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呼蘭河傳讀後感13篇

校園 閱讀(2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13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在這個寒假中,我有幸閱讀到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不愧是名家的大作,這部作品雖然只是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來表達她對舊中國扭曲人性的社會現實的譴責。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到蕭紅童年所生活的小鎮,來一探究竟《呼蘭河傳》與傳統的回憶性質作品有些不一樣,它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線,全書雖分為各章,但又像描述一個整體。

本文從一個大泥坑寫起,這坑中常有動物和小孩喪命,可是當時的民眾都在以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看熱鬧般的圍觀。儘管把這個坑填平並不難,可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一把力。這正體現出了愚昧舊中國公民的冷漠態度。殊不知只要不細心。下一個喪命的就可能是他自我!

在小城中舉行盛舉的日子同樣熱鬧。有各種各樣的活動,體現出人民的日常休閒活動多種多樣。在本作中描述了作者的祖父,那是一個慈祥又溫暖的老人,在那裡不得不說下作者的童年,母親早逝,父親生性暴躁,僅有在祖父那裡作者才能得到溫暖和歡樂。作者十分喜歡祖父,他交給作者讀詩,還帶她去後花園裡玩,祖孫倆相伴,十分歡樂。

又是一章,這章是描述幾家鄰居,有餵豬的,有開粉坊的,他們在一齊工作,一齊唱歌。那裡不得不說粉坊旁的一個小偏房,裡面住著趕大車的胡家,胡家養了一個童養媳,她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挺樂觀的,可胡家偏偏愛面子,想維持自我的威嚴,總是沒有理由的打她,小姑娘生病了,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讓小姑娘用滾燙的開水洗澡,被燙了三次,不幸的小姑娘便徹底了離開了人世。可惡的舊社會!

又有一部分是描述個人的,一個親戚名叫"有二伯",性情古怪,喜歡與石頭,動物等物談話,他雖性情古怪,但卻是個漢子,多虧有了他,在日俄戰爭時多虧有二叔在,才守住了這個脆弱的家,他最怕人罵他"絕後",只要聽到有人這樣罵他,就會悲痛的大哭。還有那個拉磨的人叫馮歪嘴子,他會拉磨,還會做年糕。他成家成的極為不易,可是鄰居看到他和王大姐的幸福生活便十分嫉妒,都詆譭王大姐馮歪嘴子受盡了人們的冷嘲熱諷。過了兩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因難產死去,馮歪嘴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僅有在兒子身上,他不在絕望,看到了期望。

故事講到那裡,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作者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借矛盾的話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能夠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

呼蘭河傳讀後感2

用針扎我的祖母去世,年幼的我並不感到悲傷,只是和來的小夥伴們玩,去了很多我之前未知的世界,到了街上,感覺後花園已容不下我,那一句“是不是將來一個人也可以走得很遠?”觸動了我的心,年幼的思考,以及對未來未知世界的那種好奇讓我感到很驚訝,是否一個人也可以很好地走的很遙遠,我也在問自己。

“我想將來是不是我也可以到那沒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和祖父學詩,祖父給我烤乳豬,鴨子吃,可見祖父對我的疼愛之情,那種濃的化不開的親情,陪伴著我成長,讓人羨慕的幸福!

破敗的老屋,其中幾件租給了養豬的,還有的租給了賣粉的人,他們生活很辛苦,整日為了活著而工作,很可憐!“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又是人生的淡漠,人性的麻木與冷漠

“我家是荒涼的”不論周圍的風景,還是居住的人家都是荒涼一派的,團圓媳婦的到來,看似一則喜事,其實不然,只是她悲慘命運的開始,健康的,活潑的硬生生的被折磨出了毛病,竟然還說是被靈魂附體了你,用各種偏方醫治,麻木和愚昧好讓人無奈。

“小團圓媳婦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終於小團圓媳婦被他們折磨死了,在我看來,死或許是一種美好的解脫,不用再受折磨,死後被埋在城外,就如同死了一個不相干的人,沒有同情,只有人性的冷漠,有二伯的半瘋半癲,整日的胡言亂語,偷東西也是平常的事情。還有那馮歪嘴子的事,都讓我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和壓抑之感,壓抑的是他們周圍人的態度,極致的冷漠,任何一點上吊自殺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都是不用買票的表演節目,從別人的悲傷之中尋求一點活著的快樂,成為別人的看客,也在看著別人。其實,縱觀整個中國,這種愚昧的情景隨處可見,潛在的具有麻木性質的無形思想在統治著他們,失去所有作為人該有的意義,生只是為了死,過日子也只是為了完成從生到死的過程,何其悲哀呢?

但是,在小說的背後馮歪嘴子的女人王大姐死了之後,他堅強的擔起了撫養兩個孩子的情景,很令人感動,其中閃出人性力量的光輝,作為男人,或許他不成功不起眼,但他疼愛自己的老婆,堅強獨自地撫養自己的小孩,或許他不知堅強,希望為何物,但是他在別人對他絕望的眼光中堅強了,結局不知怎樣,但在那樣一個愚昧的年代,是很令人感動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裡,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地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裡,在她筆下,別有一番風味。

在那個被醜陋規則重重包圍的舊中國,呼蘭河寫滿了無奈。那個和蕭紅年紀相仿才12歲的小團圓媳婦,原本以為在富人家就能過上好日子,卻沒想到才短短几天,就受盡折磨命喪黃泉。

蕭紅的童年亦極其不幸,唯有祖父的愛就如同一團珍貴而溫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動了她,“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蕭紅童年的愛與恨都繪聲繪色地在《呼蘭河傳》一一展現。

“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那些好的與不好的,在蕭紅眼裡,極為分明。只有積極樂觀,沒有悲哀喪氣。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能使蕭紅成為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難道這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在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心裡想的不應該是失落氣餒,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挫折打敗,才可以成為一個生活的強者。如果遇到一點不順或坎坷,就灰心喪氣,這樣,就算任何再簡單的事也會變成極難的。心中畏畏縮縮,就不會戰勝困難,就不會成功!只要心懷希望,充滿正能量,一切困難都會拜倒在你的腳底下!

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這些那些的困難?我聽媽媽說有個學校的大姐姐因為學習的壓力大,沒有快樂自由的童年跳樓自殺了。我覺得不可思議,生活在蜜糖中的我們太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忽略了身邊的愛,以為自己沒有自由快樂,整天在題海中喘不過氣來而牢騷滿腹。我們來比比蕭紅,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充滿著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著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在她的生活裡,有多少委屈、困難,但是她的心裡仍給快樂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是的,生活不會一帆風順,擁有樂觀積極、充滿希望的心去對待,你的天空會一片晴朗。童年不同樣,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童年記憶中無論是美好或不美好,都是生命必經的旅程,好好活著,好好珍惜,活出我們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在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時創作的長篇小說。當時,蕭紅雖然還不到30歲,可是身體十分虛弱,戰爭的摧殘和感情的衝擊令她長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種疾病。與此同時,她的文學水平、創作觀念和技巧已經達到了頂峰。全書共分為七個章節,裡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不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醜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呼蘭河小城裡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醜惡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寫,使我領略到了呼蘭河小城的風土人情。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著他在菜園裡,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乾淨,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為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是祖父卻有著驚人的耐心和寬容。

首先,蕭紅翻箱倒櫃,家裡一定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一定沒有耐心擦乾淨,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眯眯的。正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才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裡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裡裡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抬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牆上面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幹,失去了抬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裡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村生活中,處處閃耀著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因為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只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著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我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裡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

讀了《呼蘭河傳》,讀了一個悽美的故事,讀出了童年的珍貴。

呼蘭河傳讀後感5

也不過是幾家碾磨房,幾家豆腐店,也有一兩家機房,也許有一兩家染布匹的染缸房,這個也不過是自己默默地在那裡做著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可以使別人開心的,也不能招來什麼議論。那裡邊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

比方就是東二道街南頭,那賣豆芽菜的王寡婦吧:她在房脊上插了一個很高的杆子,杆子頭上挑著一個破筐。因為那杆子很高,差不多和龍王廟的鐵馬鈴子一般高了。來了風,廟上的鈴子格稜格稜地響。王寡婦的破筐子雖是它不會響,但是它也會東搖西擺地作著態。

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王寡婦一年一年地賣著豆芽菜,平靜無事,過著安詳的日子,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獨子到河邊去洗澡,掉河淹死了。

這事情似乎轟動了一時,家傳戶曉,可是不久也就平靜下去了。不但鄰人、街坊,就是她的親戚朋友也都把這回事情忘記了。再說那王寡婦,雖然她從此以後就瘋了,但她到底還曉得賣豆芽菜,她仍還是靜靜地活著,雖然偶爾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廟臺上狂哭一場,但一哭過了之後,她還是平平靜靜地活著。至於鄰人街坊們,或是過路人看見了她在廟臺上哭,也會引起一點惻隱之心來的,不過為時甚短罷了。

還有人們常常喜歡把一些不幸者歸劃在一起,比如瘋子傻瓜之類,都一律去看待。哪個鄉、哪個縣、哪個村都有些個不幸者,瘸子啦、盲人啦、瘋子或是傻瓜。呼蘭河這城裡,就有許多這一類的人。人們關於他們都似乎聽得多、看得多,也就不以為奇了。偶爾在廟臺上或是大門洞裡不幸遇到了一個,剛想多少加一點惻隱之心在那人身上,但是一轉念,人間這樣的人多著哩!於是轉過眼睛去,三步兩步地就走過去了。即或有人停下來,也不過是和那些毫沒有記性的小孩子似的向那瘋子投一個石子。一切不幸者,就都是叫化子,至少在呼蘭河這城裡邊是這樣。人們對待叫化子們是很平凡的。門前聚了一群狗在咬,主人問:“咬什麼?”僕人答:“咬一個討飯的。”說完了也就完了。可見這討飯人的活著是一錢不值了。賣豆芽菜的女瘋子,雖然她瘋了還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還到廟臺上去哭一場,但是一哭完了,仍是得回家去吃飯、睡覺、賣豆芽菜。

呼蘭河傳讀後感6

認識蕭紅還是看了《黃金時代》後,雖然在此之前,聽說過她的名字,看了電影后才對蕭紅的那短暫的一生深感惋惜,一個敢愛敢恨,才華橫溢的女人,最後竟然死在了那乾冷的水泥地上。看到她流離失所,有時在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下還在想著寫作,我不僅對她肅然起敬!

喜歡她的文字,感覺很安靜自然,“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是蟲子在說話似的。一些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讀這段文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麼無憂無慮,對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感覺植物都那麼的自由自在,隨性的生長。

而蕭紅筆下的人物卻讓人感覺到有淡淡的憂傷,小團圓的媳婦才只有12歲,12歲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齡,她的童年還沒有過完呀,她卻成了人家的媳婦,她天性愛說愛笑愛玩,吃的多,長的壯,但是這不行,這每個做媳婦的樣子,於是婆婆就給她下馬威,打她,說她是中了什麼邪,直到把她放到熱水鍋裡,出來時不會說話了還不罷休,就這樣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被這些呼蘭河上愚昧的人折磨傻,折磨病,折磨死!

馮歪嘴子找了個能幹的媳婦,村裡的人說她長的和扛一樣,不溫柔典雅,不管別人怎麼說,他還是愛著疼著自己的媳婦和孩子。因為他滿足這樣有媳婦孩子陪著的日子,周圍的人生怕他家不出事,沒有笑話看,在眾人的議論聲中,他的媳婦還是在生孩子後死了,但是馮歪嘴很是堅強,一個人養兩個孩子,還是滿懷希望的過著,無論孩子在別人的眼裡怎麼樣,那就是他的希望,大孩子會拉小驢飲水了,小兒子會伸手拿東西吃了,小牙長出來了,這一切都給馮歪嘴子帶來了無限的希望,讓呼蘭河的人也跟著堅強起來,無論生活怎樣,無論別人怎麼冷嘲熱諷,他總是充滿著期待活著,因為孩子的笑容是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不知道那個大泥坑淹死了多少雞狗,馬陷入多少次,那些人的思維還是那麼僵化,沒有誰願意把它填起來,但是卻願意一起撈起那陷入泥潭裡的馬,這是什麼樣的一種思維方式,呼蘭河的人是自由的,又是友善的,還有那淡淡的說不出來的愚昧!

呼蘭河,給人帶無限回憶的地方,但是又讓人很慶幸能逃離出來的地方。或者這正是蕭紅一直不回家鄉,願意飄蕩在外的原因。

現在,那些在外打工時間久了,不想回家鄉的人們,你們又有怎麼的感傷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7

今日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書裡講了好多“我”和祖父趣味的故事,如果想明白就往下看吧。

我記得有一段異常趣味,講了“我”在後園裡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明白,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十分幽默,十分疼愛我。

我為蕭紅筆下的人物感到悲哀。他們每一天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僅有脆弱和枯槁。那裡的人是如此的冷漠,應對他們好比應對一堵厚牆。他們一生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可那樣忙碌,到底是為了什麼?

蕭紅的童年是灰暗的,她身邊的人一個個像被抽去靈魂的木偶,早已對生活麻木了。他們固執而又愚昧,唯一不一樣的僅有蕭紅的祖父。祖父是一個樂觀的人,他從來沒有絕望過,成天開開心心的,並且他還保留了一顆童心,蕭紅每次調皮地做“惡作劇”,祖父發現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和蕭紅一齊哈哈大笑。如果換作別人,恐怕早已把蕭紅教訓一頓了。所以,蕭紅算是幸運的,她有一個令她驕傲的爺爺,關於祖父的記憶是她極少有的幸福回憶。

比起蕭紅,我們不知要幸福多少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喝玩樂無一不全,時常還能得到零花錢,城市裡有好多公園,裡面娛樂設施一應俱全,五花八門、妙趣橫生,和那灰頭土臉、死氣沉沉的呼蘭河沒法比。此刻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作者出生時祖父都已經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十分愛作者,他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祖父的後園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樣,就怎樣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書裡講到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個大坑裡淹死過人、豬、狗、貓、馬,那個大坑家家戶戶都明白,有的人說拆牆,有的人說種樹,就是沒有說把這個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歡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後園裡長大的,作者和祖父在後園裡一齊玩,一齊幹活,作者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齊,童年充滿了歡樂。

文章中寫到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才十二,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早早的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是多麼的可憐!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用知識變得智慧,用自我的雙手去創造自我完美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沒有可怕的戰爭。

啊!我真想永久地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的心好好珍惜,感受這完美的時光吧!

《呼蘭河傳》我讀完了,可我的思想還停在那灰色的境界裡。

呼蘭河傳讀後感8

說起蕭紅的《呼蘭河傳》,我並不是很陌生,因為五年級下學期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名為《我和祖父的園子》的課文,這篇課文就選自《呼蘭河傳》。這兩天,我懷著濃厚的興趣讀完了這本名著。

《呼蘭河傳》是一部以蕭紅的家鄉——呼蘭河為原型的"傳記",生動講述了小城呼蘭河的四時風俗,"我"的美麗而寂寞的童年,以及小城裡各式各樣瑣屑平凡的悲歡離合。果然是一本好書,深深打動了我。我特別喜歡蕭紅的文字,她的文字很有味道,雖然沒有過多的雕琢,但是極其生動細膩,有一種天然活潑的美感,讓人讀起來感到發自內心的舒暢。

《呼蘭河傳》雖說是一部小說,但我感覺更像散文,因為它沒有一個貫穿全文的主角,甚至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而是將童年回憶中的那些人物、事情和景色娓娓道來,細細碎碎,慢慢悠悠。我很喜歡作者在後花園子中玩耍的那一段,讓人看後感到輕鬆和愉快,特別看到作者給祖父的帽子上戴花時,我也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樣,笑出聲來了。

但是,總體來說,這本書裡滲透出的情感並不是歡樂,而是一種對舊社會的悲傷。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的故事。她12歲就嫁到了別人家裡,只因為太過活潑,不夠靦腆,就遭到婆婆三番五次的毒打和酷刑。小團圓媳婦經不起折磨,身子越來越弱,最終生了一場大病,又被逼著服用各種沒有依據的偏方,參加各種迷信而又殘忍的治療,在經過一系列其實毫無用處的醫治後,最終離開了人世。看了這個故事,我感到的是深深的同情和悲哀,小團圓媳婦就這樣成為了封建迷信的犧牲品。我心中還有一股怒火,我討厭專橫跋扈的婆婆,我憎恨愚昧無知的人們。在當年的農村中,肯定不止小團圓媳婦一個人死於迷信,因為無知,不知有多少人死於非命,實在是悲哀啊!

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有十分精到的評述:"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想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我很贊同茅盾先生的話,《呼蘭河傳》有著特殊的美,正如一串悽婉動人的歌謠,永遠迴響在人們的心頭。

我看過網上蕭紅的照片,她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就像她的文字。可惜蕭紅英年早逝,31歲就因病去世。這樣一個天才的作家,如果健康地活到老,不知道能給我們帶來多少更為精彩的作品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在這個寒假中,我有幸閱讀到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不愧是名家的大作,這部作品雖然只是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來表達她對舊中國扭曲人性的社會現實的譴責。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到蕭紅童年所生活的小鎮,來一探究竟《呼蘭河傳》與傳統的回憶性質作品有些不同,它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線,全書雖分為各章,但又像描寫一個整體。

本文從一個大泥坑寫起,這坑中常有動物和小孩喪命,但是當時的民眾都在以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看熱鬧般的圍觀。儘管把這個坑填平並不難,可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一把力。這正體現出了愚昧舊中國公民的冷漠態度。殊不知只要不小心。下一個喪命的就可能是他自己!

在小城中舉行盛舉的日子同樣熱鬧。有各種各樣的活動,體現出人民的日常休閒活動多種多樣。在本作中描寫了作者的祖父,那是一個慈祥又溫暖的老人,在這裡不得不說下作者的童年,母親早逝,父親生性暴躁,只有在祖父那裡作者才能得到溫暖和快樂。作者十分喜歡祖父,他交給作者讀詩,還帶她去後花園裡玩,祖孫倆相伴,十分歡樂。

又是一章,這章是描寫幾家鄰居,有餵豬的,有開粉坊的,他們在一起工作,一起唱歌。這裡不得不說粉坊旁的一個小偏房,裡面住著趕大車的胡家,胡家養了一個童養媳,她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挺樂觀的,可胡家偏偏愛面子,想維持自己的威嚴,總是沒有理由的打她,小姑娘生病了,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讓小姑娘用滾燙的開水洗澡,被燙了三次,不幸的小姑娘便徹底了離開了人世。可惡的舊社會!

又有一部分是描寫個人的,一個親戚名叫“有二伯”,性情古怪,喜歡與石頭,動物等物談話,他雖性情古怪,但卻是個漢子,多虧有了他,在日俄戰爭時多虧有二叔在,才守住了這個脆弱的家,他最怕人罵他“絕後”,只要聽到有人這樣罵他,就會傷心的大哭。還有那個拉磨的人叫馮歪嘴子,他會拉磨,還會做年糕。他成家成的極為不易,但是鄰居看到他和王大姐的幸福生活便十分嫉妒,都詆譭王大姐馮歪嘴子受盡了人們的冷嘲熱諷。過了兩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因難產死去,馮歪嘴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只有在兒子身上 ,他不在絕望,看到了希望。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作者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借xx的話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傳》有一點非常吸引我,那就是文章的各個故事之間是分開的、各成一體,這是我想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讀下去的原因,就像讀故事書一樣有趣,也許就是這種吸引力是我開始了閱讀。

第一個畫面就反映了人們的無知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裡邊。我想大家第一個想法就一定是填坑吧,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可笑又引人深思,比如說拆牆,種樹,卻沒有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

暗淡灰色的社會的畫面,平靜的描述把我們帶到了呼蘭河一個並不繁華的小城,呼蘭河傳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看完這本書我真為當時的社會風氣感到痛心疾首,我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熱水中的掙扎,彷彿看到了婆婆抽貼時的滿臉心疼,又看到了雲遊真人拿著那些所謂的驅妖道具在哪兒瞎擺弄。與其說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說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那個時候的社會完全都是灰色的,那兒的人真的很善良,但為什麼就拋不開那些封建的思想那?也許在他們的思想裡只有順應天意吧,這難道不是她們的悲哀嗎?看這本書的開頭我感覺十分輕鬆,全是一些童年趣事而到後面卻感覺有點沉重!在這裡到處可見人們的無知,他們只是因為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發生,讓我無法評價到底哪個該同情,哪個該痛恨。

這本書也徹底反映了當時的地位的重要,從有二伯來說吧,和書裡的其他人一模一樣有真名,但為什麼要使用假名呢?每當掌櫃的叫他有二爺,有二伯,二掌櫃他便喜笑顏開,這是因為他覺得伯,爺這個字地位輩分高。而小孩子叫他小有子他便開始追打他們,這說明他還是十分有自尊的。

其實他也十分值得同情,他的一系列上吊,跳井,最後還念念不忘柴堆上的小洋蠟,在別人看來這純粹是滑稽戲,但也說明了他的無奈,這也許是為了表示他的存在把!還有就是他十分平窮致使他的偷竊行為,這是一種可悲的方法,也說明了他在我家的地位低下。他也十分勇敢,猶如他在晚上唸的一樣:“毛子在街上跑來跑去,那大馬蹄子跑得呱呱地響,我正自己煮麵條吃呢……”“殺又怎麼樣!不就是一條命嗎?”說明他的勇敢,還有一次他被祖父毒打一頓而他卻跟個沒事人一樣呢!

這本書不僅形象生動,還有大量的諷刺意義呢。

回憶童年不但使自己得到久違的快樂,也是眾多的'讀者得到快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清晨,當太陽從美麗的東方升起時,我為自己泡了一杯清茶,將其置於寫字檯上,嫩嫩的茶芽散發出清香味,蔓延在我的小屋內,我頓時感到格外神清氣爽。看《呼蘭河傳》時,輕輕呷上一口,似乎每個細胞都舒展了。隨著這清醇的濃香,讓我們一起來品味這本漫溢人間情的書。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輪迴。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蕭紅的童年生活是灰色的。

故事中的村莊烏雲蔽日,無半點陽光,在這裡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災難。人們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的發生。讓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論,那個更值得我痛恨,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其中文章的第一章中所說東二街上有個大泥坑,人、家畜,無論是睛天還是雨天都會受到傷害,為什麼沒有人把土坑填平呢?因為人們認為這坑是上帝賜予這小鎮的。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啊!他們的腦海中只是順從天命,真是他們的悲哀!”蕭紅在文章中寫到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當童養媳!

剛來時那樣活潑、健康,一個人孤單的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有人打罵她。在人們的眼中,婆婆打她是讓她更加聽話。

可團圓媳婦沒有多久便匆匆離開了人世,而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她婆婆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虧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死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這個城市,在這個舊中國的土地上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那個年代,團圓媳婦這樣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沒有男女不平等!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寂寞又快樂的,她快樂的來源是後院的大花園。在花園裡作者與祖父一起玩耍、幹活,童年充滿了樂趣。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現在的我和朋友一起踏青,感受無限溫暖的春光,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到江湖河海戲水,在秋高氣爽的秋天,幾個夥伴一起去郊遊,爬山,採下幾片楓葉夾入書中,作為秋天最好的紀念;在飄雪的冬天,在雪地上打雪球、堆雪人。對比而言,我的童年比蕭紅更美好,所以我更應該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為國家效力!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蕭紅先生,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一生充滿傳奇,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不斷抗爭。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先生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寫於戰火紛飛的1940年。1942年,日軍攻陷香港,因病住於香港醫院的先生也寂寞地離開了人世,這本書成為了先生最後的著作。

這本書,是一篇優美的敘事詩、更是一串悽婉的歌謠!作者以細膩的手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無奈的故事。通過一個不諳世事的兒童眼中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作者童年的難忘經歷。其中,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更多的是對那個醜陋封建社會的批判、揭露。

在這個封建社會的大舞臺上,生活著一個個悠然自樂、自怨自艾的可憐蟲,有二伯、老廚子、老胡一家子、周圍的閒人們…

書中最慈祥的人非祖父莫屬了,祖父是作者唯一的伴侶。無憂無慮的後花園中,與祖父盡情玩耍,纏著祖父講唐詩、故事…祖父是和藹的,他的眼睛笑盈盈的,充滿童趣,像個孩子;祖父是通情達理的,在大家紛紛議論小團圓媳婦的不是時,他說小媳婦是個好孩子…祖父雖默默無聞,卻不斷激勵著作者積極的一生。

小團圓媳婦太悽慘了!她是一個“笑呵呵”、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可她太小了,才12歲的孩子,就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成了婆婆的兒媳婦。天真、大方、率性的她,無意識地違背了封建傳統習慣而思索而生活。在周圍人們的閒言碎語下,愚昧的婆婆為了“規矩出一個好人來”,從她一進家門就開始,打了她一個月。婆婆親口對別人講,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有時,吊樑上,皮帶抽,打昏後用涼水澆醒;用燒紅的烙鐵烙腳心…把一個好好的人折磨病後,不給她看大夫,卻聽信周圍的人,到處找偏方、請大仙、跳大神…就是這麼一群人,一次次的從精神上、從身體上瘋狂地折磨著團圓媳婦,卻口口聲聲的說是為了她好。最終,活活的把她害死了,周圍留下了一群“熱心”的、冷漠的看客…

這一切,該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乾的出來啊?這是一件多麼悽慘的事啊!這是一群多麼冷酷、愚昧的“好人”啊!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殊不知,這些婆婆們,同樣也是“照著幾千年封建傳統習慣而生活”的犧牲品!可以想象,這些屈服於封建迷信思想的人,都會為自己的愚蠢、頑固而付出代價!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說過:翻開封建歷史書,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卻是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透過這本書,我分明看到了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猙獰面目,正張著血盆大口,吞噬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想想蕭紅先生生活的年代,看看現在,我為自己生活在這個繁榮文明的新社會感到光榮與榮幸!我們要倍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積極樂觀地建設新時代的文明!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讀完這本書,在我腦子裡一幅極為簡單的畫作:在一片茫茫的灰色之中,有兩道極為鮮豔的色彩:一道是溫暖的橙色,一道是充滿希望的綠色;一個是慈祥的祖父,一個是樂觀向上的馮歪嘴子。他們的出現、陪伴,使作者懂得了許多,也使她在這麻木、沉悶的氣氛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祖父”似乎在蕭紅的童年生活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年時,她經常與祖父一起在後院玩耍。有一次,她故意把一些玫瑰花插在了祖父的帽子上。祖父發覺後,並沒有因摘花以及惡作劇而不高興,反而與“我”一起哈哈大笑。這時,另一個形象與祖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就是——祖母。書中描繪出了一箇舊社會時期的刻薄的老婆婆。有一次,因為蕭紅的淘氣,婆婆用針往蕭紅的指甲裡扎。她有潔癖,不許蕭紅摸自己屋裡的任何東西……蕭紅一直懷恨在心,她十分討厭祖母。而祖父卻恰好是一個老頑童、老小孩,能與任何孩子玩在一起。祖母的刻薄反而襯托出了祖父與其它大人的不同之處。童年時,祖父教蕭紅唸詩,她對詩很有興趣,因為覺得詩寫得很美,當時只注重讀音,並不知道意思。而又大了一些後,祖父才慢慢教導她,讓她知道了每一首詩表達的情感和意義。可以看出,祖父的教導十分有方。注重事情的本質,而不是表面華麗的一層。這最初的啟蒙教育,在蕭紅以後的生活中有著深遠的影響。

祖父,就是這樣一個“老小孩”,他用一顆溫暖的心呵護著蕭紅,用淳淳的教導啟迪著她。他正是蕭紅生命中那一抹最溫暖、最重要的橙色。

“馮歪嘴子”在本書中最後一個出現。作者把他描寫得看似是一個被時代折磨得悲涼、不幸的人。他的妻子備受爭議,且在剛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就不幸死去,留下了一個哺乳期的嬰兒和一個一歲多的小孩。他們出生在草窩裡,生下來也沒有好飯吃,一年瘦似一年,還不太會說話……但在馮歪嘴子的眼裡,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得病的小驢可以去拉水了;大兒子可以牽著毛驢了;小兒子可以拍手、接東西了……正是他這種樂觀的精神,使長大後的蕭紅回想起來,仍為之感動、敬佩。

“馮歪嘴子”的精神像一盞燈,在蕭紅的內心晝夜長明。他也不愧是那一道最亮麗,最充滿活力的綠色。

除這兩條主色彩之外,還有一些小人物反映出來的色彩也很突出。比如有二伯——紫色。作者認為他的行為很古怪:偷東西,自言自語,夜裡哭著、罵著……作者當時只是覺得奇怪,並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她終於懂了,有二伯其實是她身邊最悲涼不幸的人之一——被時代扭曲的人,帶著一點複雜的紫色。

《呼蘭河傳》的畫作中,雖然背景是一大片灰,但每個人都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顏色。這豐富的七彩斑斕的色裝點了蕭紅如夢一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