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第二單元地理必修知識點彙總

校園 閱讀(2.97W)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外,平時的積累與練習也是學生提高成績的重要途徑,本文為大家提供了高中第二單元地理必修知識點,祝大家閱讀愉快。

高中第二單元地理必修知識點彙總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顯著;③天氣複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有利於高空飛行;③包含臭氧層。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13h max)-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長波)(14h max)-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選擇性 臭氧-紫外線、CO2-紅外線)、散射(有一點選擇性 小顆粒優先散射短波光-蘭紫光)、反射(無選擇性 雲層)。

5.太陽輻射(光照)的影響因素:緯度、天氣、地勢、大氣透明度、太陽高度。我國太陽能的分佈: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陰天的晝夜溫差小,白天多雲,氣溫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7.氣溫的垂直分佈: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每升高100m氣溫降低0.6℃。

8.氣溫的水平分佈:

①緯度分佈: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佈:夏季 陸地?海洋,冬季 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9.氣溫年較差:

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0.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成為熱力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佈: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溼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幹

(6)來自海洋的氣流--溼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岸風)--幹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第二單元地理必修知識點就到這裡,同學們一定要認真閱讀,希望對大家的學習和生活有所幫助。

高三考前地理備考策略

高三複習已經進入到了最關鍵的階段,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有相當一些學生在不明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的情況下,仍然在撒網式地加班加點,大搞疲勞戰術和題海戰術,其實到了關鍵時候,應該冷靜下來好好反省這種得不償失的做法,而只有針對性的複習策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穩心態,樹信心。

考前時間緊,任務重,學生會產生焦慮和不放心的情緒,因此越是到了後期,越是要重視心理、生理等的調適:

1.重視心態的調整,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

要把其它的煩心事拋在一邊,不讓煩惱和焦慮干擾自己的學習。科學研究表明,當人們精神飽滿時,腦垂體會影響血液中腎上腺素,使代謝加速,興奮提高,此時學習效率會相應提高,而如果情緒低落、消沉苦悶、厭煩急噪時,神經系統轉向抑制,學習效率低下,還極易疲勞,因此輕鬆的情緒、良好的心態的調整不容忽視。

2.重視信心的激勵,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勢。

成功的學生與失敗的學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自信程度的不同,要相信自己的實力,要相信只要每天努力了,每天都會有收穫,要相信自己“全心投入,必有回報”。對自己的期望值不要過高,處於過重的心理負擔之下,會使情緒處於消極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思想上往往是雜亂無章的,思維活動也顯得呆板遲鈍,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因此充滿樂觀的自信、健康向上的情緒是取得成績的重要因素。

3.重視精力的調適,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況。

千萬不要讓體力透支,進行無節制的加班加點,這種拼體力、拼精力的做法反而會得不償失,要把最好的狀態調整到大學聯考期間,使自己能發揮出最好的水平。重視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一方面可以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另一方面也能通過運動來放鬆大腦,緩解緊張和疲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心理學研究認為,長期沿著一條單調的思路去思考,特別容易造成疲勞與緊張,大腦運轉就會失靈。因此在緊張的學習之後,做適當地活動,放鬆自己,反而對學習有好處。

二、補缺漏,破難點。

複習已經到了最後階段,此時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複習效率。一些學生平時沒有養成主動的學習習慣,不重視複習策略的科學性,還是追求大而全的複習,面面俱到,網撒得過大,反而重點不突出,該解決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應該對自己的缺漏包括知識技能、思維能力、應試心理、答題規範、審題習慣等方面進行“回放”,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突出解決“知識易錯點、概念易混點、思維卡脖點、解題障礙點”。同時根據考綱的要求,結合歷年文綜地理試題,突出抓好重點內容的複習,如經緯網圖、區域圖和等值線圖和日照圖的判讀、地球的運動特別是時間的計算、天氣(天氣系統的分析)與氣候(氣候型別的判斷與氣候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地質構造與地質災害、工業和農業、城市(城市化、城市化產生的問題與城市規劃)與人口、資源開發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並針對重點內容中的難點,如日照圖的判讀和時間的計算、氣候型別的分佈和成因分析、等值線圖的判讀和應用等進行專題複習,從中進行歸類總結,找出各類試題的解題規律和解題方法,通過這種方式的複習,學習上的難點就能夠得到有效的突破,重點和主幹知識能夠得到鞏固和夯實,當然複習的效率也就得到大大地提高。

三、回課本,防遺忘。

最後衝刺階段,結合過去所做過的習題,像放電影一樣快速地過一遍,對已經掌握的內容,則不必花太多的時間,主要把精力放在:

1.注意回到課本。

文綜地理試題雖然以能力立意,但所有的能力都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之上的,因此魚(基礎)和熊掌(能力)應該兼得,到了臨近大學聯考階段,更應該防止出現知識“返生”現象,對有些原理概念理解不透的 高中英語,對地理事物空間分佈掌握不準的,要通過讀課本、地圖來加以鞏固,但這並不意味著要通讀課本,自己覺得不熟悉的、不夠理解的內容、平時遺漏的知識、不被重視的知識,就必須回到課本,認真看書加以記憶和理解。

2.注意知識聯絡。

要針對在實際做習題的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對知識之間的聯絡不熟悉的問題、對知識的掌握停留於表面而理解不透的問題,應該在看書的基礎上多換角度去思考,多借助幾個載體來整合知識,從而能掌握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和因果聯絡,以便提高知識應用時的遷移速度。如氣候知識,就可根據氣候的具體分佈、氣候的主要特點、影響氣候的成因、各種氣候型別的判斷、氣候對工農業的影響、氣候資源的利用與評價這一思路進行知識聯絡;也可利用區域圖對中國各分割槽之間、中國某區域與世界某區域之間的氣候的主要特點、影響氣候的成因、氣候資源的利用等進行對比聯絡;還可對各大洲相同的氣候型別進行影響因素的逐一對比等等,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知識聯絡,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對有關原理的應用更加熟練,從中還能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方式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3.注意知識歸類。

在迴歸課本防止知識遺忘的同時,應該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類工作,例如,對高中地理重點和主幹知識進行歸類,可得出幾種型別:(1)影響因素類。如太陽輻射強度的影響因素、氣候的影響因素、等溫線彎曲變化的影響因素、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影響因素、烈度大小的影響因素等;(2)區位因素類。如工農業的區位因素、人口分佈和遷移的區位因素、交通(鐵路、港口等)建設的區位因素等。(3)措施和意義類。如減少水土流失的措施、減少土壤次生鹽鹼化的措施、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鐵路(青藏鐵路、泛亞大鐵路或其它鐵路)的作用和意義、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的作用和意義等。知識的整理和歸類這一環節往往不被重視,其實知識的整理和歸類,是提高複習成效的有利武器,“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一過程既可減少記憶量,又能從中提煉出知識的規律性、思維的方法性,從而促進自己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四、練審題,講速度。

最後階段,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已不太可能花太多的時間去做大量的習題,因此要注意:不要過度追求練習的數量,而應該關注練習的質量;不要過度追求練習的難度,而應該關注審題的準確度和解題的速度。

1.關注新題型。

臨近大學聯考各種練習鋪天蓋地,要全部應付過來顯然是不可能的,此時應該注意的是一些典型的、有新意的、能代表考試方向的新題型,以此訓練自己的反應能力,以增強自己的“題感”、審題能力和提高審題的準確度、解題的速度,只有這樣才能在遇到新題型、新情境時,臨“危”不懼。

2.關注新問題。

選擇平時知識有涉及,但設問又有新角度的習題進行訓練,關鍵是訓練自己的快速反應能力、解題的思路和技巧,以及應用知識的靈活性,在練後一定要認真反思和總結:審題是否冷靜準確、思路是否清晰明瞭、分析是否完整嚴密、方法是否便捷適用、表述是否規範到位,在反思中不斷修補缺漏、矯正錯誤和提高能力,並在反思中不斷總結出解題的規律與方法、不斷熟悉解題的思路與技巧。

3.關注新熱點。

對於新熱點,不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去做記憶性的工作,地理畢竟不是政治,不要把地理複習當作時政複習,對於熱點,主要關注的是熱點所在的區域位置、主要的區域特徵、區域中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區域特徵的影響因素)、存在的主要問題(如工業、農業、城市發展中造成的生態問題;自然原因造成的環境問題;自然因素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等)、解決的主要措施,對於以上問題,不熟悉或掌握不夠準確的,則迴歸課本和研讀地圖。

4.關注中低檔。

從近幾年的文綜地理試題來看,雖然以能力立意,不重視知識的覆蓋率,但追求能力考查的廣泛性,對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去鑽牛角尖,因為這樣往往會得不償失,因此不要過於追求難、怪、偏,應該圍繞和按照考綱的能力要求,把做練習的重心放在中低檔題上,以此來檢驗自己對主幹知識的熟練程度和知識應用時的遷移速度。

五、找優勢,挖潛力。

最後階段,時間緊,但要複習的科目和內容都很多,有些學生覺得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其實這時候已經不可能平均用力了,應該有所側重,找到自己的優勢,儘可能地把優勢和潛能發揮出來,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應該注意:從巨集觀上合理安排複習時間,有些科目花了時間,但沒有效果,而有些科目能取得近期效益。複習時應該用好巴特雷曲線(二八律),這一曲線(規律)表明,用20%的時間能夠取得80%的分數,要考90%的分數,要用35%的時間,而要考100%的分數則要用100%的時間,因此要學會放棄,如果已經盡力而無法取得成效的科目,就不必再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了,而應該找到能儘快取得成效的科目(如地理學科)、知識塊和題型,瞄準優勢科目、優勢科目中的優勢專案、劣勢科目中的優勢專案展開復習,以求得效果的最優化。例如區域地理這部分內容應該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在短時間內能夠取得較大的複習成效,沒有必要從頭到尾再仔細地複習一遍,可以把區域地圖作為載體展開復習,關鍵是提高複習的檔次:(1)利用區域性放大的區域地圖,判斷地理位置和方位(根據經緯線、區域輪廓、特殊地理事物的分佈)、推斷季節和時間、計算距離的長短等;(2)利用重點區域或重點區域交界地帶的區域圖,對比區域差異以及形成差異的原因;(3)抓住典型區域的區域特徵,評價區域特徵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合理性,探討和研究解決區域發展的策略和措施;(4)應用系統地理的原理和規律解決區域中的問題。又如、在最後階段,還可以通過對過去所有的試題和習題進行梳理和歸類,總結自己的錯誤型別(知識類、能力類、答題類、心理類、方法類等),探究解題的錯誤原因,從而充分而明確地瞭解自己,以便防範於未然,並通過總結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可以增強答題的靈活性和知識的遷移能力,通過這種有針對性和有高度的複習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達到節時高效的目的。

細心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認真遵循考綱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採取確實有效的複習策略,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學生一定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顯著且滿意的效果,在大學聯考中也一定能夠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高中地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習地理,掌握內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觸類旁通是其二,後者就是一種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學生就會善於從教師的講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問題,就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去掉教師的“柺棍”也能夠“走路”。因此,地理課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演繹等方法傳授給學生,並在教學中作出示範,讓學生根據課題要求自己讀書讀圖,獨立作筆記,並展開對事實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斷和推論,從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所以,在今年七年級級4-9班六個班級的教學中,我對七年級(7)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就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該班兩個學期期末考試都取得全級第一名的好成績,優秀率達30%以上,合格率達90%以上。下面就如何對學生實施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提出個人淺見。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動機是內驅力,自主學習需要一種內在的激勵力量。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要在實踐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自尊心。

(一)教師要以良好的情緒給學生以一種信任的心理定勢。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消除學生的畏懼、緊張心理,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議論,能放開心態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每個學生真正感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也和他人一樣的有地位、一樣的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認知和情感結合的過程,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學習的成功。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衝動。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佳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

(三)需要是人基本的本能,需要是一種內驅力。有需要才能有追求,有了對地理事物認知的需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種內驅力能把學生的心理內部的精神力量充分地調動起來,有效而持久地投入學習。有了這種力量,學生就能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去追求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注意到學生的這種希望獲取知識,希望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成功的內在需求,積極鼓勵學生去大膽地獲取知識,並給學生獲取知識提供儘可能的各種條件,以學生的這種內需感得到充分的滿足。

二、創設自主學習的條件

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地理課堂教學就要創設讓學生充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在這一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應主要體現在教學的設計上,教學時不要作太多的鋪墊,要讓學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尋找關於地理問題的切入點。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和認知的實際層次,讓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絡,自然地遷移到新的知識情境當中去。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各種適合發揮他們自己聰明才智的條件,達到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

例如我一年來堅持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原則。實質是:從上課到下課,學習的全過程都是讓學生自學,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者。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老師設計的練習題。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老師教,而是老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判,個別不會做的由教師指導。每堂課教師的講授時間基本不超過15分鐘。這種教師當堂佈置作業,當堂檢查,課後不留作業的方式,其實是要真正把學生解放出來,從而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三、關注自主學習的過程

關注自主學習的過程,其最佳手段是優化課堂教學中的反饋與評價。要使學生自主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的評價。從教學發展的角度看,教學評價的作用並不限於只讓學生了解自己與目標要求的距離還有多大,還應該通過評價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堅定學生的自信心,進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困難,會出現答錯問題的現象,在這時,教師要進行耐心的鼓勵、引導、點撥,而不是訓斥、否定和懲罰。運用前者,可以使學生感到教師的態度誠懇,由此會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衝動,會以良好的心態進行學習;運用後者,就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關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反饋與評價,不僅是認知過程的需要,更是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凝聚師生感情的需要。

過去我們認為教師講得越細,學生學得就越容易,課堂教學效率會更高,就像鑽山洞一樣,老師領著學生鑽比學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們沒有想到,這樣做會養成許多學生不動腦筋的習慣,只是被動地聽課,不願主動地學習。其實書本上大部分知識學生通過自學都能夠解決,老師的講反而更耽誤時間。在今年七年級(7)班的實驗教學中證明,平時老師需要講十幾分鐘的內容,學生自學三、四分鐘就可以了。學生自學幾分鐘就開始做題,不會的再回頭看課文內容或相互討論,基本就能做練習題了。這個過程是個不斷反饋的過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會了。這樣,學生自學積極性更大,效率更高。因為老師規定學生自學幾分鐘就要做練習題,學生有一種緊迫感,不認真看就不會做練習題,落在別人後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所以學生自學比被動地聽老師講課積極得多,這樣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突出了出來。

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學習不是結果,而是一種過程。布魯納說過:學習不是把學生當作圖書館,而是要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只有參與探索新知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祕,才能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地理教學要優化教學過程,其最根本的著眼點就是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參與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敢於大膽地放開手腳,更多地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的作用,讓他們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讓他們多有機會參與觀察、思考、討論、實驗,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要作到“六個讓”:地理學具讓學生操作;地理特徵讓學生髮現;地理原理讓學生講述;地理規律讓學生總結;解疑思路讓學生探索;學習難點讓學生突破。在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上都給學生以充分的表現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每一節課的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都得到充分的鍛鍊。教學的實踐表明,這樣的參與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樂於參與,樂於學習,興趣盎然。

太陽週日視運動軌跡小?

一、天球

1、以觀察者為球心

2、地平圈

3、天頂、天底、北點、南點、東點、西點

二、太陽視運動

1、概念

2、方向:自 高中英語?向西

3、速度:每小?15度

4、週期:1?太?日

5、軌跡:圓,有時候是大圓有時候是小圓

三、軌跡上的特殊點

1、最高點與最低點

時間,方向

??上的最高???地正午?刻,??上的最低???地子夜?刻,此??或者在??者的正北方、或者在??者的正南方,或者在天?、天底

2、軌跡與地平圈的交點

(1)無交點:意義

如果??????地平圈?有交?,且??在地平圈之上,??地??。

如果??????地平圈?有交?,且??在地平圈之下,??地?夜。

(2)單個交點:方向及意義

???地平圈只有一?交?的,此交?或者是北?或者是南?。

除交?之外,??上的?在地平圈之上,??地恰好??。

除交?之外,??上的?在地平圈之下,??地恰好?夜。

(3)倆交點:連線與緯線、經線的關係;日出和日落

?交?的?????平行,???垂直。

?交?中在偏?方向的?日出?,在偏西方向的?日落?。

四、軌跡與緯度

1、軌跡傾角與緯度互餘

???角指太??????所在的平面?地平圈所在平面所?的二面角。??角??地?度互?。

2、南北半球

從天球上方往下看,順時針者位於北半球,逆時針者位於南半球

3、特殊地方的軌跡

兩極(順時針或逆時針);赤道

??的週日太???????地平圈平行或重合。

赤道的??????地平圈垂直。

五、軌跡的年變化規律

1、不同時期的軌跡互相平行

2、兩分日軌跡交於東點和西點,夏至日最北,冬至日最南。與太陽直射點的運動同步

3、分日軌跡最大,為大圓,離分日越遠則越小,兩至日最小。

分日??????最大,??交地平圈於??、西?,??的?心即??者。

六、軌跡與太陽射點緯度

某日軌跡的最高點與分日軌跡的最高點相對於天球球心所張的角即為太陽直射點緯度(太陽赤緯)

中國人口數量的變化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影響

由於中國人口結構特殊,民工──這一有生力量漸趨衰竭。我們從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可以得知,1994~1996年這三年期間,國小招生每年都超過2500萬,三年合計7594萬人,是中國國小招生的歷史最高峰。這些孩子入學後在 2003~2005年陸續國中畢業,在2006~2008年高中畢業。根據上述公報,此間國中畢業生有2350萬。也就是說,2003~2005年的國小畢業沒有上國中的年輕人合計有5244萬人。這些人口就成為進軍城市的主要後備力量。

此外,2003~2005年間大學招生人數1334萬,而此間高中畢業生有1666萬。也就說高中畢業生有333萬人沒有上大學,也成為農民工的後備力量。

如此我們可知,在2003~2005年間,先後有5530萬初高中畢業生沒有再升學,而選擇了回鄉務農或者回家工作。其中相當一部分農村年輕人來到城市,成為農民工。他們中超過9成的人擁有國中文化。

從歷史資料可知,農民工的供給數量也以此間為最!

2008~2010年,也就是他們國中畢業5年後,這些年輕人到了21歲左右,在農村進入適婚期間,很多女孩子因此回到老家結婚生子,很多男青年也回家奉命成婚。這也就意味著最大量的農民工要回流農村。這是供給不足的.一個原因。

但到2008~2010年,我們用上述同樣的方法計算的農民工後備人才是3630萬人,比5年前整整減少了1900萬人,平均每年減少600多萬。

1988~1990年期間正值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生育高峰期。其中以1990年出生人口近 2700萬而為峰值。那三年累計出生人口超過7600萬人。但5年後的1993~1995年出生的人口只有不到6300萬人,減少整整1300萬人。同時,進入21世紀後,初高中入學率提高了,大學招生人數也大幅度提高了,由此使得初高中畢業後必須就業的人口大大減少了。

所以,為什麼民工荒?因為現在的農民工後備力量每年比此前高峰減少了600多萬人,三年就差不多少了2000萬人。在經濟保持穩定的情況下,農民工後備人才青黃不接,由此造成了民工荒。

經過專家計算後發現,2003年當年的農民工後備人才超過1800萬,2010年後備人才不足1200萬,而且從2010年起向後,每年的後備人才都沒有明顯上升,1200萬已經是上限了!

也就是說,從2010年開始的10年內,我們再也見不到農民工人口大規模上升了。勞動力供應將陷入長期不足的狀態。

比如,2013~2014年,國中畢業生每年平均只有1700萬人,但高中招生人數將超過1000萬,也就是說全國將只有700萬國中畢業生加入到農民工後備力量,其中還有差不多一半將是城市人口,農村人口不超過400萬。這兩年的高中畢業生不能上大學的每年也不過300萬。二者合計,後備人才將只有1000萬,比2003年的高峰期減少了800萬,且真正的農民工數量估計要減少差不多1000萬人!

但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從2010年起,1950年後的出生人口進入退休高峰期。1950~1959年,中國出生人口超過2.01億人,每年平均超過2000萬。根據2004年的人口調查資料,這個年齡段存活人口1.76億人。他們從2010年開始退休,一直到2019年,每年退休人口將超過1600萬人。

一方面,退休人口超過1600萬人,需要靠1992年後出生的人口接續,而中國人口恰恰從1990年開始逐漸減少 高中數學,到2001年已經不足1700萬人。根據趨勢推算,大約到2017年,中國新增勞動人口將轉為下降,人口紅利徹底消失。

2010~2017年這個期間,將是農民工人口紅利的消失期――每年回到農村結婚的人員數量眾多,每年新增農民工的儲備數量卻比此前下降了超過600萬,農民工將由此供不應求。

所以,2010~2017年,將是農民工工資必須不斷上漲的時期。這種上漲,將推動中高收入人群的工資進一步上漲。到2017年,中國勞動力供不應求,工資整體水平將不得不上漲。甚至於到那時,中國將不得不引進國外的務工人員。

從2010年起的10年內,中國死亡人口將超過1億人,每年平均死亡1000萬人。而此間每年出生人口將逐漸低於1500萬。大約2024年起,中國人口可能進入負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要更大一些。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中國農民工長期受到“壓榨和剝削”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了!他們終於通過人口數量的減少來爭得了自己的福利待遇“被提高”。

中國的人口結構有負面影響,當然也會帶來許多積極的、正面的改變:

首先,是農民工待遇上升將成為趨勢。從目前反饋的資訊看,一些內地城鄉熟練技術農民工的月收入已經超過2000元,這還建立在他們省去了城市高昂的住宿費、交通費甚至伙食費的基礎上,他們的淨收入將超過1500元。這就要求沿海城市要想吸引農民工,將不得不開出遠高於2000元的工資標準,否則,他們就只有面對民工荒的苦果。

其次,企業將被迫投入更大精力進行技術改造和科研創新。中國的世界工廠的角色將發生改變,“中國製造”將需要轉型或者被迫轉為“中國創造”。長期以來,由於低廉的農民工的存在,企業對於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只要通過壓榨農民工就可以獲得豐厚的超額利潤,誰還有積極性去創新呢?現在,農民工收入提高後,企業為了保持其競爭力,將不得不從內部挖潛,這有利於中國創造的成熟。同時,這將促進大學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大學的科研人才將進一步得到重視。

再次,中國消費升級將持續增長到至少2017年前。隨著勞動者收入的提高,全社會收入總水平上升,消費能力提高,有利於中國消費接續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的推動力量。目前中國的投資規模過大,其中以房地產投資等為主。未來可能出現一次大幅度調整(預計2012年前後),然後再在消費接續下經濟重新上升。也可能不出現大調整而二者和諧接軌,實現軟著陸。但不管哪種模式,都有利於中國消費的發展。

第四,中國消費的提高將使得資源品和投資品出現另一次泡沫,泡沫結束的時期也將在2017年前後。人口紅利的消失將使得中國在2030年之前處於“失落的十年”期。

第五,民工荒加劇後,中國將重新考量當前的計劃生育政策,預計2017年前將出現政策調整。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判斷,中國的民工荒是長期趨勢,對於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其間蘊含著許多的投資機會,值得在座的各位仔細探討把握!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漫談五

五、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學好地理,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特別注意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我們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中去,使所用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同時也可以增強你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同時,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一個勤于思考的頭腦,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要善於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1.注意觀察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天象觀測。我們知道月亮有時象一個圓盤,而有時又呈現月牙形。我們就可以親自觀察一下月相是怎樣變化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當然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進一步探究月相產生變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觀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們所說的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北極星在哪裡?哪兒有銀河?晚上8點鐘與9點、10點,我們頭頂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2.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現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莊是華北地區的高溫中心,天氣又幹又熱,這是為什麼?我們學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氣溫就會升高0.6℃,石家莊位於太行山東面的華北平原,來自西北方向的氣流在順太行山東坡下沉的過程中增溫,同時溼度越來越小,空氣越來越乾燥,這樣就使正在初夏增溫過程中的石家莊更加乾熱。

細心觀察也會發現,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1)南澇北旱:我國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於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

(2)南米北面: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麵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幹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3)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溼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佈,因此為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幹旱、半乾旱氣候,草場廣佈,畜牧業發達,馬匹除了提供乳肉產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代步工具,成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南尖北平:我國居民屋頂的坡度從南往北是逐漸減緩的。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利於排水,北方由於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築材料,還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場所。

(5)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學特徵而言,我國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據統計,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的男子平均身高為1.693米,雲貴川地區則是1.647米。從南北方的氣溫差異來講,由於南方氣候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生殖器官發育快、成熟早,生命週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於氣候寒冷,影響了體內酶的活性,新陳代謝慢,生命週期長;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長而寒冷,人們的戶外活動少,體內營養物質積累多,因而長得“人高馬大”一些。

(6)南繁北齊:我國語言的地理差異表現為南繁北齊,即南方語言繁雜,北方語言比較單一。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都屬北方方言區,從哈爾濱到昆明直線距離3000多千米,兩地語言雖有區別,但通話、交流並沒有太大障礙。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區內,如閩方言區內,還分福州話、廈門話、莆田話、閩西話等,彼此差異極大,甚至聽不懂。這些語言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是有一定關係的。一則我國北方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絡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二則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嶇,交通閉塞,不利於人們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話”。

(7)南經北政:從總體上看,我國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南方經濟、文化發達。北方歷來是我國的政治中心,秦、漢、唐定都長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更確定了北方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現代,由於西方的科學文化首先從我國東南沿海傳入,促進了南方經濟的飛躍發展,使得南方在經濟文化上的優勢不斷加強。因而“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這兩句話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經濟心態。

(8)南輕北重:由於受到資源和區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工業佈局有南輕北重的地域特徵,即我國北方以重工業為主,南方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北方煤炭、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因而逐漸形成以採礦、冶金、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而東南沿海地區資源貧乏,但交通便捷、資金技術力量雄厚,所以便揚長避短,發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業型別,因而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

(9)南拳北腿:南方由於緯度偏低,地處亞熱帶、熱帶區域,冬季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最高氣溫常在30℃以上。因此,南方人發育較早。根據人體生理髮育的規律,發育提前,生長髮育期就短。因此南方人長得小巧玲瓏,下肢較短,用腿踢人在搏擊中是其所短,而手的運用則是南方人的優勢。此外,上肢運動時能量消耗比下肢少,產熱少,符合南方人耐熱的特點,這是南方人善用上肢拳法的地理原因之一。

北方則相反,發育年齡偏遲,發育期長,因此身體高大。而且北方人以雜糧、肉類為主,這就給北方人長得高大粗壯提供了物質基礎。又因為氣溫低,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多用產熱多的下肢運動。

地形特徵南方以舟為主要交通工具。因為船上的活動範圍有限,加上船的顛簸,在格鬥中立足不穩,就有被擊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險,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學工夫先扎馬”之說。再由於地面區域相對較小,小範圍的上肢搏擊更利於擊敗對方。

而北方平地面積廣大,外出主要靠兩腿行走,腿部力量足是北方人的基本素質。

(10)南甜北鹹:的飲食習慣一則與物產有關,再則與氣候有關。南方產糖,溼度大,使人體蒸騰小,因而喜歡吃糖,而不需要吃過多的鹽,如粵菜和蘇錫菜等用糖就比較多。北方地區的相對溼度小,人體蒸騰量大,需要消耗較多鹽分,故口味偏鹹。

3.活動與探究

這個長假,同學們還可以補做一下平時學習中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小製作、小實驗,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地理問題。

(1)在乒乓球上繪製經緯網

通過這個製作,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經線緯線的含義、經緯線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經緯度在地球儀上的分佈規律,將課本中的知識加以鞏固。

(2)繪製家庭的平面圖,學會自己設計圖例、標明註記,選擇適當的比例尺等。

(3)通過繪製生活小區的平面圖,深入瞭解你生活的小區有哪些基礎設施,與你的日常生活關係最密切的設施有哪些,你認為哪些設施在設計、佈局和管理上存在著不足,應該進行怎樣的改進,還應該增設哪些新的設施?等等。並把你的設想和建議與小區的管理部門進行交流。

(4)體驗生活中辯認方向的方法:比如樹冠、年輪、房屋朝向(農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樓房主臥室一般位於南面)。

(5)嘗試辦一期地理小報

同學們還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將自己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和國內外地理大事以及學習地理的心得和體會等編輯起來,出一期以地理為主題的小報。等到開學後,同學們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6)鄉土地理調查

我們每個同學都對自己家鄉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鄉的一切。利用我們所熟悉的環境開展地理活動,開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會調查活動,既幫助我們瞭解家鄉,也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鄉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近年來有什麼變化?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這些變化對周圍環境有什麼影響?為使保護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質,防治汙染提出自己的建議等等。

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家庭、家鄉的實際情況,高中學習方法,做許多地理調查活動。如家庭用水情況調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廢棄情況調查、家鄉人口流動情況調查、家鄉環境情況調查等等。

地理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學好地理,必須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究,只有平時注意對地理現象的觀察,把握地理現象發展的規律,才能不斷積累有關的地理知識。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們身邊的地理環境是時刻變化的、也是生動有趣的。只有留心身邊地理環境的變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去解釋身邊的地理現象,從身邊的地理現象中去發現地理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才能真正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自己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不是所有的區域地理特徵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為主要因素的,有些區域的地理特徵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國的青藏高原是一個特殊的區域。其特殊就在於這裡的海拔高。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較高的海拔,給這裡帶來了與眾不同的低溫和強日照,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變化。

世界上的大河

名 稱

流域面積102km2

長度km

入海口

(國名·海洋名)

亞馬孫河

70500

6480

巴西·大西洋

馬代臘河*

3230

普魯斯河*

3210

雅普臘河*

2200

興古河*

2100

扎伊爾河

36900

4370

扎伊爾·大西洋

開賽 河*

2150

密西西比河

32480

3780①

美國·墨西哥灣

密蘇里河*

3970

阿肯色河*

2330

俄亥俄河*

2090

拉普拉塔河

31040

300±②

阿根廷·烏拉圭·大西洋

巴拉那河

4500

巴拉圭河*

2550

(巴拉那河支流)

皮克馬約河*

2000

(巴拉圭河支流)

薩拉多河*

2000

(巴拉那河支流)

烏拉圭河*

1500

尼羅河

30070

6690③

埃及·地中海

青尼羅河*

2030

白尼羅河*

1930

鄂畢河

29479

3680④

蘇聯·鄂畢灣

額爾齊斯河*

4250

葉尼塞河

25915

4130

蘇聯·北極海

通古斯卡河*

2250

勒拿河

23837

4270

蘇聯·北極海

維柳伊河*

2440

阿爾丹*

2240

尼日河

20920

4180

尼日·幾內亞灣

黑龍江

20515

4350

蘇聯·韃靼海峽

松花江*

1960

長江

17750

5530

中國·東海

漢江*

1690

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

17300

孟加拉·孟加拉灣

布拉馬普特拉河*

2900

恆河*

2510

馬更些河

16680

4240

加拿大·北極海

伏爾加河

14200

3690

卡馬河*

2030

贊比西河

13300

2740

莫三比克·莫三比克灣

聖勞倫斯河

12480

3060

加拿大·聖勞倫斯灣

墨累河

10806

2590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灣

達令河*

2740

薩斯喀切溫河

10800

1940

加拿大·溫尼伯湖

奧蘭治河

10200

2090

南非·大西洋

黃河

9800

4670

中國·渤海

印度河

9600

2900

巴基斯坦·阿拉伯海

奧裡諾科河

9440

2060

委內瑞拉·大西洋

育空河

9000

3700

美國·白令海峽

沙裡河

8800

1400

查德·查德湖

多瑙河

8170

2860

羅馬尼亞·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