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德壽宮的介紹及其歷史

校園 閱讀(2.81W)

德壽宮原來是朝鮮成宗哥哥月山大君住宅。光海君即位後將其改稱為景雲宮,從而使之具有了王宮的面貌。後來又改稱為德壽宮。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德壽宮的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德壽宮的介紹及其歷史
  德壽宮的介紹

德壽宮(英文名:Deoksugung),原來是朝鮮時代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的私邸,後來作為臨時住處稱為西宮。接著光海君時稱為慶運宮(英文名:Gyeongungung),後來高宗把居處從俄羅斯公館移到此地後,作為正式宮殿使用,純宗繼位後,移至昌德宮時,為表達高宗的長壽,把宮名稱作德壽宮。這是高宗渡過餘生的地方,也是駕崩的地方。現存於德壽宮,除了正殿的中和殿以外,還有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築-石造殿,正統木材建築和西洋式建築物,從此可看出當時文化的景象。1919年以後,德壽宮成為接待貴賓的場所,而且解放以後多用於美蘇共同委員會場,國立美術館等。德壽宮現有18,635平方米,內有正殿中和殿,光明門,昔御堂,浚明堂,即祚堂,還有國王寢宮-咸寧殿,高宗皇帝接見國內外貴賓的德弘殿,高宗皇帝欣賞音樂的地方等。德壽宮裡還有宮廷文物展覽館和德壽宮美術館。一張德壽宮入場券,可同時參觀宮廷文物展覽館和國立現代美術館。此外還有跳板等五項傳統民族娛樂活動,在中秋節和春節後召開,4-10月每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召開傳統文化藝術節,那時可觀賞到宮廷舞蹈

德壽宮位於首爾最繁華的街道上,其以富有韻味的石牆路而聞名。在首爾的宮殿中唯有德壽宮與西式建築並肩而立,構成別樣的景緻。德壽宮原來是李朝成宗(1469-1494)的哥哥月山大君(1454-1488)的住宅。光海君(1575-1641)即位後將其改稱為慶運宮,從而使之具有了王宮的面貌。後來高宗皇帝退位後又改稱為德壽宮。內有儲存韓國最早的西洋式建築風格的石造殿、古色古香的寬敞庭院別有一番情調。德壽宮守門衛兵換崗儀式每日依照朝鮮時代王宮衛兵換崗儀式舉行,值得一觀。以儲存韓國最早西洋式建築的石造殿,及貴重的自擊漏(水鍾)而聞名。古色古香的雕樑飛簷與四周超現代化的建築相互陪襯相映成趣;傳統與現代的調和搭配,予人深刻的印象經過德壽宮入口處的大漢門就是禁川,河上有禁川橋,橋寬可容王駕通過。中和殿是法殿,古色古香,充分展現了其古老的歷史。殿內的屋頂上畫著兩條龍。一般而言龍趾數表明著龍的級別。中國和韓國大部分都是以五爪龍象徵王,以七爪龍象徵皇帝。即祚堂是光海君和仁祖(1595-1649)曾舉行過即位儀式的地方,故得名為即祚堂。堂前的匾額是高宗1905年登上皇位後親筆手書。

由於慶運宮是離宮,因此建築比較簡陋,沒有類似景福宮勤政殿、昌德宮仁政殿、昌慶宮明政殿和慶熙宮崇政殿那樣的正殿。從1901年起,開始在慶運宮的中心地帶建造規模類似於仁政殿的中和殿,其規模為五開間、四進,重簷頂,殿內有御座、五峰屏,殿外有品階石。在中和殿前修建了中和門、朝元門。整個中和殿工程耗費約325萬兩,木材購自江原道的淮陽、金城等地,石材包括江華島的磚石、全羅道礪山的品階石和漢城近郊的石材。(《朝鮮王朝儀軌》:中和殿營建都監儀軌)

1904年4月14日,皇帝寢殿咸寧殿的溫突(地炕)在點火時發生火災,不僅燒燬了咸寧殿,而且延燒到中和殿。此外太極殿(即祚堂)、昔御堂、供奉明成皇后神主的景孝殿、接待外交使節的浚明堂和鹹有齋、供奉高宗御影的.欽文閣、永福堂、鹹喜堂、養怡齋等建築均被焚燬。在火災中倖免的只有偏處西北隅的嘉靖堂、惇德殿、九成軒和漱玉軒(重明堂)。火災之後,大韓帝國迅速重修慶運宮,建造了30多座建築。除了重建被燒燬的各處殿堂外,還新建了德慶堂、三祝齋、悠好室、宮內府、侍講院、太醫院、祕書院、公事廳、內班院、乘輿庫等建築。此外,1900年建造的西洋式宮殿石造殿也在火災後的1909年竣工。由於經費有限,中和殿改為單簷屋頂。整個重建工程耗銀795萬兩,其中93萬兩為皇室內帑。(《朝鮮王朝儀軌》:慶運宮重建都監儀軌)

咸寧殿是高宗的寢殿,其名之意是祈願高宗永遠平安。現在改裝為東面是皇帝的房間,西面是皇后的房間。靜觀軒是1900年建的最早的西式建築。高宗曾在此喝咖啡、休閒,後面有一條又窄又長的祕密地下通道,通向俄羅斯公館,現在依然存在。石造殿與靜觀軒都是慶雲宮內現存的西式建築,最初由英國人建造,屬於英國公司,1905年日本掌握韓國後,於1910年才竣工。1919年1月21日,高宗在咸寧殿中去世,石造殿成為日本美術作品展覽館,向公眾開放。1946年5月美、蘇聯合委員會曾在此開會。現在石造館的東館是宮中文物展覽館,西館是國立現代美術館分館。

日本吞併朝鮮半島之後,日本朝鮮總督府在宮外修建新道路,以及將京畿高等女校遷移到附近,使得德壽宮的範圍大大縮小。韓國光復後,由於擴建太平路,又將市政廳方向的大漢門和宮牆向西平移,因此使德壽宮變為今日佔地縮小的樣子。

  德壽宮的歷史

德壽宮最初建於14世紀,是為李朝成宗的親兄月山大君的府邸,光海君即位時,以此作為正宮稱作景雲宮,後來進行加建而改成慶運宮,其間經過多次遷宮,最後再1897年高宗期間,再次以這裡作為正宮,同年高宗再次宣佈成立大韓帝國,並即位成為皇帝,結束朝鮮王朝。

高宗即位後在德壽宮內大興土木,以當年流行的西洋式建築風格建成靜觀軒、石造殿等全新建築,以石造殿最具特色,其外形與美國白宮很相似,是韓國近代大型建築始祖,同時也保留傳統的建築,令德壽宮成為韓洋建築業並存的古宮。

德壽宮不是原來的宮殿。壬辰倭亂(1592年日本的侵略戰爭)致使朝鮮的宮殿受到嚴重破壞,法宮(國王起居及處理政務之宮)——景福宮完全被燒燬,其他宮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當時避難回京的宣祖(朝鮮第14代國王)沒有居所,因此,將規模較大、破壞不是很嚴重的王府定為行宮,該行宮就是今天德壽宮的雛形。光海君(朝鮮的第15代國王)首次將之命名為慶運宮,初現宮殿之勢。之後,很多國王將之視為行宮。1897年高宗(朝鮮第26代國王)在居住期間規模進一步擴大,引入近代建築風格,建有石造殿等建築,1907年更名為德壽宮。

  德壽宮的看點

德壽宮是首爾的宮殿中唯一一箇中西結合的宮殿,在這裡可以欣賞到韓國最早的西洋建築——靜觀軒。 在德壽宮的正門——大漢門前可看到王宮水門長交班儀式。

德壽宮中有眾多有趣的殿堂。正殿中和殿在被火燒之前是雄偉的二層建築,現在是單層,殿內的屋頂上畫著兩條象徵皇帝的七爪長龍。即祚堂是光海君(公元1575~1641年)和仁祖(公元1595~1649年)曾舉行過即位儀式的地方。堂前的匾額是高宗1905年登上皇位後親筆手書。昔御堂是德壽宮內唯一的兩層殿閣,既是仁穆大妃曾被幽閉的地方,也是仁祖反正後光海君退位的殿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