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暖春觀後感800字

校園 閱讀(3.12W)

1.

暖春觀後感800字

那天,我看了一部電影――《暖春》。它是我見過的一部最討人厭的電影,它讓看每一個故事時都痛哭流涕,每次晚上睡覺時的眼睛都腫腫的·····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名叫小花的小女孩,她的親人都死了,這個村的村長知道了這件事,便把她領養到家裡。可這也不是個長久的辦法,後來他號召全村的村民,希望他們中間有一個好人能照顧小花,大家都不想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時,鐵蛋的父母領養了小花。他們不是並出於好心,他們惦記著小花家的那一片地。小花被他們領回了家,他們對小花又是打又是罵,甚至不讓小花吃飯。終於有一天,小花忍不住了,趁著夜深人靜,她逃跑了。清晨,小花由於體力不支,昏倒在芍藥村的山野上,出去趕集的二狗發現了她,把她領回了村。大家都不願意領養她,因為這個村實在太窮了,寶柱爹看著小花挺可憐,不顧自己是村裡最窮的人,把小花領回了家。儘管家裡人強烈反對,儘管家裡人因為這事不止一次離家出走,寶柱爹還是留下了她。小花在寶柱爹家很聽話,她包攬了家裡所有的活,為不能生育的寶柱爹的兒媳婦香草逮螞蚱······最後,他們解除了誤會,生活的很快樂。十四年過去了,小花成了一名優秀的鄉村教師,她要報答曾經愛過她的人,報答曾經寶柱爹養她的那片土地······ “花兒,別哭,爺爺沒事兒。”這是寶柱爹為了讓小花上得起學,上山砍柳條,誰知,在這時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他艱難的,蹣跚的走著,腳下一滑,昏倒在地上。小花冒雨找到了寶柱爹,又請人幫忙把爺爺(寶柱爹)抬了回去。爺爺醒來,看見小花那佈滿淚痕的臉,說的一句話。當時,我流下了眼淚······

我眼裡含著淚,帶著抽泣聲看完了這部電影。寶柱爹對小花的愛,是默默無聞的。我想:愛的奉獻,想必就這麼簡單。

2.

電影《暖春》觀後感:一個逃離了養父養母家的孤兒,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了她。她不被老人的兒子兒媳接受,幾經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動了兒子兒媳,一家人終於其樂融融。在老人和孩子感動著兒子兒媳的同時,他們也感動著影片的觀眾。

無論劇作還是拍攝,《暖春》的編劇兼導演古蘭卡娜都將人間真情的主題體現的惟妙惟肖。影片的情節設定巧妙,畫面寫意而有富有情感,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堪稱國產小製作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好片。影片高度感人的鮮明特點是該片的最大特色,也是這個“好”字的最高體現。

電影的拍攝與觀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製作人員通過電影將感情移給觀眾,讓觀眾在觀片的同時體會到製作者的所思所想,這便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電影,必須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劇本為基礎的,否則就會無情可移,觀眾也就毫無感動可言。古蘭卡娜將劇本取材自中國農村,將主角設定為弱勢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發展中經過幾個令觀眾潸然淚下的大小高-潮,最終以大團圓的方式結局。這個劇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在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中,順利自然的完成感動的全過程。加之故事的情節設定巧妙,同時注重細節表現力,給予觀眾多而不膩的感動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例如,老人為了供小花上學,拖著年邁的身體上山看柳條編筐,讓觀眾在老人的偉大中深受感動。再如,老人與孩子吃雞肉的情節,充分的表現了彼此間真誠無私的感情。細節上,小花識字的那段情節,短短三分鐘,寥寥十餘個畫面,便將小花的童真、聰明與老人的和藹、心酸展露無餘。老人為小花買新鞋的情節更是單用一個鏡頭就達到了震撼的效果。最為巧妙的是風車的設定,故事於不同階段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插入了三個風車,用風車作為故事的旁線,寄託了人物感情。

好的劇本要經過好的演繹才會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片中沒有明星大腕,卻有著表現出色的老人、孩子。影片最感人的幾處幾乎都有哭戲,面對數目眾多的哭戲,老人與小孩的扮演者用毫無華彩的演技,告訴了人們眼淚是怎樣感人的。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個中近景鏡頭中,傳神的表現了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的畫面把色彩做的很足,冷暖色調分明。例如,影片開始的夜幕運用黑色和藍色的冷色調,表現了小花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再如,那個大雨瓢潑的傍晚也是運用冷色調,表現了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澀等複雜情感。而更多的,在對莊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畫面中,影片大量採用暖色調,不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間真情的主題,也為感人的故事情節做了良好的視覺陪襯。

背景音樂也為影片的感人程度做了重要貢獻。該片的背景音樂,從音樂本身到播放時機都是很值得稱讚的。例如,在影片高-潮與小高-潮處中多次播放背景音樂,每次都是在情節鋪墊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將傾洩的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的響起了那情緒催化劑一般的小提琴曲,讓觀眾的心隨著音樂,陶醉在深深的感動中。

在感動過後,仔細思量這部《暖春》,同大多數國產電影一樣,也是有著許多瑕疵的。例如,影片中近景畫面過多,特寫鏡頭過少,鏡頭的運動也沒能與演員的表演達到足夠和諧,鏡頭的表現力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再如,片中對於原本就稀少的特寫,處理的不夠細膩,尤其是姨娘將眼淚滴在手上的大特寫鏡頭,沒等到淚水在手上充分滑落就匆匆切換畫面,不免令觀眾產生“吃冷槍”的感覺。而片中最大的敗筆在於片尾的十分鐘,徹底打亂了全篇的格調與節奏。先是揭露兒子身世時的幾個鏡頭,沒有更多的捕捉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卻浪費在了對圍觀群眾的中鏡頭拍攝上,而群眾的動作無非是用手機械的抹一抹眼淚,甚至有的群演表情木訥眼神迷離,完全沒有起到側面襯托的作用。接著是小花長大以後,老人的一段語言獨白和青年小花的一段內心獨白,兩段獨白好像作報告一樣,用數十秒的時間喋喋不休的總結著自己的思想,卻始終沒有出現足夠經典感人的語句,就好比用填鴨的方式向觀眾灌輸了自己的想法,用極不和諧的'方式結束了全片。

回顧國產電影,在感人程度上能夠和《暖春》相媲美的並不多。中國電影的未來,絕不可缺少《暖春》這樣感人的故事影片。但願一個個《暖春》這樣樣的好電影,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更深刻的感動,能夠用真情的主題產生深遠的社會意義,能夠為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暖春!

上大學以來,自認為很少碰上令自己感動的事物,更沒有一次因感動而流過眼淚,然而,在觀看電影《暖春》的過程中自己竟然不止一次地流下感動的淚水。

當小花從昏迷中醒來第一次看到寶柱爹時,由於恐懼而本能地蜷縮在牆角。可以看出她以前曾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她幼小的心靈經歷過怎樣的創傷。她今後會生活得怎樣呢?她還會以純真無邪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嗎?

接下來的情節讓我認識到,純真和善良是不會輕易地從一個小孩身上消逝的。小花用她的善良感化了千方百計想把她送走的寶柱的媳婦兒香草,感動了村民,也感動了我。原本刻薄的寶柱兩口子,最後卻從心底真正地把小花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看待;左鄰右舍也個個都稱讚小花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我,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看。

最讓我感動的有三處:

一處是小花和寶柱爹互相推讓一個雞腿,讓來讓去,小花還是不肯吃,爺爺就說:“你怎麼就不懂事呢——”聽到這句話,使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媽媽愛吃魚頭”和“外婆愛吃雞屁股”這類話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一處是寶柱爹上山砍柳條,揹著一大捆比他還重的柳條在風雨交加的泥濘的山路中艱難行走的鏡頭,最後竟致病臥在床,不省人事,而他砍柳條的目的是用來編筐來賣,以供小花上學所需。這使我想到了天下千千萬萬日夜勞作的父母親們。看到這裡,我真擔心寶柱爹會在導演的“安排”下去世,那小花該怎麼辦吶!還好,後來,寶柱爹慢慢地康復了,直到小花大學畢業之後都還在,這很讓像我這樣多愁善感的人感到欣慰。

最後一處是最令我感動的,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幕:當著大夥的面,村長說出了一個保守了三十年的祕密。原來,寶柱也是寶柱爹撿回來的一個孩子。為這,寶柱爹一輩子單身。聽到這個隱瞞了三十年的祕密,寶柱在父親面前長跪不起,悔恨交加,惟有一聲悲切的“爹”的呼喚在小山村上空迴盪不散。就在這一刻,寶柱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鮮活、令人敬佩。在這裡,我感受到了一種博大無私的愛,看到了一顆普通的久經滄桑卻又善良的心,一種人類本性的完美詮釋。

普通的演員,平實的敘事,暖暖的春色,簡單卻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的旋律,是這部電影給我的總體感受。樸實的村民對小花的無私幫助,讓我們看到了勞動人民善良、勤勞的傳統美德;平平常常的家庭瑣事,讓我們更覺得故事就像我們親身經歷過一樣,平易近人;春天的鄉村山野,到處是暖暖的綠色,與電影的主題相互映襯;簡潔的情感線索,卻也又不失令人意外之處;平實的感情詮釋,卻也入木三分,發人深剩相信每一個看過影片的人都回感慨良多。

人越長越大,見得多了,心也變得越來越冷漠:多了幾分世故,少了幾分率真,甚至還有一些玩世不恭,這是自己每每內省的時候心裡時常閃現的念頭。然而,現在我卻被這部電影給徹底地感動了。這說明現在我自己離“真誠、善良”越來越遠,偶爾碰上,便覺得稀奇;自己感動了,說明自己浮華世故的外表覆蓋下的內心深處還殘存這一絲人類最原始的東西——率真和善良。我常捫心自問: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呀?難道這就是每個人成長所必須經歷的嗎?如果是這樣,我寧願不要長大。可是,人一旦長大,就必然就必然會失去善良和率真的本性麼?如果誰看了這部電影不感動的話,那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哀,是整個時代的悲哀——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傳統都到哪裡去了?對於這些人,感動是需要理由的,苛刻的理由,因為他們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所以看不到令他們感動的東西。但是,我相信,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不管他是怎麼的自私還是凶惡,但是到頭來還是被善良的心該征服,化為感動的眼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感動又是不需要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