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精選5篇)

校園 閱讀(1.6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城南舊事》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精選5篇)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當我們把好書送到孩子們面前,我們的工作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我們要努力讓孩子保持對書籍的持久興趣,最終這種興趣才能轉化為一種習慣。我們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體會到讀書的快樂;讓孩子感受到教師、家長對書籍的熱愛。

教學目標:

1. 交流自己對《城南舊事》的獨特認識。

2.讓學生了解閱讀一本書的基本方法。

3.通過引導學生讀《城南舊事》中的片段,讓學生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4.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指導學生制定讀書計劃,四周內閱讀完《城南舊事》。

2.號召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有能力的寫出同讀經歷。

3.組織學生作手抄報和讀書摘錄卡。

教學過程:

匯入:書的美有著自己獨特的神韻。或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美,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柔美,或是“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悽切的美……正是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單調的生活塗抹的五彩繽紛。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經典作品。

一、介紹作者

1.聊《城南舊事》題目

2.介紹作者,出示作者生平寫照小詩:

人生百歲幾日春,休將黑髮戀風塵。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見蔦花待故人。

二、介紹童年故事

1.童年是一個人記憶的開始,他也是一個問的符號,實際的童年過去了,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讀了這本《城南舊事》我們就走進了書中彷彿自己就是穩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現在我們腦海中,那童年的回憶歷歷在目,文中寫了幾個故事,這些故事又發生在她童年幾歲的時候呢?

三、大致學習《城南舊事》中幾個故事:

1.引導學生看目錄,問:“《城南舊事》中向我們講述了幾個故事?”

2.《城南舊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長為線索共講述了5個故事:

惠安館

我們看海去

蘭姨娘

驢打滾

爸爸的花落了

3.讓我們通過這些文字來猜猜書中的人物。

外貌猜人物 動作猜人物 語言猜人物

四、感悟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快樂的,又是短暫的,難以忘懷的。讀了《城南舊事》英子童年又是那麼的難能可貴,讓人難以忘懷,,《城南舊事》讓我們的心頭暖暖的,書中文字深深到動了我們,文中哪個故事最打動你的心呢?

五、重點學習第二個故事

《我們看海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起學習《我們看海去》。

1.讓生自由讀。

2.問:“你們讀過這首詩後能猜出這個故事中講的是什麼內容嗎?”

3.是啊,老師最初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也是想著這個故事講的肯定是英子和小夥伴一起去看海的故事,但作者給我講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出示課件)

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衚衕。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4.我讀完這個故事後,覺得這個故事中人物的對話描寫得非常好,從人物的對話中,我們可以走進厚嘴脣的內心世界,瞭解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接下來老師引導同學們跳讀,光讀有關小英子和厚嘴脣談話的場面。

5.出示問題,讓生分析。

6.讓學生們試寫人物分析。

六、學習表現人物情感的片段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我告訴爸,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且致謝詞。我問爸,能不能起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後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後”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

爸爸啞著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說:“我怎麼能夠去?”

但是我說:“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臺底下,我上臺說話就不發慌了。”

爸爸說:“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那麼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牆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後,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國小的最後一天了,可不能遲到!”“我知道,爸爸。”“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讀後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父親與英子的鼓勵、教誨和關心)

七、學習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英子的善良)

惠安館

惠安館的瘋子我看見過好幾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門口,宋媽或者媽就趕快捏緊我的手,輕輕說:“瘋子!”我們就擦著牆邊走過去,我如果回頭再張望一下,她們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牆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人。

請讀過書的同學介紹一下這個人物。

(秀貞這個心愛的人再也沒有回來,剛出生的女兒又被父母丟棄的女人,在別人眼裡,她只是一個被遠離的、被恥笑的、被議論的瘋子,而在英子眼裡呢?不僅如此,她幫助妞和秀貞逃跑,他、蹲在草叢裡和小偷坦誠聊天,約定一起去看海……看出了什麼?)

八、學習表現社會生活

宋媽這時也向惠安館裡看,正好瘋子的媽媽抬起頭來,她和宋媽兩人同時說“吃了嗎?您!”爸爸說北京人一天到晚閒著沒有事,不管什麼時候見面都要問吃了沒有。

我們看海去

這時剃頭挑子過來了,那兩片鐵夾子“喚頭”彈得嗡嗡地響,也沒人出來剃頭。打糖鑼的也來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棗面兒,有印花人,有山楂片,還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歡的。

你讀過後知道什麼?

九、學習精彩富有個性的語言

紅花的衫褲,一條像狗尾巴似的黃毛辮子,大大的眼睛,一排小簾子似的長睫毛,一閃一閃的,在想我招手呢!(妞)

語言稚嫩、活潑,充滿童趣。

十、總結:

讀書就這樣讀

1.瞭解豐富的社會生活

2.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4.品味作品中的語言

十一、總結閱讀方法:

本書中還有《惠安館》中的妞兒、秀貞,《蘭姨娘》中的蘭姨娘,《驢打滾兒》中的宋媽,還有整本書的主人公小英子,他們都是真實可感的人物,我們可以通過書中人物的外貌描寫、對話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去了解他們,去認識他們。我們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可把這些描寫摘抄下來,並附上自己的理解,綜合在一起就是人物分析表了。

十二、佈置作業。

1.認真閱讀《城南舊事》,試著分析妞兒、秀貞、蘭姨娘、宋媽、小英子的特點。

2. 推薦童年系列書籍“童年”“呼蘭河傳”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2

一、教學要求

1.瞭解本文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風格特點。

2.領略本文以舒緩的節奏,象徵、含蓄、對比、重複等藝術手法創造出的一種近乎中國水墨畫般的寧靜、淡泊、簡約的意境。

3.品味課文流暢、樸素、簡約的個性話的語言。

二、教學設想:

1.閱讀時要注意劇本所反映的時代特徵,設身處地地體會人物的內心感情。

2.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電影根據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說改編。全劇通過一個女孩子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風土人情,並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反動政府對革命青年的血腥鎮壓,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等動亂的社會面貌。

(二)詞語解釋:

英姿颯sà爽:形容威武豪邁,意氣風發的神采。

搖曳yè:①晃盪;飄蕩②逍遙

蕭瑟sè:①草木被秋風吹襲的聲音。②寂寞淒涼。

逞能:炫耀、顯示自己的才。

彤tóng雲密佈:天空佈滿烏雲

(三)林海音介紹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臺灣人,生於日本。作家、編輯和出版人。

作家的林海音,不隸屬“著述等身”一類。她的小說、散文和童話作品統共不過300萬字。她的處女作《冬青樹》,是一部專寫家庭瑣事的散文集。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陸續寫回憶童年的小說,《惠安館》《我們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兒落了》等五個短篇。故事各自獨立,但在時空、人物、敘述風格上連貫,組成了系列。高陽評論林海音的小說:“不僅故事感人,她的文筆令人擊節讚歎:細緻而不傷於纖巧,幽微而不傷幹晦澀,委婉而不傷於庸弱。對於氣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戲。”1960年以《城南舊事》為書名結集出版,並未引起社會關注。20年後,被大陸引進,拍成電影,一夜譽滿天下。《城南舊事》曾在47個國家放映,獲過多項國際大獎。

林海音是由編輯起步的作家。她早年在北平編《世界.日報》,後來到臺灣又在幾家報社做編輯,繼之在《文星》《純文學月刊》和純文學出版社工作。在編“聯副”十年期間,她發現、培養了黃春明、林懷民、張系國、七等生等一批新人;重視、支援了鍾理和和鍾肇政,使一批臺灣本土作家在文壇嶄露頭角。

林海音在文學上有自己的追求。面對通俗低階、充滿色情暴力的讀物充斥坊間,而真正的文學園地卻一片荒蕪時,她坐不住了。時已年過半百的她,與丈夫何凡及友人不計風險和利弊,毅然創辦了《純文學月刊》,為臺灣的純文學發展鳴鑼開道。《純文學月刊》除了發表濃厚文學味的原創作品外,還辟專欄大膽引介20世紀30年代的作家和作品,傳承“五四”,彌補當代讀者對現代文學脫節的不正常現象。林海音浴血奮戰了四年,雜誌銷路始終打不開,期期賠本。不得已,於四年後停刊。然而,林海音不死心,稍稍調整身心後,她專心投入經營純文學出版社,為純文學作家開闢一塊綠洲。

林海音是個“比北平人還要北平”的老北京。一口京片兒。她深切地眷戀她的第二故鄉北京。她非但自己把純文學出版社的全套樣書捐給北京現代文學館,還動員其他兄弟出版社也捐,大大地豐富了現代文學館館藏。此外,她又提議並牽頭,在祖國大陸出版《臺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來回奔波,樂此不疲。

林海音像經營出版社一樣,精心地去經營友情。世界各國作家常來此聚會。改革開放後,大陸許多作家都去過。海內外客人留言雖是吉光片羽,但韻味悠長:

“字字珠機自生光,深情至性入文章,信手拈來皆佳作,不拘一格盡流芳。”

“這是臺北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這是我們一生樂觀奮鬥的最佳酬報。”面對朋友們的友情,林海音如是說。

(四)關於小說《城南舊事》

林海音是臺灣戰後初期最有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這樣說,並不是因為她在20世紀50年代當過聯合報副刊主編,曾提拔不少年輕輩作家(事實上這是她於文壇史另一樣影響力,這方面的成就,至今為文友津津樂道),而是說她在小說藝術上,創造了獨特的風格,將在臺灣文學史佔有一席之地。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作,便是既拍成電影也彩畫成兒童書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成為臺灣戰後小說鉅著,可以簡單歸納出下面幾個特色:

1.就小說結構來看,它是由五個獨立的短篇結合成一部完整的長篇。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時候,就曾在不同刊物上分別單獨發表,但集合成書時(1960年初版),卻是情節互相連貫,主題前後呼應的長篇。因此它在結構上是很別緻的,既是短篇也是長篇小說。

2.就文類的特殊性來看,它既是小說又是散文。從其回憶“舊事”,自敘童年生活的性質筆觸來看,多少具有散文的形式風格,但林海音也不反對別人將其列為“自傳體的小說”。

3.就敘事觀點來看,它透過小女孩“英子”一對童稚的眼睛看世界,從頭至尾,由英子的第一人稱觀點循序發展,她既是懂懂的孩子,一個好奇的旁觀者,又是敘述主體,經驗著複雜的成人世界,並隨之逐步成長。從這個角度,它也可以是一部主角經歷人生磨難的成長小說。

4.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作者隱藏在故事背後的女性意識。英子雖然只是個孩子,但她是極聰敏的女孩,具有一雙屬於女性、敏於同情的眼睛,特別能看見那掙扎在性別壓迫中難以翻身的女人。《城南舊事》四段中,女性故事佔了三大段,三段中又正好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不幸女人的三種典型。追尋她們不幸的源頭,自然都與男人有直接關係,從這個方向來看,這部小說的精神,

以及要表達的女性主義主題,不但一點不老“舊”,並且還十分新穎。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3

指導目的

1.向學生推薦小說《城南舊事》,調動他們閱讀的興趣。

2.讓學生在好書推介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 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在活動中進行思想品質教育。

指導重點:

讓學生認識小說《城南舊事》,激發閱讀的慾望。

指導難點:

使學生學會選擇健康有益的書進行閱讀。

課前準備:

1.小說《城南舊事》,並把部分節錄製成幻燈。

2.要求每位同學都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並準備向別人推薦自己的好書的發言稿,記熟。

指導過程:

一.匯入激趣,激起學習慾望。

同學們,今天又到我們課外閱讀的時間了,根據老師課前給你們的布 置,你知道今天我們要來進行一個什麼活動嗎?(指名猜測後,師板書課題。) 板書:好書向你推介

二.班內互相交流好書活動

1、師述,激趣過渡。

只要你是一位熱愛進行課外閱讀的同學,就總會有一本自己最喜

愛的書。 好的東西要與別人一起分享才有意思,你想拿出你喜愛的書與別人一起分享 嗎?如果想,那麼就請你向別人推介你喜愛的一本書。

2、小組交流。

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好書及好的發言作好記錄,及時點 出不太健康的書籍。

3、班內交流.激發求知慾望。

引入:老師剛才在你們中間巡視了一週,聽了部分同學的推介發言。 發現了兩種情況:第一,你們的口才越來越棒了,這是因為得益於課外閱 讀;第二,你們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書。我看了,聽了,都很想借你們的 書來立即“飽餐一頓”,以填飽我的閱讀欲。那麼,你願意到講臺上來向 別人推介一下嗎?(指名) (隨著介紹而分類板書書名。)

4、小結

他們剛才介紹得多好啊。聽了他們的介紹,我發現他們手上的確是一 本好書。你願意借給別人嗎?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互相把書交換一次,那麼 在班中就會形成一個小小的圖書館了。 但要注意, 記得愛護別人的書籍啊!

5、過渡。

我也想向你們推薦一本好書。你聽完老師的推介後一定會想看的。

三.推介小說《城南舊事》,延展課文知識。

1、師出示小說《城南舊事》,介紹作者及故事背景、梗概”

2、談話激趣。 書中的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人物描寫細膩,很值得我們欣賞。

3、播放《城南舊事》VCD 片斷,讓學生欣賞。

4、電腦演示故事開頭、結尾及文中人物描寫的片斷內容,讓學生欣賞。

5、小結。 《城南舊事》是一部不可不看的小說。請你到圖書館借閱或去書店買一本 吧。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發現了很多好書,我也發現了同學們都會分辨哪些是好 書。我很高興,希望大家課後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盡情地互相借閱吧。 同時,不要忘了我向大家推薦的《城南舊事》啊。最後,我們共勉一句: 好書不厭百回看。

板書: 好書不厭百回看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一、瞭解本文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風格特點。

二、領略本文以速緩的節奏,象徵、含蓄、對比、重複等藝術手法創造出的一種近乎中國水墨畫般的寧靜、淡泊、簡約的意境。

三、品味課文流暢、樸素、簡約的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二、匯入新課。

1.影片概況

1982彩色片(寬銀幕)

中國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

導演:吳貽弓

編劇:伊明(根據林海音同名小說改編)

主要演員:沈潔(飾小英子)鄭振瑤(飾宋媽)張閩(飾秀貞)張豐毅(飾小偷)袁佳奕(飾妞兒)嚴翔(飾英子父)洪融(飾英子母)徐才根(飾馮大明)

本片獲1982年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中國電影家協會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獎

2、劇情簡介

兩匹駱駝馱著沉重的煤袋,在主人的牽引下緩緩地行走在衚衕裡,向前轉彎,又向北走去。

井的主人正搖著輾轤提水。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小英子看著駱駝停在她家門前吃草。不一會,她又到別處去玩,路上碰見一個瘋女人秀貞。秀貞在小英子面前蹲下來淡淡一笑說:“我的小桂子。”小英子家中的老媽子宋媽看見這情景趕緊走來,不讓小英子搭理那瘋子。於是,小英子跟宋媽去了油醬店,在那裡,看到一個與自己一般大的小女孩妞兒。妞兒把醬碗遞給夥計,夥計盛滿了醬,妞兒伸手去取,可夥計又收了回去,要她唱段小曲兒,妞兒不作聲,快要哭了。英子很生氣,一下子竄到夥計面前,奪過碗說:“憑什麼!”然後又把碗交給妞兒。妞兒破涕為笑,轉身走了。過了幾天,小英子又見到妞兒,邀她去自個家裡玩,妞兒說:“你們衚衕裡有瘋子,媽不讓我去。”

別的小孩都怕瘋子秀貞,可小英子卻總到秀貞那兒去玩,秀貞一直把小英子看作自己死去的女兒小桂子。小英子曾聽換洋火的人對宋媽講,秀貞原來與到她家租房住的大學生好上了,可大學生被警察抓走了,這時秀貞已懷孕,不久一個女孩出生了。孩子一落地,就被裹了包,趕著天沒亮,送到齊化門城根底下,不是讓人撿走,就是讓狗吃了,秀貞打那兒起就瘋了。每回英子到秀貞家,都聽到秀貞叨唸著那個大學生,她讓小英子看那男人的大衣,叮嚀小英子:“如見到小桂子就讓她回家,小桂子脖子後有一塊青記。”

妞兒總來找小英子玩,倆人一起盪鞦韆。有一天妞兒告訴小英子:她的爹媽都不是親的,她是被人從齊化門撿來的。爹媽總打她。一個大雨傾盆的夜晚,妞兒跑來找小英子說再也不回去了,要到齊化門找爹媽去。小英想起別人曾說秀貞的孩子被人扔到齊化門,又想起秀貞曾告訴她小桂子脖子後有一塊青記。於是,她轉到妞兒身後,撥開妞兒的小辮兒,只見有兩道很深的傷痕一直延伸到頭髮根裡,她認定妞兒就是小桂子。她帶著妞兒冒雨趕到秀貞家。秀貞把妞兒摟進懷中,也認定她就是小桂子。她親啊,摸啊,直說:“這是我的小桂子,是我的小桂子。”秀貞要妞兒叫她媽,妞兒感動了,輕輕地叫了一聲,秀貞不由地眼淚奪眶而出。她把臉緊緊依照在妞兒臉上,然後帶著妞兒到火車站去了,說是去找她爸爸。大雨中,給他們送行的小英子暈倒了……

小英子病好出院後,她家搬了新居,小英子也進了學校。有一天小朋友們踢球,球飛到斷牆後的草地裡去了,大家都說那裡面鬧鬼,誰也不敢進去,小英子罵了一聲:“都是膽小鬼。”然後自己爬過斷牆,跳了進去。她壯著膽,撥開草叢尋找,忽然發現了一堆東西,其中有銅茶盤、毛毯、小自鳴鐘,可就沒有那球。沒辦法,她只好回來。吃晚飯時,宋媽說衚衕口張家鬧賊了,丟了銅茶盤、毛毯、小自鳴鐘什麼的。小英子問爸爸,賊幹嘛要偷人家的東西,爸爸回答:“他要吃飯,可又沒錢。”第二天小英子又爬過斷牆,走進草地,遇見一人,她迴轉身剛要跑,那人喊住她,問她幹嘛。她說:“找球。”那人把球給了她,那人又問小英子在哪兒唸書等等,然後囑咐千萬別跟人說看見了他。小英子回到家後聽宋媽說,昨夜又鬧賊了,隔壁張家丟了30多件……幾天後英子再一次來到斷牆,見到那人,兩人聊起天來。那人說他弟弟是個好學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氣。“可我這個哥哥沒出息,沒能耐,家裡連窩頭也啃不起,為了供弟弟唸書,走到這一步,沒法子,我媽不知我幹這一路,你說我是好人還是壞人?”英子真誠地答,“……我不懂,你分得清海跟天嗎?你見過海嗎?我們有一課書叫:‘我們看海去,可我沒見過海。也分不清海跟天,分不清好人跟壞人。”那人深情地對英子說:“小妹妹,將來總有一天你會分得清的。”在學校畢業典禮遊藝會上,小英子看見一位考試得第一的同學上臺領獎,下來後,他把獎狀交給一個人。呀!那就是草叢裡的那個人,他高興地撫摸著弟弟的頭。

過了幾天。小英子放學回家,看到人們叫喊著跑向斷牆那邊,說賊逮著了。小英子不由地抓緊了宋媽的衣角。人群過來了,草叢裡的那個人被押著,他抬頭看見了英子,英子眼裡含著淚花,又一個朋友離她遠去了……

又一天小英子放學回來,看見家門口的大樹下拴著一頭小毛驢,宋媽正在問一個剛來的生人:“看見我的小栓子嗎?那俺的丫頭子給劉村金子她媽帶著,你可聽說孩子結實不?”那人吱唔著:“哦,沒……沒聽說,準沒錯,放心吧!”宋媽有些疑慮。晚上,宋媽給弟弟洗腳時,英子問宋媽,“你家小栓子多大了?”宋媽說:“12啦,給人看牛哪。”英子又問,“你家丫頭子呢?”宋媽說:“丫頭子呀,給人帶著哩!”英子說:“那為什麼不自己帶?為什麼到我家當老媽子,為什麼掙得錢又給人家去?”宋媽答道:“說了你也不懂。”過了些日子,小毛驢又來了,宋媽的丈夫馮大明帶來了壞訊息:小栓子死了,丫頭子早給人了,英子撲到宋媽懷裡,兩人哭得死去活來。後來英子的爸爸又得了肺結核病,去世了。楓葉紅了的時候,在瑟瑟的秋風中,英子一家默默地站在父親墓前默哀,接著宋媽坐著小毛驢漸漸地遠去,英子趴在馬車後座上,含著淚花,望著遠去的宋媽……馬車也遠去了……

三、講授新課。

1、林海音簡介

2、影片鑑賞

影片《城南舊事》以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小英子為主人公,紀錄了她的所見、所聞、所感。然而它卻不是一部兒童片,讓人感覺到了豐厚、沉重的社會內涵,這種沉重感是用襯托和反差造成的,它間接地涉及了深刻的社會主題。小英子天真純樸,世界對於她來說本應像海跟天那般美好單純,然而,她卻不知道她身邊發生著慘烈的社會現實。她結識的許多朋友,都是這慘烈現實的犧牲品,這些朋友的悲慘命運都是複雜的社會歷史矛盾所造成:秀貞發瘋了,是因為與她相好的大學生從事地下革命活動被警察抓走,生死未卜,而她與那大學生的自由戀愛又為家族禮法所不容,私生的孩子必然要被做為恥辱扔到齊化門。秀貞的瘋折射著鬥爭的血腥迫害,折射著封建文化權力對女性自由意志、對無辜幼小生命的殘酷摧殘。妞兒的命運正是秀貞命運的延續,由於同時作為兒童和女性,其處境似乎比秀貞更為悲慘。她倆慘死於火車巨輪之下似乎是那個社會給她們安排的必然歸宿。小偷本是好人,卻被逼良為盜,傳統的文化教養和沉重的生活負擔導致了他精神和行為的嚴重分裂,他在偷盜財物的同時揹負著巨大的精神痛苦,所以才有“我媽不知我幹這一路”,“走到這一步也是沒法子”之語對小英子訴說,他希望小英子能分清好人和壞人,能知道他不是真正的壞人,表達著他希望社會理解他的本質的潛在願望,暗含著希望社會給他出路的內心需求。宋媽全身心地疼愛、養育著小英子姐弟倆,卻將自己的兒女棄於鄉下,由他人代管。不僅經年累月不得相見,而且兒子病死、女兒被賣,多日後才能知曉。宋媽在知此噩耗後末流灑淚,表情木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世道不公的代表性符號。

社會越黑暗,導演就越突出表現小英子的天真、美好、單純。為達此目的,創作人員堅持用小英子的低視角拍攝,全片60%以上的鏡頭是小英子的主觀鏡頭,基本上做到凡是英子看不到的東西不拍,然後讓英子按照她自己的性格邏輯,按照她自己對人世的理解不斷地提出問題。例如,她問爸爸:“賊幹嘛要偷東西呢?”她問宋媽:“為什麼孩子不自己帶?為什麼到我家當老媽子?為什麼掙的錢又給人家去?”當妞兒告訴她自己的父母不是親的以後,她也提出疑問,“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親的?”小英子用自身的生活現實和行為邏輯衡量周圍人們的生活現實和行為表現,於是最能發現周圍現實與自身生活的不一致,最能朦朧感覺周圍社會的不合理。她那天真直率的性格和好奇多思的心理,直接了當地襯托出生話的醜惡和反人性。英子在父母的教育下,原來對社會的理解其實是善良大人們的社會理想,當她發現大人的解說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距離時,她的兒童時代就結束了。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與黑暗現實互相襯托後造成的巨大反差,是這部影片顯得豐實厚重的關鍵之筆。

《城南舊事》的結構設計,沒有傳統電影語法中的起承轉合,首尾相連,環環相扣,曲折起伏,沒有一條貫穿到底的情節線。三個主要故事之間,沒有互相間的因果聯絡和上承下延,前邊出現過的人和事,後邊就不再出現或提起。用什麼把它們統一起來呢?影片抓住了原作的核心:“離別”。用攝影機描寫和敘述主人公與周圍的人們一個個相識交友,然後又一個個離別分手。離別的情緒貫穿影片的始終。例如影片精心攝製了雨夜送別的場面,讓火車煙囪冒出的白煙吞沒了整個大遠景的鏡頭畫面。英子告別小偷後,小偷的近景一下子拉成大遠景。影片結尾英子伏在馬車上漸漸遠去的疊印鏡頭,都渲染著離別的哀愁。

為使全片緊湊統一,影片還運用“藝術重複”這一技巧,例如,影片前半部井臺打水的鏡頭反覆出現了四次,拍攝視角相同,內容相同,後半部的操場放學鏡頭也反覆出現四次,拍攝視角相同,被攝人、景、物的場面排程相同,這種重複造成了一種生活的流逝感,它在暗示,儘管天有多變,人有多變,事有多變,但生活本身卻平凡地一天天、一年年地悄悄從人們身邊流逝而去,影片所敘述的樁樁瑣事被這種生活的流逝感統一起來了。

影片不僅在視覺上“重複”,而且在聽覺上“重複”。我們聽到,全片在片頭、片中、片尾、字幕八段音樂中都使用《驪歌》旋律,雖有變化,也只是同一主題旋律的不同樂器演奏或不同幅度的變奏和發展,它只在每一大段落的開頭和結尾處出現,從聽覺上造成了連貫感和統一感。

第三種重複是節奏的重複。導演根據女主人公心靈的童稚、善良、溫馨、求知,感受到一種沉靜和沉靜之中的跳躍。為了傳達出這種節奏感,導演大膽地在影片中運用了較多的長鏡頭和大停頓,造成了節奏上的多次重複。例如秀貞給英子染指甲的鏡頭,妞兒告訴小英子她非父母親生的鏡頭,秀貞母女被火車壓死後英子躺在病床上默思冥想的鏡頭,宋媽聽到孩子死後在廚房裡木然發呆的鏡頭,英子去醫院探望父親,父女默默對視的鏡頭,在搖移速度和持續長短上把握一致,使觀眾對全片節奏的統一感油然而生,並且始終沉浸於一種特定情緒之中。

影片之所以具有極大的情緒感染力,還由於導演有意識地運用電影藝術各種元素的綜合力量。不難看出,影片的情緒積累及其特定情感氛圍的瀰漫和擴散,仰仗著各種視聽形象的延續和積累。導演意識到,影片藝術感染力的形成,不在於單個鏡頭的拍攝,不在於某一鏡頭的衝擊,而是全片所有視聽資訊有機化合之使然。因而導演要求每一部門的創作人員把精力和功夫放在本部門一點一滴的工作上,調動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內在感情因素為影片的總的感情基調服務,於是藤箱裡的小油雞,屋簷下的夜雨,宋媽的皺紋,英子的眼睛,歸鴉的聒噪,火車的轟鳴,廟會、操場、兒歌、紅葉,以及所有的人、景、光、色、聲都如涓涓細流一起匯成情感的巨流。正如導演所說:“很難設想,如果沒了小油雞、小秋千,觀眾只會憑妞兒的傷痕同情她;很難設想,沒有寫信,唱兒歌,喂藥,送丈夫等等,觀眾只會憑宋媽失去兒女同情她。感染力的能量,是靠一系列原先看來並不‘重要’的形象資訊自然積累之後,才在關鍵時刻得以順利釋放出來。”《城南舊事》以其清新、淡雅、雋永的散文風格,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3、《送別》簡介(《城南舊事》插曲)

J.P.奧德韋曲李叔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鄉。

四、總結全文。

五、佈置作業。

《城南舊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風格特點。

2、體會劇本籠罩的淡淡的哀愁與濃濃的相思。

【教學重點】

1、把握“厚嘴脣的人”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場景說明的作用。

【教學難點】

1、文中音樂的描寫。

2、體會劇本籠罩的淡淡的哀愁與濃濃的相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匯入:

我曾和一個無形的人握手

一聲慘叫我的手被燙傷

留下了烙印

——北島《觸電》

以為忘卻的東西,原來一直潛藏在心靈的某個角落,像潮水一樣湧來;以為了無痕跡的童年,卻鮮活在我們的眼前;以為消失殆盡的朋友的臉,依然燦爛在記憶的巷陌深處……

二、題目解說。

《城南舊事》是伊明根據臺灣作家林海音同名自傳體小說改編的。劇作的基調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改編的成功,在於忠實於原著,再現了作者筆下鄉土風情的風俗畫,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念故土、熱愛祖國的熾熱情愫。

三、作者簡介及背景說明。

四、掌握串珠式的情節結構。

串起全文的“珠”是《小麻雀與小孩》,它把英子與周圍的人、英子與厚嘴脣 人的故事,緊緊統一在一起,並推動情節的發展。

五、把握人物形象。

提示:“厚嘴脣的人”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最底層的一個普通的小人物。他為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賊;他一個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擔,養家餬口,供應弟弟上學,為弟弟的出息而自豪;為人樸實厚道,在小英子眼裡是一個值得思念的複雜的人物形象。

五、試分析音樂描寫在劇本中的作用。

討論、歸納:

(1)排練節日時唱“小麻雀呀”的歌聲烘托了小英子興奮的心情。

(2)畢業典禮上,“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歌聲既是表現學生離別母校的傷感,又預示了小英子與“厚嘴脣的人”的離別。

(3)畢業典禮上,“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你的母親,哪裡去了?”的歌聲烘托了一種孤獨、傷感。

(4)結尾,國小生齊聲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烘托了淡淡的哀愁與濃濃的相思。

六、.總結

【佈置作業】

“離別”是詩家們吟詠的主題,因對朋友的無限牽掛,便有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因與朋友的依戀不捨,便有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一個一個的人在偶然中相遇、相識,又一個一個離去。《城南舊事》中分別寫了英子與瘋女秀貞、英子與小偷、英子與宋媽告別的故事,如果你是導演,你將怎樣拍攝他們分別情景?閱讀全劇,展開聯想和想象,用一段描述性的語言勾勒他們分別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