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精選】大班語言教案三篇

校園 閱讀(2.4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大班語言教案三篇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和理解詩歌內容,感知“傘”的含義,並在此基礎上學會仿編詩歌。

2、激發同情心,培養助人為樂的情感。

活動流程:

1、匯入主題。觀察圖片後啟發提問——

a.森林裡的天氣怎樣?

b.下雨了,爸爸媽媽來接你們的時候會帶上什麼?

c.可小動物們沒帶傘該怎麼辦?

幼兒:我們給他們送傘。小動物可以躲到大樹下面;請小動物找樹葉做傘。教師插問:誰能用樹葉做傘?為什麼?

幼兒:螞蟻,因為它很小,樹葉可以做它的傘。

教師:老師把小朋友說的故事編成了一首詩歌。

2、感受理解

(1)欣賞詩歌,教師提問:

a.誰撐開了美麗的傘?

b.它們用什麼做自己的傘?

教師插問:美麗的花朵是誰的傘?是什麼顏色的花朵?

幼兒:紅紅的花朵是蝴蝶的傘。(教師提示幼兒完整複述詩句)

教師插問:還有誰撐起了怎樣的傘?

(2)理解重點。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喜歡的幼兒可跟念。

教師提問:為什麼蝴蝶用花來做傘?

幼兒:花大。蝴蝶要找漂亮的東西做傘。蝴蝶和花是好朋友。蝴蝶能為花傳花粉。花朵的樣子彎彎的,像傘……

教師提問:落葉能做螞蟻的傘嗎?為什麼?

幼兒:螞蟻很小,很輕,落葉比螞蟻大,葉子落在地上正好做螞蟻的傘……

教師提問:綠綠的荷葉是誰的傘?它能做青蛙的傘嗎?

教師提問:漂亮的小兔找什麼做傘?為什麼?

教師小結:小動物都找到了美麗的傘。

(3)師生共同練習朗誦詩歌.

3.仿編詩歌

(1)(出示“小熊”)誰來了?小熊也沒帶傘,它會淋溼的。請你們

幫小熊找把傘。(幼兒:大樹是小熊的傘。)

教師插問:怎樣的大樹是小熊的傘?

(幼兒:高高的大樹是小熊的傘。)

教師插問:還有什麼可做小熊的傘?

(幼兒:深深的山洞是小熊的傘……)

教師:下雨了,還有很多小動物也沒帶傘,快為它們想想辦法吧!

(2)提供各種動物圖片及紙張、畫筆等,請幼兒為小動物貼或畫傘,然後進行仿編。

(3)設問:你願意為誰找把傘?想為它找一把怎樣的傘呢?

(4)請幼兒說說自己編的詩句,對幼兒的合理想像、大膽仿編給予鼓勵。

(課後小記:為了使幼兒的思路更為開闊,教師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操作,同時提示幼兒用詩歌中的語言嘗試表述。引導幼兒想像時,教師可進行適當的演示,或是適當加以語言提示或追問,如:“你認為還有什麼像?”等,從而使仿編的效果更好。)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書畫面,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懂得看書要一頁一頁地翻閱。

3、體驗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喜歡閱讀圖書。

活動準備

材料配套:教育掛圖《貪吃的哈羅德》(圖畫書),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貪吃的哈羅德》(圖畫書)。

活動指導

1、談話引入,引導幼兒猜想。

引:有條蛇的名字叫哈羅德,它是一條貪吃的蛇,總是想吃東西。大家想想這條蛇會吃哪些東西?

2、出示操作材料《貪吃的哈羅德》,師幼一起觀看,完整欣賞故事。

(1)引:現在貪吃的哈羅德的肚子餓了,它要去找東西吃了,我們一看,它能找到東西吃嗎?

(2)引導幼兒翻看圖畫書,討論:

①你怎麼知道小兔子是被哈羅德吞下去的?

②小動物們在哈羅德的肚子裡做什麼?

③哈羅德吞完了動物,它就怎麼樣了?

④哈羅德為什麼會打噴嚏?

⑤哈羅德把小動物們噴到哪裡去了?最後馬戲團的老闆開心嗎?為什麼?

3、幼兒自由閱讀圖書。

(1)引:請小朋友坐在座位上,把這本好看的圖畫書再看一遍吧!

(2)提出閱讀要求:提醒幼兒一頁一頁地翻閱圖書;提醒幼兒坐姿,注意觀察幼兒看畫面時的表情、動作等。

(3)討論: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哈羅德先後吞下了哪些小動物?

4、引導幼兒選己認為最有趣的一張畫,並講給同伴聽。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表演區引導幼兒表演故事。(用大塊的布罩在哈羅德扮演者的身上,被吃掉的`人可以裝進去),以進一步感受到圖畫書故事的樂趣。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通過比較來講述螞蟻和蟈蟈的不同畫面,學習用“有的,有的”來講述,學習詞語:滿頭大汗、自由自在等。

2、 在理解畫面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幼兒認識到: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

活動準備:

螞蟻和蟈蟈的單獨圖片,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內容。

1、 出示螞蟻和蟈蟈的圖片,請幼兒說說誰來了?

2、 你瞭解它們嗎?

請幼兒自由講述。

3、 今天螞蟻和蟈蟈碰面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二、觀察圖片一,通過比較來講述螞蟻和蟈蟈的不同行為。

教師採用前後出示的順序引導幼兒有比較的講述,

1、先出示螞蟻一部分,提問

師:你從圖片上知道了什麼?在什麼季節?從哪裡看出?小螞蟻們在幹什麼?它們分別是怎樣做的?(教師要引導孩子從季節、地點、螞蟻的具體動作來引導幼兒細緻的講述)

引導孩子用“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來講述,豐富詞語:滿頭大汗。

請個別幼兒完整的講述。

2、它們為什麼要在這炎炎夏日裡搬糧食呢?你覺得它們怎樣?像對它們說些什麼?

3、出示蟈蟈的一部分,提問

師:當小螞蟻在辛苦搬運糧食的時候,蟈蟈們又在幹什麼呢?

引導幼兒從蟈蟈的臉部表情和動作來比較講述,並鼓勵用“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講述,豐富詞語:自由自在。

4、 請幼兒跟著教師或個別比較完整的講述圖片一的內容。

5、 通過螞蟻勞動滿頭大汗和蟈蟈自由自在畫面的比較,啟發孩子想象它們之間的對話,並分角色來演一演。

蟈蟈看到螞蟻會說些什麼?螞蟻又是怎樣回答的呢?

三、出示圖片二,觀察比較講述。

1、猜測冬天到了,螞蟻和蟈蟈分別在幹什麼?

師:轉眼秋天也過了,冬天來到了。這的螞蟻在幹什麼?蟈蟈呢?

2、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出示圖片二請幼兒比較觀察講述。

螞蟻在幹什麼?蟈蟈呢? 它們的心情怎樣?各自心裡又會怎樣想呢?

3、 引導孩子完整講述圖片二的內容。

四、鼓勵孩子完整講述圖片內容。

1、引導幼兒觀察夏天、和冬天的螞蟻,說說自己明白了什麼?再比比夏天、冬天的蟈蟈你又明白了什麼道理?(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

五、延伸活動;

1、如果這時候你碰上了又冷又餓的蟈蟈你會怎樣做?為什麼?

想法一:不理睬,讓它去;

想法二:主動幫助蟈蟈,給它們一些食物。

不管孩子什麼想法,教師多給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