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校園 閱讀(1.04W)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

設計理念:

凸顯人文性是語文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人文性”不僅僅是在確立教學目標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整合地考慮,更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時時處處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存在狀態,並以此為資源進行動態的生成性教學,使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一個時空。

設計特色:

本課時的設計以讀為本,還學生“讀書”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以交流的方式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合作,使學生在讀書交流中明晰課文的語言內涵,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5自然段。

2、憑藉語言材料,深刻領會“給”的豐富內涵,體會“愉快”,感悟“美好”。

3、在讀中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匯入,質疑明題,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什麼時候,你很快樂,心裡感到特愉快?”

2、讀句質疑,提煉研讀主題:“課文中有個人對什麼事最快樂是這樣說的:(出示句子)‘給’,永遠比‘拿’愉快。”讓學生朗讀這句話,之後質疑:“讀了這句話,你想問些什麼嗎?”然後從學生的提問中提供出本節課的2個研讀主題:①誰給了誰什麼?②怎麼“給”?

3、激發興趣,匯入研讀:“同學們真行,就這句話,就一個‘給’字(板書“給”)提出了兩個很有價值的研究問題。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了呢?”學生提出應該讀書研究,解決這兩個問題。

[課文講述的是有一年,高爾基在義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兒子前往探望時在島上栽種了許多花草,給高爾基帶來了無比快樂。後來,高爾基寫信給兒子,告訴他:“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個故事對學生精神生命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為此,教學這一課時確立了這樣一個目標:讓學生通過讀文感悟,明“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理,從而在思想認識上有所覺悟,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對“給”的深刻領會,對“愉快”的意義把握,是達成這個目標的關鍵所在,所以本課時確定了“誰給了誰什麼,怎麼‘給’”這個研讀話題。要使課堂有所生成,光有研究的話題還不行,還要有主動研究的動機和積極的研究情境。所以教學中,以談“快樂”匯入,讓學生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切身感受暢談“快樂”之後,提出一種與之截然相反的觀點,使他們處於憤悱狀態,心中升騰起讀書研究的強烈願望,從而創設出一個積極探究的情境。]

二、揭示課題,初讀感知,淺層研究。

1、揭題:“現在,我們就來讀讀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板書課題),研究、解決這兩個問題。”

2、初讀感知,淺層研究:“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想:

①這句話是誰說的?

②課文中,誰給了誰什麼?”學生自由讀文思考,然後交流,朗讀第一自然段,知道課文中講兒子給了高爾基鮮花或愉快。相機完成板書:

三、深層研讀,領會“給”意,體會“愉快”,感悟“美好”。

過渡:“初讀課文後,你們對‘誰給了誰什麼’就有所發現,學得真是不錯!下面,我們繼續讀課文,深入、具體地研究兒子‘給’了高爾基什麼,怎麼‘給’的,好嗎?”

(一)研讀第2自然段,初悟“給”意。

1、朗讀第2自然段,讀後談發現:“讀這段話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誰給了誰什麼?”學生交流,從“休養”和“探望”兩個詞交流各自的想法,知道兒子的探望給高爾基帶來了親情和關愛,從而意會到“探望”就是“給”。老師根據學生髮言,板書“探望”一詞。

2、再次朗讀:“所以,讀這段話時,我們要注意突出這兩個詞。試著讀讀好嗎?”

[探究,因學科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內容和途徑。語文學科的探究應具有“語文”的特性,無論是探究知識、技能的,過程、方法的,還是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都不可拋卻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這個根本任務,它探究的內容和途徑應該是語言文字。這裡的`設計體現的就是這種語文探究:讀文抓詞,藉助一些字詞讀文會意,品味悟情。]

(二)研讀第3自然段,領會“給”意。

過渡:“讀書時就應該這樣,注意一些詞語,去想去發現去感受。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1、自由讀、悟第3自然段:“讓我們用同樣的方法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段話中,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點,再想想,從中你會發現些什麼,產生怎樣的感受。同學們可以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大堂交流,談感受:“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麼想的的,有什麼發現和感受?我們來交流交流,好嗎?注意,用心聽同學的發言,從中你能否有新的發現和感受?”

3、整段讀悟:“同學們說的真好,能讀好這段話嗎?”學生讀後,問:“讀著這段話,你腦海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學生交流、描述畫面時,教師注意聽,隨機引導他們將這段中的每句話聯絡起來,想像、感悟兒子是怎樣栽種花草的,對“給”有所領悟。在交流時板書“栽種”一詞。

[這裡的教學,從讀切入,在讀中進行,在交流中鋪展開去,又在讀中收攏、結束。學生在反覆、充分、層層遞進的讀中,感知、品味,感受著語言,進行著與文字的對話;又在交流中,進行著生生間、師生間網路狀的對話、溝通,在腦海中浮現出清晰的畫面:有的或許是隻有钁頭那麼高的兒子,不遠萬里來到小島,顧不上休息,栽種著各種花草,忙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有的或許是兒子在跟高爾基依依話別;有的或許是兩個畫面都有。從而對“兒子栽種花草”、對兒子的“給”建立起豐富的表象,深刻地領會“給”的豐富內涵。]

(三)研讀第4自然段,感受“美好”。

1、展現畫面,激發讀書興趣:老師一邊說著:“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一邊展開畫面,然後問:“美嗎?(稍頓後)課文中描寫的也很美,想讀讀嗎?”

2、自由讀悟:“自己讀讀第4自然段,你會有所發現有所感受的。”學生自由朗讀。

3、指名朗讀,然後評議:“從他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美在哪裡?”在學生讀議時,教師相機點撥:

①“奼紫嫣紅”是什麼意思?想像一下,會有哪些顏色的鮮花?

②“花兒輕輕搖晃”是怎樣的?它們好似在幹什麼?

4、聽老師讀第一句話,讀後交流:“聽著老師的朗讀,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和感受嗎?”學生交流,體會到這段話不僅表現了鮮花的美好,還流露著高爾基的喜愛之情。

5、感情朗讀:“現在你想怎麼來讀這段話呢?”

[領悟“美好”的含義,對“愉快”的意義把握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學習第4自然段時,要讓學生在讀中充分感受鮮花的美麗,併產生愉悅之情,還要深入體會高爾基的高興之情,從而領悟到“美好”的東西,不僅僅指鮮花,還指一份愉快,一種快樂。]

(四)研讀第5自然段,體會“愉快”,感悟“美好”。

過渡:“高爾基真的高興嗎?趕快讀讀第5自然段吧。”

1、學生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

2、指名朗讀:“你覺得他高興嗎?能用讀來告訴大家你的感受嗎?”

3、深入研究,體會“愉快”:“讀著讀著,你覺得高爾基的高興與我們一樣嗎?怎麼不一樣?”學生說議時,根據學生的發言,扣住“欣賞”、“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等詞句,朗讀相關語句,進一步體會高爾基的“高興”和“愉快”:“是啊,這麼多這麼美的花是兒子親手栽種的,在高爾基的眼裡,這一朵一朵的鮮花就是——(由學生說)在高爾基的心裡,這一朵一朵的鮮花,就是兒子——(由學生說)。”

4、感悟“美好”:“讀到這兒,你認為兒子給了高爾基什麼?”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感受,感悟到兒子給高爾基的是孝心、愛心、幸福、享受等等這些美好的東西。

[這一段的學習仍然是在讀進行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真切地體會到高爾基的“高興”之情,進一步感悟“美好”的含義。]

四、佈置作業

抄寫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用自己的話描寫課文第4自然段中鮮花盛開的情景。

附板書: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探望

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