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呼蘭河傳》讀後感(合集15篇)

校園 閱讀(7.2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蘭河傳》讀後感(合集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蕭紅筆下的呼蘭河城並不繁華,語句中有著一絲絲悲涼,有因迷信而造成的人生悲劇,有東二道街的“大泥坑”,有大大的祖父家的後花園……這篇小說十分樸素,但從言語中聽到了蕭紅講述著呼蘭河的故事,儘管有些憂鬱,卻依然美麗動人。從兒童的視覺,寫明瞭呼蘭河這座樸實的小城。

呼蘭河裡住著普普通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平淡淡,偶爾會翻起一些小事。如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淹死的豬,賣豆芽菜半瘋的王寡婦,染缸房內死了一個人,買麻花的一家人,變化極多的火燒雲……呼蘭河城裡的人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只有在大型的盛會上,人們才會忘記生活的勞苦,一同狂歡!無論高貴卑賤,都一起享受。最開心的還是小孩子們,在集市上買自己喜愛的東西,好吃的好玩的都有。蕭紅筆下的祖父更體現出了濃濃的祖孫之情,調皮的蕭紅總給祖父增添了不少“麻煩”,但祖父一直笑呵呵的。祖父、後花園已經成了蕭紅每天不可缺少的了。蕭紅特別調皮,所以祖母並不喜歡她,同樣,蕭紅也不喜歡凶巴巴的祖母。祖母去世後,蕭紅仍然調皮的將祖母的遺物翻了一遍,祖父也不介意。

迷信是呼蘭河這座小城裡的人給我的另一個印象。胡家的團圓媳婦,因為折磨而生了重病,胡家的人聽信了整座小城的各種偏方,花了多少吊錢啊!最後還是徒勞無功,團圓媳婦被開水燙了三次後悲慘的死去了。這就是迷信的造成的惡果!

呼蘭河城裡還有一個特點:愛湊熱鬧。湊熱鬧只為一時歡樂,就像今天所說的“吃瓜群眾”,還有一點迷信的說法使得事情越發複雜。

呼蘭河是作者蕭紅的童年記憶,這中間有悲有喜,但更多的還是呼蘭河城裡人們的特點,他們樸實善良,雖然十分平凡,但他們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頑強地活著,給我以深深的震撼。

《呼蘭河傳》讀後感2

有個小姑娘整天在祖父身後轉來轉去,祖父在後花園幹活兒的時候,她就搗亂,祖父教她念詩,她喊得津津有味,兩個黃鸝鳴翠柳,硬生生被她說成兩個大梨子鳴翠柳!哈哈,和我一樣是小吃貨一枚的她是誰?她就是民國時期的才女,被魯迅先生極力推薦的作家蕭紅。

生於呼蘭河,在人生最後兩年的時光用文字編織了兒時家鄉的夢,她用對生命的熱情譜寫了:她家的院子,呼蘭河小城,祖父,小團圓媳婦兒,有二伯,馮歪嘴子。那是她祖父的園子,在這裡,一切都是自然的,無拘無束,有愛著她,慣著她的祖父。我想,此時的小蕭紅一定很快樂。園子以外呢?小城裡的人卻一個比一個荒涼,一個比一個無助。那麼美好的後花園,那麼無助的呼蘭河小城

媽媽見我看時傷心,就說:舊社會的呼蘭河糟蹋人啊,你還是別看了!說也奇怪,蕭紅筆下的人物身世雖淒涼,但透過她火熱的文字,我似乎看到了她一直在找尋希望。

她說: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黃瓜願意開一朵黃花就開一朵黃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多美好的文字,她一定特別想念她的祖父,一定特別嚮往自由。

正如同生活中的我,也喜歡大自然裡的無拘無束。一有空閒,便常常跟著爸爸一起侍弄他精心培養的盆景花草,這是菖蒲,那是紫藤,還有梨花、梅花、玉簪花,我樣樣知曉。如果爸爸有了興致,偶爾還能蹭到山上,到小溪抓抓小蝌蚪,看蟋蟀打架的機會,我要是和小蕭紅認識,一定有聊不完的話!不同的是,我們對於得到自由太容易了,而這份自由、快樂,只是作者顛沛流離的一生中最為美好的一段兒時的回憶,是她如黑夜般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一點亮色。

時代變遷,斗轉星移,新時代的我們不用再經歷呼蘭河小城人們的苦難,封建社會的壓迫。這個暑假與《呼蘭河傳》相遇,給我的成長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憶,我不禁覺得讀書學習是多麼幸福的事兒!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利用假期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這本書被茅盾評為敘事詩的代表,一串優美的鄉土歌謠。

書的第一章,寫了呼蘭河嚴冬時的景象。趕車的車伕,賣豆腐、賣饅頭的人,在嚴寒、風雪中艱苦的生活、勞動著。他們作為下層社會的人,只能每天起早貪黑的辛勤勞碌著,但依舊對生活十分樂觀,這點很令我佩服。然後又從人們對東二道街大泥坑事故的種種猜疑反映了小城居民的迷信。這種迷信在第二章中顯露無疑。跳大神、娘娘廟大會、七月十五放河燈……這些呼蘭河的精神“盛舉”,卻有一大半是為死人準備的。為了死人在地下不愁吃穿,家人們都要花大價錢,把洋房、田地、衣裳甚至廚子、僕人、馬匹都要燒了,衣裳也都是真正的棉衣布衣。有的窮人,看到那些東西,都想住到裡頭去。

寫過了呼蘭河的總體情況,作者蕭紅又開始回憶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首先作者寫了與家中唯一一個疼她的人——祖父一起度過的時光。祖孫倆種菜、栽花、背詩,作者還曾經在祖父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之後,就是作者一個人玩的時候了。作者總能在家中的箱子裡找到一些玩的,顏料、繡花鞋,以及祖母曾用過的一些首飾,都是作者的玩具。看到這一章,我開始羨慕作者的童年,並開始珍惜自己現在的童年時光。

最後的三個章節裡,分別寫了小團圓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其中,我最佩服馮歪嘴子。他經歷了一件讓人難以承受的事——親人喪失,自己獨自撫養兩個孩子。但他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在別人一致認為”馮歪嘴子不行了“的時候,依然坦然的面對生活,用自己不屈的靈魂,堅持著活了下去。

讀完全書,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封閉就會落後。呼蘭河就因為與外界隔絕,凡事都不相干聯,而造成了自身的落後。同時,這本書還反映了舊中國的種種陋習,引後人深思。

《呼蘭河傳》讀後感4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它是女作家蕭紅寫的。

作品通過對自己故鄉的回憶,以樸素率直、悽婉細膩的筆調,真實而感人地再現了她童年時代東北農村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揭示了舊的傳統意識對人民的束縛和戕害,表達了她對家鄉人民苦難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時,對舊風俗、舊習慣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呼蘭河傳》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後園裡長大的,和祖父在後園裡一起玩,一起幹活。其中,多次提到了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有意思,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裡,我感覺蕭紅的童年雖然因為在舊社會而蒙上了灰色的基調。但還會有幾抹亮色存在。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蕭紅筆下的呼蘭河畔生活,還伴隨著苦悶和傷痛。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舊思想。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比如文章中的團圓媳婦,她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才十二歲,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早早的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是多麼的可憐!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用知識變得智慧,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沒有可怕的戰爭。

舊時代的'呼蘭河是灰色的,而我們身處的新社會是多彩的。真想永久停留在這無憂無慮的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似錦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5

在這個暑假,我媽媽讓我多去書店轉轉。一次,偶然看到由大作家蕭紅所著的《呼蘭河傳》。我瞬間就愛上了這本書。將它借走了一個月,這不算一本很厚的書,但是裡面卻講了許多作者與自己祖父的事情。

蕭紅是東北人,她來到上海,但是卻受盡人們的鄙夷,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她遇到了慈祥的魯迅,這也使蕭紅開始提筆寫作,之後《呼蘭河傳》就面世了。

當時的社會非常的黑暗,但是呼蘭河的人卻都是善良的,但仍然沒有避免舊社會對他們的殘害。

祖父是一個非常的幽默,疼愛“我”的人。有一次,“我”在後園摘了一朵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

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只有十二歲。如果是現在我們這個新時代,應該過一段開心的童年生活。但在那個黑暗的舊社會,她卻被賣給別人了,做起了童養媳。和現在快樂無憂無慮的我們相比,她是多麼的可憐。

作者的童年,是快樂的,同時也是寂寞的。作者經常在後園與祖父玩耍,很自由,很快樂。但是她的父母卻對她很冷淡,祖母更是凶。

大文學家茅盾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它是一篇敘事詩,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是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本書從很多方面去寫,但都能看得出作者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懷念以及對黑暗的舊社會的絕望。

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不一樣,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有絕望的。童年一人一輩子只有一次,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不讓自己後悔。等到長大了,還可以回憶自己的童年。

蕭紅在四十二歲就早早的離開人世,只給我們留下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們應該好好的品味,賞析。

合上書,閉上眼睛,蕭紅快樂的童年生活似乎完美的展現在我的腦海之中。令我久久不能忘卻。

啊!我多想讓時光暫停,讓我永遠的留在我的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既然這樣,我只能好好珍惜我現在擁有的時光,感受童年的美好。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傳》是民國才女蕭紅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描寫的是在松花江和呼蘭河邊一座叫做呼蘭的小城裡發生的故事。作者描寫了很多當地的社會社會風貌和人文風俗,有歡樂也有苦痛,既有對封建社會裡的惡習和體制的控訴,也有對國家和人民未來的出路和希望的思考,用自己的筆大家了封建統治者。很明顯,她是一位愛國的作家,因此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鼓勵和支援!

書中的呼蘭河小城,人們對生活已經沒有抱任何希望,他們沒有理想,對生活也沒有熱情,似乎在封建統治階層的壓迫和剝削下,已經變得麻木不仁,對遭受苦難的勞動人民也變得冷漠不關心,這種心態和精神狀態對於我們的國家來說簡直是災難。而即便是生活在苦難中,他們對封建迷信卻十分篤信,他們對這一世的生活的失望,而將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期望都放到來世,我們可以說他們非常無知,但設身處地的思考,也反應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無奈!

蕭紅在書中也描寫了一些傳統風俗給童年生活帶來的快樂,例如跳大繩、唱秧歌、放河燈等等,而這些優秀的民俗其實是對精神的寄託和美好的祝願,卻並沒有被我們後人好好的繼承,也是非常可惜的。

讀了這本書,我被蕭紅的才情打動了,她的文字雖然寫得看似平淡,描寫了呼蘭河小城裡普普通通天的人和他們的生活,但樁樁件件都是對封建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控訴和痛斥,對於人們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也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情。

我們要珍惜今天的明主社會,享受著前人無法獲得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7

暑假期間,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一開始,我只是粗略的讀了一遍,感覺跟我們此刻的生活環境,簡直是天壤之別,令我難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著,感動著,憤慨著,我又回過頭來仔細的品讀起來。

呼蘭河讓我感到溫暖而冷淡:比如這個街中大坑,車伕和馬陷了進去,有一種穿長袍短褂的,在那裡喝彩,幫忙車伕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溫暖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幫互助的,這樣,才會讓生活更完美;而我與老祖父這篇文章,講述著祖孫深情,僅有祖父喜歡“我”,祖母不喜歡“我”還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關愛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為“我”的童年留下了完美的回憶。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十二歲的她花一般的年紀,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卻成了胡家的童養媳,在照“規矩”被婆婆“調教”之後,日漸病倒。他們無視她為什麼會病倒?是什麼致使她成為了一個“黃瘦的病人”?此時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選擇去看醫生,而選擇了“跳大神”。

當眾強行脫光了小團圓媳婦的衣服,推到大缸裡用熱水,是滾燙的熱水,往她的頭上澆,到最終,頭髮都燙掉了,還說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這樣凋零了。我們想想看,別說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這種折磨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更讓我氣憤的是,她死後,她的家人並沒有所以而難過,還覺得花了那麼多的錢,虧本了。想想我們同她一樣的年紀,享受著父母百般寵愛,無憂無慮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

《呼蘭河傳》讀完了,這個暑假中,聽著蕭紅講述著呼蘭河的故事,儘管憂鬱,但依然美麗動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8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感觸很深。它以蕭紅小時候的角度來寫,寫出了呼蘭河的風土人情。這本書的語言看似平淡,其實隱藏了人世間的心酸苦澀,細嚼起來無不浸在其中。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她愚笨無知,竟認為婆婆打媳婦是應該的。因為小團圓媳婦不怕羞,太大方,長得又高,吃飯吃三碗,她就要教訓小團圓媳婦。她把小團圓媳婦打傷了,打病了,就請來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賠了五十吊錢給雲遊真人醫一醫,直到把媳婦折磨而死為止。

這讓我想到弟弟出生前發生的事。在弟弟出生前幾天,奶奶在老家請了個算命先生,說是正月初六初七是個大吉日,這個吉時生的孩子會又聰明又勇敢。奶奶信以為真,還特地上廟裡祭拜了一番。初五晚上,媽媽突然感到肚子很疼,很脹,爸爸正準備送媽媽去醫院,奶奶連忙勸住,說等到明天再上醫院,那個日子吉利,生出來的孩子聰明。可是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媽媽肚子裡的羊水破了,嚇得爸爸連忙叫救護車送媽媽去醫院。手術過後,醫生告訴我們,幸虧來得及時,不然媽媽肚子裡的羊水流光了,那弟弟可就危險了。

奶奶希望弟弟能健康聰明又活潑,可是卻沒有考慮實際情況,一味地相信算命先生的話,就像書中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直到媳婦被活活折磨死了,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她的無知讓人覺得可憐又可恨。

《呼蘭河傳》這本書,雖然反映了當時社會崇尚迷信的風氣,斥責當時人們冷漠的生活態度。但它又是一本難得的散文敘事大作,像一首敘事詩,講述著作者在童年難以忘懷的往事。

《呼蘭河傳》不僅是一首詩,還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歌。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儘管蕭紅老師生活的年代與自己相差太遠,但讀的時候也沒覺得難懂。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聽長輩講他們小時候的各種趣事,其中不乏各種的“妖魔邪道”。

蕭紅老師的名字總和蕭軍捆綁在一起,起初總以為他們兩是兄妹的關係,後面看了記錄才知道原來能夠是兄妹也許會更好吧。

呼蘭河小城的故事,最喜歡和祖父在後花園的日子,也最喜歡祖父的和藹可親。一年不過四季,一日不過三餐。可那時的四季並非春夏秋冬,三餐也不盡是一素一湯。

讀到小團圓媳婦被各種折磨導致死亡的時候,滿心的氣憤,各種的想要罵人。不怪那個作妖的大神,不怪那些起鬨的百姓,不恨殘忍的婆婆奶奶,恨那個吃人的時代。一句話,加了鹽,填了醋,撒了花椒,倒了辣油,不就變得有滋有味了嘛。你說一句,她傳一遍,傳著傳著,本來的我愛你,也變成了我愛他。

小團圓媳婦還活著的時候,她像要逃命似的。前一刻她還求救於人的時候,並沒有一個人上前去幫忙她,把她從熱水裡解救出來。 現在她是什麼也不知道了,什麼也不要求了。可是一些人,偏要去救她。

小團圓媳婦怕羞不肯脫下衣裳來,她婆婆喊著號令給她撕下來了。現在她什麼也不知道了,她沒有感覺了,婆婆反而替她著想了。

好似後面的王大姑娘,在不知道她和馮歪嘴子在一塊兒的時候,誇王大姑娘長得好看,大大的眼睛,尖尖的鼻子,長又整齊的大辮子,能幹活又勤快,都想讓她當自家的兒媳婦。可一但躺在馮歪嘴子床上在奶孩子的野女人竟然是王大姑娘後,就全然換了一副嘴臉。大大的眼睛也變得是勾引人的媚眼,大大的個子也變得不正經起來了。起初有多好,現在就有多糟。好在馮歪嘴子是真心待她,對她也是極其上心,可以不顧他人風言風語。

有二爺和老廚師之間的互鬥也是妙趣橫生

祖父和“我”之間的對話也是笑料百出

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一定還有呼蘭河這樣的地方存在。希望那裡有的是小城的平凡,樸實,善良,沒有跳大神的,沒有惡語相向的,沒有蜚語…

晚安!全世界!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傳》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人物,而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了。十二歲的小團圓是老胡家的童養媳,然而,命運不濟,故事中善良的小團圓一步一步被她的婆婆逼上了絕路,最終死亡,嗚嗚……她的命運真的是太悲慘了。

儘管小團圓媳婦天真、可愛、活潑,但如此可愛的小女孩,原本可以和現在的我一樣,過著平靜的生活,快樂的活著,甚至可以每天幸福的來學校學習,然而,她卻並不能。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這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成了老胡家的童養媳後,天天被她那狠毒的婆婆當成出氣筒。每當她的婆婆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打小團圓媳婦。為什麼?因為她打家裡的豬的話,怕豬跑了;打狗,怕狗跑了;打雞,怕雞不下蛋……所以她只能打小團圓媳婦,並且無論小團圓媳婦怎樣,在她看來,與她沒有什麼干係。任何理由都可以讓她打小團圓媳婦,打的手段也是各種各樣的。久而久之,小團圓媳婦就被她的惡婆婆打出了病,但是,她的婆婆並不急著給她找醫生,而是從雲遊先生那裡得到偏方,讓小團圓媳婦用滾燙的熱水洗澡,最終,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燙死了。她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啊!而在這之前,她竟還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回家,卻不知,她已經被老胡家賣了。

哎!小團圓媳婦真的是太可憐了,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多麼期望:無論我們身處哪個時代,哪個階層,如果每個人都能有一顆善心,願意彼此溫暖,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也許,小團圓媳婦的命運就不會這麼悲慘,就不會死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我讀過很多書,其中我非常地愛《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這本書描寫了她的童年生活,以及以前的呼蘭河邊人們的生活。蕭紅的小時候是自由的、快樂的。她可以“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上一揚,大喊著:“下雨囉!下雨囉!””這不禁讓我想起我才八歲的時候,也將水潑向天空,閉上眼在地上轉圈,那感覺太美妙了,我的心中,綻放了一朵自由的花兒。和蕭紅的父母一樣,我的爸爸媽媽也只是在一旁寵溺地笑著。

《火燒雲》這一章,我的爸爸媽媽在課本上也學過。爸爸告訴我,他的故鄉也在黑龍江。那裡的冬天很冷,但在夕陽西下時,爸爸和他的小夥伴還是會不顧嚴寒、不顧父母的批評,爬上青磚的房頂,靜靜地坐在那兒,看紅色的天空、金色的夕陽、多變的火燒雲,夕陽給所有的東西都蒙上了一層紗。那情景光想著也會覺得太美麗了,所以我的爸爸,他學到那一課時特別的激動,特別的有感觸。

有時,我在某一片不知名的草地上躺著,半睜著眼,望向天空。“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陽光靜靜地照著,我把四肢展開,渾身暖洋洋的;過了不一會兒,我就困了,再一會兒就在草地上睡著了。陽光就像被子一樣,草比床單還要軟,我就這麼著感受到了蕭紅的快樂。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雖然書中有許多地方充滿憂傷,但是生死難料,我們只能把帶著逝去的人的回憶記在心中,永遠的懷念,就像是他還活著。

每個人都有憂傷的時候,有時候哭一場就好了。但是不論多難過,在我的心中,我仍會嚮往自由和快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傳》是蕭紅在自己人生的後半期完成的著作,是她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文中主要是對童年自己的家鄉呼蘭河的人、事、景的描述,“因為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那裡了。”

茅盾對這部小說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小說是對當時蕭紅心境的真實體現,蕭紅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她的人生有許多不解之謎,感情的曲折歷程、自己的流離生涯,和當時的時代與歷史環境息息相關。等到之後,她越感到人生的荒涼、內心的寂寞,所以在小說中總是強調“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童年是我們一生中最無憂、最無慮的完美時光,對這一段的記憶是我們最值得回憶的,是難以忘卻的。蕭紅用此給我們展現了中國東北小縣城的獨特風俗。

《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中國東北一座小縣城的風俗往事。它如一幅畫,色彩單純,用最樸素的筆墨描繪了一個縣城獨一無二的美麗。讀後發現:原先生活能夠如此平靜、如此簡單;人生能夠如此平凡而又滿足,少了許多人世間的紛爭,滿眼都是純粹的風情,單調中不失內涵,簡單中充滿了人生常態。“

蕭紅把生老病死寫的十分簡單,”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就算了。老,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還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病,人吃五穀雜糧,誰不生病呢死,是悲哀的事情,哭完之後把人埋了,活著的依舊還得回家過日子。“一切順其自然。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這個暑假,我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作者把無意識記憶中的串串童年生活符合像串紅辣椒一樣地把它掛在我們的眼前,書寫著她溫暖的回憶,慰籍著自己孤獨的心靈。

呼蘭城並不繁華,而且十分落後,在那裡,由於人們的迷信和愚昧無知,發生了一個個悲劇,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運悽慘的小團圓媳婦。她年僅12歲,本是應該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可卻被賣到了老胡家做團圓媳婦,還盡受虐待。當她生病,高燒不退時,婆婆不僅不帶她去看病,還迷信的跳大神、請法師。最後她竟然被丟到滾燙的開水裡洗澡!結果不但病沒有治好,還讓她命歸黃泉……那裡的人們寧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明知道可悲也不願意反抗,我看著看著也增添了很多憐憫和痛恨。作者在悲憐小團圓媳婦遭遇的同時是否也在暗示著自己生命的消逝也將孤獨無助,她平靜地幾乎是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作者還描寫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屋頂採蘑菇、頂著缸走路、念一首首詩……最有趣的還是往祖父帽子上插玫瑰花,祖父不僅沒發現,還笑著說“今年花兒真香,隔著幾十米都能問道香味兒”多有趣呀!還有一次,作者上屋頂採蘑菇,不料,弄的鞋子掉進了鍋子裡,弄了一鍋的泥漿湯。此時,我又想起了冰心的一句話: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是啊,童年一去不復返,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童年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的歡快音符的樂章。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童年,不讓它在不留意間悄然而逝……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絡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冰心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落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桂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也認為,書就像調味劑,讓枯燥的生活變得活力四射。在今年寒假中,當我關上這本書時,心中早已有了這種感慨。它就是—《呼蘭河傳》。

書如其名,作者蕭紅以回憶自己與家人的趣事和自己故鄉呼蘭河城所發生的事來寫的。整本書一共有七個章節,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還是第三章的一段對話:

等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滿留著尾巴草的一片地,他就問我:“這是什麼?”

我說:“穀子”。

祖父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裡拿來你看。”

我跑到屋裡拿了鳥籠上的一束穀穗,遠遠地拋給祖父了,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穀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就像狗尾巴。”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不禁笑話作者連狗尾草和穀子分不清。過了一會,笑夠了,又想起自己小時候何嘗不是這樣呢?不知不覺,從發呆變成回憶,從回憶變成身臨其境,這種感覺似乎像極了作者回憶時的樣子。

書中有濃濃的親情,有美麗的“火燒雲”,有作者的家鄉——呼蘭河城,城裡有荒涼的小院,有性格古怪的二伯。而這些,看似沒有關聯,實際上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合起來卻是作者對鄉親鄰居、親朋好友的思念,對家鄉的想念,更是對年少時的一份回憶。

作者最後一句話說的很對——“書中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但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卻都充滿了回憶”。

是呀!難怪作家葉文玲《我的“長生果”》中的一句話:“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還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