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十篇

校園 閱讀(3.17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彙總十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利用直觀教具正確地用分數表示相關的數。

2、能利用分數知識將低階單位的長度、錢幣換算成高階單位,並用十分之幾的分數表示,為下面認識小數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600÷3320÷4690÷3720÷9

60×40×7889+2572-56

80×6080+6015×616×5

二、在下圖中塗上分數所表示地部分。

3/4

2/3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6題

2、做“想想做做”第7題

提問:為什麼第一個括號填寫1/10,第二個括號填7/10?

教師線上段上再任意表上幾個括號。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題

出示放大圖。

這把尺總長是幾釐米?也是幾分米?看著直尺說一說1釐米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為什麼?也就是幾分之幾分米?3釐米和7釐米呢?

4、做“想想做做”第9題。

5、做“想想做做”第10題

6、做“想想做做”第11題

四、全課。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迴圈小數的概念.

2.掌握迴圈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迴圈小數等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迴圈小數等概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口算

0.8times;0.5= 4times;0.25= 1.6+0.38=

0.15divide;0.5= 1-0.75= 0.48+0.03=

(二)計算

21divide;3= 15divide;3= 12divide;3= 10divide;3=

教師提問: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麼?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7

例7 10divide;3

1.列豎式計算

教師提問: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教師用兩種顏色的筆分別將商3和餘數1描一遍)

使學生明確:因為餘數重複出現1,所以商就重複出現3,總也除不盡.

所以10divide;3=3.33……

(二)教學例 8

例8 計算58.6divide;11

1.學生獨立計算

2.因為餘數重複出現數字3和8,所以商就重複出現數字2和7,

所以58.6divide;11=5.32727……

3.觀察比較 10divide;3=3.33…… 58.6divide;11=5.32727……

教師提問:你有什麼發現?

(小數部分有的數字重複出現;有一個數字、有兩個數字重複出現;)

4.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迴圈小數.

教師板書:迴圈小數.像3.33……和5.32727……是迴圈小數.

5.簡便寫法

3.33……可以寫作 ;

5.32727……可以寫作

6.練習

把下面各數中的迴圈小數用括起來

1.5353…… 0.19292…… 8.4666……

(三)教學例9

例9 一輛汽車的油箱裡原來有130千克汽油,行駛一段路程以後用去了 .大約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保留兩位小數)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130divide;6=21.666……

asymp;21.67(十克)

答:小汽車大約裝21.67千克汽油.

2.集體訂正

重點強調:保留兩位小數,只要除到小數點後第三位即可.

3.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除不盡的先用迴圈小數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兩位小數寫出它的近似值.

28divide;18 2.29divide;1.1 153divide;7.2

(四)討論: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會有幾種情況出現?

1.除到小數部分的某一位時,不再有餘數,商裡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也就是被除數能夠被除數除盡.如3divide;2=1.5.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小數,叫做有限小數.

2.除到小數部分後,餘數重複出現,商也不斷重複出現,商裡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如10divide;3=3.33……,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小數,叫做無限小數,迴圈小數是無限小數.

三、課堂練習

(一)計算下面各題,哪些商是迴圈小數?

5.7divide;9 14.2divide;11 5divide;8 10divide;7

(二)下面的迴圈小數,各保留三位小數寫出它們的近似值.

1.29090…… 0.0183838……

0.4444…… 7.275275……

四、佈置作業

(一)計算下面各題,除不盡的用迴圈小數表示商,再保留兩位小數寫出它們的近似值.

9.4divide;6 38.2divide;2.7 204divide;6.6 6.64divide;3.3

(二)一列火車從南京到上海執行305千米,用了3.5小時,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保留兩位小數)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P56——P70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難點: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四、單元教學安排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7課時

第一環節 平行

1、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畫一畫,小組長組織大家把可能出現的圖形彙總。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瞭解情況。

3、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徵。

(1)展示其中一個小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4、整理圖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圖形通過電腦來展示,並編上序號。這些圖形,同學們能不能對它們進行分類呢?可以分成幾類?為什麼這樣分?

6、根據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進行分類。(重點討論第3幅圖,直線向兩頭無限延伸,因此應該是相交的)

總結: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兩種: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況。

7、我們把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記作a∥b,讀作a平行於b。

(這裡我們要強調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內,舉出反例異面直線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關係。)

8、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裡見過平行的位置關係嗎?

第二環節 垂直

1、師黑板上把毛線拉,表示直一條直線,再拿出另一條毛線拉直,表示另一條直線,並與第一條相交。想一想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各是什麼角?(如第4幅圖)

2、如果教師轉動其中一條直線,使∠1變成直角,那麼這其餘三個角會變成什麼角?

3、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記作a⊥b,讀作a垂直於b。

(這裡要再次強調是在同一平面內,舉出異面垂直的關係)

4、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裡見過垂直的位置關係嗎?

(三)鞏固發散

1、教材P57 做一做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平行與垂直(在同一平面內)

平行:a∥b 垂直:a⊥b

教學反思: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42頁例9、例10和“練一練’’,第45頁練習七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能用列舉的方法求100以內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能通過直觀圖理解兩個數的因數及公因數之間的關係。

2.使學生藉助直觀認識公因數,理解公因數的特徵;通過列舉探索求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體會方法的合理和多樣;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發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學生主動參加思考和探索活動,感受學習的收穫,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鋪墊準備

1.直觀演示,作好鋪墊。

出示邊長6釐米和邊長5釐米的兩個正方形。

提問:觀察這兩個正方形,哪一個能正好分成邊長都是2釐米的小正方形?

2.引入新課。

談話:根據上面我們看到的,如果一個長度是原來邊長的因數,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現在就利用這樣的認識,學習與因數有密切聯絡的新內容,認識新知識,學會新方法。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公因數。

(1)出示例9,瞭解題意。

啟發:觀察正方形紙片的邊長和長方形的長、寬,哪種紙片能把長方形正好鋪滿,哪種不能正好鋪滿?先在小組討論,說說你的理由。

交流:哪種紙片能把長方形正好鋪滿,哪種不能?你是怎樣想的?

結合交流進行演示,引導觀察用正方形紙片鋪的結果,理解邊長6是長方形兩邊12和18的因數,能正好鋪滿;(板書:12÷6=2 18÷6=3)邊長4是12的因數,但不是18的因數,就不能正好鋪滿。(板書:12÷4=3 18÷4=4......2)

(2)啟發:想一想,還有哪些邊長是整釐米數的正方形,也能把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為什麼?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說一說,並說說你的理由。

交流:還有哪些邊長整釐米數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鋪滿?你是怎樣想的? 你發現正方形邊長的釐米數符合什麼條件,就能把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

(3)引導:現在你發現,哪些數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指出:大家發現,1、2、3、6這幾個數,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也就是12和18公有的因數,我們稱它們是1 2和18的公因數。(板書)

追問:4是1 2和18的公因數嗎?為什麼不是?

2.求公因數。

(1)出示問題。

引導:我們已經知道,兩個數公有的因數,是它們的公因數。那如果已知兩個數,你能不能找出它們所有的公因數呢?接著看一個問題。

出示例10,讓學生明確要找出8和1 2的所有公因數,並找出其中最大的一個。

(2)探索方法。

引導:先想想怎樣的數是8和12的公因數;再想怎樣可以找到8和12的公因數。和同桌商量商量,找出它們的公因數,並找出最大的一個。

學生思考、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是怎樣找8和12的公因數和最大的公因數的?

結合交流,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板書過程)

① 分別找出8和12的因數,再找公因數,並確定最大的一個。

②先找出8的因數,再從8的因數裡找1 2的因數,並確定最大的一個。 提問:為什麼可以這樣找8和12的公因數?

③先找1 2的因數,再從1 2的因數裡找8的因數,並確定最大的一個。 追問:這種方法是怎樣想的?

小結

3.用集合圖表示公因數。

出示兩個圈:8的因數 12的因數(圖略) 讓學生分別說出8和12的因數,教師板書。

引導:如果要在圖裡既看出8的因數和12的因數,又能把公有的因數寫在共同的部分,這兩個圈怎樣合併到一起比較合適?小組裡討論討論。

4.回顧內容。

提問:回顧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哪些內容?(板書課題) 什麼是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三、鞏固深化

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3.做練習七第1題。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檢查板演過程,說明最大公因數;有錯訂正。

4.做練習七第2題。 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

提問:能根據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嗎?

四、小結收穫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在學習過程中你還有哪些體會?<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科書第85~87頁例1、例2,以及隨後的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討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基本特徵,知道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會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絡,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遊戲:摸圖形。

出示裝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紙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袋子,裡面裝有很多平面圖形。請一位同學把它們依次摸出來,其他同學一起說出圖形的名稱。

2.出示學生摸出的圓形紙片,指出:這是一個圓形紙片(板書:圓)。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麼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徵?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圓的認識。

二、教學例

1.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圓嗎?舉例說一說。

學生交流時,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如果學生說的圓形物體就在身邊,可以讓他們指一指物體上的圓;第二,課前要準備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圓形物體或圖片,當學生說到這些物體時,可及時呈現出來;第三,如果學生把球當成了圓,可以通過比較讓他們知道球是立體圖形,而圓是平面圖形。

2.追問:說了這麼多的圓,看了這麼多的圓,大家想不想動手畫一個圓呢?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手頭的工具動手畫一畫。

3.學生獨立畫圓。組織交流時,可結合教材所列的畫法,有針對性地介紹一些典型畫法。如果有學生想到了用圓規畫圓,不要急於讓他們說出具體的操作過程。

4.啟發思考:圓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麼不同?

在交流中相機明確: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擺一擺、想一想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擺小圓片,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觀察、猜想等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3.體會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在數位表中,右邊起第一位叫什麼位?(個位)第二位叫什麼位?(十位)

教師拿出一個數字卡片1放在個位表示多少?(一個一)

若數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個十)

教師強調:1放在不同的數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個一,一個十,一個百

二、新課

1.出示兩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學具)現在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分工協作,三個人擺不同的數,一個人負責記錄,然後每組派代表彙報。

2.為什麼兩個圓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數不同?

因為放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不同,個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個十。如果一個小圓片放在個位、一個放在十位表示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數是11。

3.出示三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分小組學生動手操作,擺出的數各表示什麼?

4.若4個小圓片呢?(學生繼續動手擺)擺出的數各表示什麼。

5.小結

教師提問

(1)兩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3個數)

(2)三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4個數)

(3)四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5個數)

(4)誰能說一說五個小圓片可擺出不同幾個數?(6個數)

教師:圓片的個數和所擺出的數的個數有什麼聯絡呢?

圓片的個數十l=擺出的數的個數

提問:用8個小圓片,可以擺出幾個不同的數?(9個數)

三、課堂作業

在○裡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 9○79

63-3○70

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課外實踐作業

每個同學回家後分別拿9個和10個小圓片,擺出不同的數給爸爸、媽媽看,看誰擺的又快又對。

教學反思:

今天的這堂課,我為各小組準備了學具卡片,小組內分好工後便開始了學習,我到各組檢視時,也發現了許多問題,但是這一次,我不在直接指出知識上的錯誤,而是指導各組怎樣更好的合作交流,換句話說,我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留下的是過程性的點評。在集體彙報環節,我請一組同學彙報,其他組傾聽,並及時給出意見,雖然可能還有個別小組會出現不願參與別的小組現象,但整體上,卻有了進步,一個小組彙報時,其他小組會指出意見不統一的地方,彙報不在是說給老師聽,我想,我們的學本式又有了一些進步。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 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 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思考,並促進學生的擔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自己學數學的興趣。

3、 理解湊+法的含義。

4、 在遊戲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觀念,並且有互相謙讓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湊+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每組一份小棒,教師的牛奶瓶及數學遊戲中卡片。

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是增加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思考和計算。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況,提出問題

教學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 小芳家很窮,小華送給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 魚缸有金魚8條,又買來9條,一共有金魚幾條呢?

你知道牛奶有幾瓶,金魚有幾條呢?這些都是數學問題,你想解決嗎?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組織小組活動)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問題提出之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並加以解決。

1、9+5 (1)數數法

(2)9+5=14

(分小數湊大數)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數湊小數)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見9就-1

2、8+9 你喜歡用什麼方法,說說你的理由。9+5的計算,是組織交流後共同解決,7+9的'教學層面就在學生獨立思考並完成一些嘗試後接受了交流的結果,一些機靈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礎上舉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彙報後就進步,進一步嘗試,也就是鞏固階段。

3、試一試。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學板演,不是機械段,而且學生對方法最終選擇的體現和最佳方法的呈現,對湊+法要進一步落實。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在此階段是學生自主實踐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體現。

1、p73 完成書本內容。

題2,原有金魚9條,現又有8條,一共有幾條?

看圖應用題(仔細觀察,說一說圖示,然後獨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9+1+2 9+1+0

鞏固湊十法

3、數學遊戲:

遊戲可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4、課外作業:

繼續上課的數學遊戲。

課後評析: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境

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有何感想?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製作美麗的圖案。

二、觀察、分析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讓學生觀察後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小組內進行交流.

小組代表彙報研究結果。(彙報花瓣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教師小結:

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律。

三、設計圖案。

1、獨立完成書37頁練一練1題、2題。

2、小組合作設計圖案。(組長彙報交流的結果。)

(1)作品展示:把學生畫的圖案全部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全體學生下座位參觀作品。

(2)學生評價:選對你印象最深的作品進行評價,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

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生活中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慾望,喚起學生製作圖案的興趣。

通過再次欣賞花瓣圖案,觀察分析圖案的構成,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制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鼓勵學生採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養學生想象和操作相結合,分析圖形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研究空間圖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活動成功的喜悅。

通過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作品多種形式的進行評價,在交流和教師的總結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悅,知道自己本節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麼不足,今後應該注意的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56頁例5。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計算。

2.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用多種方法計算乘加、乘減,實現演算法多樣性。

4.培養學生的友好合作意識、探究精神。

5.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就緊緊圍繞這一理念,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尊重學生的自我發現和與眾不同的方法,鼓勵創新思維,用恰當的評價為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和諧地發展。

一、激趣引入,鞏固舊知

教師出示小熊圖片並貼到黑板上,親切地說:瞧,多可愛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進數學樂園吧!來,先和小熊做個對口令的遊戲。

1.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小熊還想用幾道題來了解一下咱們班誰是聰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計算前兩題時,要說說用的是哪句口訣。)

23=54=14=34=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們和小熊到它的農莊科技園去參觀。

1.圖1(在板書上畫簡筆畫):(4棵玉米,每棵結3個)請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列式:34=43=3333=

2.圖2:小熊掰走了一個。

請學生結合圖意提出問題:還剩幾個玉米?

怎樣解決?小組商量討論。可以藉助學具。

學生彙報解決問題的'方法;聆聽學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學生列出最後一個算式,告訴學生要先算乘法。

教師把學生的方法寫在板書上,板書方法:先畫一個伸著大拇指的大手,誰思考出來的方法,就把誰的名字寫在手上,然後在大拇指的一旁寫出他的算式,有幾種方法,就畫幾隻這樣的大手。

3.圖3:小熊掰走兩個。

在小組內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把式子獨立寫下來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1.第56頁的做一做。

第1題,看圖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題摘桃子:把式子寫在桃子上,指名計算並集體訂正。

2.開放題:小熊要和同學們做朋友,想知道咱們班有多少同學。我們有多少種告訴它的辦法?

如:數;直接說;乘加、乘減(每個小組有幾人,有幾個這樣的小組,還剩下幾人)。

3.數田格本中同學們所寫出來的字數。(開啟準備好的一頁,都是幾行零幾個,每個人寫的行數不同,零幾個的個數也不相同)能解決的可以當堂解決,暫時有困難可以等學完6、7、8的口訣後再解決。通過這個練習,讓學生知道運用乘加、乘減的方法比數數快得多。

四、課堂總結,引導實踐

教師總結:我們和小熊一起探究數學問題,可真有趣,把你的收穫和大家說說吧?同學們要做個有心人,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試試去吧。

北京市延慶縣第三國小郭麗萍

3.4.4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並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想想做做1)?

談話:小紅想當一名小導遊,這不,她正準備去導遊學校參加面視呢,讓我們和小紅一起去導遊學校看看吧!

你能說出小紅從家去導遊學校的路線嗎?

請你和同桌說一說,注意要用準確的方位詞語。

指名1人彙報(點課件)你怎麼知道是東北方向?西北方向?

到了導遊學校大門口,看到這樣一則招聘啟事(教師讀)你想成為一名小導遊嗎?只要你在今天的課堂上積滿3張這樣的獎章,你就能獲得一張導遊證。想參加嗎?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探索新知。

談話:作為導遊,首先要學會用準確的方位詞語給遊客敘述遊覽路線,遊客小明和小芳在去南山公園旅遊時遇到了難題,我們來幫幫他們。

這是南山公園的平面圖,(多媒體出示例題中南山公園的平面圖)。

(1)辨認平面圖的方向。

談話:看圖時首先要找到圖中的方向標誌,找到了嗎?你能說一說在這幅圖裡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仔細觀察公園平面圖,你能說一說圖中各個景點分別在藝術廣場的哪一面嗎??

你還能說一說圖中各個景點的相對位置嗎?指名回答。

(2)認識遊覽路線。

談話:小明從南大門進入公園,先後遊覽了音樂噴泉、月亮湖、藝術廣場和盆景園,最後從西門出公園(多媒體出示這段話,及相應的景點)。你能看圖說出小明遊覽時行走的路線嗎?請你試著說一說。

學生說,點課件:小明從南大門進入公園,向北走到音樂噴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然後沿東北方向走到藝術廣場,接著向西北方向走到盆景園,最後向西走,從西門出公園,結束了遊覽(多媒體相機顯示行走路線)。

2.試一試。

(1)談話:小芳從西門進入公園。她要遊覽盆景園、藝術廣場、水上樂園、四季亭和音樂噴泉這幾個景點(多媒體出示這段話,及相應的景點)。你能幫她設計一條行走路線嗎?設計好了跟同桌說一說.

學生活動。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顯示小芳的行走路線.

小結:我們在說行走路線的時候,要用上我們學過的方位詞語,這樣可以說得很清楚。

(2)談話:假如你也到南山公園,你最喜歡這個公園的哪幾個景點?先用鉛筆把它圈出來。在小組裡說說你的遊覽路線,相互評一評。

學生活動。

全班交流。指名2人回答。

小結:一般我們到某個地方旅遊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遊覽的路線圖,要遊玩什麼景點,然後給自己設計一條合理的路線,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

三、實踐運用,發展能力

過渡:小朋友們已經能準確地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的路線了,下面我們給小動物們當一回小導遊。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多媒體出示)

(1)談話:森林裡住著四個好朋友,你能說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線嗎?

(2)談話:看來從小兔家到小狗家有很多的路線,走哪一條路最近呢?你能說出理由嗎?

(3)提問:看了這張圖,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輪流由一人提問、其餘同學回答,集體評議,全班交流。

過渡:剛才的幾位小導遊當得都很好。作為小導遊,還要了解有關公交線路的知識。

2. 認識公交車路線圖(想想做做第3題)。

公交車都有自己固定的行走路線。這是1路和2路公交車的行走路線圖。(多媒體出示題中插圖)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資訊??(用教鞭指)快和同桌說一說。

全班交流。提問:1路公共汽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裡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2路公共汽車呢? (用教鞭指,全班讀站點)

(3)談話:小明要從火車站到公園去,應乘幾路車?

(4)王老師要從人民路到第一中學去,應乘幾路車?要乘幾站??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正確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3. 認識環行車的路線圖(想想做做第4題)。

在公共汽車中,還有一種特殊的.車是環行車。環行車的起點和終點在一起。你見過嗎?

(介紹3路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圖)

(1)談話:10路車是市內的環行車。這是它兩個方向上的站牌。

仔細觀察:10路車的起點和重點在哪?

現在的位置在哪?

左邊站牌:體育場的下一站是哪?你怎麼知道的?

右邊站牌:體育場的下一站是哪?你怎麼知道的?

去少年宮,應該在哪個站牌下等車?請你和同桌說一說。

指名彙報。

在右邊站牌下等車能到10路嗎?

小結:所以,乘環行車最關鍵的是要看清站牌,瞭解自己所處的位置和要去的目的地,認清環行車的行駛方向,確定應該在哪個站牌下等候。

過渡:在前面的小導遊知識的學習中,大家都很認真,下面是我們小導遊大顯身手的時候了,你瞧!

4. 認識城市平面圖(想想做做第5題)。

(多媒體出示題中插圖)?

(1)談話:這是城市平面圖的一部分。其中黃色部分表示各條道路,紅色各點表示各個單位。建設路是南北走向的,其他路呢?你還能說一說各單位的相對位置嗎?

(2)談話:現在大家對這張平面圖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那麼你們能小組合作解決下面的5個問題嗎?請大家注意,合作學習時小組長組織大家逐個問題討論解決,每一個問題可以重點請1個小朋友回答,其他小朋友評議,補充。小組活動。

第(1)(2)題全班集體回答。

第(3)題指名說。第(4)題指名用教鞭邊指邊說。第(5)題自由說。

小結:認識路線圖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有很大的作用,我們外出遊覽、乘車,或者到城市某一個地方,都要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同學們在前面的小導遊考核中表現都很突出,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的收穫吧,有哪些小朋友已經獲得了2枚獎章,獎勵一張導遊證,其他小朋友也不要氣餒,繼續努力,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你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導遊。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看時間定)

談話:每個同學的桌上都有一張莫愁湖公園的平面圖,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你們小組準備玩哪幾個景點?設計好你們的遊覽路線,儘量不走重複路線,儘可能走比較近的路線。(用紅筆劃出)

小組活動。

全班交流,相互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