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納蘭詞》讀後感

校園 閱讀(2.9W)
《納蘭詞》讀後感1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納蘭詞》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納蘭詞》讀後感

夜色已濃,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纏綿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聽者富有節奏的雨聲,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卻不雄壯,細如蠶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形容得正是這些銀針般的細雨。

我捧著一本《納蘭詞》。思緒隨著這場秋雨飄入容若構思的那個世界。在那裡,漫天的梨花飛落,天空微藍,泛著霞光。樹下,人面桃花相映紅。街市縱橫交錯,熱熱鬧鬧,一派和氣。轉眼,場景又轉換到了金碧輝煌的宮殿。容若筆下那嬌慵動人的宮廷女子,望穿秋淚,卻被禁錮在高強下,終是籠中之鳥。

品讀納蘭性德的詩詞,好似那一地的殘燭香。明月高掛,蓉蓉月色,塞外的詞人是多麼想念自己的親人啊!“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沒有太多的直白,字裡行間卻露出濃濃的思鄉之情。

詞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匯入到小小的筆尖,從中湧出江河般或壯闊或抒情的詞句。它們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這壓力巨大的城市,擁有一本意境如此優美的書,在忙碌中品讀,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

窗外的雨依舊在下著,滴答、滴答。流入夢境,花枝上晶瑩的雨露懸掛。

隔著時空,我似乎聞到了幽幽梅花香。我在納蘭容若所開創的世界中,在一彎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納蘭詞》讀後感2

很多時候想起納蘭容若,眼前總是浮現出一幕,他落寞的身影永遠都是背對著世人,衣訣臨風,吹起一襲白衣,孤寂而清冷的氣質,那來自靈魂的悲傷,深深的灼傷了我的心。

我的容若,如此至情至性的男子,卻飽受情愛之痛。

年少愛戀深情如許,卻如同泡沫般易碎,成婚後與妻琴瑟和鳴,奈何佳人早逝,盧氏因產後受寒而亡。而後結識江南女子沈宛撫慰了他滿是哀愁的心,然而卻因滿漢不能通婚,沈宛在身懷有孕的時候被迫離開,久居江南。所愛之人一個接一個離他而去,無能為力的痛失去摯愛的痛,如何不讓他痛不欲生。

我的容若,如此顯赫無比的男子,短暫的一生卻是鬱鬱而終。

生於金鳴鼎赫之家,為父乃權傾朝野的明珠丞相,而他又身居一品的帶刀侍衛,深受康熙喜愛,如此天生富貴極盡榮耀的貴公子,如此身世,卻依然沒能帶給容若片刻的快樂與幸福,他自喻天上雪花,不是人間富貴花,如此不著一點人間煙火氣的公子,連著眉宇間都帶著絲絲憂愁。世人把他喻為寒梅,傲立雪中,遺世獨立,獨自散發著暗暗的清香,讓人不禁為之黯然傷魂。

我的容若,如此絕才瀲灩的男子,卻早早離世,享年三十一。

英年早逝,是遺憾還是解脫,我們不得而知。他曾在詩中這樣說道,“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身為文官卻被康熙當武官用,心有所愛卻無法相守,看似風花雪月炫耀四射,心卻敏感自省,是以,他總是逃不過寂寞,寂寞是容若最終的定命。

我的容若,我透過這三百年的時光來看你,卻依然會心疼到為你落淚,如若你有來世,願做一個平凡,簡單的愛著你所愛的人,如若你有來世,願我遇見你,為你撫平那眉間的哀愁。

《納蘭詞》讀後感3

一 懷人篇

一人獨坐,思緒萬千,看《豐樂亭記》,想環滁之山水,而毫無可樂之趣,亦思納蘭,詩詞盡顯腦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思至此,但恐觸景思人。納蘭,一介武將,亦知一位感傷詞人,眾人喜詩,唯他偏愛詩餘,有人嘗言“容若小詞,直追後主”、又言:“北宋至此僅一人而已”。納蘭尚重感情,一生痴情,但求得一真愛,而人有悲歡離合,僅三年,納蘭盧氏便撒手人寰,往日歡娛盡現腦海“被酒莫驚春意重,煮書銷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更添傷感,終日思妻,常作悼念詞,以寄思念。吾常讀納蘭小詞,且讀且泣,至此,已不能言!

二 感傷篇

又讀納蘭,幾多見解,但與爾共享。吾怨其不知憐取眼前人,及盧氏死後,方知其靈慧大方,常作悼亡詞,詞中之敘大抵是往日與妻歡娛之景,委婉感傷,使人不忍卒讀。世間之人,常忘卻當下,多於已逝之物感慨,或喻人之風流倜儻,或喻情之惆悵,或喻花卉之異香,重憶往事才覺草木之凋零,花不復香矣。吾敬其長情,終日思婦,茶飯不思,更無心進仕,夢妻復生,一身素衣,素未工詩,而得此佳言,嘆妻之學,既醒,才知只夢耳。其後,偶讀江南才女沈婉之詞作,傾其蘭心蕙質,屬其兄顧貞觀尋其紅顏,即而,兩人相視,雖素未謀面,已似相識多年之故交。納蘭終獲其愛,然滿漢不通親之言,將其分隔,納蘭只言:一片傷心畫不成。終以三十一之壯齡與世長辭,聞之傷感,而今吾親視之已泣不成聲。

三 勵志篇

而今又讀納蘭,不嘆其長情,不悲其早逝,生命亦長亦短,可悲乎?非也。且只道其才華洋洋也,豈非爾等可及也。汝知其為感傷詞人,大體聞道: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成圓,夕夕都成缺。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此皆為其著名詞作。一生短短三十一之春秋,然其成就吾等之輩莫及。

清順治十二年,明珠夫人誕下納蘭,只一孩童,誰知其為“清朝第一詞人”,且道其亦為“一品帶刀侍衛”,納蘭一生不求富貴,只道:冷處偏佳,別有枝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奈何生在富貴家。雖如此,納蘭並非紈絝,於其十七歲,入太學讀書,因其才華出眾,得國子監祭酒賞識,舉其至內閣學士徐乾學處。十八歲中舉人,可知其才華非凡,然其毫無恃物之氣。其為吾等學習之圭臬。不道其傷感之事,只道其洋洋學識,吾等可敬也。其於妻之長情,人人有之?非也,吾亦應習之。“被酒莫驚春意重,煮書銷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可見一斑。

古道“家家爭唱納蘭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吾願知其心事,但且道不足知其事也。時過境遷,吾仍愛其長情,愛其才氣,此吾所以作文也。

後記: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納蘭詞》讀後感4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陽.” …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雲;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於三十歲而終。這樣的人上天也許只造了一個,他就是留給後人無限悲傷的古之傷心人——納蘭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園內的海棠,幾度花開花謝,淥水亭畔的紅蓮,依舊年年如霞似絹,可是,納蘭,你的魂魄是否夜夜歸來?

孤燈西風裡 ,隔著時光的幕布,我試圖觸控你的寂寞。伴斯人獨坐,唯有一盞孤燈滴淚到天明。可為何你深邃憂鬱的眼神裡,總有著掩飾不盡的哀傷?

朱欄翠瓦、雕樑畫棟的宰相府邸,鎖不住的是一顆輕靈飄逸的心。“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出身滿族名門的貴胄公子,卻看盡了這繁華雲煙。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衛的光環,蹉跎了你的青春。 “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廢丘”,一聲長嘆,幾許失落,是的,納蘭,我聽懂了你惆悵的心聲。 “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你並非貪慕權位之人,也並不是淡薄如水。賦大才華者必有大抱負。就像你在《金縷曲》中所言,“麟閣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為之後的隱逸與灑脫,如果失卻了此種前提,這個念想就變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空有曠世才華而無所成就,其實比天資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為對自己的最大的扼殺。

至情至性,率真熱忱的你,視友誼愛情為生命。與落拓不羈的漢族文士為伍,為救友人於邊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釋放,是何等重情重義!摯熱忠懇地作賦首首《金縷曲》,盡訴濃濃金蘭情。

淥水亭畔,聽雨軒內,響著雅集聯句、詩詞唱和的豪邁之音。烈酒濃情,幾多愜意,然而,友人在世事變遷中,如分飛勞燕,不斷地離散,“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它們與你悽美的愛情一起,在心上剜了一道深深傷痕。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千年漠北,一樣的淒冷,一樣的荒涼,亙古不變的是離人傷。滾滾黃沙中,看你的.身影立向斜陽遠去的地方。晚雲若燃,你呆呆的望著,直至清晰地聽到耳畔胡雁哀鴻,眼中的一切業已昏然一片。你在看些什麼?“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你若是真的走的瀟灑,又何苦頻頻回首東望?京城裡的那個人,你是不是仍難以放下?

曾經青梅竹馬的表妹,被選秀入宮,使朦朧的蓓蕾凋萎了。轆轤金井,落花紅冷,伊人已遠去,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只留下你在簟紋燈影裡的聲聲嘆息。

當婉麗柔美的盧氏來到你身邊時,琴瑟相諧,伉儷情深,溫暖了你悵惘的心。“十八年來墜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紅菂橋邊,輕輕牽素手,繾綣和幸福溢滿了英俊清癯的臉龐;淥水亭畔,雙雙身影留連於花前月下,陶醉在紅袖書香裡,年輕的心若朝陽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夢逝水,年輕嬌美的妻子卻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頓時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氣裡,你淚流滿面,心痛不已。一片傷心畫不成,再也沒有被酒春睡之重,沒有了賭書潑墨之香,上蒼啊,你可聽到納蘭公子的痴情心語:“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曾經那麼渴望友情,而友人卻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別離,如今這溫暖的愛情,也終於煙消雲散了。納蘭啊納蘭,你感到了從沒有過的空漠與茫然!

厭倦了仕途與侍衛生涯,富麗堂皇的貴族相府猶如羈絆牢籠,無邊的落寞與孤寂,充斥著迷茫困惑的心,斷腸回首處,偷零的,豈止是淚?

你終於一病不起,“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只有在夢裡,才能讓這顆與生俱來的詩人性靈,得以無際飛翔。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一生,儘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樑汾悲悼: “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百不一副;所欲遂之願,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容若一生的可悲可嘆。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於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著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於紙箋上一觸傾瀉。三百年來物逝人非,唯有這《飲水詞》流芳後世,它所散發出的詞人那清新脫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換來了千萬“異代知己”。

一個人在心境澄靜的時候,心裡的話才會順暢的淌出。心裡積存著排遣不開的鬱結時,寄情於某些東西,乾淨得像一面鏡子,反而會感到解脫。你在一個無形的枷鎖裡燃燒盡了自己一世才華。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所以我寧願相信,他的英年早逝是一個華美的謝幕。

冷香半縷,繁華一瞬,你是人間惆悵客,不如歸去到可以收留你所有希冀的地方,勿念山水千萬重……

《納蘭詞》讀後感5

有個地方,有夢不盡的杏花春雨,英紅柳綠,更有望不斷的輕煙嫋嫋,流水人家。那個地方到處是溫婉的山,柔情的水,紅牆黛瓦,烏蓬歌遠。雲霧悠悠地如炊煙一般山水間緩緩升騰,直到月落烏啼霞滿天,直到江楓漁火對愁眠,一閃燈花墜,卻對著琉璃火。

他雖可悲,但卻完美。他雄厚的家世,他橫溢的才華。他高朋滿座,他官職顯赫……只怪天意弄人,他美麗的妻子在如花一樣的年華里猝然而逝,而他,也在風華正茂之年撒手人寰——這就是清俊不凡的納蘭容若。

孤燈西風裡,隔著時光簾幕,我試著觸控你的寂寞。西花園內的海棠開了又謝,淥水亭畔的紅蓮如霞似絹。而你如山峰一樣靜默的神情,依然讓世人怦然心動。

這是我讀了《納蘭詞》後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意象,細膩的筆觸,溫婉的訴說,對生活、對生命的慨嘆有如山溪的清泉一般,清澈,卻又帶點青澀。

我們在喟嘆世事無常的同時,又可曾想到,其實這也是生命的一種過程?因為有困難甚至磨難,生命路上的歡歌笑語才更彌足珍貴。正如歌中唱到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苦難的洗禮,又怎麼會有“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嘆息?

也許作為凡人,我們有太多的感傷、太多的惆悵。

有人說,納蘭之所以一直困在悲傷中,是因為他不懂得傾訴,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明白?或許紙筆更懂得他,文字最能道出他的心聲。任時光荏苒,納蘭的詩詞依然在歷史的長河裡翩翩起舞,在浩瀚的詩詞海洋裡濤聲依舊,這不正是他對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喁喁私語嗎?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啊假如人生永遠像初次見面一般,那該多好!一切都保持著最初的好奇和新鮮狀態,那些躊蹉滿志的初生牛犢總是那麼朝氣蓬勃,那些羞澀的欲言又止有許多種神祕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瑩剔透,像朝陽般明亮燦爛。可惜的是,時光易逝,誰都抵擋不了光陰的利箭,瞬間的刻骨銘心,也只能歸於長久的風輕雲淡,如此,又奈何?

在《納蘭詞》裡,我最喜歡的便是那首《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啊假如人生永遠像初次見面一般,那該多好!一切都保持著最初的好奇和新鮮狀態,那些躊蹉滿志的初生牛犢總是那麼朝氣蓬勃,那些羞澀的欲言又止有許多種神祕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瑩剔透,像朝陽般明亮燦爛。可惜的是,時光易逝,誰都抵擋不了光陰的利箭,瞬間的刻骨銘心,也只能歸於長久的風輕雲淡,如此,又奈何?

長路漫漫。在這無盡的人海中,我們會遇見誰?錯過了誰?觀賞到哪些美景?又錯過了哪些佳境?但是人生之路,駐足思考只是暫時的,更多時候我們只能在跋涉,在途中。

納蘭喜歡用筆敘寫他的故事,他對生活、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這,正是我喜歡他的緣由。

《納蘭詞》讀後感6

——情與誰共?

納蘭容若,詩般的名字。毛曉雯先生言:“納蘭容若,重21克。”因為21克是靈魂的重量,縱觀納蘭的一生,高昂的開端,悲愴的過程,無奈的結局……那是納蘭身處塵世喧譁,卻以他漸弱羸弱的肉身抵禦靈魂的寂寞荒涼。如詩如畫的人生篇章,我想不到,他的肉身中除卻靈魂的重量,還剩下些什麼?也許在他的詞作中,我們能窺見他靈魂的一斑。

不是人間富貴花

初聞納蘭,是源於高中時無意尋得的那句: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細品此句,只識得它底中的孤冷、執狂。仿似那孤傲男子背手挺立於眼前,人間富貴不落於心。

翻閱《納蘭詞》,驚歎於納蘭的出生,震撼於納蘭的才華,成德一名,糾結於他的一生。納蘭成德,在我國的文人史上,又有幾人能堪稱“人間富貴花”?又有幾人能擁有比他更優渥的出生?

《易經》言:“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成德之名便來自於此。又,《儀禮》中卻是“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難道除卻君子的言行能成就自己的德業外,還得拋卻自己的童心?然,納蘭並未除卻自己的童心,終其一生,他放棄自己的現實邏輯,聽從心靈的指引,但卻付出了太過沉重的代價。短短三十一年,他遠離了唾手可得的高貴,遠離了深厚積澱的血脈,執著地沿著脫線的軌道,似乎在越行越遠。一個沒有童年的權臣父親,一個擁有顯赫出生的乖戾母親,納蘭的血脈中融合著當時最為高貴的兩大姓氏——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但是他似乎無意於自己的出生,一句“不是人間富貴花”,道盡了他在漢文化的洗禮下,自己的血脈中僅遺留了一處原始的痕跡,那就是單純,亦或,我們稱之為童心。

嘆哉,納蘭;贊哉,納蘭。

如果,是你,你是否願意付諸一切,去換取心中的安寧?你是否願意摒棄一切,去保留心中的那最後一抹純真?納蘭啊,納蘭!你心中的情思能與誰分享?

人生若只如初見

那時,大學聯考的壓力,我已無心亦無暇去品讀他的詩,去品味他的人。囫圇吞棗,我直覺其詩幽怨中不乏幹勁,但又為何,吾不懂,亦無知。時光荏苒,當我終於收拾行囊,邁入大學的門檻,我終可靜心與之相會。彼時,翻閱《納蘭詞》,落於心間的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啊,人生若能後悔,若能迴歸,那能多好。帶著希冀,我吟著全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看著這首《木蘭花令》,我無法想象納蘭是在怎樣的情景把這樣的字詞落於筆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低吟此句,將它當作愛情詩來讀吧!幾百年來,它拂過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新湖,他們又用它來訴說過多少次自己心中的不為他知?請與誰共?納蘭的情又能與誰共享?是悲苦的初戀?是早亡的髮妻?是離愁的紅顏?還是他身側的她們?

情與誰共?也許他的心中只有他的髮妻盧氏吧!我讀懂他詩中的典故,也許,我也讀懂了他的愛情。班婕妤收扇入箱,是啊,再華美的團扇也敵不過秋風的來臨。唐玄宗淚雨霖鈴,是啊,再堅貞的盟誓亦抵不過現實的殘酷。

情與誰共?畢業後參加工作的我,閒暇時,再次翻閱《納蘭詞》,我想,大學時的我還讀不懂他的愛情。我發現,納蘭在詞牌下還有這樣的一個詞題——《擬古絕詞柬友》。原來,是贈與友人?是以彼身的感慨勸解他人?還是想與他們緩化心中的悽苦?他是否後悔曾經的錯過?

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啊,納蘭,我懂得了你筆下的愛情,卻不懂了你的心。直到,我看到它——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當時只道是尋常”,一個人千萬不要體悟此中的真意。愛情的失意,讓納蘭一頭扎進書堆,以書中景回憶惋惜溫馨,以書中情撫慰心中煩思。這其中以易學為最,納蘭深處其中,決然昏花,超脫現實。因為現實中只剩下了那正在嘶啞的寂寞。當時只道是尋常。當我們不禁低語這一句時,也許就是我們成長的代價。

情與誰共?我想在納蘭的肉身重量中,除卻靈魂的重量,還有與靈魂共存的愛和童心。但,我呢?我的重量中,又是什麼比例呢?常捫心自問,現在的我目標是什麼?我是否讀懂了自己的心?我是否知道要該做什麼?站在教師的講臺上,我知道底下的孩子是我的責任;回到溫暖的家庭,我知道我的家人是我的牽掛;來到……我知道……我知道……埋首於一句納蘭詞,我讀懂了詞中告訴我的——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不要如納蘭般淚眼相望,抱憾。納蘭病弱於床榻,在抱憾中離開了人世。是啊,是無奈,是抱憾,是愧疚……納蘭,在世匆匆三十一年,最終無法挽留自己心中所願。朋友們,千萬,別道——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其詞,細細品來,脣齒留香,悠思深遠。情與誰共?手握一手,暫且遠離人間富貴,仿似初見人生,不言當時只道是尋常。與書共享。

《納蘭詞》讀後感7

第一次讀納蘭詞在何時,現在已經記不大清楚了。但是,第一次被容若的詞深深感染我卻是記得頗清楚地。那是在有些遙遠的日子裡:收拾妥當,喬遷之際的前夜。在整理行囊之餘,百般無聊,隨手拿來一本書,信手翻看,無意之中看到納蘭性德的那首《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霄華,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悻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當時的年歲是頗有些“矯情兮兮”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便捧著他的詞,在初秋的院子裡邊踱邊吟;在昏黃的燈光下,小心翼翼的謄寫,輕聲低吟,便感覺自己真的受了詞中的悲歡離合,愛恨痴纏。那個時候覺得自己真是詩意的女子。來到了這裡,再也聽不見舊友的低低呼喚了,眼前時陌生的環境,全新的認知和此曾相識的人群。於是有一種傷感之情兀自充滿了我小小的心靈,至於納蘭是誰,這首詞好在哪裡,卻是被我拋到了九霄雲外了。

現在想來,這些做法少不了有些孩子氣了。然而“喜歡”,究竟是難以言說的。詩詞有事捨棄了文學和生活的表象的,像一把利劍直指人的內心和魂靈,與我們的內心最微妙之處相互牽扯。我們每個的內心其實常常都會有一種既朦朧又清晰的韻律,如清波之渺渺,似荷香之淡淡,若楊柳之依依。這種韻律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不然。當我們讀到某一首詩詞之時,內心的這種韻律便會湧出,與詩詞中的韻律產生一種奇特的共鳴,每當這時,我們便會被一首詩詞打動了。儘管它們有時並不高明。仔細來說,詩人本來的風流韻事,愛恨痴纏反而更能打動我們。這其實也是一種心靈之間的聯絡,情感之間的拉扯,靈魂之間的交談,就像我們喜歡某個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動了我們,於納蘭而言,尤是如此。

正是這種無名的喜歡中,我買來了納蘭詞,開始逐字逐句地閱讀,六月就要過去了,詞也按著譯文摸索了個大概。可是我心中的納蘭反而模糊起來了:這位公子究竟在何處呢?是在他魂牽夢縈的江南尋他那位沈氏才女?在軲轤金井處,於那伊人相遇?或是在身秋的黃昏裡,蕭瑟的秋風中,懷揣一卷詩詞····不管納蘭身在何處,就是喜歡。就像前兩天在網易雲音樂上看到的評論:喜歡就甘願。

相遇總是太美。三百年後,我與納蘭相遇,隔著一條悠久的歷史長河。我與納蘭結緣······私有低低的沉吟在我耳邊盤旋:人生若只如初見。我粲然一笑,提筆寫來:不負如來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