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二化學重要的知識點總結

校園 閱讀(1.55W)

高二的時候,化學的知識量又增加了不少,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感到手忙腳亂,那麼平時就要多花時間來整理學過的內容,理順知識關係。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二化學重要的知識點總結

  高二化學知識

1、共價鍵的分類和判斷:σ鍵(“頭碰頭”重疊)和π鍵(“肩碰肩”重疊)、極性鍵和非極性鍵,還有一類特殊的共價鍵-配位鍵。

共價鍵三引數:

概念

對分子的影響

鍵能

拆開1mol共價鍵所吸收的能量(單位:kJ/mol)

鍵能越大,鍵越牢固,分子越穩定

鍵長

成鍵的兩個原子核間的平均距離(單位:10-10米)

鍵越短,鍵能越大,鍵越牢固,分子越穩定

鍵角

分子中相鄰鍵之間的夾角(單位:度)

鍵角決定了分子的空間構型

共價鍵的鍵能與化學反應熱的關係:反應熱=所有反應物鍵能總和-所有生成物鍵能總和

2、共價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學鍵

3、鍵的極性:

極性鍵:不同種原子之間形成的共價鍵,成鍵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不同,共用電子對發生偏移

非極性鍵:同種原子之間形成的共價鍵,成鍵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相同,共用電子對不發生偏移

4、分子的極性:

(1)極性分子:正電荷中心和負電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極性分子:正電荷中心和負電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分子極性的判斷:分子的極性由共價鍵的極性及分子的空間構型兩個方面共同決定

非極性分子和極性分子的比較:

非極性分子

極性分子

形成原因

整個分子的電荷分佈均勻,對稱

整個分子的電荷分佈不均勻、不對稱

存在的共價鍵

非極性鍵或極性鍵

極性鍵

分子內原子排列

對稱

不對稱

5、分子的空間立體結構

常見分子的型別與形狀比較:

分子型別

分子形狀

鍵角

鍵的極性

分子極性

代表物

A

球形

非極性

He、Ne

A2

直線形

非極性

非極性

H2、O2

AB

直線形

極性

極性

HCl、NO

ABA

直線形

180°

極性

非極性

CO2、CS2

ABA

V形

≠180°

極性

極性

H2O、SO2

A4

正四面體形

60°

非極性

非極性

P4

AB3

平面三角形

120°

極性

非極性

BF3、SO3

AB3

三角錐形

≠120°

極性

極性

NH3、NCl3

AB4

正四面體形

109°28′

極性

非極性

CH4、CCl4

AB3C

四面體形

≠109°28′

極性

極性

CH3Cl、CHCl3

AB2C2

四面體形

≠109°28′

極性

極性

CH2Cl2

直 線

三角形

V形

四面體

三角錐

V形H2O

6、原子晶體:所有原子間通過共價鍵結合成的晶體或相鄰原子間以共價鍵相結合而形成空間立體網狀結構的晶體

7、典型的原子晶體有金剛石(C)、晶體矽(Si)、二氧化矽(SiO2)

金剛石是正四面體的空間網狀結構,最小的碳環中有6個碳原子,每個碳原子與周圍四個碳原子形成四個共價鍵;晶體矽的結構與金剛石相似;二氧化矽晶體是空間網狀結構,最小的環中有6個矽原子和6個氧原子,每個矽原子與4個氧原子成鍵,每個氧原子與2個矽原子成鍵。

8、共價鍵強弱和原子晶體熔沸點大小的判斷:原子半徑越小,形成共價鍵的鍵長越短,共價鍵的鍵能越大,其晶體熔沸點越高。如熔點:金剛石>碳化矽>晶體矽。

  高二化學知識重點

一、沉澱溶解平衡

1、沉澱溶解平衡與溶度積

(1)概念

當固體溶於水時,固體溶於水的速率和離子結合為固體的速率相等時,固體的溶解與沉澱的生成達到平衡狀態,稱為沉澱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數叫做溶度積常數,簡稱溶度積,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積Ksp的特點

Ksp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與沉澱的量無關,且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能引起平衡移動,但並不改變溶度積。

Ksp反映了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澱溶解平衡的應用

(1)沉澱的溶解與生成

根據濃度商Qc與溶度積Ksp的大小比較,規則如下:

Qc=Ksp時,處於沉澱溶解平衡狀態。

Qc>Ksp時,溶液中的離子結合為沉澱至平衡。

Qc

(2)沉澱的轉化

根據溶度積的大小,可以將溶度積大的沉澱可轉化為溶度積更小的沉澱,這叫做沉澱的轉化。沉澱轉化實質為沉澱溶解平衡的移動。

二、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1)生成沉澱

既有溶液中的離子直接結合為沉澱,又有沉澱的轉化。

(2)生成弱電解質

主要是H+與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與弱鹼陽離子生成弱鹼,或H+與OH-生成H2O。

(3)生成氣體

生成弱酸時,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氣體。

(4)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強氧化性的離子與強還原性離子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且大多在酸性條件下發生。

2、離子反應能否進行的理論判據

(1)根據焓變與熵變判據

對ΔH-TΔS<0的離子反應,室溫下都能自發進行。

(2)根據平衡常數判據

離子反應的平衡常數很大時,表明反應的趨勢很大。

3、離子反應的應用

(1)判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相互間能發生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2)用於物質的定性檢驗

根據離子的特性反應,主要是沉澱的顏色或氣體的生成,定性檢驗特徵性離子。

(3)用於離子的定量計算

常見的有酸鹼中和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

(4)生活中常見的離子反應。

硬水的形成及軟化涉及到的'離子反應較多,主要有:

Ca2+、Mg2+的形成。

CaCO3+CO2+H2O=Ca2++2HCO3-

MgCO3+CO2+H2O=Mg2++2HCO3-

加熱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

Ca2++2HCO3-CaCO3↓+CO2↑+H2O

Mg2++2HCO3-MgCO3↓+CO2↑+H2O

或加入Na2CO3軟化硬水:

Ca2++CO32-=CaCO3↓,Mg2++CO32-=MgCO3↓

  高二化學基礎知識

一、水溶液

1、水的電離

H2OH++OH-

水的離子積常數KW=[H+][OH-],25℃時,KW=1.0×10-14mol2·L-2。溫度升高,有利於水的電離, KW增大。

2、溶液的酸鹼度

室溫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 H+]>1.0×10-7mol·L-1,pH<7

鹼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態

(1)強電解質

強電解質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的電解質,強電解質在溶液中以離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強酸、強鹼和絕大多數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表示。

(2)弱電解質

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態存在,少部分以離子形態存在,存在電離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鹼、水及極少數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 ”表示。

二、弱電解質的電離及鹽類水解

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1)電離平衡常數

在一定條件下達到電離平衡時,弱電解質電離形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與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之比為一常數,叫電離平衡常數。

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越大,達到電離平衡時,電離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且每步電離都有各自的電離平衡常數,以第一步電離為主。

(2)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鹼、升溫,使CH3COOH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加入CH3COONa固體,加入濃鹽酸,降溫使CH3COOH電離平衡逆向移動。

2、鹽類水解

(1)水解實質

鹽溶於水後電離出的離子與水電離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酸或弱鹼,從而打破水的電離平衡,使水繼續電離,稱為鹽類水解。

(2)水解型別及規律

①強酸弱鹼鹽水解顯酸性。

NH4Cl+H2ONH3·H2O+HCl

②強鹼弱酸鹽水解顯鹼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強酸強鹼鹽不水解。

④弱酸弱鹼鹽雙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