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精品】國小數學教案合集七篇

校園 閱讀(2.03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國小數學教案合集七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和筆算。

2、通過引導,讓學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直接揭題: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都在上有關小數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知識,出示課題:

2、 情境設定:同學們,我們經常要去超市購物吧,當你選好東西到付款機處付好款後,付款員阿姨還回給你一張小票(實物出示),這是許老師去超市購物得到的一張小票,你從上面可以看懂哪些資訊?

寧波三江購物俱樂部商場

品名 單價 數量 金額

保鮮膜 5.38 1 5.38

立白洗潔精 4.79 1 4.79

農夫果園飲料 3.30 1 3.30

三笑牙刷 1.41 1 1.41

①學生暢所欲言

②師:那你根據我們今天上的.內容“”,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並列出哪些算式?

生答師板書:5.38+4.79 3.30-1.41

5.38+3.30 4.79-3.30

4.79+1.41+5.38 5.38-4.79

……

二、進入新課

1、嘗試解決:我們說出了這麼多算式,現在請你選擇其中幾道試著列豎式做一做,有問題可以同桌討論。

2、你做了哪幾道?你是怎麼做的?能告訴大家嗎?(生上臺實物展示)

①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列?你有什麼辦法來證明你這樣列是對的?

(可從元、角、分方面來說,也可從數位方面來說)

②還有誰做了其他不同的題目,上來展示,並介紹你自己的做法。

3、深入

師:大家仔細看,這4個小數都有什麼共同特點?

那你能不能舉幾個其他位數的小數相加減呢?(注意;整數部分不要超過3位,小數部分不要超過4位)

4、小組活動:請你任意寫兩道小數加減法的算式,整數部分、小數部分位數都可以不一樣,然後同桌交換做,做後再讓出題的同學批,看哪組合作得又快又好。

5、 反饋:實物展示,並讓學生介紹自己是怎樣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①突出驗算方法:你有什麼辦法知道自己做對了呀?

②突破難點:我這裡有這樣兩道題目:10-0.48 9.46+10.34

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兩題有什麼特別之處嗎?你有什麼建議嗎?

6、 :那我們上到這兒誰能比較完整地說一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呢?(後實物投影展示“法則”)

三、鞏固練習:

1、 專項練習。奪

8.35+4.65= 21.37-8.37=

16.74+5.238= 3.4-0.56=

10-4.8= 6.42-4.2=

2、 生活實踐題。

老師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師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高處的光管嗎?

一群小動物在渡口過江,現有一大一小兩隻渡船,大船限載重0千克,小船限載重600千克,5只動物同時過渡口,該怎樣乘船?

老虎 獅子 大象 猴子 袋鼠

408.26 532.5 1571.9 8.1 58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關鍵:弄清圓與轉化後的近似圖形之間的關係。

教具:多媒體計算機、幻燈片。

學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刀、刻度尺、一張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設疑匯入

1.啟發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微機演示)

2.微機顯示一個圓,再把圓塗成紅色。提問:這是什麼圖形?看到圓想到什麼?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麼?(圓的面積)出示課題。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請同學們思考。

[評:通過對舊知的回憶,激起學生從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並決定思想方向,有利於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二、新課教學

1.通過度量,猜想圓面積的大小。

用邊長等於半徑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圓面積,

(如圖)觀察後得出圓面積比4個小正方形小,好象又比3

個小正方形大一些。初步猜想:圓的面積相當於r2的3倍多

由此看出,要求圓的精確面積通過度量是無法得出的。我們在學習推導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分割、拼合等辦法,將它們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樣的方法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評:這一探索性地設問,使學生產生懸念,引入深思。它與得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後的驗證,前後呼應,融為一體。使學生對圓面積與r2的倍數關係,獲得十分鮮明的表象,而且有助於避免與圓周長的計算公式(c=2r)產生混淆。]

2.學生操作。

(1)學生分別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開,拼成兩個近似的長方形。(微機顯示)老師提問:

①拼成的圖形是長方形嗎?(是近似的長方形,因為它的上下兩條邊不是線段。)

②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③把圓16等份和32等份後,拼成的圖形有什麼區別?(32等份後拼成的圖形更接近於長方形)

如果把一個圓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微機顯示)(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

④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哪一部分?怎樣用字母表示?(圓周長的'一半,c/2=r),它的寬是圓的哪一部分?(半徑r)

⑤你能推匯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嗎?

[評:指導學生自己動手,並通過微機演示,把一個圓剪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從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想象力,也可以滲透以直代曲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把圓16等份分割後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圓周長的四分之一(c/4=r/2),高等於圓半徑的2倍(2r),所以s=r/22r=r2 (見圖一)

(3)把圓16等份分割後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

相當於圓周長的1/4,高相當於圓半徑的4倍,所以s=1/22r/4r=r2

(4)把圓分割後,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就是圓周長的一半,高等於圓半徑的2倍,所以s=1/2r2r=r2 (見圖三)。

3.小結:無論我們把圓拼成什麼樣的近似圖形,都能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s=r2,驗證了原來猜想的正確。說明在求圓的面積時,都要知道半徑。

4.比較圓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找出聯絡和區別,加強記憶。兩個公式都與有關,但圓周長等於直徑長度的倍,而圓面積等於以半徑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的,即r2等的倍。

5.自學例1。注意書寫格書和運算順序。

[評:引導學生通過多次不同的實驗,採用轉化的方法,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從而推匯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同時,利用計算機的演示,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進一步加深對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

三、看書質疑

四、鞏固練習

1.看圖計算圓的面積。

2.根據下面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r=6釐米 d =0.8釐米 r=1.5分米

3.一塊圓形鐵板的半徑是3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4.要求一張圓形紙片的面積,需測量哪些有關資料?比比看誰先做完,誰想的辦法多?

(1)可測圓的半徑,根據s=r2求出面積。

(2)可測圓的直徑,根據s=(d/2)2求出面積。

(3)可測圓的周長,根據s=(c/2)2求出面積。

[總評:這節課有兩大特色:

一、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重視其學習結果,更要重視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敢於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推理。通過學生多次不同的剪拼,採用假設、轉化、想象等方法,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其他的平面圖形,逐步歸納概括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多層次的操作,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絡,又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它能使靜態的畫面動態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同時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節課恰當地運用了微機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年級(上冊)教學了最初步的分類整理資訊的方法。本單元繼續教學統計,重點放在收集資訊和整理資料上,教材有以下特點。

1在隨機事件中收集資訊。

例題創設的情境是四名學生圍坐在一張方桌的四周,桌上混雜放著正方形、長方形和圓三種圖形,且個數都不相同。為了知道三種圖形各有多少個,由一名學生逐個地報各圖形的名稱,其他學生把圖形記下來。

一年級(上冊)統計已經發生的事件裡的資訊。如大象家來了許多客人,統計客人中各種動物的數量。又如全班學生每人都選擇了自己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統計蘋果、梨、桃、香蕉、草莓等幾種水果各有幾人喜歡。在這些事件裡,統計的物件資訊已經呈現,只是資料尚未知道。只要採用分類計數的方法(即分一分、數一數)就能得到資料。

本單元教材裡的事件或是尚未發生、數量沒有確定,或是事件裡的資訊沒有固定的呈現規律。如拋圓片,落下時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把圓片拋20次,哪面朝上既沒有固定不變的規律,也沒有確定的次數。因此,必須到事件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中隨時收集資訊,經過整理才能獲得需要的資料。例題沒有讓學生把桌上的圖形直接分類計數,而是通過一名學生逐個地報圖形的名稱,目的是把其他學生帶進隨機事件的情境中。

2突出記錄方法的教學。

隨機事件裡的資訊往往是陸續出現、稍縱即逝的,隨時記錄、儲存出現的資訊才能保障資料正確。例題由一個人報圖形名稱,其他人作記錄,教學收集資訊最基本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錄,記錄方法必定會多樣。例題的'第二幅情境圖是學生獨立記錄的場景,呈現了三種最常見的記錄方法: 有人邊聽邊畫,聽到一個圖形的名稱就把這個圖形畫出來,於是畫出了一串圖形;有人把三種圖形分開記錄,最上面一行畫正方形、中間一行畫三角形、下面一行畫圓;還有人設計了一張簡單表格,把三種圖形分類記錄,而且使用簡單的符號記錄。

教材組織學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記錄方法,評價他人的方法,借鑑比較好的方法。上面的第一種記錄,每種圖形的個數還得分類數一數才能知道;第二種記錄,三種圖形的個數已能清楚地看出來了,但邊聽邊畫圖形還不是最方便的方法;在第三種記錄裡不僅容易看出各種圖形的個數,而且畫符號比畫圖形方便,是較好的記錄方法。教材引導學生在清楚和方便兩個方面比較、評價各種記錄,對分類用符號記錄的方法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學習和使用這種記錄方法。

記錄資訊使用的符號,可以畫,也可以畫或丨等。只要學生喜歡並且容易畫,都可以。在本單元,一個符號代表一個資訊。

3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裡獲得資料,開展統計活動。

想想做做的三道題在有趣的遊戲或簡單的調查中開展統計活動,要使用分類畫符號記錄資訊的方法。第1題統計圓片落下時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數,教材為學生設計了兩張表格。左邊一張表格是資訊記錄表,用畫的方法記錄圓片各次落下哪一面朝上的情況。右邊一張是統計表,填寫圓片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數。第2題了解同學最喜歡的體育活動,第3題統計自己班同學的家庭人口數,都要先進行調查,收集需要的資訊,再經過整理加工,獲得資料才能填寫統計表。調查中收集和記錄資訊是這兩道題的練習重點,體驗和初步學會用符號記錄資訊是練習的主要任務。要讓學生獨立進行調查、記錄等活動。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1. 使學生在具體場景裡體會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關係,初步學會使用上、下,前、後,左、右等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2. 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學習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教學例題

1. 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與右。

談話:小朋友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懂得了很多課堂紀律。老師問問大家,當我們想發言的時候應該先怎麼樣?(指名回答)大家舉手看一看?(讓學生在座位上舉手)

提問:大家舉的是哪隻手?沒有舉起來的這隻手是(左手)誰來說說怎樣區分左、右手?

談話: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們的身上你還能找出這樣的好朋友嗎?誰來說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設計意圖:在上、下,前、後,左、右這三對位置關係中,體會左、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首先讓學生通過自己身體上的例項,直觀感知左和右,為進一步體會左、右的位置關係奠定基礎。]

小遊戲:由慢到快聽口令做動作(想想做做第1題)。

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

左邊拍拍手,右邊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充分感知左和右。]

2. 結合具體場景,進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關係。

多媒體出示小朋友在教室裡上課的場景。

談話:小朋友們上課坐得多整齊啊!你能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左和右來說說他們的位置關係嗎?

同桌討論,嘗試說說小明與小紅的位置關係。交流反饋,引導學生正確說出小明坐在小紅的左邊,小紅坐在小明的右邊。

如果有的學生說小明坐在左邊,則啟發:這樣說不夠完整,你能完整地說一說小明坐在誰的左邊嗎?

小結:在描述兩個人的位置關係時,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

提問:你還能看圖說說哪些物體有左、右的位置關係?同桌互相說後彙報。

[設計意圖:兩個人的左右關係要明確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學生一開始學習的時候不習慣這樣的表達。教師利用教材上學生上課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描述兩個人的左右關係,初步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聯絡教室裡的真實場景,強化對左右位置關係的認識(想想做做第2題)。

讓每個學生自由說一說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誰,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誰,再同桌交流,最後指名回答。

選同桌兩個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說一說誰在誰的左邊,誰在誰的右邊。

選橫排或豎排裡的三個小朋友,請學生說說中間小朋友所處的位置。

小結:我們在描述位置時,一定要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而不能只說誰在左邊或右邊。

[設計意圖:聯絡實際,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左右的位置關係。由兩個人的左右關係過渡到三個人的左右關係,是學生認識的難點,教師適時組織討論,幫助學生更清晰地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從而自覺採用完整的表達。]

3. 讓學生就教室裡的某一人或物說一說所處的位置。(可以用前、後的關係進行表達)

[設計意圖:通過說說教室裡的某一人或物所處的位置,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置關係的習慣和應用意識,鞏固對左、右的認識,體會前、後的位置關係。]

二、 鞏固深化,解決問題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星期天,小熊買了好多好吃的來招待好朋友(多媒體出示情境圖)。誰來說說小熊都買了什麼?

提問:每個小朋友可以選一樣,但是不能說出它的名字,只能說出它上、下、左、右的鄰居各是誰,讓大家來猜一猜好嗎?

[設計意圖:給單調的練習賦予一定的情境,可以調動學生主動觀察、交流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使學生體會上、下的位置關係。]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同桌合作操作:把數學書擺在課桌的中間,把文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右面,把學具盒擺在數學書的左面,把小尺擺在文具盒的上面。

讓學生說一說,擺在最左邊的是什麼,擺在最右邊的是什麼。從左數,文具盒是第幾個,從右數,文具盒是第幾個。數學書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擺放學具,再互相說給同桌聽,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把操作、觀察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自由擺放學具的活動,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

3.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最後指名全班交流。

第5題可讓學生先看圖說,再讓學生說說還可以怎樣說。

三、 總結點撥,拓展應用

提問: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開心嗎?誰來說說你都知道了些什麼?(揭示課題:認位置)

談話:課後,請小朋友們用你們那善於發現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找出各種物體間的位置關係,並且說一說,好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和掌握的知識,鼓勵學生用已經學到的本領去探索周圍更廣闊的世界,培養數學的眼光。]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2、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類的含義,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師可以適時地向學生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教育。

教學重點: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教學難點: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逛過超市嗎?裡面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

為什麼要這樣擺放呢?

分類擺放後顧客去買東西更方便。你們想不想學習怎樣分類呢?

那麼今天這節課就來學習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二、授新課

1、活動一:整理房間

(1)有個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園玩,可是他的媽媽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間整理好.

(2)課件出示:同學們看了亮亮的房間,你們想對亮亮說什麼?

你們願意幫幫他嗎?那麼你們認為該怎樣整理房間呢?(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組彙報

你能說說為什麼要這樣整理嗎?(強調同一類的要放在一起)

課件演示整理過程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學習用品?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p.13、14

教學目標:

通過對一些常見容器的實驗,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並注意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

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

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檢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對工作,檢查學生的'口算完成情況。

二、交流檢查學生昨天回家的實踐作業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個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較小的容器)

1個電飯煲是2升多,1個大油桶是5升,一個水池30升,一個臉盆5升(較大的容器)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劃該容器的大小;(2)繼續補充

三、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製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裡,看看水面各在哪裡。

比如:煲的1/2,鍋的差不多,臉盆的1/5

可繼續讓學生估一估,整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是幾升。

2、下面的容器裡大約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這裡的4張圖,可以讓學生先挑一個最有把握的說,並說清楚理由。

再以此為參照,進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進行,但都要學生充分說理,不能是簡單的憑感覺。

四、指導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複習關於表內乘、除法、角、方向與位置,統計與分類等內容。

2、讓學生學會整理知識點。

3、熱鬧、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學會從圖中讀取資訊,發現知識點。

教學難點:

靈活利用情景圖結合所學內容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電教裝置或掛圖、多媒體課件、正方體等李具。

學具準備:學具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匯入新課:同學們,我們本學期的數學知識已經學完了。上節課我們對照所學內容從情景圖中發現了許多數學資訊。現在我們一起來或故這些知識點。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探究新知。

1、出示左上角的圖片。引導學生對方位知識進行整理。

(1)師:今天刮的是西風,那麼明天刮什麼風呢?對於明天刮什麼風我們不能確定,只能猜測,這就是我們前面學到的關於可能性的問題。

(2)師:房子的東面有條河,從真個資訊中,我們可以得出什麼資訊?

(3)出示不同角度的'汽車,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檢視,深刻體會根據檢視判斷觀察著的位置。

2、出示課本102頁的圖。

(1)讓學生算一算“有多少玉米”?讓學生說一說師怎樣算的。

用加法算:8+8+8+8+8=40(個)

用乘法算:8×5=40(個)

(2)讓學生算一算“樹上有多少隻小鳥”,引導學生複習混合運算。

(3)讓學生算一算鴨和鵝的只數,發現它們的倍數關係

3、複習“角的認識”。

引導學生回憶。

(1)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角分為直角、銳角、鈍角

(3)簡單畫一些角,讓學生比一比大小。

4、複習統計的有關知識。

再次出示課本108-109頁的情境圖引入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整理

三、回顧整理,拓展應用

自主練習

計算。

20—3×6 6×5+20 80—5×6 7×5—20 90—4×9 42—3×8 7×5—20 90—4 x9 42—3×8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又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