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合集7篇

校園 閱讀(8.39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合集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係,體驗學數學的樂趣。

(2)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踐操作、猜想驗證、合作探究,經歷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這一性質的活動過程,發展空間觀念,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體驗“做數學”的成功。

3.情感與態度:

(1)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美,會從美觀和實用的角度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學會從全面、周到的角度考慮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係,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袋。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很高興能認識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來自綠影國小的包老師。來之前,我就聽說某某學校的小朋友,聰明伶俐,愛動腦筋,是不是這樣啊?為了表揚同學們在課堂的表現,老師還特地帶來了一些小獎品,瞧,都貼黑板上了。(三張不同顏色的小笑臉)你們喜歡嗎?

如果你能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就讓你上來任意選一個小獎品。你們想選哪一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如果某個小朋友回答問題特別棒,老師就讓你任意選兩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教師:真不錯,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回答出老師的兩個問題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

一、動手遊戲,提出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1號學具袋,看看裡面有什麼? (三根小棒。)

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 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看來呀,咱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麼,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係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係。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探究這個問題呀?

板書課題:三角形邊的關係(讓學生收拾好一號學具袋)

[設計意圖:隨意的給學生三根小棒,讓學生先猜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通過動手圍,發現有的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這不僅激活了學生的舊知,刺激了學生的思維,更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跟什麼有關係,怎麼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二、實踐操作,探究學習

1.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有兩根小棒,一根長3釐米,一根長6釐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說明操作要求:

(1)從2號學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兩根小棒、作業紙和實踐操作表格);

(2)在作業紙上有不同的線段,請你用兩根小棒去圍一圍,看看是否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條不同的線段圍一圍);

(3)將資料和結果填寫在表格中,能圍成的用√表示,不能圍成的用×表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交流。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彙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彙報,教師在課件中輸入資料和結果。如下圖:

第一邊

長度(cm)第二邊

長度(cm)第三邊

長度(cm)能否

圍成算 式

631×

4√

5√

6√

7√

8√

10×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係,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釐米和3釐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第三邊是幾釐米的時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瞭,為後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現不能圍成的原因。

(1)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現1釐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釐米、3釐米和6釐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為什麼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得出:1+3<6,所以圍不成。

(2)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釐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現了什麼?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得出:2+3<6,所以圍不成。

(3)教師:3釐米也不能圍成,是什麼原因呢?課件演示。

提問:它為什麼也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說出:3+3=6,所以不能圍。

(4)提出:1釐米、2釐米和3釐米的小棒都圍不成。大家觀察這三道算式,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麼情況下不能圍成三角形阿?

板書(補上小於等於號):兩邊之和≤第三邊 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麼,卻還沒有發現。這裡,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現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

教師:兩邊之和小於或者等於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麼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 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係?

教師指著4釐米,問:當第三根小棒是4釐米的時候,誰能來說一說?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4+3>6。 課件演示。

教師指著5釐米,問:那5釐米? 得出:5+3>6

教師點選:那麼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算式:6+3>6 7+3>6 8+3>6 9+3>6

[設計意圖:由於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說明,這只是猜想,要經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著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現問題啊?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9釐米不能圍,可是9+3>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

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後進行課件演示。

教師:9和3這組的兩邊之和是大於6,可是它能圍成嗎?(不能)(課件演示確實不能圍成。)

教師:我們再換一組看看,3和6這組的兩邊之和第三邊9比,什麼關係?(相等)

教師:那還要看哪一組?(6和9的和與3比)

引導學生明確:只通過一組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全面嗎?那應該怎麼說?

引導學生得出“任意”兩字。

[設計意圖:9+3>6卻圍不成三角形,這一下就給學生製造出了矛盾衝突,學生就會立刻思索這三邊到底還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從而發現只通過一組兩邊的和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須要看三組,這樣“任意”在這裡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個層次:再次驗證,明確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教師:下面我們利用這個結論再來驗證一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都具備這樣的關係?每個同學選一個你喜歡的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交流,集體彙報。

第一邊

長度(cm)第二邊

長度(cm)第三邊

長度(cm)能否

圍成算 式

6 31×1+3<6

2×2+3<6

3×3+3=6

4√4+3>6 3+6>4 4+6>3

5√5+3>6 3+6>5 5+6>3

6√6+3>6 3+6>6 6+6>3

7√7+3>6 3+6>7 7+6>3

8√8+3>6 3+6>8 8+6>3

9×9+3>6 3+6=9 9+6>3

10×

……

教師:在同學們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兩字,通過再次驗證後,發現它就是一條正確的結論。(教師擦掉“?”)咱們來一起讀一遍。

[設計意圖:加上“任意”兩字以後,結論是不是就正確了呢?這時,讓學生回過頭來,再次驗證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係,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係的理解,也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科學的學習過程。]

第五個層次:找出判斷不能圍成的簡捷方法。

教師:在這些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中,它們也應該有幾組算式?(3組)

那我們在判斷它能不能圍成的時候,是不是要把三組算式都找出來啊?

引導學生明確:只要找到一組不符合能圍成的條件就可以了。

教師:誰能快速地說出‘10’不能圍成的原因?

[設計意圖:怎樣最快的找到不能圍成的原因,在這裡也應該讓學生明確。方法最優化應隨時有效地滲透在教學環節中。]

第六個層次:再次驗證“任意”,將結論從特殊擴大到一般;同時發現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簡單方法。

(1)教師:剛剛咱們是給3釐米和6釐米尋找能圍成三角形的第三邊,得到這樣的結論的。那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具備這樣的關係呢?

教師演示課件,隨意拖拉兩次,讓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說出三邊的關係。

[設計意圖:一開始的研究,是從給定的3釐米和6釐米的兩邊著手的。在這裡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將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讓學生明白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有這樣的性質。]

(2)提出:在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時候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計算三組啊?

讓學生先充分地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髮現:因為較小的兩邊的和都大於最長的邊了,那麼用最長的邊加一條較短的邊,就一定大於另一條短邊了。所以呢,這要把只要把較小的兩條邊加起來這一組進行判斷,就可以代表三組了。還需要每組都判斷嗎?

[設計意圖:我以為,在全體學生都已經掌握的基礎上,肯定會有少數學生髮現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訣竅。教師的設計應當顧及到這樣的學生。所以,在這裡可以及時地引導全體學生都掌握簡單方法。]

三、深化認知,聯絡實際,拓展應用

1.輕鬆小遊戲。

教師:同學們的表現真是棒極了,老師為了表揚大家,給你做個小遊戲,想不想啊?

出示: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麼?

請兩個學生上來跨一步。

先讓學生充分的交流。

教師:你能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釋一下嗎?

課件演示:兩腿和地面跨出的距離形成了一個三角形。

教師:可是有個人說,我可以。你們知道是誰嗎?

出示姚明圖片,身高:226釐米;腿長131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的形式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地把本課的知識內容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薰陶學生逐步達到“會學”數學的境界,並再次向學生滲透看問題要全面的原則。]

2.判斷:下面哪組的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單位:釐米)(有圖。)

(1)3、4、5 (2)3、3、3 (3)3、3、5 (4)2、6、2

[設計意圖:這道基礎題的練習,既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鞏固,同時引導學生利用簡單方法快速地進行判斷。]

3.兒童樂園要建一個涼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現在已經準備了兩根三米長的木料,假如你是設計師,第三根木料會準備多長?並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讓學生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並從美觀和講究實用的角度出發,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全課小結,從考慮問題要全面,引出第三邊的取值範圍

[設計意圖: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範圍的建立的確是有一定困難的。再次呈現前面的研究表格,這些資料是具體的,教師提出:“3.5釐米行嗎?3.2呢?3.1呢?3.01呢?不斷地向3逼近,學生自然會想到3.0001也是可以的,那該怎樣表述呢?“比3釐米長”已呼之欲出;以此思考,學生不難得出“又必須比9釐米短”。這樣層層遞進的啟發引導,發散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有機地滲透了無限逼近的數學思想,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14個生字的讀音,認清“巧”、“繡“、“紋”、“腹”、“襯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葦稈”、“小巧玲瓏”、“鮮豔”等詞的意思。

2、讀通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

3、讀懂課文第2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具體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描寫外形的語言,講解句段關係,弄清總分結構

難點:講解句段關係,弄清總分結構,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三)課前準備:錄象

(四)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見過翠鳥嗎?(出示掛圖或標本)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你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一下你現在見到的翠鳥嗎?

二、自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自學,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想一想,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翠鳥?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正音:襯衫、銳利.

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a 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zhǎng cháng)著一張細長(zhǎng cháng)的嘴。

b 盡(jìn jǐn)管小魚只(zhǐ zhī)把頭露出水面來吹個小泡泡,可還(hái huán)是難(nán nàn)以逃脫翠鳥的眼睛。

(2)指名分段讀課文,評議。(每位學生讀課文總數在2遍以上)

(3)交流: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翠鳥的?

(討論得出結論,並找出相應段落:外形——1、2自然段;行動——3、4自然段;住處——第5自然段。)

三、學習1、2兩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翠鳥外形一個什麼特點?找出概括性的一個詞。(小巧玲瓏)

(1)理解“小巧玲瓏”一詞。

(2)文中哪些地方寫出它的小巧玲瓏?(一雙紅色爪、透亮靈活的眼睛,一張細長的嘴。看投影理解“透亮”。)

(3)用喜歡的語氣讀這一段。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翠鳥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瓏,而且十分美麗。

2.範讀第2段,邊聽邊標句序,思考: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麼?用劃出。

(1)自學。

(2)反饋:這句話是: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豔。用圈出這句話中最關鍵的一個詞。(鮮豔)

小結:像“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豔。”這句話既概括了一段話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話開頭,我們把它叫總起句,“鮮豔”是這句話中的中心詞。

(3)讀2—4句:

①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翠鳥羽毛的鮮豔?

②作者是怎樣描寫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與原文比較:哪一處寫得好?為什麼?

③用喜愛、讚美的語氣讀好2——4句。

④這3句話與第1句是什麼關係?(點明這樣的段式叫總分段式。)

3.齊讀這兩段,用一句話概括這兩段意思。

四、指導書寫:巧、繡、紋、腹、襯衫。

五、作業。

(1)抄寫字詞。

(2)熟讀1—2兩段。

(3)比一比,組詞。

逃( ) 隱( ) 疾( ) 襯( )

桃( ) 穩( ) 病( ) 村( )

(4)給帶點字選擇恰當的解釋。

疾飛( )

①病 ②恨 ③快,迅速 ④疼痛。

銳利( )

①快或尖 ②感覺靈敏 ③勇往直前的氣勢。

板書:

總起分述的方法 找出總起句 主要寫什麼

讀分述部分 從哪幾方面寫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說明】

家鄉景物是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中的習作,本單元的主題就是大自然的美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一處家鄉的美景進行觀察、口頭表達和寫作。這是學生第一次寫有關景物的`作文,難度較大,教師可以作比較詳細的指導。本次作文教學的步驟是探討方法──課外觀察──交流資訊──學生寫作──師生共改,本教案是作文教學的第一環節。

  【設計理念】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便成了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教師肩上的重任。國小語文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才能讓學生在自由、和諧的氛圍內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產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本次作文不再是學生盲目觀察──交流資訊──指導寫作這樣的過程,而是探討方法──課外觀察──交流資訊──學生寫作──師生共改。是為了讓學生寫有準備的作文、寫思路清晰的作文。本課時的作文指導也改變了教師以前一味的灌輸式,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探究性地獲取寫景作文的知識,實實在在掌握寫作方法。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寫景作文的方法。

2、養成寫作文先準備後下筆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以歌動情導課 進入寫作主題

1、師生共同演唱《阿里山》這首歌。

2、歌好聽嗎?歌中的阿里山美嗎?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美景,你知道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美景嗎?

3、你們喜歡這些景物嗎?為什麼?

4、今天,我們就要把我們對家鄉的熱愛用筆來寫出來,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怎樣寫家鄉景物。(板書:家鄉景物)

設計意圖:用歌聲進入主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引起了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學生對家鄉的景物也有了熱愛之情。

二、回顧所學課文 掌握寫景要素

1、寫景要素之位置。

⑴ 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很多是描寫景物的,想寫好景物作文,可以借鑑這些課文,如:《黃山奇石》、《日月潭》、《珍珠泉》。(用投影出示這幾篇課文)

⑵ 觀察每篇課文的第一段,你發現了什麼?

⑶ 我們寫景要先寫什麼?(板書:位置)

⑷ 說說你想寫的家鄉景物在什麼地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發現寫景作文通常會先介紹所寫景物的地理位置。

2、寫景要素之特點。

⑴ 黃山、日月潭、珍珠泉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⑵ 想一想課文的題目與這些特點有什麼關係?(板書:抓特點 寫題目)

⑶ 這次作文的題目,你打算怎樣寫?

設計意圖:此處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景物的特點是寫景作文的重點,其特點可以作為題目統領全篇。

⑷ 這些特點都是作者怎樣得出的?(板書:觀察)

⑸ 觀察是寫作文的基本方法,寫景物的作文更離不開我們細心的觀察,在觀察景物時,你有什麼建議嗎?(板書:用眼、用耳、用手、用心)

⑹ 試著去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你打算先觀察什麼,再觀察什麼?

⑺ 通過對同學的觀察,你又發現了什麼?(板書:順序)

⑻ 我們認真的、有順序的觀察就是為了抓住景物的特點,只有抓住了特點,才能寫出家鄉景物的美。你能從印象中找到將要寫的景物的特點嗎?請說一說。

⑼ 小結:為了把景物寫得更美,光憑平時的印象還不夠,我們要用上足夠的時間仔細去觀察你將要寫的景物。

設計意圖:觀察是寫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怎樣去觀察景物的特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通過同學間的互相建議、現場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明白觀察不是走馬觀花,觀察不是雜亂無章的。

3、寫景要素之想象。

⑴ 《珍珠泉》中說潭底有冒不完的水泡是有許多快樂的孩子吹出來的,這是真的嗎?(板書:想象)

⑵ 聽聽這篇作文《神女峰》,它是怎樣想象的?

⑶ 想象對於我們的作文有什麼好處?(小組討論)

⑷ 小結:我們在寫景物的作文時就要展開豐富的想象,甚至還可以用上傳說來寫出我們家鄉景物的特點。想象可以使一篇文章生動,只要肯想象,身邊的一切都可以變得神奇。

設計意圖:課文、範文都是指導寫作的資源,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可以讓每一個學生更加清楚想象在寫景作文中的作用,想象實際上就是一種創新能力的體現。

4、寫景要素之感情。

⑴ 你喜歡學校的花壇嗎?你會把它寫得很美嗎?你喜歡班上的哪一位老師?你寫他的時候會把他寫得很醜、很可惡嗎?為什麼?

⑵ 作者為什麼把黃山、日月潭和珍珠泉寫得這樣美?(板書:感情)

⑶ 小結:我們寫景,就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寫,盡情的在作文中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樣的作文才會吸引讀者。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中得出真實的體驗,寫喜歡的事物才會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師生共同建議 完善寫作方法

1、想要寫好家鄉景物,你們還有什麼建議?(板書:優美詞句 動靜結合)

2、自由讀板書,鞏固寫景作文的方法。

3、總結:選擇好自己想要寫的物件,用上今天學到的方法,利用課餘時間去仔細觀察,為寫景作文做好準備,並要養成寫好觀察記錄、先準備後下筆的習慣。

設計意圖:用朗讀來鞏固方法,使作文課的指導又多了一種形式,總結中的習慣教育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永遠受益。

  【板書設計】

家鄉景物

瞭解

位置

觀察 特點 感情 抒發

想象

展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與學情分析《釣魚》一文是國小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裡。這件事給了?我?終生的啟示,讓?我?懂得了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聯絡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蘊含著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啟迪,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種?魚?的誘惑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點 感情朗讀課文,領會文章中蘊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嚴格要求自己,堅定地抵制各種誘惑

教學難點 領會課文最後部分含義深刻的句子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檢查複習,匯入新課

1、匯出課題,聽寫詞(詞語見教參)

2、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3、回憶上節課我們提出了什麼問題?【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既能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又能把學生帶入新課的學習中。二、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讀明白的問題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讀不明白的作上標記。

2、小組內交流這些問題。【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讀書,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既培養了學生閱讀習慣,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培養,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二、集體交流,體會情感

1、我釣到了一條怎樣的魚?當時我和父親心情怎樣?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輕輕翕動著

2、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我和父親喜悅的心情。、

3、父親要我放魚,我的感情發生了怎樣變化?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1)、?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2)、?可是不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哭出了聲。(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4)、我慢慢地把魚鉤從……放回湖裡

4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我難過的心情。

5、父親當時的態度如何?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裡去。’?指導朗讀,體會父親態度的堅決

6、分角色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進一步體會我和父親的情感變化。【設

計意圖】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發展語言積累,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文中作者情感的變化,主要通過?我?和父親的對話表現出來的。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朗讀,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7、父親這樣做對不對?現在我們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設計意圖】通過辯論不僅使學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確的引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8、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啟示?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句子?當我一次次地面臨到的抉擇的時候,------我就會獲得抵制誘惑的勇氣和力量

9、指名讀句子。

10、?道德抉擇?什麼意思?我都遇到了什麼樣的道德抉擇?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1、這裡的?魚?指什麼?(?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設計意圖】要讓其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使學生經受一次情感的體驗。四、拓展練習,提升情感

1、你們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請認真思考後把下邊省略的內容補充完整:在家裡: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2、引導學生補充省略的內容【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五、課堂小結,昇華主題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隨作者一道經歷了一次心靈的考驗,進行了一場道德的抉擇,受到了一次情感的薰陶,獲得了一個難忘的啟示。此時老師想起了一句名言:(課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此時老師也有一句話要送給大家:(課件出示句子老師讀:今天播下道德的種子,明天收穫成功的人生。)願我們都能向作者那樣,從釣魚中獲得思想的啟迪,走好人生之路。【設計意圖】結尾用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來導之以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題,達到了預期目標。五、佈置作業,結束課堂

1、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聯絡生活實際,以《……的啟示》為題,寫一篇短文。【設計意圖】摘抄重點語句,牢記於心,進行語文積澱;課後練筆體現學以至於用,以此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樂園(七)中字、詞、句的學習內容表現出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緊密結合,對學生來說這樣的內容在理解、運用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我嘗試調整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絡生活自主發現,幫助學生理解。鼓勵實踐,靈活運用。力求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含有多音字的詞語,掌握6組多音字。

2、在讀四字詞語的過程中,聯絡生活、學習經驗觀察、發現詞語中的有趣現象,積累詞語,學習運用詞語。

3、通過讀句子,體會關聯詞“不僅……而且……”的並列關係,照樣子仿寫句子,學會用“不僅……而且……”說話。

4、通過讀成語故事,感受成語的蘊意,積累成語。

5、運用平時所積累的知識,對電腦的功能形成較完整、全面的認識,引導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主動地利用電腦進行學習和交流。

6、培養學生善於觀察、體驗生活,敢於想象,大膽創造的品質。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田字格卡、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我來試試”部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今天,又到了語文樂園的時間,讓我們乘著幸福快車出發吧!

二、詞語之家

1、由讀詞語,要求讀準字音,並反饋。

2、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3、全班齊讀詞語。

4、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字?

三、成語之家

1、你們瞧,現在我們來到了語文樂園。這兒有兩扇門,你們想先進到哪兒去看看?

(出現“想”“新”兩字。)

2、這是兩個什麼字,讓我們來讀一讀?(指名認讀兩字)這兩個字裡藏著些什麼呢?想看看嗎?

3、出示想的三個成語。自由讀一讀,並反饋。

4、出示新的三個成語。

①你發現城市有哪些變化?

②這不斷變化更新的生活給了你什麼感受?

(在交流過程中,教師相機出示詞語“日新月異”“永珍更新”“推陳出新”。)

這麼欣欣向榮的景象就在這些詞裡表現出來了。

該怎麼讀好呢?誰來試試?

5、我們看了這麼多,想了這麼多,再來一起讀讀這些詞。記住它們吧! (指讀、帶讀、齊讀、分組讀等形式認讀、記憶。)

四、句子之家

1、(出示掛圖)看看這新式房屋,說說它是什麼樣兒的?(指名回答)

過渡:讀一讀這句話,看看它是怎麼介紹的?

2.(出示例句:它不僅形狀特別,而且功能也很特殊。)

(1)讀一讀句子,你發現這新式房屋有什麼特點?(形狀特別、功能特殊)

(2)再讀一讀句子,句子中除了寫出這兩個特點,你還有什麼發現?

(句子中還用了“不僅……而且……”這兩個詞。)

(3)小結:看來,我們可以用“不僅……而且……”這兩個詞將事物的兩個特點串起來寫成—句話。

3.(出現長江大橋、水果圖片)

(1)說說它們分別都有什麼特點?(學生看圖回答)

(2)你能用上“不僅……而且……”來說說它們的特點嗎?

長江大橋不僅美觀,而且堅固。

蘋果不僅香甜可口,而且營養豐富。

4、想一想你熟悉的事物的特點,還能像這樣來說句子嗎?請你來試試。

(在學生說句子的過程中,教師相機指導正確運用“不僅……而且……”)

5、大家說得很好,請你把自己最欣賞的句子寫下來。寫的時候,請注意字的大小寫均勻。

6、展示學生寫的句子,全班欣賞。

五、故事之家

1、 自由讀故事,讀準字音。

2、 指名讀。並正音。

3、 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探究與發現”和“我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進行“探究與發現”

1、(cAI:樂樂坐在電腦前)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老朋友樂樂在於什麼呀?聽聽樂樂是怎麼說的。

(CAI:樂樂笑著說:“我正在電腦上畫畫呢!你們利用電腦做過什麼?”)

指名學生交流。

2、你們利用電腦做過這些事情,想對電腦說些什麼呢?樂樂也在誇電腦呢!你們聽。

3、(CAI:樂樂說:“電腦的本領可真大。它能寫字、能畫

畫、能……”)

你還知道電腦有什麼本領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交流。

二、鼓勵創想,完成“我的作品”

1、請你也來發揮你的奇思妙想,說—說你還希望電腦能幹什麼?

2、 請把你的奇思妙想寫在卡片上,注意把句子寫完整。

3、 學生書寫,最後全班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理念: 抓住國小生語感形成的心理機智和規律,以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為基礎,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品詞、品句,進行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讀寫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10 個生字,並能試著欣賞自己書寫的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瞭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徵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中央電視塔的外型特徵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認識塔

1、教師板書: 塔 請同學讀一讀這個字。

2、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塔?說說它的樣子。

3、你們知道我國有幾個著名的電視塔嗎?老師告訴你們,我國有 3 個著名的電視塔:第一個是上海電視塔,叫東方明珠;第二個是天津電視塔,簡稱天塔;第三個是北京的中央廣播電視塔。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 神奇的塔” 。教師接著板書:神奇的。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生:這個神奇的塔是什麼塔?為什麼說它是神奇的塔?)咱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感知——瞭解塔

1、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輕聲試讀課文,讀準字音。找一找,這座神奇的塔叫什麼名字?

2、再讀課文,把讀不準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讀後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相互糾正讀音,把課文讀流利。

5、指名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考:都是誰發現了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之處?

三、研讀品味——熟悉塔

(一)整體感知塔

1、明確中央電視塔的位置。

2、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3、圖文對照理解“聳立”一詞。這塔很高很高,你們能把它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4、指名讀。

5、教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範讀。你們聽出什麼了?(聽出這座塔特別高)

6、學生模仿讀。

(二)藍天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導學生在圖上畫不同的東西:畫太陽,畫白雲,畫小鳥,還可以畫小樹、房子等。畫在哪兒,是關鍵,由此幫助學生體會塔高聳入雲,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樹就像積木塊。

3、多種形式練讀,體會塔的高。

(三)太陽眼中的塔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夜晚時的塔?(多媒體出示夜晚時明亮的電視塔)。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談感受,

3、你們見過宮燈嗎?(多媒體出示宮燈)請同學說說宮燈是什麼樣子的。

4、為什麼要說這圓圓的塔樓像宮燈呢?(塔樓與宮燈有相似之處)

5、教師小結:當兩種事物間有相似之處,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種事物比喻成另一種事物。

6、請同學們用“…… 像…… ”說話,體會塔的美。

7、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體會形象生動優美的語言。

8、同桌讀,指名讀。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麼樣的塔?

2、仿照“中央電視塔上有…… 還有…… ”說話。

3、(課件出示旋轉餐廳、瞭望塔),請同學說說旋轉餐廳和了望塔是什麼樣子的。

4、教師結合圖介紹中央電視塔的結構。

5、小組比賽讀這一段,體會塔帶給孩子們的快樂。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說一說:媽媽說了些什麼呢?

2、媽媽說這塔很神奇,為什麼這麼說?(生:這個塔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讓我們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麼意思?你能結合平時的生活說一說嗎?

4、教師簡介中央電視塔的功能。

5、同桌比賽練習讀這一段,體會中央電視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讀,學生評價。

四、美讀欣賞——讚美塔

1、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美。

2、欣賞中央電視塔的圖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誦讀積累——留住塔

1、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按課文內容填空,為積累語言服務。

3、背誦課文。

六、拓展延伸——豐富塔

1、引導探究性學習。

2、指導課外閱讀。

七、總結:談談學習課文後,你有了哪些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通過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等。本文寫於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並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讀了課文後對濟南冬天的印 象填上去,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麼來表現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讀 課文

要求用普 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 點是什麼?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 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1 、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a.為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 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裡”。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

2 、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 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後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 體寫。

五、課堂總結。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後具體描繪濟南的 冬天特有的景緻,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六、佈置作業。掌握字詞。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貫串全文

對濟南的總感受:“溫暖安適”的“理想境 界”

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城外遠處的山如詩似畫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