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當我遇見一個人》讀後感

校園 閱讀(1.94W)

卷卷剛剛過了兩歲的生日。最近我感覺到她已經有了同理心。吃過晚飯後,通常是我和卷卷單獨相處的時間,我會問她是出去玩還是在家玩。這天,她選擇在家玩撲克牌。玩了一會兒,我已經給她放了一半的洗澡水了。她突然想出去玩。我同意了。

《當我遇見一個人》讀後感

小區裡有個“廣場舞天后”,應該是有過舞蹈基礎的阿姨,舞姿優美,我也是她的粉絲。

我們出去的時候,恰逢“天后”在教新的舞蹈動作,我便學起來。此時,卷卷跑向旁邊的滑滑梯。跑了一段路後,看我沒跟上,又停下來等我,嘴裡說著“玩滑滑梯”。我便過去跟她說“媽媽想學會兒舞蹈,我們在這裡跳舞好不好”。她同意了!

於是我們就繼續跳舞,結果抬手時不小心碰到了卷卷,原來她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在我身邊了。好在只是輕輕的碰到,我趕緊蹲下來給卷卷道歉,發現她眼裡含著淚水,喃喃道“滑滑梯,玩滑滑梯”,很明顯的,是壓抑了自己玩滑滑梯的慾望。她很愛媽媽,所以選擇陪伴媽媽。

最近,我在微信讀書上讀了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書中提到:接納並完善自己,教育是一種傳遞,當自己杯滿之後,孩子自然會順著對的方向蔓延。這本書的很多觀念與我們的“常識”相背:“好習慣無法培養,壞習慣只因缺乏愛”。但值得仔細讀讀。

幸運的是,從卷卷很小的時候,我就請教過長輩,學習了與《當我遇見一個人》中提到的類似的教育理念,傾聽孩子的需求,竭力去滿足,儘量不評價孩子(詳見:不評價的交流方式是怎樣的——李鬆蔚,慚愧,自己有些時候還做不到完全不評價)。讀後感·所以,即使卷卷偶爾淘氣的亂扔東西,我也只是默默收起來,不批評。現在看來,只要多回應孩子,她自然的就培養了同理心,健康的`成長。

讀了《當我遇見一個人》,我又學習到了一些具體的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比如提到了: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試圖解決對方的情緒,其實只要確認對方的感受就好了。孩子失去心愛的小貓,非常想念。如果父母提出解決方案——別太傷心了,再買一隻。其實是否定了孩子對小貓的愛。如果父母只是陪伴或者回應——媽媽看到了你的悲傷,孩子就完整的體驗“失去”的悲傷,變得自然平靜,或許自己就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再買一隻小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