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範文合集8篇

校園 閱讀(1.59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範文合集8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按動物的某一特徵進行排序。

2.在數石頭遊戲中,比較動物的輕重。

活動準備:

1.課件:讓誰先吃好呢。

2.排序卡、記錄卡、動物與石頭的比較圖、鉛筆橡皮若干。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按動物個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長短、尾巴長短、體重的輕重進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活動難點:在數石頭遊戲中,比出動物間的輕重關係,並嘗試運用“〈、〉、=”號記錄操作結果。

活動過程:

一、初步瞭解動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徵。

1.瞭解動物的主要特徵。

(1)師(點選課件):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你們看,它們都是誰?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6位朋友)(2)師:這些動物朋友都有一個最大的特徵,你能把它的特徵和它們的名字一塊兒說出來嗎?

(長耳朵小兔、大嘴巴鱷魚、高個子長頸鹿、長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評析:把動物的最大特徵和動物名完整講述,既發展了幼兒細緻描述的能力,又使幼兒對這六種動物的主要特徵有了清晰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按動物的某一特徵進行排序”作了有效鋪墊。)

2. 瞭解桃子的特徵。

(1)師(點選課件):咦,這是什麼呢?(桃子)

(2)師:看看,這個桃子長得什麼樣?(圓圓的;愛心形狀;紅紅的;黃黃的;大大的)

(3)師:哇,這樣一個愛心形狀的、圓圓的,又紅又黃的大桃子,要是現在就放在我們鼻子底下,聞上去又會是什麼味道?(香香的)

(4)師:真想吃一口呀,你們想吃嗎?(想)長耳朵兔子、長尾巴猴子、高個子長頸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鱷魚、小小的毛毛蟲和我們一樣,看到這個桃子,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都想先吃到這個大桃子。

(評析:對桃子形狀、顏色、大小特徵的講述,以及對桃子氣味的猜測,既“勾”起了幼兒品嚐桃子的慾望,又“喚”起了他們對動物看到桃子後急切品嚐心境的理解,適時、巧妙的引出了本次活動的一條暗藏線索“讓誰先吃好呢?”。)

二、按動物的某一特徵排序。

1. 按動物高矮、大小、長短排序。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A.師(點選課件):“按照個子的順序吃怎麼樣?”長頸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說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誰的個子最高了。

毛毛蟲說:“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時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小兔說:“踮起腳來量也不行。”

B.師(點選課件):瞧,他們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樹開始量了起來。動物們和大樹的什麼比?(樹幹)

C.師:它們一個個都緊貼著樹幹,認真的量著。小朋友,你們看出來了嗎?誰最高?第二高是誰呢?第三高呢?接下來輪到誰?第五高?最矮的一個是誰呀?

[page_break] D.出示高矮排序圖。

E.講述故事:“看見了吧?看見了吧?我的個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長頸鹿把脖子伸得長長的,剛要去咬那個又大又紅的桃子。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A.師(點選課件):“不行,這麼大的桃子,當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鱷魚張著一張大嘴,站了出來。到底誰的嘴巴最大?

B.師(點選課件):“我的嘴巴大!”(犀牛聲音)“誰說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鱷魚聲音)

C.師:你們說,誰的嘴巴最大?(鱷魚)

E.講述故事:“聽見沒,聽見沒有?我的嘴巴最大,當然是我先吃了!”鱷魚使足了全身的勁兒,張大嘴巴,馬上就要咬到這個又大又紅的桃子了……

(3)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A.師(點選課件):“這麼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豎著耳朵跑過來。

B.師:欸,兔子會說什麼呢?(誰耳朵長誰吃)

C.師:那就是說得按什麼順序來吃桃子?(長短順序)

D.師:按什麼的長短順序,誰能完整的說一說?(按耳朵的長短順序吃)

E.師(點選課件):對,應該按照耳朵長短的順序、誰的耳朵長誰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誰的耳朵最長吧。“看,還是我的耳朵最長吧!”小個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夠到長頸鹿的脖子,說道。

(4)按尾巴的長短排序。

師(點選課件):“這樣也不對!”小猴子倒掛在樹上,大喊了一聲。“得按照尾巴長短的順序吃桃子,尾巴長的先吃!”猴子甩著自己的長尾巴說道:“當然最長的肯定是我,我先吃”

(評析:按高矮、大小、長短排序時,問題深入淺出的有效推進;比高矮,突出了“小動物和什麼比?”,使幼兒掌握了高矮比較中參照物件的統一性;比大小,測重了讓幼兒目測比較,快速的比出了結果;比長短,設定了懸念,讓幼兒猜測兔子會提出什麼要求。可以說,不同的提問角度,使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活躍的思維。)

2.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1)討論比重方法。

A.師(點選課件):“不行”,這時大肚皮的犀牛使勁兒的跺著腳說。

B.師:剛才,長頸鹿要求比個子的高矮,鱷魚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別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出示大小、長短排序圖)

C.師: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會要求比什麼呢?(比比誰最重)

D.師(點選課件):對,這麼大的桃子,就應該按體重的順序來,誰最沉誰先吃!犀牛大聲說道。

E.師:那體重得得怎麼稱啊?用什麼好辦法呢?(蹺蹺板)

F.師生討論:運用蹺蹺板稱重,一頭坐小動物,一頭放石頭。

師:你們平時玩過蹺蹺板嗎?蹺蹺板是怎麼玩的?(一蹺一蹺的,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

師:兩個人玩蹺蹺板時,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想一想,蹺得高的表示重還是輕呢?蹺得低呢?如果蹺蹺板是平的,又說明什麼呢?(蹺得高表示輕;蹺得低表示重;蹺蹺板是平的,表示一樣重)

師:那用蹺蹺板怎麼稱出動物們的重量呢?(一邊坐小動物,一邊放上石頭)

師:那怎麼比出誰重、誰輕呢?(只要數一數石頭的數量就可以了)

師:石頭多的就表示什麼?石頭少的呢?(石頭表示重,石頭少表示輕)L.

師:真是一個好主意。瞧,小動物們找來了許多一樣大、一樣重的石頭,爭先恐後的坐到蹺蹺板上,忙著稱自己的體重。比高矮、大小、長短時,它們個個整齊的排好隊,比得清清楚楚。可這一次它們每人一個蹺蹺板,誰都沒法互相數一數。為了公平起見,等會兒,我們來幫它們數數有每人稱出了幾塊石頭的重量。數的時候,既不要漏數,也不要重複數,數完了就馬上把石頭的數量記在方格里。先數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換,檢查一下,數得對嗎?記得對嗎?好,開始。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引言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通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遊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並運用語言促進思維,培養幼兒對數學興趣的數學活動。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因此,幼兒園開展數學活動應更多的通過真實問題的情景產生來運用數學解決問題,並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

 二、活動背景

新綱要要求幼兒“應從生活中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階段,本班幼兒已經學習了8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對於數的組成和分解已具備一定的經驗基礎,幼兒學習並掌握數的組成和分解使數群概念得以發展,能進一步理解數之間的關係,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因此,我設計了這一活動。在《和9做遊戲》的數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實物,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數的分解和組成的經驗,同時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三、教學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意識;

2。引導幼兒用9的分合知識,解決活動中的問題,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用適合幼兒的方式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調動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學過程

1。從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9個雙色的圓片,並且還要和這9 個圓片來做遊戲呢!大家可要看仔細了。”教師念兒歌並把9個圓片撒在盒蓋上,此時,圓片撒在地面上的結果是4個紅色的和5 個綠色的圓片,教師用數字在板上的記錄單上記錄結果。

(2)撒圓片

A。教師強調要求:把9個圓片握在手裡,同時念兒歌,兒歌唸到最後一句時,把圓片輕輕地撒在盒蓋上,看看撒出來幾個紅的和幾個綠的,把它記在記錄單上;撒一次記一次,記錄的結果和撒出的結果要一樣,如果撒出一樣的結果那就不需要再記錄。

B。幼兒遊戲,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提醒幼兒每次都要撒9個圓片,並按要求記錄。

2。對照檢驗,相互交流

A。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結果,教師在板上的記錄單上記錄。

B。幼兒對照自己的記錄結果,找一找,自己記錄單上有沒有不同的記錄,看一看,一共有幾種記錄結果。

C。教師出示一張排列有規律的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並說說和剛才記錄過的記錄單有什麼不同。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

D。整齊而又響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規律的分合式。

3。應用

(1)笑臉娃娃捉迷藏

A。教師請出9個磁性娃娃笑臉

師:“小朋友,你們真能幹,娃娃笑臉都來找我們做遊戲了,它要和我們做個《捉迷藏》的遊戲,你們願意嗎?”幼兒:“願意”教師把9張笑臉展示在黑板上說:“9張笑臉咪咪笑,一張笑臉在板上,幾張笑臉藏起來?”幼兒:“8張笑臉藏起來。”師:“9可以分成1和幾?幾和幾組成9?幼兒:“9可以分成1和8,1和8組成9。”

B。用同樣方法可請個別孩子回答。

(2)遊戲《拾花瓣》

師:“春天來了,花園裡的花真美啊!你們喜歡嗎?”幼兒:“喜歡”

師:“我們一起來唱一首《我的小花園》的歌吧!”師幼齊唱歌曲一遍。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讓我們的教室也象小花園一樣的美麗呢?”幼兒:“想”師:“你們看,草地上有那麼多的花瓣,我們聽音樂去拾花瓣吧!”教師講解拾花瓣和貼花瓣的要求:聽音樂去拾花瓣,並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應該是數字幾,就把花瓣貼在相應的花盤裡。

第一遍遊戲:教師請女孩子去拾花瓣,顏色是黃色的,一次拾一個花瓣。集體檢查,及時糾正。

第二遍遊戲:教師請男孩子去拾花瓣,顏色是紅色的,一次拾一個花瓣。集體檢查,及時糾正。

第三遍遊戲,教師請全體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個花瓣,集體檢查並糾正。

全體幼兒唱《我的小花園》結束。

六、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進行很順利,孩子們參與積極性高,興趣濃厚,能大膽嘗試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也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記錄下結果,活動結束後,我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反思,認為有幾個比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豐富且易於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臺及思維空間,也不急於告訴孩子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在操作中通過對比、討論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重視活動延伸的指導,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並作好記錄。

整個活動,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作用、教師站在幼兒背後,全體幼兒都能主動去操作、嘗試願學、樂學,達到預期的目的。同時,活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們操作的環節中,當我提示孩子們操作即將告一段落,準備進入下一環節的時候,有位孩子興致正濃,表示還想玩,但我為了活動按時有序的進行,我用“商量”的語氣告訴他:“等會兒再玩”,活動結束後,他果然非認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個圓片的結果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全都記錄下來為止。我們都知道,數學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在操作學習,可每個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給孩子充分的操作時間還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強加給孩子,同時也體現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圖。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有兩個重要的知識基礎,一是學生學習了10的分解組成,知道9、8、7和幾湊成10;二是學習了10加幾等於十幾的計算方法。利用這兩個基礎,將9加幾(8加幾,7加幾等)利用湊十法轉化成10加幾,從而解決新問題。學生分析:學生百分之六十已經會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只是熟練程度不夠,方法不當,例如還有很多數手指頭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會,兩級分化比較嚴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通過演示、操作,敘述,讓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

教學設計:

湊十法不僅是進位加法的重要計算方法,更是數學學習中湊整思想的第一次體現,所以,湊十法的學習非常重要,必須讓學生從多樣化中感受到它的優越性並掌握湊的方法。只有當他們發現湊十法可以解決不同的進位加問題,才會從內心欣然接受;只有從不同的分解當中才能歸納出湊十法關鍵:根據要湊十的物件從另一個數中分出相應的數來湊十。本課時是對湊十法的整體感受。下一課時進行熟練化和抽象思考任務。

教學目標:

1、建立湊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湊十法的優越性,知道如何湊十。

2、經歷知識轉化的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方法。

3、體會數學學習中的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湊十法。

教學難點: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完整敘述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小猴子圖片、桃子圖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張

教學過程:

一、複習10加幾。為感受湊十法的優越性奠定基礎。

1、師出示課件卡片: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10加幾的加法,有一隻聰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課件出示小猴子),有沒有信心?請看大螢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小結:10加幾等於十幾。

二、看盒子說數。讓孩子們在頭腦中將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師:同學們學得真不錯,小猴要送大家一個禮物,(出示空盒子)這個盒子非常神奇,能幫助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想知道它的祕密嗎?

1、先來仔細觀察一下:一共有幾個格子?

2、如果每格裝一個菠蘿,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3、出示9個菠蘿圖:現在有幾個菠蘿?怎麼知道的?

4、出示8個、7個菠蘿圖,提問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個菠蘿圖,問答後小結:裝滿就正好是10個。三、小動物們的問題。體會湊十的優越性,初步感受湊十需要從一個數裡分出一部分和另一個數組成10。1、小猴的桃子,9+3。引出湊十法,從多樣化中初步感受湊十法的優越性。

(1)出示10個格子的盒子裝有9個桃子,盒子外面有3個。師背景敘述:愛勞動的小猴幫媽媽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裡,看一看是幾個?(9個)今天又摘了幾個?(3個)。

(2)根據這兩個數學資訊能解決什麼問題(提一個數學問題)?(兩天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

(3)你知道嗎?怎麼知道的?可能出現點數、接著數和湊十法,對於前兩種請學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湊十法做重點分析。教師對湊十法的引導語:從外面拿一個放進去裝滿正好是10個(板書10),10加剩下的2等於12。啟發其它孩子理解,提問:聽明白他的想法了嗎?誰來再說說?/一樣想法的請舉手,再來說說。引導其它孩子評價,教師定性評價語:不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個。

(4)教師在課件上圈出盒子,小結:將盒子裝滿湊齊10個,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簡便。這真是一個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將它餵飽(裝滿)它就告訴你答案。結語:湊十是一種簡便快捷的計算方法。

教師小結:脫離實物進行湊十。

1、說圖意、提問、列式。

2、說計算過程。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大班數學: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

活動目標: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

2.願意與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3. 提高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準備:手環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猜謎激趣。

“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從早到晚不講話,寫字畫畫不離它。”

2.區別自己身體的左右。

(1)區別左右手。

①請小朋友舉起拿筆的那隻手,招招手。

②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③伸出左手搖一搖。

④出示手環,請把手環戴在右手。

⑤小結:戴手環的這只是右手。搖搖手的是左手。

(2)區別左右腳。

①我們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還有什麼也分左右的?

②區分左右腳、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③小結:左手的這邊是左邊,右手的這邊是右邊。

3.感知左、右邊。

(1)請小朋友看看自己身邊,請問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改變方位,區分左右。

4.遊戲:我說你做

(1)舉起你的右手;舉起你的左手

(2)抬起你的右腳;抬起你的左腳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5. 競賽遊戲:我說你做

(1)按手環顏色分組進行比賽

(2)比賽中用五角星進行評價

6.評出冠軍組。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能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初步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活動準備:

1. 貼絨原片(紅色6個,藍色7個),1—10數卡一套。

2. 每人膠粒若干,《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 初步瞭解單雙數。

(1)將6個紅色圓片兩個兩個的分,引導幼兒觀察感知雙數。

提問:6個圓片兩個兩個的分,分了幾次?分到最後有沒有剩下的?

(2)將7個藍色圓片兩個兩個的分,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單數。

提問:7個圓片兩個兩個的分,分了幾次?分到最後有沒有剩下的?

(3)小結:什麼是單數,什麼是雙數。兩個兩個的分,分到最後一個都不剩的是雙數,分到最後還剩一個的是單數。

2. 幼兒操作。

(1)操作遊戲:分片片。

請幼兒先數數盤子裡有幾顆豆子,然後將豆子兩個兩個的.分,反倒最後看看有沒有剩下的,剩幾個?並記錄下自己的操作過程。

(2)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3.做《幼兒畫冊》。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掌握6以內數的組成。

2.使幼兒能熟練地說出6以內數的組成,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初步的自學能力,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幼兒認真做練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學習品質,及合作互助、創新意識和評價意識。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投影儀、數字卡片、6片雪花片、6個小方塊。

2.數字卡片、6片雪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複習數數。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數?誰能數給大家聽?

2.複習比較大小出示數字卡片1-6,誰能給大家提問題?

二、進行新課

1.創設遊戲情境,小組學習6的組成。

a.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一個分雪花片的遊戲,想不想做?準備每人6片雪花片,看誰動作又輕又快。把6片雪花片分成兩份,看誰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能較好地把握知識起點,採用開放教學方式,先讓幼兒動手操作擺小棒充分感知,然後再交流,使幼兒在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兒到前面來展示。

①剛才大家想了那麼多辦法,可是看起來又有點亂,請大家開動腦筋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個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師巡視發現有按順序分的)老師發現這位同學有一種好辦法,下面請他來教教大家。

[在發散的基礎上組織幼兒交流,引導發現。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比較紮實。]

c.全班幼兒再自己邊說邊按順序分一分(板書分合式)。

d.小結。 通過分雪花片我們得到了6的組成。

e.引導觀察,發現規律。

你發現了什麼?誰願意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那麼我們看到6能想到什麼呢?(推雪花片)

2.做一做

a.老師還準備了6個小方塊,想請大家一個猜一猜的遊戲,OK?

①(右手拿1個小方塊藏在背後,左手出示5個)右手有幾個?

②右手藏2個 ③右手藏3個 ,4個,5個。

剛才大家猜的都很準。那老師要問一問你們:為什麼猜得這樣準?有什麼辦法?

b.搶答。

下面我們來比賽,看誰反應快!對口令。

3.小組自學5、4、3、和2的'組成 。

a.剛才我們通過分雪花片編出了6的組成。下面請你在小組中試著編出5、4、3和2的組成。

b.填方框

[把練習設計成猜一猜的遊戲,符合幼兒的特點,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了6的組成,突破了難點。5、4、3、和2的組成就可以完全放給幼兒,採取小組使用的方式學習,既培養了幼兒知識遷移的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教學層次清晰。]

4.指導看書。

邊說邊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動手操作。教師出示數字卡片6,幼兒擺學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用6的組成連線。

b.對口令。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數學活動,體驗對號入座的樂趣。

2、瞭解座位票中“排”與“座”的意義,學會看票,掌握票中能找到準確座位的兩個條件。

3、能通過手中的票,找到自己的位置,並與他人大膽交流。

活動準備:

1、自制電影院座位分佈圖。

2、學具:幼兒人手一張電影票。

3、情境佈置:電影院。 活動過程:

1、情境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看過電影嗎?看電影前需要憑什麼進入電影院呢?

2、出示電影票,引導幼兒座位票中“排”與“座”的意義,幼兒嘗試根據電影票上的提示找到電影院座位分佈圖中相應的座位。

(1)教師出示一張電影票,幼兒觀察,引出“排”與“座”。

(2)教師在黑板上出示電影院自制圖,請個別幼兒上臺嘗試根據票上的提示找一找電影院座位分佈圖中相對應的座位。

(3)請找準位置的幼兒說出自己是如何找到座位的。

(4)教師梳理,小結:離螢幕近的是第一排,從前往後數一共有“幾”排,每排從一邊往另一邊數的是座。

3、幼兒再次根據電影票上的'提示找到電影院座位分佈圖中相對應的座位。

(1)請一名幼兒說一說自己希望坐在電影院中的第幾排第幾座。請另一名幼兒幫助其找到示意圖中對應的座位。

(2)請一名幼兒根據自己的表達,提前進入電影院找到自己的座位。

(3)集體驗證。

4、幼兒集體進電影院對號入座。

(1)幼兒領取電影票,請幼兒並介紹自己坐在電影院的第幾排,第幾座,並說一說進入電影院後會怎樣找座位。

(2)教師梳理、總結:根據電影票的提示先找到第幾排,再找第幾座。

(3)幼兒有序進入電影院,並根據電影票的提示找到自己的座位。

(4)檢驗幼兒是否對號入座,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4)請部分幼兒邀請客人一起看電影,並幫助客人根據電影票中的提示找到座位。

(5)觀看電影,教師小結,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與家人看電影時幫助家人根據電影票上的提示找到座位。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拼圖的過程中感知三角形與正方形、長方形三者之間的拼合關係,體驗圖形的空間變化,學習用符號記錄結果。

2.樂意操作,大膽嘗試,感受拼圖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範例板2塊,幼兒操作板大圖一份。

2.學具:每組一筐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三角形拼圖操作板每人一塊。每組一份固體膠或者漿糊。

活動過程:

一、學習按範例板拼圖形。

1)出示一張三角形的範例板,幼兒觀察範例板,並按範例板拼圖。

提問1:今天天氣怎麼樣?(很冷)風怎麼樣?(風很大)昨天夜裡掛了一陣很大的大風,把小白兔家的房子給颳倒了。小白兔很傷心,我們要怎麼幫助她呢?(給小白兔蓋一幢房子)

提問2:(出示房子結構圖)這是小白兔家房子的結構圖,我們看一看它的牆壁是由什麼組成的?(正方形)它的屋頂是什麼形狀的?(三角形)

提問3:小白兔還給小朋友們提供了一些圖形片片,你們看這是什麼圖形片片?(三角形)小白兔想讓小朋友們用這些三角形片片給她蓋一幢新的房子。小朋友們看看牆壁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拼一下)

提問4:小朋友能用手中的三角形拼出這幢小房子嗎?我們一起來拼一拼。(幼兒動手操作)

2)、出示另一張範例板,請幼兒按範例板拼出圖形。

提問1:小白兔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了,這還有一張圖片,小朋友來看一看,這這是什麼?(三角形)這個三角形是由什麼組成的?(三角形)一共用了幾個三角形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6個)

提問2:原來是用小的三角形拼出了一個大的三角形。你們想不想用你們手

中的三角形來拼一拼這個大的三角形?這次老師請一個小朋友到黑板前拼一拼。

二、遊戲:“三角拼圖”。

1)講述規則: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一個記錄表,在記錄表的左邊,有什麼?(正方形長方形)在正方形的`左邊有一個大的空格,在這個空格中小朋友們要用小三角形拼出一個大的正方形。拼完後數一數一共用了幾個三角形,並用符號記錄到後面的空格中。

提問:我們可以用哪些符號來記錄呢?(小圓點,波浪線直線數字??)記住,你用了幾個三角形拼一個正方形,就在後面的空格中記錄幾個符號。

2)教師引導幼兒複述規則。

師:(指著長方形)這是什麼圖形?(長方形)在長方形後面的空格中我們要幹什麼?(用小三角形拼出一個大的長方形)拼完後要幹什麼?(數一數一共用了幾個三角形)然後幹什麼呢?(用符號記錄到後面的空格中)

3)介紹操作工具。

師:老師這裡還有一些棉花棒糨糊和記號筆,小朋友們可以現在空格中用三角形擺一擺,然後用棉花棒沾一點糨糊塗到三角形的背面,塗完後用記號筆記錄到後

面的空格中。

3)教師總結,

師:誰能到前面來介紹一下自己的記錄表?

4)幼兒相互檢查。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一起用三角形拼出一個大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小朋友們回家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出更多的圖形。

活動反思:

當時在選課的過程中,由於怕自己對課堂的把握不夠,所以我選擇了這節環節較少,目標目標明確的三角拼圖活動。

本節課的重點是在拼圖的過程中感知三角形與正方形、長方形三者之間的拼合關係,體驗圖形的空間變化,學習用符號記錄結果。所以在設計上將環節簡單化,增加幼兒的操作次數,讓幼兒自己在拼拼湊湊中找到訣竅以及拼圖的樂趣。

雖然在這節活動中基本做到了環節清晰,語言流暢,但是還是有許多的不足:

一、整個活動顯得生硬,遊戲性不強,缺少讓幼兒感興趣的東西。

學前兒童的活動主要是以遊戲為主,在遊戲活動中完成學習目標。雖

然我在第一環節加入了情境以及遊戲,但是在整體活動中沒有將情境貫穿與整個活動中。尤其是在出示大三角形時,已經有幼兒說出這是屋頂,但是我還是說大三角形。我沒有好好把握住幼兒給我的啟發,從而導至整個活動有些生硬。我想在以後的活動設計中我會多注意活動的遊戲性。

二、沒有讓幼兒有充分的觀察機會,引導不夠。

一個活動的匯入環節是整個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幼兒能否理解和接

受新的知識關鍵還要看匯入的夠不夠充分。在匯入環節中,我讓幼兒觀察小房子的結構時沒有給幼兒充分的觀察時間,在讓幼兒觀察時我缺少了讓幼兒自己思考的過程,我沒有讓幼兒自己思考正方形是如何用三角形拼成,怎麼樣才可以拼出一個大的三角形等等。如果幼兒有充分的思考時間的話,那麼在後來完成記錄表的過程中應該會輕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