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15篇

校園 閱讀(4.01K)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15篇

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穿衣服首先要找領子,而領子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

認識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領子,並能叫出它們的名字。

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各種漂亮的衣服領子。

活動準備:

教具:各種領子的衣服(小朋友平時穿的衣服和衣服圖片)。

學具:各種領子的衣服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引出主題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衣服,你們看看是誰的?(分別講出是誰的)請這位小朋友上來穿穿這些衣服,其餘小朋友仔細觀察,並從觀察中得出結論:穿衣服首先要找到領子。

這些小朋友的衣服不僅顏色漂亮,而且它們的領子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是要讓小朋友來認識這些領子的。

教師講解教師分別出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領子,如:方領、圓領、尖領、西裝領等,讓幼兒講講是什麼領子?並教給幼兒正確地稱呼這些領子,從而對領子形成一定的概念。

教師出示圖片,講講一些不常見的領子名稱,如:燕尾領、青果領、蟹鉗領、駁殼領、中裝領等等,特別讓幼兒認識一種氨綸編織的領子,雖然它與下襬一樣寬窄很難分辨,但是隻要掌握領子短、下襬長就行了。這樣能讓幼兒知道更多的領子種類,加深對領子的印象和認識。

幼兒練習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觀察幼兒穿的衣服各是什麼領子?分別講出名稱。

玩一個小遊戲: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桌子邊走邊念兒歌:“找找找,找領子,找出**的領子來。”分別拿出桌上擺放的領子的圖片,這樣鞏固對領子概念的掌握。

鼓勵幼兒設計創造各種自己喜歡的、認為是最漂亮的領子(在紙上作畫),並講講自己設計的領子叫什麼名字?然後把領子介紹給大家。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認識了這麼多的領子,並叫出了它們各種各樣的名稱,今後你們一拿到衣服,雙手一提起領子,穿衣服就省事了,穿衣也就學會了。

今天小朋友真能幹,設計了許多漂亮的領子,你們都是小小設計師。希望你們長大以後為人們設計出更多更新型的領子,成為一名大設計師。

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記錄等活動,初步瞭解桌腿的形狀與桌面承受能力的關係。

2、對科學實驗感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用的實驗記錄表,幼兒人手一張實驗記錄表,積木若干塊,彩色紙若干(保證人手兩張),記錄筆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張紙)提問:這是什麼?你能讓它站起來嗎?請個別幼兒來試試。並提問: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總結:可以用折和卷的方法是一張紙站起來。

教師:加大難度,用兩長紙,做一張一條腿的桌子,而且能站起來。

讓老師先來試試。教師演示用直線形的桌腿做的桌子,不能站起來。沒成功,小朋友來試試。

2、幼兒操作以後,把自己做的桌子展示在前面的展臺上。

教師:老師的桌子為什麼沒有站起來,引導幼兒觀察這張桌子的桌腿是一條直線。老師把它記錄在表格裡:一條直線的桌腿不能站起來(打叉),你能把你的桌子記錄下來嗎?

3、教師:小朋友的`桌子都能站起來了,但它牢嗎?上面能放東西嗎?我們用什麼來檢驗一下?(積木)請你試試並記錄下來。如果在疊第三塊積木時,桌子倒了,那應該記3還是2呢?記完了每個小朋友在做一張不一樣桌腿的桌子,也記錄下放積木的數量。

4、幼兒操作。提問:剛才小朋友做的桌子能放幾塊積木?最多的放幾塊是什麼樣的桌腿?

5、總結:圓桌腿的桌子最牢。

6、出示三張一樣的紙。教師:這裡有三張一模一樣的紙,我要作成三個不同粗細的桌腿,猜猜那長桌子最牢。請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來疊積木。先試試細和中桌腿的桌子?再試試剩下的兩張桌子。發現中桌子最牢。

7、總結:一樣形狀的桌子不一定是桌腿粗的牢。其實桌子的牢固程度和桌腿的形狀,粗細、高矮都有關係。我們回教室再研究吧。

科學活動教案3

週四上午我組織了大班區域(科學區和語言區)教學(此活動獲得了“綜合一等獎”和“最佳教師領導獎”、“最佳材料製作獎”兩項單項獎),在全部活動中,孩子們心情愉快,活而不亂,無論是科學區還是語言區的孩子都那麼的投入、那麼的專注,他們積極地操作(摸索)、交換(討論)、合作、發明。在活動的過程中,我靜心腸察看孩子與材料互動的具體情況,在科學區重點察看幼兒的情緒體驗、摸索的專注性以及與錯誤交換、合作的情況,在語言區重點察看幼兒是否專注地看圖進行較完全地講述、是否有意識地傾聽,活動停滯時我讓孩子自己說“自己的新發現”,並重點圍繞幼兒專注性、發明性、合作交換等方面讓幼兒進行自評或互評,全部談話過程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協調活潑的場景。通過這次的區域教學實踐,我對區域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現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換:

一、合理地投放材料是保證區域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

1、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階段性。

如語言區既有前一階段開展的“動物――我們的朋友”主題內容,又有正在開展的“小問號”主題內容。又如科學區既有孩子已接觸過的電、磁鐵、量一量等內容,又注入了沉浮、稱一稱等新內容。

2、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多樣性。

如科學區有關測量的工具就有硬紙板剪的手形和腳形、直尺、皮尺和盤稱等。又如語言區為了讓孩子達到在閱讀中察看和辨別標記、圖示、符號及文字,理解其所代表的含義這一目的,我提供了可以活動的生字卡、圖字匹配的圖片、謎語卡片和凸顯部分漢字的圖書等等。

你在從事教育及教學研究嗎?你是一位老師嗎?你在教授新課程嗎?請到我們的網站來!

3、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層次性。

幼兒的發展是存在差異的,我充分考慮到所有幼兒,提供層次性的材料,使每個幼兒在現有程度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科學區中,我分別投放了:1、電(高程度:哪種材料能導電?中程度:小燈珠亮不亮?低程度:小小發電廠。)、2、磁鐵(高程度: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低程度:磁鐵真好玩。)、3、測量、(高程度:稱一稱,中程度:量一量,比一比,低程度:量一量。)4、沉與浮(高程度:怎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低程度:什麼東西能浮在水面上?),這些層次性材料的提供,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可使幼兒在現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4、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暗示性。

首先,體現操作的暗示性。在科學區提供圖示暗示幼兒應如何操作,在語言區掛有“小聲點”和“請安靜”的圖文,暗示幼兒要小聲講述,安靜認真閱讀。其次,體現答案的暗示性。在科學區的記錄表背面均附有精確的答案。最後,體現材料取放的暗示性。無論是科學區還是語言區,材料的標識統一使用幼兒喜歡的動物和數字組成的二維圖卡,將材料科學有序地進行擺放(新投放的材料均使用黃色,即將更換的材料均使用紅色)。

你在從事教育及教學研究嗎?你是一位老師嗎?你在教授新課程嗎?請到我們的網站來!

5、投放的區域材料具有挑戰性。

在科學區提供給幼兒“小小的發電廠”和“小燈珠亮不亮”的活動材料。孩子們對這些材料的玩法已經非常熟練了,他們能夠熟練地操作。這些材料很難使幼兒在現有基礎上有大的提高。為此,我提供“哪種材料能導電”增加試驗的難度,提高孩子活動的興趣。由此可見,材料缺少挑戰性,幼兒是不太感興趣的,很難使幼兒在現有程度上有大的提高。

二、有效的察看領導是幼兒能否在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癥結。

1、先察看、再領導。

察看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道路,它可以輔助教師精確地瞭解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色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剖析,從客觀實際動身,提高教育領導的效果,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活動情況而發生的不適合的干擾幼兒活動的領導行動。因此,在活動中我帶著區域目的去靜心察看,在察看中我耐煩期待幼兒的互動,甚至期待他們的過錯,並做出精確的領導:

科學區:

(1)引導幼兒積極動手進行沉與浮、吸水的紙的摸索與操作,並記錄成果。

(2)激勵幼兒與錯誤合作,勇敢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

語言區:

(1)引導幼兒安靜閱讀、傾聽。

(2)引導幼兒勇敢地與錯誤講述自制圖書的故事內容。

2、把握機會,適時介入領導。

在此次活動中,我一共介入了三次,一是當鬆泓操作完即將更換的材料後無所適從時,二是子煊選擇低程度圖卡進行活動後停頓之時,三是當佳刪和至環用自己奇特的記錄方式進行試驗記錄時,我給予及時的發現與激勵。

3、領導最基本的方法以激勵、確定為主。

有時為了調動幼兒積極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積極的激勵,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只要幼兒是自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那不管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激勵。否則能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發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後導致對全部遊戲失去興趣。對於這種孩子,教師一方面對他進行個別領導,輔助他控制一定的技巧,有提高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念,另外可請能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遊戲,讓他也體驗遊戲的成功。

三、積極的評價是發展幼兒自信的重要手腕。

總結評價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發自願地進行交換、討論,積極表達情緒、 共享快樂、 共解難題晉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換、學習的機遇,同時激發再次活動的慾望。在此活動中我重要採用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的情勢,摒棄了橫向比較,積極採用縱向評價,重點圍繞專注性、發明性、合作交換等方面讓幼兒進行自評或互評,讓評價自然地伴隨著全部活動過程。總之,在區域活動中,積極評價與支援孩子的提高,平靜地剖析孩子的不足與問題,引導孩子克服自己的缺陷是建立起堅強的自信念的重要而有效的手腕。

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探索冰的特性,嘗試用多種方法取出冰中的玩具。

2.幼兒樂意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並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個四周挖有小洞的大紙箱,將凍有幼兒玩具的大冰置於大紙箱裡。

2.錘子、剪子、鋸子、鉗子、積木、塑料棒、熱水、爐子、砂紙等各種工具材料。

3.幼兒每人一份記錄板、筆及紅星。

活動過程:

一、發現問題

1.幼兒將手伸進紙箱洞裡觸控冰,感受冰的特性。

(1)用手捏一捏、壓一壓,知道冰是固體的,有一定的硬度。

(2)提醒幼兒一隻手摸冰,另一隻手摸沙紙,感受冰是光滑的。

(3)將摸冰的手拿出來與另一隻手比比看,這隻手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知道冰是可以融化的。

2.讓幼兒自由感受、探索,說出自己發現的冰的特性:冰是光滑的、固體的、透明的、冰涼的、會融化的……

二、提出問題

1.請幼兒觀察冰中的玩具,並想想用什麼辦法才能取出自己心愛的玩具。

2.幼兒在實驗記錄板上畫出自己的設想,教師巡迴指導並瞭解幼兒的想法。

3.幼兒交流各自的設計方案,並將設計方案貼在白板上。

三、實驗論證

幼兒開始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和工具進行驗證,教師巡迴觀察,並給予適當的指導。

1.觀察每個幼兒實驗的情況,及時給予適宜的支援和引導。

2.詢問個別幼兒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教師採用幼兒沒有想到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4.當幼兒取出玩具後,請幼兒在成功的方法處貼上一顆紅星。

四、交流討論

根據冰的各種特性,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你是用什麼辦法從冰中取出玩具的?為什麼這種辦法能取出玩具?

1.幼兒分別介紹自己在實驗中採用過的方法。

2.教師小結:可用熱水或太陽來晒,使冰的溫度升高,冰就會融化成水,玩具就取出來了;當用硬的物體敲擊冰時,物體比冰硬,冰就會碎,玩具也就可取出來……

活動延伸:

如果冰裡面還有一些沒取出的玩具,可以讓幼兒想一想:放在室外,它們會出來嗎,為什麼?哪種方法能更快地取出玩具?活動可根據情況進行延續。

設計評析:

活動目標和內容的設計,接近孩子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順應了孩子們的需求和興趣,所以孩子們樂於參與。活動材料的準備充分,符合目標的需要,特別是活動前,將孩子心愛的玩具凍於一大塊冰中,增強了孩子主動探究的願望和積極性。整個活動的指導,教師遵循了科學活動的新理念:幼兒是主角,他們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大膽的、主動的嘗試與探究;教師則更多的是鼓勵、關注、等待與支援。

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基本瞭解故事,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所帶來的樂趣。

2、學習根據故事的情節線索大膽地想象和創遍故事。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錄音機、故事中的小動物圖片、蔬菜圖片

活動過程:

1、由討論引出故事。

提問:牛奶是什麼顏色的?那你們見過彩色的牛奶嗎?今天張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彩色牛奶》的故事。

2、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彩色牛奶》。

(2)提問: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牛大叔帶來了誰?那頭奶牛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小動物喝了有顏色的牛奶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

(3)再次欣賞故事。(教師一邊講述故事一邊出示動物和蔬菜圖片)

3、完整學習故事,幼兒想像性講述故事。

逐句提問故事內容。

提問:

(1)小白兔給奶牛吃了什麼顏色的什麼蔬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白兔變成了一隻什麼顏色的'兔子?

(2)誰給奶牛吃綠綠的青菜?小黑貓給奶牛吃綠綠的青菜,奶牛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黑貓變成了一隻什麼顏色的小貓?

(3)小花鹿怎麼會變成小紫鹿的?小花鹿給奶牛吃什麼顏色的什麼蔬菜?

(4)紅紅的西紅柿是誰給奶牛吃的?奶牛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變成了什麼顏色的狐狸?

(5)小動物們有了這頭奶牛心情怎麼樣?為什麼它們會這麼高興?

(6)小動物們變成了新的自己,可它們要是想變回原來的自己,該怎麼辦?

(7)教師小結:有了這頭神奇的奶牛,小動物們想變成什麼樣子的顏色就給奶牛吃什麼顏色的蔬菜,動物世界變得五彩繽紛,更加美麗了。

4、創編故事情節,進一步體驗想象的樂趣。

(1)幼兒自由討論、創編故事

(2)個別幼兒上臺創編故事情節。

5、活動延伸:幼兒自由創作畫自己創編的故事情節。

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展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願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積木、塑料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料瓶等;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匯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過節,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幼兒集體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身邊的小朋友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3.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1)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個別幼兒回答)

(2)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說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說珠子可以當小船。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且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師:老師這有一張記錄單,這一排是老師準備的材料。會浮起來的物品可以當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當小船。等一下,小朋友們在能浮起來的物品後。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等一下我們分組進行試驗,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將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浮起來,並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溼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集中記錄結果。

(1)師: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來,後來就沉下的?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4.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你們剛才在實驗中發現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幼兒討論。

(3)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4)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三、引導幼兒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1.探究一:藉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現在請小朋友幫助小螞蟻想想辦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並在記錄單上記錄。

(2)鼓勵幼兒分組探究如何藉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並且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師:你剛才是怎樣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大記錄表中進行記錄。)

(4)師:有的小朋友是將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當小船。

(5)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藉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個別幼兒回答)

(6)師:小朋友說我們游泳時用游泳圈,人就不會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剛才我們請能浮的物品幫助,讓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現在再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我們怎樣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幫助,讓這些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呢?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體。

師:請小朋友們試一試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比如把瓶子裡的東西倒掉。

(3)引導幼兒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如:將一團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狀。

師:請小朋友們在試一試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比如將一團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狀。

(4)集中分享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發現。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在請小朋友說說你們的發現。(個別幼兒回答)

(5)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探索,我們知道了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能讓物體浮起來。小朋友回家後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遊戲,想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讓浮上來的東西沉下去。

延伸閱讀

20xx科學活動教案馬鈴薯

活動目標:

1、瞭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探究植物奧祕的慾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活動準備:

圖片:食用馬鈴薯的圖片,生長的馬鈴薯,發芽的馬鈴薯。

教學過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你們吃過嗎?這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兒討論教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土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馬鈴薯。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馬鈴薯教師:這是什麼?它還有一個名字呢,知道叫什麼嗎?

2、出示發芽的馬鈴薯圖片。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馬鈴薯有什麼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裡最容易長出小芽?

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裡會不會長出葉子,會結出新的馬鈴薯嗎?

3、瞭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讓幼兒討論:發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裡會發生什麼事情?

(2)教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

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你知道芽朝哪裡長嗎?

往地裡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

幼兒討論後知道,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3)教師:什麼時候長出葉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長出嫩嫩的葉子,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4)教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生什麼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5)教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知道寶寶長在哪裡嗎?

原來是長在根的最前端。寶寶在地下長,地上面開出漂亮的花了!

(6)提問:我們什麼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裡挖出來?

(7)出示圖片,觀察地裡成熟後的馬鈴薯。

教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

4、教師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

把發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裡,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裡發芽長根,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後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裡慢慢長大,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1、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教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馬鈴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問:馬鈴薯可以怎麼吃呢?

幼兒討論

3、出示馬鈴薯製成的食物圖片教師和幼兒一起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教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20xx科學活動教案奇妙的影子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對探索影子的活動產生興趣,提高細緻的觀察力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一個美麗的布娃娃。

2.幼兒已獲初步經驗,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3.時間安排: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引發幼兒對影子的探索興趣。

教師:你們認為人有影子嗎?你的影子在哪裡?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把它畫下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

1.教師: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呢?

2.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幼兒在陽光下做各種動作,觀察影子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3.藉助布娃娃玩具,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師:美麗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布娃娃舉起雙手,她的影子怎麼變化了?

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教師:你和你的影子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四、繪畫記錄,請幼兒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畫下來。

1.教師提醒幼兒思考怎樣畫出自己的身體和影子。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是哪個?

3.教師和幼兒討論:影子在身體的什麼位置?

20xx科學活動教案排兵佈陣

活動目標:

1.瞭解象棋的棋譜,棋子名稱及基本玩法。

2.發展對棋類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大旗譜和大棋子,(自制的雙面棋子,一面是字,另一面是與其相對應的圖畫),小棋譜、棋子。

2.幼兒有關於五子棋、飛行棋、鬥獸棋等棋類活動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象棋的傳說。

1.教師講述韓信教士兵下象棋的故事。

2.教師出示放大的象棋棋盤、認識棋盤。

----教師:請你們看一看這是什麼。(棋盤)棋盤上有些什麼?(線、格子。)

----教師小結:棋盤中的河界,又名:楚河漢界。河界把戰場分成了兩個部分。棋盤上有許多線組成的交叉點,這些交叉點是棋子作戰的駐點。

3.認識棋子。

----教師:你知道象棋有哪些棋子嗎?

----教師小結:象棋的棋子共有32個,分為黑、紅兩組,每組16個,各分7種。

紅棋子:帥1個,車、馬、炮、相、仕各2各級,兵5個。(可讓幼兒點數)黑棋子:帥1個,車、馬、炮、相、士各2各級,卒5個。(可讓幼兒點數)

4.教師介紹象棋棋子擺放的規則格子。

----教師:沒有打戰時,象棋的棋子各自擺在自己的營地上。帥(將)最大,放在最中間,兩邊有兩個衛士保護他,衛士兩邊是宰相,宰相兩邊是戰馬,戰馬兩邊是戰車,戰車兩邊是炮。(教師邊講講解邊擺放棋子。)

二、學習擺放棋子。

1.教師:請你上來嘗試用棋子擺放的規則放一放。

2.請有下象棋經驗的幼兒擺放棋子,教師組織幼兒對照正確的棋譜擺放。

3.演示象棋的基本走法。

三、幼兒結伴嘗試象棋。

活動延伸:

1.棋類大世界:提供多種棋類遊戲供幼兒自由選擇。

2.自己設計的棋類遊戲: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棋類遊戲的圖譜與玩法。

20xx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膨脹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知道物體遇水膨脹。

2.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3.萌發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活動重點:

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知道物體遇水膨脹。

活動難點:

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有膨脹的初步經驗。

物質準備:黃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帶、香菇膨脹與未膨脹各一份。面膜紙、小鐵球、胖大海、山核桃。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感知物體的膨脹。

1.師出示未膨脹的黃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帶、香菇,引出課題。今天,老師從家裡廚房裡帶來了一些東西給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2.師提出要求:老師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兩盆這樣的東西,請你們看一看、也可以輕輕地摸一摸,比較這兩盆裡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

3.幼兒觀察比較,師適當引導。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知道物體遇水膨脹。

1.集合,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它有什麼不一樣?

2.師小結:有的幹、有的溼;有的硬、有的軟;有的小、有的大。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嗎?是怎麼變成這樣大大的?(啟發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變大嗎?讓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第一次實驗,集合。師:變大了嗎?原來白木耳吸水會變大,我們把這種變大的現象叫做膨脹。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知道有些物體能膨脹而有些不能膨脹。

1.師引發: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到水裡都會變大膨脹?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面膜紙、小鐵球、胖大海、山核桃,請你們再去做實驗。

2.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在實驗前先猜測,並做記錄,實驗後,將實驗結果記錄。

四、幼兒吃爆米花,享受膨脹食品的樂趣。

1.師出示玉米,問:玉米能膨脹嗎?爆米花怎麼做呢?

2.師將玉米放置微波爐,製作爆米花。同時視訊播放:爆米花製作過程。

3.師幼一起吃香噴噴的爆米花。

20xx科學活動教案馬路上

活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並且認識馬路上都有哪些東西,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瞭解馬路上的基本常識,與交通規則,安全過馬路。

活動準備:

一張只有馬路的圖片;三張圓形的圖片,塗上紅綠黃三種顏色;幾張常見的汽車圖片;幾張條形的紙(做斑馬線)一張小兔子和兔老師的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講個小故事好嗎?幼兒:好!

教師:那小朋友們都做好了,豎起耳朵仔細聽哦!因為老師會出一些小題目來考考大家,看看誰才是最聰明的孩子。幼兒:好!

教師:老師今天給你帶來的故事是《小兔上學記》

先拿出小兔和兔老師的圖片,貼在黑板上。今天,是小兔第一天上學。可是小兔愛睡懶覺,結果遲到了,老師不讓小兔進教室。小兔子很傷心,老師就說了:這樣吧,我考考你答對了,我就讓你進來。小兔子一聽,立馬就來了精神,急忙擦掉眼淚。老師又說:你一路蹦蹦跳跳的到這裡來,你就告訴我馬路上都有些什麼吧?小兔子的眼珠子轉來轉去的,就是沒想起來馬路上到底都有些什麼?記得都快哭了。

拿出一張馬路的圖片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馬路上都有什麼嗎?幫幫我們的小兔吧!舉手回答幼兒:馬路上有汽車。

教師:哦,這位小朋友說的非常好。還有嗎?隨即把汽車的圖片貼到馬路圖片上。幼兒:有紅綠燈。

拿出紅綠燈貼在馬路圖片上

教師:。真棒,馬路上有紅綠燈,那小朋友還記得看見紅綠燈要怎麼樣嗎?幼兒:紅燈停,綠燈行,紅燈緩。

教師:小朋友你們有遵守這個規程嗎?幼兒:有。

教師:好,看來在做的小朋友都是好孩子。那你們還知道馬路上還有那些東西呢?幼兒:還有斑馬線。

拿出條形白紙依次貼在馬路上

教師:真棒,小朋友我們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走斑馬線。

教師:多虧小朋友的幫忙,兔老師滿意的點點頭,讓小兔進去了。小兔感激的對小朋友說了聲謝謝!各位聰明的小朋友

教師:小朋友,我們跟小兔說一聲,不用謝幼兒;不用謝

幼兒實踐:教師:小朋友,雖然小兔知道了馬路上的東西了,但是他還不知道怎麼安全的過馬路呢?我們來演習一下,教教我們的小兔子吧

先把條形白紙貼到地上做斑馬線再拿出車子的圖片

教師:那些小朋友想當司機呢?

把車子圖片,分發到幼兒手中。

教師:你們能告訴我,你們手中拿的小汽車,他們叫什麼呢?

幼兒:我的是小轎車、我的是大卡車、我的是公交車

教師:真聰明!其他小朋友我們來扮演小兔子吧!老師來給你們當紅綠燈。小朋友們的眼睛要看著老師。拿著小汽車的小朋友縱向排成兩列面相對,用斑馬線隔開。老師站在斑馬線前面。扮演小兔子的小朋友從橫向過來。依照老師的紅綠燈指示安全過馬路。

教師:小朋友表現的都非常好,你們都是最棒的小老師。

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回家,也教教你們的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安全的過馬路好嗎?

20xx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洞洞

活動目標:

1.瞭解身體上一些洞洞的名稱和功能,知道需要保護它們。

2.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變出洞洞,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已經有一定了解,會唱歌曲《網小魚》。

2.材料準備:白紙、彩紙、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機、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魔術激趣,發現洞洞。

1.用實物引出洞洞。(硬幣鑽進儲蓄罐裡)

2.面具上變出洞洞。(教師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紙捲成洞洞。(彩紙捲起來變成望遠鏡)

(評析:魔術充滿神祕與期待,以遊戲變魔術匯入活動,能讓每個孩子很快進入角色,投入到活動中,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出示三類具有洞洞的典型實物:可以放東西的洞洞、可以鑽進鑽出的洞洞、可以從這邊望到那邊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關洞洞的現象和事物與洞洞這個概念連結起來,幫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二、關注自我,尋找洞洞。

1.你在生活中見過洞洞嗎?在哪裡看到過什麼洞洞?(幫助孩子開啟思維,把孩子生活中的已有經驗引發出來)

2.找找身體上的洞洞,也可以相互找一找。(自由尋找後,教師引導幼兒從頭往腳處尋找)

3.說說洞洞的用處。(關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臍眼等)

(評析:中班孩子對自我和他人的身體還有很大的興趣,探索後會發現身體上有許多洞洞,知道其名稱,瞭解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給我們帶來了健康,我們要好好愛護它們。)

三、創造洞洞,體驗有趣。

1.身體變洞洞:我們的身體也能變出各種洞洞,誰來試一試。

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創造洞洞。①小手(一隻手、雙手):請小朋友伸出小手,小手能變洞洞嗎?(變大洞洞和小洞洞)②雙腳;③身體;④小手碰碰身體某個部位;⑤不同方位變洞洞。

(評析:給每個幼兒提供參與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身體解決問題,大膽探索、想象、創造、展示。既鍛鍊了幼兒的探究能力,又發展了發散性思維。)

2.球兒鑽洞洞。

①出示皮球:你平時是怎麼玩皮球的?現在皮球寶寶想玩一個鑽洞洞的遊戲,誰能用身體變洞洞讓球兒鑽一鑽?(兩個幼兒合作,一個變洞洞,另一個將球投入洞洞)

②出示羊角球:有什麼好辦法能變出大球鑽進去的洞洞呢?(幼兒合作變.教師持球鑽洞洞。既拓展洞洞的概念,又體驗洞洞的有趣)

3.觀看視訊,記錄結果。

觀看拍攝的三個、四個、五個幼兒手拉手變洞洞的照片,數一數、記一記:3~5個小朋友分別圍成了幾個可以讓大球鑽的洞洞。

(評析:個體自己變--兩人互動--多人變大洞是活動的重點,不斷提高變化的難度,使幼兒一步步去解決問題,充滿探索的趣味,是一個跳一跳的發展過程。孩子創造洞洞,老師拿著大小球鑽洞洞,這種有效的師生合作,滲透了大小、數的邏輯、社會性發展等,非常有挑戰性。多媒體的適時介入解決了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讓孩子們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變的洞洞就越多,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對他們的知識經驗又是一次提升。)

四、遊戲體驗,拓展經驗。

1.遊戲:網小魚。

請小朋友想辦法.一起變出一個大的洞洞(手拉手圍成一個洞洞網),少數幼兒扮小魚,在洞洞網裡面游來游去,跟著音樂一起遊戲。

2.遊戲:鑽山洞。

請大家動腦筋和好朋友合作,變出能讓老師鑽過去的大洞。

老師鑽過洞洞,搭洞洞的幼兒就跟在老師身後變成小火車,直到大家圍成一個圓圈。

(評析:創設讓孩子親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體驗一起合作變洞洞的有趣、好玩,又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遊戲的樂趣。)

延伸活動:

小朋友變出了可以讓小球鑽來鑽去的小洞洞,又合作變出了可以讓大球鑽來鑽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變洞洞,還有什麼能幫助我們一起變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牆壁有洞洞嗎?小朋友去試一試吧!

20xx科學活動教案可愛的氣球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感知氣球的特點,和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探索各種不讓氣球飛起來的方法,體驗勝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普通氣球(人手一隻)氦氣球(人手一隻)

2、活動課件。

3、打氣筒。

4、輔助資料箱:長棍、雙面膠、透明膠、尖刀、扭扭棒、廢舊盒子、罐子、吸管、廢舊光碟、廢舊用紙、捲筒紙芯、海洋球、乒乓球等。

活動過程:

一、PPT引入。

--(出示PPT聊聊氣球)你們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氣球?

(幼兒泛講)

二、第一次玩氣球(普通氣球)

--瞧,我這裡有這麼多的氣球,想不想玩啊?等會你們在玩的時候動動腦筋,找一找,這氣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幼兒教師一起遊戲)

--來,讓我們的氣球休息一下吧,我們也來休息一下。

--誒?你找到什麼特別的地方了呀?你是怎麼發現的?

--那氣球裡面到底有沒有東西呀?

小結:原來氣球裡面是有氣的。

三、第二次玩氣球(氦氣球)

--我看你們都這麼喜歡玩氣球,來我再多給你們一些玩玩吧!

(幼兒教師一起遊戲)

--你發現我們現在玩的氣球和剛才玩的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了?

小結:原來這兩種氣球裡面裝的氣是不一樣的。

四、提出挑戰。

--這氣球很調皮,你手一鬆,它就飛起來了,越飛越高。那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這氣球留在你的身邊,飛不起來?

除了我們提到的資料箱裡的資料以外,只要你需要的話,我們教室裡所有東西,你都可以請它來幫幫助!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記錄)

活動延伸:

--你們的方法都勝利了,可是我遇到問題了,瞧!我的氣球上也綁了東西,可是怎麼一放手,它還是會飛起來呢?

(幼兒泛講)

--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一起來研究一下!

20xx科學活動教案秋天的菊花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菊花,概括出它們的特徵。

2、引導幼兒討論菊花開放季節以及與人們的關係。

3、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菊花的圖片、一年四季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菊花,概括出它們的特徵。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花?請你們仔細看看,說說菊花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從花、莖、葉觀察菊花特徵,如花開在莖頂端,花的形狀,顏色、葉子邊緣有鉅齒等。現在我們來看看菊花還有什麼顏色或者形狀呢?

教師:讓幼兒先進行觀察比較,而且仔細的說說菊花的特徵和組成部分是什麼,從這些出發,加深幼兒對菊花的認識和理解。

2、菊花石一種鮮豔、美麗的花、花有大有小,花瓣有的窄有的寬。有的直有的彎,有的扁有的呈現圓管形,顏色有紫紅色、淺紅、黃、淺、黃、白、多種多樣顏色和形狀的菊花是人們非常喜愛的花。

教師:讓幼兒不止理解了菊花的的外形和組成,而且還讓幼兒明白了各有什麼顏色,而且是人們喜歡的花朵呢,讓幼兒產生喜歡的心態。

二、引導幼兒討論菊花開放季節以及與人們的關係。

教師:菊花是什麼時候開的?秋天你可以在哪裡看到菊花?人們為什麼要種這麼多的菊花?(美化環境、菊花還可以做清涼的飲料,泡茶喝,菊花的香味能治頭疼,)你們喜歡菊花嗎?為什麼?你們還知道哪些花也是秋天開的?這些花兒都非常漂亮,人們種許多的花。讓花把我們的生活的地方打扮的更漂亮、更美麗,我們大家都要愛護它。

教師:從學習的這篇課文中讓幼兒明白菊花不僅是有什麼組成,有什麼顏色,有什麼作用。而且還要讓幼兒明白、理解這些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我們要好好的去愛護,去保護。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的漂亮,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懷!

20xx科學活動教案認識牽牛花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和認識夏季花卉的興趣。

2、發展幼兒較為細緻的觀察能力和比較連貫的語言講述能力。

3、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認識牽牛花,知道其開花的規律。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漂亮的花。

2、課件:圖片-牽牛花。

活動過程:

一、匯入謎語。

小小花兒爬籬笆,張開嘴巴不說話,紅紫白藍樣樣有,個個都像小喇叭。

教師: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牽牛花。

二、展開。

1、談話:我知道的牽牛花。

提問:

你在哪裡見過牽牛花?它長得什麼樣?它在什麼時間開花?

2、藉助圖片引導幼兒按照花、葉、莖的順序觀察牽牛花。

提問:

(1)牽牛花的花兒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你見過什麼顏色的牽牛花?

(2)牽牛花的葉子是什麼麼樣的?摸上去什麼感覺?

(3)牽牛花的莖是什麼樣的?牽牛花的莖是怎樣生長的?

小結:牽牛花的花朵像一隻小喇叭,顏色有藍色、紫色、粉色和白色等。

牽牛花的葉子像心形,綠色,上面有一層毛茸茸的東西。

牽牛花的莖又細又長,會繞著籬笆或繩子往上長。

牽牛花在夏季秋季的早晨開花。

3、學習謎語《牽牛花》。

教師:我們一起學習謎語牽牛花,這個謎語把牽牛花的主要特徵都描寫出來了。

4、ppt課件:漂亮的花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多種多樣的花卉。

教師:自然界有很多美麗的'花在夏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麗,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三、結束活動。

活動評價:

從幼兒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性等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夏季開放的花卉,自然結束。

20xx科學活動教案可愛的圖形寶寶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

2.能按事物的形狀、顏色兩種特徵給圖形分類。

3.發展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ppt課件,(老師和幼兒)不同顏色的圖形模板,彩筆,畫板,遊戲音樂,七巧板拼圖。

活動過程:

一、初步認識圖形寶寶。

首先讓我們來初步認識圖形寶寶,給幼兒事先準備好各種圖形模板,老師逐個向幼兒介紹和展示不同的圖形寶寶,並讓幼兒找出和老師手中一樣的圖形。

二、加強幼兒對不同圖形的認識。

1.師:今天,我們要來和圖形寶寶做捉迷藏的遊戲。請小朋友們把眼睛閉起來,當我喊到3的時候你們睜開眼。瞧,哪個圖形寶寶來了?

2.引導幼兒回答:(是什麼圖形寶寶),然後用PPT把手中的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分別展示出來。

三、幫圖形寶寶找朋友

1.師:瞧,又有圖形寶寶來了。圖形寶寶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圖形寶寶?

2.幼兒回答:他們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用PPT功能逐一把圖形寶寶的朋友請出來。

3.師:圖形寶寶們要找好朋友了,請你們把相同形狀的好朋友連起來。

--幼兒用手將事先準備好的相同的圖形拼在一起。

四、將圖形寶寶分分類

1.按顏色分類。

師:這些圖形寶寶太調皮了,它們找不到朋友了,我們來幫它們找一找吧。

--用PPT直接把相同顏色的圖形放到一起。

2.按形狀分類。

--用PPT直接把相同形狀的圖形放到一起

五、拼拼搭搭真好玩

1.師:我們的圖形寶寶還會變魔術,瞧,圖形寶寶變成了什麼?(卡車)誰能來把隱藏在卡車裡的圖形找出來?

--讓幼兒自主用電子白板的拖動功能把下面對應的圖形填補到卡車裡面去。

2.師:除了卡車,你覺得它們還可以變出哪些圖形呢?你們也想拼一拼嗎?

3.提出要求:

(1)聽到音樂就走到桌邊操作,音樂結束回到位子上;

(2)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拼的是什麼,是由什麼形狀組成的,有幾個。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幼兒交流。

(1)師:你拼搭的是什麼?請你告訴小夥伴。

幼兒:想小朋友介紹自己拼的圖形。

(2)師:請你來找找裡面藏了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

幼兒:回答自己所拼的圖形中所包含的各種圖形的個數。

(3)師:你們真棒,如果拼搭的時候需要長方形卻沒有怎麼辦?

舉例:用兩個正方形變成一個長方形。

--用七巧板演示。

(4)師:圖形寶寶玩累了,它們要回去休息了。老師會把這些圖形拼盤放在益智區裡,下次我們還可以和它們再做遊戲。

20xx科學活動教案啄木鳥朋友

活動目標:

1、瞭解啄木鳥的外形特徵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鳥是樹木的外科醫生。

2、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啄木鳥,瞭解禽類動物的基本特徵。

3、知道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增添愛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照片:啄木鳥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用謎語引出主題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能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一條條。

2、誰能猜出來這是什麼動物?

二、展開。

出示課件-照片:啄木鳥

1、啄木鳥是什麼樣子的?你發現啄木鳥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啄木鳥的外形重點提醒幼兒觀察啄木鳥的嘴巴、舌頭、腳和尾巴。

2、向幼兒介紹啄木鳥的特徵和特有功能。

啄木鳥有長長、尖尖的像鐵鏈子一樣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開樹皮,在生病的樹上打洞。

啄木鳥的舌頭能伸縮,舌頭有短勾,能伸到樹洞裡勾出害蟲。

啄木鳥有兩隻短短的腳,腳趾有尖銳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樹幹,啄木鳥的尾巴堅硬,啄樹皮時,尾巴能支援起身體。

3、你知道啄木鳥有什麼本領?為什麼叫他啄木鳥?

4、組織幼兒思考並討論,豐富幼兒對鳥類的認識。

(1)你們喜歡啄木鳥嗎?為什麼?

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你還知道哪些鳥呢?他們長得什麼樣?

(2)啄木鳥頭上有堅硬的嘴;身上長著一身的羽毛;還有一對翅膀;身體下有一雙腳;身後有尾巴等。

三、結束交流討論:啄木鳥是怎樣出生的?

教師告訴幼兒鳥類還叫禽類,它們的媽媽生下的寶寶先是一個蛋,經過孵化,硬殼而出後才變得和媽媽一樣。

20xx科學活動教案小雞出生的祕密

活動目標:

1、瞭解小雞出生的過程。

2、發展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對小動物產生愛心。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小雞是怎麼出生的。

2、聲音:公雞,母雞,小雞。

活動過程:

一、聽聽什麼聲音。

播放聲音:雞叫聲音提問:請小朋友聽聽這是什麼聲音?

小朋友知道小雞是從哪兒來的呢?

(幼兒互說)

二、聽故事:可愛的小雞。

1、教師: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那麼小雞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請小朋友聽聽故事裡是怎麼說的。

2、教師講故事提問:瞧,這是一群多麼可愛的小雞啊!毛茸茸的,他們,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雞媽媽生的。)教師:雞媽媽是怎麼生的呢?

(雞媽媽蹲在雞蛋上,生出來的。)教師:那麼,蛋是從哪兒來的呢(母雞生的)

三、瞭解雞的成長。

1、課件:雞的成長母雞生蛋母雞孵蛋小雞啄破殼出來了變成毛茸茸的小雞小雞長成公雞、母雞(環形圈)

2、提問。

(1)雞蛋怎樣才能變成小雞呢?(雞要蹲在上面)對了,雞媽媽用自己的身體來暖和這些雞蛋,雞蛋在媽媽身體下面很暖和很暖和,雞媽媽要化好長的時間,這些雞蛋裡才能長出小雞。

(2)雞媽媽蹲在上面這叫什麼呢?(這叫孵蛋)誰會用完整的話來講一遍?(雞媽媽蹲在雞蛋上這叫孵蛋)小朋友都來學雞媽媽孵蛋(動作)

3、教師:雞蛋里長出了小雞,小雞看到外面很熱鬧,它們可想出來了,可是小雞它怎麼出來呢?

(它用嘴巴把雞蛋殼啄破,就出來了。)哪個小朋友會說,小雞是怎麼出來的?(小雞啄破殼。)請小朋友一邊學習雞啄破殼,一邊說(動作,語言)教師:小雞啄破殼出來了,變得毛茸茸的,可愛極了。

4、教師:小雞每天要吃很多東西,你知道小雞它吃些什麼東西嗎?(米、蟲、菜)

5、教師:小雞一天天長大了,變成什麼了?(公、母雞)公雞怎樣叫?母鳴怎樣叫?

四、請幼兒看圖書說一說雞的成長

1、這是誰?它在幹什麼?

2、小雞是怎麼出來的?

3、小雞變得怎麼樣?

4、小雞長大變成什麼啦?

五、教師總結

小朋友都知道小雞是從哪裡來的了,請小朋輕輕跟著老師說,母雞生蛋雞媽媽孵蛋小鳴啄破殼出來了變成毛茸茸的小雞小雞吃很多東西又長成大公雞和大母雞大母雞又能生蛋了。

20xx科學活動教案方糖會畫畫

活動目標:

1.探索彩色墨水擴散的科學現象。

2.嘗試用方糖畫畫,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3.感受方糖化的色彩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方糖、水、各種彩色墨水。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發孩子探索的興趣。

1.出示彩色墨水。

這是什麼?

2.猜測把彩色墨水滴到水裡發生的變化。

如果把彩色墨水滴到水裡,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觀察彩色墨水在水中發生的擴散現象。

1.幼兒分組實驗。

教師提出實驗要求,幼兒操作。

2.小結。

彩色墨水滴到水中,墨水會四處蔓延,這種現象叫擴散。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觀察方糖與顏料一起放入水中發生的擴散現象。

1.出示方糖。

把方糖放在水中發生什麼變化?(方糖會溶解在水的底部)

2.幼兒實驗,觀察方糖加彩色墨水後在的水中發生的擴散現象。

如果把塗上彩色墨水的方糖放在水中,會發生什麼?

3.師幼共同小結。

彩色墨水滴在方糖上就和方糖緊緊地抱在一起,當方糖在水中溶解時,把彩色墨水也緊緊地拉在了水的底部,不再四處擴散。

四、製作方糖畫。

1.學習方糖畫畫的基本方法。

先把方糖塗上彩色墨水,再把它放入水中。根據畫面,在不同的位置擺放方糖,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2.幼兒分組嘗試用方糖作畫,教師指導。

五、分享交流方糖畫。

幼兒為方糖畫命名,並將創意講給同伴聽,分享創作的快樂。

20xx科學活動教案冬天裡的用具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知道他們給人們保暖或帶來溫暖。

2、關心周圍的科技產品,學習用打勾的方式記錄自己家裡的家用電器。

3、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瞭解一些簡單的常識。

活動重點:

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說出它們的名稱。

活動難點:

學習用打勾的方式記錄自己家裡的家用電器。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筆取暖用具:古老的碳盆、暖手爐、熱水袋、火爐、空調、電熱毯。

2、幼兒自帶冬天的用品。

活動過程:

1、提問,引出冬天的保暖用品。

天冷了,怎樣使自己的身體不冷?你身上那些東西是冬天用的保暖用品?

你還知道哪些冬天的保暖用品?他們使用什麼材料做的?

2、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圖上有哪些冬天的用品?他們有什麼用處?

總結:棉衣、棉帽、圍巾具有保暖的作用。空調、火爐、取暖器有取暖的作用。

3、幼兒講述自己帶來的用品,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冬天的用具。

它是什麼材料做的?怎樣使用?怎樣幫助我們取暖和保暖?幼兒示範方法。

引導幼兒瞭解各種取暖用具不同的發熱反覆法及不同的用法。

火爐用煤碳取暖;炭盆用木炭取暖;電熱毯用電取暖;熱水袋用熱水取暖。

4、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

還見過哪些取暖用具?他們怎樣發熱?怎樣使用?

為什麼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取暖用具?你喜歡哪種用具?為什麼?

長大以後,你想發明什麼樣的取暖用具?

觀察圖表,打勾記錄。

5、初步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幼兒安全使用各種取暖用具,防止燙傷、燒傷,使用電器時要在成人的指導下使用。

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指導瓶子和瓶蓋的作用,能選擇瓶口的特徵(大小、有無螺紋)選擇適當的瓶子。(重點)

2、嘗試擰緊瓶蓋,獲得用擰、按的技能,發展手部的動作。(難點)

【活動準備】

1、手偶巧虎。

2、收集的各式瓶子。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班來了誰啦?巧虎媽媽帶著巧虎要去旅遊了,準備了好多的東西放在瓶子裡,可是不小心瓶蓋都沒有了,這下怎麼辦?沒有了瓶蓋,瓶子好用嗎?為什麼?

2、幼兒討論瓶蓋的作用(沒有瓶蓋,東西會掉,不衛生,不方便)

二、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根據某種特性選擇瓶蓋。

1、我們一起來幫幫巧虎媽媽吧,幫她的瓶子找到合適的瓶蓋。

2、幼兒操作完交給巧虎媽媽檢查是否正確

3、提問:怎麼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蓋呢?為什麼這個瓶蓋剛好蓋在這個瓶子上呢?(找一個沒有配對成功的,你的瓶子為什麼沒有找到好朋友蓋子呢?再試試,這個可以嗎?為什麼不行呢?

師小結:瓶子和瓶蓋正好是一樣大小的。

三、幼兒嘗試擰、蓋的的方法去蓋瓶蓋。

1、師:我們換種方法,把瓶蓋蓋緊瓶子。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2、幼兒操作。(請一位該好的小朋友,你的瓶子蓋住了嗎?怎麼用小手把它蓋住的.?)

3、提問:你們發現瓶蓋與瓶口之間的額小祕密嗎?裡面一圈圈的是螺紋,有螺紋的要用擰。

4、請一位蓋的小朋友。提問:你的瓶蓋是擰上去的嗎?那你是怎麼蓋上的?沒有螺紋的瓶子不用擰的方法,用蓋。

四、遊戲:送回家

現在小朋友們幫巧虎媽媽的瓶子都找到了瓶蓋,我們先把它們送回家吧。巧虎媽媽謝謝各位小朋友。

【教學反思】

教師引題還是較為成功,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但當幼兒回答瓶蓋的有些作用後,教師的引導性不夠,還是較為直接的告訴幼兒瓶蓋的其他作用,而且在這一環節師小結也不夠科學、到位,體現不出科學的嚴謹性。在第二環節幼兒自動操作的時候,場面混亂,當教師丟擲問題的時候,只有部分幼兒在進行參與,個別幼兒已經開始玩自己的瓶子。如果教師能在這裡巧妙的說句話或者在設個環節,將幼兒的注意力在拉回來,效果也許會好些。在第三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個別幼兒回答了蓋緊瓶蓋的方法,教師也做了一定的小結。之後應該再請幼兒試一試,加強幼兒掌握蓋緊瓶蓋的方法。

最後一個環節,教師請小朋友送回瓶子寶寶的時候,應該講清楚內容,交代清楚該怎麼送回,秩序也會更好些,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送回家,結果幼兒就全部亂糟糟的往籮筐裡亂放。

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外形特徵,知道每個手指的名稱及用途。

2.通過遊戲的方法,記憶手指的名稱。

3.產生認識自己手指的興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處,要保護手。

活動準備:

準備一個ppt

活動過程:

一、 出示手掌畫,引起幼兒興趣。

師:寶貝們,你們看 !這是什麼呀?睜大我們的小眼睛仔細看看這是怎麼畫出來的呢?

二、 觀察認識手。

師:哦,原來這是用我們的小手畫出來的呀!原來我們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呢!那寶貝們你們的小手在那裡呀?伸出來讓老師看看,我們有幾隻手呀?{我們有兩隻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關節}

觀察一下我們每個寶貝的手是不是一樣的呢?(手的粗細和長短)

三、 認識手指的名稱

(教師邊演示邊介紹手指的名稱: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今天呀,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我們的小手寶寶,寶貝豎起小耳朵仔細聽!(我們是生活在一隻手上的五個手指兄弟,但是我們的名字是不一樣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幹,所以他們叫我大拇指。我旁邊的這個高一點的叫做食指。中間這個最高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這個是我們的小弟弟,叫小拇指。寶貝們,我們還漏掉了哪個手指呀?哦,剩下這個不最粗,不最細,不最高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後來我們就叫他無名指。寶貝們記住我們這五個小兄弟的名字了嗎?)寶貝們,記住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和老師一起叫出他們的名字好嗎?(教師伸出手指,讓幼兒說出名稱)現在啊,老師要跟我們寶寶玩一個手指點點名的.遊戲,老師點到哪個手指的名字我們寶寶就把那隻手指舉起來給我看,好嗎?(看誰舉得又快又對)

四、小手的用處

師:剛剛呀,我們認識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寶寶悄悄的告訴我說,它可是你們的好幫手呢?那小手寶寶能幫你們做什麼呀?我要請我們寶貝來說說(小朋友的小手這麼能幹嗎,能拿東西吃,能收拾玩具,會畫畫,會寫字,會穿衣服……)我們的小手有這麼多的好處呀。

師:我們的小手能夠幫助我們做這麼多,有這麼多好處呢,可是呀,我們有的寶貝就是不讓自己的小手動起來,不會自己穿衣服,吃飯,你們說這樣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歡這樣的小朋友,因為這樣小手也越來越不靈活了,好多事情都不會做了。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多動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小手會做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多,它才會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小手對於我們來說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們不注意讓小手受傷了又會怎樣呢?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小手呢?

師總結: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險的東西, 要勤剪指甲保持衛生,不咬手指頭,現在我們早上的天氣很冷,寶貝們早上來幼兒園的時候要戴手套防止凍傷我們的小手。寶貝們,你們記住了嗎?

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裡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裡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裡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裡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裡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裡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可以瞭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中班科學:大蒜哥哥,蔥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瞭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徵。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隻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裡。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為什麼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才我們說了為什麼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麼特徵。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蔥(有根的)。

1 .剛才我們瞭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麼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後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麼。

你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裡,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裡,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著照顧,並觀察其生長情況。

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意圖:

小班幼兒剛入園,年齡小、動手能力弱,所以選擇了直觀、操作性強的活動《什麼不見了》,讓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把自己的發現運用簡單的語言告訴老師和同伴。

活動目標:

1。感知溶解現象。

2。把發現用語言表達出來。

3。通過活動發展思維,激發求知慾。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觀察與學習的興趣

1。出示一杯清水,白糖,觀察白糖放進水裡的變化?

2。又拿出一杯清水,小石子,小石子放進水裡的變化?

什麼東西放進水裡能溶化?

二、任選一種材料幼兒實驗

1。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選一種材料放進水裡,觀察結果。

3。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裡看不見,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三、教師提問

說一說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裡了?怎麼樣了?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於水的現象。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又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具有生活性和遊戲性的內容。整個活動的`步驟比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強,操作過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現象,進而發展發展幼兒的思維和語言,激發求知慾。在整個活動進行中,幼兒自己發現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現象,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不足之處:

每位幼兒一個杯子,只能做一次實驗,減少了幼兒的操作次數,侷限了幼兒的思維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顏色、瞭解溶解的現象,並知道有些物質能溶解與水。

2、願意積極的參加實驗,對探索感興趣。

活動準備:

鹽、味精、糖、麵粉、白醋少許、小石頭、黃沙、黃豆若干、杯子每人一個,筷子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匯入:聽聲音猜水

教師:我的盒子裡有個東西,請你們聽一聽它是誰?(教師用手搖一搖,讓孩子聽到水聲)

教師小結:對呀!我們的水能發出xxxx的聲音(根據幼兒描述),今天童老師要帶你們一起發現水的另外一個本領,它能把一些東西變得看不見。

一、觀察水的顏色

“在杯子中舀上水,觀察水的顏色,水是什麼顏色的.?”

比較白紙與玻璃的顏色的區別,瞭解水是透明的,豐富詞語:透明。

二、演示溶解

1、在白醋、味精、鹽、糖、麵粉中挑選一樣放在你的杯子中,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2、白醋、味精、鹽、糖、麵粉還看得見嗎?

3、教師實驗:將黃豆、黃沙、小石頭分別放入水中,看看他們有沒有不見了?

教師小結:有些東西能溶解在水裡,有些東西則不能溶解在水裡。能溶解在水裡的東西你就看不到它了,不能溶解在水裡的東西,我們用眼睛還可以找到。

豐富詞語:溶解、攪拌。

三、觀察溶解後的顏色

1、“味精、鹽、糖、粉溶解在水中後,水變成了什麼顏色?”

2、請幼兒操作味精、鹽、糖、白醋和麵粉、抹茶粉等放進水中的顏色,進行比較。

3、教師出示被溶解的糖水、味精水、鹽水和白醋水,你能找出杯子裡住的是誰嗎?

教師:味精、鹽、糖河白醋放入水中溶解後水仍舊是透明的,我們眼睛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用鼻子聞一聞或者嘴巴去嘗一嘗,來分辨它們是什麼。而有些東西像麵粉、抹茶粉等放入水中,水就變成了它們的顏色。你回到家裡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試試看,家裡那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能被溶解。

科學活動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蛙的種類有很多,樂於瞭解不同蛙類之間的區別。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3、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及其不同成長階段的外形特徵。

二、活動重點

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及其不同成長階段的外形特徵。

三、活動難點

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四、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PPT,蝌蚪變青蛙成長視訊,小蝌蚪變青蛙舞蹈音樂。

五、活動過程

(一)圖片對比,瞭解蝌蚪與青蛙外形特徵的的不同。

1、指導語:今天,咱們班來了位小客人,瞧!(投影小蝌蚪)小客人是誰啊?幼兒表述蝌蚪外形特徵。師小結: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2、引導幼兒對比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徵不同。幼兒表述蝌蚪與青蛙外形特徵的不同點。師小結:蝌蚪和青蛙的`顏色、外形都不一樣,蝌蚪是黑色的,青蛙是綠色的。蝌蚪有尾巴,沒有腿,但是青蛙沒有尾巴,有四條腿。

(二)觀察圖片,初步瞭解蝌蚪成長不同階段的外形特點。過渡語:哎,真奇怪,蝌蚪和青蛙長的一點都不像,那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啊?你們見過其他樣子的蝌蚪嗎?出示不同階段蝌蚪照片,請幼兒觀察並口述不同點。師幼小結蝌蚪成長不同階段的外形特點。

(三)觀看視訊,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1、幼兒根據對蝌蚪成長變化的猜想自主排序。操作規則:那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吶?請你們二個人一組,從紅色的圓點開始,根據自己的猜想往後擺一擺。幼兒表述蝌蚪成長變化的猜想。

2、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指導語:你們有這麼多想法,那小蝌蚪到底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大青蛙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蝌蚪變青蛙》視訊。

3、調整排序,加深對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指導語:你們剛才看到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幼兒自主修改並表述蝌蚪成長變化的過程。師幼小結:首先它是一個小小卵,然後它長出了小小的尾巴變成小蝌蚪,小蝌蚪先長出了後腿,接著又長出了前腿,慢慢尾巴消失了,就變成了大青蛙。

(四)舞蹈表演,鞏固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指導語:原來小蝌蚪就是這樣變成大青蛙的,咱們也來表演一下《小蝌蚪變青蛙》!引導幼兒表演蝌蚪不同成長階段的外形特徵。

(五)分享交流,初步瞭解不同蛙類的區別。提問:小青娃們,你們還認識其他的蛙類朋友嗎?師小結:其實世界上蛙的種類有很多,有生長在樹上的樹蛙,有因為叫聲像牛而得名的牛蛙,還有生長在沙漠中的沙漠雨蛙,雖然它們的名字不一樣,長得也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是由卵寶寶變成小蝌蚪,然後一步一步變成蛙類的。

(六)課後蒐集資料,自然結束活動。指導語:那世界上還有哪些蛙類吶?就由你們自己去搜集資料,明天帶到幼兒園來跟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交流。

科學活動教案13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玩水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會看到他們把一粒石子、一片樹葉等投進水裡,百玩不厭。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我結合大班《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一書設計了此活動――《沉浮》。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麼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裡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麼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設計背景

尊重,呵護幼兒與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著力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幼兒養成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多動手,多實驗,多交流的良好行為習慣以及尊重事實,尊重他人,樂於合作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 瞭解小手的作用及重要性,懂得愛護自己的小手。

2 讓幼兒對實驗感興趣,進而逐漸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3 通過了解自己的小手,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等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讓幼兒自己通過實驗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性。

難點: 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活動準備

1 蘋果一個

2 皮球一個

3 椅子一把

4 《幫我學科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吸引幼兒注意。

教師提出問題:請小朋友把小手舉起來,說說小手能做什麼?鼓勵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二、基本環節:

1、教師出示蘋果放在桌子上,提出問題:小朋友把手背後,不用手,能吃到桌子上的蘋果嗎?(能或者不能)

2、教師針對有的幼兒說能,有的幼兒說不能,進一步引導:“你怎麼知道能?”“你怎麼知道不能?”

3、教師分別請幾名猜想不同的幼兒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做實驗,觀察結果。

4、初步結論: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體驗,沒有小手的幫助不方便。

5、擴充套件實驗。鼓勵幼兒嘗試不用小手拍皮球,畫畫,搬椅子,穿鞋等。然後說說不用小手做這些事情方不方便?

6、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說出手的重要性。

三、 教師請幼兒翻到教材第一頁 ,說一說要怎樣愛護小手?(常剪指甲。不咬小手。天冷給小手戴上手套。那鋒利的東西要注意安全。)

四、結束。教師:“小朋友都知道怎樣愛護小手了,小手很高興,小朋友來親親自己的小手,讓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吧。”

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

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幻燈片。

【活動過程】

匯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禮物?(巴拉魔仙棒)請魔仙棒帶我們到魔仙城堡。

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魔仙城堡裡有好多會變的東西,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裡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麼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個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裡面充水、用打氣筒往裡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但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麼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幼:把手鬆開氣球就變小了

第二部分:經驗提升:什麼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魔仙城堡裡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摺疊)——變小。

5.提問: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東西都會變大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麼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

6.你們想變嗎?可是我們哪兒能變呢?(身體、眼睛、手、嘴巴等)

7.和魔仙棒一起遊戲:變大變小。

第四部分:延伸活動

8.現在我們就拿著魔仙棒用睜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裡去發現更多的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吧!

一、設計意圖

通常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會根據孩子的理解力和認知程度,會更多地對大班的孩子進行科學等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更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小班孩子。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可看,雖然他們的無意意識佔優勢,邏輯思維能力缺乏,但他們的求知慾、想象力、創造力、探索欲也很強,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擺弄一些小玩意。根據這些特點,我設計了小班科學活動《變大變小》這一科學活動,讓小班的孩子置身情境中玩玩耍耍的過程中去感受、去學習,既獲得同一種物體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的知識與經驗,更培養了孩子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習慣和能力。

二、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頒佈《指南》對科學領域的要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與分類能力。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並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物質準備主要有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幻燈片等等。知識經驗準備是事先請家長豐富孩子一些可變的物體的知識。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用四部分來完成:

第一部分:匯入在匯入環節我用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畫片《巴拉巴拉小魔仙》中的魔法棒變身,帶孩子們進入魔仙堡一下子緊緊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然後用小魔仙送禮物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我通過出示孩子最喜歡的氣球讓孩子探索氣球變大變小的變化,讓孩子在玩中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接著以魔仙城堡裡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進入第三部分,在這一部分由於木耳、茶葉、胖大海是加入熱水才會迅速變化,幼兒年齡小,要顧及幼兒在遊戲中的安全性,我選擇教師操作,然後集體觀察變化。同時出示扇子、小手絹、手工紙,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充分的探索時間,讓孩子從中瞭解到這些物體的可變性,在操作結束後進行經驗提升及小結: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可以變大或變小?讓幼兒把在課前在家裡和家長一起了解的知識和其他幼兒一起分享。然後以你們想變嗎?過渡到第四部分:遊戲部分。利用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幼兒很自然的就想出了用五官來變大變小,如睜大眼睛就是變大,閉起眼睛就是變小,幼兒越玩越開心,既鞏固了知識,又開發了幼兒的智力。最後就是結束活動:讓幼兒繼續發現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從開始到結束,銜接自然、輕鬆,從而使探求的目光投向周圍的生活。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鬆、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與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出來的快樂超出我的想象,連平時最不願意動手的李雨成都在那忙的不亦樂乎,看來我們應該注重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科學學習,比為了追求知識的掌握去灌輸和強化訓練要效果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