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電影《江湖兒女》觀後感範文

校園 閱讀(1.7W)

沒記錯的話,賈科長是70後,作為80和90後兩者夾縫裡的我,乘著中秋的乏困,居然精神飽滿的看了《江湖兒女》,居然非居然,期待之久,仰慕之實等諸多因素,豪言要寫點東西,當然自知之明未必時刻都要,所以就拋掉顧慮,大言不慚的吹噓遛馬一番。

電影《江湖兒女》觀後感範文

觀後有感就不得不說說賈科長的江湖,從《小武》到《江湖兒女》,科長的江湖都都發生在養育自己夢啟的大地上,這種江湖他通過電影做了客觀的展示與批判。

生而為人就是江湖,各個層面,各個群體都有各自的江湖。假如說《小武》到《天註定》是批判式的江湖,那麼《山河故人》、《江湖兒女》就是發問式的江湖。

電影裡郭斌問巧巧:“你恨不恨我?”巧巧說:“對你無情了,也就不恨了。”郭斌:“無情?那你作甚收留我?”巧巧:“江湖上不就講究個義字嘛,你已經不是江湖上的人了,你不懂。”

故事其實就是郭斌的江湖巧巧一直跟隨,但那時候巧巧不是江湖上的'人,郭斌身在江湖似乎又在江湖裡遊蕩,這其實就是我們身而為人的江湖,這種江湖隨著時代變遷,也讓形色眾生演繹著變化。

可這種“演繹”轉眼就是大半生,《江湖兒女》是郭斌帶巧巧入江湖,從此便再不離開。可是郭斌走了,便走了。也許是巧巧不懂郭斌,也許江湖不懂郭斌,但江湖懂巧巧。或者說巧巧因郭斌懂了江湖。

江湖裡可惜沒有如果,但是我願意讓他有:如果是我,一定也會走郭斌的路。男人的“無情”現實裡可能就是:我放下過愛情,只留一句結尾的“走了”。剩下的半生還需尋找男人江湖裡的天地,義字當頭,最偉大也最可憐。

前面提到了發問的江湖,可以簡單的稱作試探的關注,賈科長不是救世主,電影本生也不具備救世主的屬性,固然賈科長作為一直堅守這份關於形色眾生的江湖窺探,他的意義足以支撐華語電影一席之地。

《江湖兒女》給賈科長打一波call。最後的結局可以慢慢嚼,巧巧梳妝檯上拾掇著闖江湖的門面,手機裡傳來了郭斌江湖的“走了”。直接、粗暴、同時伴有男人陽剛的霸氣,那一刻巧巧的江湖只是被探頭裡的畫面俯視的模糊不清,江湖那一刻似乎只是周圍能被探頭窺視到的殘局。那個為了江湖搭上了半生的身影靠在了牆上,此時畫面定格,留給了我們發問和思考的江湖。

這樣的定格讓我忘記了兒女情長的思考,也許作為男性的自私亦或自尊。反過頭我們再來嚼裡面的人物,關二爺是江湖裡膜拜的神,二哥、大學生、小年輕、摩的司機、龍隊(也許有誤)、只有小賣部的個體戶(徐崢),成功人士(張譯)等,他們看似互不聯絡,卻皆因江湖閉環式的連在一起,少了誰都似乎像山西人吃麵缺了陳醋一般。

山河阻隔故人,一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江湖綁架了兒女,情長在江湖裡只是走了。也許一切都是天註定,在這個只在乎黃金的江湖,任逍遙一把實屬人在霾途,海上傳奇的世界,方向在東,三代廠花詮釋二十四城記,用衣服串聯了無用。賈科長的江湖還在續寫,在清朝的期待,語路豈能滿足!

江湖兒女依舊,賈科長的電影江湖依舊,生而為人就是江湖,大家都各自充當著“囚徒”的角色而已,不高不低,嚼的剛剛好。

《江湖兒女》給賈科長再打一波call。賈樟柯我有酒,約一下肝膽相照,說不定一種懵懂的電影江湖夢就會被催生。願我們這些江湖裡的“囚徒”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