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通用15篇

校園 閱讀(8.77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已有的排序經驗為幼兒園設計種樹方案,獲得更多的按規律排列物體的經驗。

2、在操作活動中發展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及設計規劃的能力。

3、對設計活動感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重要和有趣。

活動準備:

1、空地圖片,設計圖紙,展示板。

2、松樹、楓樹和果樹(種類、大小、顏色不同)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次嘗試設計種樹方案,感知規律排序。

1、明確設計任務。

師:你們看,這是一所新建的幼兒園,漂亮嗎?這裡還有一些空地,空地周圍需要種樹。園林叔叔運來了很多樹木,看一看,有些什麼樹?這些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今天,你們就來做一回小小園林設計師,給幼兒園設計種樹方案。想不想試試?

2、幼兒自主設計種樹方案。

師:這是一張設計圖紙,請你以小紅旗為起點,來設計一份種樹方案。

3、交流種樹方案,積累有序排列的經驗。

(1)對比觀察有規律、部分有規律、無規律排序的樣本。

●分析有規律排序的樣本。

提問:你是怎麼種的?幾棵樹一組?每組裡面有幾種樹?

小結:這個小朋友是×棵樹一組,每組裡面有×種樹,而且每組都是按照×樹×樹×樹這樣的順序來種的,這可是非常有規律的種法哦。

●分析無規律、部分有規律排序的樣本(根據幼兒操作結果決定)。

提問:現在你們看看這個小朋友設計的方案,有沒有規律?

(2)自查糾錯,調整設計方案。

二、根據設計要求有目的地設計種樹方案。

師: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已經知道按規律來種樹了,那現在園林叔叔又有新的要求了,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

1、交代新的設計任務。

(1)要有規律地種樹;

(2)4棵樹為一組,而且每一組要包括3種樹。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展示交流設計方案,分組檢查並糾錯。

師:你們都已經設計好了,那都是按照園林叔叔的要求來設計的嗎?每一組的小朋友自己來檢查一下。

三、延伸拓展活動——模擬種樹。

師:今天小朋友都來做了一回園林設計師,按照你們設計的方案來種樹,效果會怎麼樣呢?請你們一組選一種方案在這塊空地的周圍種滿樹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連線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連線方法,萌發探索興趣。

2、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並能完整地表達。

活動準備

1、紙環,繩子、夾子、鈕釦、訂書機、紙張、固體膠、小棒等。

活動過程

一、感受連線

1.教師:小朋友,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吧!音樂響起來的時候,你們就去找朋友,

音樂停止時,你們也停下來,老師看看誰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2.遊戲:找朋友

教師:嗯,老師看出來了×××和×××是好朋友,老師說的對嗎?

你知道老師是怎麼知道的你們兩個是好朋友嗎?

因為你們兩個拉起手來了,連線在一起了。

二、嘗試連線

(1)出示兩個紙環

教師:誰能想辦法把這兩個紙環連線在一起呢?

(啟發幼兒積極動腦筋,想出多種辦法連線。)

(2)出示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東西

教師: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它們都叫什麼名字?

它們也想找好朋友,你們能幫它們連一連嗎?

(3)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連線所給材料,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三、經驗交流

(1)你是選用哪兩樣東西的?用什麼方法把它們連線起來的?

(讓幼兒分別說說自己的.連線方法。)

(2)連線的方法很多,可以貼上,串,釘,套,夾,掛等等。

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連線方法。

四、探索操作

1.請幼兒發揮想像,再次將物品連線起來。

2.教師觀察指導,並給予提示和幫助。

五、展示作品

幼兒介紹自己的連線作品,分享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經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徵。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我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團體活動。

觀察兩張製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教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一樣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日教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樣做呢?”

(1)介紹製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製作方法。

(2)製作後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麼?“(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樣不一樣?”(有的上頭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頭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教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齊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麼樣的?”此刻請你們拿出你製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頭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樣不一樣?(6個面裡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應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應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徵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那裡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麼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徵標記的籃子,並說說你送的是什麼形體。

4、搭積木遊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研究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本事與空間知覺本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歸納總結學習6以內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5種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並學會記錄。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多維度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稻田背景圖一張,小青蛙胸飾若干,蟲子一條,剪刀一把,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練習卡片若干學具:蟲子人手五份,記錄紙人手一份,剪刀、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青蛙寶寶。

師說:青蛙寶寶們,現在我要帶你們去稻田捉害蟲,好嗎?來,出發啦!(音樂響起,幼兒跟老師學做小青蛙跳的動作)教師帶領幼兒進場後轉一圈坐在中間位置上。

2、無意間發現蟲子。

師說:(出示稻田圖)呀,這塊稻田真漂亮,黃燦燦的稻子長得多好呀!

師說:咦!這邊的稻子怎麼這樣亂?(有蟲子)師說: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怎麼了?(出示隱藏在稻田裡的害蟲)原來是蟲子在搗亂。

3、認識蟲子。

師說:這條蟲子長得怎麼樣?(長長的﹑有一個一個圓圈﹑一節一節的.……)師說:小朋友說得真好!這條蟲子一節一節的,有幾節?用數字"幾"來表示?我們就叫它"六節蟲"。(教師寫"6"在記錄紙上)師說:"六節蟲"很厲害,它能在短時間內毀壞我們的稻田,吃掉我們的糧食,大家想一想用什麼辦法來對付它們呢?

幼兒討論回答。

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得辦法真多,現在媽媽就來教你們怎樣消滅"六節蟲"?

4、學習捕蟲本領。

師說:(師拿出滅蟲武器——剪刀)這是消滅"六節蟲"的武器,看我的。(師用剪刀將蟲子一剪為二)師說:我的刀剪在蟲子的第幾節?把蟲子分成了幾段?(兩段)左邊有幾節?用數字幾來表示?右邊有幾節?用數字幾來表示?

(老師邊講邊寫完整分合式)師說:這是我捉到的第一條"六節蟲",現在我把它分成的兩段數字記錄下來了,這樣別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經捉了一條蟲子。

師說:剛才"六節蟲"被我的刀剪在第一節分成兩段死掉了,還可以剪在蟲子哪裡,蟲子也會變成兩段死掉呢?

幼兒討論回答。

師小結:看來只要把"六節蟲"剪成兩段它就會死掉。寶寶們要把每次捉的蟲子怎麼剪的記錄下來,我們比一比誰捉的方法最多。

5、嘗試捉"六節蟲"師說:在後面的稻田裡還有許多的"六節蟲",能幹的寶寶們跟著媽媽一起去捉害蟲吧!

幼兒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練習,師巡迴指導。

師說:寶寶們,回家啦!(組織幼兒回中間座位)6、交流捉蟲經驗師說:寶寶們,你們都捉到蟲子了嗎?誰來告訴我,你是怎樣消滅蟲子的?

師問:

(1)你剪在第幾節?

(2)分成了幾和幾?

(3)6可以分成幾和幾?

幼兒講述師演示並寫出"6"的分解式,重複的去掉。找出記錄方法——有序排列。

師小結:6有5種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師說: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些分合式,好嗎?

7、遊戲:找朋友師說:我們已經把所有的害蟲消滅了,不過青蛙媽媽還要看看你們今天的本領學得怎麼樣?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

寶寶們,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後有什麼?(數字)如果我拿出數字2,數字2的青蛙寶寶就去找和它合起來是6的數,我說:"2的朋友在哪裡?"你找到後說:"我的朋友在這裡。"並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結束師說:寶寶們今天學到了新本領真能幹,現在我們跳回去,休息一會兒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引導幼兒發現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3、幫助幼兒將數字運用於生活中

活動準備:

1、活動前佈置任務,請幼兒在周圍生活中找一找“哪裡有數字?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2、教具:0—9的數卡二套,有數字資訊的物品若干,數字資訊若干條

3、學具:幼兒人手三套0—9的數卡

活動過程:

一、遊戲“請出數字娃娃”

數字娃娃來做客,聽來得是幾?

1、我比3多1,是幾?

2(拍六下手)聽我拍了幾下手?

3、7可以分為4和幾?

4、我排在6的後面8的前面,猜猜我是誰?

5、3和5合起來是幾?

6、1個娃娃,1朵花,1個蘋果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7、我像鴨子,我是幾?

8、我比8多1比10少1,猜猜我是幾?

9、2加3等於幾?

10、1減1等於幾?

教師按0—9的數序排列數字,請幼兒集體讀

二、聯想生活中的.數字

1、我們周圍生活中有許多數字,想想你們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數字?並說說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2、幼兒自由回答,師隨時引導歸納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三、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

1、說說我們幼兒園有幾個班?我們班共有幾個小朋友?(數字可表示個數的多少)

2、認讀尺子上的數字。(數字可表示長度的長短)

3、看溫度計的刻度(數字可表示高低)

4、看電子稱上的讀數說出物重(可表示重量的多少)

5、認讀人民幣,郵票的面值,物價牌上的價格?(可表示金額的多少)

6、找出表示當天日期的日曆,說說今天是幾年幾月幾日(可表示時間的順序)

7、認讀郵編,書頁碼,車牌號,信用卡 號碼(可表示號碼的順序)

8、我們是大幾班的小朋友?第3組的小朋友起立(數字可表示排列的次序)

四、討論“假如沒有數字,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五、按指令擺數字

1、請找出表示自己年齡的數字

2、擺出自家電話號碼,門牌號

六、活動延伸:用撲克牌表示大小,次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客觀世界的各種事物眾彩紛呈、千變萬化,但它們都有內在的規律。大班的孩子雖然處於前運算思維階段,可是在他們的生活空間裡,常常瞭解或發現一些規律。在節日裡,他們看到街上按紅、黃、綠得規律排列著一串串氣球或一排排彩旗,在晚上看到月亮從小到大,,又從大到小有規律地變化。這些都是他們的直覺感受,還沒有真正認識事物規律,更談不上掌握這些規律和運用規律。所以,找規律有利於幼兒的學習。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並運用事物排列規律。

2、能仔細觀察物品排列規律,發展幼兒觀察能力。

3、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有規律的意識,發現規律

活動準備

1、佈置活動室,在室內掛有各種規律排列的物品(氣球、小旗、各種圖形)

2、三個大小不一的魔術盒、幼兒每人一套圖形

3、印章、珠子、蠟筆、貼上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活動:如何挑

1、孩子們聽音樂以有規律的踏點步進入活動室

2、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教師真美麗,你能發現有什麼?”

(幼兒找出

①按顏色排列的規律:氣球是按紅黃順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紅藍得順序排列的……

②按圖形排列的規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長短等規律)

二、採用變魔術的形式,學習掌握事物的規律

1、師:“我這裡有三個魔術盒,看看他們有什麼規律。”(一個比一個小或一個比一個大)

師:“我們開啟其中一個魔術盒,看看裡面會變成什麼?”從第一個魔術盒裡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送個孩子們一個動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兩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師和幼兒一起練習動作,幼兒說一說其中的規律。

2、開啟第二個魔術盒。裡面“變”出來的是兩張圖片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一:四個盤子,盤子裡裝著糖果分別是2個、3個、4個、5個。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律:一個盤子裡的糖果比另一個盤子裡的糖果多一個。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二:四個魚缸,魚缸裡遊的.金魚分別是2條、4條、6條、8條。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律:一個魚缸裡遊得金魚比另一個魚缸裡遊得金魚多兩條。

3、開啟第三個魔術盒

送給每個幼兒一盒幾何圖形。幼兒自由擺一擺,要求有一定的規律。排列好以後可以告訴老師和好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按什麼樣的規律排列的。

三、幼兒動手操作複習對規律的認識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印章、珠子、蠟筆、貼上圖片等,要求操作中體現一定的規律特點。

四、活動延伸:在街上、家裡找一找那些東西是有一定規律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我以規律的廣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點而設計的。通過有趣的遊戲形式展開活動,在活動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寓教於樂。孩子們通過拍手拍腳的動作找出規律,通過觀察圖片找出遞增、遞減的規律,通過用擺圖形找出顏色、形狀的規律。最後幼兒在穿珠子、貼上圖片等操作過程中去掌握規律的普遍存在,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2、在教法上我採用多層次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活動開始讓幼兒觀察活動室的物體,幼兒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高矮觀察其中的規律存在,逐漸過渡到永動作拍出的規律,用圖發現數的遞增、遞減規律,用圖形擺出規律等層層深入,為幼兒認識規律加深了難度。

3、活動中幼兒興趣很高,參與的慾望較強。幼兒通過觀察去尋找規律,用動手操作去發現規律,用動作去體現規律,用各種感官去變現規律。幼兒在看、說、動、做中思維十分活躍。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能夠進行空間位置的辯識和對應。

2、引導幼兒理解生活中的特殊序數。

活動準備:

1、情境掛圖

2、磁性教具:小動物的磁卡,1-3的數字磁貼,紅、黃、藍顏色磁貼。

3、教師自己繪製的四棟單門樓房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情境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1、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又到了數學王國的時間了,今天國王特別高興,他要帶小朋友們到小動物居住的小區去看一看。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並回答問題。

1)出示1號樓。提問:這棟樓是什麼顏色的?

師:這棟樓有幾層?我們一起數一數。(提醒幼兒樓層是從下往上數的)

師:種花的老爺爺住在這棟樓的第幾層?睡覺的小寶寶住在第幾層?這棟樓的第三層住著誰?

2)同上方法引導幼兒觀察2、3、4、5號樓,提醒幼兒注意每棟樓都有號牌。

3)教師小結:這個小區有5棟樓,它們分別是1號樓、2號樓、3號樓、4號樓、5號樓。號牌上的數字不表示數量的多少,而是表示每棟樓排列的順序。

二、師生互動:

  1、教師在磁板上展示一棟單門樓房。

(請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小動物擺放在不同的樓層裡。)

2、教師把相同的小動物和數字卡擺在樓房的旁邊。

3、請不同的幼兒把對應的數字卡放在每隻小動物的`旁邊。請其他幼兒共同數一數樓層數字擺放的對錯。

4、教師再展示紅、黃、藍三棟單門樓房。

1)請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把小動物擺放到不同的樓層裡。(如:請讓胖胖豬住到紅樓的第二層)

2)再請不同的幼兒給小動物居住的屋頂貼上顏色標記和相對應的數字卡,或者按老師給的標記找出小動物。

三、結束部分:

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練習視覺辨認的能力。

2、能注意周圍環境中物體的形狀。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教學準備:

帽子圖片,衣服圖片,小熊,小豬形象卡片,投影儀,《我的數學》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豬、小熊圖片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兩位動物朋友,你看是誰啊?

二、創設第一個情景:四件衣服

1、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中四件衣服中的兩件一模一樣的衣服

師:小豬和小熊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它們喜歡一模一樣的東西。有一天,他們來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們只想買一件一模一樣的衣服。

師:誰願意幫助它們?哪兩件衣服是一模一樣的呢?

2、一一驗證:其他衣服哪裡不同

三、創設第二個情景:五頂帽子

1、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中五頂帽子中的兩頂一模一樣的帽子

師:小豬和小熊有一頂一模一樣的帽子,他們很喜歡,可是不小心給混在一起了。誰願意幫助他們找到這兩頂帽子?

2、一一驗證:其他帽子哪裡不同

四、創設第三個情景:五輛車子

1、引導幼兒觀察書中的五輛車子

師:小豬和小熊還有一輛漂亮的車子呢,可是在停車場裡有許多車子,到底哪兩輛車子會是他們的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2、一一驗證:其他車子哪裡不同

五、幼兒操作

幼兒將一模一樣的車子圈出來

活動反思:

1、此次活動的內容還需要創新,提高難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動的梯次性,要有層層遞進的過程,教師要挖掘新的內容,填充活動,使活動變得有創新性。

2、在“住新房”的設計中有問題,每張紙有三間房子,可是小動物卻需要住四間,雖然老師發現這一問題,給每個幼兒增添一間房子,仍有幼兒不願意讓小動物住進去,給幼兒找相同增加了人為的困難。

3、教師知道使用漿糊是一個困難,但是擔心使用雙面膠更難,擔心使用膠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動中沒有將幼兒的貼上問題解決。

4、在觀察記錄活動中,教師的思路不靈活,認為:找相同的記錄要人手一份。其實,分局小小班的特點完全可以採取集體形式的記錄,讓小動物住進房子。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發現物體的滴漏速度與滴孔大小、裝量多少及物體的材質有關。

2、對滴漏計時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運用感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小(容積、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計時器各一個;標記條;親子製作的各種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積、時間的設定按教學需要確定1

經驗準備:對古代計時工具有初步認識;已認識過時鐘。

活動過程

1、夾珠比賽匯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夾珠比賽,用水漏來計時,當水漏裡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2)交流:小朋友數一數夾了多少顆珠子?(提醒幼兒簡單記錄)

(3)出示沙漏、油漏:現在我們再來進行一次夾珠比賽,這一次用同樣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時計時。當其中一個滴漏裡的東西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4)交流:哪個滴漏先滴完?這一次,你夾了多少顆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還是少了?

2、討論發現不同材質的物體流動速度不一樣。

(1)師:你發現沙、水、油在大小一樣、漏孔一樣的滴漏瓶裡流動的速度一樣嗎?誰最快?誰最慢?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啟發幼兒通過比較夾珠的數量發現:第一次夾珠少,說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夾珠多,說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總結:珠子夾得越多,說明瓶子裡的'東西流動越慢;珠子夾得越少,說明瓶子裡的東西流動越快。

3、玩一玩,進一步發現滴漏計時的有趣現象。

(1)師:請兩個小朋友一組,分別選擇時間一樣、材料不一樣和滴孔大小不一樣、裝量一樣的計時器玩一玩,看一看,這一次又是什麼東西流動快?什麼東西流動慢?

(2)請你們將自己的新發現告訴其他小朋友。

4、活動拓展。

這些有趣的計時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嗎?你想用在什麼地方?

活動延伸

選擇一個“30分鐘”滴漏瓶,為幼兒午餐計時。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認識符合"一"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2、學習5以內數的分合型減法和消去型減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教學圖卡;

2、雪花片5個(2個紅色、3個黃色)

活動過程:

一、雪花片

1、師:"今天老師發現我們大三班的小朋友都非常聽話,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漂亮的雪花片。"

2、師:"我們怎樣把這5個雪花片按顏色分成兩組?紅色雪花片有多少個?"

3、師:"5個雪花片去掉2個紅色雪花片,還剩幾個黃色雪花片?"(小結:將總數分為兩部分,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去掉總數中的一部分用"一"來表示(出示符號卡)。)

二:排隊

1、師:"老師請5個小朋友來前面站成一排,請你們按順序報數。"

2、師:"現在站在前面的一共有幾個小朋友?那老師請這3個小朋友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那麼現在前面還剩下幾個小朋友?"三:圖卡教學1、師:"外面的'樹上有很多漂亮的樹葉,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樹枝上原本有幾片葉子?掉了幾片?還剩下幾片?"3-1=22、師:"秋天到了,葉子都落了,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撿了一些漂亮的楓葉,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總共有多少片楓葉?黃色和綠色楓葉分別有幾片?全部的楓葉減掉綠色的楓葉,還剩下幾片黃色的楓葉?" 5-2=3

3、師:"請小朋友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課本上的作業。小朋友們再見!"數學《秋天的落葉》活動反思這節課我主要是以遊戲為中心,以玩遊戲的方式上的,在遊戲中讓孩子瞭解去掉可以用"-"號表示。從孩子的特徵和性別之分利用符號玩遊戲,從而讓孩子學習分合型減法和掌握這符號的意思。整體來說自我感覺還算不錯,流程比較順;從孩子的操作上來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的減法。

雖說這一節課從傳統的方式上說,我的目標是達到了;但是我也有疑問,以遊戲這種方式上5的減法會不會太簡單了,我是不是還沒跳出傳統的說教的方式?目的性太強呢?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呢?這是我上完課之後的第一想法。後來我想,讓孩子從遊戲中理解"去掉"的意思,按自己的意願設計這個"去掉"的符號,可能會讓孩子對"-"這個符號的理解更深刻。

但在這個活動中有一點值得我反思的就是:活動中我雖然有與孩子一起實踐再操作,不過整個活動的過程都是我說的比較多,我牽著孩子的杯子一步一步解說為什麼,如講解為什麼要用減法。整個過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間。另外,因為活動中要完成算式的計算,在這個過程中不知道運用什麼形式讓孩子探索會更好,讓孩子探索操作的過程理解分合型減法、消去型減法。不斷的反思能最快的提升我們自己的教學水平,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

2、在購物中學習算賬,懂得貨幣面值的換算。

3、瞭解錢幣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對錢幣的運用產生興趣。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錢幣。(一元的人民幣十張和五元的人民幣兩張)

2、經驗準備:孩子已有一定的數的組成和分解及加法運算的能力。

3、燒烤店和快餐店學習資源中心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談論錢幣——老師出示錢幣,問問孩子這是什麼?你在哪裡見過?家裡有嗎?它有什麼用?在什麼時候我們要用到錢?請孩子說一說自己身上的衣服、書包、鞋、家裡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2、認識錢幣面值

(1)教師:這些錢幣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2)引導幼兒觀察錢幣,從錢幣的大小、顏色、花紋、數字等方面分辨錢幣。

(3)引導幼兒認識錢幣,如紙幣——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幣——一角、5角、1元。能根據紙幣和硬幣正確的區分。

3、錢幣比大小

(1)出示10元和1元,教師:這兩張錢哪張面值大?買點東西多?

(2)引導幼兒比較1元、5元、10元錢幣面值的大小,知道他們的兌換關係。

(3)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瞭解:5元比1元買到的東西多,10元等於兩個5元。

4、數數多少錢

(1)教師將錢幣隨意組合,引導幼兒觀察並數一數一共多少錢。

(2)多次組合錢幣,引導幼兒數數多少元錢,進一步認識不同面值的'錢。

5、付錢的方法

(1)教師出示帶有價格標籤的各種物品,請幼兒取出相應的貨幣,加深幼兒對不同面值人民幣的認識。(操作活動可反覆進行)

(2)引導幼兒發現有不同的付錢方法。

6、分組遊戲活動

(1)場地有各種燒烤用具、物品,上面標有價格,有的幼兒做售貨員,有的幼兒做顧客,讓幼兒學習使用貨幣。

(2)快餐店。

(3)鞏固幼兒對錢幣的認識及應用。

7、師幼共同收拾學具。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嘗試實驗,獲得有關容量守恆的經驗。

2、樂意動手動腦探究水的變化,瞭解它的主要特性。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容量比較

2、標有刻度的瓶子,水,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提問

出示趣味練習:容量比較教師:小朋友看一看這六瓶水是一樣多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現在我們想辦法做一下實驗,比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實驗操作

1、教師:用什麼辦法驗證呢?怎麼操作?

要求:實驗用的兩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實驗時動作慢一點,避免將水灑出影響實驗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

(1)高矮不同的兩隻瓶子方法是通過比較水位 的高低,我們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樣的。

原來瓶子的高矮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2)粗細不同的'兩隻瓶子小選擇兩個相同的空瓶,把裝在大小不同的瓶內的飲料倒入其中,比較出飲料一樣多。

方法,任選一個瓶子,將一瓶飲料倒入,用筆畫或粘紙條的方法做標記,把飲料倒出後再將另一瓶飲料倒入該瓶,看飲料位置與原來留下的標記是否一致,比較出飲料一樣多原來瓶子的粗細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一隻含內容物的的瓶子內容物為石子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較水位的高低。

內容物為海綿小結:方法是將海綿中的水擠回瓶中,比較水位的高低。

原來瓶子裡面是否有物體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總結:瓶子的高矮、粗細、內含物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這種現象就叫做容量守恆。

三、活動延伸想一想,如果把兩塊一樣重的橡皮泥塞進不同形狀的瓶子裡,橡皮泥會變重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藉助四季花圃設計活動,引導幼兒學習將物體分成兩份和四份。

2.探索各種圖形四等分的方法,激發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通過種花的活動體驗園丁的辛勤勞動,培養幼兒綠化意識。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正方形花壇圖片一張,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各種形狀花壇卡片若干;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引出話題

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四季典型的花圖片。

師:這裡有一些是特定季節的花朵,你能說說它們是在哪個季節開花的嗎?

2.在教師的示範下,幼兒在白紙上繪畫這四種花,並剪下。

(二)例項操作,理解知識

1.出示正方形的花壇。

師:裴老師家的小院子裡要建造一座小花壇,準備種上剛才的那四種花,小朋友請你們幫我想一個辦法,在這個花壇裡種上四種花卉,並且讓每種花卉所佔的地方一樣多呢?(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要把正方形的花壇分割成大小相同的4塊,才能保證四季的花卉所佔的地方一樣大。

3.師:觀察一下這個正方形的花壇,怎樣才能把它平均分成大小相同的四塊呢?你是怎麼分的?還有沒有其他小朋友有不一樣的分法?

4.教師小結:用對摺的方法,先把正方形二等分,然後再對摺一下,就能得到四塊形狀、大小都一樣的花壇了。

5.師:小朋友,我們來想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還用過對摺的方法?(整理跳繩、摺疊小手帕等)

(三)問題拓展,昇華課堂

1.出示各種形狀的紙(長方形、圓、橢圓)。帶著幼兒再次認識一些這些圖形。

2.師:花園裡還有許多各種各樣形狀的花壇,都要種上四季花卉,請你們試著把花壇分成大小不一樣的4塊。

3.佈置任務,幼兒從三種圖形中任選一種自己喜歡形狀的花壇進行等分活動。

4.完成任務,交流挑戰成果:

(1)誰分的是長方形花壇?你是怎麼分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2)圓形花壇怎麼才能平均分成4塊呢?你是用什麼辦法分的?

(3)橢圓形花壇的分法和哪種形狀的分法是一樣的?

5.幼兒將課堂開始時畫的花貼上在花壇上。

(四)延伸活動

想一想,三角形的花壇能分成4塊同樣大小的花壇嗎?怎麼分呢?

活動反思:

今天的數學教學中,我準備了一些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我邀請幼兒自己來動腦筋先將圓形分成兩份,並且分出兩份的要一樣大。調動了幼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最好老師,正式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有效的和幼兒互動起來。幼兒都非常願意的嘗試,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更能讓幼兒去集中精神思考如何能將物體進行二等分,也能大膽的嘗試各種方法。但是幼兒對“二等分”這個詞是很陌生的,這是需要老師幫助更好的理解。經過這一環節,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的數學學習成為他們自願進行的、快樂的事情。也使幼兒思想集中,開始研究怎麼樣進行二等分。通過學習二等分之後,已經初步形成了分的概念。接下來的四等分,幼兒們就更容易掌握。

接下來的環節“分蛋糕”,是要求孩子進行四等分。這個提材非常好,使幼兒認識到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充滿著數學知識,使孩子能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並且能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整個活動下來,幼兒逐漸認識到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會自願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通過這次活動收穫頗多,做為一個教師應該更注重數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百科:在初等幾何中,二等分是指對幾何圖形進行對稱等價的分割,這裡既有線,也有面。為了實現二等分,進行面積分割多對應的圖形,以軸對稱圖形為主。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4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對稱》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摺。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摺,會怎麼樣呢?對摺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裡?)

(2)為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

對稱軸在哪裡?

(引導幼兒發現對摺後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對稱嗎?

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摺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裡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

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單雙數

設計思路:

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綱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遊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相互之間以及幼兒與材料之間,不斷地進行著交流、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係,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遊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麼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遊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遊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著雙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遊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標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並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遊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結束活動。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感知輕重,明白要有兩個或者幾個物體才能夠比較重量。

2、學習用自然測量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用工具測量來比較三個物體的重量,並做好記錄。

3、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學具筐:面霜瓶、積木、天平8個。

2、皮球、桶、紙盒、水瓶、鉛筆盒、杯子、積木、瓶子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概念。

1、請一名幼兒上來。

(1)今日教師想給xxx小朋友比重量,你們覺得一個人能夠比重量麼?那有什麼辦法呢?你們覺得誰重?

(2)今日教師帶來了蹺蹺板,看看誰重一點?我給重一點那邊貼上箭頭向下的標記。

(3)小結:原先比重量要兩個或者幾個物品才能夠比較,一個物體不能自我跟自我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兒探索。

(1)今日教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物品,教師請你們來給他們比一比輕重。

(2)我請兩個孩子一組,站在桌子旁邊去找兩樣物品比輕重,給重的那樣東西貼上朝下的箭頭。

2、小結:原先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掂一掂能夠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三、工具測量。

1、出示三樣物品。(三個玩具)

(1)剛才我們給兩樣東西比了重量,我那裡有三樣東西,誰願意上來給他們比較輕重。誰跟他有不一樣的意見?

(2)那到底誰排的對呢?我也不明白。當我們用手也沒辦法分出輕重的時候,那我們就需要一個準確的測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我們先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把輕的那個拿下來,重的那個不動。然後再把第三個物品拿來進行比較。那這個比其他兩個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輕的,中間這個叫什麼呢?他叫不輕也不重。

(4)因為他最重的要輕,比最輕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輕也不重。一齊來說說看。(貼上箭頭)

(5)教師示範記錄表。

2、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邊,合作一人記錄,一人測量,給三樣物品比輕重。

(2)教師檢驗: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3)找出不一樣的檢測一次。

(4)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能夠比較輕重,我們一齊去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