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一片》原文及翻譯賞析

校園 閱讀(5.8K)
《一片》原文及翻譯賞析1

原文

《一片》原文及翻譯賞析

晶簾一片傷心白,雲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

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譯文

白得叫人心驚的月光,映照在水晶簾上;我倆遙遙相隔,看不到你如雲的秀髮,嗅不到你似霧的濃香。想問候一聲要不要多添件衣裳,卻毫無辦法;月掛西天,梧桐的樹陰已經拉得很長。

西風起,蟋蟀聲聲鳴響;不讓憂愁的人兒睡下;秋天還是去年的秋天,可為什麼面對秋景,淚水總想流上我的臉龐?

註釋

“晶簾”:水晶簾。傷心,極言之辭。傷心白即極白。李白詞:“寒山一帶傷心碧”,皆類於此。此句謂在月光的映襯下水晶簾看上去一片白。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雲鬟香霧”句:語出杜甫《月夜》:“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這是杜甫寫給妻子的詩,容若用此亦代妻子。此句謂頭髮烏黑如雲,香氣似霧濃,以此代指所愛所思的女子。“無語”句,承上句,謂所思的人不再身邊,即使天氣寒冷,也無法問她要不要加衣裳,照應了前句的“成遙隔”。“添衣”兩字,平淡深情。“桐陰”:梧桐樹陰,此句謂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絡緯”:蟋蟀

“桐陰”:梧桐樹陰,此句謂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製衣,如斯似是習以為常,總覺得天長日久,手中好光陰無從消磨。你我似陌上戲春的'孩童,看見花開花謝都惘然歡喜心無悽傷。只是今日,你離開我以後,再沒有人為我添衣,管我寒暖,而我亦失去照顧疼惜你的機會。看得見嗎?是一樣的秋色。秋風月夜,我佇立在桐陰之下。仍似去年秋,你知我為何淚欲流?生死相隔,我如此地無能為力。

“絡緯”:蟋蟀。一說紡織娘。

“只是”句:謂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去年秋時人尚在,今年秋時,風景不改,人已不在。這闋小令所擷取的,不過是生活中“添衣”這麼一個細小的事。除卻“雲鬟香霧”的指代,言語極平實,上下闋折轉之間也是從容淡定,然而於小處極見真情,悽婉動人之處,似是眼前梨花飛舞,細碎地散落一地,讓人心意黯然。此詞當是康熙十六年秋之作。亦是容若小令中的經典之作。“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的“欲”字更是用的恰倒好處,“欲”是將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將那種哀極無淚的情狀寫地極精準。一說紡織娘。“只是”句:謂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賞析

李白《菩薩蠻》詞有“寒山一帶傷心碧”,指日暮之時,山色轉深。傷心是極言之辭。傷心碧即山色深碧,傷心白即極白。後人之詞多類於此。在月光的映襯下水晶簾看上去一片白。水晶簾內端坐的美人已然不在。全詞除卻“雲鬟香霧”的指代略露豔色之外,言語極平實。如果知曉這指代是化自杜甫《月夜》,明白杜甫藏在“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後面的相思悽苦,恐怕只有豔麗之後掩飾的惘然。

細讀“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欲”字更是用的恰到好處,“欲”是將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將那種哀極無淚的情狀寫地極精準。

年年秋日,看時光流轉,如習以為常,總覺得日久天長,看見花謝都心無悽傷。待得一日光陰流盡,才醒轉過來。秋風蟲鳴月色深濃,仍似去年秋,你知為飄渺孤鴻?感情的付出是相互映襯的。

《一片》原文及翻譯賞析2

一片瓊英價動天,連城十二昔虛傳。

良工巧費真為累,楮葉成來不直錢。

古詩簡介

《一片》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是用誇張的手法,說自己早以文名著稱,像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後兩句是慨嘆自己本如美玉,又經過良工雕琢,應該被世人稱賞;不料楮葉既成,反被視為一錢不值。此詩情調激憤,胸臆直露,主題醒豁。

翻譯/譯文

一塊美玉引出很多聯想,說它天價絕不誇張。十二座城池與它交換,並非虛傳而是寫在書上。

良工巧運匠心,精雕細琢,到頭來卻累了自己;把一塊玉石精雕成真假莫辨的楮葉,竟然不值半文錢。

註釋

⑴瓊:玉的美稱。動天:言極高之意。

⑵連城十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願以十五城換和氏璧。此詩之“十二”應為“十五”。

⑶楮:木名,葉似桑,皮可以制桑皮紙。直:即值。

創作背景

這首詩可能作於會昌五年(845)。對於此詩的創作緣由,古今眾說紛紜。清代馮浩說:“自嘆之詞,當在未第時。”(《玉溪生詩集箋註》)此說,亦事出有因,因為作者早以文著稱,“出諸公間”,因此他考進士,便幾次遭權貴妒嫉而落第。馮浩所謂“自嘆之詞”,即指此而言。

賞析/鑑賞

在李商隱詩集中,有些詩以首句二字或幾字為題。而詩題與詩意卻不相涉,性質類似於無題。這首《一片》也屬此類。全詩借嘆詠瓊英、和氏璧、象牙雕成的楮葉而自嘆不為世人所重,表現了懷才而不見用的憤懣和痛苦之情。

“一片瓊英價動天,連城十二昔虛傳。”《詩經·齊風·著》:“俟我於堂乎而?充耳黃乎而?留之以瓊英乎?”詩人借瓊英寄興,言自己甚有美才,名聲極高,堪為王佐。此句理解為正面讚美瓊英、讚美己才當然是不錯的。但《著》一詩,“詩序”又說:“刺時也。時不親迎也。”自《楚辭》出,男女婚戀又常常用以象徵君臣間的關係。李商隱地位卑微,未必有廷見龍顏直接得到撥擢的奢望,但綜觀其詩作,詩人確有希翼得到權要薦引的願望,他的另一首《一片》(一片非煙隔九枝)雲:“人間桑海朝朝變,莫造佳期更後期。”馮浩曰:“似為津要之力能薦士者詠,非情詞也。”如果將首句僅僅理解為自我讚賞之詞似末免較膚淺。這一句既是詩人對“為津要之力能薦士者”發出要求引薦的呼喊,又是為得不到這些“能薦士者”“親迎”所發的浩嘆。和氏壁為連城之寶,名不虛傳,但從它的發現到為世人所知,卻頗多周折,和氏本人的雙足先後也被不識寶的國君所刖。和氏悲憤地說:“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韓非子·和氏》)。連城瑰寶和氏璧在其未被玉人所理時,正是形同頑石。詩人的才華未被發現、未被髮揮時也是名同誑士。次句在讚美和氏璧的同時,也同樣流露出懷才不遇的感慨。

“良工巧費真為累,楮葉成來不直錢。”《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功食祿於宋邦。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象矛楮葉,良工巧匠花了三年時間才雕琢成;作為一件藝術品,其顏色、厚薄、平斜,維妙維肖,足以亂真。一個人的才學能力,也是經過長期砥礪、磨鍊、積累而成的,但有才華的人被混於芸芸眾生中,自然不能識別出來。“真為累”,“累”字下得極痛。在封建社會特殊的環境中,不少士人有才而不遇,更不能盡施才能,甚至窮困潦倒。他們苦悶彷徨,看不到出路,以至將才能、才幹當成一種“累”——精神上的包袱或負擔。趙壹《刺世疾邪詩》雲:“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鮑照《擬行路難》雲:“自古聖賢盡貧賤。”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雲:“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直一杯水。”這些不滿和牢騷,皆可視為此詩“累”的註腳。李商隱亦終身受累,終於步履艱難地走完了他人生的歷程。

這首絕句用了三個典故。首二句不寫正面寫反面,瓊英、連城璧雖以讚美的口吻出之,而慨嘆才華不展之意已在其中。後兩句“真為累”,“不直錢”,直接作意。比起其他“無題”一類的作品,此詩情調激憤,胸臆也較直露,主題顯然也醒豁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