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非誠勿擾二的觀後感

校園 閱讀(3.29W)

《非誠勿擾(一)》是一部別開生面的喜劇性的影視作品。其實,《非誠勿擾》的成功是一個集大成的成功,在此,單說葛優的個人成績,是片面的。但,又不能不說,因為他的喜劇價值的確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倘若說,由於葛優爐火純青的演繹技能,以及他真摯而不失風趣的言語,使本作品有了更上一層樓的收視效果,也是不足為奇的。同時,在第一部中,美輪美奐的景緻也是觀眾所念念不忘的,特別是北海道的獨特風光。甚至,影片播出後,掀起了一陣“北海道一日遊”的熱潮。總之,《非誠勿擾(一)》帶給了我們快樂和喜悅,更多的是對愛情的憧憬和嚮往。

非誠勿擾二的觀後感

之所以這般評價《非誠勿擾(一)》是相對於《非誠勿擾(二)》而說的。第一部中,出彩的是葛優,我們全權肯定,不容置疑;但,如果說,在第二部中,誰給我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恩,我要說的是——李香山,是李香山的一言一行,是李香山的耐人尋味。

孫紅雷所扮演的李香山,氣質卓越,真實犀利,豁達義氣,氣派霸氣。過目不忘的就是他臨死至之前所舉行的人生告別會。“生活就是一種修行。”富有哲思的一句話,包含著他對生活的見解與思索。

死亡,是一件平常而又不尋常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會不可避免的與它撞個滿懷,或無意,或有意,或急促,或漫長,或主觀,或客觀,或自然,或人工??????這件事情,不能不辦,似乎是一種義務與權利相共存的東西。它是赫然的疤痕,霹靂在你我的心頭;它是冰冷的石器,抹殺了你我的生命;它是漠然的眼神,直視著你我的懦弱。死訊用匕首的剛硬質地截然劃斷生與死的界限,繼而,惶惶不可終日的等待把希望與絕望明滅在終結中,生不如死的等待如侵噬意志的蟲子,一點一點地蠶食著為其不多的時間,最後,空留下不得不接受,不得不豁達的`態度,去張開雙臂迎接死亡的到來。

人生告別會很有意義,它讓即將死去的人們言傳身教地告訴活著的人,活著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不要抱怨,至少,你,還活著!

倘若說《非誠勿擾(一)》是以愛情為主題的影視作品;那麼,恕我直言,筆者真的不知該怎樣對《非誠勿擾(二)》的主題進行詮釋,最終的最終,只能用這四個字來權作簡單的解讀了——不倫不類。讓我們情不自禁笑的是葛優的正諧同存的言語和舉止,讓我們為之落淚傷情的是孫紅雷悲情的無望與強行的灑脫。而到最後,記憶最深的片片是那場出奇制勝的人生告別會。“反客為主”的劇情出乎意料地導致與“非誠勿擾”之名的背離。

或許,其實,馮小剛導演之所以這般,也有他矛盾與糾結之所在。秦奮和樑笑笑的結局必須要走在一起,這是觀眾的審美期待。他倆要走在一起,太順利了,會不合乎現實,就沒有太多的吸引力,就不會讓劇情有更大的突破,以至讓本片延續至將近兩小時之久。所以,在劇的前半部分,極力敘述二人的不搭調與不和諧,整體而言,詼諧中帶著沉寂,大多用景色的唯美來帶過語言的蒼白,敘述的筆法也很是牽強附會。看,樑笑笑,酒,喝著喝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分了,分著分著,就散著了,奇異的是,散著散著,又合了,就是因為李香山所說的一類像人生苦短,婚姻就是將錯就錯之類的話。樑笑笑的“感情執著論”也在對生命的敬畏中妥協。劇的後半部分,就又是另一種基調了,悲情悽婉。李香山一系列的臨死決意,如對墓地的自主選擇,人生告別會的舉行,最後毅然地跳海自亡等,都深深地印刻在觀眾的腦海裡。的確,秦奮的經歷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的,那只是一種遠離生活的藝術性的欣賞,而,李香山面對死亡的怯弱和不得已,則更能引起我們彼此的共鳴,讓我們久久不能平靜。於是,神使鬼差地使觀眾觀看完《非誠勿擾(二)》後有種“名不副實”“出其不意”“莫名其妙”“不倫不類”的感覺。

馮小剛導演千辛萬苦地尋求一條使秦奮和樑笑笑二人最終走在一起的路子,所以,選擇了臨亡之人的忠告來撮合二人的婚姻。

儘管劇情有些差強人意,但其中,也不乏優秀的東西。在景色的節選上,蒙太奇手法運用的確使觀眾大飽眼福,靜美的景緻。看,詩意的海濱木屋;看,莫測的雲海之境;看,凌飛的高空奇景;聽,錯落的滴雨聲;聽,奔湧的大海聲??????最特別的還是那首刻骨銘心,感人至深的詩——

《見與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