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列車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校園 閱讀(2.09W)

教學目標:

《列車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1、提高對文章主題的領悟能力。

2、訓練品味語言的能力。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機遇與奮鬥的關係。

教學重點:

1、提高學生對文章主題的領悟能力。

2.訓練整體感知、品味語言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偶然的事件會改變一個人乃至幾代人的命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列車上的偶然相遇》,就是這麼一個事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三個問題自由讀課文。

問題一:為什麼“我們兄弟姐妹無論何時相聚在一起,總是免不了談論起我們的父親”,以及那個“神祕的先生”?

問題二:促使作者的父親成功的一段經歷是什麼?

問題三:作者的父親能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2、交流:

問題一:因為“我們的父親”以他那刻苦堅韌、認真執著的精神,從一個剛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兒子,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並且也為“我們兄弟姐妹”的成長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都取得了矚目的成就。這一切都因為有了那位“神祕的先生”的資助。因此,“我們兄弟姐妹”在一起時,“總是免不了談論起我們的父親”,以及那個“神祕的先生”。

問題二:父親在列車上和一位神祕先生的偶然相遇。

問題三:“因為父親首先顯示出了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執著、認真。”

三、研讀課文:

1、品味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1)學生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父親執著認真的可貴品質? (從課文中尋找語言來分析。)

明確:①從行動上寫:“清晨二點鐘……仍在顛簸的車廂裡緩緩巡迴”,“父親不一會兒就在銀色的托盤裡……極為規範地端到這位男子面前。”——認真、負責、不馬虎。

②從語言上寫:“這是車上的規矩,先生。”——認真、負責。

③從心理上寫:“他積攢了不少錢……何不再試一學期……”——執著。

④側面描寫:“從幾百名應聘者中,你被選上作為夏季旅客列車的臨時服務員。”——認真的品質,說明“父親”對待每一件事都是十分認真的。

(2)博西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博西先生是為父親認真的工作態度、執著的進取心所感動,暗暗地給了父親求學的幫助,但他並沒有想獲得父親的感謝和報答,他的精神也是高尚的、感人的。

2、研討主題,討論“機遇與奮鬥”的關係。

討論提示:在課文的結尾,作者寫到:“這位神祕的博西先生之所以給我父親一次機會,是因為父親首先顯示出了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執著、認真。”他其實是想告訴我們:人生總是會有機遇的,關鍵是要以認真、執著、不馬虎的精神去奮鬥。那麼,你認為“一個人的成功主要是靠機遇還是靠自己的奮鬥呢”?請大家分組展開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討論題,言之成理即可。通過討論使學生正確認識在一個人的成功中機遇與奮鬥的辯證關係,對自己的成長有所啟迪。)

學生的看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1)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相遇”,父親不會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因為他失去了求學的機會,就他家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剛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兒子)而言,他不會有再求學的可能。

(2)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相遇”,父親還是會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因為他具有執著、認真的品質,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即使失去了這次機遇,以後也一定還會有機遇的。

(3)“機遇”是有其偶然性的,但這種偶然的機遇只向具有真正價值的人敞開大門,而一個具有真正價值的人也必須善於捕捉機遇,否則,也難以求得發展。課文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以他自己的“執著、認真”,應聘當上了列車臨時服務員,以他的忠於職守、規範服務贏得了“神祕先生”的“青睞”,又以他的執著追求的精神返回格林斯堡大學,抓住了“偶然”,抓到了“機遇”,最終,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我們一家的發展軌跡”。

師總結:總之,不管同學們持哪種看法,但有一點應取得共識,那就是不論是幹出一番事業的成功人士,還是一輩子平平凡凡生活的普通人,都應該擁有一份執著、認真、不馬虎的生活態度。機遇從來就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四、課堂小結:

陶行知先生有這麼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想,這“真人”中,必定包含課文中“父親”的那種“執著、認真”的品質。只要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鍥而不捨地追求理想,那麼,相信命運之神會向你們張開雙臂,機遇之門會向你們敞開!

五、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哈利的《根》。(補充資料:阿歷克斯哈利,美國著名的黑人作家,他花了12年的時間研究家庭歷史,終於在1976年秋天寫成了家庭史小說《根》,出版後很快便成為暢銷書,掀起了一股席捲全國並涉及世界的《根》熱,他本人也因此而榮獲美國的普利策獎。)

《列車上的偶然相遇》教學反思

按照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理解一些重要的句子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是教學重點。本文是一篇譯作,翻譯語言是否準確、流暢、優美,是否能很好地表情達意,是另一個可選的教學點。所以,我把這篇自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在培養學生的質疑思辨能力和對語言的體悟能力上。語言的學習是起點,也是終點。質疑思辨能力的培養寓於其中。

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於是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理解課文的中心;讓學生學會從語言的體味探究入手,分析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啟發學生在學習探究中質疑問難。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討,期望學生進入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