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組歌的教學設計欣賞

校園 閱讀(1.08W)

組歌的教學設計

組歌的教學設計欣賞

教學目標

1、朗讀與細讀相結合;

2、篇章語義分析與自然常識講解相結合;

3、鍛鍊學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4、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教學重難點:

對詩歌中熾熱愛情的理解與祖國深情厚愛的聯絡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浪之歌)

一、 課文匯入

簡介詩人紀伯倫(1883~1931)。

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裡。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誌,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燬,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後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

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後逐漸轉為以寫散文詩為主。他的小說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有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1911)等。《折斷的翅膀》寫東方婦女的悲慘命運和她們與命運的苦鬥,譴責貪婪、狡詐和屈從,歌頌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說以主人公充滿哲學意味的獨白、對話和敘述,特別是被壓迫被損害者充滿激情的傾訴取勝。他用阿拉伯文發表的作品還有散文《音樂短章》(1905),散文詩集《淚與笑》 (1913)、《暴風雨》(1920),詩集《行列聖歌》(1918),以及《珍聞與趣談》(1923)、《與靈魂私語》(1927)等。

他用英文寫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瘋人》(1918)。此後陸繼發表散文詩集《先驅者》(1920)、《先知》 (1923)、《沙與沫》(1926)、《人之子耶穌》(1928)、《先知園》(1931)、《流浪者》等,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臨別贈言的方式,論述了愛與美、生與死、婚姻與家庭、勞作與安樂、法律與自由、理智與熱情、善惡與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會問題,充滿比喻和哲理,具有東方色彩。紀伯倫並自繪充滿浪漫情調和深刻寓意的插圖。

紀伯倫認為詩人的職責是唱出母親心裡的歌。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徵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祕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並組織領導過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學團體筆會,為發展阿拉伯新文學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的作品已譯成世界多種文字,受到各國讀者的歡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1931)。從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漸為中國讀者所瞭解。

二、朗讀感知

朗讀全文,注意讀出感情和節奏。

集體朗讀和自由朗讀相結合。

找一下這首詩的韻腳(散文詩不嚴格壓韻,段落間換韻):

第一節:人、近(鄰韻)、分;

第二節:晨、盟、中、吟、吻(多為鄰韻);

第三節:拗、躁,心;

第四節:他、下。

三、感知課文的內涵

在這首散文詩裡,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在前四節裡,鋪陳出的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捨難分。接下來,這個女性化的形象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一個人世界的守護者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里沉睡,惟有我徹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魚、礁石和情人組成的畫面中,它發出永恆的共鳴,時而歌唱。時而嘆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嘆息。

也因此,我們方可領悟到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的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著母性的光輝

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因為愛著這世界,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著這個世界,它的和諧,它的美。

在這裡,我們恰恰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正應是這世間種種美好價值的守護者,正如詩的末尾所寫: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在這裡,海浪的形象已經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堅定的聲音。

詩中海浪的形象是極為感人的。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願;傍晚,她又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潮漲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潮退了,她難捨難分,依戀地撲到在情侶的腳下。面對她這誠摯熾烈的情愛,海岸是異常感激的,他親吻她,還容忍了她的任性。但與海岸連在一起的礁石,卻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獻媚、微笑,傾吐心聲,始終裝聾作啞,置之不理。他這種態度,使海浪感到傷感、苦惱。寂靜的夜晚,大地萬物都在睡神環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輾轉反側,難以安眠。然而,她的戀情並沒有因此而減退,也沒有因此而動搖對愛情的信念,決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這樣消磨歲月,顯示出無限的忠誠。海浪對海岸的這種態度,也正是詩人對祖國深厚情愛的反映。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點,能借以很好地表達詩人的情感外,還具有浪的特點。如她的任性,總不能平靜的心胸,晨昏情感的變化,潮水漲落時不一的舉動等等。

四、問題探究

嗚呼!徹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縱使我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這裡的連結詞使用好像不合常規?

確實如此。這也正是散文詩不同於抒情散文的地方。這裡用然而或但是來替換縱使,在語義上更明白一些,語法上也較符合規範。不過,縱使,至少在漢語裡有鮮明的強調意味。用在這裡,使文意為之一緊,因而在效果上不僅獲得了某種轉折的味道,而且使這段話在語義層次上變得更為豐富和有氣勢。和詩的結尾聯絡在一起,凸現出詩人一種類似我們熟悉的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形象。

第二課時(雨之歌)

一、反覆朗讀感悟

二、感悟文字

這首散文詩的.絕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同時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傳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詩中對擬人手法的靈活的多方面運用:一方面是對雨的擬人化處理,從第三節我哭開始,由此引起一系列相關意象花草,雲彩和田野等等相應加以擬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時時在變化,或擬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擬人很微妙地轉換為擬物,例如第六節我從湖中升起,藉著以太的翅膀翱翔、行進,似乎又獲得了一隻鳥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體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擬人化,如第二節清晨的女兒中的清晨,以及第五節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中的死亡,可以說是運用於無形。

文中的空間感依然是寬廣浩大的,天上地下,雷電雲雨,山河湖海,無所不至,但由於擬人手段的廣泛運用,使文中的世界成為一個人之境。不過,直到第七節窗戶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現,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來,萬物有靈,只是因為人的存在,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因為有靈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們的凝視,萬物才顯出人間的情態,有了他們的聆聽,雨點的敲擊才構成一種樂曲。

也是因為人的存在,雨才獲得了一種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們敏感的心靈常常被引領著去觸及那些平日常常離我們很遙遠的記憶、夢想,一個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著一個迴圈,正如愛情在人類世界中意味著一個迴圈,它滋潤生命,傳遞著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紀伯倫散文詩中的世界總處在運動之中,嘆息、淚水和微笑只是人類世界運動過程的諸面,而自然,乃是人類世界的一面運動著的鏡子。

三、問題探究

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裡分別用了哪幾種形象來描繪雨?

銀線,珍珠,傳情的信使,大海的嘆息,天空的淚水,田野的微笑。

2、雨的形象有什麼特點?作者借雨歌頌了什麼?

雨是一位奉獻者和使者,歌頌了無私的愛與奉獻精神。

3、你是怎樣理解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於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這句話的?

(開放題,自由理解)

4、為什麼我哭,山河卻在歡樂?根據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漲了,可以澆灌田野、花草。

5、用一句話概括1-4段的內容。

雨水滋潤了大地。

6、解釋第六段中吻和擁抱在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澆灌花草、樹木。

7、這首散文詩採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和對奉獻者的讚美。

四、再讀課文,講解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