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名師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2.37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師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師教學設計

名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聆聽樂曲,學會欣賞樂曲,感受樂曲的意境。

2、從樂曲聲中聽辨各種鳥鳴叫聲,以體驗這種描繪功能,從中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3、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記憶各段主題曲調的順序,提高音樂記憶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使學生真正從內心感受音樂、體驗音樂、享受音樂。

2、能將樂曲進行分段,清楚分辨出樂曲中的各種演奏樂器。

3、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生動描繪歌曲的意境,感受歌曲的內涵。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準備:

圖片,錄音機,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交響童話《彼得與狼》並結識了許多的動物小朋友,同學們還記得嗎?請同學們說說,每一個動物都用西洋樂器不同的樂器音色來演繹,不僅形象還很生動,同學們還記得哪種樂器代表了哪隻可愛的動物?聆聽一次。

二、欣賞《森林的歌聲》

匯入:《彼得與狼》中的小動物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它們的聲音融合成了一段美妙的旋律。今天老師將帶同學們去聆聽一個特殊的音樂會,在同學們聽的過程中好好想想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

1、森林中的歌聲來自哪裡?是孩子們的歌聲嗎?還是什麼歌聲?

2、有多少動物在唱歌,你們見過嗎?

3、聽完樂曲給同學們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生聽完討論回答。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大家在聽的時候要注意樂曲在重複演奏每個主題時,有一些小的變化,大家想想是什麼樣的變化?這三段主旋律分別用了哪幾樣樂器來演奏?同學們能分辨它們的音色特點來嗎?這三樣樂器的合理搭配給同學們一種怎麼樣的感受呢?

生聽完討論回答。

師:聽完這首樂曲,你們覺得樂曲的高潮部分在哪一段呢?

生討論回答。

4、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前面提出的問題最後在欣賞這首樂曲,並想想學習了《森林的歌聲》對大自然有一種怎麼樣的想法或是情感?

小結:

今天,我們聆聽了來自森林的歌聲,一起演奏了奇妙的森林之歌。森林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美妙的音樂,還帶給我們健康美好的生活環境。在我們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不要忘了森林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了森林,那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是個什麼樣呢?我們現在要做的,並且能夠做到的就是“愛護樹木,保護森林資源”。

名師教學設計2

一、匯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作者

1、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他徒步漫遊過很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作品有《白樺樹》《修牆》,詩集《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等。

2、1912年弗羅斯特38歲,這一年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放棄他在一所師範學校教書的職業,放棄本來可能更平坦、安穩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這首詩寫的就是這一重要的人生選擇。

三、朗讀詩歌、感悟內容

四、合作探究

1、四節詩各表達了什麼意思?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選擇的尷尬與無奈,陷入沉思——一經選擇便無從回頭。

第二節:寫詩人選擇了一條極富挑戰的道路,這條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第三節:寫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但他卻留戀著那條未選擇的路,擔心踏上一條錯誤的路而難以返回。

第四節:寫詩人對未來的遙想。將來回顧往事,那條未選擇的路是不是比已選的那條路更好些呢?但是現實已經不能回頭了。

2、為什麼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原因有二:人生的道路有許多條可供人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選擇的路,才更讓人想念和留戀,此其一。未選擇也就是一種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於已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此其二。詩人重點寫未選擇的路,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引人深思。

3、詩中“路”有什麼深刻含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樣的人生哲理?

詩人表面上似乎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有: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只能選擇一條,必須慎重;人生的選擇,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從;路靠自己去走,越是荊棘叢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能磨鍊人。

五、探究主旨

1、詩人為什麼把詩題定為“未選擇的路”?

詩人寫作的重點是未選擇的路。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與不可逆轉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2、這首詩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人生的選擇很無奈,既要勇於抉擇,更要慎重對待。

六、比較閱讀

1、在詩歌表現出的情緒上,兩首詩有什麼不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比較樂觀積極,《未選擇的路》則有些憂鬱惆悵。

2、這兩首詩可能對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兩首詩都飽含哲理與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其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以鼓舞,教人笑對人生;而《未選擇的路》則以其深沉的感嘆,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引起人們感情的共鳴,激發人們對人生選擇的思索。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歌,我們或許對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我們只有從不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堅定活潑的性格,進而正確地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願大家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名師教學設計3

一、導語激趣,放飛想象

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已經對神話傳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裡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孫悟空,他會七十二變,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呢?你可以變成任何人、任何物,趕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腦中是不是湧出了許許多多的奇思妙想?選你最喜歡的一個想法,編一個精彩的故事吧!

二、大膽想象,自編故事

交流評議,取長補短

1。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同學或老師聽,再互相評一評。

2。全班交流,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大家評議。教師引導學生從想象是否大膽、新奇等方面加以評議。

三、編寫故事,獨立修改

四、評議習作

選一至兩篇優秀作文或問題作文全班評改,重點從語句是否通順、條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體情節等方面評改。

五、修改習作

1。自主修改習作。

2。小組內同學互相修改習作。

六、謄寫習作

1、要求書寫工整,注意格式。

2、優秀習作或優美片段賞讀

名師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一滴水經過麗江》是一篇富有特色的遊記。文章以一滴水的經歷為線索來移步換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了從玉龍雪山的重生到山下玉河瀑布的奔流,再到落水洞、黑龍潭的沉睡初醒,後來流經麗江四方街幾個重點場景的所見所聞,通過水的視角來描述從玉龍雪山到麗江四方街沿岸的風土人情乃至歷史由來,展現了一幅立體麗江圖,表達了作者對麗江古城的喜愛、讚美之情。

【學情分析】

遊記,顧名思義,就是記遊,屬於寫景散文,學生並不陌生。七年級時學生接觸的第一單元課文《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這些都是文情並茂的寫景抒情散文,八年級上冊書學生又接觸了《三峽》《答謝中書書》《與朱元思書》《記承天寺夜遊》這些古代名家歌詠山水的優美篇章。

本單元的課文第一次把遊記作為一個單獨的單元,通過前面三篇遊記散文的學習,學生應對遊記散文的特點,寫景的角度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在自讀本篇時,重在閱讀實踐,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運用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抓取文中的關鍵詞,梳理作者的遊蹤。

【教學目標】

1.運用圈點勾畫等方法抓取關鍵詞,梳理遊蹤

2.品味優美語言,體會作者寫景中飽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運用圈點勾畫等方法抓取關鍵詞,梳理遊蹤

【教學難點】品味優美語言,體會作者寫景中飽含的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學案導學、實物投影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課文匯入情景匯入,明確目標。

圖片匯入,讓學生對麗江有直觀的印象,為後面的賞析做鋪墊。

二、檢查預習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2.解釋重點詞語。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

三、合作探究

1.自學指導一:覓遊蹤,理線索

默讀課文,進行勾畫,找出文中的關鍵詞,梳理出這“一滴水”的行程,並畫出線路圖。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遊覽麗江,他見到了些什麼(重點寫了什麼),請概括出來

2.自學指導二:賞美景,抒情感

先自主跳讀課文,從文中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處美景,做好批註,從修辭、用詞等角度進行品讀;然後小組討論,輪流發言,做好記錄;最後全班展示交流,發言要清晰條理。

3.互助交流

任務完成之後,可以請教、可以交流,有爭議的地方可討論。

4.我的疑問

老師總結1.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原文,運用圈點勾畫等方法抓取關鍵詞,梳理遊蹤

2.學生自選角度,進行賞析。

1.明確遊蹤,學會抓取關鍵詞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

2.訓練學生多角度賞析的能力體會作者寫景中包含的情感。

四、類文閱讀閱讀《黃果樹聽瀑》節選並完成下面的問題進一步鞏固

通過圈點勾畫抓取關鍵詞,瞭解作者的遊蹤運用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抓取關鍵詞語把握作者的遊蹤,

五、佈置作業1.我是另“一滴水”

本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小水滴的見聞和感受,表達了對麗江古城的喜愛之情。請同學們仿照本文以一株花、一隻貓、一堵牆……的角度來寫一段話。表達某種情感,100字左右。

2.寫名片

請你替水滴導遊為麗江設計的名片上寫一句話,概括特點:這滴水所見的麗江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名師教學設計5

一、教材解讀:

本課寫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奇鬆,瓷胎獨特,十分搞笑。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在督導過程中幫忙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學會11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會用“屹立”和“飽經風霜”造句。

3、理解課文資料,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在讀的過程中,幫忙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鬆的美和奇。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資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讀通課文。

3、導讀第一自然段。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資料。

3、領悟作者是怎樣引出黃山奇鬆的。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題。

1、板書“奇”,用“奇”組詞。

2、板書“奇鬆”,說說詞義。

3、板書課題,齊讀。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朗讀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課後的詞語。

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2)朗讀下列詞語:

陡崖屹立飽經風霜姿態優美盆景賓客情有獨鍾充滿生機

2、朗讀課文,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檢查:指名逐節朗讀課文,指導讀好下列句子:

黃山最妙的觀鬆處,當然是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

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或臥;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讀時結合上下文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事先佈置預習):

譽為情有獨鍾黃山絕勝處遒勁

3、逐段齊讀課文,邊讀邊想每段分別講了什麼。

三、導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交流:讀了這一段,你懂得了什麼?

3、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結合理解“譽”“情有獨鍾”“聞名於世”(換詞)。

4、練習:

(1)黃山被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黃山“四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奇鬆怪石雲海溫泉

(4)在這“四絕”中,人們最喜愛的是______。所以課文

說人們對黃山奇鬆,更是“________”。

出示“情有獨鍾”,指導朗讀。

5、投影出示: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指導朗讀:黃山奇鬆那麼“瀟灑、挺秀”,你喜歡嗎?朗讀時就要讀出讚美、偏愛的感情。

自由讀,齊讀。

設疑:那麼,黃山奇鬆“奇”在什麼地方呢?——下節課學習。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自讀生字,說說哪些字不易寫好,哪些地方書寫時應注意。

2、範寫下列生字:

譽: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內別忘了一橫。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擺正。

屹:右邊不要多橫。

俯:右邊“府”的一撇要到位。

狀:同“壯”要區別開來。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資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透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資料,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引入情境。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黃山奇鬆》這篇課文。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黃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絕”聞名於世,這“四絕”是指——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出示“奇鬆、怪石、雲海、溫泉”)。我們還明白,這“四絕”中,人們最喜愛的是——黃山奇鬆,正如課文中說的一樣,更是“情有獨鍾”(出示“情有獨鍾”,齊讀)。只要你來到黃山上,你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瀟灑、挺秀的奇鬆。

二、激情導讀,感受奇鬆。

1、這天,咱們就一齊去觀賞黃山奇鬆。告訴大家,要想看鬆,最好的去處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玉屏樓前能夠看到哪些奇鬆呢?請同學們好好地讀讀課文第二節,待會兒告訴大家?(學生自由讀)

2、同學們,在玉屏樓前,你看到了哪些奇鬆?

板書: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

3、下面請同學們再好好地讀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描述迎客鬆的句子,用浪線劃出描述陪客鬆的句子,用虛線劃出描述送客鬆的句子。

4、請三位同學分別讀一讀。

5、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描述迎客鬆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想,在你的頭腦中迎客鬆究竟是什麼樣的?

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1)同學們,你們在讀的時候,頭腦中出現了迎客鬆了嗎?它是什麼樣貌的?(指名說)

(2)大家說得挺好,願意看看真的迎客鬆嗎?(映示迎客鬆)怎樣樣,真的迎客鬆和你想的一樣吧!

(3)齊讀描述迎客鬆的句子。

(4)看著這棵姿態優美、枝幹遒勁的迎客鬆,讀了描述迎客鬆的這幾句話,老師相信大家必須有什麼話要說吧!或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指名說)

①課前,老師查了資料,黃山上尺把高的松樹都生長了幾十年,可想而知,這麼高大的迎客鬆,不知經歷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風吹雨打,所以文中說它飽經風霜(出示“飽經風霜”),但它卻仍然鬱郁蒼蒼(出示“鬱郁蒼蒼”),充滿生機。這兒完全能夠看出迎客鬆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大家試著讀一讀第一句話看能不能不要老師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鬆頑強的生命力給讀出來。(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②明白為什麼叫它迎客鬆嗎?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歡迎賓客的`到來。這句話實際上就寫出迎客鬆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鬆的奇給讀出來嗎?(指名讀)

③指名讀第三句。把這句話改一個說法,用上“不僅僅……而且……”。(迎客鬆不僅僅是黃山鬆的代表,而且成了整個黃山的象徵了。)

師:黃山上的鬆太多了,它們千姿百態,形態各異。但是人們只要一提到黃山奇鬆,就不由地會想起——迎客鬆。迎客鬆就代表著黃山奇鬆。實際上這句話還清楚地告訴我們,迎客鬆不光代表著黃山奇鬆,它還象徵著整個黃山。

出示:人們提到黃山就會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鬆就會想起________。

同學們,此刻這句話理解了嗎?能讀好嗎?(指名讀,注意“乃至”後適當加重語氣。)

(5)同學們,迎客鬆生命力是那樣的旺盛,姿態是那樣的獨特,它代表著黃山奇鬆,更象徵著整個黃山。我覺得咱們在讀的時候不光要把迎客鬆的奇、美給讀出來,還要把作者對迎客鬆的讚歎,喜愛之情給讀出來。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把作者的情感表現出來嗎?大家試著再讀一讀。(自由讀、齊讀)

(6)同學們,你們願意將迎客鬆永遠留在自己的腦海裡嗎?怎樣辦?(指名說)下面,請同學們抓緊時間把這段話背下來,待會兒,咱們看看哪位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寫迎客鬆的幾句話。

6、聽你們背誦,真是一種享受。我覺得咱們已經來到了黃山,來到了玉屏樓下,迎客鬆就生長在那裡。它旁邊還有陪客鬆、送客鬆。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陪客鬆和送客鬆的部分。待會兒,咱們舉行一場朗讀比賽。告訴大家,要想讀好這兩部分並不難,只要你邊讀邊在腦海裡想象畫面,眼前出現奇鬆的樣貌,你就必須能讀好,必須能夠站到領獎臺上。大家準備一下。(學生自由讀)

(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比賽朗讀,師生評點。)

7、同學們,讀完了課文第二節。看完了玉屏樓前的三棵奇鬆,我們必須會被枝幹遒勁的迎客鬆,形似巨人的陪客鬆,姿態獨特的送客鬆給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們再來觀賞這三棵奇鬆。

引讀:來到了黃山最妙的觀鬆處玉屏樓,你舉目望去,首先就會看到迎客鬆。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

三、觀看錄影,昇華情感。

1、同學們,玉屏樓前的這三棵奇鬆最具代表性,其實黃山

上還有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奇鬆,咱們再去看看其它的奇鬆好嗎?

播放錄影。

2、黃山鬆的確是千姿百態。它們裝點著美麗的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錄影,咱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最後一節吧!(齊讀)

3、這段話主要講了黃山上還有許多許多千姿百態的奇鬆,文中的省略號更能說明黃山奇鬆形態多,我們在讀的時候再放慢速度,這樣就更能把黃山奇鬆千姿百態給讀出來。請同學們再一齊讀一遍。(齊讀)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補充練習。

名師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革命前輩們對未來的憧憬併為此作出的犧牲,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當我們面對清晨第一縷燦爛的陽光,揹著書包快樂的去上學時;當我們躺在母親的懷裡,享受溫暖寧靜的母愛時;當我們面對豐盛的餐桌,盡情的享用佳餚時;當華燈初上,我們欣賞著繽紛絢麗的美景時,我們可曾想過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用鮮血築就的。今天,我們將跟隨著作家王願堅同志走近他們,瞭解他們。(板書課題)

二、引導自讀

1.通過課前預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3.邊讀邊悟,體會感情。

a 默讀課文,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可能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b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標出相關語句,寫寫自己的感受,並有感情地讀一讀。

4.交流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郝副營長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堅貞不屈、勇往直前的犧牲精神,同時關注作者善於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的表達方式。)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讀寫結合

1.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革命先烈的動人故事。

2.偉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換來了這盞照亮黑夜的燈,可是僅僅是照亮黑暗的燈嗎?(實際上是照亮我們新中國的燈)

3.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以多好啊為題寫一寫,可以是一首小詩,可以是一段隨想,可以是心靈的獨白

4.集體交流

四、迴歸整體,體會寫法

多好啊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你覺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前後呼應、以一句話貫穿全文、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等表達方式。)

五、延伸課外,提升情感

1.找一兩本革命題材的書讀一讀

2.出一期緬懷革命先烈的小報。

3. 搜尋相關的資料。

名師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船長》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選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全文筆墨集中,以哈爾威船長為中心人物,通過描寫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展現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

目標預設: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想情感,表現危機到來時的緊迫和危險。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探究,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通過對比突出了船長忘我鎮定、臨危不慌的品質;通過語言動作描寫刻畫船長果斷堅決的性格;通過典型的特寫鏡頭,展現船長的高大形象。

3、情感態度於價值觀: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理解船長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捨己為人的精神和尊重婦女、關愛兒童的偉大人性美。

教學重點、難點:

簡單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通過朗讀和感悟課文片段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

設計理念: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在於讓學生實行自我教育”根據“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我在實踐中努力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和諧統一。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和多種角度,為學上提供一個“發展”的語言環境,培養語言智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目的。

設計思路:

《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逐漸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教學中,我注意捕捉探究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發現。在訓練語感方面以四句話為突破口,運用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引導學生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悟情。另外在處理教材上。我不拘泥課文的原有順序;問題開放,學生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寫;操作開放,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研讀、交流,可以讀一讀,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演一演,較好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充分藉助電教媒體,透過音訊效果,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進入角色,加深感受人物的形象。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設定懸念。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偉大作家雨果寫的一篇小說《船長》。故事發生在英國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船長哈爾威像平常一樣把“諾曼底”號輪船從南安普敦開往斯恩西島,誰也沒想到一場可怕的災難正悄悄逼近“諾曼底”號輪船,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請同學們翻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件什麼事?

三、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1、速讀課文,說說在這件事中,誰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引導並提煉出研讀專題:

你覺得哈爾威船長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教師推薦研讀方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劃一劃描寫船長的句子。

(2)自由選擇說一說、議一議等方式體會船長的偉大形象。

(3)四人為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同桌合作學習,也可以自己獨立研究。

4、學生自主研讀,教師巡迴指導。

5、學生交流,集體討論。(以下按學情展開)

(1)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60人全都就出去!”

①指名讀,注意“吼”的讀法指導。

②說說你為什麼要這樣讀?(當時船上很亂)你又是從哪裡讀懂的?(讀相關句子)

③出示課件:傾聽一段音訊資料,想象畫面中的情景,談談自己的感受?隨機指導學生朗讀相關句子。

教學時就是要運用多媒體手段來適應學生特點,發揮它的穿透力,串起英雄的精神,讓學生從文字走進人物的心靈深處!

④此時此刻,如果你就在這船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學生暢所欲言)而船長最先想到的又是什麼?(再次朗讀船長說的話,體會船長的鎮定、沉著)

(2)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險些把小艇弄翻了。奧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

①事實上,人們並沒有照船長所說的那樣做,船上發生了更可怕的事,看看發生了什麼?

②引導學生讀第五自然段。

③照這樣亂下去將意味著什麼?(死亡)

(3)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爭執或鬥毆。

①引言:然而,局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②學生讀課文第24自然段。

③此時,你的`心中會有怎樣的疑惑呢?(學生質疑,預設:什麼是“井然有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④指名學生回答。

(4)就在這時,船長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的聲音,黑暗中人們聽到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

①這僅僅只是船長與船員的一段對話嗎?還是話中有話?

②師生參與討論並交流:你從這段對話中瞭解到了什麼?你再一次感覺到這是一位怎樣的船長?

③面對猝然而來的災難,可以說是死亡,在驚慌失措的人群中,為什麼船長卻能夠做到如此鎮定、沉著呢?(體會人物忠於職守的精神品質)

④船長盡到自己的職責了嗎?(結合課堂的需要,適時展開小型辯論)

⑤指導學生分角色讀課文對話或表演。

四、創設情境,激情品味。

1、師小結後,誦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2、創設情境:看著船長漸漸消失的身影,這一刻你的心裡又會有怎麼的疑問呢?(學生質疑)

3、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誰能就這個問題談談看法?(發散學生思維,思考各種可能性)

4、師小結:危難中出英雄。危急時刻,是放棄責任,違背天良,只求獨自活命?還是捨己救人,捨生取義?哈爾威船長已經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們做出了響亮的回答。讓我們再看看船長吧!

5、自由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進行角色轉換,想象說話。

假如你就是生還者之一,你想對船長說:……

假如你就是船長,當你隨著船兒慢慢下沉,你想說:……

假如你就是這艘在英倫海峽上堪稱最漂亮的輪船“諾曼底”號,當你身受創傷,目睹遇難的這一幕,你想說:……(拿筆寫下你想說的吧)

6、讓我們將無窮的敬意化為美妙的旋律,獻給他吧!(學生配樂齊讀課文最後三段)

五、全班學生齊聲呼喚船長的名字——哈爾威船長!

名師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愛,有的傻得可愛,有的淘氣得可愛,還有的乖巧得可愛。總之,娃娃都惹人愛。

課文中的風娃娃怎麼樣呢?欣賞一下課文插圖,你會看到風娃娃胖乎乎的臉、圓溜溜的大眼睛,長得真可愛。讀讀課文,你又會發現,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他以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結果把風箏吹跑了,把人們晒的衣服吹跑了,還折斷了新栽的`小樹。人們都責怪他,他還不知道為什麼呢。

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通過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

【學生分析】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動曲折的情節,像和煦的春風,吹進孩子們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與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貼近,使他們藉此來明辨美醜,懂得什麼事該做,應該怎樣做。

【設計意圖】

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絡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重點難點】

知道風娃娃做了幾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學設計及意圖】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都一定很喜歡娃娃吧?你們自己有玩具娃娃嗎?有什麼娃娃?(結合學生的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娃娃有很多種,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今天,咱們要認識一個新娃娃:板書風娃娃,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⑴聽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畫出生字。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⑵自由朗讀課文,反覆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2、自選板塊,自主研讀。

3、通讀全文,理清線索:

讀全文,看投影,想想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情。學生彙報,老師板書:吹大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小樹。

以上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壞事?

4、提問設疑,小組研讀:

⑴風娃娃為什麼想到幫人們做事?

⑵風娃娃為什麼好心辦了壞事?

⑶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在自學的基礎上討論。

5、分塊研讀,反饋交流:

⑴研讀:“做好事”板塊:

(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風娃娃做了什麼?結果怎樣?

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後,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一句話。從他心裡想的,你體會到了什麼?感受怎麼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身感受。)

⑵研讀“做壞事”板塊。

(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風娃娃做了什麼?結果怎樣?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

讀讀學習夥伴話,說說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

⑶請你評價一下,風娃娃是一個怎樣的娃娃?(通過讓學生體會、感受、評價、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三、教師小結

四、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風娃娃

做好事:吹風車、吹帆船(可愛)

好心辦壞事:吹風箏、吹衣服、小樹(傻氣)

名師教學設計9

一、 教材分析

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而又生動的描繪出來,以此來烘托環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托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設計思路

一課時

1、創設情景、談話匯入

2、巧設案例、拋磚引玉

3、品味鑑賞(聽範文、受啟示、解疑團)

4、小試牛刀(欣賞校園風光、感受美)

5、總結

6、佈置作文

三、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細緻觀察景物的能力

2、 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參與意識

3、 讓學生掌握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4、 在聽說讀寫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 重難點分析

1、抓住景物的特徵,全面細緻的觀察

2、把握寫景順序,寫出層次

3、展開合理的想象

4、注意情景交融

5、歸納寫作的技巧與方法

五、 學習方法

1、 創設情景

2、 啟發引導

3、 合作討論

4、 細緻表達

六、 課前準備

1、 簡報

2、 製作多媒體檔案

3、 蒐集相關資料

七、 教學設計流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匯入:

1、同學們,又是一年春始時,不知不覺中,我們又步入了春了懷抱中。北方的春腳步雖然遲緩一點,但卻怎麼也阻擋不了春的訊息,想必細心的同學們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點點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學已是迫不及待地想彙報自己眼睛裡的春的氣息了,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3、學生自由彙報。教師和其他作出及時的評價與反饋。

4、過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載了這麼多的美好,我們是不是要把它們表達出來呢,那麼就讓我們大膽地來“我手寫我心。”

二、 巧設案例、拋磚引玉:

1、老師和同學們一樣,看到美好的事物,總會心存感動,然後想把這些話表達出來,寫成文章。下面老師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請同學們大膽踴躍的鼓勵或者提出建議。

2、螢幕出示例文,引導學生集體評議,從而能夠感悟優點,並指出缺點,由此複習已知的習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3、老師和學生集體反饋,並再次明確寫景文章的注意事項:如,書寫不夠工整;表達缺乏條理性;不夠生動具體,以及標點使用不當等,從而提請學生注意加強對文章的反覆修改。

4、回憶寫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學們已經練過寫景作文,下面請同學們共同回憶一下寫景作文給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討論)按一定順序

5、分析: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就把這一定的順序搞清楚了,那麼按一定順序描寫有什麼好處呢?板書:脈絡清楚

6、過渡回憶:除了按一定的順序來寫外,我們還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繪,哪些屬於景物的特點呢?

板書: 顏色 形態

氣味 聲音

大小 ……

7、討論:在抓住景物特點之後,最犯愁的是什麼?

生動

板書:形象

具體

8、怎樣能使自己的表達力求生動、形象、具體呢?我們一定要不遺餘力地去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才能把所描繪的事物寫得靈動、鮮活。

9、通過以上分析與總結,巧妙地引出本次習作要求:

(1、)寫景要按方位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裡到外,由外到裡,或由中間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寫,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移步換景) (2、)可以按景物的類別來寫,如山、水、花、鳥;瀑、石、峰、洞;亭、臺、樓閣等。要寫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寫它的靜態,也要寫它的動態,還可以寫出它的環境氣氛。(引導從學過的古詩中感悟)

(3、)要仔細觀察,抓住在不同季節裡景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描寫,發揮想象要適度,不要硬編亂造,憑自己的空想來寫。

(4、)寫景中也可以具體地寫些人和事,若讓人、景、事三者交融一體來寫,可以使作文更為感人。 (5、)寫景物時不要忘掉自己與景物之間的關係,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寫進去,這樣使人讀了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6、)適當地、正確地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歌賦,也可以為作文增色。這就需要你平時多加閱讀和積累,別等用時再去找。

三、品味鑑賞、積累運用(聽範文、受啟示、解疑團)

1、聽範文《雨中登泰山》中寫景的精彩片段,要求:邊聽邊摘記一兩句你認為描寫得生動形象的語句。

2、討論範文:你認為哪處寫得好?為什麼好?

3、總結:從以上分析,你受到什麼啟示,要想把文章寫生動、具體,可採用什麼方法?

比喻

[板書]: 擬人

誇張

4、理清作者景物描寫的順序和觀察視角的轉變

5、小結:從作者的這篇寫景美文中,你們悟出怎樣寫才能把景物的美完美的表現出來?

(生交流討論,師明確):

[板書]:多觀察 多積累

四、小試牛刀(欣賞校園風光、感受美)

過渡:我們的校園也很美麗,如果有人蔘觀我們學校,你會怎樣介紹呢?同學們請思考一下。

1、欣賞校園美景(播放校園風景畫面),看看哪些有代表性。

2、自由描繪校園美景,注意景物描寫的順序。

要求:結合畫面,運用恰當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加以描繪。

3、討論、分析、點評。

五、總結

1、談收穫。

2、最後教師作結:讓我們一起擦亮慧眼,去發現美、創造美,用我們自己的筆來描繪我們美好的家園。

[總板書]:

多觀察 多積累

按一定順序

清楚

寫景 形態 顏色 比喻 生動

抓特點 氣味 聲音 擬人 形象

大小 …… 誇張 具體

六| 佈置作文

寫一篇關於名勝古蹟美景的文章

要求:結構清晰,字跡工整;

能按一定順序來寫,並且能抓住景物的特點;

不少於500字。

名師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1、統編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確立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生活,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以上理念,該套教材在主要結構上,仍然沿用傳統的以單元為主要結構單位,寫作指導是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融合在一起來編寫的,初衷是為整合教學內容,簡化教學頭緒。

2、新課標強調,國中階段學生要能寫簡單記敘文,並能恰當運用各種表達方式,有真情實感。《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寫作要力求表達出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七年級課文篇篇都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這些被採擷到教材花籃中的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學生面前呈現出一個個精美而又真實的生活鏡頭,這些鏡頭或催人悟,或啟人思,或動人情,或悅人心,給讀者和學習者以知識和做人的啟迪。新教材在編排中緊緊圍繞“語文與生活聯絡”這條主線進行內容組構,實際是緊緊抓牢“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個語文課程性質的新界定,充分實現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從語文中學會生活”這個以人為本的學科教學目的,而這新教材在吃透課標精神的前提下,通過教材編排,在人們面前拎起了一種樸素的語文學科的內涵: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語文。

4、寫作的材料源自生活,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各類人物,遇到的各種事情,都可以成為寫作時的直接材料;而讀過的書籍、文章等,還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間接材料。當然,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是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中的教材很多,要學會圍繞中心進行選擇。主題和題材是作文的兩個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沒有中心,材料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材料,中心就無所依附。所以,我們寫作不僅要重視立意,還要重視素材的積累和題材的選擇。“夫立言之要在有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評定會考作文件次的重要標準。這與《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寫記敘文“要做到內容具體”,是完全一致的。

學情分析:

剛升入國中的學生,對國中語文的學習還處於一個適應期。經過國小的學習,已初步瞭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書寫認真與合乎規範的方面接受了較系統的訓練。但是,作文寫作和學生的知識經驗、閱讀積累、作文思維能力、練筆次數等息息相關,學生們對以上幾方面均體現為不足。大多數學生遭遇作文難寫的尷尬,主要困難在於無法創新、無話可說,訓練學生“如何選材”的能力迫在眉睫。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怕寫作文或因缺乏觀察,沒有生活積累,內容乾癟,捕捉不到特寫鏡頭,針對這些現象,本節作文課旨在引導學生從課內外儲備豐富的素材,讓作文生動鮮活起來。

教學目標:

1、在閱讀教學和既有寫作積累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2、拓展閱讀,引導學生體會選材對於寫作的意義,學習選材的方法。

3、寫作實踐,指導學生在寫作時從生活中選材,圍繞中心選材,並努力做到真實、新穎。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認識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2、訓練選材能力,學習選材方法。

教學難點:

審清題目,確定立意,再從生活中選材,圍繞中心選材。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勵匯入

“優秀考場作文一定來源於平時的練習”“看破千道題,其實一文章”,平時就要備好鮮活素材,苦練審題構思技巧,考場作文是和平時習作交錯相通的。考場上,時間短,要高分就得一氣呵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就要苦練功夫,在看透題目、確定立意的基礎上,學會選擇自己身邊的素材,用真實又新穎的材料寫出優秀作文。

1、出示任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素材,寫作只能“望紙興嘆”。所以海明威說:“如果一個作家停止觀察,那他就完蛋了。”

觀察就是為了積累素材。那麼,同學們平時作文裡的素材都是通過什麼途徑來的呢?

2、反饋指導:

學生交流,探討平時寫作時自己的思路,談談通常自己觀察的途徑有什麼。從途徑看,通常有兩條渠道:

(1)直接觀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聽、聞、嘗、摸、踩、想。

(2)間接觀察。就是通過閱讀書箱,聽他人轉述,收看收聽影視廣播,瀏覽網際網路,吸收別人的'生活體驗,獲取第二手資訊。

不管採用何種方式,都需要細緻、勤勉、善思。從內容看,和“我”有關的素材十分寶貴,它們可以給人真實感、親切感;無“我”的素材同樣重要,“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視野更開闊,境界才更高。

3、總結過渡:

直接觀察到的素材也就是直接材料,來源於日常生活經歷,包括各類人、事、景、物等。作者對這類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運用於寫作時得心應手,更利於表達真情實感。除了直接材料,我們還應學會運用間接材料。間接材料來自他人敘述、書報雜誌、影視節目、部落格空間等。這類材料廣而雜,有利於豐富寫作的素材。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文章寫於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後,作者在充分閱讀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藝術地構思並呈現了客人對貝多芬的一次訪問,成功地表現了貝多芬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所選皆為間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豐滿。讀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都是寫作所需要的。這叫:素材積累多元化!

二、苦練審題,突破難關精準化。

1、出示任務:同學們在寫作中常常出現的毛病是:沒有正確的審題,對命題的思考不準確,就會選擇不了適合的材料來體現主題。考場作文要拿高分,首先要破題!請同學們就幾個常見的會考作文題目來突破審題關。

2、反饋指導:首先要抓住“題眼”!所謂“題眼”就是作文題目的關鍵之處。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就是命題作文的“題眼”。審題抓住了題眼,就抓住了題目的核心,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

(1)單詞語題目,題目即題眼,如《溝通》、《老師》《陪伴》等。

這三個題目在審題上難度不大,但是難在如何出新。比如《溝通》這個題目,是不是隻能寫語言溝通呢?《老師》這個題目是不是隻能寫學校的老師?

審題準確了才能選擇鮮活生動的材料。命題作文題目越長越容易迅速確定立意與選材。當題目是一個詞時,選材的範圍很寬,確定寫什麼就顯得困難,這時你可以採取題目添枝加葉法迅速化大為小,化虛為實,讓考生有處下筆。如“陪伴”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先想想自己的親身體會,平時所常有的“陪伴”,在其前新增這些詞語,主題即可變為“媽媽的陪伴”、“書籍的陪伴”、“至理名言的陪伴”等,或在其後新增“是歌”、“是幸福”、“是船”等。這種添枝加葉是在心中進行的,千萬不要調換題目!有人認為選材不應放在審題中進行,其實審題與選材應是同步完成的,它們可以相互印證。

(2)片語型題目中,起修飾作用的詞語是“題眼”,動詞是“題眼”。如半命題作文《走近__》,題目就是動賓短語,寫作時要抓住動詞做文章,注意到實現這個動詞“走近”在這個過程。

(3)如果題目是句子的,寫作時要強調謂語並顧及限制、補充詞語。舉例《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文章重點要寫“養成了“,怎麼養成?其過程如何?其間有什麼動人的故事或耐人尋味的波折呢?

再比如這個題目:《那聲音,常在我心田》

這個命題還是有一些審題難度。首先要明確“聲音”,不要一味的將“聲音”等同於“話語”。很多同學只把握到“關心的話語”“老師的叮嚀”等,這些其實離真正的聲音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距。什麼是聲音?水滴聲,鈴聲,腳步聲,呼吸聲,甚至呼嚕聲,還有鄉間的獨特聲音。這些不都是很好的聲音嗎?在寫作時還可以很好的突出聲音特質,特別注重體現聲音的特質,比如用“爸爸自行車的鈴聲”“爸爸的呼嚕聲”貫穿全文,使得全文脈絡清晰,真實感人顯得別開生面,新穎別緻。

三、病文會診,聚焦選材問題。

1、出示任務:收集病文,適當分類,篩選。

翻閱學生近期作文、隨筆等,挑出在選材方面明視訊記憶體在問題的作品,按素材失真,脫離中心、詳略不當、取材陳舊等進行歸類,從中篩選最有代表性的習作各二三篇。

2、反饋指導:會診病文,診斷選材問題。

活動:分組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瀏覽病文。(每組若干類,每類一兩篇),組內會診,找出選材方面存在的問題,推測出現問題的原因。

3、總結:全班交流,各組輪流釋出會診結果,教師點撥。師生共同梳理寫作中選材容易出現的問題。

四、頭腦風暴,學習選材方法。

1、出示任務:

投放活動任務,提出要求,

可借用“寫作實踐”一,也可使用如下題目:

作文題目: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如果圍繞這個題目,你會表達怎樣的中心?選擇哪些材料,如果安排詳略?先確定文章中心,然後列出所選擇的材料,並註明詳略安排。

2、個人構思、列出要點。

學生思考,按要求列出要點。

3、全班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學生髮言,談對習作的中心、選材及詳略安排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評價,點撥選材方法。

4、小組交流,修改完善。

組內交流,相互借鑑,對選材出現的問題,互相提出建議。然後,修改並完善。教師巡迴瞭解情況,個別指導。

5、小結:取捨加工典型化

對於同學們存在的選材問題,首先要引導去偽存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間接得來的材料,有可能魚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產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說不定也會被假象悄悄地矇蔽,因此,一定要甄別素材,確保真實。

其次要去粗取精。“意猶帥也”,材料一定要聽帥令,跟帥走。如果某個材料與文章中心搭不上邊,即使它再怎麼催人淚下,千古難覓,就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個選擇——忍痛割愛。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隱隱約約有點聯絡,那不到萬不得已時也儘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質、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華”

五、全文寫作,提升選材能力。

1、出示任務:

出示同學習作,全班共同修改:

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

20xx年的暑假,我的擊劍有了巨大的退步,那次直接從全國前八退到第五百多名。這次打完,本來在媽媽心中驕傲的擊劍從此變成了一個笑話,媽媽用譏諷的目光看著我說:“別練了!”

於是我開始努力的訓練,每當快不行的時候,想起那譏諷的目光我就又有力量去訓練了,在我改劍的一個月後,我成為了劍館的第三名,可我媽媽還是用那譏諷的目光看著我告訴我如果某某來了你一定打不了第三!

從這次開始,我比以前更認真了,老師也認為我下次能打好,而媽媽卻一直用那種目光看著我。

終於到表現的時候了!媽媽上次說的某某也來了,媽媽在比賽時又用那譏諷的目光看著我對我發出噓聲。

這次我打了冠軍,讓媽媽吃驚,更讓媽媽吃驚的是她說的某某是倒數,我用我的行動讓媽媽對我再一次發生改變!媽媽看著我的目光很溫暖。

2、動筆修改,訓練選材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修改病文,彙總情況,分析評價,進行專題講評,進一步提高選材能力,提升習作質量。

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

又是那束譏諷的目光!又是媽媽對我的打擊!

我知道,我的擊劍退步了。從原來的前八掉到了五百多名。

這天,我與媽媽發生了衝突,我氣憤地走出家門,跑到劍館。開始奮發練習。天花板還是那麼白,可我的心卻是那麼的空。

每當我要放棄時,只要一想到那譏諷的目光,我的心就很痛。我堅持練習,每天呆在劍館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重複,汗水一滴一滴,滴到劍館的地板上。哪怕腿已經動不了,我還用手繼續一遍遍做著擊劍的動作。

在一場小比賽中,我成為了我們劍館的第三名,可是媽媽並沒有改變她的看法,我感覺她根本不相信我。她對我說,這並不是你真正的成績,還有好多人沒來,他們來了你一定不是第三。

從這天起我練得比以前更用心了。每天練到汗水浸溼衣服才回家。就這樣我每天堅持著。本來想在市比賽中表現自己,讓媽媽吃驚,可是又不慎受傷打不成比賽……我沒有放棄!(我仍然每天去練劍,彷彿練劍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目的就是想得到媽媽的認可。

終於到比賽的那天了。兩個月前媽媽說的高手們都來了,比賽前媽媽緊緊盯著我。但我第一次覺得,那不再是譏諷的目光了,而且充滿了期待。甚至,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溫暖。這是我的錯覺嗎?還是真的呢?是因為我確實努力了所以有信心了嗎?無論如何,這些想法讓我好像打了雞血一樣,上去打的時候就和項羽一樣,感覺自己無比威猛,力大無窮。

比賽結束!我,獲得冠軍。媽媽雖然沒有像我期待那樣擁抱我,但我真切感到她眼神裡的溫暖。似乎她在擦眼淚。也許還是錯覺吧……

不過,高冷的媽媽不再高冷了,譏諷的目光才是我心虛的錯覺吧。我終於懂得,我的媽媽,是很愛我的。

在擊劍館,我仰起頭,天花板還是那麼的白,可是我的心再也不空了……因為,那裡,有愛!

3、小結:

素材畢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為“題材”,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這篇作文的原文,全文只寫到媽媽譏諷的目光,讓人啼笑皆非。該同學覺得自己的選材都是真實的,可是選材是真實並不是要把真實的事情原封不動的敘述出來,敘述的時候要有方法,要呈現藝術的真實。什麼是藝術的真實,就要靠美好的語言,一些小小的技巧來實現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運用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將真實的生活藝術的再現。作文的立意就從譏諷到溫暖的昇華,內容做到從無細節到有細節。因為取材於自己的真實生活經歷。這種經歷與體驗刻骨銘心,所以寫得格外真切,讀來催人淚下。

六、結篇師語,總結提升。

綜上所述,主題和題材是作文的兩個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沒有中心,材料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材料,中心就無所依附。所以,我們寫作不僅要重視立意,還要重視素材的積累和題材的選擇。“夫立言之要在有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評定作文件次的重要標準。

本節課作文的引導、示範和實訓,按照由面到點,以點帶面的寫作指導寫作複習指導思路,先授學生以漁,幫助其理性分析審題;然後穿針引線,幫助學生總結審題要點,掌握基本技法;引導學生在讀題審題的基礎上,師生同寫同改習作。只有當我們幫助學生明確了怎樣去寫,體驗到了寫真情實感的樂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他們的真情和才情。

最後,歸納一下本節課學到的技巧:

板書設計:

怎樣選材

技巧一:直接間接,素材積累多元化

技巧二:苦練審題,突破難關精準化

技巧三:學習選材,取捨加工典型化

技巧四:全文寫作,修改提升個性化

教學補充資料:

1、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直接材料來源於日常生活經歷,包括各類人、事、景、物等。作者對這類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運用於寫作時得心應手,更利於表達真情實感。例如《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的原文,全文只寫到媽媽譏諷的目光,讓人啼笑皆非。小作者覺得自己的選材都是真實的,可是選材是真實不是說要把真實的事情原封不動的敘述出來,敘述的時候要有方法,要呈現藝術的真實。什麼是藝術的真實,就要靠美好的語言,一些小小的技巧來實現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運用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將真實的生活藝術的再現。作文的立意就從譏諷到溫暖的昇華,內容做到從無細節到有細節。因為取材於自己的真實生活經歷。這種經歷與體驗刻骨銘心,所以寫得格外真切,讀來催人淚下。

除了直接材料,我們還應學會運用間接材料。間接材料來自他人敘述、書報雜誌、影視節目、部落格空間等。這類材料廣而雜,有利於豐富寫作的素材。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文章寫於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後,作者在充分閱讀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藝術地構思並呈現了客人對貝多芬的一次訪問,成功地表現了貝多芬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所選皆為間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豐滿。讀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都是寫作所需要的。

2、從生活中取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從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於觀察。法國作家莫泊桑初學寫作時,一次想把聽來的幾個故事寫成小說,就去請教老師福樓拜,福樓拜聽後,勸他不要寫聽來的故事,出去轉轉,把所見所聞記下來。莫泊桑按老師所言,花了很多時間外出觀察終於創作出成功的作品。善於觀察,就要有觀察的習慣並做到細緻、深入。

其次,要用心感悟。莫懷戚與家人散步,體會到肩頭的責任和使命感;冰心凝視雨中荷葉護蓮,感悟到母愛的無私偉大;泰戈爾由金色花,聯想到母愛的聖潔與人類天性的美好。用心感悟,就是在對生活的體驗中,發掘人、事、景、物蘊含的深意,獲得啟迪。

再次,要學會篩選。身邊的人誰更有特點,哪件事最使你難忘,生活的地方哪處風景最獨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東西很多,要在腦海中過濾,從中選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觸動心靈的片段寫進文章,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

3、圍繞中心送行選擇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需要通過材料支撐與表現。圍繞中心選材,就要選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斷捨棄與中心無關的材料。例如張中行《葉聖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選取修改文章、送客、覆信等事,表現了葉聖陶先生特人寬厚的美德;後半部分則從作文與做人兩方面取材表現其嚴於律己的品質;選材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文章的中心決定著材料的取捨,也決定著詳略的安排。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要詳寫,對錶現中心起輔助作用的材料應略寫。如魏巍《我的老師》,文章共寫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從“面”上略寫;後兩件事,給“我”印象最深,也最能表現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思念與依戀,從“點”上詳寫;點面結合,有詳有略,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文章結構疏密有間。

此外,圍繞中心選材,還要注意材料使用的切入角度。明代畫家董其昌說:“山行見奇樹,須四面取之。樹有左看不入畫,而右看入畫者;前後亦爾。”取材入畫如此,選材成文亦然。

4、注意材料的真實與新穎

中學生寫作,取材強調親歷,以突出真實性。馬克吐溫說真實的事情不必考慮其可能性,因而有時候比虛構的故事更稀奇;岡察洛夫主張,寫作要“寫自己的生活和與之長在一起的東西”;契科夫認為,扯謊在寫作裡比在談活裡還要乏味得多。這些都強調真實對材料的重要性。道聽途說或無中生有,多催生虛情假意,並讓寫作變成一種粗製濫造。

取材新穎,要做到選別人未選,寫別人未寫,或者就平常素材翻出新意,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悟。例如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寫自己小時候一次冒險爬懸崖最終在父親的鼓勵下成功脫險的經歷,表達深刻的人生哲理。所寫事小,也並非新奇,但以小見大,感悟深刻,給讀者耳目一新之感。

名師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探索活動,通過觀察通過觀察發現點數出幼兒園中各種樹木的總數。

2、能用圖畫或符號的形式記錄自己在點數樹木活動中的發現。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積極參與觀察,通過觀察發現點數出幼兒園中各種樹木的總數。

活動難點:運用記錄的方法,通過觀察能正確統計出幼兒園中樹木種類的總數。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觀察過園中的樹木,對樹木有一定的瞭解。

物質準備:記錄表若干張、彩筆、繪畫板、大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活動

1、教師:“孩子們,我們幼兒園裡有很多樹,上週我們一起觀察認識了這些樹,你們還記得咱們幼兒園了有哪些樹嗎?”

2、請幼兒回憶幼兒園中樹的種類?

3、發出統計樹木的.倡議。

師:咱們幼兒園裡有怎麼多的樹,他們都位於我們幼兒園的前院,中院和後院,那你們知道每個園中的樹都有哪些嗎?每種樹都有幾棵嗎?

二、認識記錄表

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瞭解記錄的方法。

三、安全提示

去戶外活動時不推擠,不亂跑,小心腳下,不離開老師的視線。材料用完要及時收好。

四、幼兒進行探索,教師進行指導

帶隊到戶外,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自由組隊,互相合作,共同進行樹木的統計記錄。

教師分工:劉嘉琳負責後院,郭夢楠負責前院,郭秭序負責中院。活動中幫助幼兒進行簡單的記錄,隨時與幼兒一起分享發現。

五、分享環節:分享發現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記錄。

2、教師與幼兒共同梳理幼兒園每種樹總數。

活動總結

幼兒對活動比較感興趣,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與樹親密接觸的機會。活動中,幼兒能大膽探索、用點數的方式記錄幼兒園樹的總數。在活動中,幼兒很樂意用記錄的形式記錄幼兒園樹木的種類和總數,幼兒有自己的想法,能用簡單地符號進行記錄。活動的不足是由於第一次嘗試記錄,對記錄表記錄比較感興趣,有的幼兒一直嘗試為樹進行塗色。改進措施是

多讓幼兒嘗試記錄,瞭解記錄的方法。

名師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墨梅》。

2.學會“硯”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感受古詩的意境,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4.積累關於梅的詩句,感受古人對梅的情結。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詞語,並說說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感受古詩意境,體會作者貞節自守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會讀詩

1. (幻燈出示課題,播放音樂《梅花三弄》)伴隨著這首古樸典雅的古箏曲《梅花三弄》,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墨梅》。

2.作者王冕,簡介作者。(幻燈)

3.一讀:自由讀詩,反覆讀,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通讀順。

指名讀,講解生字讀音“硯”,“乾坤”

二讀:光把詩的字音讀準還遠遠不夠,還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讀出節奏來,讀出味道來。再指名讀,注意速度。

三讀:師生合作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後三個字我讀。味道出來了。再換讀。

老師讀題目,作者,生讀全詩。

二、讀懂詩

1.要想讀得更原汁原味,還要讀懂詩的意思。同學們邊讀邊琢磨,看看每個詞每句話的意思都懂嗎,遇到自己不懂的詞語和別人交流。然後試著把每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質疑:有沒有什麼不懂的?

3.理解“墨梅”:(出示幻燈)梅花有紅色、粉色、白色等顏色,墨梅指的是隻用黑色水墨畫成的梅。王冕愛梅,且擅長畫梅,素有“畫梅聖手之稱”,我們一起來欣賞他晚年的巔峰之作——《墨梅圖》

(介紹題畫詩。)這是一首題畫詩,題畫詩,就是在中國畫的空白處,往往由畫家本人或他人題上一首詩,抒發作者的感情,詠歎畫面的意境。從而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比較熟悉的蘇軾的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就是一首題畫詩,只不過這是蘇軾描繪的是惠崇和尚的畫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麼描述這株墨梅的?

讀一二句。在哪兒?理解“洗硯池”(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邊練習書法,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這裡借用這個典故而成“洗硯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濃妝豔抹,沒有鮮豔的色彩)“痕”進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極點,簡直若有若無,使人對其產生了輕靈飄逸的感受。

讀三四句,說意思。“清氣”“乾坤”

說全詩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詩裡,再詩讀,是不是詩味更濃了?

三、悟梅魂

1.墨梅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來寫的?你能找到詩中的關鍵詞句嗎?

板書:墨痕——淡(清雅素淡)清氣——滿

2.(幻燈回《墨梅圖》)《墨梅》中的梅花個個清雅素淡、冰清玉潔,可有人卻說:“王冕,你不去畫嬌豔的荷花,只畫這素淡的梅花,哪裡還會有人喜歡你,還會喜歡你的畫呀!”於是王冕就給這畫題上了詩,也給了回答,你能找到嗎?(為什麼不畫富貴的牡丹、豔麗的挑花和豐腴的海棠花?為什麼不畫粉色白色紅色的梅花?)

3.為什麼不畫得鮮豔奪目一些呢?(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梅的顏色好不好看?我們來看一看。

(1)拓展寫“色”的詩:蘇軾詩《紅梅》:梅花的`內心是適應寒冷的,不願隨春天到來而展示自己的美態,但是那像酒後泛起的紅暈無來由地表露在少女的面容上。美不美?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顏色卻刻意不畫,墨梅與那些紅梅、白梅相比,顯得多麼與眾不同,她不靠鮮豔的顏色來取悅別人,她只想讓——清新的香氣充盈在天地之間)

(2)與墨痕的淡相對的,是清氣的——(滿)

拓展寫“香”的詩:愛梅的詩人多,贊梅花之香的詩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現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來——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殘留。

(只不過暗香一詞也並非詞作者原創)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和靖《山園小梅》(在靠山的花園裡,百花由盛到衰,最後紛紛飄落,這時,園中的梅花卻依次開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後獨佔花園。青山腳下,小園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見底,潭邊有梅一簇,梅枝橫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輝。每當夜幕降臨,月灑青輝,晚風襲來,梅香四溢,滿園芬芳。)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開,芳香便傳遍天下。)

(3)這麼多人鍾情於梅花的清香?在這裡吸引文人墨客的僅僅是香氣本身嗎?香氣還代表什麼?(繼續出示詩句:堅強品格、高貴氣節、勤奮、刻苦、高潔、脫俗)

為什麼不兩全其美?

(色——外表,氣——內在,不流於世俗,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鍾情於梅花的精神)王冕獨愛梅花的清香,以至於放棄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澤,而選擇以“淡墨痕”來畫梅,目的是為了突出——香氣,清香。

4.感受“人”

同學們,王冕一生寫了無數詠梅的詩,以這首《墨梅》最為有名。他筆下的墨梅有著它獨特的淡雅和清香。

出示:“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這是後人對王冕的評價,你能說說王冕是個怎樣的人嗎?

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相傳由於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地的縣官和一個有權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後,當縣官親自下鄉見他時,他聽到訊息後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讀到這裡,現在你眼中的“清氣”,還僅僅是梅花的香氣嗎?(流、留比較:後者留存、留下,前者流動、流溢)王冕僅僅是在寫梅花嗎?

(自喻,他不在乎“顏色好”,一指梅的顏色,他並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來誇獎梅花的顏色豔麗,暗指名譽、錢財、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溢在天地之間,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瞭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這種藉助事物表達感情的手法就叫託物言志,你還知道這樣的詩嗎?(石灰吟、竹石)

5、小結:就是由於王冕這種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這素淨淡雅超凡脫俗的墨梅。讓我們再讀讀這首詩,讀出梅花的高潔,讀出王冕的高潔。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嚴寒,冰肌玉骨,人們喜愛它的形態,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來,有許多關於梅花的詩。現在我們來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國文化中被賦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義,梅花的大紅大紫是從宋朝開始的,當時有所謂的“詠梅兩千卷”。當然,捧紅梅花最不遺餘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鶴子。在古詩中,以梅為題的詩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嘆國恨

古往今來,國家興亡,民族榮辱,百姓悲歡,最牽動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這種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發傷感之情的橋樑。南宋詩人劉因的《觀梅有感》就是這類題材的代表作。

前兩句寫東風把戰場上的灰塵吹落了,意思是說南王朝已被元軍消滅,戰爭已經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隱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實際懷念的是南宋朝廷。後兩句寫作者想象南宋滅亡後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鄉,自古聞名,蘇杭更是封建時代的繁華都市,晚唐詩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詩句。但現在國家已經滅亡,江南當年的繁華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戰爭所帶來的滿目瘡痍、生靈塗炭,使作者在再也沒有閒情逸致欣賞梅花了。

劉因是跨越宋元兩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興亡、江南興衰的過程,他在《觀梅有感》中,以梅為載體,抒發自己對江南的懷念和對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詩,陸游

(三)以梅寄閒情

(四)借梅訴鄉情

現代的的詩作有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陳毅的<紅梅>,還有有關梅花的歌曲<紅梅贊>

五、作業

1.課外自學《竹石》

2.自由組合,出一期“梅花贊”的手抄報。

名師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的節奏和內涵。

2.學習詩人由音樂引起感想,抒發感情的的寫法。

3.按照詩歌的順序作文,試著通過想象,把詩中提示的音樂用文字描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古曲《折楊柳》的意義,理解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寫詩中提示的音樂。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尤以古代詩歌為精華,李白、杜甫等大詩人,為我們留下了眾多名篇名句。今天就讓我們去誦讀詩仙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同詩人一起去感受那濃濃的思鄉之情。

二、揭示課題,瞭解詩人

1.詩的題目告訴了我們什麼?(生:告訴了時間,地點,事情)誰能用自己的'話把詩題的意思說一下?(生:一個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聽到了笛聲。)知道“洛城”在哪兒嗎?(生:今河南洛陽)不錯,看註釋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

2.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李白的資料並用多媒體展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史稱“詩仙”,生於中亞細亞碎葉城,長於蜀地,25歲出蜀而漫遊楚湘,最終葬在安徽當塗。他一生創作豐厚,詩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膽的誇張、浪漫的手法,謳歌祖國的大好山河,給人以清新飄逸之感。這首詩是他在開元二十三年(735)遊洛陽時所作。那麼,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一問,提出下一節學習要求]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古詩兩遍,注意兩個多音字的讀音。

2.抽查學生朗讀,糾正字音:

3.老師示範:(打節奏,並放笛聲錄音),學生模仿練讀。

4.老師再次指導學生讀(大家打節奏並放配樂)

師:讀古詩啊,除了注意節奏,更重要的是理解詩人的情感,注意音讀的輕重和速度的快慢,表達出詩的情感,這就得學會抓重點詞!(如:暗,暗暗地意思。要讀得低沉、緩慢;滿,要讀得飽滿、延長音;故園情,要字字延長,一詠三嘆)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好嗎?

5.師範讀,生練讀。[從詩的節奏到情感,由易到難,教學顯出節奏]

6.師生合作讀,在吟誦中理解詩人情感,感受節奏和內涵。

7.詩,咱們反覆讀了幾遍,你感受到詩人聞笛後的心情嗎?(生:思念家鄉,思念親人)這是什麼笛子曲引起了他的思鄉情呢?讓我們接下來學習詩句,尋找答案吧!(二問。用問題轉入下一節教學,帶動學生注意力的轉移)。

四、再讀古詩,感悟想象

1、教師範讀《春夜洛城聞笛》

2、學生朗讀這首詩,並結合註釋初步把握詩的內容。

3、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怎樣來理解“暗”?

照應題目中的“夜”;寫出了“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笛聲,想尋找它的來源,卻又不知道何人所吹,從何而來;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經意間打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2)第二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滿洛城”是誇張寫法,由己及人的推想,推想很合理,笛聲本來是悠揚的,又當夜深人靜,加上春風吹拂,說它飛遍洛城並不過分,客居的有心人,應該是聽到的。

(3)誰來解釋一下“折柳”這個詞在文中的意思?

李白在夜晚聽到幽幽的笛聲,而且正好吹的是《折楊柳》這首歌,唐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所以由送別的傷感馬上想到家鄉和親人。因此,本詩根據“折柳”的意象來表達“故園情”的。

(4)啟發提問:《春夜洛城聞笛》中用了那些詞來表達作者心中的思鄉之情呢?學生大概會找到“玉笛”、“折柳”,教師板書。

(5)提問,激發創造力:

為什麼唐人折柳代表送別呢?同學們猜一猜。這裡讓學生自由想象,自由地說,教師最後總結兩點:(1)、“留”與“柳”諧音,折柳贈人是希望對方能留下來。

(2)、柔順嫋娜、隨風擺動的柳枝,這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分別時戀戀不捨的心。

五、熟讀。

1、全體讀,要求讀出詩中表達的離愁別緒。2、指名讀,同桌之間互相聽讀。3、小組比賽朗讀,教師指導點評。4、全體一起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六、“故園情”系列詩詞賞讀: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名師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短小卻又優秀的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還引發讀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構思巧妙,把圓明園的輝煌放在毀滅中寫,題眼是毀滅,文章重點卻寫輝煌。根據本文的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感產生與發展的規律,依據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來設定教學目標,我力求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開豐富的想象,瞭解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學習強盜們肆意毀壞圓明園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學生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通過美與醜、善與惡的對比,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並更進一步認識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為,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鑑於文章語言精練,教學中將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展想象,以讀促學來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蠻行徑。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感悟,並展開豐富的想象,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它的毀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不忘國恥,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通過重點詞句的品讀,感悟圓明園的輝煌和作者的表達方法。

3.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

教學準備:

1.由於圓明園的景觀都已不復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輝煌,學生課前最好能蒐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和音像資料,這也是本組課文的訓練點。

2.文史不分家。本課涉及到中國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學前教師要對戰爭前後的歷史有所瞭解,同時蒐集有關圓明園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匯入,揭題解題

1.以奧運為話題,通過談話匯入本課的學習。

2.板課題:圓明園的毀滅。齊讀課題。

3.毀滅意味著什麼?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檢查預習。

2.用簡潔的語言按一定順序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生談初讀課文的感受。

三、體會情感,引導質疑

1.齊讀第一段,從文字中聆聽作者心底的聲音。

2.重點品析:不可估量,體會作者痛惜、憤怒的思想感情。

(板書: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3.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連用兩個“不可估量的損失”來突出圓明園的`價值。對此,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研讀感悟,昇華“愛”情

1.讀二、三、四自然段,看看藉助文字你能看到什麼,然後選擇最吸引你的一處,抓住有關的句子或者是詞語仔細品味,展開想象,一會兒我們把看到的和同學一起來交流。

2.學生自學並小組交流。

3.學生彙報學習情況。

第二自然段:

重點理解:眾星拱月。引導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圓明園佈局獨特,規模巨集大。

第三自然段

1.重點體會“金碧輝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體會作者用詞之妙和園中各種景觀應有盡有。

2.出示景觀圖,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園中各種建築風格、景觀精美迷人。

3.教師引讀,幫助學生理清本段的層次,同時感受圓明園景觀之豐富。

4.引導學生讀好“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裡。”

第四自然段:

1.過渡句:……不但……還……

2.引導學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圓明園內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師: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將古今、南北、中西建築之美和諧集於一身的,這一座收藏著無數奇珍異寶的,堪稱當時世界之最的博物館、藝術館,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聯軍毀滅的,請看侵略者野蠻行徑的一幕。

四、再現情境,激起“仇恨”。

1.放錄影。

2.同學們,帶著你們的感受一起讀讀最後一段,讀中品味“凡是、統統、任意”等詞。

3.思考:化為灰燼的是什麼?

五、表達情感,引發思考

1.帶著我們的情感再讀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圓明園的廢墟上,老師想,你們的心裡有的不僅僅是愛和恨,更多的是一種思考,此時,你們最想說的是什麼?

3.總結昇華。

六、作業

1.觀看《百家講壇》閻崇年老師《清十二帝疑案之咸豐下》。

2.完成課後選做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鞏固所學。

1.聽寫“估量、殿堂、銷燬、玲瓏剔透”等詞語。

2.積累詞語。

二、交流圓明園的資料,進一步感受圓明園。

三、積累佳句。

指導學生背誦課文3.4自然段。

四、再讀課文,揣摩寫法。

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而作者為什麼卻用大量的篇幅來描繪昔日的輝煌?讓學生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獨具匠心。

五、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結合本單元“語文園地”習作的要求,指導學生學寫讀後感。

名師教學設計15

設計思路:

《壺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遊記散文,作者在文中不僅精細地描摹了壺口瀑布的磅礴、雄壯的氣勢,更由黃河的“挾而不服”,“壓而不彎”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貼切地想到了人們的經歷,由對黃河的歌頌湧向對人的歌頌,使讀者受到極大的啟示和鼓舞。

本文語言優美,意境雄渾,感情真摯,設計本課時考慮以誦讀為手段,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方式,藉助於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感知課文內容,通過多媒體直觀教學進一步體驗作者情感,最後通過誦讀強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設計時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為主,強調自主感受,學會合作,輔以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感受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瞭解壺口瀑布的特點;

能力目標: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領會運用多種手法描寫瀑布的妙處;

情感目標:3.學會聯想和引申,領悟作者借自然景觀所表達的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民族精神的歌頌。

教學重難點:

拉進學生與課文的距離,通過朗讀表現壺口瀑布雄壯的氣勢,體會蘊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豐富的情感。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朗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覆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壺口瀑布磅礴的氣勢和作者的情感。

2.討論點撥法,品讀鑑賞法。

教學準備:

1.請學生課前到圖書館、網上查閱有關壺口瀑布的圖片及資料。

2.解決生字詞,讀通文章,瞭解文章大意。

3.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歷代文人讚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天險,壺口最驚人。飛流撼天地,濤聲泣鬼神”,今天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來領略壺口瀑布的雄壯的氣勢。

2.簡介壺口

壺口瀑布位於山西吉縣,是我國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黃河水由500多米寬突然收縮到40多米,從30多米落差的壺口飛流直下,奔瀉於十裡龍槽,據說,此景如壺注水,故名“壺口”。這是何等壯觀的巨壺啊,有如神來之手掂起一壺黃水傾天而倒,看那沖天的巨浪咆哮著、翻滾著、噴射著,猛烈地左擊右打兩邊的石壁,狂放地奔騰向前,像濁流化成的利劍,劃開兩岸的河床。走進瀑口,只見激浪滔天,水氣瀰漫,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雲煙之勢。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見高遠奮發的黃河像捲起一陣颶風,急速地從身邊呼嘯而過,彷彿一不留神,就會被激流捲走。夏秋兩季,壺底急升隨風而動的彩虹,使懸瀉天地間的瀑布更具雄渾的美感。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自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壺口瀑布名字的由來。文章中兩次寫到壺口瀑布的情景,分別是在什麼季節?在文中標出兩次的段落。

三、研讀課文

(一)雨季中的壺口瀑布

1.初次相識,壺口瀑布給他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從文中找出描寫雨季中壺口瀑布的語句。作者從哪些角度來描繪的?從中感受到雨季的壺口瀑布怎樣的特點?

聽覺:在半山腰“濤聲隱隱如雷”,近處濤聲“震耳欲聾”;

視覺:霧氣瀰漫“像一鍋正沸騰著的水”,“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

感受:急慌慌、心還在不住地跳

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將壺口瀑布的特點描繪出來的?

運用比喻,將濤聲比作雷聲,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壺口瀑布的驚心動魄、氣勢磅礴的特點。

(二)枯水季節的壺口瀑布

1.朗讀課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壺口瀑布這樣令人膽戰心驚,那麼枯水季的壺口又以怎樣的面貌展現在作者面前呢?分別寫了什麼地方的河水?圈畫出能夠體現壺口瀑布特點的語句。體會其表達作用。(小組交流討論)

上游:“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擠湧來,其勢如千軍萬馬------宇宙間彷彿只有這水的存在。”通過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之水波濤洶湧,威武雄壯,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飛流直下,奔騰激越的情勢。表現出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充溢著催人奮進的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精神。

龍槽壺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無形的大洞吸著,頓時攏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靄------。”

運用比喻、擬人形象地寫出黃河奔騰至此由於地理環境的改變,一下從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點,碎成霧,變成了水的另一種形態。

“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中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是奔騰的黃河之水已變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渾厚、壯闊、猛烈、凝重。

“於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或鑽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礙後尋找其他的出路,成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腳下的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切出一道深溝。”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河水堅強,遇強則抗,堅韌的特點。

(三)作者為什麼再寫第二次之前,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壺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遠觀,寫壺口瀑布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為後文具體描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起到鋪墊和渲染的作用。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這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麼?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這小小的壺口,怎麼一下子集納了海、河、泉、霧所有水的形態------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作者看壺口瀑布,由黃河集納了海、河、泉、霧所有水的形態,想到人的各種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懷。這因為如此,在作者筆下黃河之水也被賦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對黃河的讚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對黃河之水的描寫之中。這種寫法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再次描寫了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有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艱難,但寧折不彎,堅忍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通過議論和抒情,抒發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讚美之情。

(五)配樂朗讀課文最後兩段,教師指導朗讀,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達的情感。

四、課堂小結

黃河的美不在終點,而在充滿陽剛之氣的驚濤拍岸的過程中,作者從威武雄壯、奔騰雄壯的黃河水中不僅看到了祖國錦繡的山河,更賦予了黃河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忍剛強民族精神。

五、板書設計

第一次:

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第二次:

上游:波瀾壯闊前赴後繼勇往直前

龍槽壺口:碎成點,碎成霧瀑布泉、溪

眼前的河水: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切出一道深溝

河——人——中華民族的精神(無堅不摧、堅忍剛強、勇於反抗)

(借景抒情,託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