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小班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校園 閱讀(1.29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小班教學反思1

今天我在教研組中上了開學以來的第一堂公開課,心裡比較激動。由於是借班上課更是讓我不知所措。但是我活潑開朗的性格還是讓我用坦然的心態去面對了,小5班的小朋友還是比較配合的,而且在上課的過程中給了我很多的快樂。就這樣我的一節課很順利的下來了,本來以為小班的.音樂課還是很難把握好的,因為幼兒都比較興奮激動,喜歡亂跑,有時候還要收不回來。還好課很順利的上下來了,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們組的前輩們給我提出了以下幾點:

1、《我是棉花糖》是歌唱活動,我的開始部分時間過長了點,側重點不明顯。應該在幼兒學唱歌曲部分適當可以再豐富點!

2、第一部分時,教師在引導幼兒做棉花糖的時候,可以讓幼兒適當的學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為下面歌曲內容做鋪墊。

3、在唱唱棉花糖部分,教師和幼兒集體唱完一遍後,教師可以適當的請幾位能力強的小朋友上來表演。

4、在最後結束處,幼兒變動作時,可以讓幼兒定住造型,這樣會更加完美。

哈哈!加油相信在前輩們的指導下我會變的越來越棒!

小班教學反思2

我執教這一堂課是《二項式定理》,下面我僅對我對本節認識及上課情況,談談對本節課的想法。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首先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計數原理和排列組合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說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應用。在大學聯考中二項式定理這部分內容也經常會出現一個填空或選擇題。

結合本節課的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能從特殊到一般理解二項式定理。

2.熟練應用通項公式,求二項展開式中指定的項。

3.能正確區分“項”、“項的係數”、“二項式係數”等概念。

根據本節教學目標,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學重點是二項式定理及其應用,難點為二項式定理的發現和證明。

針對教學難點,我設計了幾個探究過程,讓學生同桌以及小組合作共同探究,揭示規律,從而突破分解教學難點。

針對本節教學重點,我設計兩個例題及一個變式,通過學生的自主訓練。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從而突出重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整堂課中,我讓學生利用小組合作,同桌探究等方式共同探究學習,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公式,提升學生思維力。

對於教學過程,我首先利用一個問題引入,讓學生們思考的展開式是多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幾個探究活動。

讓學生觀察的展開式。分別從項的形式及項的係數兩個角度和學生一起分析,展開。通過對的展開式的探究,讓學生自主討論寫出,並猜想的展開式是什麼?隨後我針對展開式的正確性給予簡單的證明,隨之揭示概念。

在學生認識了二項式定理概念之後,再引導學生回顧課前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得到答案。接著通過兩個例題及一個變式,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最後我為學生留下幾個思考題。讓學生學有提升。

以上就是我總的教學過程。下面我針對本節課出現的一些狀況進行說明。

首先是我認為比較成功的部分: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先和學生一起分析展開式,通過對的展開式的'探究,讓學生自主討論寫出,並猜想的展開式是什麼。從特殊到一般,知識是層層遞進的,有利於學生理解。

再一個是學生帶給我的小驚喜,其一,在解決例1的時候,學生說出了很多種不同的做法,他們的思維十分活躍。其二,在例2的解答中,學生注意區分項的係數和二項式係數,不僅解決了例2,而且提前完成了變式的題目。帶給課堂更多靈活性,使課堂更加靈動。

最後說說不足之處,整體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沒能很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PPT中有一處錯誤沒有及時改正。

小班教學反思3

活動選取的材料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好餓的小蛇,故事中所出現的水果都是平常生活中孩子能夠接觸到的。在活動中孩子能大致說出水果的名稱或者是顏色,於是教孩子們一些新的詞,如:紅紅的,黃黃的,彎彎的等,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在整個活動中,除了語言領域的'表達講述,還滲透了其他領域的元素。如:科學,一共出現了多少水果,以數序的形式讓幼兒理解。藝術:讓小朋友學著小蛇張大嘴巴,“啊嗚”吃東西的樣子,把孩子的興趣帶到了極高點。社會、健康:“你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你會怎麼吃東西?”幼兒回答“應該洗乾淨,剝皮,一口一口吃!”在故事中教育了幼兒如何正確的飲食方法。

《好餓的小蛇》活動一改我往日對於閱讀活動形式單一、呆板的閱讀方法,以幻燈的形式和幼兒共同閱讀,整個活動在一種輕鬆、有趣、和諧的環境下有序、有效的進行。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察、猜測和想象。由此產生了能使幼兒參與互動的話題內容,在理解幼兒的基礎上,進行適宜的迴應,如重複、解釋、追問等,將語言領域的指導要點發揮到了極致,使師幼之間始終保持著積極而有效的互動,既引導幼兒感受到誇張、有趣的故事情節,又提升了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較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提高了幼兒的主動性。

小班教學反思4

小班幼兒都非常喜歡小動物,他們對小動物有著一種很特殊的感情,我從幼兒的這個興趣出發選擇了兒歌《小動物過橋》作為本學期的展示活動內容。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1、初步學習兒歌,體驗趣味性和同句型反覆出現的兒歌節奏美。2、嘗試仿編短句“**過橋***”,發展表達和仿編的能力。在活動設計方面,我並根據小班幼兒好模仿,喜歡遊戲的特點,在活動設計中注重以遊戲的形式,創設情景,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兒歌,通過讓幼兒用語言、動作等方式來表達對此作品的理解,並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充套件想象,學習仿編一句短句。

經過反覆修改與準備,活動《小動物過橋》於今天上午正式亮相。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然後,利用情景結合動物圖片,學習兒歌。在這個環節中,用遞進式的提問,幫助幼兒掌握“***過橋***”的結構句式。同時通過動作的模仿,使幼兒理解爬、跳等動詞。動作的安排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也滿足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第三個環節,是嘗試仿編短句“***過橋***”,讓幼兒由純粹的學習語言轉入發散性思維,讓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活動的第四個環節是遊戲《小動物過橋》,讓幼兒學做小動物,邊過橋邊說說是怎樣過橋的。活動在“小動物們過橋以後為小熊慶祝生日,一起唱生日歌”的情境中自然結束。

活動結束後,根據聽課老師的反饋,進行了反思。如果以後再次執教這個活動,希望能少一些遺憾。

1、運用遊戲、圖片、動作等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並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較快地學會了兒歌。

2、在仿編的環節中,為幼兒準備的動物圖片種類太豐富,反而影響仿編的效果。

3、在遊戲“小動物過橋”時,遊戲情境設計得欠妥,特別是“小橋”的位置不是很合理,導致遊戲時太擁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遊戲的效果。

4、如果把圖片換成幻燈片,或者製作一個多媒體課件,幼兒會更有興趣。

小班教學反思5

繪畫活動要不要“示範”,是幼教中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前些日子在聽隨堂課,藝術活動“趣味的圓”引發了對此問題的思考。“趣味的圓”是讓幼兒對圓進行想象添畫。匯入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有的說圓是泡泡,有的說是蓋子,有的說是西瓜,有的說是太陽……圓能夠變成小豬、小雞、太陽、花……孩子們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過程中,教師讓兩個孩子進行了一個想象的“示範”畫,一個孩子把圓添畫成西瓜,另一個孩子把圓添畫成小雞。由於孩子的經驗問題,“示範”小雞時出現了一隻小雞兩張嘴的現象。接下來在幼兒的添畫中,發現了幾乎每個孩子都畫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畫了小雞,並且翻版了兩張嘴的小雞呢。

我想,假如今日的活動不讓孩子來“示範”畫西瓜,那麼會不會每個孩子的.作品都出現西瓜呢?假如教師能利用兩張嘴的小雞“示範畫”,引導孩子明白正面小雞的眼、嘴的畫法及側面小雞的眼、嘴的畫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許就不會再出現兩張嘴的小雞了。孩子們個個畫西瓜,說明了示範確實存在著框住孩子思維的現象,孩子們照畫兩張嘴的小雞,說明了示範是孩子積累作畫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徑。那美術活動到底要不要“示範”呢?

從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方面來說,儘量不要示範作畫,經過欣賞等其他途徑來讓幼兒感受,以期待不出現統一模式的幼兒作品。從積累繪畫技能方面來說,必須的示範畫是要的,美術是需要必須的技能技巧的,這是孩子創新作畫的基礎,僅有肚中有“貨”,才能創新。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個人認為,簡單的就不要示範。示範是要讓孩子學新的技能,要與創新相結合,示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如何下手,如何創新。

不知大家怎樣認為呢?

小班教學反思6

今天我給孩子們準備了許多了毛豆。在給孩子們提供了毛豆的同時,我沒有告訴他們這是什麼?而是請他們自己觀察,看一看、說一說,老師進行一些總結。並且告訴他們廚房裡的阿姨今天請中一班的小朋友幫忙剝毛豆。

任務明確了,大家開始動手了,怎樣剝呢?我請他們自己去嘗試、探索,找出剝的快又剝的好的方法,而且地上要保持乾淨,大家都興奮地開始嘗試了。個別孩子在家裡幫助大人剝過的小朋友能夠很快的找到好辦法,但是從未幫助大人幹過活的小朋友,有的慢慢的探索,有的.顯得無法適從。

最後,請孩子們來介紹剝毛豆的方法,大家都感到了自己剝毛豆的快樂和成功。並且一起把它送到廚房裡給阿姨,大家開心極了,想想自己剝的毛豆可以讓阿姨燒給我們吃,心裡真的比吃糖還要甜呢!;)

小班教學反思7

現在的幼兒園的孩子,一批不如一批好管理,主要是在家一個孩子,爺爺奶奶寵愛孫子孫女,爸爸媽媽嬌慣寶貝子女,誰也捨不得讓孩子哭一聲。來到幼兒園,老師更是這些孩子的家長,因為作為幼兒教師,母愛是她們的職責,比親媽還難。可不是嗎?當孩子調皮時,說說他們就哭,要不就是得到孩子的不滿:我讓爸爸來揍你,不說吧,孩子有錯,吃飯時孩子偏食,進園來挑小朋友就坐,挑座位挑椅子。正好好的一對小朋友,互相讓著吃零食,一會兒又翻臉了,非得要把零食再奪回來,一會因為爭奪一張廢紙,誰也不讓誰,老師在跟前看著,眼睛也不如他們的手迅速,不是掐一把就是咬一口,各說各有理,有的孩子見別的孩子吃零食,就去搶,老師說說,就去打老師,這些不懂事的孩子,老師說深了,回家就學舌學錯怪了,老師若不管,可就失去教育的意義,孩子從小就養成對錯不分,你我不分,個人與集體不分的壞習氣。知情達理的.家長,應當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管教,和苦口婆心的說教,只有家長與教師攜起手來,積極配合,才能更好的共育新苗。

想想自己年年輕時,兩三個老師看100個孩子,孩子們都乖乖的很聽話,下了課,老師也不用時時刻刻盯著,也許那個年代,孩子多數都不是獨生子女,在家養成了自立自強的習慣,家長也不那麼嬌慣孩子,再加上他們入園的年齡三四歲的很少,不像現在的孩子,不是讓家長抱著就是讓老師攬著抱著,那時,老師還能下課備點課,看一眼書,現在可好,整天瞪著眼睛看著,不哭鬧也行,就是備課也得晚上備。可哪位家長能體諒幼兒老師的工資一直都是低等的,許多人不願意幹幼兒教師,就是因為家長的小皇上不好教,且難被人理解,收入又低,責任又大。

哎……面對現實,常使我唉聲嘆氣。可又抵不住我對孩子們的那份難以割捨的愛戴。

小班教學反思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單元重點訓練的是“摘錄詞句”,這是一種語言的積累方式。《含羞草》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文中有許多描寫花顏色、姿態的詞語,可以作為學生摘錄、積累的好素材。不過,語言的積累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字語言。為了讓學生更直觀、更進一步理解,我又採用實物和文字對照,教師適當的講解的方法,來助學生體會花草不同角度的美麗動人,為摘錄作好準備。語文作為一種交際工具,積累、運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運用”。在整體回顧,交流感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學習了課文,你現在想對含羞草說什麼嗎?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詞句。這不僅讓學生得到了語言實踐的機會,而且讓學生有了積累課文語言之後的靈活運用,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學生也感受到了積累、摘錄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摘錄的濃厚興趣。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摘錄“這一良好的學語文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課堂中這樣的訓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訓練,加以指導。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本課內容比較淺顯,內容的學習主要通過學生多次朗讀來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在經歷多次、多層次的讀中,學生從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最後到讀中感染,他們的情感在層層遞進,他們對文章主題的理解也由茫然漸漸深刻。通過今天的學習,學生還是能達到預期目標的。在課堂上,文字、學生與我之間經歷了一場真真切切的對話,經歷了一個感性、理性、悟性的過程。 婀娜多姿、淡雅、翠綠”這些詞語是學生重點積累的.物件,也是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在這個片段中,我緊緊抓住“為什麼含羞草原來叫得意草”?先讓學生找到有關小節,再採取不同手段的讀,讓學生質疑,,接著充分藉助媒體,採用文字和圖對照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又有意識的補充一些描寫花草姿態的詞語,再進行朗讀的指導,為課末的積累埋下伏筆。積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並不等於老師把字典上的解釋說一說,現在運用這樣的方法,無論在今後的說話或寫作中,相信學生都能正確的運用這些詞語。

小班教學反思9

小班的常規教育

教師在進行常規教育時,首先要明確常規不等於緊箍咒。在實踐中我們會發現,被要求排隊的孩子一旦沒有教師的監督,就會橫衝直撞、爭先恐後、難以自控。這說明有些不合理的規則束縛了孩子,教師應當認識到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正確的兒童觀的基礎上制定常規,將其看成保證幼兒身心發展所需的“潤滑劑”。如,教師講故事時,不是讓孩子們排排坐在遠離教師的地方,而是參差不齊地圍坐在教師身邊,氣氛很融洽,關係很親切。用這樣的方式組織活動,孩子們顯得十分愉快,也很配合,這正是良好的常規教育的外在表現。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景提出適宜的要求。

培養小班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常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班級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應當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呢

常規的意義

常規是指幼兒的行為常規。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將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制定出一系列行為規範,讓幼兒經常固定地執行,從而構成良好的習慣,構成科學的生活秩序。如,幼兒睡眠、起床、進餐都有固定的時間;幼兒玩完玩具後應當放回原先的地方;吃飯要洗手;水杯應當放在貼有標誌的地方等等。

常規的作用

培養生活規律

從幼兒個體的發展來看,建立良好的常規能夠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既能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又能使幼兒進取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促進身體健康。

由於幼兒來自不一樣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兒由於各種原因生活作息沒有規律,而在幼兒園則是按照幼兒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貼合科學的合理安排,幼兒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漸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時間觀念和有組織、有條理的辦事本事。

培養自律本事

自律是指控制自我,並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規則的本事。這種本事可經過遵守一日生活常規來逐漸培養,如幼兒在聽故事、進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動的時候,需要控制自我慾念,做到進食不說話,排隊不亂擠,不強搶別人的玩具、不傷害別人等,漸漸地,遵守規則就會成為孩子們的`自主行為。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個有規律的環境裡生活才會感到安全,幼兒也是如此,他們喜歡按照必須的程式做事。合理的常規為孩子創造了一種有序的、和諧的生活,他們在心境愉快的情境中自然構成一種貼合其身心發展水平的規則意識和規範行為。

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常規應當簡單、明確,適合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僅有適合幼兒的本事要求,才可能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才願意去做。

小班教學反思10

20xx年4月13日我執教了《好寶寶》一課,這是一節的小班語言活動課,經過紅麗老師的建議我將活動目標改為如下:

1.願意做個好寶寶,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2.學說禮貌用語:老師早、媽媽好!

3.知道在幼兒園應該和小朋友友好相處。

之所以這樣定教學目標,主要是基於小班孩子年齡小、身心發展還不太成熟所以將教學目標定位比較簡單,原來設計的第三個目標太大了,並不是一節課能夠學會的。

在上課內容上,我設計了情境匯入:情景匯入:娃娃上學去、怎樣成為好寶寶、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好寶寶三個環節,相對來說這三個環節雖然看上去比較少但還算比較完整。主要考慮到小班一節課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所以環節並不是很多!

在教案的編寫上,紅麗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議,一塊寫出來和大家分享,我雖然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大環節,但每個環節下面完全可以再分成幾個小的模組設計小的1.2.3…這樣教案看起來更加明朗清晰!“不要把教師的指導用語一一羅列作為環節,可以在大環節下列若干個小環節”這個方法太好了,就愁不知道怎麼寫呢,這樣很有層次。

另外在編寫活動準備時只寫了物質方面的準備,沒有寫精神方面的,沒有交代孩子已經學習了《我上幼兒園》這首兒歌。

二、教學過程方面

先簡述一下活動流程:首先讓寶寶唱以前學過的兒歌《我上幼兒園》,知道上幼兒園應該高高興興得不哭不鬧,然後展示娃娃,創設情境,娃娃上幼兒園,然後進行第二個環節,探索娃娃這樣做有禮貌麼?怎樣才能成為有禮貌的好寶寶!幼兒學唱《好寶寶》,老師根據情境講解歌詞,寶寶一塊跟老師學說兒歌,最後能有感情的說唱《好寶寶》。活動結束!

以上就是這節課的活動流程,環節上非常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是想的那樣簡單,各個環節都是比較耗時間的,老師們不用擔心課上完了,還沒到時間。《我上幼兒園》這個兒歌,在上課時孩子有些不熟悉,課前應該多領孩子讀幾遍!在幼兒自由想象該怎樣成為好寶寶時沒有給孩子加上適當的要求,()孩子說的有些和好寶寶一點關係也沒有。給孩子時間自由發揮是好的,但一定要給孩子提前說要求,這樣才能準確把握這節課的主要目標!

最後一個環節,教孩子學唱兒歌《好寶寶》教案並沒有寫出來到底該怎麼教,很不詳細,應該以後將教案寫的儘量周全,備出詳案!經過紅麗老師指點設計如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圖片上的.小朋友是如何做的?

(2)請幼兒看圖嘗試說出兒歌

先觀察寶寶的圖片、介紹寶寶是一個好寶寶,她很有禮貌,然後讓幼兒跟唱“好寶寶,有禮貌。”觀察寶寶見到老師的圖片,寶寶上幼兒園見到老師了,該說什麼?跟唱“進園叫聲老師早。”再觀察寶寶見到媽媽的圖片,幼兒跟學“回家喊聲媽媽好”。寶寶見到媽媽和老師都喊得什麼啊?跟唱“媽媽好,老師早”,呀!這樣的寶寶棒不棒啊?來我們給他鼓鼓掌,觀察鼓掌的圖片,幼兒跟學大家都誇乖寶寶。

(3)鼓勵幼兒根據圖片完整的說出兒歌。

以後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經常使用圖片、視訊幫助孩子理解學習的內容!

三、教學策略方面

這節課教學目標比較簡單完成了教學目標,但就整體而言還是有很多不足!整節課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學唱兒歌《好寶寶》,但在實際教學中並沒有將這個作為重點來講解,將很多時間浪費在了鋪墊的一些環節上,這就導致時間分配問題比較突出,對於這節課,很難知道自己的重點是什麼,這是因為沒有設定重點難點,以後應該將目標寫具體。整節課給孩子探索的時間主要在怎樣成為好寶寶環節,事後反思覺得孩子自己的時間太少了,應該多設計一些環節,這就要求我備課時儘量將教案備詳細、備仔細!

以上就是我對《好寶寶》這節課的教學反思,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小班教學反思11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怎樣培養小班幼兒繪畫興趣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範,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於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隻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儘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瞭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籤、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幹,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杆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匯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

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掌握,

五、舉辦畫展、重視評價作品,給予表揚。

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佈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說:“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該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後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麼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昇華。 窗體底端。

關於小班教學反思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半個蛋殼》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

序聯絡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小班教學反思12

陳鶴琴提出: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經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歡樂。讓幼兒在趣味的音樂活動中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個故事,幾張圖片吸引,所以課前我根據歌曲資料準備了富有童趣的圖片來調動幼兒的興趣,這節首歌曲歌詞簡單,主要難點在最終一句"汪汪"兩聲叫,大多數幼兒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我,原因有:一,我沒有給幼兒一個開始口令,所以導致幼兒在"汪汪"兩聲中聽上去有參差不齊的感覺,聽上去有的幼兒多叫了,其實是有早叫晚叫區別在裡面。二是在教具的準備上,如果我能夠經過教具用一些延長音的標記,經過指圖來讓幼兒明白最終第二句的實值。因為幼兒記憶歌詞的方法主要有動作和圖片。

幼兒是天生的.表演家,課上,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創編了歌詞資料的動作,同時作為教師也要富有一個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兒中去。小班上學期幼兒年齡小,剛入園很多幼兒還不願意表達自我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語言和體態的魅力,鼓勵幼兒歌唱,能夠採取不一樣形式的練習演唱,活動中,我沒有研究到幼兒掌握情景,聯絡的次數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點,我想效果會好一些。切忌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孩子最愛的莫過於遊戲了。孩子天生喜歡遊戲,她們會沉浸在遊戲情景中去,當然教師也要參與到遊戲中去,活動中我先是自我當"小花狗"幼兒當"肉骨頭"和幼兒一齊遊戲,讓我和孩子們進一步零距離接觸,然後是請幼兒自主的選擇主角遊戲,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貌,我想這才是活動的重點吧——讓幼兒愉快的參與活動。

小班教學反思13

經過這次月檢的過程中,讓我發現很多讓教師們驚奇的事情,小朋友們能夠更好的自我去朗讀兒歌,更好的去認知這個兒歌,這樣的兒歌能夠琅琅上口。我想這樣的結果是不停地去堅持滲透兒歌的結果。每一天在不一樣的時候,利用充分的時間,為小朋友們播放兒歌,而在每次聽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在記憶和複習的過程,我提議教師們應當抓住這樣的契機,更好的讓孩子去理解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

對於億童英語來說,幼兒們經過vcd的觀看,豐富的圖片,琅琅上口的音樂,標準的發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樣,利用充分的時間去播放vcd,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印象,從“冒話”似地復讀,到認識獨立說出單詞,唱出整首歌曲,而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僅有教師的不停堅持,才會在階段時間內收到效果。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每一天的教學環節中,都是在不停地堅持做著為了同一個目標的事情,我相信必須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次月檢就是一次堅持的結果,是孩子從認知到理解的過程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塑造來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的朗讀,每一次的複習,都成為了孩子成長的階梯。可愛的孩子們,教師相信你們能夠經過努力,到達同一個效果,那就是為了完美的明天,努力創造,為了自我的未來,打下最輝煌的基礎。教師相信你們,加油。

小班教學反思14

我是以一節故事講述方式開展本節課的。手偶教具,再加上老師的故事講述,緊緊的抓住了託班幼兒心裡特徵。課堂紀律由此非常的好,聽課的幼兒也多了。放了進行到讓幼兒自己想辦法,不讓故事裡的主人發脾氣時,很多幼兒都想不起來,甚至有的幼兒說不開心了當然要發脾氣。

幼兒有了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的。我立刻修整講課思路,強調寶寶發脾氣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並舉例到自班小朋友的身上。經過這一重複,幼兒明白了很多,知道要做一個不發脾氣聽話的好寶寶。通過這次上課,我明白了孩子很天真,需要我們老師用心用愛去呵護。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誤差,就能改變孩子很多好的一面。所以,在以後的授課過程中,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沒有錯誤,沒有失誤,把每節課都上的精彩萬分。

小班教學反思15

通過這次月檢的過程中,讓我發現很多讓老師們驚奇的事情,小朋友們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讀兒歌,更好的去認知這個兒歌,這樣的兒歌可以琅琅上口。我想這樣的結果是不停地去堅持滲透兒歌的結果。每天在不同的時候,利用充分的時間,為小朋友們播放兒歌,而在每次聽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在記憶和複習的過程,我建議老師們應該抓住這樣的契機,更好的讓孩子去接受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

對於億童英語來說,幼兒們通過vcd的觀看,豐富的圖片,琅琅上口的音樂,標準的發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樣,利用充分的時間去播放vcd,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印象,從“冒話”似地復讀,到認識獨立說出單詞,唱出整首歌曲,而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只有老師的不停堅持,才會在階段時間內收到效果。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每天的教學環節中,都是在不停地堅持做著為了同一個目標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次月檢就是一次堅持的結果,是孩子從認知到理解的過程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塑造來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的朗讀,每一次的複習,都成為了孩子成長的階梯。可愛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可以通過努力,達到同一個效果,那就是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創造,為了自己的未來,打下最輝煌的基礎。老師相信你們,加油。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三)目標:

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準備:

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若干,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釐米和3釐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過程:

一、後面躲著誰(教師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後面會是什麼。再是讓幼兒折對稱圖形)

二、找朋友(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說說它們為什麼是朋友,再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讓幼兒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和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指導幼兒操作活動材料,找出對稱的圖畫並塗色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對稱的另一半)。

修改後活動方案:

目標與上面同。

準備:

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操作紙每人一張:有找對稱塗色的,有畫對稱圖形的。

過程:

一、猜一猜(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後面是什麼。三張全出示後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塗色對稱圖案,最後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活動設計的反思: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

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於自己,要使這活動儘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後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瞭,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的`反思: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活動過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鬆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