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盧梭愛彌兒優秀讀後感想心得

校園 閱讀(2.33W)

盧梭《愛彌兒》的這本書講的是教育的作品,那麼你看了盧梭《愛彌兒》有什麼感想呢?盧梭《愛彌兒》讀後感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盧梭《愛彌兒》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盧梭愛彌兒優秀讀後感想心得
  盧梭《愛彌兒》讀後感篇一

最近,我仔細品味了《愛彌兒》這本書,書中的理念對現在當教師的我來說是種衝擊,在閱讀之後也有些想法想說上一說,與眾人交流。

我對這本書上的很多觀點很感興趣,如書中第二卷中,寫到:如果孩子長得很聰慧,如果他天生就愛無緣無故地啼哭,我就讓他白白地哭一陣,得不到一點效果,這樣,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乾他的眼淚。如文中的:“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遊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

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他始終是喜笑顏開的童年?你們為什麼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麼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蹋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象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為什麼要使那轉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 “遠慮!使我們不停地做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們常常向往我們永遠達不到的地方,這樣的遠慮正是我們種種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象人這樣短暫的一生,竟時刻嚮往如此渺茫的未來,而輕視可靠的現在,簡直是發了瘋!這種發瘋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為它隨著人的年齡而日益增多,是老年人時刻都是那樣的猜疑、焦愁和吝嗇,寧願今天節約一切而不願百年之後缺少那些多餘的東西。因此,我們現在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時間、地方、人和東西;我們個體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書中在談到孩子幼年教育時,表示了這樣的意思,孩子在到達相應的年齡階段必然會明白一定的道理,這時在進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歲之前,可以不去學習,這樣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後再去學習,相信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在年幼時進行的所獲得的效果其實是為0的,或者可能是獲得教育者相反的學習效果。對於這個觀點,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時對於一些有政治性意義或者相類似的東西是沒有觀念的,這時讓他們瞭解和學習相關的知識,是很難有共鳴的,得到的結果其實也是很差的,或者說無。從小給他們灌輸一個概念,起到了什麼效果,是不是也如書中所說,可能會取得反效果呢?這我不得而知,不過,我想,對於學生的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這一教育理念應該貫徹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去,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書中,還有這麼一段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 盧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因此,興趣是前提。我認為應該保持孩子對事物或學問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學習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孩子在學習起步時,教師應該不要吝嗇自己的讚賞,要給予孩子肯定。

《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而且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不是在推卸責任,像我一樣的千千萬萬的教師,當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負著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盡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養出社會所滿意的人才。我只是希望社會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責任都推給教師,我們的教師確實是很偉大的人,犧牲了自己成全了別人,我們雖然願意承擔起全部的責任,但是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承擔起全部的責任!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請支援我們,一起來當園丁,共同攜手創造更美好的園地!

  盧梭《愛彌兒》讀後感篇二

近段時間,在繁忙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不自覺的粗讀了盧梭所著的《愛彌兒》。書中闡了盧梭對人的教育的觀點。我覺得他藉助一個構想出來的人物——愛彌兒從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細緻地表述了他對自然教育的觀點及設想。

對於盧梭在書中使用的自然的教育,是我很感興趣的。他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三種教師培養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愛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過,我的控制還只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對一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言語和行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對愛彌兒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為主的。比如,決不違反自然的規律對愛彌兒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齡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此外,他觀注愛彌兒生活中的一切,象飲食內容、生活習慣、接觸的人等等。他認為凡事從人的小時候就打好基礎,對人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他看來,只要從人類的初始狀態即自然狀態來考察人類的整個演變過程,才能發現人類究竟具有什麼樣的天賦人權,才能認識到這種權利又是如何在社會狀態之中散失掉的,也才能把人的自然自由作為一面鏡子,鑑別出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平等和不自由。

我覺得身為教師的我們對於盧梭的觀點是要引起注意的。當我們在教育上遇到了問題時,而又苦於找不到解決辦法時,有時會採用一些消極的做法,也就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負責任的教師會繼續探索解決之道,而一部分人就會避重就輕,繞過這個問題。對於我們來說,教師或許只是我們職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工作,但是對於我們的工作物件——學生來說,可能我們一時的偷懶,就會在他們的教育上造成一個重大的缺憾,而又沒有第二次的彌補機會的。

因此我覺得,為了要造就一個人,培養出一個為社會所用的人,用盧梭的話說就是,他本人就應當是做父親的或者是更有教養的人。”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來說,是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注意的,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高尚的人。

  盧梭《愛彌兒》讀後感篇三

一直以來,盧梭最為世人熟悉的是他在啟蒙時期所著的《社會契約論》,為法國和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但是這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在教育界也是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教育著作《愛彌兒》是一部哲理小說,但是其中蘊含的'無論是在任何時代看都具有先進意義的教學理論,使其成為教育界影響深遠的一部小說,裡面的某些主張仍然是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者苦心鑽研、孜孜以求的目標。

在大學裡,雖在課堂上對此書有所瞭解,但是一直沒能有機會深渡。幾次看《愛彌兒》都是匆匆翻過,簡簡略過,但是自從走上教育崗位,才發現原來此書中的一些教育理論,在今天看來仍然有著許多進步意義。

《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

盧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他主張採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這種自然教育,渴求的“個性解放”,這點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要讓兒童從個人活動中求得知識。冰心曾經說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蔡志忠也曾經說過: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呵護學生個性的花蕾,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為他自己。這要在現實中做起來也許很難,但我會時時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羅盤,朝這個方向努力!縱使人性本善的理論是高尚的,但是從時代的立場來看,從進化的發展史來講,也是不科學的。教育如果只培養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並非不顧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而讓人性生物般地任性發展,而是要靠教育作為橋樑,把兒童引向社會。當然,如果我們現代的教育不顧天性的發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兒童灌輸,是錯誤的;但像盧梭所說那樣放縱天性而忘掉社會需要,同樣也是行不通的烏托邦。

而且《愛彌兒》也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對於這一點我是舉雙手贊同的。現代的社會給我們這些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太大的壓力,把培養人的功與過全都規因到老師的身上,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教育工作者不單只是我們這些在校的教師,還包括家庭裡的父母親長輩等。縱使我們學校的老師要負起全部的教育責任,我們也只是盧梭所說的三種教師當中的一種教師,而不可能做到是三合一的全能教師。

社會應當重視家庭教育像重視學校教育一樣來對待,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從心理上放棄,有些家長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老師身上,希望老師幫他們把子女培養成龍成鳳。其實當一個孩子從父母的手上交到老師的手裡的時候,這個孩子基本已經成型。打個比方說,當我們見到一個還沒有接觸學校教育的孩子時,從他的行為舉止就可以基本判斷出這個孩子是什麼性格的人;當老師的工作只是對他進行改造,好的保留鼓勵發展,不好的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剔除,我覺得教師的工作就是一個補救的再生產的工作,原材料已經定了,教師唯有嘔心瀝血地通過一些藝術工作讓這個材料變得更加的完美。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十分值得借鑑:“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這正提醒了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熱愛學習,主動地去學習。

作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我特別注重這個時期的孩子的成長。當他們正在處於一種過渡時期時,他們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都在發生變化,但是如何將這種變化轉變為一種提升能力而非削弱能力時,教師就應該順應孩子身心發展變化情況,制定行而有效地教學計劃,讓孩子能更好地接受知識,更好地適應這種角色變化的過程。可以說,《愛彌兒》給了我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啟發,讓我開始深思我的教學方式,是否能夠讓這群什麼都不是很瞭解的孩子更好地去適應學習適應校園。也許我在這方面需要努力的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