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王昌齡詩《閨怨》全文翻譯賞析

校園 閱讀(3.03W)

閨怨》 王昌齡

王昌齡詩《閨怨》全文翻譯賞析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詩鑑賞

王昌齡善於用七絕細膩而含蓄地描寫宮閨女子的心理狀態及其微妙變化。這首《閨怨》和《長信秋詞》等宮怨詩,都是素負盛譽之作。這首詩抓住閨中少婦盛裝登樓欣賞美好春光時心頭突然激起思夫之情這一瞬間心理變化,細膩而生動地刻畫出了這位女主人公被離愁別緒所困擾時的愁姿怨態,含蓄地表達了夫婦朝夕相愛勝似追求世俗功名利祿的思想。

詩的起句“閨中少婦不知愁”,“不知愁”三字,表現出閨中少婦天真、嬌憨樂觀、開朗的性格和對生活熱愛、達觀的態度。正因為她嬌憨得不知愁,才會一度嚮往世俗的榮華,勸“教夫婿覓封侯”;正因為她熱愛生活,所以面對大好春光,她才會精心地打扮自己,象孩提時那樣蹦蹦跳跳地登上翠樓,去飽覽人間春色。丈夫從軍遠征,離別經年,照說應該有愁。

之所以“不曾愁”,除了這位女主人公正當青春年少,還沒有經歷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較優裕(從下句“凝妝上翠樓”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還在於那個時代的風氣。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征,立功邊塞,成為當時人們“覓封侯”的一條重要途徑。“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成為當時許多人的生活理想。在這種時代風尚影響下,“ 覓封侯”者和他的“閨中少婦”

對這條生活道路是充滿了浪漫主義幻想的。第二句“春日凝汝上翠樓”,則是“不知愁”之形態的註解和具體表現。一個春天的早晨,她經過一番精心的打扮、著意的妝飾,登上了自家的高樓(翠樓即青樓,古代顯貴之家樓房多飾青色,這裡因平仄要求用“翠”,且與女主人公的身份、與時令季節相應)。春日而凝妝登樓,當然不是為了排遣愁悶(遣愁何必凝妝),而是為了觀賞春色以自娛。這一句寫少婦青春的歡樂,正是為下段青春的虛度、青春的怨曠蓄勢。從“凝妝”

二字上我們可以體會她登樓前那“不知愁”的歡悅心境;一個“上”字,又將她登樓時步子的輕盈描繪得真實可感。

第三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是全詩的關鍵所在。

“忽見”表明所見的突兀、感觸的陡生、聯想的迅捷。

其實,在大好春光中,處處都有柳暗花明、鶯歌燕舞,見柳是不會令人大驚小怪的。然而這裡所見的“楊柳色”有它特定的地點-- “陌頭”.這個“陌頭”,它使人聯想到:也許從前他們夫婦曾攜手經此而遊春;也許當年她曾在此“陌頭”親自折柳送夫從軍,以期覓得封侯,求取榮華。然而丈夫一去數年,這美妙的“陌頭楊柳色”卻無人共賞,一種悵惘、孤寂和愁苦的感覺不免要襲上心頭,並引燃久蓄心頭的離愁別緒,於是目光與“陌頭楊柳色”相撞,就會猝然迸出“悔教夫婿覓封侯”這個火熱的念頭。於是由“愁”而“悔”,由“悔”而見“怨”.“悔”字是“愁”和“怨”所化合而成的衍生物,而“愁”和“怨”又是“悔”的根源。在離愁襲擾心頭的`時候,這位閨中少婦的“怨”,不涉夫婿、重在責己,這就更襯托出她對丈夫的一往情深。這裡的“悔”,也是閨中少婦瞬間對人生世俗功名利祿的一種徹悟,它從另一個角度含蓄地暗示黷武的開邊戰爭破壞了多少人的愛情和幸福!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感情波瀾起伏,跌宕有致,詩的畫面感極強,境界優美而含蓄。本來要凝妝登樓,觀賞春色,結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這變化發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彷彿難以理解。詩的好處正在這裡,它生動地顯示了少婦心理的迅速變化,卻不說出變化的具體原因與具體過程,留下充分的想象餘地讓讀者去仔細尋味。詩題為“閨怨”,但詩句卻無一字道及“怨”字,一切意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