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彙總5篇

校園 閱讀(1.06W)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彙總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國中散文教學設計方案

散文教學是國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個教學的難點。許多的教師在教學散文時會面臨諸多的困惑,如: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體會文字——教師自己讀不懂;不知道通過什麼方法讓學生領悟到散文的內涵;找不到教學的突破口等等。

面對這些困惑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我們應該瞭解在國中階段學生要掌握的有關散文的閱讀要點: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態度;領略作品的人生哲理、優美意境;理清句子的順序;領會修辭手法的運用(表達效果);領會精彩詞語的妙用;能順著文章意思仿寫句子。

  第二我們要了解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

按表達方式的側重點不同,散文可分為敘事、寫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類。我們要依據其不同特點確定其閱讀的一般方法。

(一)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它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優秀的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閱讀途徑為:第一,明瞭人物形象的內涵。明瞭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人物形象意義。第二,瞭解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種描寫、映照、襯托等。第三,把握文學作品的主旨。

(二)寫景散文

寫景散文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它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它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震撼的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對景物加以生動地描繪。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是寫景散文中的價佳作。

寫景散文的閱讀途徑為:第一,把握景物形象的外部特徵,包括形態、聲色味等。第二,分析形象的內在品質和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分析刻畫形象的表達技巧。

(三)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指注意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作者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抒情散文的閱讀途徑為:第一,明確抒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還是託物言志。第二,把握作者抒發的情感。第三,聯絡文章主旨。

㈣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指通過刻畫某種具體現形象,將作者要表達的哲理寓言於形象之中,以形象來啟發讀者,讓讀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種散文。一般採用象徵手法。小思的《蟬》和席慕容的《貝殼》可謂哲理散文的佳作。

哲理散文的閱讀途徑為:第一,把握全文主旨。第二,把握貫穿全文的象徵物的整體形象。第三,整理分析作品刻畫形象揭示哲理的思路。第四,分析具體描寫的形象特徵,理解闡發的哲理。

總之,瞭解閱讀的基本方法,注意把握散文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才能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第三我們應該教會學生鑑賞散文。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的總目標是:“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為了加厚學生人文素養的底蘊,《課標》在義務教育“第四學段”中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由此看來,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是文學作品教學的重點。那麼我們如何教會學生鑑賞散文呢?我覺得我們要在教學設計時注意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兩點:

(一)把握立意

散文,或敘事,或抒情、或說理。它通過對某個人物某件事情的敘述,對某種風物的描繪,來抒發某種感情,表達某種思想,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啟迪,使之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盪。有的思想比較集中,情感比較明顯,有的則比較隱諱,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

  探索散文主題的途徑與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

1、從作品的寫作背景探索主題。

主題的表現不可能離開一定的寫作背景和作者其人的世界觀的制約,想辦法弄清作品是作者在怎樣的心境下寫出來的,當時的時代背景如何,社會環境怎樣等,是我們探索散文主題的重要途徑。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大釗的《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要想明白主題,必須瞭解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心情。

2、從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題。

文眼,是指那些特別精煉警策的詞句,是作者精心安置的“慧眼”,也即散文主題的凝聚點。這點睛之筆,正是我們探索散文主題的直接途徑。劉熙載在《文概》中說:“餘謂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體之眼,有數句之眼,前前後後無不待眼光照映。”所謂“神光”,即散文的主題;所謂“照映”,即指主題對散文的統攝作用。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的“苛政猛於虎”,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蕭伯納《貝多芬百年祭》中的“貝多芬的音樂是使你清醒的音樂,而當你想獨自一個靜一會兒的時候,你就怕聽他的音樂”……都是“神光”閃爍之處,透過它即可以窺探文心的奧祕。

3、從作品的重點段落探索主題。

散文的主題,它固然得通過作品的每一個段落表現出來,但它絕非平均分佈在各段裡;每個段落固然也都要為表現主題服務,但它們所擔負的具體任務並不完全相同。或在描寫某個具體的部位,或在敘述某個事件的過程,或在結構上承上啟下以表明過渡等。可以說,一篇散文的大部分段落與主題的關係並不是直接的,有的甚至完全是出於結構上的考慮,與主題全無關係。一篇散文的主題,它常常是通過作品中的某一二個重點段落來表現的,它好像是支撐一篇散文的“力點”,它是我們探索主題時千萬不能忽視的地方。

4、從作品的內部聯絡中探索主題。

大部分散文,表面看來的確是“散”的,但它的內部卻極有分數。循章求旨,在作品的內部聯絡中掌握行文的來龍去脈,分析主題,這也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5、從作品的總體傾向上探索主題。

探索散文主題有個最為常見的毛病,就是不從作品的全域性著眼,不從全部題材的總傾向考慮,而是孤立地從某一枝節、某一部分來歸納主題,這是必須要克服的。與其他文學樣式比較,散文表現主題並不是通過完整的情節,也不是集中通過某一兩個典型化的人物等,而常常是通過一些事實的片段、生動的場面、作者的感懷來表現的。所以,從總體傾向上探索主題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二)體味情言

散文具有含蓄美,即“抒情從不明說,全憑暗示”,作者不能在作品中直接站出來說明自己的用意,而是儘量用形象來說話,將深廣的思想內容寓於具體的形象之中,同時要留有餘地,做到“有餘不盡”“令人於言外可想”,給讀者留下廣闊的聯想和想象空間。因此,要真正享受到散文的含蓄美,首先應瞭解散文含蓄美的實現手段。

含蓄不等於晦澀。不明說但仍要說,不直露但仍要露,只是作者把本意情感作了藝術化的處理,才形成含蓄美的。作者將自己的本意情感進行藝術化處理的主要手法有:一是託物言志、借物言志;二是寓情於景,景之“神”便是作者的情;三是虛實相生,借設想、想象曲折表達好惡愛憎;四是運用象徵等多種修辭手法使真意婉轉而出。因此,理解感受散文的含蓄美,方法大致是:

1、從形象入手,體物動情。

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組織人、事、物、景的重要線索,它使作品的結構顯得緊湊嚴密、波瀾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靈活,或是託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將感情深藏在字裡行間。可以說,一篇優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兩種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寫景是為了抒情明理。若離開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們在鑑賞散文時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從即景、披事、體物入手,從而悟情、入情、察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欣賞作品的內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2、從技法入手,領略意境。含蓄之美是一種“意在筆先,神餘言外”的意境,也是一種“若隱若現,欲露不露”的效果。這“若現”“欲露”的真面目往往是作者運用“特技”之所在,象徵、比喻、擬人、雙關、反問、誇張、反覆等,對特定語境中的語句的深層含義起強化作用,能幫助我們深刻品味意境那豐富深遠的內涵,獲得美感享受。

3、反覆朗讀、咬文嚼字

  體味散文的語言美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朗讀,散文課文語言優美動聽,讀起來像詩歌一樣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給人以音樂美。教學時我們以朗讀為主,以讀代講。所以朗讀指導是教師教好散文體裁課文的一項基本功。因此,在備課時,教師首先要備朗讀,至少讀三四遍,對於散文的朗讀要求是:要讀出意境。就是要讀出情意,讀出畫面。很重要的點是教師在讀時也要學會邊讀邊想象。比如讀到“我喜歡冬天的陽光,在迷茫的晨霧中展開。”在讀時,教師就要懷首一份寧靜淡遠又不失希望的心情以舒緩、輕柔的語氣朗讀,並在腦中出現畫面:在冬天的寧靜的早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天空的紅霞中徐徐升起,柔和的陽光穿過迷茫的晨霧,給人以無限的溫暖。

  其次欣賞語言,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通過聯想和想像領悟語言的表達效果。比如朱自清的《綠》中有一段文字:

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

這段描寫文字優美,作者運用聯想和想像,讀者也只有通過聯想和想像再現那難以言喻的梅雨潭的奇異的美——綠,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來感受梅雨潭的“立體感”形象,才能體會作者那濃濃的喜悅之情。

(2)認真推敲作品中的遣詞造句。任何好的作品,從表達角度來說,作者只有在遣詞用句上下一番工夫,選用鮮明、生動、具體可感的形象性詞語,才能完美地表情達意;從閱讀角度來說,讀者只有認真品味這些詞語,才能更好地領會文章的內容和語言,才能有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受主要體現在透徹地瞭解精妙的語言所表達的作家思想情感的意義和情味,也就是認真揣摩品味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用語,這樣的語言能夠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這樣的語言同文意有什麼關係。如朱自清的《綠》中開頭那句話:“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細心品味這裡的“驚詫”,除了字典上的意義“驚奇、詫異”之外,還有深深的情味,作者用它襯托了梅雨潭無比的奇異之美,表達了作者對它的讚美和喜愛,抒發了作者濃郁的喜悅之情。

(3)悉心培養對散文作品的審美情趣。散文的語言對人物、事物、景物的描寫上常常造成一種意境,在總體形象上給人以美感,為讀者描繪出一種情景交融的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詩情畫意之感。如《春》,全文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等畫面,作者以詩的筆觸描繪春天,讚美春天。這樣,讀者必須抓住語言中具有美感的因素進行開掘,在開掘中深入體味,也就是要對語言文字有敏銳的感受。這種敏感來自於自身的經驗和透徹的體會。比如,作者寫花色鮮豔,不直接說出紅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來比喻,充分調動讀者的想像力,那火焰的熾烈濃郁,霞的輕柔豔麗,雪的高潔純淨,同時映入讀者的腦際,給人以生活實感。當然,語感要通過閱讀不斷地培養。有了這語感,“才可以通過文字的橋樑與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才能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提高對散文作品的鑑賞能力。

散文是極其富於個性化的`文章,也是極其富於內涵的文章,要想把散文教好,教師必須把以上三點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明確教學的方向,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會理解散文、鑑賞散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點】

1、讀懂莫泊桑和福樓拜的對話從中懂得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會用"酷愛"、"滔滔不絕"造句。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0、莫泊桑拜師

二、精讀指導

指導朗讀2--5節

1、指名讀,邊聽邊劃出福樓拜說的話,找出話中最關鍵的一句。

2、生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重點句。

(1)福樓拜是針對什麼來說這句話的?

(2)他為什麼不說"是你的功夫還不行"?

(3)他認為必須怎樣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學生回答)

3、讀到這兒,你明白了什麼?

(1)一方面對兩個人性格特點的感悟;

(2)另一方面勤學苦練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回顧上述學習方法,小組自學6--10節。

5、反饋,學習效果。

三、談收穫

1、學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穫?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機小節。

四、賞讀

1、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組內分角色練讀。

3、配樂朗讀,評議後再讀。

五、造句

1、分別找出"酷愛"、"滔滔不絕"所在的句子。

2、理解意思。

3、再讀句子,體會用法。

4、仿造。

5、集體評議。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默讀課文,圍繞中心問題認真思考,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患者。3、通過學習具體的語言文字材料,感悟“小鬥士”的可敬,培植戰勝“災難”的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1、瞭解恩科西為什麼被人們稱作“艾滋病小鬥士”?2、通過學習具體的語言文字材料,感悟“小鬥士”的可敬,培植戰勝“災難”的信心。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1、同學們,通過上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愛滋病小鬥士——(恩科西)2、對於愛滋病,我們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它是一中死亡率極高、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病。所以說,愛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而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進行新課

(一)感悟“不幸”1、恩科西遭遇了怎樣的不幸呢?開啟課本找一找,找出有關的語句,體會一下恩科西悲慘的命運。2、生自讀課文3、討論交流:①“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不久母親又被艾滋病奪去了生命。”(感受恩科西的無辜和失去母親的悲痛)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嬰兒降生,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從這些資料中感受愛滋病的可怕,體會恩科西的不幸)◎“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許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強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當學生找到此句時,教師出示這句,併發問:再讀讀這句話,要特別注意哪些詞呢?並說說從中你悟出了什麼?“竟然”:一方面說明恩科西生命力頑強、毅志堅定。

另一方面說明他能活這麼長時間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麼意思?用“堅持”,“撐著”這些詞換它好嗎?為什麼?從這個詞你能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②他還遇到了哪些不幸?“9歲那年,當養母帶著恩科西到一家國小報名上學時,遭到了全校大多數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反對,還在當地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備註:如果學生找不到這句話,教師則提示說:“其實,艾滋病給他帶來的痛苦又何止這些?還有沒有其它方面的?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A.理解上下文說說“軒然大波”在這兒指什麼?B.當養母帶著恩科西到一家國小報名上學時,全校的大多數老師是什麼反應?(學生想象一下,說一說)當恩科西好不容易走進課堂,準備和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大多數的學生是什麼反應?(學生想象一下,說一說)當恩科西第二天準備繼續上學的時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他們又是什麼態度?(學生想象一下,說一說)C.他們怕什麼?(大家被怕被傳染上艾滋病)——他們願意接受恩科西嗎?(不願意)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們拒之門外。此時,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想得到什麼?(得到別人的關愛像正常兒童一樣上學)E.後來事情又是怎麼解決的呢?由於媒體的干預以及養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書包去上學。

(二)感悟“抗爭”過渡:面對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爭的呢?5,6,7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了它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們分別概括出來嗎?討論交流。1.出席艾滋病研討會,不斷呼籲。出示第五自然段。讀讀這段話,想一想應該抓住哪些關鍵的詞語?並說一說從中你悟出了什麼?教師抓住“纖弱”這個詞語,深入發問:從中你知道了什麼?(身體虛弱。已經不行了。)教師追問:在這種情況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麼?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2.那麼,第二件事是什麼?(出席20xx年的艾滋病大會。)師:那麼,此時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經是什麼樣子的?出示圖片,聯絡全文,大家描繪一下。師:是啊,我們都很清楚,此時的恩科西,已經骨瘦如柴,身體極其虛弱。在這樣的情況下,小恩科西仍然堅持發言。那麼,哪位同學能夠有感情地讀一讀他的發言。此時此刻,他心中想到的,依然是——他的心中,永遠只有別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關心他人。有愛心。)的確,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發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聲。所以,“震撼了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的心靈。”師:當所有與會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後一息的恩科西站在的面前的時候,當他們聽到他那感人肺腑的發言後,各國代表們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學生:思考、自由發言。教師小結:是啊,小恩科西頑強地與病魔抗爭,令人感動。從他的發言中,我們還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與社會抗爭。這抗爭其實在喚醒人們,應給予艾滋病患者足夠的尊重與幫助。3.對未來充滿希望。師:從中你可以悟出什麼?(1。小恩科西對未來充滿希望。2。他希望自己長大後能幫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過渡語:恩科西如此熱愛生活,頑強鬥爭,令人感動。可是艾滋病冷酷無情。恩科西的病情開始——(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4、當你聽到這個訊息,你的心情怎樣?——此時此刻,你又想說些什麼?5、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聯合國祕書長安南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樣的。(——師引讀:)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痛切地說:“又一條年輕的生命離我們去了,一個人究竟該如何面對天災,恩科西就是榜樣。”6、(師引讀:)聯合國祕書長安南感嘆:人類與艾滋病鬥爭失去了一個勇敢的聲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頑強抗爭的小鬥士。

三、小結”1、過渡:人類面臨的天災越來越多,像禽流感、非典、腫瘤,恩科西的頑強不屈,給所有的患者做出榜樣。今天,英雄的恩科西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喊,時刻響在人們的耳邊,留在人們心中。聯合國確定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這一天,紅絲帶將會飄揚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2、那麼,做為一名普通的國小生,我們也會面臨挫折和失敗。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請用“不是……而是……”練說。(例:面對挫折,我們不是悲觀消沉,而是要坦然面對,樂觀自信。要有愛心,去幫助其他遇到“天災”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激發學生讀短文的興趣

1、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用於識字,用於瞭解課文內容,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利用其直觀、形象、生動、娛樂的特點,在遊戲中學習,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2、課件內容涉及到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識,促使小朋友由課內到課外,進行廣泛地閱讀,從而主動地認識更多的字,增加了識字的數量,提高了識字的能力。

  二、從小重視聽的訓練

在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進行聽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本課教學通過讓小朋友帶著問題聽故事來匯入課文,對全文進行整體感知,與此同時,培養了小朋友聽的良好習慣。

  三、教給學生讀短文識字的方法

1、找到生字的位置,在短文中圈出,把句子讀正確,知道生字的讀音。

2、讀準字音,想方設法記住生字的字形。

3、給生字找課內課外的朋友組成詞語,瞭解字義。

4、老師指導和學生自學相結合,讓學生掌握讀短文識字的方法。

  四、最大限度地使用和發揮課文的作用

1、聽課文錄音,幫助小朋友瞭解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

2、利用課文做載體,聯絡上下文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3、用各種方式朗讀課文,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積累語言文字。

  五、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選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動作輔助朗讀,上臺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表現。

  六、培養質疑能力

對課文的插圖和最末一節質疑,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肯定學生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科學態度。

  七、營造融洽的、民主的課堂氣氛

1、充分肯定學生。

2、面向全體學生。

3、尊重學生個性化發言。

4、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悅。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鑑意義。

2.瞭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種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修、窺、美、私、昳、蔽、刺”等詞語的意義。

2.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反覆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教具準備

錄音機、《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瞭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

2.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徵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聖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自學指導]一、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於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後定名為《戰國策》,至於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並立,兼併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於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說諸侯採納。《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於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於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史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瞭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為讚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於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閱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再放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藉助註釋、詞典自行解決)

(二)再讀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悟到什麼?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道理為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一一相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圓”,因此在“今齊”之後一大停頓後,“地”“方”之間作小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通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

(2)“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中“此所謂”後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後的三變,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指名一學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後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三問

緣起三答

鄒忌進諫內容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