決困難。魯濱孫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荒島上種莊稼、蓋房子、蓄養牲畜、四處闖蕩,歷盡了磨難。在經歷了野人食人族、俘虜之後,魯濱孫從食人族手中救下了一個原住民,由於當天是星期五,因而給這個人命名為“星期五”。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在一個荒島裡生活這麼長時間,魯濱孫是怎麼知道星期幾呢?這就是魯濱孫的智慧所在了:他在木頭上刻下一個個痕跡,以計算時間週期。後來,魯濱孫以總督自居,成為荒島的統治者。但魯濱孫很想回到他的家鄉——英國,他著迷般想辦法走出這個荒島,經過一次次的努力與失敗,並協助經過荒島的英國航船平定叛亂的水手後,他乘船離開荒島,返回英國。再進入文明社會後,魯濱孫依靠巴西種植園的收入成為富翁,並娶妻生子,過著安定的生活。

一書完,我和媽媽都還沉浸在生動精彩的故事情節中細細品味、回憶。“魯濱孫真堅強!他竟然在條件如此落後的荒島生活了28年!”我不禁感嘆道。媽媽點點頭,說:“是啊,這是一種多麼樂觀的生活態度啊!”我細細地咀嚼、品味著這句話的內涵所在,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不是嗎?樂觀——正是一種生活態度啊!倘若沒有魯濱孫的樂觀,他就沒有活下去的信念,自然也熬不過這28年;倘若沒有魯濱孫的樂觀,他就不會想辦法制造工具,利用工具來生存;倘若沒有魯濱孫的樂觀,他就不會在蠻人面前英勇奮戰,為自己奪得一方土地……有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才能在困難面前保持絕對的冷靜,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更好地適應生活,把握命運。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了社會上的種種現象:“現在的人,遇到一點點的挫折就要死要活。什麼‘高中生壓力大至抑鬱’‘國中生考試失利而想不開’‘因工作下崗無法謀生而走上不法之路’……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媽媽嘆了口氣:“唉,是呀,現在的人都沒有良好的抗壓能力以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關鍵還是‘心態’問題啊!倘若,你就是文中的魯濱孫,你會怎麼做呢?”我想了想,慚愧地笑了笑,說:“我想我肯定沒有魯濱孫這般堅強與魄力,或許我還會害怕得哇哇大哭呢!但我要向他學習,遇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我一定會勇敢、樂觀面對!”我和媽媽都笑了。這個溫暖且充滿情趣的夜晚就在我與媽媽的夜談與歡笑中度過了。

樂觀,是一種生活態度;樂觀,是一種高尚品質;樂觀,是一個生活的轉角;樂觀,是一個命運的選擇。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生活會充滿陽光與微笑。讓我們用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去跨過生活中的每一座“山”,用獨特的眼光去欣賞每一處“山頂”的風景……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5

我曾愚昧地以為,在商場迷路、晚上獨自走在小區裡就算得上很危險,但直到我讀了這本書——《魯濱孫漂流記》,我才放下了那顆因為自己脫離過“危險”而驕傲的心。我被主人公驚險的荒島求生歷程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了。暢快淋漓的閱讀體驗過後,我體會到了,真正地學會生存,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誰也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當危險來臨時,我們往往毫無防備。試問,如果你被風暴送入了一個無人荒島,你能不崩潰,甚至在這孤島上生存二十六年嗎?然而,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魯濱孫漂流記》的主人公魯濱孫身上。故事開始於這樣的情況:他與他的船在一次航行中荒島被狂風暴雨衝上了一個荒島,沒有同伴,沒有消遣的魯濱孫也像常人一樣,急燥過,怨恨過,絕望過,但若僅是如此,作者又為什麼要塑造這樣一個形象呢?笛福先生筆下的魯濱孫,最異於普通人的地方便是,他能在絕望中找到希望,並向著希望的光芒,堅持著生的信念,努力活下去。

很可能,我們一生也不會經歷像魯濱孫那樣的傳奇經歷,但平凡的我們必須學會,像魯濱孫那樣在任何境遇中生存。不管是大危險,還是小困難,當我們面對它時,慌亂和悲傷沒有用,只有樂觀之心也沒有用。只有像魯濱孫那樣,用一顆堅定的心和一身的生存技能,努力地活著,才會在絕境之中,看到新的曙光。他會搭房子、會打獵、會種植、會養牧。若沒有這些技能,他又怎能在荒島上活二十六年呢?就像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提到的那樣,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志與力,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或而有物以相之”,有目標,有力量,不輕言放棄,而且有外物幫助自己。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也得利用上自己的常識與生存技能。這些能力不是學校教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之中留心學習,點滴積累的。

除了信念和能力,在生存的考驗中,想要柳暗花明,還要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像牽牛花藤只能攀附在大樹身上,無法經受狂風暴雨的洗禮那樣,習慣於依賴別人的人,是無法獨自在困難中安全中脫身的。設想一下,如果魯濱孫是個依賴別人的人,他能在無人陪伴的情況下生存在孤島上嗎?雖然有時候,我們必須得到他人的幫助,但是有一些困難只能自己去面對,單憑他人,終究是無法有所進步和成長的。何況,並非任何時間都有一個願意竭盡全力幫助你的人,守護著你不受一點傷害。只有自己做自己的陽光,自己給自己希望,自己為自己的目標不停努力,才能在一次次磨礪中,如生機勃勃的野草,不管是沐浴著陽光還是經受著風雨,都能獨立而頑強的演奏著屬於自己的生命樂章。

魯濱孫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學會生存的重要性,也讓我學會了提升自己。在對魯濱孫的敬佩中,我也默默地對自己說,要成為一個像魯濱孫那樣的,能夠拯救自己,戰勝困難的人。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6

魯濱孫出生在一個很體面的人家,可因為他經不住街坊的嘲笑和父親、母親的責罵,私自一人來到了一艘船上離開了家鄉。這艘船在途中沉了。船上的人被一隻小艇救了起來,他也在這些人中間。和他一起的人都勸他回家,不過他沒有回家,而是坐上一艘船出去旅行了。不幸的是,這艘船被強盜給搶佔了,他也做了強盜首領的奴隸。後來,他和一個小孩逃了出來,經過了野人的海島,被一艘葡萄牙的船救了出來,他把所有東西以及那個孩子賣給了船主。最後,他就在那艘船的目的地——巴西辦了自己的種植園。過了幾個月,他又坐了船,這次,船還是沉了,只有他一個人被海浪衝到了海島上,他在海島上住了二十六年,他在這些年裡,使一個野人變成了他的僕人,還製作了許許多多的裝置,種了二百二十斛大麥和稻穀。第二十七年,他幫助一個船長收回了他的大船,他就坐著船長的大船回到了巴西,再從旱路回到了家鄉。

這個故事很精彩吧。你一定很想知道這篇文章的名字是什麼。告訴你吧!這篇文章是我從一本書上看到的,這本書的名字叫《魯濱孫漂流記》。

《魯濱孫漂流記》最精彩的部分是他在海島上的歷險,他把先後撞在礁石上擱淺在海島上的兩隻破船上的東西拿走,用這些東西在海島上建立了自己的“城堡、“別墅和“牲口圈。可以想像,光靠一個人的力量,要完成些建築要有多難啊!可要說最不可思議的還是他從一些野人手裡救出了一個野人,讓那個野人做了他最忠實的僕人,這是普通人難以做到的事。

海島歷險這一部分讓我們懂得了只要有志氣、喜歡去探索、愛勞動、有毅力、喜歡動腦筋……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中國越來越富強,這跟鄧小平爺爺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有密切的關係。我們都知道鄧爺爺為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鄧爺爺從小就愛學習,有志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總是挺身而出,失敗時也從不氣餒。小的時候,他為了自己的未來不斷探索,因此,他在少年時期就被選入了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了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沒過多久,他就和幾位同學一起出版了《赤光》這本刊物。最後,他經歷了種種困難,當上了國家領導人。作為一位國家領導人,他又在不斷地探索著如何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他也像魯濱孫一樣做到了普通人難以做到的事情。憑著他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香港和澳門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如今的中國正以一個巨人般的姿態站立在世界各國人民面前。

我們現在還是學生,還沒有能力取得像魯濱孫和鄧小平爺爺那樣的成就。不過我們現在正處在學習的階段,我們能做到的`是像他們那樣刻苦學習,勇於探索。只有現在掌握了豐富的知識,長大了才能為國家效力。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7

當我鄭重的翻完最後一頁,看完這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時,我的內心猶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

《魯濱孫漂流記》主要講了這麼一個這麼令人回味無窮故事:一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嚮往著航海與冒險。他幾次乘風破浪的出海,最終流落到了一個荒蕪人煙的島上。

但魯濱孫積極樂觀,堅貞不屈的在這島上定居下來,他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辛勞的雙手,在這不毛之地的荒島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領土。有一天,他偶然就下來一個野人,取名為‘星期五’。他們有驚無險、安居樂業的生活著,最終回到了英國。

而在《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的事情。這句話是魯濱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集中表現。我也深深的明白:這也就是他身處絕境能知足安命、勇敢的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人生就如在大海上行駛的小船,時而風平梁靜,時而波濤洶湧。人生中會有無數個晴天,也會有無數個陰天,若想雨過天晴的次數多一些,我們就應該知難而進,讓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就好比魯濱孫一樣,他用自己聰明的智慧和辛勤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奇蹟——讓不毛之地的荒島變得生機勃勃;他積極樂觀,用自己的毅力披荊斬棘;他不服命運,用強烈的求勝慾望換取了一線生機。現在的我們就像溫室中的花朵,沒有經歷過風風雨雨,不堪一擊。

而那些像魯濱孫一樣,自己開天闢地,就像仙人掌一樣,不怕狂風暴雨,自力更生。為什麼有些人擁有光輝成就呢?因為他們想魯濱孫一樣,敢於挑戰,用頑強的毅力,用飛蛾赴火的精神向光明靠近。阿斯圖魯亞斯曾說過: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

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遇到一切難題都要自己想辦法,自己動腦筋去克服,而不是知難而退。如果我們輕易放棄去抄襲別人的作業,就好似一個偷竊者。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又沒偷什麼東西,僅僅是抄個作業而已,為什麼就是偷竊者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一道難題的答案並不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抄別人作業,就是在竊取他人的勞動果實!

著名的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付出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這百分之一的靈感卻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其實,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與魯濱孫所遇到的問題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合上《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我彷彿還沉浸在那一波三折的情節裡。通過這本書,我深深的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任何困難都要積極樂觀、臨危不懼,不應該去怨天尤人,這樣簡直是徒勞無功。拿破崙曾說過: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8

我喜歡漂流,這種刺激的遊戲,但最終都留在了漣漪的清泉上,寂寞……

這天我學會了真正的漂流,就那樣的精彩,因為生命的價值就擺在那裡——《魯濱孫漂流記》。我似懂非懂地聽著孤島上的天籟之音——那份寂寞與自由的並存,那份悲哀與樂觀的共存,那份手無寸鐵與自我創造的矛盾。他在孤島的一切竟是那麼的離奇,但這才是他讓我懂得漂流著的人生。

剛到了孤島,他冷靜地分析自己到了孤島的情況,他按照商業薄記上“借方”和“貨方”的格式把他的幸與不幸排列了出來,之後用樂觀去對待一切神奇的命運,偶爾的失落也會雨過天睛,就是他最終贏得生命豐碑的心靈支柱。

慢慢地,在孤島上生活著,他開始為自己的生活去創造東西,他蓋了“城堡”,建了“別墅”,做了小船——環島旅遊,做了“衣服、陶器”種了大麥和稻穀——做成麵包,馴了野羊——有了羊肉和羊奶,晒制廠葡萄於……他成了木工、牧工、建築工、裁縫師、農民……沒有當時社會上的工具,靠著自己的力量去完善自己的生活,他也成了這個島的國王,用…亡自己的頭腦去設想,用上自己的手去實現,最終把自己的孤島變成了一個可以成為他人繁衍的地方,他是這個島文明的先驅者。在人生中,他又有了一座豐碑,那也是因為他的創造能力。別忘了自己的腦子動—了後要行動啊。

假如說人生是飛行,那麼樂觀是飛行的勇氣,創造是飛行的翅膀,才有飛行——人生的真正精彩。假如說人生是電腦,那麼樂觀是電腦的硬體,創造是電腦的軟體,才有電腦——人生真正的價值。假如人生是書籍,那麼樂觀是紙,創造是文字,才有書籍——人生的真正作用。

走在人生這段路上,我們在學校裡體驗著屬於我們的那一份特別的生活……我們開展探究性學習,有了設想,就應該去探究,但並不是一定會成功,我們必須用樂觀的心去看待一切競爭上的成敗。在藝術節上,在體育節上,在學生會幹部競選會上……假如你沒有心裡想去參加;假如你報名—了,又沒有去盡力比賽;假如你盡力比賽了,又沒有樂觀的心去看待;你會有最終的成功嗎?但你心裡想了報名,又用寬闊的胸懷去努力比賽,最終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穫,會感嘆一聲:“人生在自己的心裡,手上。”

在人生的路上,走過了天真的歲月,在走出校門,走進更遠的人生路時,就像魯濱孫漂流一樣,過上了不一樣的人生。漂流竟是人生。如果沒有地心說的設想,沒有歷盡歲月考證的樂觀,怎麼會有日心說的真正成功證實。如果沒有創業的念頭,沒有用可承受創業中挫折的心靈去創業,怎麼會有那麼多成功的企業家。如果沒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思想,沒有那麼多不斷在荊棘路上前進的人們,怎麼會有我們現在輝煌的中國。……在科學上,在經濟上,在歷史上,沒有停息的步伐,靠著你腦裡的想法,憑著你手上的行動,以著你心靈的樂觀,去面對一切……

我坐上樂觀號小船,揚起設想型船帆,蕩起行動式船槳,欣賞了漣漪的清泉,淅瀝的小溪,涓涓的小河,浩瀚的大江,無窮的大海……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9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當我慢慢地把書合上時,我眼前彷彿出現了魯濱孫這個人,一個勇敢的冒險家。我覺得魯濱孫太了不起了,竟然能在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上居住了二十八年,靠著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自給自足。魯濱孫從小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可是他富有冒險精神一點兒也不安於現狀,魯濱孫一直想去海上探險,可是父親不同意,怕他去海上探險會喪失性命。魯濱孫沒得到父母同意就悄悄地上了船,帶了一些隨身物品和貨物,和幾個老朋友一起出發了。在海上,他們遇到過多次危險,魯濱孫當過奴隸,被野人追過差點兒丟掉了自己的性命,最後漂流到一個孤島上,船上的人全都死了,只有魯濱孫一人倖免。看到這裡我想到如果有一天我們來到了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會怎樣呢?可能我們只會號啕大哭等著人們來救我們。可是魯濱孫沒有隻是等待或是放棄,他決定勇敢地活下去。最早的時候魯濱孫用一些破布,找了幾根結實的樹枝纏在破布上就搭成了一個簡易的帳篷,還製造了幾隻罐子、編織了籮筐、做了簡易的傢俱和生活用品。在魯濱孫的努力下他的生活不再那麼苦,還遇見了自己忠實的朋友星期五。魯濱孫採摘葡萄、晒葡萄乾、開發荒地,種稻谷,養了很多羊,生活越來越豐足。最後魯濱孫在一個船長的幫助下終於離開了荒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我不禁又開始沉思,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們漂流到荒島,我們能和魯濱孫一樣勇敢而獨立地生活下去並且做這麼多有意義的事情嗎?在中國很多孩子太依賴家長,到什麼地方都要家長陪著,如果家長不在身邊遇上一點兒委曲他們就會號啕大哭。想到這裡我不禁有點兒臉紅,要知道我也是個愛哭鬼呢。中國很多家長總是太溺愛孩子,有時一點家務活都捨不得孩子去做。記得春節期間有一天我在家裡呆著沒事幹就想幫媽媽做點兒家務活,把客人剛用過的玻璃杯清洗一下。我剛在牙刷上擠上牙膏水盆還沒放滿水呢,媽媽已經一把搶過杯子說,天這麼冷,洗什麼玻璃杯,手該凍壞了,去玩吧。其實媽媽不知道當時我有多失望,要是我們這些孩子從小到大家務活都被爸爸媽媽包了,自己只知道學習,一點家務活也不會做,那以後到外地去上大學難道還要請爸爸媽媽陪著嗎?我覺得我們從小就應該儘量學會獨立,不依賴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洗襪子,洗手帕,擦桌子、掃地這樣即使遇到了緊急情況我們也會像魯濱孫一樣不會害怕或措手不及。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後我想對爸爸媽媽還有溺愛孩子的家長說:小鳥長大了,它們學會了自己覓食;小樹長大了,參天大樹伸出了手臂要擁抱藍天;孩子們也長大了,要讓他們學會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請放開手,讓孩子像小鳥一樣在天空自由飛翔吧!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0

我小時候就聽說過魯濱遜的故事,那時只是被其中驚險的情節所吸引。當長大後親自讀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時,我才深刻地理解到為什麼這部小說一問世就風靡全球並而且又歷久不衰,主要是魯濱遜樂觀、自信、勇於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情節非常新奇,引人入勝,它講述了從小喜歡航海的魯濱孫的三次航海曆險。作者對魯濱遜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歷險進行了簡略地描寫,主要對第三次歷險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我小時候就聽說過魯濱遜的故事,那時只是被其中驚險的情節所吸引。當長大後親自讀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時,我才深刻地理解到為什麼這部小說一問世就風靡全球並而且又歷久不衰,主要是魯濱遜樂觀、自信、勇於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情節非常新奇,引人入勝,它講述了從小喜歡航海的魯濱孫的三次航海曆險。作者對魯濱遜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歷險進行了簡略地描寫,主要對第三次歷險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魯濱遜在第三次航海遇難時,不幸流落在一個人跡不至,野獸遍佈的荒島上。讀到這裡時我不禁想在這樣的條件下魯濱遜能活下去嗎?我迫不及待地繼續讀下去,發現自己多慮了,魯濱遜憑著他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擁有的知識,開始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終獲得了離開荒島返回故鄉的機會,

一個人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是怎麼生活呢?看了魯濱遜的經歷;我瞭解他是何等的艱辛,魯濱遜的勇氣和毅力讓我對他肅然起敬。

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是對魯濱孫的勇氣和毅力的考驗。

二十年的荒島生活,是對我們讀者心靈的一次洗補。

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還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發。他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如何保持樂觀的自信的精神狀態。

魯濱遜在第三次航海遇難時,不幸流落在一個人跡不至,野獸遍佈的荒島上。讀到這裡時我不禁想在這樣的條件下魯濱遜能活下去嗎?我迫不及待地繼續讀下去,發現自己多慮了,魯濱遜憑著他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擁有的知識,開始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終獲得了離開荒島返回故鄉的機會,

一個人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是怎麼生活呢?看了魯濱遜的經歷;我瞭解他是何等的艱辛,魯濱遜的勇氣和毅力讓我對他肅然起敬。

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是對魯濱孫的勇氣和毅力的考驗。

二十年的荒島生活,是對我們讀者心靈的一次洗補。

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還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發。他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如何保持樂觀的自信的精神狀態。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1

“我要你送,我要你送我上學!”我在屋裡衝著爸爸哭喊著,那是因為爸爸認為我已長大了,應該學會獨立,叫我自己去上學。可是,向來依賴父母的我不答應,一個勁地嚷著,誰叫他們寵我來著,既然寵我,就要依我。爸爸無可奈何,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送我去上學。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到學校後,爸爸沒有像往常一樣往回趕,而是跟著我,上了樓。我的心咯噔一下,“莫非爸爸要……”我惴惴不安地進了教室。我坐在位子上向窗外張望。果然,我看見爸爸正和班主任老師攀談呢。

中午,老師跟我談了一次話,她告訴我∶“孩子,你已長大,要學會獨立,不能永遠依賴父母。”臨了,還送給我了一本書,我一看,是《魯濱遜漂流記》。老師說∶“要多看看這本書,魯濱遜會教你怎樣做的。”

到了晚上,我坐在燈下津津有味地看起老師送給我的《魯濱遜漂流記》。魯濱遜自幼充滿幻想,一心想出海遠遊,可他的父親竭力反對。後來魯濱遜離家出走了,跟著別人遠航。倒黴的是:魯濱遜第一次出海就差點葬身魚腹,在浪潮快要把魯濱遜他們的船吞沒時,他後悔了,一次又一次的發誓∶如果上帝在這次航行中留我一條命,我馬上回到父親身邊,今生今世再也不乘船出海。可是,到了第二天,暴風雨過去了,陽光灑在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令人心曠神移,他見到了以前從未見過的美景,他又堅定了出海遠遊的信念。第二次出海,他遭到了海盜的搶劫,結果漂流到一個孤島上,滯留海島28年。他頑強不息地勞動,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費很大的勞力和很長的時間,但是他失敗了再幹,從不氣餒。

讀到這兒,我想起了早晨發生的事,不禁臉紅了。我是多麼無能,生活自理能力這麼差,事事都要爸爸媽媽替我安排好,這麼大一個人,竟然連上學都要爸爸送,更不用說其他了。可我不可能永遠留在爸爸媽媽的身邊,做我的小皇帝啊。此時此刻,我覺得魯濱遜正站在我面前,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朋友,你可要養成獨立的習慣,將來才能有所作為哦!”我也痛下決心:自己的事自己做。從那以後,爸爸媽媽也改變了策略,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讓我獨立去面對。

有一天,爸爸送我到阿姨家做客,臨走前給了我3元錢,叫我自己乘車回家,當時我不敢答應,可我一想起自己定下的計劃——鍛鍊自己,學會獨立,我便同意了。我在阿姨家玩了一天,到了回家的時候了,我的心兒咚咚跳。我從來沒有一個人乘車回家過,平時外出都有爸爸媽媽陪同,我只要坐在車上就高枕無憂了。眼下爸爸讓我自己乘車回家,這不是為難我嗎?我磨磨蹭蹭地到了馬路邊。不一會兒,一輛客車開了過來,我的背上溼漉漉的,冷汗都嚇出來了。汽車在我眼前停下,我戰戰兢兢地上了車,心裡像有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怕車開過了頭;我怕遇到人販子把我騙走;我怕車突然之間翻天;我怕……我覺得我的臉猛然腫脹起來,耳朵充血,往下墜,腦袋不樂意地嗡嗡響。突然,我的耳邊響起了老師說的話∶“你要學會獨立。”眼前也浮現出魯濱遜在孤島上種植、打獵,自己養活自己,自己保護自己的情景。我的恐懼漸漸消退,勇氣信增。這時,車停下了,一抬頭,我的目的地到了,我輕快地跳下了車,舒了一口氣,把心中的懼怕、無能通通吐出,一身輕鬆。

現在,我能沉著地處理自己的事情,冷靜地面對一切。我感謝魯濱遜,是他教會我獨立。在這以前,爸爸媽媽的溺愛,使我變得弱小無能。現在他們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將與好書為伴,獨立撐起人生的風帆。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2

魯濱孫從小生活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但他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獨自隨人去航海。在海上航行的幾年裡,不斷遇到艱難險阻。終於,有一天遭遇海難,只有他一人存活,並流落到一個無人島上。起初,他悲觀地面對這一現實。後來,為了生存,他開始過耕種、放牧、打獵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他從食人族中救出了一個野人,並取名為“星期五”。從此,他在島上的人生開始轉變,直到他隨船回到英國。

這本書我小時候就看過,當時只覺得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很奇怪,但現在再讀,卻發現這本書寫得很精彩。

主人公魯濱孫最值得我敬佩的一點就是,他雖無數次遇難,無數次祈求上帝,但不像眾多遇難者一樣,喪失活下去的勇氣;雖孤身留在荒島上,但卻沒有喪失語言和生活習性。這些,是多少人辦不到的事!“如果我孤身一人流落荒島,或許會發瘋,或許會自盡”——這也許是許多人的想法,而魯濱孫卻安然地在島上生活了28年,這簡直令人無法想象!

他為什麼在孤島上能夠活下去呢?如果讓我回答,就是一個詞:“信念”。當魯濱孫流落荒島,面對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處境,他變得絕望和無奈。但“信念”使他見到回去的一絲曙光。憑藉這種信念,他在島上過起農耕遊牧的生活,並且生活了28年。可見,“信念”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東西。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如果每一個人都有在這個社會上堅定地活下去的信念,那麼,我想輕生者應該就會變少吧。

更令我敬仰魯濱孫的還有一點,就是魯濱孫完全可以過著他父親所說的“知足常樂”的生活。但他卻不想不勞而獲,而是追隨自己夢想的腳步去航海。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正是因為他們常常躺在祖輩的財富上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才會“一代不如一代”地墮落下去。好的條件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不思進取者悠哉悠哉地生活,只能過一時,過不了一世。能清醒地面對優越家境的誘惑,毅然決然地踏上自己的夢想之旅,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啊!這正是我敬仰魯濱孫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即使這種追求陷入困頓甚至災難之中,他也無怨無悔,這需要多麼博大的胸襟和積極的心態啊!如果我們也能這樣,何愁事業不成?

我特別欣賞書中的一段話:“總起來說,事實證明,我當前的不幸處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或積極的東西值得感謝。我希望所有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慰的事情。”

是的,比起幸運的恩賜,也許我們更該感謝人生路上的那些坎坷不平,因為唯有在坎坷不平中,我們才能找準人生的定位,才能看清自我,才能知道自己應該珍惜什麼。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3

名著讀了不少,其中有一本我最喜愛的書――《魯賓遜漂流記》。夢想、勇氣、挫折、磨難、堅韌、開拓、進取…… 當我鄭重地合上這本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寫的《 魯賓遜漂流記》的最後一頁時,我的心裡感慨萬千,滾燙的淚珠不禁流下來。我為魯賓遜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了。他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28年,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捨棄安逸的生活,去出海探險嗎?不,是我的話,我會乖乖聽父母的話,寧可一輩子過平庸的生活。反問我自己,如果我被留在荒島上,能生存幾天呢?會打獵為生嗎?會做衣服嗎?會劈柴生火嗎?我連洗衣服都笨手笨腳的、哎!說起魯賓遜他比我強好幾百倍、好幾千倍、好幾萬倍 ……

故事就從這裡說起:在一次航海中,魯賓遜所乘坐的船在航海中遭到了暴風雨,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而只有魯賓遜奇蹟般的活了下來。海浪把他捲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島上,他在克服了自己最初的悲觀於絕望之後,憑藉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鬥爭。開始他舉步維艱,後來他找到了一些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過上了荒涼、寂寞的野島生活,如果是一名正常人,他會過不下去了,而魯賓遜卻在這種難以為繼的生活中,過了28年,經過不懈的努力,它不僅有了自己的房子,還有牧場、農場,甚至還有了自己的寵物,你肯定不會相信,像這樣一個白手起家的人,不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可這是真的。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這完全是憑藉自己的智慧與毅力創造出來的。

魯賓遜不僅創造了自己的生活,還是一個善於幫助別人的人。有一次,他冒險從一幫食人族裡解救出一個俘虜,正好那天是星期五,於是便給他取名“星期五”,從那以後“星期五”不僅成為了魯賓遜的好夥伴,還是魯賓遜忠實的僕人。不久,他們有聯合救出了幾個俘虜,他們一起勞作、收穫,共同享受生活帶給他們的樂趣。後來,一艘英國船隻路過荒島,魯賓遜幫助船長收服了叛亂的水手,乘船離開荒島,返回了英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聯絡生活實際,與魯濱孫恰恰相反的例子數不勝數。例如,我自己。從早上起床開始,媽媽都會給我準備好早餐、牙刷、洗臉水。直到晚上,媽媽還會準備好牛奶等物品。這一整天,媽媽幾乎是“一條龍”地為我服務。而這再與魯濱孫比起來。我顯得是那麼微不足道啊!可見,我已經缺乏了自我生存能力了。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堅持就是勝利,只有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才能讓我們走出困境,我的人生也將隨著這本書起航,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進,永不後退。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4

天將降大任天斯人也,必將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題記

小時候,媽媽常常說我做事不愛動腦筋:“如果把你放到魯濱孫生活的荒島上去,我估計你連二十八天都過不下去,更別提二十八年了……”於是,感到萬分好奇的我就去尋找《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細細讀來,果真感受良多。 書中講述了一個驚險離奇的故事:主人公魯濱孫與朋友一起出航去南美洲探險,途中遇到了暴風雨,只有他一人被衝上了無人小島,得以倖存。魯濱孫一人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利用自己驚人的毅力和聰明的才智,克服了重重困難得以重生,最終獲救,重返文明社會。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魯濱孫燒製陶罐的片段了。我覺得他十分有智慧,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製造出一個簡易的窯,而且在多次試驗下,終於能燒製出像模像樣的器皿。同時,我也認為他相當樂觀,常常會鼓勵自己,給自己很多正能量,從而一直充滿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念。從故事的每一個小片段,你都能發現魯濱孫具有敢於冒險、樂觀、充滿智慧以及學會堅持的可貴精神品質,而這些美好的品質,正是我們這些常常依賴父母、依賴老師的“生活低能兒”們所欠缺的。 媽媽從我上國小開始,就抓住各種機會培養我的自理能力。

還記得是上一年級時,一個週末的早上,媽媽早早起床做好早餐,然後輕輕叫醒我:“懶蟲起床,懶蟲起床,今天我們學一項新本領——疊被子。”我一聽就來勁了:“好啊,好啊!”一骨碌就翻身坐了起來,身手敏捷地跳下床,站在媽媽身邊認真地學著。“先把被子翻過來鋪平,晾一會兒,再把熱氣散開,平均分成三份。”我迫不及待地操作了起來,呀,看上去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並非很容易呢!“媽媽,下一步呢?”我疑惑地問。“再把被子的兩邊往中間疊起來就可以了。不過,中間要留下一點空隙,以免被頭都擠在一起,不好看。”我在床的兩頭來回竄動,像一隻忙碌的小老鼠。由於我學得很用心,不一會兒,我就學會了這項本領,看著像豆腐塊一般整整齊齊的被子,我的心裡呀,如同三伏天吃了一個大大的冰淇淋。

在媽媽的指導下,這幾年我的自理能力有很大的長進,學會整理房間,也學會了洗衣服、做簡單的飯菜,家裡來了客人,我也能落落大方地招待……媽媽逐步放心讓我獨自處理一些事情。而我,也深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動腦筋,只要你肯學,生活中處處有學問。 曾有人說過:“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就是如何生存!”處於求學時期的我們,一定要向魯濱孫學習他會動腦、愛思考、能冒險、夠堅持的可貴品質,這樣才能開闢出自己生活的新天地!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5

波羅果夫曾說過:“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生活也確確實實是如此,它使我走向了巔峰.

讓我為之推薦的一本書是我上學時的曾讀過的《魯濱孫漂流記》。他主要講述了一個叫魯濱孫的人在一次航海過程中,遇到了狂風暴雨,流落帶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但他並沒有就此了斷自己的生命,而是憑藉著驚人的勇氣與毅力,頑強地生存下來.我相信,這勇氣與毅力是超出常人所料的;而且無論誰看了都會為之感動,並且感到來源與心靈的震撼.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來源於書籍,來源於作者的筆下。因此,我總是喜歡在書籍的海洋裡“探險”。每當我在書海里“探險”歸來的時候,總是凱旋而歸,總是滿載而歸。我帶回了無窮無盡的知識,帶回了優越的成就。而書也是我們盡情翱翔的天空,讓我們在書的天空下盡情地汲取知識,無憂無慮地躺在書的懷抱裡,破解了我們心中一個又一個的疑問,讓我們在現實與社會中得到了必定的地位。照此之說:書,不就是我們身邊那無聲的老師嗎?

在一次“好書漂流會”即將結束之際,我思緒萬千。想到那一本本好書,讓我開啟了成功之門;想到那一本本好書,讓我開闊了視野;想到那一本本好書,讓我登上了巔峰之座。心中難免有不捨與歡樂。不捨的是:一個讀書的機會又在我指尖流過了;歡樂的是:它讓我得到了短暫的充實.

想到這裡,又令我回憶起爺爺的那番意味深長的話:一天下午,爺爺又拿起他那本啃得老掉牙的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臉上還不時流露出一種滿足感與幸福感。我看了,便不解地問爺爺:“爺爺,您這本書不是看了很多遍了嗎?為什麼您還看呢?”爺爺聽了,嚴肅地說:“讀書有如沏茶,一包茶葉衝幾次,感覺也會隨著變化,你懂嗎?”那時的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現在的我,終於理解了爺爺那番看似普通,卻很深奧的話。是啊!一本書,看第一次就會收穫一個模糊的影像;看第二次,就加深了記憶;看第三次,我們就收穫了淺顯的道理.如此類推,一本書該會給予我們多少的知識啊!從爺爺那裡,我更是知道了:讀書會使人的思想更純淨,不會被外界輕易地汙染,更不會使純潔的心靈有汙垢。而我在爺爺的影響下,對閱讀更是鍾愛有加:平時,我就養成了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好讓自己在空暇的時候拿出來細細品讀,加深對句子或重點詞語的理解.

就這樣,我的知識更加豐富了,品味更是越來越高了。

讓我們展開各自的風帆,迎風起航,向那充滿知識與智慧的海洋——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