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八年級語文上冊同步練習及答案:大自然的語言練習題

校園 閱讀(2.44W)

作家簡介

八年級語文上冊同步練習及答案:大自然的語言練習題

竺可楨(1890—1974),中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於浙江紹興,1974年2月7日卒於北京。1910年赴美入伊利諾伊大學農學院學習,1913年獲博士學位。歷任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教授,中央大學教授兼地學系主任,浙江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評議員、院士、氣象研究所所長,中國氣象學會會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華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地學部主任,綜合考察委員會主任,自然科學史委員會主任等職。在建立氣象研究所、推進氣象科研、開創氣象教育事業、組建早期的中國氣象觀測網、開展物候觀測、高空探候區劃、物候、氣候變遷等研究方面都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著有《中國氣候區劃》、《東南季風與中國的雨量》、《中國氣候概論》、《十年的綜合考察》、《論我國氣候的幾個特點及其與糧食作物生產的關係》、《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和宛敏渭合著)等。

背景材料

竺可楨在20世紀30年代就倡議應用新方法開展物候觀測,從而更好地服務於農業生產。1963年,他結合我國實際,系統地介紹了物候學的基本原理,我國古代的物候知識,利用物候預告農時的方法等,編纂了《物候學》一書,本文即選自其中。

詞語積累

☆正音辨形

萌發(ménɡ)銷聲匿跡(nì)連翹(qiáo)

翩然(piān)農諺(yàn)孕育(yùn)

☆詞語釋義

物候:主要指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活動規律與非生物的變化對節候的反應。

農諺:有關農業生產經驗的諺語。

物候學:也稱“生物氣候學”,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動現象與季節變化關係的科學。

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孕育:懷胎生育,用來比喻醞釀著新事物。

衰草連天:很多草枯黃敗落的樣子。

周而復始:一次又一次地迴圈。

風雪載途:風雪滿路、滿地的意思。

草長鶯飛: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象。

花香鳥語: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風光。

文章主旨

本文把無比豐富的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從具體生動的物候現象說起,條理分明地說明了物候現象的特徵,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和物候學研究在農業生產上的重要意義,激發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寫作分析

1、層次分明的結構順序。文章首先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用短短百十來字,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況,既生動形象,又高度概括,自然引起讀者的興趣,使人對物候學有了直觀的認識。接著,作者再以具體現象作例,以“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和“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這樣典雅而富有概括性的語言,告訴讀者,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第三段,作者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展,從知識到科學,自然引出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等問題。這就是由表及裡的說明。第四、五段,話題引到農業上,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這兩段實際上與文章最後形成了照應。文章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緯度、經度、高下差異和古今差異。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條有理;一個設問句下有“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線詞,使這一部分層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問題,都有舉例,這樣文章就有說服力,也容易讓人明白。文章最後兩段,說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首先”“對於”“還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層意思,有輕有重,突出了物候學在四個方面對於農業的重要意義。最後,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語言”,與課文第一部分照應。全文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深刻的印象。

2、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結合。本文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對於一般讀者,尤其是文化層次較低、科學知識較少的讀者來說,物候學不是一門容易懂得的科學。而文章正是要寫給這樣的讀者看的。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充分考慮讀者物件,採取了以下策略。第一,抽象的事物儘量形象化,把豐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現象比做“大自然的語言”,使讀者容易接受。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語言”,本身表明這是一篇寓抽象於形象的科普文章。第二,作者在行文中儘量少用專門術語,而用大眾都能理解的詞句來表達,並在闡述每一個問題時都有舉例,把物候學知識介紹得一清二楚,便於讀者掌握。第三,大量運用優美詞語、描寫性語句和修辭手法,使本來枯燥的事情變得生動形象。

3、生動的說明和典雅的用詞。開頭一段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這是一種描寫的方法,給讀者展現了一幅四季風景畫。如“大地”“甦醒”是擬人的筆法,“燕子”是“翩然歸來”,“北雁南飛”“田間草際”“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等詞語,典雅、簡練、生動,富有表現力,如一個個電影鏡頭。“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又是擬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寫活了,為下文用另一個擬人“大自然的語言”做準備。作者在第一段運用的優美詞語,美不勝收,使人目不暇接,以這些優美詞語為主,又構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簡直像一篇寫景散文的開頭。第二段的“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和“花香鳥語,草長鶯飛”兩組詞,一句四字,極其概括、雅緻,文氣撲面。這一段更讓人注意的是擬人手法的運用:“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三句話中“傳語”“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無比豐富的物候寫活了。這樣寫的效果,是大大加強了說明的生動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精讀品析

☆妙句涵詠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

【評點】運用擬人化的修辭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景象,顯得親切動人。

2、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

【評點】“銷聲匿跡”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行跡,用詞形象典雅。如果改用“消失了”則顯得口語化。

3、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評點】這一句話概括了第一段四季更替的情況,極其簡潔、典雅,有文言色彩。在文中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

4、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

【評點】該句用“十天左右”的約數,“五六天”的區間數準確地寫出物候記錄時間上的差異,突出了科學性。

5、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評點】句中使用“唱歌”一詞,將布穀鳥擬人化,引用的“阿公阿婆,割麥插禾”給人聲音的刺激,使人浮想聯翩,如同聽到了聲音,感受到夏收夏種的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