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一語文綜合模擬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4.15K)

高一是國中升高中的一個銜接時段,高一語文科目有很多重要的知識點是需要同學們努力學習才能夠掌握的,不如做些模擬題檢測一下自己的學習效果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期末模擬題,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一語文綜合模擬題及答案
  高一語文期末模擬題

一、語言文字運用(2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敷衍田鳧 商榷上闋 熾熱窒息 羯鼓倉頡

B.掙扎正月 侘傺不啻 狙擊拮据 蠕動儒家

C.翹首悄然 槎椏嘔啞 雋永圈養 敕造吞噬

D.跌宕拓片 貧瘠脊骨 熨帖氤氳 搖曳兩靨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在北京奧運會上,美國選手埃蒙斯最後一槍戲劇性地打出了4.4環,中國選手邱健功敗垂成,為中國代表團再添一枚金牌。

B.國慶假日是人們休閒的大好機會,那段時間裡,我市步行街上到處都是遊玩購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還是不絕如縷,熱鬧極了。

C.這些事件反映出,一些幹部缺乏宗旨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有的甚至對關係群眾生命安全的重大問題麻木不仁。

D.我們學生都應該懂得:發展自己的智力,必須與培養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結合起來,因為二者是休慼相關,緊密相連的。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藝術家們為愛美之心所激發,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現世界,來體現自己對美的認識,實現自己對美的追求。

B.財政部長要求中央國家機關在財務大檢查中首先要嚴格檢查自己,作出表率。他說,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這次財務檢查不走過場。

C.執法人員在處理杭州富家子飆車案中所反映出來的種種問題,我們不難看出加強公安隊伍道德素質教育的迫切性。

D.這次寒假學術研討班的學員,除我們本校的教師外,還有來自其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參加了學習。

4.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反省、省察)乎己 是故無(沒有)貴無賤,無長無少

B.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停止) 士大夫之族(類),曰師曰弟子云者

C.縱(任憑)一葦之所如 居是州,恆(常常)惴慄

D.而卒(終究)莫消長也 然後知吾向(先前)之未始遊

5.下列各句從句式特點上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句讀之不知②而今安在哉③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④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⑤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⑥其勢弱於秦⑦唯利是圖

A.①②③/④⑥/⑤⑦ B.①②③⑤/④⑥/⑦

C.①②⑦/③⑤/④⑥ D.①②⑦/③④/⑤⑥

6.下列加點詞的活用型別不一致的一項是( )

A.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B.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C.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侶魚蝦而友麋鹿

D.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7.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祝福》選自魯迅小說集《彷徨》,文章採用倒敘手法,以祥林嫂的“半生事蹟”為縱線展開情節,揭示了舊社會勞動婦女低下的社會地位和悲慘的命運遭遇。

B.《林黛玉進賈府》通過林黛玉進賈府的所見所聞,展示了賈府豪華的環境、奢侈的生活、森嚴的等級禮法;傳神地描繪出黛玉、熙鳳、寶玉的性格特徵。

C.《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代表作,文章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敘述了他多年來在地壇公園的見聞和感悟,講述的中心是人應該怎樣面對人生的苦難。

D.《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運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相結合手法講述故事,巧妙地把一名德國傷兵安排在臨時改為戰地醫院的他的母校,暗示了民族災難和個人不幸的根源。

8.柯靈在《鄉土情結》中這樣寫道:“人一旦離開鄉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

請你也以“人一旦離開鄉土”開頭,另擇喻體,寫一組排比句。(4分)

人一旦離開鄉土,就成了 , , , 。

二、文言文閱讀(17分)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9—13題。

追和①陶淵明詩引

蘇轍

東坡先生謫居儋耳,置家羅浮之下,獨與幼子過負擔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華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至是亦皆罷去。獨猶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

是時,轍亦遷海康,書來告曰:“古之詩人有擬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於吾。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吾前後和其詩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今將集而並錄之,以遺後之君子。其為我志之。然吾於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疏告儼等:‘吾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黽勉辭世,使汝等幼而飢寒。’淵明此語,蓋實錄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晚節師範其萬一也。”

嗟乎!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里小兒,而子瞻出仕三十餘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大難,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託於淵明,其誰肯信之?雖然,子瞻之仕其出處進退,猶可考也,後之君子其必有以處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區區之跡,蓋未足以論士也。

轍少而無師,子瞻既冠而學成,先君命轍師焉。子瞻嘗稱轍詩有古人之風,自以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東坡,其學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詩比李太白、杜子美有餘,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而常出其後。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東齋引。

註釋:①依照別人詩詞的格律或內容作詩。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轍亦遷海康 遷:貶官

B.癯而實腴 癯:清瘦

C.自量為己必貽俗患 貽:留下

D.其出處進退 處:處所

10.下列句子中,對蘇軾追和陶詩的理由解釋最恰當的一組是( )

A.①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②如其為人,實有感焉

B.①惟有追和古人者 ②少而窮苦

C. ①詩有古人之風 ②其學日進

D. ①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②自託於淵明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垂暮之年,遠謫天涯,生活非常艱難,其他讀書寫作活動大都終止了,唯喜歡寫詩,尤其喜歡讀陶淵明的詩歌,追和陶詩。

B.文中對陶淵明其詩其人的評價全用蘇軾來信的原文來表現,引文佔全文的三分之一,這樣更貼近蘇軾的本意,也含蓄地表達了蘇轍對陶詩不做評論的態度。

C.文章第一段雖不是直接論蘇軾和陶詩,卻談了蘇軾和陶詩的寫作背景,暗示蘇軾和陶詩與他當時的處境和心境有關。

D. 本文是蘇轍應蘇軾要求為其和陶詩寫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蘇詩的成就,對蘇軾追和陶詩的心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並相信後人自有公論。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晚節師範其萬一也。(《追和陶淵明詩引》)(3分)

⑵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始得西山宴遊記》)(3分)

⑶為國者無使為積威所劫哉!(《六國論》)(2分)

三、古代詩詞鑑賞(8分)

13.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寄鑑上人

【唐】 左偃

一從攜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長記二林同宿夜,竹齋聽雨共忘眠。

註釋:①指戰爭。

冬夜聽雨戲作

【宋】陸游

繞簷點滴如琴築,支枕幽齋聽始奇。憶在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1)這兩首詩分別“記”“憶”了詩人什麼樣的生活情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兩首詩所寫的“聽雨”,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請作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寫(10分)

14.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間如夢,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__________,_________ 舞殿冷袖,風雨悽悽。(杜牧《阿房宮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勸學》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師說》)

(5)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

(6)憂勞可以興國,________________。(歐陽修《伶官傳序》)

(7)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________________。(韓愈《進學解》)

五、文學類文字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

腳 步 聲

陸文夫

①我走過湖畔山林間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鳥尚未歸巢,松濤也因無風而暫時息怒……突然間聽到自己的身後有腳步聲,這聲音不緊不慢,亦步亦趨,緊緊地跟隨著我。我暗自吃驚,害怕在荒無人煙的叢林間碰上了剪徑。回過頭來一看:什麼也沒有,那聲音來自於自己的腳步。

②多少年來我在黑暗的曠野中行走時從來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裡給你一拳,或者是背後捅你一刀。不過,這種擔心近年來也淡忘了,因為近年來我很少在黑暗的曠野中行走,也很少聽到自己的腳步聲。

③是的,我聽不到自己的腳步已有多年了,多年來在繁華的城市裡可以聽到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響:有慷慨陳詞,有嘁嘁私語,有無病的呻吟,也有無聲的哭泣;有舞廳裡重低音的轟鳴,也有警車呼嘯著穿城而過……喧囂,轟鳴,什麼聲音都有,誰還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

④要想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好像必須是在寂寞的時候,在孤苦的時候,在泥濘中跋涉或是穿過荒郊與空林的時候,這時候你才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腳步聲:那麼沉重,那麼遲疑,那麼拖沓而又疲憊;躑躅不前時你空有嘆息,無故狂奔後又不停地喘息。那種腳步聲能夠清楚地告訴你,你在何處,你是從哪裡來,又欲走向何處;那腳步聲還會清楚地告訴你,它永遠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⑤在都市的喧囂聲中,凡夫俗子們不可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你一出門、甚至不出門便可聽到整個的世界有一種嗡嗡的轟鳴,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爭吵不休還是舉杯共飲,分不清是胡言亂語還是壯志凌雲,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來者是哪個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後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腳在走路,而是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難聽見自己的腳步聲了,只聽得耳邊呼呼風響,眼前車輪滾滾,你不知道是在何處,忘記了是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行動就是一切。

⑥偶爾回到空寂的林間來,又聽到了自己的腳步聲。聽到這種聲音的時候,似乎覺得有一股和煦的風,一股清洌的水穿過了心頭。我從鄉間走來,邁過泥濘的沼澤,走過碧野千里,那腳步還是存在著,還是和我緊緊相隨,有這一點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腳步會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個目的地是永遠也不會到達的,如果我能到達的話,後來者又何必去跋涉?

⑦心中的目標雖然難以達到,腳步卻也沒有白費,每走一步都是有收穫的,痛苦是一種收穫,艱難是一種收穫,哭泣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體驗,要不然你怎麼會知道歡樂、順利和仰天大笑是什麼滋味?能走總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邊的岩石上坐下來,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麼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⑧太陽從不擔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處,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邊。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見有一條金色的光帶鋪在平靜的湖水上,從日邊一直鋪到我面前,鋪到我腳下的岩石邊,像一條寬闊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腳,就可以沿著這條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邊,走到天的盡頭,看起來路途也不遙遠,走起來也十分方便。這種景象我見過多次了,它是一種誘惑,一種人生的暢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條金色的路,躍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盡頭,走到你心中設想的目的地。可你別忙,你只須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陽下沉之後,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沒有金光大道可走,還得靠那沉重的腳步老老實實地挪向前。

15.本文開頭寫“我走過湖畔山林間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鳥尚未歸巢,松濤也因無風而暫時息怒”,緊接著說“突然間聽到自己的身後有腳步聲”,結合全文來看,這樣寫有什麼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文章第四段中,你覺得作者認為“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對人生有哪些意義?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表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請簡要闡述第二段、第七段中畫線的句子在文中的含義。(4分)

(1)多少年來我在黑暗的曠野中行走時從來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裡給你一拳,或者是背後捅你一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走總是美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這篇文章多處描寫了城市中的種種聲響,這些聲響有什麼特點?作者為什麼寫這些城市中的聲響?(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造園如作詩文

當西方後現代主義嘗試從中國古典園林中尋找若干的手法、題材或別的什麼時,在中國,又一輪新的“造園”運動,卻似乎在重拾他人已丟棄的東西。好端端的一個小山坡,要炸掉、推平;彎彎曲曲的小河流,要裁直、修整;自由生長的樹杈,要削成規矩的幾何圖形;連小草也未能倖免,被推成大平頭……簡直是要把西方園林原封不動地搬過來。如此一覽無遺的園林,讓遊客無處尋找蔭庇,欣賞的情趣就蕩然無存了。這種做法,說是數典忘祖,恐怕一點也不過分。

這令我想起李漁《閒情偶寄》中的文字——“有累萬金錢,而使山不成山,石不成石者”,當是專門諷刺此類大動土木擺闊而情趣索然的角色。擺闊,始終是與藝術無緣的;相反,只會褻瀆藝術。就中國園林而言,講究的不僅是園林空間的創造,更是精神空間的創造。清代錢泳可謂一語中的,他說:“造園如作詩文。”詩文,自然是精神的產品,詩情畫意充盈其間。所以,一座園林當是設計者、建造者情感之所寄,甚至是其人格的體現。北宋重臣司馬光退居後,建了座“獨樂園”,顧名思義,“獨樂”,乃是擺脫了一切俗務、遠離塵世方能體味。而清代大學士王熙則有“怡園”,有詩序雲:“寄意禽魚,疊石蓮池,萌花種竹……”

杜書瀛曾說:“造園家掇山疊石,乃是以審美的方式抒發胸中之逸氣,表現主體之性靈。”這話說得中肯。不僅造園,連園名亦如此。隨手拈來的,便有影園、竹園、個園、隨園、拙政園、留園、寄暢園、綺園……要把自古至今的園林稱謂蒐集起來,成千上萬,當可體會到無限的情味。

在中國,園林的理念起源於道家與玄學。不說從廟堂退守鄉居的,那些淡泊名利、終身不仕者,對園林更是情有獨鍾。有“梅妻鶴子”之稱的北宋林逋,就寫過不少關於園林的好詩。如《小隱自題》:“竹樹繞吾廬,情深趣有餘。鶴閒臨水久,蜂懶採花疏。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這首五律把園林“隱”的意味一一品味了出來。

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園林“疊山理水”,追求天然渾成的效果,不正是道學、玄學的理想追求麼?

19.下列理解與原文不一致的一項是(3分)( )。

A.目前我國有些地方的園林建築盲目模仿西方園林的整飭、呆板,這種拾人牙慧的做法令人反感。

B.按照杜書瀛的看法,園林中的景物是造園者人格的象徵和情感的寄託,是一種審美的表現。

C.北宋重臣司馬光的“獨樂園”、清代大學士王熙的“怡園”,都是退居後襬脫一切俗務、遠離塵世方有的精神產品。

D.中國園林講究景物的空間,更講究精神的空間,講究山水木石亭榭的佈局搭配要有詩情畫意。

20.文章第一段寫道:“這種做法,說是數典忘祖,恐怕一點也不過分。”句中的“數典忘祖”是針對什麼現象而言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引用李漁《閒情偶寄》中的文字和林逋的《小隱自題》,各有什麼用意?請分別作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請以“成長的煩惱”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不少於800字。

  高一語文期末模擬題答案

1.B.(A項,“敷衍田鳧”讀fūfú,“熾熱窒息”讀chìzhì。C項,“翹首悄然”讀qiáoqiǎo,“敕造吞噬”讀chìshì。D項,“跌宕拓片”讀dàngtà,“貧瘠脊骨讀jíjǐ,“熨帖氤氳”讀 yùyūn。

2.C (A 功敗垂成: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 含有惋惜之意。 B不絕如縷: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D休慼相關: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3.A ( B項“防止”和“不”屬雙重否定,應去掉“不”字。C項成分殘缺,句首應當新增“透過”。 D項結構雜糅,可將“也參加了學習”去掉。)

4.A.(無,無論) 5.C.(①②⑦為賓語前置句。③⑤為定語後置句。④⑥為狀語後置句。)

6.D.(“小”形容詞用作名詞,“完”形容詞用作動詞。) 7.D.(只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

8.【示例】人一旦離開鄉土,就成了無土的種子,斷線的風箏,折翼的大雁,隨波逐流的無舵航船。(1喻1分,計4分。本體、喻體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得分。)

9. D(處:隱居) 10.A

11.B “含蓄地表達了蘇轍對陶詩不作評論的態度”的說法沒有依據。

12.⑴這就是深深佩服陶淵明,想在晚年多少學習一點陶淵明行為的原因啊。(“此所以”“師範”“萬一”三個得分點)

⑵尺寸之界包含了(方圓)千里的景物,各種景物聚攏緊縮,沒有一個能逃避我的眼光而隱藏起來。(三個分句各佔一分)

⑶治理國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為國者”“劫”都翻譯對給一分,翻譯成被動句得一分)

13.(1)左詩“記”了早年與朋友竹齋同宿聽雨忘眠的情景;陸詩“憶”當年錦城軍旅的豪放生活。(每點1分)

(2)同:都運用了虛寫(想象、回憶)手法(2分)。異:左詩純虛寫回憶中聽雨的清幽、溫馨(2分);陸詩由眼前的雨寫起,先實後虛,兼用比喻誇張(2分)。

14.(1)一尊還酹江月。(2)歌臺暖響,春光融融。(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5)挾飛仙以遨遊。(6)逸豫可以亡身。(7)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15.①引起下文。開篇從現實親歷寫起,引起下文“多年”以後,“在繁華的城市裡”“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的內容,從而生髮對現實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慨。(2分)②渲染一種寂靜的氣氛,表明只有在這種氛圍中才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為下文在“喧囂”中“聽不到腳步聲”等內容的生髮議論作鋪墊。(2分)

16.聽到自己的腳步聲,①能使人認識到人生道路是艱苦曲折的;②能使人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生存狀況;③能使人瞭解自己追求的目標;④會知道人生的追求是無限的,生命不息,奮鬥不已。(每點1分,共4分)

17.(1)作者表面上寫走路時的心理狀態,實際上更多的是表明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生活的感受,曲折地揭露了生活中某些人暗地裡坑害他人的卑鄙行徑。(2分)

(2)“能走”即意味著生命還在,清醒的自我意識還在,理想還在,追求還在;雖然心中的目標難以達到,但每走一步都是有收穫的,就算痛苦、艱難、哭泣,也是一種收穫。(2分)

18.這些聲音喧囂、嘈雜,來自一些不明不白的地方,使人感到眩暈、迷亂、驚恐。(2分)作者通過這些聲響的描寫,反映現在的城市生活充滿虛偽、欺騙、糜爛,人們喪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2分)作者用城市的種種聲響來襯托腳步聲,凸現文章人生之路“還得靠那沉重的腳步老老實實地挪向前”的主題。(2分)

19.C

20.“數典忘祖”是針對中國某些造園者拋棄我國造園傳統,盲目模仿西方園林,對自然存在的山川、草木進行隨意破壞的現象而言的。(2分)這個詞語表現了作者對這種無知的行為的的憤慨之情。(1分)

21.①引用李漁《閒情偶寄》中的文字,意在諷刺某些人不懂造園,毫無情趣,只是為了炫耀財富而大興土木建造園林的愚蠢做法,(2分)進而引出“造園如作詩文”的觀點。(1分)②引用林逋的《小隱自題》詩,意在表明淡泊名利、終身不仕者對園林情有獨鍾,(2分)進而證明中國園林的理念起源於道家和玄學。(1分)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