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末代皇帝》觀後感

校園 閱讀(1.82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末代皇帝》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末代皇帝》觀後感

他的身份是皇帝,可他沒有他的祖先那樣英勇,也沒有像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的君主一樣去四處謀求國家的擴張與發展。他只能守著他那小小的紫禁城、那群代表封建禁錮的太監和老臣老妃和羈絆他的女人們。他曾試圖反抗但沒有用他甚至連他自己都改變不了。他始終是那麼孤獨。

這是在說一個悲劇的朝代的沒落,一個悲劇的人物,一樁悲劇的婚姻,一個歷時幾百年的朝代在最後的年頭已是滿目瘡痍,被腐蝕得千瘡百孔。他在外頭天翻地覆的年代裡,在紅色的高牆內苦苦支撐,自我欺騙,自我沉醉。溥儀對這一群人他們的欺騙,在趕走了他的心愛他之前,對他們的情緒並不太牴觸。可但那群人一再的去煩他去傷害他,使他無法忍受,他開始反抗,想去掀掉那一切,所以他對外國洋師傅很感興趣。他知道列寧,他會對富蘭克林感興趣。但他是亡國之君,他無能為力,他希望改變他那小小的宮廷,可當他失去那小小的宮廷時他開始墮落,最後淪為傀儡。

影片在視聽語言的方面可謂是十分精彩。其影片的的主色調隨著劇情的發展開始變化,房子是紅的連整個畫面都是篇紅的,而到了後面莊士敦來後溥儀也長大了畫面開始出現一些諸如綠色、藍色,畫面也沒有開始那麼顯得偏紅。無論是皇宮和人物都不是如開始那樣大紅大紫的。著裝連作為皇上的溥儀都是一身藍色的素裝出境,那些個老妃也是身著黑衣,只有在那極具中國特色的選妃儀式上才又用上了大紅作為組色調,而後在太監們放了大火燒了庫房後,就沒有很豔麗的的.顏色了。而灰色負責劃分現實與回憶,但最主要的是劃分的是溥儀人生中不同的各個階段。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在甘粕告訴他他的妻子外甘粕遇後·當起身時窗外的夕陽慢慢的黑了下去,這是對人物內心的一種外化,他內心世界對外界的最後的一絲殘陽也熄滅了,劇情下面他做出的事都顯得合理,這是人物內心的真實寫照。

在人物刻畫上影片也是運用得很好。在溥儀受審時進門椅子上有一支粉筆主審,那位極為臉譜化的人物叫他把他的名字寫出來,那麼溥儀就不得不彎下腰在地上如同臣服一般,本來還板著的臉馬上顯露出了一種小人得志的笑容,加上他那極為可笑的臺詞“我們不強迫你坦白,我們對你的事一清二楚’’。這句讓人感到可笑的臺詞將當時的人們內心的問題敗露出來。一是: “我們對你的事一清二楚”既然一清二楚又何必來坦白?第二點又是在這一句的人稱上一句我們將當時黨內人治色彩極為濃厚的特點敗露出來一句話可以解讀出那麼多資訊導演也是煞費苦心。而後在溥儀割掉辮子後將其拋在地下,皇后和貴妃將其拾起,貴妃驚呼好重,這其中所蘊含著不僅僅只是辮子的重量,還蘊含這沉重的封建禮教和老舊的迂腐的封建思想,溥儀通過割辮子的這一動作來完成與之的決裂。

該片在回憶與現實的轉場方面運用了鏡頭語言的相似性來轉場有語言的相似性,例如開場的溥儀自殺時敲門聲勾起了他的回憶畫面就切到了1905年這是通過相似動作來轉場。還有一種是通過臺詞來轉場如在在他第一次受審是他說;想改變所有的事。鏡頭緊接著切到他要斷髮的那場戲。而其中有一段也是僅有的一段轉場不是以溥儀來轉場,而是以典獄長讀書來實現轉場的。

皇帝這個稱謂是一種身份,這種身份代表一種榮耀,也是一種地位。一旦被確定也就意味著被限制,有無數的條條框框去告訴他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還有你以後應該或者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從一出生就要擔負起許多人的責任來甚至都不能做一個正常的人,因為你本身就要和其他人不一樣。可能一開始的身不由己就是許多繼承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