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春風化雨觀後感

校園 閱讀(1.79W)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風化雨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風化雨觀後感

春風化雨觀後感1

一群新生來到美國弗蒙特州韋爾頓學院,開始了新生活,在第一堂英語課上,教師基廷獨特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們耳目一新。基廷大膽挑戰狹隘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生活的熱愛,受到學生們的擁戴。從學校的一本舊年鑑上,學生們發現了基廷在學生時代主持過的一個詩歌團體死亡詩社,決心重建,恢復它的活動,經常在山洞裡舉行詩歌朗誦活動。學生尼爾不顧父親反對,偷偷參加學校戲劇演出,演出雖然十分成功,但父親強迫他轉學,尼爾憤而自殺。為掩蓋醜聞,校方把基廷當成替罪羊,基廷被迫辭職。在他離去之前,學生們用特殊的方式向基廷表示對他的熱愛和“死亡詩社”的團結。

一群受傳統教育的學生,和一位反傳統教育的老師,在他們之間究竟什麼有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電影中基廷老師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一,在基廷老師為學生上第一詩歌課時,他就告訴學生“我們讀詩和寫詩並不是玩,我們是人的一分子,是有激情的……”,“只有在夢中,人才會有真正的自由。”,這位充滿激情的教師把他對詩歌的最深刻理解用簡單的話告訴學生。其二,當校長用很不滿意的口氣問基廷老師,為什麼要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他們走來走去,而不是在課室裡上課。基廷老師的回答是:“教育的根本是學會自我思考”,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真實地反映了基廷老師的教學理念,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深的思考。老師的願望總是美好的,總是希望帶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知識,但有時卻往往會忽視學生的需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產生了惰性,把自己作為接受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其實現在的新課程標準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課堂真正地交還給學生,我覺得能培養出“會自我思考的學生”才會是成功的教師。

電影中有兩個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托特是一個怯懦、沉默寡言而又勤奮學習的學生,但他平凡的外表卻隱含了激情。基廷老師要每個學生寫一首自己的詩,並在課堂裡讀出來,托特卻沒有勇氣讀出來,他謊稱自己沒有寫,基廷老師這時用親切的目光看著他,說:“你認為你想法是沒有價值的麼?”……然後讓他上臺表演“野性的咆哮”,他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之下,終於能如實地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劇終,基廷老師要走了,托特突然站在桌子上,呼喊著:“船長,我的船長。”是什麼使性格怯懦的托特變的如此勇敢,是愛,是基廷老師對他的關心和鼓勵。作為一名老師,一定要學會欣賞學生,其實鼓勵是學生最需要得到的。有時課堂上一句:“你說得很有道理。”“你的發現很重要。”……可能給學生帶來了他舉行努力的動力,繼續學習的勇氣,我們千萬不要吝嗇這些鼓勵孩子的話。

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很值得我們回味,也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因為它隱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把這些理念真切地貫穿在平實的故事中。

這是一部奧斯卡大片,影片很美,在充滿了張力的詩意和激情的同時,還包含著教育的真諦。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末一所貴族學校裡的故事。擁有百年傳統的威爾頓貴族學校一向堅持四大信條:傳統、榮譽、紀律和卓越。開學時,學校新來了一位英語教師基丁。

春風化雨觀後感2

前一段時間觀看了奧斯卡著名教育大片《春風化雨》,起初是給這個片名吸引,但看了一會發現以前在中央6套看過這部電影的介紹,那時這部電影的名字是《死亡詩社》。看完後覺得這部影片更適合《死亡詩社》這個片名吧。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另類的教師——基廷用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常帶領著他班上的學生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學習方式。而其倡導的自由思考、自己做自己主人的教學理念也釀成了一個悲劇:他的學生尼爾違背父親意願去參加戲劇表演。在父親的強權面前,他不知該如何抉擇,最後以死亡證明他對戲劇的熱愛。然而,基廷老師也因尼爾的死被辭職離校。但卻得到了所教學生的認可。

基廷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學會自我思考。”它真實地反映了基廷老師的教學理念,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深的思考。這個學校引以為榮的四大校訓:傳統、榮譽、紀律、卓越,而基廷老師帶頭把書撕掉的行為正是在向傳統、紀律的舊式教育模式作反抗的表現。其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於引導學生們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就像中國的那句古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傳統教學方法的老師也是希望帶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知識,但有時卻往往會忽視學生的需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學生的思考,這樣學生在學習上就會變得比較被動。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正因為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才變得如此精彩。學生群體由於先天的素質和後天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著差異性和豐富性,這種差異性和豐富性主要表現在智力型別差異、學習風格差異和個性特徵差異上。

雖然基廷老師的教育理念比較新穎、獨特、有創造性,但也正因為這樣可以說是間接害死了尼爾。雖然他教導學生要有自己的思考。但卻沒有想到在當時的學校會顯格格不入。()我想:如果他考慮到尼爾的家長,和家長能做一次很好的溝通,那悲劇應該不會發生吧。學習是無限的,但生命是有限的。當看到尼爾自殺身亡的那一刻,我感到很悲痛。如果可以從頭再來,基廷還會堅持自己的理念嗎?看完這部影片,我對尼爾的父親很失望,他自始自終都沒有後悔自己的決定,都沒有感到自己強壓給兒子的理想是錯誤的。家長不應該把自己的願望當成下一代的願望。

作為老師,我們也不能只看學生的學習。一個學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現出長處,而在另一些方面有短處。或善於觀察,或長於記憶,或擅長思維。我們教師必須對學生表現出的差異特點進行全面而具體地分析,以發展的眼光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對那些成績優異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也要一分為二,為充分發展他們的才能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後進學生,要給予熱情關懷和照顧,深入研究他們的心理活動特點,從實際出發,制定一套適合他們特殊情況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春風化雨觀後感3

吃了回頭草又來寫東西。實在是耐不住無處傾訴的寂寞戰勝了脆弱的心理,畢竟這裡的朋友還談的來。

昨天帶小孩去公園迎面遇到一個老頭,大聲喊我的名字,還沒回過味來,那老頭說道,好壞的記性,你不是老在我的物理課上看小說嗎。

原來是國中的.杜老師!

大凡老師的記性都特別好,尤其記得兩種學生,一種是最好的一種是最壞的,我是後者。

學校對我的影響是複雜的,一方面是我遇到了人生中最初的陰暗面,那些虛偽而不負責任的,以侮辱一個孩子的心靈為樂事的老師,但是我也遇到了最好的老師,兩個曾經給我以溫暖和鼓勵的老師,他們讓我對於文學和藝術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更多的老師不好也不壞,這真是人世間的一個小縮影。

就我看到的彼得威爾的三部電影,無不察覺到他對於個人之於社會的對立,自由和權威的對立,主流價值觀之於個性的對立,即便在綠卡這樣相對通俗的電影裡,透過西哈諾法式的浪漫和美國清教徒的刻板也能察覺到這種對立和衝突。在彼得威爾那裡,個人總是孤獨與無助的,即便通過殊死的抗爭也不免於失敗。尼爾的自殺,是最後的抗爭,是藝術化的理想對於冰冷的中產階級價值觀的抗爭,是夢幻對於現實的無奈。在手術刀和詩人的桂冠中,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前者,因為這樣刻板的人生是安穩的,符合普遍價值,不會遭到非議和失敗率較小的,是合算的人生,但是要以犧牲心靈的感動和熱情為代價,成為一棵枯木會活的長久。但是,選擇了藝術和詩歌的人生,是註定要痛苦的,生命之花會盛開,你會體驗到生命所有的震顫與激動,但是這樣的生命就如同鮮花般短暫,而且常常是落魄和失意的。是不太划算的人生。

生命無常及時行樂。說的容易,誰不喜歡,但是我們周圍的人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敢去做呢。反正還有明天,我們騙自己,然後去擠地鐵。

活著真難。

我喜歡基廷先生,有誰不喜歡生命的歡樂和心靈的自由嗎,可是我知道他一定是失敗的教師,他打不過世界,世界上的大多數,就象詩歌永遠打不過大炮和金錢。但是他畢竟讓我們這些活死人看到了詩與真。

這就是他能夠做到的,一個失敗的先知和堂吉訶德,一隻永遠要立志在暴風雨中航行的漂泊者。

我從來都不是個好學生,我不喜歡做算術,不喜歡背課文,所以我現在一無所有一無所成,個人總是要對現有體制做些妥協才可以存在,但是象我這樣一個固執的人註定是除了失敗的自由什麼都沒有。但是。我看到了世界,雖然不是站在桌子上,我知道我那個完全順從於父母的表姐雖然上了華南理工,雖然在深圳的外企上班,雖然在美國的德克薩斯,但是我知道她小時侯喜歡文學卻在父親的授意下學了理科,喜歡一個單位裡工作的帥哥卻從不敢表達,知道她三十五歲結了婚卻嫁給一個不愛的人,知道她住在美國西部的草原和深圳的高樓裡同樣吃陽春麵,到了九點就睡覺。

假如我在草原而不縱馬高歌,不,我還是要做一隻在灰暗中的城市上空飛翔的小鳥,也不要做一隻富足農莊裡安逸的雞。也許我會在某天沉入海底或者泥濘,但是至少我還有回憶,我飛過,歌唱過,愛過。

當惠特曼的詩響起,我的心,又墮入幻想,在地獄裡歌唱,在黑暗中起舞。

孤獨的船長,你好呀!

春風化雨觀後感4

一部好的電影能讓人回味無窮,感動很久很久,不僅是因為裡面有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更多的是它能帶給我們更多人生的啟示,心靈的洗滌。今天,藉著休息的時間,我坐下來,仔細觀看了《春風化雨》,這部影片,在靜靜的觀看中,目睹著一份甜蜜與感動。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一個偏遠小鎮,一位姓張的老爺爺辦了一家留守兒童學校,他和沙柳老師、一位照顧孩子生活的老奶奶三個人帶著幾十個孩子在這裡共同生活的故事。影片中的張校長和沙柳老師並非孩子的親人,但他們卻能像孩子的親人一樣去關愛、照顧這些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到了親人般的關懷,家的溫馨。他們把愛無私地奉獻給了孩子們,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座溫暖的家園。

影片中有許多地方令我感動:有個新轉來的男孩叫藍金宇,他不聽爸爸的話,私自逃學,張校長不怕麻煩,不聽兒子的勸阻,四處尋找,直到黑夜來臨也不放棄;得知藍金宇和鎮上的小混混黃四毛等幹壞事,到網咖裡鬼混時,用自己的愛心去挽回金宇的自尊,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金宇;在他生病時,不顧年邁的身體,照顧金宇;耐心地引導教育金宇。後來,在張校長不斷的關心下,藍金宇恢復了自信心,也改正了自己任意放縱的性格。張校長無私的愛,把他從邪道上拉回了正軌,讓藍金宇受用一生。還有個小女孩叫金銳,整天悶悶不樂。因為她知道媽媽離婚了,又和別的男人結了婚,媽媽不再來看自己,小金銳十分傷心。張校長和沙柳老師知道後,先是想辦法與其媽媽聯絡,而後,又帶金銳去找爸爸,希望能幫孩子找到一些快樂,誰知爸爸又成了家,閉門不見。金銳知道爸爸不要自己了,心都要碎了,她感到特別孤獨,特別無助。在萬般無奈之下,她給媽媽寫了封信,老師知道後,又聯絡其媽媽,經過努力,媽媽終於將女兒接走,讓孩子感受到了親情。沙老師和張校長的辛苦和付出,讓金銳受傷的心得到療養,變成了一位每天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孩子。

故事雖然很平淡,卻帶給我很多感動。故事中的孩子,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他們依然享受著“親人們”的關愛。張校長和沙老師的愛,就像陽光,給孩子們帶來溫暖;就像雨露,滋潤著孩子們茁壯成長;就像父母,為孩子們奉獻著可以奉獻的光和熱。看看赤誠奉獻的老校長,看看勤懇敬業的沙老師,難道外面的世界對他們就沒有誘惑嗎?但他們為什麼會堅持下來?因為他們胸中有一腔對教育事業的火熱,因為他們心中有對這些留守兒童的一份牽掛,一份關愛。他們值得我們驕傲,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們用行動告訴了我們這句話的含義。

只要你奉獻愛,有顆愛的心,春風也會化成雨露。只要人人都奉獻一份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都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吧!去關愛我們的學生,關愛我們的親人,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愛給他們帶來一份快樂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