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有關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編5篇

校園 閱讀(1.21W)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編5篇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主要教學目標

㈠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倍數與因數”

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特徵的活動,認識自然數,認識倍數和因數,能在100以內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知道質數、合數;經歷2、3、5的倍數特徵的探索過程,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徵,知道奇數和偶數;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數的特徵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猜想、驗證等探索方法,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2、第三單元“分數”

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初步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

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㈡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圖形的面積(一)”

知道比較面積大小方法的多樣性;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運用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探索問題成功的體驗。

2、第五單元“圖形的面積(二)”

在探索活動中,認識組合圖形,並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能正確運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能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大小,並能用不同方法計算面積。

㈢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可能性的大小”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可能性的大小,設計相關的方案,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獲得設計方案成功的愉悅。

㈣綜合應用

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與交通”、 “嘗試與猜測” “數學與生活”三個綜合應用內容,通過活動,使學生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積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和方法,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絡,並能進一步認識數學在實踐中的作用。

二、教學措施

1、利用乘法引導學生認識倍數和因數

教材在揭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時,沒有象原來的教材那樣,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認識倍數和因數。而是讓學生根據現實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體會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在找一個數的倍數時,也是讓學生運用乘除法的知識,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在找倍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序思考,並逐步讓學生領會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時要向學生說明:在研究倍數和因數時,範圍限制為不是零的自然數。

2、分散編排,減少術語,適當降低學習的難度

本冊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重新研究與整合,以體現數學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絡。“倍數和因數”知識內容多,概念多,安排在一個單元裡學習學生接受比較困難,所以教材採用分段學習的安排。本單元先學習倍數、因數、2、3和5的倍數的特徵以及找質數、合數等知識。在第三單元中,將結合分數的約分、通分前,再學習公因數和公倍數等知識。這樣安排將有利於學生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體會前後知識學習的必要性。

同時,根據課程標準具體內容目標的要求,本冊教材在具體內容的安排上,適當降低了知識的難度。如找倍數和找因數都在100以內。又如與原來教材的內容相比,減少了一些數學術語,以減少學習過程中的死記硬背現象,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如教材沒有呈現整除、互質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等概念。

3、注重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探索數的特徵

在認識3的倍數的特徵時,經過了鼓勵學生猜想並嘗試,觀察3的倍數的特徵,引導學生髮現、歸納、驗證規律的過程,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探索數的特徵。也可通過直觀學具的操作,認識3的倍數的特徵。教材非常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在活動中探索、發現數的特徵。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數的特徵時,都是先讓學生在100以內數的表格中圈出2、5或3的'倍數,再通過分析、歸納、猜想、驗證等方法發現它們的倍數的特徵;又如在學習“找因數”、“找質數”時,都是先組織學生開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動,逐步發現規律,這與原有教材相比應該說是一個明顯的變化。

4.通過數形結合,理解質數與合數

教學時,可組織開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動,邊拼邊寫,寫出拼成的長方形數和小正方形個數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 “幾個正方形拼在一起,有的只能拼成一種長方形,有的能拼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長方形。這是什麼原因呢? ”隨後,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逐步發現特徵。並把這幾個自然數分類,在分類中認識質數與合數,再通過“篩法”尋找百以內的質數。

5、在活動中,瞭解數的奇偶性

教材提供了多個數學活動題材,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或遊戲探索發現規律的策略,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問題,並探索加法中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三、課時安排

1、倍數與因數 9課時

2、圖形的面積(一) 10課時

3、分數 13課時

4、分數加減法 6課時

5、圖形的面積(二) 4課時

6、可能性的大小 3課時

總複習 5課時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千米和噸的認識,混合運算和兩步計算應用題,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筆算乘、除法;比較熟練地口算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和兩位數(每位乘積不滿10)以及相應的除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包括有餘數的除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初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會計算比較容易的三步式題。

3、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長度和質量的簡單計算。

4、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5、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並學會解答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三、各單位的教學重點、難點、關健。

(一)第一單元: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

1、重點:理解和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法則。

2、難點:一位數乘二、三、四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是教學的難點;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難點。

3、關健:講清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二)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重點: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演算法則。

(2)理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意義,會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2、難點:

(1)商的中間、末尾有0的一位數除法。

(2)理解和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結構特徵和解答方法。

3、關健:教學中注重直觀演示,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具,理解除法式題除的順序和商的書寫位置,及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三)第三單元:千米和噸的認識

1、重點: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噸的觀念。

2、難點:建立1千米長、1噸重的觀念,理解“千米”的實際長短和“噸”的輕重。

3、關健: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實踐、觀察和推理,使學生初步建立千米、噸的概念。

(四)第四單元:混合運算和兩步應用題

1、重點:

(1)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

(2)掌握分析和解答三個已知條件和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

2、難點:正確分析並解答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3、關健:分析和解答兩步應用題,關健是認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找出隱蔽的中間問題。

(五)第五單元: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重點:

(1)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2)理解

周長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難點:理解周長的概念及正方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關健:教學中注重對圖形特徵的認識和周長概念的建立,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加強教具的演示及學具操作,讓學生手動、腦想、眼看,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中積累對圖形特徵及周長含義的感性認識。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每週上5課時正課,大約安排正課16周,留機動時間一週。總複習兩個周,放在期末複習時間內進行。

(一)、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17課時)

1、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1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9課時)

1、口算除法(3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1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三)、千米和噸的認識(6課時)

1、毫米、分米的認識(2課時左右)

2、千米的認識(2課時左右)

3、噸的認識(2課時左右)

實踐活動:有多遠(1課時左右)

(四)、混合運算和兩步應用題(13課時)

1、混合運算(2課時左右)

2、應用題(9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五)、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5課時)

1、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2、正方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3課時左右)

實踐活動:數學萬花筒(1課時)

(六)、總複習(5課時)

五、工作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學生口算能力。

3、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結合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形式多樣或有趣的練習題和數學遊戲。

4、注意引導學生提示知識間的聯絡,探索規律。

5、注意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推理能力。

6、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7、組建學生“一幫一”學習互助小組,力爭優生做到不拉下一個後進生。

8、狠抓基礎知識的教學,打好紮實的基礎。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繼續以《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進一步確立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轉變教研工作的理念,改進教研方法,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教學新思路。

二、工作重點

1.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素質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習。

(2)組織教師業務學習,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2.加強教師新課程培訓,確立新理念

(1)數學課程理念: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2)數學學科理念:數學有助於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發展。

(3)數學學習理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4)數學教學活動理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5)數學評價理念: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學習水平。更要關注學習中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資訊科技理念:運用它們,使學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數學活動中。

3、定期(雙週二下午)開展科組活動,集體評課,備課,聽課、互相交流學習教學經驗。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領會教材編者的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據新課標理念,重新組合,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2)改進課堂教學,努力體現新理念。課堂是學生煥發活力的地方,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加強教研組建設,正常開展課題研究和教研活動

(1)開設教研課,組織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上示範課,認真聽課和評課。要求全體數學教研組成員多學習、多探討、多交流、多反思、多總結。

(2)做好教師工作規範檢查,每月進行一次重點專案檢查。

(3)落實“教學檔案”的實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學期將對學生進行口算達標查測試,及數學應用能力(以實際動手操作的形式)評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數學組各教師在開學第一週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制定教研計劃。

2、制定備課、課堂、作業批改等操作標準,組織學習教學常規。

3、各組員安排出自已研討課的時間。

4、檢查開學初佈置的兩週備課教案。

十月:

1、教學常規檢查。

2、對新教師瞭解性聽課

3、各年級口算競賽。

十一月:

1、各科組教研活動(圍繞教學檔案和常規課規範展開,課堂一般的程式,如何準確分析出學情,怎樣的措施效果更好,怎樣分層次由淺入深上課,佈置作業,考測等等)、集體備課。

2、階段性學生學習情況分析,修改教學計劃。

3、常規檢查。

4、月中期會考試。期會考試學情分析,前半學期教學問題研討。

十二月:

1、各科組教研活動、集體備課。

2、階段性學生學習情數學應用能力況分析,修改教學計劃。

3、各年級根據教材,進行數學應用能力(以實際動手操作的形式)評比。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用除法計算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綜合應用乘、除法計算的稍複雜的實際問題。

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有二:一是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二是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是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轉化為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本單元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由具體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課題。教材通過一幅學生熟悉的“歡樂的節日”的主題圖,引出要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

2.向學生提供獨立嘗試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機會。

3.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

4.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決一般要經歷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只需一次努力就能成功的概率是很少的。同樣的道理,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只需通過一次計算就能得到結果的概率也是很少的。因此,引導學生根據相關資訊解決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成了本單元解決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學生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的遷移能力。

2.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先前經驗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時,應採用有效方式喚醒學生對以上知識的回憶。

3.以解決問題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學時,通過讓學生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有意識地讓他們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經歷運用除法的含義確定演算法的過程,使他們初步懂得應如何數學地思考問題,如何用數學的方法來處理有關的資訊,如何合理地計算出結果。在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4.精心組織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活動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操作活動可分兩段進行:(1)由具體到抽象的操作活動。(2)由抽象回到具體的操作活動。

四、教時分配

本單元可用9課時進行教學。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任教班級一年級 班學生人數人

基本情況

分 析全班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說、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於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於初步形成期。

認 知

能 力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學前班,對於點數、數字的書寫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而有的學生,沒有上過學前班,對於數字和數學語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認識,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學習態度

及習慣每個學生都抱著美好的願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談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培養目標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養成喜歡數學,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其他

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的能力。並且,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密切主題素材之間的聯絡,構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幾個主題情境。主題情境是包含有多個資訊的“資訊包”,其呈現形式是把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絡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構建開放的、具有一定思維跨度的板塊編排方式,為教與學留有儘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本教材多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裡,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如“20以內的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二是減少欄目設定,構建了簡單明瞭的結構。教材在綜合情境圖之後,安排了“你說我講”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層次,標有紅色圓點的一般是需要學生合作探索、非常規性問題,標有綠色圓點的是讓學生獨立常識解決的問題。“自主練習”板塊,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回顧整理”板塊,是讓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與深化。“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板塊是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評價。本教材打破過去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冊教材重點、難點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快樂的校園、媽媽的小幫手、走進花果山、誰的手兒巧、海鷗回來了、有趣的遊戲、小小運動會、我換牙了、雪山樂園。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題要精選,不搞機械重複;練習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吸引學生;練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和個體差異,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等,總之要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另外練習一定要強調高效率。

3、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程理念,你準備如何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