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校園 閱讀(1.46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初教時,

1.接七年級下學期班級後,自選了這篇教材作為補充讀物。第一次教學生寫景的散文,著力於細,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

2. 學生十分喜愛,兩節課教下來,學生已能背誦。

3. 兼帶教“百花爭豔”“繁花似錦”“芬芳黎鬱”“大地回春”“永珍更新”“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問句。 4. 比較“買、賣”“脹、漲”。

5. 有些地方過於細碎,要改進。

第二次教《春》時,吸取了前次教得細碎的教訓,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內客只作了粗線條的分析,學生讀得比較流暢,但在寫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細筆細繪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學生在習作上明顯地進了一步,寫景不是大而化之,籠籠統統,而是平時注意細緻地觀察,下筆具體得多,生動得多。要注意:糾正教學中缺點時,不能把長處也甩掉。

第三次教《春》時,又作了較大的更動。一是加強了單元教學,把《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和《濟南的冬天》結合起來考慮,除抓住特點,比較異同外,引入課文也重新作了設計。設計是這樣的: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於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於繞樑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觀出不同的美姿。現在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組描寫四季景物特徵的情文並茂的散文。通過反覆誦讀,咀嚼推敲,來領會它們精采的寫法和表現的情境美。二是加強思維與語言的訓練。先給學生做樣子,就春草的描繪進行分析,明確寫了些什麼,從哪些角度描繪的,哪個詞或哪些詞川得特別精當,描繪時主要運用哪些方法。然後幫助同學自讀課文,有條理的進行分析。學生把理解、口述、朗讀結合起來,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即將結束,在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都有了較高的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進行總結如下:

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經過一個學期自我努力和其他優秀教師的指導,使我掌握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我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二、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我在教學中,改變了自己在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角色;將要講述的內容為自己編好“劇本”,然後自己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輕鬆地獲取知識。

三、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認為教師如果都不能把課文研究得透徹,那又怎麼能希望學生理解透徹教材呢!開學之初,我備課時,一般都是參考教學參考書,自己思考的部分很少,實施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個方法行不通。第一、上課的氣氛太沉悶了,我發現我成了一個沒有思想的播音員,上課就只是播送參考書上的講解,學生成了一群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聽眾。第二、經過測試,學習的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問題儘管我強調多遍,但學生還是會錯。以上的一些問題,使我陷入了困惑中,我也切身到領悟到“教,然後知困”這句話。發現了問題,我就開始尋找出現問題的根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努力思考並向老師請教,終於找到了。在以後上課時,我認真備課,不再是完全依賴教參,而是自己先真正思考,然後在挖掘參考資料的閃光點,並加以運用。上課時,不再是一味地我講,而是讓學生自己討論思考,然後再由學生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我發現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氣氛熱烈了,有的知識點只要我稍微點撥,他們就牢牢掌握了。

四、讓朗讀永駐語文教學課堂。

我發現七年級的學生喜歡語文課文的閱讀。因此為了讓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我就選擇了第二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表現愛國主義的作品。一樣的感情,不一樣的表達,但是要讓學生能領悟其中的深意,那就需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了。在學習了《黃河頌》和聽了都德的《最後一課》後,

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感覺有聲朗讀能喚醒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聲朗讀更能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如《黃河頌》,這是一首頌詩,一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的豪邁的頌歌。在教學時,著手指導朗讀:一要把握好朗讀的節奏,二是把握好朗讀的語氣和語調,三是要讀出雄壯豪邁的氣勢及滿腔的自豪與熱愛。“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這幾句以讓學生帶入了一個波瀾壯觀的境界。尤其三個“啊,黃河”、“文化的搖籃”、“鐵的臂膀”、“英雄的體魄”、“民族的屏障”??學生的內心的豪邁之情被激發了,與詩人達成了共鳴。課堂上書聲琅琅,爭著要表演自己的朗讀。不知不覺一節課過去了,學生還意猶未盡。這樣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會心,感受詩歌的意蘊、情感。今後我會給學生更多的朗讀的機會,與學生一起在朗讀中走進作者的心靈,與他們一起同歌同悲,同喜同怒,讓朗讀永駐語文課堂。

五、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並及時反思。

七年級下冊語文《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但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學生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

六、在總結收穫,發現不足

1、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2、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3、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4、在教學中提問學生的問題不夠精闢。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1、《在山的那邊》,我問學生有什麼感覺?一生說:“告訴我們實現理想獲得成功要克服許多困難。”“整首詩不見成功二字,你怎麼這樣想?”我開始刁難。“詩的最後一段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那你給大家讀讀。”“山代表努力,海代表成功。”學生讀完告訴我。這時有一個學生說山應該代表困難。我贊同。我問全般是否同意前邊同學的意見,異口同聲的贊同。我說這就是感覺,語文課就應該提高對課文的感覺。這種把用山海代表困難和成功的方法叫什麼呢?學生竊竊私語。我說人家都規定了,叫象徵。

2、本課課後第三題: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等等。

我認為上面的題目不好,沒有突出對“海”的體驗,所以我改作:感受()海。學生可以自由新增相應的內容,然後再說再寫。

3、“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我:詩人寫得多好,把山的顏色同人的臉聯絡在一起,形象生動。(有意誤導)

生1:對呀,作者準確的寫出了山的顏色。

生2:不對,這句詩寫的是我的沮喪的心情。

生3:其實,三分寫景七分寫心情……

多高明而又準確的感覺,清楚的詮釋了“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大加讚賞。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按照《新課標》的精神,我們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完全佔著主動地位,霸著講臺照本宣科給學生滿堂灌,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是平等的參與者,就教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

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對課堂設計就需要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並且具備較強的隨機應變和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我們教師只有以溫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勵的語言,平等的態度,營造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讓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讓思想的溪流匯成浩瀚的江河,讓思想的火花匯成燦爛的禮花。

還要充分的相信學生,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智慧,一旦學生情感的閘門被開啟,思想的火花被點燃,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發的精彩,往往超出我們教師的想像,也是我們的一個大腦所望塵莫及的。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課中容易出現的現象。在本課時的授課中,我注意避免老師的侃侃而談,增加學生自己感悟的機會。給學生明確的思路:認識貝多芬的偉大與平凡,讓他們與課文親密接觸,自感自悟,踴躍交流,在交流中對人物總結昇華,全面認識,這樣人物的描寫方法也就躍然紙上。教師無須多言,學生感悟更深。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層次,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這樣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尋找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1、識記本文的生字詞,瞭解本文的文學常識。

2、理清文章的結構,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

3、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

4、積累本文的佳詞妙句,達到熟能成誦

學習重點與難點

1、結合重點詞句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

2、學習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導學過程:

一、回顧有關冬天的詩句

二、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現代著名作家。是語言大師,被譽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戲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話劇《___________》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蹟”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1、脈絡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點)

第一部分,(1段)濟南冬天 的天氣特點,具體:無 、無 、無 。

第二部分,(2、3、4段)濟南冬天的山景。

一層;寫陽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點: 二層:寫雪後的山景。 特點: 三層:寫城外遠山。 特點:

第三部分(5段)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特點

2、文章第1自然段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寫出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簡要說明。

二、【課堂研討】

1.聽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標劃生字詞並掌握。

(1)注音:濟南()鑲()水藻()貯蓄( )髮髻()澄清( )著落() 看護( )

(2)釋義:響晴: 秀氣:

貯蓄: 澄清:

空靈:

1.為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2.本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你能用第一段的一個詞語說明它的總體特徵嗎?

3.作者運用哪些修辭方法對景物進行描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4.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5.全文的結束語和課文標題有怎樣的聯絡,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三、細讀課文,探究文意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9、“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此句中的“臥”字用得極妙,理由是:

四、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讀,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結合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五、【學習反思】

六、【教師批閱】

時間: 等級或分數:

七、【獎勵記錄】

優勝學習小組: 優勝展示小組(個人): 優勝點評小組(個人):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節課主要依據新課改的要求,採用自主互助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設計的。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我的想法。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文言文的要求及新課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有明確的規定。但學習文言文,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因此這節課我先用一個《狐假虎威》的故事匯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通過演讀課文和知識搶答兩個環節,讓學生在既輕鬆又緊張的氣氛中,掌握字詞句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而後又通過質疑及釋疑環節,讓學生既明白了文章大意及文章思路,又避免了無效環節造成的時間浪費。再從不同角度讓學生品味寓意,進而來把握寓意,引導他們從多角度辯證地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從而受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啟發和教育。

另外,為了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與理解,我設計了“看畫面,想情節”、“添枝加葉講故事”、“奇思妙想編故事”三個環節,學生的創作激情被充分調動起來,眾說紛紜,暢所欲言,課堂氣氛也很活躍。 而且最後一個環節“奇思妙想編故事”與開頭的匯入課題遙相呼應,使本堂課渾然成為一個整體。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學期是學生由國小進入國中的第一個學期,是國小階段和國中階段的一個銜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轉折點,更是一個關鍵的學期。學生由國小的語文學習到適應國中語文學習的要求,要經歷大的跨度。七年級年級識字不是教學的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有困難;閱讀應該是學習的重點,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因此,本學期我在注重加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基礎上,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倡導學生多讀書勤練筆作為教學的重點。現就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如下反思:

一、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第一堂語文課開始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的思想,要勤於閱讀,善於讀書、讀生活,注意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語文學習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我要求學生堅持閱讀《讀者》等,文章內容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同時堅持寫讀書筆記,每篇讀書筆記包括三部分內容“>故事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讓學生自主摘抄,擴大學生的詞彙語句積累量;“點亮心燈”,談自己的閱讀感悟。又教給學生圈點批註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素養會有所提高。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二、培養學生勤練筆的習慣。

我變週記為練筆,變自定題目自主去寫為規定選題系列寫作。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記錄身邊一個細節或場景,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可長可短,然後試著寫成繪聲繪色的文章。每週的練筆都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賞析,由於是寫身邊所熟悉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很多孩子逐漸能寫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強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培養良好的語感。

文言文知識量大,需要大量記誦,七年級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想學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本學期在文言文、詩歌的教學上,著重注意了文言基礎知識的落實和朗讀背誦培養語感兩個方面。文言文的翻譯必須放到課堂完成,課下進行鞏固。

誦讀的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體現,課堂上經常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背誦競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2)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衝破“瓶頸”,開闢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雖有嘉餚》是選自《禮記·學記》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文章本身非常短,多用對仗句,音節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講,在學過《論語》、《世說新語》中的選段、選文之後,字詞的積累和文意的理解問題不大。同時,從文章的形式來講,這是一篇議論文,學生上國中以來,第一次接觸到議論文,學的多是記敘文,從文體來講,對議論文不熟悉,不能過分強調文體和論證手法,但也不能不涉及。

這篇課文主要論述了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文章一開頭就運用了類比論證的手法,從“即使有美味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的道理。接著講到教與學的關係,一個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別人之後才發現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這樣才會反過來不斷地鑽研、提高,最後得出教學相長的結論。在結尾部分引用《尚書》中《兌命》篇中的話來證明自己的結論。

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問我,為什麼“雖有嘉餚”的“嘉”和“美味佳餚”的“佳”不是同一個字?這個問題難住了我。首先,我想到可能是通假字,但是書下注釋中沒有出現,我又想是不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別。但是也查不到相關的資料。後來我想到了從字本身出發,從這兩個字的造字本義出發來看:在甲骨文中,“嘉”是一個合體字,由“壴”(即鼓的象形)、“力”和“口”組成。很明顯,它是一個形聲字,上面表意,下面的部分是表示讀音。鼓在古代表示歡樂的氛圍,祥和的氣氛,“喜歡”的“喜”上面也是這個字。“嘉”是好和美的意思,而“佳”的字形則是一個人靠在兩塊玉石上。顯然,用第一個更為合理。這個發現令我快樂,這不正是“教學相長”的實踐嗎?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的正確。我想到了教學活動。其實教學本身是一個雙邊活動,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便不得施展,事半功倍。就像《師說》中說的那樣“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只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而已,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吧。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反思一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後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定、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遊刃有餘。

第三、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接受和發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最後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薰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今天晚自習,我上了一節作文評講課,上課時,我首先讓同學們把自己寫的作文再看一遍,特別是看老師修改的地方。看完之後,我在黑板上寫下這樣幾條:

1、書寫是否規範,卷面是否清潔:

2、標點是否規範

3、開頭結尾是否·簡潔、點題、點中心;

4、段落是否分明,過渡是否自然;

5、選材是否新穎;

6、敘述是否圍繞中心,詳略是否得當;

7、文章有沒有真情實感。

接下來我讓學生對照以上幾條再讀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作文哪幾條符合要求,那些需要改進的。通過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大部分學生明白今後作文該注意哪些事項了。之後我又把這次同學們作文中好的開頭、好的結尾的句子在班上範讀,讓同學們說說這個開頭或結尾好在哪裡。這樣下來,被唸作文·的同學就有一種莫大的自豪感,同學們也隱隱知道了作文要開好頭結好尾了。最後,我把這次作文寫得相對較好的找了三在班上朗讀,學生們不自覺得報以熱烈的掌聲。我告訴同學們,作文哪怕一次或只有一個段落能被老師在班上範讀,你就會感到無限的自豪,你就盼望上作文課,你就想把作文寫好,最終,你的作文一定能寫好的。這一節作文課下來,同學們很興奮的樣子,第二節課寫作文,同學們變得安靜多了,好像都有想把作文寫好的樣子。相對而言,這節作文課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或許第一個板塊講的內容太多,花時間太長,致使第二節作文課時間得不到保證。今後作文評講課若能用大半節課評講,一節課只講一兩點,留足50分鐘讓同學們寫作文,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這節課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從“初步感知”再到“精讀賞析”,直到最後的“對照梳理”“體驗反思”都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

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讓學生緊密聯絡自己的生活去體驗、發現。教學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應相輔相成,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參與到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反覆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使學生從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

與此同時,教師把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優化了教學過程,節省了時間,有助於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今年接任的兩個七年級教學班,是學校教導處根據好中差相搭配原則編排的,四個班級入學平均值相差無幾,這,結束了本人連續六年任教年段差班的屈辱歷史,給了我深呼吸的機會,為我鼓足幹勁積極實施分層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

不過,就目前學情分析來看,任教班級的差生面所佔比例很大,各科的期會考試成績即可見一斑。就語文學科來說,我任教兩個班,其他兩個班都是中層領導單班教學,她們經常給班主任討課來上,而我沒有。同時,我還要到其他學校參加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需要與人調課,這必然或多或少影響學生學習情緒。

上半學期,我一種在嘗試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很受好生的歡迎,此次期會考,兩班的優秀率高於其他班,但中等生沒長進。我發現,四人小組活動的效果不明顯。原因嘛,一是學生年齡小,好動者居多,他們借討論之機說廢話,真正沉浸在學習中的同學不多。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抽象為具體,變沉默的文字為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愛上語文課,但同時也容易激起玩樂的情緒,忘記課堂規矩。所以,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以學生靜思為主,給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下半學期,準備就教學模式做些微調。第一要抓中等生的補強工作,抓好理解運用能力的培養,重點放在背誦百分百過關,一個不漏。差生轉化主要抓學習習慣的培養,敦促按時完成並繳交作業。此外的重點是抓漢字的辨認和書寫,能分清形似字和同音字的區分。好生呢,老師積極為他們開小灶,每次作文訓練後,都要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希望通過這樣分成管理,期末有個更好的大收成。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時光匆匆,一個學年倏忽而過。在這一年裡,常規工作踏踏實實,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和鑽研,勇於嘗試和創新,積極實踐新課程理念標準,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成果。當然也還存在不少遺憾和不足之處,為促進後段語文教學工作的改進和提高,現將相關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首先嚴格落實教學常規,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本期以來,我們嚴格遵守學校的教學常規,使教學工作井然有序,穩步推進。堅持認真備課,全面鑽研教材,廣泛蒐集課堂素材,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設計合理有序的教學流程,為提高教學效果做好第一步準備。按時上課,嚴格課堂秩序,組織學生進行積極活潑的課堂交流和研討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思維。精心選擇作業,精練精改精評,加強知識點和能力點的落實。對學習有困難和出現問題的學生對其進行個別輔導,釋疑解難。

其次積極嘗試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啟用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我的課堂教學上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輕鬆、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聽眾。他們的個性

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課堂上充滿著平等、和諧與交流,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多方面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大部分學生的整體素質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在平時教學中我適度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資訊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路為我們擴充套件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資訊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本期還積極參與科組的教研活動,認真研討交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每週能準時參加集體備課,交流>心得體會,與其他老師共同學習促進;認真參加聽評課活動,虛心學習,吸取好的教學經驗,學習好的教學方法。結合南開實驗學校學生基礎和學校教學要求,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運用感知――探――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學習法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部分學生語文基礎還是比較薄弱,部分男生>作文表達能力還是不 能令老師和家長滿意,這些問題還值得下學期繼續努力改進和加強。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重"雙基",重拓展,重激發語文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大語文環境下學語文,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是我的理念和追求,我將認真總結反思,不斷探究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爭取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一、學生方面:

一學期很快就結束了。但是這一學年我卻教得一點不輕鬆。七年級是國小和國中的過度階段,國小裡的學習依賴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著。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差,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作業完成情況很不理想,經常有五六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情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其次,是行為習慣沒有養成,到處亂扔垃圾,不尊重老師等。針對這些情況,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天練二十分鐘的字。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準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每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起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通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範。為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範,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通過大量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能力。

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後的考試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存在問題在基礎知識上。積累與運用,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的一般運用能力。如看拼音寫漢字,四個字都是平時默寫過的,強調過的,全對的僅僅十多人。課文名句默寫,都是平時強調的名句,仍有不少學生扣分。這些都是平時基礎掌握不紮實。專題與綜合實踐,題目是我們做過的,但是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聽課效率差。

詩歌賞析一項是難點。這次也不例外。學生不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要抒發的感情。同時組織語言能力也有待於加強。

古詩文閱讀。從答題情況來看,能拿滿分的學生不多。集會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和翻譯的能力,以及對文章內容的把握。不少同學不理解內容,所以不會翻譯句子,更不能結合文章答題。因此以後在上課時應該儘量具體講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學生在複習時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認讀與理解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和.鑑賞與評價能力。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較差,不能規範答題。仿句也是難點。

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考試中發現很多學生審題不清,偏題、扣題不緊的很多。不能抓住題目中的題眼。文章要求以記敘為主,適當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學生不明確記敘與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區別,文章體裁上不能淪為“三不像”,文筆再優美也得不了高分。

在今後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繼續抓基礎知識。在學習中要強調多讀多背,多接觸文字、精彩的文章或片段,力爭做到熟讀成誦,切實加強語言的積累和感悟。

2.重視方法的指導與能力的培養。現代文閱讀,重在研讀材料,審清題意,按點答題。應培養學生準確抓住問題要害,並能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因此,應強調學生解題方法的學習和解題規範的訓練,同時通過大量的練習,培養語感和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3.作文一方面要加強審題訓練。另一方面加強平時的練筆,如日記、週記等,一定要養成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良好寫作習慣。重視作文指導、作文評改、作後評析等幾個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參與到這幾個重要環節中,可採用個人自改、小組互改、全班評改、重寫一次的流程,讓他們發揚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變“別人要我寫”為“我要寫”。只有這樣,才能為提高作文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儲存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儲存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愛心》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一位媽媽讓孩子體驗沒有水的感受,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瞭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瞭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