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5年四川大學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2.84W)

下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2015年四川大學聯考語文試題及解釋,希望能給大家助力大學聯考。

2015年四川大學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2015年四川大學聯考語文試題及解析

第1卷 (單項選擇題 共27分)

注意事項:

必須使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所選答案對應的標號塗黑。

第1卷共3大題,9小題。每小題3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暫時zàn 埋怨mái 諄諄告誡 zhūn 引吭高歌 háng

B豆豉chǐ 踝骨huái 踉踉蹌蹌倉cānɡ 按圖索驥jì

C梗概ɡěn 刪改shān 炊煙裊裊 niǎo 明眸皓齒 móu

D擱淺ɡē 解剖pōu 鬼鬼祟祟 suì 不屑一顧xiè

解析:【參考答案】D

各項的讀音分別讀:A埋(mán)怨,為多音字,B踉踉蹌蹌(qiàng),C梗(gěng)概,所以選D,這兩項錯誤讀音的字基本為四川人容易讀錯的字。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妨礙 功夫片 鍾靈毓秀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B梳妝 吊胃口 瞠目結舌 文武之道 ,一張一馳

C輻射 入場券 循章摘句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D蜚然 直轄市 祕而不宣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解析:【參考答案】A

B一張一弛中的“馳”應為“弛”,C循章摘句中的“循”應為“尋”,D蜚然中的“蜚”應為“斐”,故答案為A

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2015年度中國文化跨界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企業家和媒體人圍繞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熱點進行了交流。

B對於那些熟稔網際網路的人來說,進行“網際網路+”創業,最難的可能並不是“網際網路”這一部分,而是“+”什麼以及怎麼“+”的問題。

C這家民用小型無人機公式一年前還寂寂無聞,一年後卻聲名鵲起,其系列產品先後被評為“十大科技產品”“2014年接觸高科技產品”。

D近年來,廣袤蜀地的新村建設全面推進大巴山區漂亮民居星羅布,大涼山上彝家新寨鱗次櫛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樓拔地而起。

解析:【參考答案】A

A中的“屆時”指的是到時候、那時候,還沒有發生的某項活動或某項事件,與句中“日前”“進行了交流”相矛盾。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首屆“蜀相之家”頒獎典禮,是設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舉行的,當場揭曉了書香家庭、書香校園、書香企業、書香社群等獲獎名單。

B專家強調,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理念,形成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意識,構建與生態文明相適應的發展模式。

C市旅遊局要求各風景區進一步加強對景區廁所、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整治和引導不文明旅遊的各種頑疾和陋習,有效提升景區的服務水平。

D《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是首次四川針對貧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將精準扶貧確定為重要原則,從最貧困村戶入手,讓老鄉過上好日子。

解析:【參考答案】B

A句式雜糅,“是設在……”和“是在……舉行的”,兩種句式糅雜在一起C搭配不當,“引導”與“頑疾和陋習”搭配不當,D語序顛倒,“首次”與“四川”位置對調,“首次”修飾“針對”而非“四川”,故選B.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兩漢經學

經學的真正確立是在漢武帝時代。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設定五經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後博士弟子屢經增加,東漢時多迭三萬人。五經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經為研習物件,這就形成了經學。所謂經學,是指專門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從中國文化史看,經學出現的前提是漢王朝運用國家力量將民間流傳的文化經典宣佈為國家經典,並設立博士制度予以專門研究,於是,五經成為國家政治、法律、意識形態的根據。從國家制度層面保證儒家經典的傳習,確立了儒家經典在中華文化經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觀上也確立了經學在中國學術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學作為漢代主流思想,是與中央集權的統一相適應的。儒家主張的五倫、五常作為社會倫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確確立。

兩漢經學分為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秦始皇焚書,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經藉助儒生記憶而儲存下來。用漢代流行的隸書書寫的經書文字,被稱為今文經。漢景帝以後,陸續在孔府舊宅壁等處發現的與五經有關的用戰國字型書寫的文字,被稱為古文經。古文經與今文經不僅書寫字型不同,而且同一部經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別,如孔府舊宅壁中友現的《尚書》就比漢初伏生所傳《尚書》多16篇。此外,還發現了一些其他古文經典,如《周官》《左傳》等。因漢武帝及其後所立五經博士皆為今文經博士,西漢末劉歆便要求把古文經也立於學官,但遭到今文經學家的阻撓,一時沒有實現於是引起令古文經學家之間的一場大爭論。西漢時期,今文經學是經學主流。今文經學通經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闡發,強調經書的歷史借鑑意義,但弊病是與讖緯結合而流於神祕。古文經學在東漢發展昌盛,注重文字訓詁和對典章名物的解釋,突出還原歷史和文化傳承,學術貢獻良多,弊病是流於繁瑣的文獻考證而脫離思想和生活。東漢章帝時的《白虎通義》主張今文經學,強調經學大義與社會價值,藉以維護主流思想,帶有一定的理論總結性。東漢末古文經學家鄭玄融合今古文經學,遍注群經,成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經學的分歧和論爭促進了經學的發展,它們所代表的兩種學術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對後來的中國學術史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5.下列關於“兩漢經學”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武帝接受“獨尊儒術”的建議,設定五經博士,以五經為研習物件,標誌經學的真正確立。

B.漢朝五經博士制度的建立,確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祁經學在中國學術體系中的核心地LL。

C.今文經、古文經的不同是分別採用了隸書和戰國的字型書寫,今文經的篇目與內容相對較豐。

D.今古文經學的學術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後世中國學術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解析:【參考答案】C

C項“今文經的片面與內容相對較豐”錯誤。原文“如孔府舊宅壁中發現的《尚書》就比漢初伏生所傳《尚書》多16篇”的表述,表明古文經更多。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儒家經典被漢王朝宣佈為國家經典,成為國家政治、法律、意識形態的根據,這是中央集權統一的條件。

B.儒家思想作為漢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確立以後,儒家主張的五倫與五常也明確確立為社會倫理道德。

C.今文經學注重思想的闡發,古文經學注重訓詁和考證,兩者都強調發揮五經歷史資源的現實價值。

D.東漢的《白虎通義》和古文經學家鄭玄對五經的註釋,分別代表了漢代今文經學、古文經學最高成就。

解析:【參考答案】B

A項,強加因果。“這是中央集權統一的條件”,原文為“是與中央集權的統一相適應的”。C項,表述絕對。“都”字表述絕對。D項,無中生有。“分別代表……最高成就”在原文無。原文為“鄭玄融合今古文經學……成為……集大成者”。

7.根據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家高度重視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對於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B.西漢儒生憑藉口耳相傳,把五經書寫下來形成今文經,今文經的研究成為西漢經學主流。

C.古文經學一直未能立於學官,但憑藉民間研究力量的不斷努力,在東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的分歧與論爭,客觀上促進了兩派的相互瞭解,推動了經學的發展。

解析:【參考答案】C

C項表述絕對.“一直未能立於學官”表述錯誤,原文為“一時沒有實現”。

三、(6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為偏將軍,鎮隴西。溥從父之官,專心墳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補尚書都令史。

稍遷公車司馬令,除鄱陽內史。大修庠序,廣招學徒,移告屬縣日:“學所以定情理性而積眾善者也。請定於內而行成於外,積善於心而名顯於教,故中人之性隨教而移,善積則習與性成。唐虞之對,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廢也,而云可誅,豈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漢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訓,廢而莫修。今四海一統,萬里同軌,熙熙兆庶,成體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廣開學業,以贊協時雍,光揚盛化。”乃具為條制。於是至者七百餘人。溥乃作誥以獎訓之,日:

文學諸生皆冠帶之流,年盎志美,始涉學庭,講修典訓,此大成之業,立德之基也。夫聖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學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觀彌博,所習彌多,日聞所不聞,日見所不見,然後心開意朗,敬業樂群,忽然不覺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學之染人,甚於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矣,未見久學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質,後事其色,質修色積,而染工畢矣。學亦有質,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內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文質彬彬,然後為德。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日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又日鍥而舍之,朽木不知;鍥而不捨,金石可虧。斯非其效乎!

今諸生口誦聖人之典,體閒庠序之訓,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譽日新,朋友欽而樂之,朝士敬而嘆之。於是州府交命,擇官而仕,不亦關乎!若乃含章舒藻,揮翰流離,稱述世務,探賾究奇,使楊、班韜筆,仲舒結舌,亦惟才所居,固無常人也。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匪志匪勤,理無由濟也。諸生若絕人間之務,心專親學,累一以貢之,積漸以進之,則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後耳,何滯而不通,何遠而不至邪!

溥為政嚴而不猛,風化大行,有白鳥集於郡庭。注《春秋》經、傳,撰《/I表傳》及交章詩賦數卡篇。 (節選自《晉書·虞溥傳》)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漢氏失御 御:控制。

B.未見久學而渝者也 渝:違背。

C.夫工人之染 染:著色。

D.朝士敬而嘆之 嘆:讚歎。

解析:【參考答案】B

“渝”在文中的意思是“退步”。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豈非化以成俗 始以強壯出

B.成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與枕藉乎舟中

C.甚於丹青 善假於物也

D.朋友欽而樂之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解析:【參考答案】B

B項“乎”兩處均介詞,相當於“於”,意思是“在……”。A項“以”前為“連詞,表目的”,後為“介詞,意思是憑”;C項“於”,前為“介詞,表比較”,後為“介詞,引出動作涉及的物件”;D項“而”,前為“連詞,表並列”,後為“連詞,錶轉折”。

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日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4分)

解析:【參考答案】學習的人不擔心才能不夠,而擔心不能立志。所以說,嚮往千里馬的馬,就能成為千里馬那樣的馬;仰慕顏淵的人,也會成為和顏淵一類的人。

本句翻譯關鍵點有:患、驥、顏之徒(倫)。“之徒(倫)”在《過秦論》中學過,指“這類人”(或“這些人”),判知“顏”應該是一個人,結合語境和全文,能理解到指“顏淵”。

(2)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匪志匪勤,理無由濟也。(4分)

解析:【參考答案】然而積累一勺勺的水成為江河,積聚小土粒來增高山峰,(如果)沒有志氣不勤奮刻苦,按理說沒有理由成功(或者:當然不能成功)。

本句翻譯關鍵點有:崇、峻極、匪、濟。“崇”是高的意思,根據語境,它和“成江河”的“成”對稱,講為使動“增加”,“峻極”同樣辦法,與“江河”對稱,講為“山峰”;“匪”是通假字,通“非”,在《詩經·氓》中學過“匪我愆期”,意思是“不是”,這裡根據語境解釋為“如果沒有”。

技巧點撥:文言翻譯關鍵是“信、達”,即意思準確,語句通順,關鍵詞語和句式結構落實。翻譯首先理解句子大意,再做一一落實的細緻工作,最後調整處理,使之通順。理解大意要結合語境,從篇章、段落的意思來推導,用語法、句式的方法來分析。

11.第1卷文言文中,虞溥在獎訓學人時對學習目標、態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簡要概括。(5分)

解析:【參考答案】目標:樹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顆正直的心,有良好的處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

態度:為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標而積極努力,擁有這樣的向上的奮鬥的心態。

方法:堅持去做,不斷努力,積少成多。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及思想意義,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只要稍加概括,問題就迎刃而解。文章三四五段分貝對學習目標、態度和方法做了具體的闡述,分別對之概括即可。

12.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的畫線部分斷句。(限畫8處)(4分)

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別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諷諫冀君覺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羅死焉。

(選自《隋書·經籍志四》)

解析:【參考答案】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別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諷諫/冀君覺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羅死焉。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這是四川省近幾年的必考題。去年從《史記》的序言中選,都是較為抽象的論述性語段,在不理解文段的情況下有一定的難度。今年從《隋書》中選材,材料是關於屈原的,學生相對較為熟悉,較去年簡單一些。文段中有明顯句讀作用的虛詞很少,但是整句的句式特點明顯——多四字短句,考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

技巧點撥:文言斷句首先得理解文段大意,結合標誌詞語(如句首的“夫”“蓋”“乃”等,句末的“矣”“也”“焉”“兮”等等)、句式等進行斷句,沒有標誌詞語則可根據獨立成句(找動詞是最佳方法,一個句子要獨立成句必須有謂語動詞)與結構稱來解答此題。

【譯文】楚國有賢能的大臣屈原,遭受奸佞小人的讒言被流放,於是就寫下《離騷》八篇,述說自己離開祖國的憂愁與思念之情,並表明自己對祖國的赤誠之心,他清楚明白自己沒有過錯,於是用《離騷》來諷諫君王,希望楚王能夠覺醒明白,最終不被楚王理解,就投汨羅江而死。

1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夏日遊山家同夏少府

駱賓王

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蘭徑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籠累,唯餘鬆桂心。

解析:四川卷的詩歌鑑賞題,詩詞曲都有所涉及,當然主要是詩與詞,朝代大多為宋元,2014為清代,但幾乎沒有考查過唐代的詩歌。今年考查初唐駱賓王的作品,表明了對詩歌盛世大唐的致敬。駱賓王的詩歌難度不大,學生理解不難。駱賓王曾入蜀,與四川很有淵源,選他的詩歌也算體現地方特色。

詩人簡介: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曾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為僧。

詩歌分析:此意境深邃,內蘊豐厚,為唐詩優秀之作。屬於借景抒情的詩歌。詩歌描繪夏日山中幽靜空明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對官場的厭倦之情。首聯點明題旨,月夜下游山,頷聯寫山裡山路、花木的幽香,頸聯寫山中的寂靜幽深,這三聯描繪遊山所見所聞,成一幅幽靜深遠的夏夜山景;尾聯卒章顯志,“樊籠累”(陶淵明“久在樊籠裡”)表明對官場、俗世的厭倦,“鬆桂心”(陶淵明“復得返自然”)表明對自然的喜好,對歸隱生活的嚮往。

(1)請簡要賞析“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3分)

解析:【參考答案】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用風聲襯托山谷的幽靜,用月光深遠襯托山谷的空闊。描繪出一幅風聲劃破山谷的寂靜,月光遍灑山谷的幽寂景色。

此題考查詩歌的綜合鑑賞能力,雖然僅僅是對頷聯的賞析。注意賞析,需要理解這一聯所寫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情感,更要把握其藝術手法,甚至語言的精妙。即抓住內容、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來做分析。這句是寫景,所以要從寫景的手法出發,抓主要意象,描繪出畫面。

技巧點撥:唐人寫靜,常以動相制,譬如賈島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可謂是這方面的著名典故了。駱賓王的“谷靜風聲徹”亦是以動制靜。而後半句“山空月色深”,“深”字用得尤其高妙,反覆吟詠,想著若身臨其境,必將有恍若隔世之覺了。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向?結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解析:【參考答案】作者通過記敘夏日遊山的所見所聞,描繪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表達出作者厭倦世俗,嚮往寧靜,喜好山水,渴望歸隱的心情志向。

此題考查詩歌的情感和志向——主題,並要求簡要分析。屬於“鑑賞詩歌的情感”考點,學生解答時需要注意幾點:一是讀懂詩歌,理解情感;二是要會逐聯分析,明瞭內容(畫面及其特點)和主題;三要語言準確優美,表達出詩人的心境,鑑賞出詩歌的美感。難度較高。抓住關鍵詞句把握主旨,如尾聯是卒章顯志。

技巧點撥:理解詩歌主題在於讀懂詩歌,讀懂詩歌在於能夠從意象出發理解詩歌描繪的畫面,並結合詩歌的情思語(關鍵詞)來理解。1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歡部分。(限選6個小題)(6分)

(1)吾視其轍亂,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劌論戰》)

(2)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閭閻撲地,_________________,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4)萬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 ,鐵騎突出刀槍鳴。(自居易《琵琶行》)

(6)予謂菊,_________________;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7)持節雲中,_________________?(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8) _________________,瑞腦銷金獸。(李清照《醉花陰》)

解析:【參考答案】(1)望其旗靡 (2)何時可掇 (3)鐘鳴鼎食之家 (4)百年多病獨登臺

(5)銀瓶乍破水漿迸 (6)花之隱逸者也 (7)何日遣馮唐 (8)薄霧濃雲愁永晝

此題考查名句默寫,一貫承襲四川卷填上下句的形式,八選六,所選名句均出自初高中課本必修教材背誦篇目,為名篇名句。也沒有難寫的字。主要是背誦理解過關即,可難度較之於去年更簡單一些。其中國中三篇,古詩一篇,古文二篇;高中五篇,古詩四篇古文一篇。杜甫蘇軾為與四川有極大淵源的文學家。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題。

太湖碎錦

範煙橋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語來形容,是“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民間則說“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經過實測,這樣籠統地畫出一個輪廓,只能給人們一種山明水秀、浩瀚無際的想象。至於它有什麼詩情畫意,要費一點時間實地去觀察、探索,才能領會。

②我從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畫面,就感到有不同的勝概。洞庭東山、西山是太湖裡兩個主峰。東山周圍五十餘里,山勢並不陡峭,土壤又滋潤,經勞動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經營,已成了豐產地區。山下坡田,種植各種水稻,是秋熟的主要農作物。夏熟是三麥和油菜,還有豆類和蔬菜瓜果。他們更有園藝的豐富經驗,梅、杏、桃、李……多得數說不盡。枇杷、楊梅和洞庭紅(橘名)名聞遠近。隨著春夏秋冬,它們先後開花結果,春天果然是“奼紫嫣紅開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爛漫絢麗的景色。說是“美盡東南”,並不誇張。從觀賞說,四時皆宜;從生產說,那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江南的許多淡水魚,這裡樣樣都有。朝出暮歸的千百艘大小漁船,點綴湖光水色中,漁民們勤勞、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東山隔著東太湖,東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縹緲遙遙相對,同為七十二峰的領袖。西山也是豐產地區,同是“花果山”,東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著。從東山坐獨具風格的小艇——龍飛快,駛入東太湖,莫釐峰頭,雲氣滃然如蒸。別的不知名的遠近諸山,時隱時現,好似給煙波吞吐著,山色因明暗而濃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領,坐在船裡的我,到湖心時常為顛簸震盪而驚心動魄。正因為如此,而愈覺山水奇麗得來不易的樂趣。兀立在東山、西山之間的石公山,則是以玲瓏秀逸的姿態吸引著人們。小艇乘風破浪而去,到了山下,顯然可見四圍的山石,經過千萬年的沖刷,有了“皺、瘦、透”的美姿,早給鑑賞者陸續鑿去了,蘇州園林裡的太湖石,都是取於石公一帶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過,沒有了山腳,正如一塊翡翠放在一個玻璃盤裡。

④假使從蘇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開了圖畫,山更多,湖更大,變幻就更多。王鏊“山與人相見,天將水共浮”,馮善“震澤春浮漲碧漪,淨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勝,描繪得恰到好處。道書上所說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裡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這裡有許多神話,和山農們閒談,妄言妄聽,也增添了些興趣。而西邊的消夏灣,更附會著西施的種種傳說。山灣柔順的湖水,淺而澄清,可以游泳。有著荷花、菱葉,清風徐來,頗有涼意,確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到了包山寺,才窺見縹緲峰突起在叢林雜樹之上。近觀不如遠眺之美,大凡山水之勝,都有這個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見得山的靈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饒奇勝。

⑤太湖還有四個畫面,和洞庭東山、西山合起來,差不多得見其全貌。一是從湖州到無錫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斷續中經過,前後左右可以看到雲巒起伏,似乎它們都有動態,與人遊戲。一是從無錫到宜興,數十分鐘的汽車行程,在湖邊掠過,太湖平鋪在車外,遠山幾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無錫的黿頭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經過人力的整理,有著怪石突兀、驚濤洶湧的奇趣。不僅有色,而且有聲。夕陽將下,餘暉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狀。一是蘇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見得靜止處,已不是空闊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見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陰、晴、風、雨、雲、霧,固然使山水多變,適逢其會,逸趣橫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詩人畫師,儘管靈思妙想,攝取片斷到詩畫裡,有著他們的傑作,還是概括提煉。我更無能,憑我接觸到的,寫了些體味,或許有三言兩語,能引起到過大湖者的同情,作會心的微笑。畢竟是“嘗鼎一臠”,太湖實在是描寫不盡,描寫難工的。

(有刪改)

解析:文學類文字一直是四川卷大閱讀的選材,大多數選擇散文,偶爾有小說。在散文中多以較為複雜的寫人記事兼寫景狀物結合的文章為閱讀文字,少由單一文字。今年所選的《太湖碎錦》選自1963年《人民文學》,時間上距今有一點距離,但是內容不復雜,文章不深奧,為單純的'借景抒情的文章,文質兼美。考題題型設定很常規,重在考查學生讀懂文章——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情感,在能力考查上,考查了概括、理解、分析能力和運用文中觀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對太湖東山、西山及太湖在陰、晴、風、雨、雲、霧下的變幻作了詳細的描繪,表現了太湖山水的多變與逸趣橫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語、詩句,談及蘇州園林、道書記載和神話傳說,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傳奇性。

C.文章用“一塊翡翠放在一個玻璃盤裡”,比喻四圍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這一湖山相映的景緻,極為生動形象。

D.第⑤段寫太湖的四幅畫面,都運用想象和移步換景的方法,結合色彩、聲音等變化,表現不同時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寫太湖美景,詳略有致,既有整體勾勒,又有區域性描寫,自然景色與審美體驗有機融合,韻味豐富。

解析:【參考答案】BC

該題型是2013年大學聯考語文題才回歸的選擇題型,既考查學生們對全文內容和中心的整體把握,又要求學生對每一段落的內容有清晰的認知,同時各選項全面涉及到文章內容、主題、結構和語言,只有既整體把握,又區域性細緻深入,才能準確地判斷出哪兩項有錯。B項引用“道書記載和神話傳說”在文中沒有體現,屬於無中生有;C原文“石公山像斧削過,沒有了山腳,正如一塊翡翠放在一個玻璃盤裡。”不是山石被削取,前文有“然可見四圍的山石,經過千萬年的沖刷,有了“皺、瘦、透”的美姿,早給鑑賞者陸續鑿去了,蘇州園林裡的太湖石,都是取於石公一帶的石山”。

16.文章第②段寫了東山—帶哪些“勝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惑隋?請簡要概括。(6分)

解析:【參考答案】山下週圍五十公里,已成豐產地區,種植各種水稻,夏熟三麥和油菜,還有豆類和蔬菜瓜果。梅、杏、桃、李多得數說不盡,枇杷、楊梅和洞庭紅名聞遠近。

該題型為概括題,最近幾年考查頻率比較高,主要是從原文中提取相關資訊進行概括和整合,今年是對區域性——第二段關於東山一帶的“勝概”進行概括,當然首先得理解“勝概”的含義,然後要定位材料範圍——第二段,在原文中圍繞東山的勝概去找到答案。

思維拓展:文段理解,從內容到思想情感——借景抒情,先抓景物的特點,然後感悟和思考景物的情感。

17.結合全文,分析標題“太湖碎錦”的內涵和作用。(6分)

解析:【參考答案】內涵: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太湖及周邊景緻的各種美好的特點,比如,有的地方是糧疏主產區,有的地方是優雅的景緻,有的地方變幻多姿,有著優美的傳說。

作用:體現不同視角之下太湖的美,誠所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碎錦”二字形象生動地概括了太湖四周不同視角的美。(內涵作用各3分)

該題型為作用題,幾乎年年都考,2011年四川卷的現代文閱讀15題,12年四川卷的15題,2013年第16題以及去年四川卷的17題都是作用類題型的考察,只是今年考查的是標題的作用。然而作用題的答題思維可以從內容主題、結構、表達技巧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內涵還是的從內容和主題的角度思考。

思維拓展:標題的內涵與作用,需要從標題的作用入手來分析,標題一般統率全文的主要內容,揭示文章主題。因此必須從全文的內容和主題的家督進行思考,適當對標題的文字進行分析:太湖——景的範圍、地點,碎錦——比喻美景,形如太湖景色如錦緞。

18.文中說:“近觀不如遠眺之美,大凡山水之勝,都有這個境界。”你是否贊同這個說法?結合本文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思考。(6分)

解析:【參考答案】任意觀點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答案:一、同意。近觀不如遠眺。遠眺可以從整體上欣賞美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磅礴的,是偉大的,這種氣勢不是在近處觀看區域性細節可以體會得到的。巨集偉的景緻就需要遠眺方可看到效果。

二、反對。遠眺只可觀其大略,而景物的區域性特徵、細節之美卻無法通過遠眺來領略,所以,這種走馬觀花的觀賞是看不到真正優美的精緻的。觀賞美景,不是看看就算了的,大自然的精妙之處,不僅在於他的巨集偉,更在於他的景緻,任何忽略細節的觀賞,都是無法觀看到真正的美景的。

該類題型為開放題,學生自由組織語言進行答題,但必須圍繞自己選擇的觀點。該題很多學生不知道如果組織語言,實則這類題就像寫一個小論文,採取:觀點+論述的方式進行答題,我們務必對題幹所給出的材料進行解讀。體感給出的是文章中的一個句子,表明作者的某一觀點,只要明確肯定或者否定(否定需要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作為論述的中心,再輔之原文和自己的實際進行論述,這道題便不會就不會偏離出題者的原意。

技巧點撥:開放性的題目,需要注意:首先表明態度和觀點,然後在文章中找出具體例子分析,再結合宕機的生活實際來闡釋。

六、(10分)

19.創業、創新是時代的呼喚。請擬寫一則宣傳語,倡導同學們升入大學後積極參與創業、創新活動,培養創業、創新能力。要求:①緊扣宣傳目的;③運用比喻手法;③不超過40字。(4分)

解析:【參考答案】

示例:是金子就在創新中閃光,是雄鷹就在創業中翱翔,你我像初升的太陽,用創新把人生點亮。

該題去年考查內容為漢字的演變規律,前年考查的是讓考生為“如何與陌生人交往”的主題活動“設計三個訪談問題”來採訪某老師,涉及獨生子女教育問題。今年回到語言的實際運用上來了——要求考生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參與創業、創新活動,做時代的主人。

技巧點撥:題目要求運用比喻手法,宣傳語要語言凝練,有氣勢,最好兩句對偶。特別注意字數限制,最好是在不超過字數上限的情況下接近限制的字數為宜。

20.《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蘊含了豐富的人生智慧。請根據其中一句給你的啟示,寫出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內容具體;②句式工整;③語言簡明、得體;④60-80字。(6分)

解析:【參考答案】

示例:(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人相處要和善,將心比心把位換,如果自己不情願,為何要讓別人幹。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學會換位思考,自己不喜不願的事情,也不應該施加於他人。

(2)“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要成功,就應該學會促進他人成功;自己想要進步,就應該幫助他人進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學會換位思考,促進他人,就是促進自己,他人的成功,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這道題前年去年連續考查續寫,今年改變了形式,變為圍繞觀點敘寫、擴寫,議論性質的內容。當然沒有變化的是要求注重名著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正確理解儒家為人處世的主要原則,這就要求考生對儒家經典和思想有很深的認知度,通過靈活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被稱為儒家為人處世的主要原則。要求考生借鑑聖人智慧處理人際關係,要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談。

技巧點撥:內容與形式並重。一定要抓住觀點,圍繞自己的實際來組織材料,同時要注意論述的語言,句式工整的要求表明——語言上運用整句。

七、(60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班會課上,同學們圍繞“學會做人:我看老實和聰明”展開了討論。

甲:老實是實誠、忠厚,聰明是機智、敏銳。

乙:老實和聰明能為一個人兼而有之。

丙:老實是另一種聰明,聰明未必是真聰明。

…………

請根據上述材料,聯絡現實生活,結合自己的思考,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②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③用規範漢字書寫。

解析:

今年的四川的大學聯考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走的是近幾年四川卷作文命題 “小材料,小哲理,深思想”的老路。自主空間比較大,但有一定的難度。作文材料中有關“做人”中“老實”與“聰明”的辯論,是考查學生的認知能力、分辨能力,屬於思辨性材料作文。材料中對“老實”“聰明”的不同解讀,是引導考生進行思考,並不是只三種解讀。考生要關注後面的省略號,省略號包含的內容是無限的,這是自由空間比較大的一種體現。

命題者對三種或者更多的解讀沒有做傾向性的表態,可以有無數的寫作內容,但無論寫什麼,還是要回到老實與聰明上來。這個作文題,看似是材料作文,實際上是思辨型的話題作文,話題是“老實與聰明”。

“老實”與“聰明”應該做怎樣的判斷?這裡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問題。

材料中的“聰明”應區分“真聰明”和“假聰明”,“大聰明”和“小聰明”,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損人利己的做法,為一己之私而損害集體、國家的做法等都不能稱為真聰明、大聰明。這裡有幾個層次:個人、集體、社會、國家、自然。這幾個層面之間的事情,正向的就是真聰明,是現在社會倡導的正能量。這很好地體現了大學聯考作文的育人功能。

這裡的“老實”也不是懦弱的體現,定位為奉獻、誠信、吃虧、勤奮、負責、有擔當、講原則、淡泊名利、堅守做人底線等。

在審題時,還要注意這裡既有思辨性,又需要關注現實性。因為材料之外的引語“聯絡現實生活,結合自己的思考”,作文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讓考生人人有話可說。這是“以人為本”的真正體現。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因此那種只跑到古人那裡尋求幫助的寫作方式不能滿足今年的作文。這種在試題裡就表現出來的強烈的現實性指向非常明確,需要考生關注現實人生、關注現實社會。

審題時,首先要抓住關鍵短語:“學會做人”,而“學會做人”,就聯絡到做事,這樣“老實”與“聰明”就不是停留在對“人”的層面泛泛的評價上,而是通過 “事”來評判“何為聰明”,如此,思路就打開了。可以寫任何事情,能跳出作文設計的陷阱——只圍繞“老實”和“聰明”行文。

本材料審題似乎不難,但要寫出成功的作文又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所以考生可以寫“成長”,拔苗助長,一開始可以看做是“聰明”,但從整個生命來講,則非真聰明。也可以一開始看作是“老實”,但從本質上來講,實則是大聰明。

上面所提到的正面與反面的內容都可以寫,最好引到自己熟悉的內容上來。

今年的材料作文現實性和思辨性較強,考生可以引用的材料很多,只要開啟思路,做好扣題,寫起來不會是難題。

參考立意:1、聰明的最高境界就是老實,誠信可贏天下。

2、聰明和老實是兩種迥然不同的處事風格,聰明可以幫助自己和別人認識世界,銳意進取,老實誠信可以使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巧妙處理好二者關係,可以使一個人的生活和事業更加美好。

【作文範文】

聰明反被聰明誤

作者:鬆月

聰明與老實,孰優孰劣?

凡事陰極而陽,陽極而陰;衰極而盛,盛極而衰。一個人聰明過分,也不是一件好事,就拿楊修和王熙鳳來說,就是“聰明反聰明誤”典型例子。

一、楊修的雞肋

要說楊修之死得冤,首先得來看看《三國演義》中楊修的聰明:

其一、一天,人們為曹操新修了一個花園,曹操觀賞一番後,於是在花園的門上提一“活”字,左右都不解其意,而楊修說“門內添一活字,為闊,這是丞相嫌門太闊了,應該拆去這道門。”後曹操知道此事,雖臉上喜歡,心中卻很忌恨。

其二、曹操徵漢中,帶上楊修。正在進退兩難的境地,曹操夜頒號令“雞肋”,楊修便叫軍士,各自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問及此事,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於是軍中無不準備行裝, 曹操聽聞此事,大怒,立刻命人將他推出斬首示眾。

楊修的聰明,在於很能揣摩主公的心思,但有才卻被殺,正是被聰明所誤。曹操手下謀士林立,將才雲集,像程昱、郭嘉等人其賢能並不比楊修差,但他們都能剋制自己的表現慾望,把自己的聰明藏在心裡,顯得老實,實則是大智若愚。

二、王熙鳳的算計

《紅樓夢》判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正是說的王熙鳳。應該說,她上得賈母、王夫人的欣賞,下得小輩及僕人的尊敬。“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得”,“少說著只怕有一萬心眼子,再要賭口齒,十個會說的男人也說不過她呢!”“真真泥腿光棍,專會打細算盤”,“天下人都叫你算計了去”,“嘴甜心苦,兩面三刀。”

王熙鳳這樣一個精明人物,卻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勞碌至死最終又一無所得的下場,她的努力,她的“鞠躬盡瘁”,換來的是賈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滿,最終也沒有使賈家有什麼起色,最後自己也悽慘地死去。這不正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

王熙鳳只知進,不知退,不知得饒人處且饒人,只知損人利己,不知廣施恩澤。倒是李紈並不轟轟烈烈,並不勞心竭力,卻落得人緣好,兒子的功成名就,處處顯得老實,實則是“難得糊塗”的大聰明。

三、後記

其實說到底,楊修、王熙鳳都是不是真正的聰明者。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和做起事情來都像“糊塗”一樣,不計較暫時的得失,不計較個人的利益,不看重眼前短暫的目標。為了心中的理想和長遠的目標,可以忍受一切的孤獨和寂寞。

蘇軾給兒子取名為蘇鈍,即是希望他兒子看上去,不是那種太聰明的人。而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真是一語道破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