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宇宙航行》教案範文

校園 閱讀(2.28W)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宇宙航行》,關於這節課我主要介紹以下幾方面內容:教材簡介,課程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小結,其中教學過程又包括下面五個部分:複習舊課,新課引入,新課教學,鞏固複習,佈置作業,下面我將對各個部分進行詳細的解說。

《宇宙航行》教案範文

一、教材簡介

《宇宙航行》是人民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2模組第7章第5節的內容。

二、課程分析

本節課是以學生已掌握的曲線運動一章中的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和向心力等知識以及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重點講述了人造衛星的發射原理,人造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動力學原因和人造衛星的速度問題。人造衛星是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應用的一個例項,為學生以後深入學習研究天體物理問題奠定了基礎,而且本節課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如氣象衛星與天氣預報,衛星定位系統與自動導航汽車等,更值得大家矚目的是:我國在20××年,20××年相繼成功發射了“神舟五號” 、“神舟六號”宇宙飛船,圓了國人盼望已久的飛天之夢,為以後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和科研價值。

三、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分析之後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世界航天發展史和中國航天發展史;

2)理解人造衛星的發射原理,並能夠準確闡述其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動力學原因;

3)會計算人造衛星的環繞速度,並能推導第一宇宙速度;

4)瞭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航天員與記者”模擬活動的參與,提高學生的合理表達能力;

2)學生在人造衛星發射原理的探究過程中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看“世界航天發展史和中國航天發展史”視訊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的激情,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在解決第一宇宙速度,以及相關課後習題時均以人造衛星的環繞速度為基礎,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人造衛星環繞速度的求解。那麼,本節課的難點又在哪裡呢?對於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高科技產品,學生在學習時往往存在一定的心裡障礙,而且高一學生思維不夠敏捷,很難做到大跨度的思維跳躍,因此對人造衛星發射原理的理解便成了學生學習中的攔路虎,成為本節課的難點問題。針對該難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理論探究的方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經過一系列有序合理的教學活動,師生共同努力,最終踢飛絆腳石,解決難點問題,為後續學習做好準備。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構建知識平臺

此過程可採用學生板書的形式,檢查他們對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等知識的掌握情況,鞏固複習為新課學習做好準備。

(二)新課引入

1新課引入,創設情境

新課引入,創設情境旨在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此過程充分發揮了現代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優勢,運用計算機的視訊播放功能向學生展示“世界航天發展史和中國航天發展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謂一舉多得。

2情境模擬,課題構建

教師創設情境,請學生進行“宇航員與小記者”的情境模擬活動,請一位同學扮演宇航員,請其他同學模仿小記者,每一位小記者都有機會向宇航員提出一個自己最想知道的關於宇宙航天的問題。老師將問題在黑板上一一列出,然後找出與本節課相關的問題,其他問題請同學課後上網查資料自己解決,並製作宇宙航行小資料卡,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合作。

然後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比較,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所提問題的答疑過程,進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模擬活動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融入課堂教學活動。

(三)新課教學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意義構建的目的。第一小節教學設計便遵循了該理論。

1人造衛星的發射原理

首先:教師運用課件動畫展示平拋運動,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總結結論,師生小結,得出正確結論,並在課件上出示。

然後:教師鼓勵學生對得到的結論進行發散思維,學生可能很難由一個平面跳躍到地球這個大麴面,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並適時設疑:若將從地球這個大麴面上丟擲一物體當速度逐漸增大時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讓學生思考猜測,分組討論,教師巡迴指導,並派代表發表見解。教師評價總結,課件展示牛頓設想,並用動畫動態演示人造衛星發射原理。

與此同時:請學生考慮,人造衛星發射成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學生討論,教師給予解釋引導,最後課件出示答案,請同學寫出相關公式,課件出示正確公式,同桌之間互相糾正。

第一小節學習完後第二、三小節便很簡單了。

2環繞速度

課件出示探究內容和已知條件:

已知地球和人造衛星質量分別為M 和m,衛星到地心的距離為r,求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環繞速度v 。

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解決該問題,大多數同學在第一小節知識基礎上已經能夠解決該問題,但為使全體同學都達標教師還應對本題進行講解。分四步:讀題、分析、解題、小結。讀題是為了讓學生弄清題意;分析可採用互動式請學生回答解題依據,相關公式;解題藉助課件顯示解題過程,計算速度公式,加深學生理解;小結教師對題目做總結,強調解題方法,步驟。

3宇宙速度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不但要做到知識傳承,還應達到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智力等目的。宇宙速度的學習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1)第一宇宙速度求解:

根據第一宇宙速度含義和已學知識學生自己求解數值,教師的任務是說明其意義:最小的發射速度,最大的環繞速度,並加以解釋。

(2)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歸納出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含義,且明確它們的數值。

(3)最後教師運用課件動態展示人造衛星處於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下的執行情況及執行軌道,變抽象概念為實際模型,加深學生的理解。

到此新課教學便結束了,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複習學過的知識。

(四)複習鞏固

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做到靈活運用,融會貫通。

(五)佈置作業

課外探究作業不僅可以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而且能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有利而無害。

教師課堂結束語,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有始有終,完美的結束課堂教學活動。

六、小結

以上是本節的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本節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廣泛利用各種聲音,視訊,動畫等網路資源,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情感,而且還運用情景模擬活動,使學生順其自然的進入角色,融入學習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探索研究,體驗與科學家牛頓原始研究人造衛星發射原理相似的“再發現”過程,引起情感共鳴,積極主動學習。學生在協作,會話交流過程中逐個解決需要學習的問題,最終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結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