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推薦】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編8篇

校園 閱讀(1.54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編8篇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除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除以一位數。因此,表內除法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國小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

這冊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萬以內數的認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認數的範圍擴大到四位。這是學習讀、寫多位數的基礎。我國的計數習慣是每四位一級,把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級數的讀、寫法則,再學習萬以上的數就可以類推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認數的重要基礎知識。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的數感的重要素材,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用數與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在加、減法計算方面,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這些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

解決問題是在學習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讓學生用所學的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對於實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給學生初步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包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和認識“銳角和鈍角”等內容。結合生活例項,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進行最簡單的圖形平移,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並且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這一冊教材也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總體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基本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首先,在“解決問題”單元,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首先,通過可容納一萬人的體育館的主題圖,讓學生對10000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其次,提供一些有關三位數、四位數有多大的具體而生動的實際例子。第三,安排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幾個三、四位數的相對大小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第四,安排了結合實際認識萬以內數的近似數的教學,以及讓學生估計一些物品的數量,展示用數來表達、交流的有關內容等。第五,結合實際安排了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例題,使學生對萬以內數以及數與數之間的關係有了更豐富的體驗和經驗。第六,在“萬以內的加減法”中出示多種演算法和估算等。這樣,在上述豐富具體的素材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形成萬以內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1)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本冊實驗教材集中安排表內除法的教學。“表內除法(一)”教學除法的意義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表內乘法(二)”教學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和用除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加強了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首先,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與乘法的初步認識一樣,先給學生提供一個熟悉的具體情境──春遊前的準備活動。使學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平均分”以及計算平均分的結果的問題,為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做了準備。第二,除法的初步認識分兩段進行。“平均分”通過組織開放性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方法。“除法”則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同時瞭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法。這樣通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關於除法意義的認識逐步形成起來。第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教學,一方面加強探索性,展示了不同的求商的方法;另一方面加強了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絡,使學生在學習除法計算的同時就體會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用除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滲透於學習除法的含義和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學習除法計算的目的是用它解決問題。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採取這樣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豐富的現實生活中有關圖形和圖形變換應用的素材。其次,教材為每一部分的教學中設計了豐富多樣的動手實踐活動。另外,教材還設計了一些既具探索性且生動有趣的操作活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1)教材提供的學習素材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

(2)許多內容的教學都注意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另外,教材繼續注意提供既豐富有趣又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四、教學進度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中的“各學段課程內容參考教學時間一覽表”,教材的編者為二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一)、解決問題(4課時)

(二)、表內除法(一)(13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三)、圖形與變換(4課時)

剪一剪 …………………………………………1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9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 ………………………………………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五)、萬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六)、克和千克(2課時)

(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7課時)

有多重 …………………………………………1課時

(八)、統計(3課時)

(九)、找規律(4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這學期,我繼續接任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本學期,我繼續以“雙向五環”的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塑造出一批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具有較高數學素養的學生群體,構建動態生成、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我計劃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思想方面:

我將始終如一地熱愛我們的學校,擁護和支援校領導的各項工作安排,熱愛本職工作。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嚴於律己,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加強團結,起到表率作用,與同事相處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組成一個團結協作的大家庭。

二、課堂教學方面:

我深知課堂才是做教師的根本,是學生快樂學習的樂園。我結合雙向五環教學方法,計劃從三方面進行課堂教學——說數學、做數學、用數學。

“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碰撞火花,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做數學”,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操作,在實踐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

“用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飄渺。這樣,既可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最後我會積極配合班主任孔老師做好學生的安全、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工作。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授課:60課時

複習考試:10課時 機動:10課時 合計:80課時

單元 目的要求 重難點 教具 課時進度

準備課:上學了 1、在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的活動中,讓初入學的孩子瞭解學校生活,滲透思品教育。

2、在數1-10 各數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體驗教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最初步熱情。

3、讓兒童在數數過程中進行相互之間 的交流,以感受老師和同學之間的親切,克服陌生感,產生愉悅感。

說帶有數字的一句話 掛圖 1課時

一、10以內數的認識 1、通過直觀形象的,生動有趣的數數活動,讓兒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或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達到能認識、讀、寫10 以內的數,會用10 以內的數表示生活中物體的個數,會用第幾表示物體的順序和位置,並能在同學之間交流。

2、讓兒童認識10 以內的數的大小,認識符號〉〈和=的含義,能用符號和詞語表示10 以內數的大小,在比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過程中,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在具體的情景和活動中,初步體驗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法減法,結合計算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計算過程。

4、注意數字,符號。算式的規範書寫,培養兒童認真看,認真算,認真寫的良好習慣。

5、-讓兒童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獲得一些初步數學活動的經驗與初步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 掛圖,小棒 22課時

二、分類、認識物體:

1、經歷根據色彩,形狀,用途等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初步形成有條理整理事物的習慣

2、能對簡單的幾何形體和圖形分類

4、 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形,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

5、 藉助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立體圖形進行簡單的拼圖,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求的認識 各種幾何形體實物和模型 4課時

三、1120各數的認識

1、通過對單元主題圖的觀察和小棒數數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叢中體會1120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2、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和個位,知道11到20各數的組成

3、 認讀寫1120各數,用1120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

4、 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的多等語言描述1120個數。

5、 能熟練口算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6、 知道一個加法或減法有不同的計算方法,能於同伴合作進行計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功體驗,從中產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1120各數的組成,個位、十位的意義 小棒,掛圖等 7課時

四、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意義,

2、能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探究計算方法

4、 計算方法的多樣性,能獲得一些初步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5、 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掛圖、小棒 15課時

五、統計 1、通過具體真實有趣的情景,激發兒童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體會統計的重要性

2、通過例項認識象形統計圖,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3、讓兒童經歷解決問題過程,獲得初步數學活動的經驗,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統計的過程和方法 掛圖、圓片等 1課時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複習內容:

(1)筆算、口算和估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數。

(2)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簡單的三步計算實際問題。

(3)倍數和因數,找搭配規律

(4)解決問題的策略

(5)升和毫升

(6)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對稱、平移和旋轉。

(7)折線統計圖

二、複習目標:

(1)進一步鞏固所學運算定律和性質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進一步提高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的法則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會正確進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3)進一步掌握倍數和因數的相關知識,能正確判斷奇數和偶數、素數和合數;能根據2、5和3的倍數的特徵,正確判斷2、5、3的倍數。

(4)進一步認識升和毫升的意義,正確進行升和毫升的簡單換算。

(5)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作已知直線的垂線與平行線。

(6)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會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把圖形按要求平移和旋轉90°,發展空間觀念。

(6)進一步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能讀懂折線統計圖,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獲取必要的資訊;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所提供的資訊對事物的發展趨勢作出簡單的預測。

三、複習難點:

1、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倍數和因數

3、平移和旋轉

四、複習的關鍵

1、重視整理和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體驗數學的內在聯絡.要根據相關內容的要點,以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通過靈活有效的形式幫助學生整理和複習相關知識,達到加深體驗與理解,形成結構,鍛鍊基本技能、增進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和學習自信心的目的.

2、重視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有針對性進行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樹立自信心,使所有學生通過複習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五、複習方法指導:

1、重視整理和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體驗數學的內在聯絡。

2、重視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具體措施:

1.深入研究教材,針對教材的重點與難點以及班級學生的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寫好每一節有針對性的複習課。注重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有機結合,注重知識的整理。

2.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培養,注意口算靈活性的培養。培養學生耐心仔細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做題後認真驗算。以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加強應用題的基本訓練,要求學生能正確掌握常見數量關係。每人掌握基本例題的解題方法。注意例題的變式訓練,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答題目的同時進行比較、歸納,形成一種有序的思考方法。以紮實的靈活的解題能力來應對千變萬化的測試題目。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概念複習教師首先要對本學期的主要概念進行梳理,有針對性又有層次性的對學生的基本概念進行復習,同時注意一些概念的外延與內涵的擴散與連帶訓練,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

5、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工作,注意課內補差,做練習時,特別重視差生的輔導,及時解答差生提出的問題,為他們解決困難。課後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為學困生補習所缺的知識。使他們儘快的趕上班級同學前進的步伐,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課時安排:

計算…………………………………………1課時

幾何……………………………………1課時

解決問題………………………………………1課時

概念…………………………………………1課時

綜合練習……………………………………2課時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第一冊 P32 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認識物體 。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物體。

技能目標:

1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 、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具、學具準備

1 .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以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方便袋)。

2 .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初步建立空間觀念,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物體。

教學難點

建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空間觀念,比較它們的不同特徵,並能正確辨認。

教學設計

一、設疑激情

(上課前,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 4 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由 4 - 5 名學生組成。教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放上一個方便袋,每個方便袋裡都放了各種形狀的物品。這些物品分別是球、茶葉筒、積木塊、魔方以及各種形狀的包裝盒等。每個小組物品相同。)

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老師特意為大家準備的禮物。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麼東西嗎?這些東西是什麼樣的呢?

1 .看一看( 引導學生初步觀察 )。請每個小組的同學仔細看一看袋子裡究竟有些什麼東西。(每個小組的學生都把袋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後認真地觀察桌子上的物品。)

2 .說一說( 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同學們看過這些物品後,請你在自己的小組中向其他同學說一說你們的禮物是什麼,他們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 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初步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徵。)

3 .提要求( 引導學生進行辨別和操作 。)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老師現在請你們每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塊兒。(各小組的學生將桌子上的物品進行分類,將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這樣,每個小組的桌子上出現幾堆不同形態的物品。)

二、操作感知

1 .分──揭示概念。

a. 分一分:按教師提的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b. 彙報。( 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彙報討論結果。 )

老師:誰能說一說你們是怎麼分的,它們的形狀是怎樣呢?

學生:

老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一樣嗎? (其它學生進行補充) 。

(通過從各小組彙報的情況來看,不管每個小組分的對不對?老師先不讓大家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請同學們再仔細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後來回答這個問題。)

C. 揭示概念。

教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麼嗎?

學生:

老師按學生所說在電腦中出示物體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評析:對於袋子裡的禮物,學生並不莫生,但像這樣的分類生活中遇到的並不多。如果讓學生獨立分類,還有些困難,教師這裡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先組內分,再以小組為單位彙報分的結果,這樣既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又體驗了合作成功的喜悅。】

2 .摸──感知特點。

a. 感知球和圓柱

①活動: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再摸一摸、滾一滾你手中的球和圓柱,把你的感覺先和組裡的同學說一說。

②彙報。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球和圓柱分別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到的?

生 : ( 學生先觀察,然後用手摸一摸並滾一滾桌上的球,親自感知球的特性。)

生 : ( 學生用手摸一摸細長的圓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圓柱,發現它們也是上下一樣粗,兩頭也是平平的圓面。這樣,學生很自然地能辨認什麼是圓柱了。)

③學生把球和圓柱放在袋子裡。

④教師舉反例,粉筆是圓柱嗎?為什麼?

b. 感知正方體和長方體

①活動:請同學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你手中的正方體、長方體,又有什麼發現呢 ?

②彙報。

( 學生每彙報完一種 物體的 特徵,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C. 師總結:

師:你們的觀察能力真強,說的真不錯。

①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它有 6 個平平的面,而且每個面的大小都是一樣的。

②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也是無法自由滾動的。同正方體一樣,它也有 6 個平平的面,但是,與正方體不同的是,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是一樣的。

( 3 )現在請同學們把所有的實物重新放在袋子裡面。

3. 辨認物體

a . 摸一摸。( 引導學生進行操作練習課本第 33 頁第 2 題 。)同學們,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做遊戲嗎?遊戲是這樣的:老師說出圖形的名稱,請同學從桌上裡摸出相應形狀的物品。

b . 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 (板書:認識物體) 它們的形狀是圓柱、球、正方體、長方體。

【空間觀念的建立,必須有學生的親身體驗做基礎,這裡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看、摸、比、想、滾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抽象的幾何圖形,自然過渡,水到渠成。】

4 . 辨認立體圖形

①選圖形。教師出示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的圖片 ( 大小不同 ) ,學生把它們貼在對應的名稱下面。

②數圖形。( 課本第 36 頁第 2 題 。),數一數製造叮噹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 ③選圖形。( 課本第 37 頁第 5 題 。),動手畫一畫,用哪個物體可以畫出左邊的圖形?請把它圈起來。

5 .聯絡實際。

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今天所學的四種圖形呢?

【評析:讓學生說說身邊哪些物體是以上這些形狀的,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儘量多說出一些物體,可以先說出在教室裡可以看到的物體,比如,鋼筆盒,圓柱形鋼筆、橡皮等,再通過想象說一說平時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以上這幾類,使學生慢慢學會發散地思考問題。】

三、活動

1 、 搭學具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說說準備搭個什麼?然後再分分工,由誰來搭,誰來傳遞,誰來彙報。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聰明、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 、彙報。

【練習的設計頗具匠心,既加深了對各類物體特徵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做,用腦想的能力,在活動中還學會了合作與創新,起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師:同學們,你們現在都是小設計師了,真棒!可是在你們搭學具的過 程中 老師發現了一些小問題,不知怎麼辦?你們 能幫 老師解決嗎?(出示練習題)】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全冊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2.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用兩種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兩組數量的變化情況,會利用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資料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3.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4.使學生通過系統的複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二、單元教學目標圓柱和圓錐: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計算。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答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4、結合圓柱、圓錐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估計.5、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簡單的判斷、推理的能力。6、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中的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簡單的統計:1、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初步瞭解它的特點和作用;能完成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時的描點、連線等工作。2.使學生能根據繪製的統計圖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3.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比例: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2、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3、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4、通過比例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總複習: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簡單變換,能夠進行簡單的估算或應用。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能夠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並能夠利用統計圖表中的資料和求得的平均數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1.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徵;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瞭解體積的推導過程。2、培養學生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和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分析問題,加強學生對統計思想和方法的認識。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絡。4、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國小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四、班級情況簡析及措施全班共53人。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實行分工合作,各盡其責。能充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資訊。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突出。

五、教學措施1、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3、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4、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5、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7、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8、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9、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10、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五年二班共有學生3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4人。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空間觀念較強。上課時都能積極思考,能夠主動、創造性的進行學習。但個別學生能力較差,計算和應用題都存在困難。還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從上學期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成績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後進生的面還是比較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體成績。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本冊教材的內容有: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和簡易方程。

教學要求:

1、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會用四捨五入法擷取積、商的近似值。

2、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3、會用分步列式或列綜合式解答整數、小數的三步計算一般應用題。

4、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5、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6、會使用計算器。

三、各單元的目的要求:

第一單元:小數的乘法和除法。要求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只要掌握積的定位方法,小數乘法就迎刃而解。);會用四捨五入法擷取積、商及迴圈小數的近似值;會用計算器計算小數乘、除法並會進行驗算。

第二單元: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要求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熟練、正確計算,能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題,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每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培養動手操作、觀察、概括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單元:簡易方程。要求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代數知識,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義,並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正確求方程的解,會驗算,學會解需兩、三步計算的方程,並能列方程解應用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單元:總複習。要求學生全面、系統、牢固地掌握本學期所學知識,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材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小數乘除法計算和簡易方程;難點是小數除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端正個別學生的學習態度。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後進生的學習成績。給他們更多的關心與愛心,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4、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絡,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知識。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本冊教材教學總目標要求

1,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方法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被除數各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或被除數前兩位上的數能被整除),並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2,通過觀察年曆,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天數。

3,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並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通過聯絡生活經驗,使學生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

4,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方法的過程,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以及整十數乘整十數,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並會簡單的估算。

5,使學生通過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進一步深化對實物和檢視關係的認識。

6,使學生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7,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

8,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分數的含意,能比較熟練地認, 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解決實際的分數應用題。

9,認識面積的含義,知道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應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出長,正方形的面積。

10,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學會計算簡單資料的平均數,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11,使學生結合情境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和計算的方法,並會解答小數應用題。

12,通過整理習,使學生經歷回顧學習情況和整理知識,方法的過程,初步培養總結與反思的態度和習慣。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提高數學思考的能力。

本學期研究課題及研究設想

主課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研究

子課題:空間感的培養

研究設想:1,讓數學教學回歸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學會使用多種感官豐富感性認識,成功建構數學表象,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

3,要結合實際生活例項,積極創設開放性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多向思維,進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周次

單元教學內容

(課題,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能力培養

1—4

除法

(10課間)

1。能運用所學的方法比較熟練地口算。

2。能正確估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

重點: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難點:能正確進行筆算和估算。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5

年,月,日

(3課時)

1。使學生認識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識。

2。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天數。

重點:認識年,月,日,平年,閏年季度等方面的知識。

難點:記住閏年的天數。

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平移和旋轉

(2課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

重點:使學生休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難點:體驗幾何圖形的美。

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平移的能力

6—8

乘法

(9課時)

1。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及整十數相乘。

2。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並會簡單的估算。

重點:會正確進行口算,筆算。難點:能應用有關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提高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8

觀察物體

(2課時)

1。使學生學會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2。讓學生深化對實物和檢視關係的認識。

重點:會從各方向觀察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難點:能在觀察,操作深化對實物和檢視的關係。

培養初步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8—10

千米和噸

(5課時)

1。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知道1噸=1000千克。

3。會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重點:感知和了解千米,噸的含義。

難點:能進行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間的換算。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0

軸對稱圖形(2課時)

1。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2。能識別出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

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難點:知道對稱軸,能做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在觀察活動中培養良好的交流能力。

三,各單元教學目的要求及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單元教學內容

(課題,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能力培養

11—13

認識分數

(6課時)

1。認識分數,知道分數的意義,能通過實際操作表示分數。

2。熟練地讀,寫簡單的分數。學會解決分數應用題。

重點:正確認識,表達分數。難點:學會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會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13—16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9課時)

認識面積的含義,知道1平方釐米等的實際大小,會進行單位換算。

能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正方形的面積。

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並學會面積單位間的 換算。

難點:能解決長,正方形的有關應用題。

鍛鍊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習的探索的興趣。

16—17

統計

(5課時)

學會計算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重點:學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難點:會用平均數的知識解決應用題。

培養統計觀念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8

認識小數

(4課時)

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及計算的方法。

重點:能認,讀,寫小數。

難點:讓學生學會正確解答小數應用題。

培養學生簡單的數學推理能力。

19

整理與複習

(4課時)

通過整理與複習,使學生經歷回顧學生情況和整理知識,方法的過程,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本冊教科書的數學知識。

重點:鞏固本學期所學習的所有知識。

難點:能正確解決答與生活有密切聯絡的各種題,

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