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我愛這土地》片段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9.69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我愛這土地》片段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我愛這土地》片段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寫作背景,感知詩歌內容。

2、通過分析意象,理解詩人的情感。

一、瞭解寫作背景,感知詩歌內容:

師:我們今天要學的詩歌題目是什麼?

生(齊):《我愛這土地》。

師:現在我們探究一下,詩人深愛的土地是怎樣的土地?找出詩中描寫土地的詩句。

生: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師:我們看到得是肥沃、廣袤、美麗的土地,而艾青卻用這些修飾語來形容土地,大家想想看為什麼?(大家沉默)艾青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他這首詩寫於哪一年?

生(齊):1938年。

師:同學們,請看大螢幕。面對這段歷史,你們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

(螢幕顯示):1931年“九一八事變”——華北危機、平津危機

1935年《何梅協定》——日本策劃五省自治

1937年7月,“七七事變”——日寇全面侵華,平津、上海失守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日寇殺害我同胞30萬

生1:我感覺當時的中國像一條殘破的大船在狂風暴雨、滔天巨浪中飄搖。

生2:我彷彿看到了日寇屠殺同胞們時猙獰恐怖的面孔。

生3:我想到了橫屍遍野、血流成河的南京城。

師:你能告訴我,土地前面的修飾語“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如何理解?

生:這是日寇對中國的侵略,如暴風雨一般。

二、分析意象、理解情感。

(一)理解土地、河流、風、黎明等意象的內涵。

1、老師帶領學生初步理解土地的內涵。

師:這樣一來,這裡的土地,就成了寄託詩人的思想情感的具體形象,被稱為意象。大家說說看,土地象徵著什麼?

生:土地象徵著我們的祖國。

2、小組探究:深入理解其他意象的內涵

師:在這首詩中,詩人除了運用“土地”這個意象之外,還出現了其他的意象?

生:暴風雨、河流、風、黎明、鳥。

師:聯絡意象的修飾語和詩歌內容,分小組交流探討它們分別象徵著什麼?

小組彙報1:河流前面的修飾語是“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我們認為是長期鬱積在人民心中的悲憤,如河流洶湧;

小組彙報2:激怒的風,我們認為是人民心中對日寇暴行的憤怒,像風一樣在無止息的颳著。

師:這兩個意象象徵中國人民不屈不饒、前赴後繼的反抗精神。

小組彙報:3:“來自林間無比溫柔的黎明”應該是象徵著希望、自由的曙光。

(二)探究“鳥”的內涵,理解詩人情感。

師:黎明已經來到,光明就不會遠了。詩人對土地如此深沉的愛,他藉助什麼形象體現?

生(齊):鳥。

師:請找出文中描寫鳥的詩句,結合“這是一隻的鳥”的句式說話。下面進行小組探究,然後彙報。

小組彙報1:“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一隻有著熾熱愛國心,併為祖國遭受欺凌深感痛苦的鳥。

師:這句詩直抒胸臆,是對主題高度凝練的概括。

小組彙報2:“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這是一隻願與祖國融為一體,甘心為國家奉獻一切的鳥。

師:詩人在這片土地上出生、成長、也甘願平靜的在土地上死去,傳達出詩人對土地至死不渝、執著堅定的愛。

小組彙報3:“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是一隻在國家危機時刻,用盡全部生命力量為祖國歌唱的鳥。

師:如何理解“嘶啞的喉嚨”?

生:因為歌唱竭盡全力,時間很久才使得喉嚨嘶啞。

師:“應該”這個詞對鳥的形象也很重要,如何理解?

生:“應該”表示鳥兒覺得為國歌唱是一種義務、一種責任。

師:大家的感悟,讓我想到了文天祥一句詩:“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這隻鳥就是應該只啼血的杜鵑,請大家齊誦!

生:(齊誦)啼血的杜鵑啊,

面對閃著寒光的利刃,你永不屈服;

面對滿目瘡痍的河山,你心酸流淚;

面對餓殍遍野的人民,你痛徹心扉。

你深情的歌唱,

是對土地刻骨銘心,生死與共,

——愛的表白!

師:今天的課就到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