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鄧稼先教案(精選5篇)

校園 閱讀(9.46K)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鄧稼先教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鄧稼先教案(精選5篇)

鄧稼先教案 篇1

一、教材位置及單元環境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許多傑出人物,他們中有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他們的對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的事蹟生動感人,廣為流傳。探尋他們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有利於學生的成長。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所選的就是這類題材的課文,它們依次是《鄧稼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孫權勸學》。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頌揚了他們對人類的貢獻。《鄧稼先》一文以幾千年的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為情結,以50年朋友的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是一篇可讀性極強的文章。品讀本文,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新課標精神,結合七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閱讀能力,教學這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因此確定的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宰割、籌劃、彷徨”等12個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並學會運用。

⑵瞭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⑶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標:

⑴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徵,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⑵瞭解本文語言句式多變,情感真摯的特點,體會課文恰當的運用語言技巧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3、德育目標:

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⑴理解作者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寫、評論及精選橫斷面表現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

⑵揣摩語言,把握句式特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裡行間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記敘、議論基礎上抒情的好處。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教學過程中力求轉向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研究性學習,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活動,強化學習效果,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有所感、有所思,從而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具體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⑴文獻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資料較多,例如我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國的核武器研製史、“兩彈一星”研製者的相關情況鄧稼先的生平資料、作者楊振寧的有關情況等等。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自主蒐集、整理、交流課文的相關背景資料,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⑵五步閱讀法。①朗讀課文,整體感知。②思讀課文,理清思路。③悟讀課文,深層探究。④美讀課文,品味賞析。⑤頌讀課文,體會深情。將“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的思路體現在這個教學方法中,使學生能全面深刻透徹地理解課文。

⑶發現閱讀法。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後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品析,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表達能力;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質疑解難的能力。這種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在較為充分的預習和閱讀的基礎上學習,以達到深刻領會課文的閱讀目的。這種教法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輔之以教師的點撥,雙邊活動熱烈,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態度,使他們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⑷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於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同時又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以下幾處要用課件:展示鄧稼先的照片匯入新課;介紹相關的背景資料;播放記錄片《讓歷史來告訴未來》。

⑸討論法。

2、學法:引導學生使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此文。

⑴朗讀法。因為此文飽含深情,我們可以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朗讀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朗讀一直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從課外的資料蒐集到課內的質疑解難,從匯入新課到最後的總結課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

五、教學程式

1、激發興趣,匯入新課:由鄧稼先與楊振寧的照片匯入本課。

2、資料彙總,瞭解背景:學生將蒐集的資料展示,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用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

(設計理由:由於學生們對這位科學家瞭解不多,因此課前讓學生查詢有關資料,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瞭解,然後在教師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導下,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其偉岸的人格魅力。)

3、閱讀課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側重,交流感受。

⑵思讀課文,理清思路

討論:六部分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絡。

⑶悟讀課文,深層探究

質疑問難,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⑷美讀課文,品味賞析

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美點

⑸頌讀課文,體會深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⑴任選一個角度對這位科學家說點什麼。

⑵學過此文,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觀看影片,結束新課

觀看記錄片《讓歷史告訴未來》片段,用一首小詩結束本課。

鄧稼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思路。

2、瞭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蹟,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徵。

3、學習本文通過比較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瞭解本文將鄧稼先與美國科學家奧本海默對比著寫的作用。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讀

同學們,為了保護國防科技的安全,我們的許多國防科技專家們都心甘情願地做了無名英雄,他們長年與親人分離,在遠離人煙的荒漠中與機械為伍,與資料共眠,默默無聞,為國奉獻,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壯烈樂章。他們是我們人民的英雄,國家的驕傲,下面就讓我們展開課本,隨著作者去認識這位為祖國的強大作出巨大貢獻的,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板書課題,並簡介作者)

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與鄧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結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後,雖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但對祖國的感情這一共同點把他們緊緊聯在一起。本文即是鄧稼先逝世後,楊振寧追憶他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二、閱讀發現,整體感悟

1、閱讀發現: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熟悉內容,體會感情。

請同學們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等標示出來。

2、整體感悟:

①請同學們交流一下閱讀感受。

②課文按小標題可分六個部分,請同學們根據標題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概括各部分大意。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中國自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

鄧稼先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詞,並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

2.體會課文語言乎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3.能夠靈活運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4.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並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教學時間:

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瞭解課文背景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一、背景說明。

1.關於“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關於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於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湧現出來的一代傑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二、解釋下列詞語,並給加點字注音。

鄧稼jià先元勳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盡瘁cuì選聘pìn

無垠yíng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蹟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讚歎;泣:流淚。

元勳: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瞭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屍: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於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複;窮:窮盡。

三、總體內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後,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著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著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複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讚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弔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悽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讚歌和輓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四、作業: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分析課文、總結課文

教學步驟:

一.閱讀分析課文:

(一)默讀第一部分。說說為什麼要概述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文章開頭列舉中國一百年前的歷史對於表現人物的作用: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的偉大成就,從而把鄧稼先的貢獻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中國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為我們有了強大的國力,而由鄧稼先領導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無疑是這之中最閃亮的一筆,突出了鄧稼先的貢獻之大。

(二)默讀第三部分。說說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並說說鄧稼先的性格特點。

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讀第四部分。說說你對“事後我連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的理解。

樸實的語言中蘊含著作者的深情,如:“事後我追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還有其他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書中找一找,並體會體會。)

(四)朗讀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讀《弔古戰場文》的原文和譯文。譯文如下: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淒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鬥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裡,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引數的時候……又要有穩健的判斷”這組排比句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說說在戈壁灘上搞核武器試驗有哪些困難。

(4)體會《中國男兒歌》的壯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這一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為“兩彈元勳”,是由於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五)朗讀第六部分。體會第2~5節的排比所抒發的強烈的感情。

二.總結課文:

(一)、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本文既不同於一般的記敘文,也不同於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鬥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讚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傑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寫作特色

1、樸實無華、平白流暢的.語言風格,結合長短變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蘊含了深厚的情感,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2、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六個部分各有各的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

三、課後練習部分解答:

練習三:文章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旨在更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鄧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時也為了說明鄧稼先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性格和品質,與他所生長的社會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進一步說明了鄧稼先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的必然性。

四、作業:

課後練習:三、四

鄧稼先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順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2、學習文章的結構方式和多變的句式特點。

3、學以致用,讀寫結合。

4、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感情,學習鄧稼先默默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精神。

【學習步驟】

這是一篇回憶性人物傳記,學習這樣的文章可以這樣學:

〖讀〗

積累閱讀

1、讀《懷念鄧稼先院長》

天府楊柳塞上煙,問君此去幾時還?

實驗場上驚雷動,江河源頭捷報傳。

不知鄧老今何在?忠魂長眠長江畔。

這是鄧稼先的朋友們懷著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獻給他一支輓歌。他的朋友為何如此深沉懷念、崇敬他呢?是因為被他的精神與人格魅力所吸引。

2、積累關於鄧稼先和楊振寧的材料事蹟。

3、關於“兩彈一星”:

4、詞語積累:鄧稼先元勳至死不懈鞠躬盡瘁選聘無垠殷紅殷切鮮為人知新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瞭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屍: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於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複;窮:窮盡。

二、面式閱讀

1、整體把握文章結構:全文用“橫式結構板塊”拼接的方法,巧立六個主題式的小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豪邁,偉大而崇高。

2、整體理解文章內容:

用一句話分別說說每一“板塊”是從什麼角度展現了鄧稼先怎樣的形象?例如:第一板塊:影響了人類歷史、樹立了民族尊嚴的鄧稼先。

第二板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愧兩彈元勳的鄧稼先。

第三板塊: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鄧稼先。

第四板塊:讓民族自豪、祖國驕傲的鄧稼先。

第五板塊:才智超凡、意志堅強,身先士卒、甘於奉獻、執著追求的鄧稼先。第六板塊:忠誠純正、成就卓越,有著明確的人生方向和價值觀,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無怨無悔地奉獻了自己一生的鄧稼先。

三、線式閱讀

1、理清文章結構脈絡。

⑴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絡?

這六部分緊密關聯。1引子──2、3介紹生平和經歷,對比中突出他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4側面描寫貢獻大,是對2的擴充套件──5重點寫他非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2的具體化──6總結全文。

⑵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麼先概述近一百多年來的中國歷史?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⑶為什麼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⑷作者為什麼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高奉獻的兒子?”為什麼引用唐代李華的《弔古代戰場文》和作者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中國男兒歌》?巧妙地寫出鄧稼先工作、生活環境的艱苦,從而更顯示出鄧稼先奉獻精神的可貴。作者是把這首歌曲作為鄧稼先一生的寫照,再次充滿深情地將鄧稼先與改寫中華民族歷史的偉大轉聯絡起來,讓讀者跟著作者把眼光射到歷史深處,以突出他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顯示鄧工作地點的荒涼、工作的艱辛,增加了鄧精神的悲壯色彩。作者建議採用五四時代的這首歌作背景音樂意在說明鄧稼先阿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的繼承者,同時他又賦予這種精神以新的內容,那就是向上、求實、勤奮、創新。這樣寫含蓄、委婉,耐人尋味,與前文的正面描寫互相映襯,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

總之作者寫這些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傑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理清文章情感脈絡。

作者的情感貫穿於全文的各個板塊之中,波瀾起伏,動人心絃。請你舉例說明。

⑴“我熱淚滿眶,事後我追想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說明了什麼?(樸實的語言中蘊含著作者的深情,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⑵“不知稼先在手有沒有顫抖”一句表達了作者對老友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作者對老友真誠的關懷與擔憂。)

四、點式閱讀

1、妙點品讀:

⑴高度凝鍊而富表現力的詞語:例如:鮮為人知、任人宰割。請你繼續舉例。

⑵豐富多彩的句式:文章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有時長句和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長句和短句交錯使用作用: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鄧稼先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內容;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學習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瞭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學習他的偉大精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

多媒體顯示:

1)為下列加點字注音。彷徨鮮為人知鋒芒畢選聘元勳鞠躬盡瘁婦孺皆知殷紅宰割籌劃

2)解釋詞語並造句。仰慕可歌可泣鮮為人知當之無愧馬革裹屍鞠躬盡瘁

3.學生自主交流閱讀感受,並集體評議。教師歸納討論意見。明確:作者熱情讚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勳,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心情。深層探究,理解課文

思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六個部分之間的聯絡。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把握全文思路。多媒體顯示:

(1)概括文章六個部分的大意,並想想全文六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絡。

(2)文章六個部分的小標題擬得怎麼樣?介紹自己最欣賞的一個小標題,並說說理由。這些小標題給你怎樣的啟示?

(3)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文章第四部分為什麼寫“我”?

(4)課文有沒有詳細介紹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請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悟讀課文,對文章進行深層探究,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1)師生共同研讀文章第三部分,教師設計相關題目指導學生精讀課文。

個人備課小結:學科知識構建與板書設計

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質樸氣質”。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

反思與重建:

一、課前檢測題:

熱淚盈眶可歌可泣

鞠躬盡瘁彷徨

殷紅鮮紅

殷切鮮為人知

二、課堂檢測題:

1、下面句中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①老師接連問了三個問題。

②重要的問題在於領導是否重視。

③這個問題連爸爸也答不出。

④這種藥治胃病很解決問題。

⑤那臺機器出了問題。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③④

2.仿寫下列句子。

例句:選擇了高山,你也就選擇了坎坷;選擇了寧靜,你也就選擇了孤單。

三、作業設定:

必做:同步訓練基礎知識部分.

選做:積累鄧稼先生平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