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九篇

校園 閱讀(3.27W)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麼什麼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六個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讀通課文。準確讀通長句。

3、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寫了笑談腿疾 旋轉板書 放風箏三件事。知道課文是從劉老師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品質的。

教學重點:

掌握生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歸納出課文的三大事例。

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

1、(板書:理想)老師的理想是當一名學生尊敬,信任,喜愛的好老師,願意談談你們的理想嗎?同學們的理想是遠大的!(板書:風箏)看到這個詞,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心情如何?(板書:的)理想與風箏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為什麼放在一起?

教學反思:學生對於理想,對於風箏顯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但兩者如何有機融合,似乎解決得並不巧妙。這種無須回答的問題是否有著存在的必要呢?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齊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教學反思: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順著學生的思維整理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方面還考驗著我的課堂駕馭能力。

3、是呀,這篇課文到底寫的是什麼呢?風箏中寄託著怎樣的理想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在文中圈畫出生字,自己喜歡的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這些詞語是什麼意思.

(2)課文中寫了劉老師的哪些事?

(3)劉老師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假如請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麼詞語?為什麼?

(4)文中哪些句子寫得細膩感人,畫出來,認真讀一讀,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

設計意圖:以這四個問題統領全課,既解決生詞,又把握了課文中心,且抓住重點語句讀好了課文。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出示生詞:風箏 眯眼 蜈蚣 倘若 連翹花 翹尾巴 撒脫 撒謊 急速一轉 旋轉 酸澀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圓木柺杖 女媧造人 擎著風箏 翩翩起舞 翱翔盤旋 氣喘吁吁 功德無量

(1) 讀準字音:指讀正音。注意三個多音字,幫助學生區別好。

(2) 認清字形:倘 敞 箏 掙 睜

(3) 理解詞義 A酸澀 文中是酸澀的感情,什麼情況下你的心裡是酸酸的,心裡很難受呢?文中為什麼而酸澀?B 看到功德無量這個詞,你想起了哪些偉人?課文中指的是什麼呢?為什麼那根圓木棍是功德無量的呢?C誰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詞語說一句話,如果你能用上幾個詞,那就說明你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棒喲。當然也可以結合我們的課文內容來談說話。

(4) 指導寫字:字會讀、會認、理解了,我們還要寫好它。在寫字之前,一定要先認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佈局,還要看清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這叫讀帖,讀完帖後,要一筆一畫認真書寫。這六個生字中,哪個字最難寫?我們一起來寫它。請看老師板書。請大家認真在書上119頁描紅。注意寫字姿勢,一定要做到一筆描成,筆筆到位。

教學反思:對於生詞的教學,我常常採用這樣的方式。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太多的新意,但應該做到了紮實。高年級學生字詞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詞義的理解,及積累運用詞語的能力。因而在設計時我著重關注了這一點。對於多音字的教學,從思想上重視了,但或許因為對學生學情的不瞭解,在後面的教學中發現部分學困生對於字音並沒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況下,字音教學應該是針對學困生。

2、課文主要寫的是劉老師,寫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笑談腿疾 旋轉板書 放風箏)指讀第四、五、八、九自然段。這三件事構成了文章的主體部分,那麼文章是怎麼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的呢?指讀第一段。文章的結尾又寫了些什麼呢,你們覺得最後這兩自然段表達了作者怎麼的情感?

老師小結:課文開關通過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了對劉老師的加快;中間第四至九自然段通過三件事,表現了劉老師的人生態度,最後又回到現實中,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懷念與讚美之情。

教學反思:這部分讓學生說事,部分學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語言來回答,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既讀了課文,又概況了課文大意。對於分段,概括大意,個人認為不是教學的重點,因而直接用語言引導,讓學生有個大體印象即可。或許這樣的設計仍有牽著學生走的痕跡,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3、誰來回答第三個問題:劉老師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假如請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麼詞語?能用書中的語言來解釋你為什麼這麼說嗎?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在實際教學中,效果還是比較好的。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4、你找了哪些細膩感人的句子,願意讀給我們聽嗎?學生讀後,追問: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心中湧起怎樣的情感?

教學反思:這一設計也是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學生自主地感受與表達。無論學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後一問題或許學生表達得不那麼好,但向其滲透這樣的讀書要求,還有非常有必要的。邊讀邊思的習慣應該逐步培養並落實。

二、作業佈置

1、 將生字在田字格中書寫四遍,生詞抄寫兩遍

2、 認真反覆朗讀課文,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讀三遍)

教學反思:在最後我特別強調的“讀”這一項作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由於是借班上課,真正的落實還得有賴於課任老師。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 教學目的: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識記生字,理解詞語。

3 、懂得仔細觀察、勤奮練習、不斷積累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教學重點:

讀中感悟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的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三、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四、 教具準備:

1、 課件。 2 、學生收集相關人物的文字、圖片資料。

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舊知,匯入新課。

1 、回顧學過的語文課,我們都認識了哪些人物?從這些人物身上,你都受到了哪些啟發?(指生回答)

2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人物。板書課題。

3 、圍繞課題質疑。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 、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 1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 2 )自由讀,大聲讀,放慢速度讀。

( 3 )難讀的句子要來回多讀幾遍,力爭將課文讀通讀順。

( 4 )讀書用心記,思考有憑藉。

2 、學生讀書,師巡視,糾正錯誤坐姿、讀姿。

3 、課件出示文中的詞語:自由讀、指讀、齊讀。

三、檢查讀書,初步解疑。

1 、指生讀書。(每人一個自然段)

2 、學生評讀。

3 、教師總評。

4 、解疑:( 1 )拜誰為師?( 2 )結果如何 ?

5 、課件出示文字和圖片:簡介莫泊桑、福樓拜。

四、合作探究,進一步感知課文。

1 、課件出示探究內容:

( 1 )快速閱讀課文,看幾至幾自然段是寫莫泊桑拜師的?

( 2 )共幾次拜師?

( 3 )每次拜師,福樓拜是怎樣給予教導的?

2 、小組讀書,合作學習。

3 、班級交流,師適時板書。

4 、教師總結:課件出示“隨堂小練習”。

莫泊桑是( )世紀( )國著名的作家。學習了這一課,你認識了( )的莫泊桑,認識了( )的福樓拜。從莫泊桑拜師學習寫作的經歷中,你受到的啟發是( )。

5 、課堂總結。(談談上課的感受)

五、課外拓展。

觀察馬路上的行人和車輛,練習寫一小段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大膽,對充滿童稚的遊戲有切身的體驗和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往往忽視了遊戲中蘊涵的藝術和美。讓他們結合自身的實際體驗,自主探究,有助於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故確立了第一個教學目標。

中西方藝術博大精深,學生了解一些它們的差異,可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價值觀,從而提升人文素養。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難點:體會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教學準備]

1.收集整理有關作者的資料。

2.師生共同製作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1.“語文課要給學生一點什麼?”我認為應是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自由放飛,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讓學生得到人文的薰陶,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欣賞——遷移”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覺得上語文課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2.改變以往語文課知識的構建方式,由單純的教師傳授轉變為師生雙方參與的互動,營造師生間和諧、平等、民主的語文課堂。學生自主地讀、說、悟,教師恰當地引導、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匯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遊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藉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薰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遊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穫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遊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後,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著有《音樂入門》《緣緣堂隨筆》《豐子愷書法》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和補充閱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體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我想做個調查,每年你們 覺得最開心、最快樂的是什麼時候?為什麼?(生答)同學們都體會到了從別人那裡得到的開心與快樂。那麼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那些給你們禮物、金錢,給你們幫助的人,他們在付出了以後是不是感到傷心、難受、痛苦呢?(生答)今天我們就一起跟隨文中的人物去體會給予的快樂。

二、學生自讀課文

大聲地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三、學習情況交流

指名學生回答,初步指導學生讀文感悟。

四、學習課文1~5自然段

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的1~5自然段,這裡有兩個都表示出乎意外的詞,誰能找出來?

(學生答:吃驚、驚訝。)

1、誰吃驚?誰驚訝?

板書:

小男孩和保羅

2、誰能把他們倆吃驚和驚訝的語氣讀出來?

3、小男孩為何吃驚?

(學生答:因為他沒想到,保羅哥哥會白白地送給保羅一輛新汽車。)

老師解釋:作為保羅自己接收到這樣的禮物不吃驚,肯定是由於他的家境比較好,這樣的禮物也不足為奇。而小男孩呢?家庭情況肯定誰能更好地讀出小男孩的吃驚來,還要能做出吃驚的樣子!

4、那保羅又為何驚訝呢?

(答:驚訝小男孩的回答和他所想不一樣。)

5、再指導學生體會朗讀:

其實讓保羅驚訝的還不止這些呢?請同學們再讀下文,找出保羅再次感到意外的地方。

五、學習6~11節

1、學生邊讀邊找,並指名回答。

2、當小男孩提出請保羅把車開到他家門口時,保羅是怎麼想的?指名學生讀第九節。

(學生回答。)

3、這個笑可大有學問。這裡保羅的笑是什麼樣的笑呢?(生答)讀讀這個笑。

4、但是這回保羅又錯了。怎麼知道他又錯了?指導讀小男孩的那段話。要讀得感人。

六、學習12~13自然段

1、保羅被小男孩的話深深地感動了,作出了一個他事先也沒想到的決定,齊讀12小節。

2、他們是怎樣度過這個難忘的夜晚的呢?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他們看到聖誕節的夜景各自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他們的心情會怎麼樣。

3、是呀,小弟弟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美景,心中肯定無比激動,非常高興;而小男孩看到弟弟如此開心,也感到很快樂。至於保羅,看到自己只不過是讓他們坐車在大街上轉了一圈,就能給他們帶來這麼多的快樂,他終於也明白了,齊讀最後一小節。

七、拓展部分

1、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和保羅一樣體會到給予的快樂。

2、師小結:

是呀,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只能得到一時的快樂;而如果你使別人快樂了,自己才能得到長久的、真正的快樂。

3、其實,這樣的事不僅僅發生在他們的身上,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同學們,你們回憶一下,你有沒有帶給過別人快樂?還是別人帶給了你快樂?

4、指名多位學生來說。

八、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給予的快樂,我希望同學們以後都能得到快樂,給予別人快樂,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九、作業

課後,我想請同學們到學習、生活中去找一找快樂,把你所認為的快樂寫下來,在班隊課上告訴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封建社會下農民處境有所改善的三個方面,以及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具體體現(尤其是農業)。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夠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封建社會的進步性,以及學生“自讀書、自質疑、自求索”的能力。

3.覺悟目標:使學生了解中國封建社會的生產力在當時的影響,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因。

2.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尤其是農業。

【教學難點】

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因。

【教學準備】

投影儀、自制幻燈片、自編朗頌材料、琵琶《塞上曲》選段、教學題卡若干。

【教學方法】

“三自一導”式,即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讀書、自質疑、自求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社會發展常識,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生產發展的歷史。前面我們學習了封建社會的建立,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於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關知識。

一、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板書)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1~102頁,看看本框第一個標題“從商鞅‘徠民’政策說起”中出現了什麼?重點了解“徠民”政策的內容及該政策得以推廣實施的社會歷史狀況。

生:(閱讀教材,即“自求索”。)

師:什麼是“徠民”政策?

生:“徠”就是招政的意思,“徠民”就是把鄰近秦國的三晉的民眾招致到秦國去充當勞動力。

師:“徠民”政策在當時的確得到了推廣與實施,這與當時什麼樣的歷史狀況分不開呢?

生:與當時秦國已進入封建社會的歷史狀況分不開。

師:通過對以上史實的回顧,我們可以看到:封建社會的建立是促進當時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板書)

師:請同學們深入思考一個問題: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體現了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條什麼樣的客觀規律?

生:(小聲議論後答出)“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只有當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時,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則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

師:下面,我們把封建制生產關係與奴隸制生產關係的特點進行對比,看看封建制生產關係為什麼適應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即封建制生產關係的歷史進步性。(板書)

師:(出示投影)這裡,我將兩種生產關係的特點以表格形式進行了一番對比。請同學們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相互關係、消費品的分配形式”三個方面,比較農民與奴隸在社會處境和勞動積極性上的差異。

生甲:封建制下的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可以有一點點自己的土地。而奴隸制下的奴隸一無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佔有農民,農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於地主階級。而奴隸主完全佔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農民把收穫的產品以地租形式交納給地主後,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點產品歸自己自由支配。而奴隸制下的奴隸主完全佔有勞動成果,他們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師:從以上三位同學的比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產關係下農民的處境有所改善,因而勞動積極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產關係具有歷史進步性。由於它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也必然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創造出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科學文化。

現在,我給大家帶來一段配樂朗頌。要求同學們在不看書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並作簡要記錄。(配樂朗頌開始……古曲聲中,結合教材內容,又涉及到課外知識的一段材料,把學生帶入一種濃郁的封建氣息中,讓學生似乎親臨到封建生產中。)

師:(朗頌完畢,配樂音量漸小,然後關閉)以上材料中講述了什麼問題?

生: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些表現。(板書)

師:根據記錄,請談談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農業、手工業、商業、封建城市、行會。(板書)

師:請同學們瀏覽教材第104~114頁,進一步明瞭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五個方面的表現。

生:(自讀教材)

師:剛才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一段配樂朗頌,又瞭解了書上的相關內容,現在我們將全班同學分成五個小組,各小組在通讀全篇教材的基礎上,各就指定專題看書、討論、質疑、解疑,各組長作好自學記錄,然後在全班範圍內交流自學成果。比一比,看哪個組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最短、質量最高。

(教師到各組瞭解並給予適當指導。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積極地看書、討論、提問、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專題的內容,五分鐘左右各組基本完成任務。)

師:現在,請全班同學交流自學成果。我們採用這樣的形式:由每組組長代表本組同學提出問題,請其他組同學回答,大家共同評價。按五個小組的順序依次進行。

第一組組長:我們小組自學討論的專題是關於“封建社會農業的發展”。大家在學習、瞭解了農業發展的狀況後,主要提出了兩個問題:

1.農業發展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個方面:第一,鐵製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廣;第二,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興建。

2.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誌是什麼?

生乙:鐵製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廣。

生:(第一組組長肯定上述答題正確。)

師:第一小組同學把握了本專題最核心的內容,做到了去粗取精,這也正是我們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至於該內容提到了封建社會農業發展的傑出成果,諸如曲轅犁、都江堰等,這是歷史課上學過的,我們不再重複。下面請第二組提問。

第二組組長:我們組學習的專題是“手工業的發展”,共提出三個問題:

1.封建社會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是什麼?

生甲:冶鐵。

2.就世界範圍來說,封建社會生產力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的標誌是什麼?

生乙:冶鐵技術的發展。

3.手工業是在什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生丙:手工業是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生:(第三組組長評判答題正確。)

師:(肯定第二組成績,請第三小組發言)

第三小組組長:我們組討論的專題是封建社會“商業的繁榮”,請同學們回答我組提出的兩個問題。

1.商業發展的標誌是什麼?

生甲:商品交換範圍的擴大。

2.進入封建社會後,由於商品交換的發展,商業領域出現的什麼現象是我們特別應注意到的?你能舉例嗎?

生乙:一是對外貿易的發展;二是“絲綢之路”的開拓等。

生:(第三組組長認為答題正確)

師:(肯定第三小組,請第四組質疑)。

第四小組組長:我們組同學就“城市的發展”一專題,提出問題:

1.封建城市形成的基礎是什麼?

生甲:商業和交換活動的發展。

2.封建城市是什麼的中心?

生乙:是手工業和商業的中心。

生:(第四組同學評判認為,答案不全面,要求補充回答)

生丙:也是封建統治的中心。

第四組組長:兩位同學的回答合起來是第二題的完整答案,希望大家以後看書時,要注意教材的連續性、完整性。

(對第四組全體同學的認真負責態度報以掌聲)

師:第四組同學不僅能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對同學們提出較高要求,這充分反映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最後看第五小組的問題。

第五小組組長:我組同學認為在“封建行會的形成”這一內容中,應掌握以下問題:

1.封建行會的形成基礎是什麼?

生甲: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2.行會的定義是什麼?

生乙:城市中同行的或手藝相近的手工業者組成的封建組織。

3.組織行會的目的是什麼?

生丙:阻止外來手工業者的競爭和限制本地手工業之間的競爭。

4.行會的主要成員是什麼?他與幫工和學徒之間主要是什麼樣的關係?

生丁:作坊主;封建性的師徒關係。

5.行會的作用表現在什麼地方?

生戊:保護比較脆弱的城市手工業,傳授生產技術,避免同行的競爭等方面,曾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手工業的鞏固和發展。

師:剛才這位同學的答案大家覺得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生:有一點要補充說明:封建社會末期,行會制度對手工業生產的過嚴規定和限制競爭的做法,束縛了手工業者的主動性,阻礙了手工業的發展。

師:這位同學補充恰當,今後分析問題應該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運用兩分法,既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消極的一面。那麼,究竟如何正確評價行會的作用呢?

生:應從兩方面評價:既看到其歷史進步性,表現在它曾促進過手工業的發展,又看到其歷史侷限性,表現在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它又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五種表現。請思考:以上各種表現,共同說明了什麼問題?

(請看書第114頁本框題最後一段課文後,集體回答。)

生:(齊讀)由於封建制生產關係代替了奴隸制生產關係,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從而使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比奴隸社會有了顯著提高。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分析學習了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因和表現。本課的難點,即要求大家能用“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規律來認識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因。生產力發展的五種表現,尤其是農業的發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黑板上的板書提示,結合各小組的學習討論結果,迅速複習本框內容,最後,我們將在知識競賽中檢測誰的`知識掌握得最多。

生:自由複習本節課內容。

(推選一名學生擔任主持人,配合教師組織一場男女生知識對抗賽。競賽結束後,宣佈競賽結果,給獲勝方以精神獎勵,並給負方佈置任務,整節課在全體學生的掌聲中結束。)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齲齒形成的原因以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2、使幼兒懂得保護牙齒的意義,瞭解保護牙齒的方法。

3、指導幼兒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培養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

4、體驗健康潔白的牙齒給人帶來的快樂與美感。

活動準備:

提前兩天將洗淨的蛋殼浸在醋裡 收集幼兒的漱口水若干杯

故事準備《愛吃糖的老虎》

活動過程:

1、故事《愛吃糖的老虎》引出主題

提問:狐狸想出了什麼辦法?老虎的牙齒怎麼了?

引出問題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壞掉的牙齒。

2、找齲齒

(1) 用小鏡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齒有沒有變黑或壞掉的。

(2) 觀察長有齲齒的幼兒的牙齒

(3) 變黑壞掉的牙齒叫齲齒

3、利用實驗探索齲齒形成的原因

(1) 幼兒討論:齲齒是怎麼形成的

(2) 觀察幼兒漱口水,請幼兒觀察裡面有沉澱物質,請幼兒聞一聞是什麼味道?(酸的 臭的)這中酸得、臭的物質會對牙齒產生怎樣的影響。

(3) 觀察蛋殼浸在醋裡的變化並討論醋裡浸過的蛋殼為什麼會變黑、變軟。

小結:食物殘渣在細菌的作用下會分解成酸,酸會腐蝕牙齒變黑、形成齲齒。

4、討論如何保護牙齒形成齲齒(少吃甜食 早晚刷牙 吃完東西漱口)

5、結合《刷牙歌》教會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 結束活動.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說說課文中“”指的是什麼?

生:小蝌蚪在水裡遊是,這是在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生:魚鱗上有一個個圓圈是,這是在告訴我們小魚幾歲了。

生:“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瑪拉雅山巔是,這裡在告訴人們:那曾是汪洋一片。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說明大家讀的很認真。很奇妙,可是你知道嗎?這些奇妙的大自然語言都來自實實在在的生活,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同學們請看:(出示放大的小蝌蚪、魚鱗、以及三葉草圖片)下面請同學們再看看這張圖片(樹的年輪),你看到了什麼?

生:老師,我看到樹樁。

生:好。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這裡砍伐後的樹樁,樹樁上的圓圈叫做年輪,它記載著這棵樹的年齡,這也是。

生:老師,真的就在我們身邊啊!

師:對,就在我們身邊,請同學們聯絡生活想一想,你們還知道大自然能告訴我們什麼?請講給大家聽一聽。

生:燕子飛回來了,是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生:玉米成熟了,高粱穗兒紅了,就是告訴我們秋天到了。

生:燕子低飛要下雨了。

生:老師,我知道“螞蟻搬家”“蛇過道”也是告訴人們要下雨了。

師:我也知道,大雁南飛是告訴人們天氣涼了,出現月暈是要颳風的預兆,這也是。

生:老師,我覺得“沙塵暴:也是,可我聽不懂它對人們說什麼?你能好訴我嗎?

師:這為同學提的好,“沙塵暴“是,那是大自然的吶喊,也是對人類的一種報負。那麼它究竟對人類說些什麼?請各小組討論一下。

生:它批評那些亂砍伐樹木的人。

生:它在批評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

生:“紗塵暴“在大聲說:別在砍樹了,地球都快被你們弄成禿頭了,我能不發脾氣嗎,唿……唿……氣死我了!

師:呀,太可怕了,那麼怎樣做你才不發脾氣呢?

生:多栽樹木、花草。

生:沙先生一定會說:“多栽化,多種樹,山青水美的,誰有什麼脾氣呀,我就這點要求。”

師:同學們想象可真豐富!“沙塵暴”的語言你聽懂了嗎?好,希望“沙塵暴”憤怒的吶喊能給一些人以警示吧。

評析:本教學片斷樹立了人文的理念,創造地使用教材,很好的開發了課程。教師不是就教材而講教材,是引導學生聯絡生活,拓展知識,提升情感。在學生自我體驗中明確了正確的價值觀。師生是平等合作的關係,通過對話交流情感,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的空間。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認識樹林能抗拒狂風、阻黃沙、隔煙霧、擋噪聲,給城市,給人們帶來整潔與安寧。

2、增強環保意識,養成愛護樹木、草地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讀課文,體會樹林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教學準備:

1、課文配套的課件、幻燈片。

2、歌曲《小松樹》的磁帶。

3、一枚卡紙做的軍功章。

4、課前讓學生了解狂風、黃沙、煙霧、噪聲會給人們帶來哪些災害。

教學過程:

一、揭題

這節課,老師先帶大家去一個城市走走。(在鋼琴聲中看城市風光圖的幻燈片)

說說,這個城市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大家說得沒錯,可你知道祕密在哪嗎?是因為有一群群特殊的衛兵在日夜守護著它,人們親切地稱他們為綠色的衛兵。(揭題,齊讀)[動聽的音樂,美麗的城市,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對綠色的衛兵油然而生一種喜愛之情]

二、入情入境,觀看錄相

a)想了解他們嗎?好,就滿足大家的願望,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

b)談談你所瞭解到的?(生說,師做相應的板書)[以看錄象的直觀形式,不僅生動,而且文中一些重點詞不說自解。]

三、自由讀課文,學習重點段

小朋友們瞭解得還真不少,會看,會聽,還會思考,真不錯。哎呀!戰鬥開始了,綠色的衛兵同來犯的敵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讓我們趕快去看看吧。

a)開啟書本,邊讀邊找出寫戰鬥的部分,用劃出敵人的表現,用波浪線劃出綠色衛兵的表現。然後同桌分工合作讀一讀。

b)指名小組合作讀,後評價。

你能根據自己的體會,讀給大家聽聽嗎?哪一組先來試試?(在評價的過程中,通過討論,再讀,使感情更深層次地得到體會。)

c)隨機理解挽起手臂築成長城。[這兒通過邊讀邊演的方式更能激發讀的願望,教師卻忽略了]

d)分角色引讀。

e)進行想像說話訓練,體會綠色衛兵的功勞。

小朋友們,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這是一枚軍功章,只有立了功的人才能得到它?你覺得老師可以給綠色的衛兵帶上嗎?說說你的理由。[通過沒有綠色的衛兵,會()。的討論,反饋交流,更深層地認識到綠色衛兵的功勞,使感情得到了昇華。]

四、表演讀

看來這軍功章帶在綠色衛兵的身上一點也不過分,小朋友們,你們願意把綠色衛兵的這種勇敢用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嗎?

指名錶演評價再表演[由於時間關係,安排的環節太多,課堂中沒有實施。也許與前面的讀結合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五、總結

綠色衛兵的勇敢確實值得敬佩,不過你們的演技也很值得敬佩,把掌聲送給自己。

a)小朋友們,此情此景,你想對這群可愛、可敬的綠色衛兵們說些什麼呢?

b)瞭解了綠色衛兵的作用,今後的你會怎樣做?

我代表大家謝謝你,代表我們的城市謝謝你,代表我們的地球媽媽謝謝你!

c)音樂渲染氣氛,以畫激情

這枚軍功章帶在了這名衛兵的身上,但功勞是屬於他一個人的嗎?是呀,一棵孤樹不頂用,一片樹林擋狂風。讓我們拿起畫筆,今天我們在黑板上種下我們心中的那棵小樹苗,相信!明年在義烏這片土地上,充滿生機的小樹會一棵棵挺立起來。(在音樂聲中一組組上臺畫畫)

d)讓我們再一次滿懷讚美和感激之情,來讀一這篇文章吧!

[最後以畫激情,在音樂的渲染下,通過說服性的言語,學生明確了城市的美麗需要靠大家愛護草地,樹木,多植樹才能實現]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經常能碰到分類這一問題,如給玩具分類,給衣物分類,等等,儘管多數幼兒都能完成簡單的分類任務,但這往往都侷限於老師的吩咐與要求,因而想通過這樣一個數學活動讓幼兒能主動探索到可以根據物體不同的性質內容進行分類,並學習到各種分類的方法,同時還能瞭解到物與物之間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主動探索發現分類的方法。

2、學會用多種分類的方法進行分類。

3、訓練幼兒的分類能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 教具:顏色(紅、黃、藍),形狀(正方形、圓形),大小(大號、小號)的鈕釦若干。

2、學具:幼兒人手一份同上的鈕釦。

3、衣服形狀的圖卡一張。

4、分類操作盤幼兒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匯入主題,激發興趣。

1、出示各種鈕釦,請大家一起來說一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鈕釦?(鈕釦有三種顏色,有圓的和方的,還有大的和小的。)教師小結鈕釦的特徵。

2、出示衣服形狀的圖卡,請幼兒為它按上方形的紅色鈕釦。

3、幼兒操作,教師小結:在一堆鈕釦中一個一個找出來太慢,而且還容易出現錯誤,因此我們可以先把鈕釦分分類,再進行操作時就會順利多了。

4、在教師的要求下,幼兒先按顏色這一特徵對鈕釦進行分類。幼兒操作,教師隨機巡視指導。

  二、遊戲活動: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黃色的一正一圓兩個鈕釦,用鈕釦寶寶的口氣說:“我們都是黃色的鈕釦,所以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請幼兒小結為什麼它們能成為好朋友?(因為黃色是它們共有的一個特徵)

2、遊戲:找找好朋友。師:“讓我們邊做遊戲邊幫鈕釦寶寶找朋友。”(以遊戲活動的方式激起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教師講述遊戲要求:說出兩個鈕釦之間的一個相同特徵就可以讓它們做好朋友。

①示範活動。教師手拿一個黃色的圓形鈕釦和一個藍色的圓形鈕釦說:“你能讓它們成為好朋友嗎?請你來說一說。”

②集體練習活動。教師分別出示:紅、圓與紅、正;黃、圓與紅、圓;藍、大與藍、小;圓、小與正、小;……請幼兒說說它們兩兩之間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由於放成一堆的鈕釦總類繁多,因而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通過對單獨兩個鈕釦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出可以作為分類依據的幾種分類方法,並由此體現了在活動的難點之處是引導幼兒能主動探索發現分類的不同方法。)

3、教師小結:我們不光可以按照顏色來進行分類,幫相同顏色的鈕釦找到好朋友,我們還能按照形狀來分,把圓形的鈕釦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還能按照大小幫大個子和小個子的鈕釦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類活動。

1、為自己的一份鈕釦分類,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類別進行活動。

2、分好後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按照何種類別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三正好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學會用多種分類方法對鈕釦進行不同形式的分類進行再一次的鞏固、強化)

活動延伸:

1、課後為班級裡的積木按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

2、由家長帶領幼兒到超市裡去找找看,超市裡貨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麼特徵來分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