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必修三政治文化生活知識

校園 閱讀(3.12W)

文化生活是必修三的政治課本,是高中生必學的政治內容,也是相對簡單易學的一部分知識點,可是你都掌握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必修三政治文化生活知識

  高中必修三政治重點知識

1.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2)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3)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4)積極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思想道德模範常態化。

(5)公民要加強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2.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意義

(1)文化意義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發展文化產業可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②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提升我國的文化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④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優秀文化塑造人生。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打造良好的文化環境,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②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和擴大就業,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

③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④有利於刺激和擴大人們的文化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3.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1)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公民兩個修養的原因

①思想道德模範總是帶有不同時代的印記;人們對思想道德的評判,總會因為不同的生活體驗而有所差異。

②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

③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

(2)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公民兩個修養的措施

國家角度:

①深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思想道德模範常態化。

②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以誠信建設為重點,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

個人角度:

①提高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②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③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高中必修三政治必備知識

我們的中華文化

1.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

(1)漢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誌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為中 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

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還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鬥密切相關。

(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文化在繼續更加壯麗的篇章。

5.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第6、7、8點組合)

6. 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於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 智慧和艱苦奮鬥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7. 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係: 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8. 中華文化的民族性: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9. 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1)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係: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們都足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各民族文化的關係: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中華文化。

(4)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基礎知識

一、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的多樣性

文化的多樣性

是什麼

含義

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表現

民族節日

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

形成

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

作用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功能

透過它,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文化遺產

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種學、人類學方面有著世界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築物、遺蹟等

地位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意義

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特點

具有不可再生性

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名錄的方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並給予保護

為什麼

地位

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意義

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怎麼辦

態度

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原則

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知識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①各美其美:認同和尊重本民族文化。

②美人之美: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③美美與共: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和睦相處。

④天下大同: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

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係

關係

個性(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共性)與民族性(個性)的統一

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二、文化傳播

1.文化傳播

文化傳播

含義

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資訊、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

途徑

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不排除一般的人口遷徙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個重要途徑

更為自覺、更為直接的傳播方式

其他方式:聚會,旅遊,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等

手段

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2.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含義

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意義

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有利於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有利於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

態度

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文化多樣性與文化交流的關係

關係

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文化多樣性決定了各民族文化存在差異,也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鑑和學習提供了可能

尊重文化多樣性有利於促進文化交流

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有利於促進各民族間文化上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開展文化交流有利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