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秋天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校園 閱讀(8.27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秋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秋天教學設計(通用10篇)

秋天教學設計 1

一、畫面激趣談話匯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2.(畫面)這裡的風景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學生根據畫面上的紅色楓葉、金黃的稻田、往南飛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畫面上出示課題:秋天

[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有聲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輕鬆的談話讓他們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並且自己揭開了題目。]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畫面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課文,要求看清哪三種動物在說話,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說的?記住它說了什麼?

2.學生各抒己見(畫面出示學生說到的某個句子)

[讓學生練習邊聽邊看,還要邊記,由於是選擇自己的所愛,所以特別感興趣,畫面出示句子的一剎那,讓學生體驗成功。]

三、自讀感受角色體驗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臺)點好畫面,讀自己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讀要求。

[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注意字音,嘗試讀好。並且安排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四、比較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歡這一句的小朋友讀,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

(畫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邊上,出示小鳥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麼?

2.後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你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麼?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說話。你也可以注意觀察周圍之後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後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後一句感嘆句的`意思。後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五、創設情景表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臺表演,鞏固課文內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秋天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認識“秋、氣”等10個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等3個偏旁;會寫“了、子”等4個字和筆畫橫撇。

2.正確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課文。

難點:讀好輕聲和帶有“一”的詞句,認識首次出現的偏旁。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這是哪個季節嗎?對這個季節大家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課件出示秋天美景的配樂視訊)是的,這是秋天。秋天來了,天空高遠風涼了;秋天來了,大雁排隊往南飛;秋天來了,落葉紛紛鋪滿地;秋天來了,瓜果飄香大豐收。秋天是個美麗、可愛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秋天。(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和觀看視訊,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談感受,談體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本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課文學習

(一)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看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並圈畫生字。

2.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課文朗讀音訊,學生對照自讀情況,相互交流自學認識的生字,並交流識字方法。

3.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字新詞。

指導學生學習認識3個新偏旁以及“一”字的變調的不同讀法。

4.學生自查學習情況。

可採用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抽卡片讀、點名讀等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在認讀生字新詞的過程中,可採用生字去拼音讀,把生字送回課文讀的方式鞏固生字的學習。

5.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做到讀準確、

讀流暢。

(二)指導寫字

1.學習筆畫橫撇。

2.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生字書寫動畫,教師提示書寫要領,並在黑板上範寫易錯難寫生字。學生書空。

3.學生書寫,寫完反饋點評。學生再書寫,寫不好的'字可以多寫幾個。

[設計意圖]

在識字過程中,通過自讀、教師點撥、檢測等環節來進行識字教學。寫字時,以教師範寫、動畫演示講解、學生練寫等方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鞏固練習

1.讀給同桌聽聽,把讀正確的詞卡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讀一讀,幫下面的“一”字詞語找到家。

四、課堂總結

本課主要學習了認讀課文生字新詞和書寫生字,並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秋天的特點。

五、課後作業

1.抄寫生字,背誦課文。

2.和家人、同學一起觀察和交流秋天的特點。

[板書設計]

秋天

一片片

一群

一會兒

秋天教學設計 3

一、匯入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兩篇文章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春天、冬天的美,現在我們學習一篇新的文章,來領略一下秋天的美。首先請同學們來欣賞一組圖畫,看看秋天是怎樣的色彩

二、圖畫欣賞

剛才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畫,它是由畫家和攝影師以生動的畫面展現了秋天獨特的魅力,那麼詩人筆下的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何其芳的《秋天》。

三、作者介紹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何其芳。(課本註釋劃記)

何其芳,四川萬縣人,現代詩人、文藝評論家。著有詩集《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畫夢錄》等。他19歲就讀於北京大學,24歲與卞之琳、李廣田合作發表《漢園集》,這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的地位。那麼他在25歲的時候憑藉其成名作《畫夢錄》蜚聲文壇。補充一個課外知識點: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他們三個人是中國現代派詩群中的傑出代表詩人,合稱為“漢園三詩人”。

四、檢查預習

下面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這些生字詞的讀音應該怎麼讀?我們來用“開火車”的形式回答。(明確答案之後,學生齊讀)

五、朗讀詩歌

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

2、正確劃分詩歌的朗讀節奏

現在大家一起朗讀整首詩歌,注意讀準字音。(大家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我們朗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注意停頓,正確劃分朗讀的節奏)接下來大家聽一聽別人是怎樣朗讀的,聽的時候大家用筆劃出朗讀的節奏。(明確答案之後學生再讀詩歌,效果比第一次朗讀有進步)

何其芳在詩中選取了哪些景物來表現鄉村秋景呢?(全班齊答)

第一小節:露珠、鐮刀、揹簍、瓜果

第二小節:漁網、蘆蓬、小槳、白霜

第三小節:蟋蟀、溪水、牧羊女

詩人選取了很多景物來表現鄉村秋景,那麼,詩人為什麼要選取這些景物寫入詩歌呢?

明確:這些都是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詩人描摹秋天,抓住這些富有秋天特徵的代表性景物來體現秋天,這對我們寫作是不是一種啟發呢?我們可以學習作者這種寫法。

六、整體把握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三個問題,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

七、圖畫具體賞析

農家豐收圖

第一小節展現的是農家豐收的畫面,詩人選擇了兩個典型的'場面去描寫,一個場景是“山中伐木”,另一個場景是“竹籬間背瓜果”。

“山中伐木”,我們只聽到丁丁的伐木聲從幽谷中傳來,這聲音把清晨的露珠給震落了,通過聽覺和視覺,我們能感到有人在山中伐木,可這一切又顯得那麼幽遠,令人覺得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

“竹籬間背瓜果”,這個勞動場景是寫農民們已經將稻穀收割完畢,正放下手中的鐮刀,用揹簍去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看來這是喜人的收成!瓜果長得十分肥碩,又大又飽滿,連鐮刀都飽食了稻香(擬人、味覺),詩人雖未寫出農民豐收時的心情,但是我們在字裡行間能看到他們輕鬆的步履和臉上掛著的微笑。

棲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概括了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了,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過渡:在第二節詩當中,詩人將視角轉向了漁家的生活。在我們印象當中,漁民是比較辛苦的,常常是早出晚歸,風吹日晒的,有時候甚至要冒生命危險,當然這樣的漁民是迫於生計。那麼,如果是有糧食的豐收作為保障,漁家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呢?

霜晨歸漁圖

秋收之後,漁民也過上了閒適的生活,打漁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你看他們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卻不再關心是否能撈上魚來,收網的時候,哪有魚兒的蹤影,只網住了一些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雖然一無所獲,可他們並不懊惱,依然在晨霜中輕輕地搖著小船歸來。

遊戲: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而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寫出了漁人的那份閒適。

少女思戀圖

與夏天相比,秋天少了一些熱鬧和喧囂,卻多了幾分幽靜和清遠,蟋蟀在空曠的草野中鳴叫,清冽的小溪中,石頭露出了水面,如此幽靜的秋景,怎能不勾起心懷戀情的牧羊女美好的回憶呢?她不禁想起了火熱的夏天,從牛背上傳來的笛聲,讓人心潮澎湃。可是現在,笛聲沒有了,留給人的卻是無盡的思念。

夢寐:一詞形象地寫出了牧羊女陶醉於夏天“笛聲”的神態,她可能正望著羊群,或者遠方正出神呢?寫出了少女的情懷。也表現出了秋天如詩如畫、如痴如夢的神韻。

過渡:詩人通過這三幅精美的圖畫,向我們展現了美麗迷人的鄉村秋景,營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似乎遠離塵俗的秋天的氛圍,令人嚮往,引人入勝。這首詩的創作手法也是值得稱道的,作者在每節詩的最後一句,都點明瞭“秋天”這個主題,起到了一詠三嘆的效果。不僅點明瞭主題,還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

八、小結

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秋忙後農閒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閒、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九、積累與拓展

秋,是歷代文人墨客鍾情的物件,秋的神韻,秋的景緻,給了他們無盡的創作靈感和源泉。請熟記下列詠秋的詩句:

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5、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6、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效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7、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十、作業

1、熟讀課文直至成誦;

2、選取你喜歡的一節,把它改寫成散文,60字左右;

3、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2、3題任選一個寫在你們的隨筆中)

秋天教學設計 4

知識目標:

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能力目標:

學習閱讀的方法,提高現代文閱讀的能力。

情感目標:

理解父母的關愛,學習作者的堅強。

重點:

感悟母親對子女的關愛。

難點:

學習作者的堅強。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學具:

多媒體

教學程式設計:

(一)創設氛圍,匯入:

1、課前出示卜樺創作的flash動畫短片《貓》,學生看完後略談故事情節、主題及感受。

2、教師補充:這是獲得國際動畫大賽金獎的動畫片,其藉助音樂和繪畫詮釋出來的“愛與勇氣”溫暖著億萬網民冰封已久的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藉助文字感動億萬讀者的文章《秋天的懷念》。

3、作家作品簡介。出示課件。

史鐵生是中國當代作家,他體驗到的是命運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生活的明朗與歡欣,他用殘缺的身體表達出了最健全最豐滿的思想,他用睿智的文字詮釋出的愛和勇氣照亮的卻是我們日益幽暗的靈魂。有人說:如果你年輕,請讀他的書,會給你以力量;如果你不再年輕,請讀他的'書,會給你以溫暖。

(二)初讀,感知內容。

1、學生朗讀。

2、學生默讀,思考課文內容

3、學生交流。

4、教師評價補充:母親的關愛兒子的堅強

(三)品讀,體驗情感。

1、學生默讀,勾畫出能體現母親對兒子關愛的語句,試作簡單賞析。

2、學生交流。

3、教師評價補充。

4、學生小結品讀方法。

5、教師補充:首先根據文體的不同,閱讀時有所側重。

其次,品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抓住關鍵的語句,如藉助傳情達意的句子來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藉助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分析人物,能結合環境描寫進一步揣摩人物的心理……還可以抓住文中一些關鍵的詞語,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第三,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沉浸在文字之中,對文章進行深刻的剖析,要敢於否定他人的說法,說出自己對文章獨到的見解。

6、學生用老師所授品讀方法勾畫並賞析文中能反映兒子堅強的語句。

7、交流,評價,補充。

(四)學完這篇文章,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麼呢?請試著寫下來。出示課件。

(五)小結。

“世道多舛,人生不易”,在這個歡欣與傷痛共存的世界,我們唯有接受,唯有面對,包括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殘酷。如果你不幸被選作去充當那苦難的角色,就去承擔,選擇一種堅強的方式去詮釋生命,生命會因對苦難的超越而顯得恢弘與深邃。寫出自己。

結合作業

2,請學生寫出自己想對父母說的心理話。

板書:

1、學生小結的閱讀方法。

2、愛——堅強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取得收成。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深有體會。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改強調學生的語文學習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資訊轉為主動地蒐集、篩選、整合和處理資訊。遵循課改的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上,我的第一篇主要是在情感激發的氛圍中圍繞著讀而展開,注重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意圖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聯想、想象中提升,在質疑中創新,在練筆中鞏固,在快樂中學習,在感悟中生活。

課堂上,學生大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尤其在讀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在自主閱讀,相互交流,探究閱讀學習的方法。在後來的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對人物進行全面而正確的分析,說出對文章獨到的見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後來,在學生的練筆中,我看到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文章,相較以往課堂作業中的練筆效果要好許多。我感到通過讓學生沉浸文字去體會、感悟到的情感,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在課後的作文點評中,肯定了學生用真情所寫的文章,鼓勵他們把自己對父母的感情表達出來,勉勵他們堅強面對人生。我還選出一些好文章告訴學生,會向校園文學社的老師推薦,這給了學生莫大的鼓舞。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自讀課本又何嘗不是一個例子呢?它同樣是學生學習的憑藉、學習的舞臺、學習的新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我真切的領悟到:自讀課本是課內語文課的重要補充,也是學生獲取大量課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其選文文質兼備,可讀性強,內涵豐富,通過對自讀課本的學習不但可以鞏固和擴大課內所學東西,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在教學資源尤其匱乏的農村,如何對自讀課本進行有效利用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了。

因此,在教學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課改的新形式下,對於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地瞭解學生,熟悉教材,挖掘教材,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同時,我也知道,閱讀教學並不是在一節課上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在日後的教學中不斷地總結和完善才能有質的飛躍。

秋天教學設計 5

教材簡析與設計理念

《秋天》這篇課文圖文並茂,通過描寫秋天的豐收景象,人們歡快的心情,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幅碩果累累而又美麗動人的秋景圖。通過學習課文,讓孩子們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實,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難點: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教學準備

秋天的圖片、生字卡片、優美音樂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孩子們,一年有哪四個季節嗎?想不想跟老師一起欣賞幾幅漂亮的圖片?(播放秋天的圖片)孩子們,你們知道剛才我們欣賞的圖片是什麼季節的景色?(秋季)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裡?(學生自由發言)

2、板題,讀題

(過渡):秋天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季節而且是個豐收的季節。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課《秋天》。齊讀兩遍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畫面,讓學生感官上感受到秋天因豐收而更加的美麗;輕鬆的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1、聽錄音,整體感知

要求:同學們認真聽錄音,感受秋天的美麗。

2、學習生字詞

(1)這位叔叔讀得好不好?那我們也像他這樣讀一讀。請同學們開啟書本24頁,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來。(學生讀課文,劃生字詞,師巡視輔導)

(2)剛才同學們自學時找出了生字詞,老師也把它們找出來,你會讀了嗎?誰來拼讀。(指名讀,齊讀)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個生字的讀音。(學生自由發言)

(3)秋姑娘把詞語裡的生字娃娃請出來,你們認識嗎?(出示字卡,請小老師考同學;開火車讀。)

(4)獎禮品活動。同學們讀得真好,秋姑娘準備一些禮品要獎勵大家,你如果能把禮品上的生字讀準確,就能得到一顆星星。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A、指名黑板上演示書寫;

B、生評價書寫;

C、師點評;

D、全班練習書寫。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聽、讀、畫、玩、寫認識生字、讀準字音,瞭解生字的結構,掌握生字的寫法。遊戲結合更有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掌握生字詞。

三、讀通課文

過渡:同學們真能幹,那麼短的時間就認識了這麼多的生字娃娃,我想同學們肯定能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的。

A、生自由讀課文;

B、指名讀、賽讀;

C、師範讀;

D、配音樂全班讀。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

四、作業

朗讀課文、書空生字。

設計意圖:二年級的識字量較大,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書空生字能更好地掌握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秋天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上節課我們從課文中感受到了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季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秋天的。

設計意圖:用輕鬆愉快的談話,引導學生從上節課感官上了解秋天的美麗,逐漸過渡到從文章的字裡行間體會秋天的美麗。

二、品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哪幾個地點的秋天景色?你最喜歡哪個地點的秋天景色?為什麼?

(指名回答結合板書,田野、果園、打穀場)

1、田野:田野裡中寫了哪些(東西)農作物?(稻子、棉花、高粱)黃澄澄的稻子像什麼?(金子)用“像”說一句話

你還知道哪些農作物是秋天成熟的?(玉米、小麥)

看見這些漂亮的農作物你會怎樣說?(豐收的季節真美麗!)誰願意試讀這段話?(試讀、賽讀、範讀、齊讀)

2、果園:果園裡有哪些水果?(蘋果、石榴、葡萄、棗)秋天到了果園裡的蘋果、石榴,葡萄、棗分別長什麼樣子?積累類似“水靈靈”這樣的詞語。

如果一陣風吹來會聞到什麼?(一陣陣清香)還有那些水果是秋天成熟的?

誰能把這段話讀好?(試讀、賽讀、範讀、齊讀)

3、打穀場上:打穀場上有什麼?(糧食)公路上有什麼?(運糧食的汽車)

田間地頭,房前屋後能聽到什麼?(人們的笑聲)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4、除了莊稼,水果。糧食成熟了,秋天還有什麼特點?

a、小草黃了。

b、樹葉也黃了。

c、樹葉紛紛揚揚落下來。

讀第一自然段。積累像“紛紛揚揚”一樣的詞語。

5、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季節。課文中藏著一能概括秋天的句子,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豐收的季節真美麗!)(指名回答)齊讀最後一句話。(豐收的季節真美麗!)

6、找朋友遊戲:黃澄澄的.稻子、水靈靈的葡萄、紅彤彤的棗。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覺得最美的一句讀給你的好夥伴聽一聽,可以離開座位。

8、美美地讀課文一遍。(全班齊讀)邊讀邊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實。然後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自己的所愛,練習邊讀邊聽邊看邊記,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想象畫面,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的喜悅,並讓學生在彙報交流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理解了“豐收的季節真美麗!”的意思,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拓展練習

學了這篇課文,你能夠說說自己身邊秋天的景色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說秋天的景色,激發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從而熱愛大自然。

四、作業

把你最喜歡的一處秋天景物畫下來,然後說說你畫的景物是什麼顏色的,你為什麼喜歡它,下節課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畫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那豐收的成熟的顏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板書設計

田野莊稼

2、秋天果園水果豐收的季節真美麗

打穀場上糧食

秋天教學設計 6

教學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於三十年代初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抒情詩。詩人用情味深長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組合成三幅既流動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發了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學教科書,一部優美的文學畫卷,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而,藉助這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上一堂美學課,上一堂文學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首詩的內容簡單易懂,同時作為一篇自讀課文,教師也不宜對它分析得過細。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反覆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由課文這一素材,我大膽地設計了半節課的拓展訓練,我想體現的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整體感知與深入探究的結合,從書本向生活,由課堂向課外的延伸。

教學中採用誦讀法,討論法,想象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新課

師:嘗過中秋的月餅,賞過重陽的菊花,我們又迎來了一場場涼絲絲的秋雨。同學們當中有誰喜歡秋天這個季節,能說說為什麼嗎?

(學生自由發言後)師:是的,很多人都喜愛秋天,愛它的天高雲淡,愛它的四野飄香,愛它的霜色潔白,也愛它的疊翠流金……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一起走進現代詩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領略秋的風采,傾聽秋的訴說。

【設計說明】說秋,旨在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課內容。

二、感知課文

1.師配樂誦讀詩歌,生一邊聽讀一邊欣賞大螢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設計說明】賞秋,旨在培養學生聽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語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資料助讀:作者簡介。

3.齊聲誦讀。師作朗讀指導:重音的處理。

【設計說明】讀秋,旨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

4.指名朗讀。A生讀,全班同學找出每一詩節的中心句。(生回答後)明確:全詩依次描繪了三個場景的秋天。B生再讀,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聽讀,腦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畫面。

【設計說明】想秋,旨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深入領會詩的意境。

5.小組合作:A一人朗讀,其他三人點評得失。B討論:(1)三個場景分別是怎樣的圖畫,概括。(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設計說明】點秋,旨在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詩的主旨,理解詩人抒發的感情。

6.自由朗讀,仔細品味詩歌的語言,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理由。

【設計說明】品秋,體現閱讀的個性化要求,旨在使學生在交流中既鍛鍊口語組織能力,又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師小結,生回顧。看大螢幕上一組秋景圖,配樂齊聲誦讀全詩。

三、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資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較此詩與課文的異同。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比較與欣賞能力,在比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詩人不同的詩風,不同詩作不同詩味。

2、欣賞品評。資料:沙白《秋》。談談認識:你認為哪個詞句最生動?

【設計說明】側重於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並藉此鞏固一點修辭知識。

3、資料交流。交流展示課前蒐集的關於秋天的各種形式的資料,資源共享。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激發他們從生活中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學科課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寫作平臺。A佈置練筆題目《我是風》,要求根據《秋天》一詩的內容,以風的眼光見證每一個場景,以風的口吻創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畫面。B師示範作文。提示:發揮想象聯想,運用擬人手法,可選取一個詩節,也可選取一兩個詩句,再創造。C學生完成練筆。D展示作文。

【設計說明】發揮學生想象聯想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激發表達興趣,享受寫作帶給自己的快樂體驗。

四、結束語並佈置作業 :

秋,因其成熟與收穫,因其蕭瑟與悽清,給文人墨客,畫家歌者還有我們提供了無盡的素材:秋陽暖暖,秋波澹澹,秋風習習,秋雨綿綿……流連於字裡行間,徜徉於音樂圖片,秋的氛圍、秋的風韻在我們心頭久久久久揮之不去,我們不禁會讚歎,秋天原來如此美麗,世界竟然這樣神奇!

作業 :整理所蒐集的資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辦一個有關秋天主題的展覽。我們給這個展覽起一個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麗》。

課後反思

一、成功之處:

1、總體來看,這節課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學課,文學課的設想基本實現了。這一點,評委們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稱這節課是此次總校創優競賽中“美學價值最高的一堂課”。

2、基於豐富課程資源的教學設計,大膽創新,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把理解目標滲透到反覆誦讀中,問題設計精當,處理簡練利落。拓展延伸環節的內容設計,評委高度讚許“豐富而不單一,幹練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遺憾之處:

1、教師的激情應該更充沛,在調動學生上還應再想想辦法。

2、由於這節課容量較大,寫作環節時間倉促,致使學生的作文沒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穫:

1、在回答一個問題的時候,一位學生未經老師許可就搶先發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積極。老師的理解和寬容會創設一個更開放的環境,有助於學生踴躍地大膽地表現自己。

2、有好幾個學生的發言很見光彩,有的聯絡實際,有的畫龍點睛,有的獨闢蹊徑,甚至對我都很有啟發。我想,教師應該充分相信學生。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師生都是學習者。

秋天教學設計 7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教學課文,本單元主題是“人與自然”,本單元選取的都是寫景的一些文情並茂的優美散文或詩歌,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同時,還應重視朗讀和默讀。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詩僅三節。內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主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貫穿起來,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詩歌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詩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a、學生藉助工具書,理解並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棲息”“寥闊”“枯涸”“清冽”“夢寐”等。

b、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掌握並運用一定的朗讀技巧,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a、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通過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淨的詩意詩風,來感悟全詩所透露出的清遠嫻靜的詩歌意境美;

b、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以及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只要反覆誦讀和對詩中語言的品讀,是可以感知和把握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如下:

教學重點:

a、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嫻靜的意境美;

b、賞析一些重點詞和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詩歌的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但是語言與情感都是含蓄的,需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在練的表達中體會出情與景是如何交融的。據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設定如下:教學難點: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會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秋天的美景圖和豐收圖,來創設閱讀情境,並且通過教師深情範讀或者放朗讀錄音指導學生朗讀的方式,來感染學生,使之產生閱讀興趣。在教學中還會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欣賞和描繪畫面。然後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鑑賞,從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四、學情分析:認知準備狀態:

1、學生已經在學習本單元《理想》這首現代詩時掌握了一定的朗讀詩歌的技巧。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形式多樣的朗讀環節,採取師評和學生互評的方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能夠藉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這首詩歌的內容簡單易懂,學生很容易把握詩歌中的主要內容。

3、本單元是以“人與自然”為主題,學生學了《春》和《濟南的冬天》已經受到了美的薰陶,激發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就能主動自覺地對本文進行“美”的學習,會從修辭,情感,內容等各方面去進行獨特的審美賞析。

情感準備狀態:

1、學生對於琅琅上口的詩歌是比較感興趣的,通過教師的示範朗讀或者利用多媒體展示美圖,可以感染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很強的動手能力,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欣賞和描繪畫面,可以用語言去擴寫詩歌,也可以用畫筆展現這幅秋景圖。

學習風格:

本班中學生的發展情況和智力水平各不相同。有一些學生思維活躍,基礎紮實,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都較強。而有一部分學生基礎和閱讀能力都較弱。為此,我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力求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比如設計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思維活躍的學生能深入思考。同時也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朗讀任務和分析比較問題,讓基礎較差的學生既能訓練其閱讀能力,又能開動腦筋思考,並且在簡單的問題中獲得成就感。

五、教法學法分析: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感知法:品與讀是相結合的,這首詩語言清新優美,意境淡雅清遠,所以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誦讀,在反覆吟詠中進行文字與讀者的直接對話,讓學生體會到詩中三幅畫面組合成的流動而又整合的詩意氛圍。

2、聯想想象法:全詩由三幅畫面組合而成,以“秋”為線索,選取了農家秋天中各種代表性的意象,學生通過對各種意象的組合聯想,一幅完整的清遠嫻靜的鄉村秋景圖展現在腦海中,學生自然能體會出詩人的思想情感。

3、比較閱讀法:在預案准備中,可以根據教學時間,酌情安排將課後狄金森的《秋景》和本文就思想情感上進行比較鑑賞。同時,在對本文的鑑賞學習中,也可以運用詞語替換法、比較法進行語言的品讀分析,使學生對詩歌的內容、情感、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

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將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準備圍繞“創設情境——引秋”、“朗讀感知——誦秋”“探究精讀——品秋”、“課堂小結——憶秋”、“作業設計——繪秋”、“預案設定——賞秋”這六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秋

在賞讀本詩之前,請學生背誦學過的或自己熟悉的的描寫秋天的詩句: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喜悅);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悠閒);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思念)。秋天是喜悅,是悠閒,是思念,那麼作家何其芳筆下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做一個好讀者,一起走進他筆下的秋的世界。(板書課題:秋天)

(設定目的:秋,因其成熟與收穫,因其蕭瑟與悽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許多吟秋的詩文傳誦不衰,用詩歌引入新課可以創設一個品讀秋天的藝術氛圍。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外積累,學生可以補充更多有關秋的詩文。最後我選取了杜牧《山行》王維《山居秋暝》張繼《楓橋夜泊》這三首詩中的.句子作為情感的引入,是因為裡面所透露出的作者情感——喜悅,悠閒,思念,剛好跟何其芳的《秋天》中三段的思想感情吻合,故選取這三句作為匯入。)(二)朗讀感知——誦秋1、學生小聲隨意朗讀課文。

(要求:弄清字音,理解重點詞的詞義。)

2、請學生個別朗讀,其餘學生點評。(要求: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3、齊聲朗讀。

(要求:在腦海中勾畫詩中的三幅圖景)

4、默讀思考:詩歌這三節分別給我們展示了哪幾幅圖畫?(提示:抓住每段的重點句子)明確: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鄉村秋景圖少女思戀圖

(設定目的: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探究精讀——品秋農家豐收圖

1、徐志摩在他的作品《私語》中寫到“秋在一片將黃未黃的樹葉上”,那麼這節說秋在農家,那麼從哪裡看出秋在農家的?(提示抓關鍵詞)

明確:稻香,鐮刀,揹簍,竹籬,瓜果……

大家找的這些詞對詩很總要,用詩歌的術語來說,這就是詩歌的意象,“詩情畫意”中的“畫意”就是由這些意象所構成的。

(設定目的:在第一節農家豐收圖的精讀賞析中,我主要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向學生引入意象這一知識點。意象是賞析一首詩歌的入手點,七年級的學生對這一術語並不瞭解。所以在第一節中設定的環節的目的就是在於引出意象這一概念,並不需要給學生深入講解,只是點到為止,讓學生能夠隱約體會到意象指什麼就可以了。也同時教會他們,賞析一首詩歌,可以從形成一首詩的“詩情畫意”的意象入手。)

2、詞語賞析

思考:能否將下列這些詞句進行替換和修改?

滿披——披滿?“飽食過稻香的鐮刀”一句換為“秋天我們豐收了”揹簍——卡車?去掉“棲息”?

明確:不能。“滿披”一詞突出了“滿”字。“飽食”一句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不用“卡車”是因為卡車破壞了鄉村寧靜的氛圍。“棲息”用了擬人手法,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輕鬆嫻靜的氛圍。

(設定目的:同時,在賞析中,還使用了詞語替換法,換一個詞語讓學生和原詩的詞語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原詩用詞的貼切精妙。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分析這些精當的詞句。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

霜晨歸漁圖

1、最後一句“秋天遊戲在漁船上”實際上這節是在寫什麼?明確:漁民打魚

2、那漁民打撈起了什麼?漁民的心情如何?

明確:“收起青鯿魚似地烏桕葉的影子”;由“輕輕”可看出心情是輕鬆閒適。 3、現在能看出是誰在遊戲了嗎?

明確:這些寫出了漁人在感受秋天的那份閒適,從賞景中獲得寧靜,體現出他的悠閒自得的心情。

(設定目的:在霜晨歸漁圖的鑑賞品讀中,我設定了三個跟詩文內容相關聯的三個問題層層深入,引出詩文的實質內涵。教會學生通過抓關鍵詞來理解文章,比如說“輕輕”一詞體現漁人的悠閒心情。)

少女思戀圖

1、“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這句怎麼理解,正常語序會怎麼說?為什麼是眼裡,而不是懷裡?

明確:秋天在牧羊女的眼裡夢寐。在眼裡說明是少女眼裡所看到的秋景臺迷人。

2、最後一句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提示:從前面幾句的意象入手分析)明確:這句寫出了少女心中所思戀的秋天,體現出了一種少女情懷。牧羊女心被秋景所陶醉,在思戀著遠方的人。

(設定目的:在第三節少女思戀圖的品讀中,我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以學生質疑為主,以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使用意象分析法,從豐富含蓄的意象中品味出滲透在詩句字裡行間的情感。)(整體設定目的:在精讀探究的整個環節中都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課堂小結——xx先寫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閒景象,具有清靜的氛圍;接著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故具有清遠的氛圍;最後寫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情感,所以具有了清甜的氛圍。總起來說,是充滿詩意的秋天!

(設定目的:在課堂小結環節中,將全詩中的重點詞句提出來,融入小結中,起到回憶全文,將詩歌中的三幅優美恬靜的畫面再次展現在學生的腦海中,起到收束全文,回味品讀的作用。)

(五)、作業設計——繪秋

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體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像,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

(設定目的: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六)預案設定——賞秋

課後“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設定目的:這個環節是考慮時間上如果有剩餘的話,可以就課後練習中舉出的狄金森的《秋景》與本文做一個對比賞析,也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七、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對國中學段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要求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益的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聯絡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所以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這首詩的內容較簡單易懂,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讓學生反覆誦讀,所以在誦讀感知環節,我利用多樣化的朗讀設定來讓學生體會課文的優美意境,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培養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語感。

在教學中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供學生參與。比如精讀探究環節,重視了詩歌學法的指導,採用想像法、比較法,有利於學生形成詩歌閱讀能力,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意在體現閱讀與口頭表達,寫作應用相結合,整體感知與深入探究的結合,在深入感受的基礎上從書本走向生活和應用。

但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目標與實際情況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和糾正。才升入七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還有限,對一些詞句不能理解透徹,在激發學生深入研習的過程中,由於急功近利還存在一些方法問題,學生還處於啟而不發的狀態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看法“公之於眾”,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情緒被壓制了,此時成為了被動的接受。還有,從這篇文章中引發出來的對於學生的寫作指導還不夠,其實可以設定一個仿寫的小環節,讓學生當堂就展示自己學到的描寫技巧;時間安排不得當,在與學生討論分析詞句時,所花時間太多,學生理解不夠透徹時應該及時給予啟發。

秋天教學設計 8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整體把握作者感情。

2、體會本詩優美的意境,品位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體會本詩優美的意境,品位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牧《山行》中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因其成熟與收穫,因其蕭瑟與悽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現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也繪寫出了秋天的風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詩作《秋天》,去傾聽秋的訴說,體味動人的秋魄。(板書文題、作者)

二、預習交流

1、交流字詞

2、交流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

3、檢查背誦。

三、精講點撥

(一)朗讀詩歌,感知情感美。

1、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明確: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2、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明確:(1)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2)由遠及近。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對秋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教師小結:(朗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二)誦讀詩歌,描繪意境美。

1、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麼喜歡。

2、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

秋天教學設計 9

教材分析:

《秋天》這篇課文抓住了秋天的特徵,秋天來了,天氣轉涼,樹葉黃了、落了,大雁南飛了,體現了秋天景色的美好,使學生領悟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學情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互動、探究、拓展學習為基本形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樂趣,讓課堂充滿創造力為最高境界。

教學目標:

認識10個生字,會寫“了”“子”“人”“大”4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初步瞭解秋天的特點,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並熱愛秋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識並正確規範書寫生字。瞭解秋天的特點,認識秋天的美麗。

難點:

注意“一”的不同讀法,感受大染的美麗和可愛。

教學準備:有關於秋天的視訊,圖片。

課型:精講課

教學方法:遊戲、講授、探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激趣匯入(板書:秋天趣味認識“秋”)

2.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出示學習要求(通過闖關學習完成內容):聽範讀課文,注意讀對字音,感受秋天的景色。認識藏在課文中的生字寶寶(第一關)。認識新部首(第二關)。區別同音、形近字(第三關)。遊戲猜字。

3.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把認識的生字寶寶送到課文中去,點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認識、標註自然段。

(1)說說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2)文中寫了秋天的那些景色,她們都有什麼特點

板書:天氣樹葉大雁

涼黃、落南飛

情景朗讀

(1)指導學生邊想象情景邊讀課文。

(3)比一比誰讀的美。

(4)配樂朗讀,感受秋天之美。

4.作業

正確、規範書寫4個生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請同學們課後留心觀察外面的秋色,給家人或同學講講秋天有什麼變化。

5.板書:

天氣樹葉大雁

涼黃、落南飛

六、教學反思:

本科的教學設計,需要閱讀課文,認真揣摩著3個自然段所要表現的內容,通過教學的設計,落實低年級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與閱讀學習能力的訓練。教學步驟的設計需要邊解讀邊站在孩子的視角思索: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麼樣的一年級孩子年紀小,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可通過遊戲等方式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積極參與的課堂的能力,使師生間有良好的互動。

秋天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首詩歌,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文章的內容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詩歌內容,明白秋天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秋天熱愛與讚美之情。

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複習鞏固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的原野,和大自然盡情地擁抱,這節課,我們再去重溫一下那美好的時光,好嗎?

2、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二、精讀細品 感悟詩情

(一)指名讀第1節,其他同學評議。

1、說說秋天與其他季節有什麼不同?

太陽更紅更嬌

2、生答,師板書:

空氣更甜更好

(二)秋風是秋的使者,秋風來了,秋天也就來了,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呢?

1、自由讀一讀第2小節

2、你知道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嗎?

生自由說

3、那麼秋風所到之處都留下什麼痕跡?大地發生了什麼變化?

老師上節課留的作業——畫秋天,大家都畫了嗎?指幾名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的圖畫。

4、學生自由說出秋風所到之處的變化。(看圖說話)

5、同學們畫得好,說得更好,現在讓我們一起讀一讀3—5小節看看課文中的秋色圖吧。

6、生自由讀(3—5)小節。

7、女生齊讀第3小節。

a、問:秋風來到哪裡?(田野)

b、田野發生了什麼變化?

c、指名說。(理解:羊腸小路、肥膘)

8、男生齊讀第4小節。

a、問:秋風又來到哪裡?(果園)

b、果園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c、指名說。

d、這裡採用了什麼手法來表現果園的變化?誰能說秋天裡還有哪些水果也發生了奇妙的變化?指名說。

9、全體學生齊讀第5小節。

a、問:這次秋風又來到哪裡?(山坡)

b、山坡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c、說一說:“一曲酒歌在心裡釀造”是什麼意思?

10、師範讀第6小節

a、剛才同學們把秋風所到之處的變化說得真精彩,秋風吹到哪裡,哪裡就發生了變化,田野裡、果園裡、山坡、高高低低的莊稼啦,果樹啦都顯得很整齊,錯落有致,所以在這裡把秋風比作什麼?

b、這些豐厚的禮物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怎樣得來的?(農民種出來的)

c、有首古詩寫得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豐收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它。

d、指導有感情地讀。

(三)合作探究,回顧前文

1、學完這幾個小節後,大家找到了“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的原因了嗎?

2、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3、小組彙報,師貼圖片。

4、小結

過渡:同學們,學到這裡,你覺得秋天怎樣?你想對秋天說些什麼?師板書:迷人的景色,豐收的景象。

(四)引導體悟 昇華情感

1、指名讀,評議。

2、為什麼要撿黃葉珍藏呢?誰來說一說。

3、那麼,你還可以說出用什麼留住秋天?

4、齊讀。

三、總結全文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這首詩寫出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寫得真好,我們也來噹噹小詩人,把你眼中的秋天描繪出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