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學生消費者權益日教案

校園 閱讀(2.99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消費者權益日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消費者權益日教案

學生消費者權益日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發票,瞭解發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樹立維護自我權益的意識。

3、懂得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體驗消費者的權益。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和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發票。

2、幼兒用書《消費者的保護者》。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舉行“發票博覽會”。

幼兒將自己收集的發票張貼在展板上,互相觀看、介紹。

師:你知道發票是什麼嗎?(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項憑證)發票上有什麼?(購買單位、銷售單位、商品名稱、商品數量和計量單位、單價和價款、開票單位、收款人、開票日期、公章、發票號碼等內容)

師:你知道發票上的這些公章、號碼、金額都表示什麼意思嗎?

二、引導幼兒瞭解發票的用途。

師:你和爸爸媽媽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要過發票?

師:如果你們要了發票,是做什麼用的?(報銷、抽獎、退換貨、防止偷稅漏稅、尋找失物等)

師:如果你們沒有要發票,有沒有碰到什麼問題?碰到問題後你們有什麼感受?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在消費的過程中需不需要索取發票?(發票是維護消費者權益必需的,我們要養成消費者後索取發票的好習慣)

三、我是發票設計師。

觀察幼兒用書中不同型別的發票(手寫發票、撕票、電腦打印發票等),請幼兒說說這些發票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討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手寫發票逐漸被撕票和電腦打印發票所取代,今後發票還會發展成什麼樣呢?(從製作發票的材料,發票票面內容等加以討論)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美工區自己設計發票。

學生消費者權益日教案2

一、班會時間:

20xx年3月9日

二、班會地點:

教室

三、班會目的:

熟知消費者權益

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1983年確定每年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而我國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且自我國立法制定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每年的3.15就和消費、維權、打假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一個高消費的社會群體,眼中或許只有麥當勞、肯得基卻不知有消協、消法,只知消費卻不懂維權問題尤為突出,因此為提高同學們的維權意識,特開展此次主題班會。

四、班會形式:

可開展辯論賽、座談會、PPT課件講解等,具體由各班團委自行決定。

五、班會主題資料(僅供參考,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其他符合主題的材料)

前言資料:不久前,《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職場陷阱坑苦學生,大學生維權率只有10%》的報道,報道指出當今大學生雖然有知識、有理性、綜合素質較高,但維權意識不強。而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維權比例只佔10%

並加強對消費者協會的認識,通過社會輿論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發生消費糾紛可及時撥打工商管理部門監督投訴熱線12135,保障自身權益!

指導思想:以“3.15消費者權益日”為主要內容,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切實加強學生消費知識和有關法律知識,大力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增強和提高學生法律綜合意識,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用法律去維護消費者權益。活動主題:瞭解消費者權益知識,學會維護自我權益。活動內容與流程:

1、兩名主持人通過介紹3.15的由來,向學生宣傳瞭解有關消費者權益的知識,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為保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都做了哪些工作;通過報刊、廣播電臺、電視節目進行宣傳,提高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意識。

2、邀請學生講述親身體驗或耳聞目見的事例,講解自己在碰到有損消費者權益的時刻是如何處理的.這樣事件;其他同學針對這種事例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己碰到這樣的事情,會如何去處理,怎樣處理是最好的方式,通過集體討論和發言,得出最佳處理方案。

3、主持人播放一則消費者維權的實況節目,讓學生談談觀後感,通過大家積極發言,讓學生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瞭解豐富消費者權益的具體知識,如果自己碰到類似情況,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4、主持人總結本次活動並向同學們宣告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維護自我消費者權益;班主任點評本次活動並告誡同學們在以後生活中應該從哪些方面去維護消費者自我權利,作個細心人,作個有心人,作個懂法律意識的消費者!

學生消費者權益日教案3

一、說教材

1、本框題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高一經濟常識第七課第二節的第三框。本節課內容與前兩框內容是介紹家庭生活消費及消費者的有關內容,是經濟常識中的重要內容,與生產、交換、分配的有關內容一道構成經濟常識的基本結構。

2、內在結構:本框內容,條線清晰,結構完整。先讓學生明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再具體介紹消費者受法律保護的權益有哪些,最後再學習消費者該如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和正確行使這些權益。全文按“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的邏輯順序展開,能讓學生思維更具有條理性。

3、教學難點:學生由於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的誤導,容易認為消費者享受的權利是銷售者的恩賜,保護消費者權利只對消費者有好處,所以對“消費者合法權利產生的客觀依據”的教學是難點所在。

4、教學重點:消費者權利的主要內容,權利實現的形式和途徑。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本課的重要內容,也是有關消費者知識的重要部分,同時又是提高消費者法律意識,向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思想教育的落腳點之一。

5、教學目標:掌握2個知識;培養2種能力;樹立2種意識。

(1)知識目標:掌握“依法享有哪些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受到侵害時如何解決”的知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能力,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價值觀目標:樹立法律維權意識和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

6、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手段,將情境教學模式和案例教學模式相結合。

二、教學理念: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堅持並落實學生主體觀,改變教師“一言堂”的角色在,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初步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相統一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三、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1、教法

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正確的教學應能激起學生求學的慾望,對學習感興趣並感到愉快”本節教學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學生的參與和交流,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為目的,確定以啟發式為主,講述法、討論法、談話法為輔的教學方法。

2、學法

本著“授人以漁”的目的,指導學生掌握:

(1)案例分析法:有助於對整個知識系統的完整理解,準確掌握。

(2)理論聯絡實際法:學以致用,正確認識對待現實生活中有關問題,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3)主動學習態度的培養。

四、說教學過程:

緊緊抓住學生感興趣的一個案例(有毒奶粉)為線索,貫穿全文,引導學生思考,突破突出重難點,並結合教材對學生的道德情操進行昇華,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發現,主動發展,初步實現三維教學模式。

(一)匯入:激發興趣,材料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喚起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基礎,使學生從自己接觸到的社會經濟現象中得到感性認識,也調動參與積極性。

(錄象播放)“黑心棉在市場中的銷售”學生看了以後,表示極為憤慨,抓住學生這一情緒的調動,向學生設問:“生活中是否存在這樣的假冒產品?”學生踴躍發言,發現對近期來社會關心的“有毒奶粉”“大頭娃娃”事件,於是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匯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案例教學,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能力

1、對“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客觀性及意義”的教學:突破難點

以學生感興趣的“有毒奶粉”為案例,在多媒體顯示相關圖片,學生看了有了很強的感觀刺激,讓學生討論發言:“市場中出現這樣的有毒奶粉有什麼影響?”從而引導學生回答出“劣質產品不僅對消費者、其他生產者有害,而且會損害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會浪費社會資源”,得出結論: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具有客觀性也就是為了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根據學生思維的邏輯順序,順利突破難點

2、對“消費者享有的主要權利”的教學:主要以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突出教學重點。

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初步掌握書本知識,再運用“有毒奶粉”案例綜合分析,輔以動畫、小品、漫畫等形式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已能初步運用書本的知識分析案例,教師引導學生將本處內容同“市場交易原則”相聯絡,使學生能自覺溫習舊知識,構建新知識。(學生興趣大為調動)進一步組織學生討論生活實際,這樣學生能將書本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再外化為自己的正確行動,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過渡)要學生思考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該如何解決?順勢進行第三部分的教學。

3、對“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組織機構”的教學: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主要讓學生知道當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應該找哪些機構解決。

4、“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後尋求解決的途徑”的教學:學生閱讀為主,引用教材例子說明分析課本中李某買皮衣因質量問題與商家有爭議而尋求解決途徑的例子,同時用多媒體展示“途徑”,使學生更直觀易懂。

5、對“懂得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是法制社會的基本原則”的教學

(1)要學會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課堂討論:“為了多收的1.2元錢打官司,值不值?”(課堂效果)課堂討論氣氛熱烈,同學們競相發言。有的學生說值,有的學生說不值,並進行激烈地辯論。面對氣氛熱烈的課堂,教師要用正確的方法對待。要對學生的答案給予肯定、鼓勵,關注學生面對問題的真實想法,而不是強求學生接受成人化的完美答案,教師也可以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學生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又保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體現了課改精神。

(2)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

討論:教材中“張小姐”的做法怎麼樣?

結論:在學會依法保護消費者權益,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還要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絕不能像那位張小姐一樣濫用消費者手中的權利,損害經營者的正當利益,影響全社會正常的經濟秩序。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樹立良好社會公德的必要性。

(3)將十六大中的政治文明與道德建設的相關材料投影,讓學生的道德意識昇華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是“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

(三)作業:教材P94漫畫“馬拉松球賽”:用已學過的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有關知識發表評論。

五、教學反思

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拓寬學生視野,協調教材與社會實際的聯絡,創設了一個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討論思考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市場經濟的理解。使學生的學習既以教材為主,又不拘泥於教材,以理論為依據,又不空背理論。課堂形式多樣,氣氛熱烈,學生興趣高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學較好地實現了知、情、意、行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