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集合7篇

校園 閱讀(5.89K)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集合7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50個學生人,從上學期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基礎的知識、概念、定義掌握比較好,口算、筆算驗算及脫式計算較好。但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不夠強。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

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裡,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活動等等。

1、數與計算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的數與計算方面的內容主要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三個單元。

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步子,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

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認識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後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

2、空間與圖形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的空間與圖形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位置與方向”、“面積”兩個單元。

3、量的計量方面的

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了計量的知識範圍,除了面積(地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

4、統計知識方面的

在這一冊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統計知識——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介紹平均數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

5、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兩個單元。一個是“解決問題”單元,專門教學解決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連乘和連除計算的問題;另一個是“數學廣角”單元,這一單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6、實踐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了“年曆製作”和“設計校園”兩個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年月日,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

  五、教學措施

1.教師要通過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態度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做到恰當的組織教學,興致勃勃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科研意識和實驗的緊迫感。

3.通過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紀律等方面提出始終一貫,科學而嚴格的要求。

4.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 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5.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培養學生的應變能

7.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8.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9.認真及時地記錄教學後的感受和感悟,及時準確地審視自己的教學。利用好自己的部落格,讓教學部落格成為自己和家長、同事、外校同行溝通交流的平臺。

10.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勇敢戰勝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習和生活的強者。

  六、落實教學具體措施特別重視的地方

1、 數與計算的教學,要算用結合,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 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要注重實踐與探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統計知識的教學,要結合實際教學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 要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5、 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七、針對學困生的具體措施

“五個必須”即:“備課時必須對學困生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上課時必須讓學困生提出問題,合作學習中必須讓學困生髮言,輔導點撥時必須解決學困生的困惑,設計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佈置並對學困生當面輔導”。

對學生因厭學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積極採取幫扶轉化措施,採用教師和學優生對學困生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弱促強,幫助學困生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1、教師在備、教、批、輔、考等教育教學環節,對學困生多加關懷,厚愛一層,從抓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備課時,關注學困生,注重基礎知識和興趣知識點設計教案。

2、在課堂上,加強基礎知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困生樹立“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

3、批改作業時,對學困生進行面批,多以引導和補習為主;考完試,找學困生談心,以鼓勵教育為主。

4、讓學困生找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喚起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厭學思想, 從根本上消除輟學的現象,確保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2

工作計劃是事先為你的工作做好提前準備,預防工作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阻力,讓工作進展順利。

一、本冊要求:

本冊教材力求體現整套教材的基本特點,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絡;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注重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等的發展;避免程式化地敘述“算理”和死套題型進行操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八個單元。

1、數與代數:

a、主要學習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探索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兩步運算。

b、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瞭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c、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時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

a、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並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b、學習周長的概念,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統計與概率:

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交通與數學”“時間與數學(一)”“時間與數學(二)”四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學生智慧分析:

1、學生人數少,易於管理。

2、學生好動人多,頑皮人多。

3、智力水平一般,動手能力強。

4、思維活躍,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5、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2、注重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3、注重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6、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7、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8、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理論學習),有新的教學理念。

9、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發展。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3

學情分析:這節課是認識分數的第一課——認識幾分之一。在此之前,學生還沒有接觸過分數,從學生經常接觸的整數到現在開始學習分數,對學生來說不僅是知識面的擴充套件,更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特別是對分數的含義的理解和掌握,學生會感到非常的抽象,難以理解。因此,本課主要是創設一些學生所熟悉的、感興趣的現實情境,並通過動手操作,逐步引導,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時空,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體驗認識分數的必要性。讓學生從結合生活和已有知識經驗在自主、互動中學習知識,並得到成長。

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分月餅的情境。使學生理解一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分得月餅的二分之一。

2、作為分數學習的開始, 的認識是一個起點,教學時,在藉助月餅圖認識了 後,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還有什麼可以用 來表示,進一步理解 的含義。

3、 的認識,也可藉助分月餅來進行,讓學生根據 的含義來推想:現在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之後教師再強調說明: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月餅的四分之一。

4、在寫 時,教師要說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1表示其中的一份,為後面學習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做好準備。 的寫法則可讓學生類推。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掌握分子都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促進學生提高主動參與、互相合作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會正確的讀寫幾分之一;掌握分子都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體會只有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數表示。

教學準備:課件(執行環境powerpoint20xx)、學具(圓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紙片若干張,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還記的中秋節嗎?中秋節剛剛過去,你們一定吃了很多好吃的月餅吧?

師:中秋節那一天,小明的媽媽也買回了5塊月餅,打算分給一家五口人,同學們想一想,每人分幾塊才公平呢?

生:每人分1塊。

師:對!這樣公平。像這樣分得同樣多,這種分法在數學上就叫做——“平均分”

(板書:平均分)

師:可爺爺奶奶因為年齡大了不愛吃甜食,決定合吃一塊月餅,你能幫他們平均分一下嗎?

生:能,從中間分開,每人半塊。

師:(邊說邊用課件演示)對,一塊月餅分成大小完全一樣的2塊,這樣就是平均分,很公平。那“半塊” 用怎樣的數表示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分數。我們首先來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思維始於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因此,課始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分食物活動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對分數的需要(用整數解決不了,才要用到分數),體驗分數的產生,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認識二分之一

1、半塊月餅怎麼表示?

2、【小結】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塊,每塊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 。

3、想一想 中,“2”表示什麼?“1”表示什麼?還能說一些可用 來表示的嗎?

(二)認識四分之一

師:如果4位老人合吃一塊月餅又應該怎樣分?怎樣表示呢?

(讓學生根據 的含義來推想:現在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師:接下來請同學開啟書P92頁,在書上完成書寫,注意讀作要用漢字,寫作要用數字來寫。

【小結】只有平均分,其中的每一份才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設計意圖:數學的價值來自於我們的生活,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數學知識,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的二分之一,並讓學生通過遷移來推想感知在平均分的情況下,其中的每份才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三)認識更多的分數(說一說,折一折)

(1)讓生自由說想認識的分數。

(2)用不同的圖形折出分數。(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不同圖形紙)

①學生動手獨立操作。

②請學生把作品張貼在黑板上,並說出自己的折法,及時評價。

③引導觀察、發現不同的圖形都可以用相同的分數表示。

(3)小結:像 、 …這樣的數都是分數。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聯絡已有的經驗和數學知識,主動探求折法,得到更多的分數,充分展示學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動。在群體中交流多種折法,既尊重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個人策略,又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釋放和發展,放手讓學生自主創造分數,順應學生好表現的心理特點,彰顯了學生個性,學生通過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幾分之一的理解,並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4)做“做一做第1題”,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強調把誰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的練習,使學生能正確地讀寫分數,並進一步理解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產生的】

(四)學習例3,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2)彙報,說出理由。

(3)總結規律。【小結】同樣大的圖形“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4)做“做一做第2題”。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的物體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比較幾分之一大小的方法,達到“在認識中比較大小,在比較中鞏固對分數的認識” 】

三、鞏固練習。

1、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的畫“√”,不正確的畫“×”。

2、用分數表示下面的各圖形的陰影部分。

3、下面哪個圖裡的塗色部分能用分數表示,請寫出來。

4、拓新性練習

下圖中的陰影部分各佔整個圖形的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練習由淺入深,進行梯度訓練,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聯絡已有經驗和數學知識,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反饋教學效果,瞭解學情,以調整教師的教學,達成預期教學目標,為組織後續教學打下基礎。】

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穫?

五、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4

  本班從上學期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基礎的知識、概念、定義掌握比較好,口算、筆算驗算及脫式計算較好。但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不夠強。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裡,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一、學困生情況分析

本班的學困生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今後首先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自習、課後的複習等。在書寫上還要繼續提高要求,只有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認真思考。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與方向(一),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複式統計表,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年、月、日,小數的初步認識,數學廣角——搭配(二)和總複習。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4.瞭解不同形式的複式統計表,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8.瞭解數學廣角,學會解決搭配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年、月、日。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五、教學措施

1.教師要通過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態度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做到恰當的組織教學,使學生能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科研意識和

實驗的緊迫感。

3.通過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紀律等方面提出始終一貫,科學而嚴格的要求。

4.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5.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培養

學生的應變能力。

7.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8.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9.認真及時地記錄教學後的感受和感悟,及時準確地審視自己的教學。

10.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勇敢戰勝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習和生活的強者。

六、教學進度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具、教具準備:

1、 學具準備:每人一張圓形紙、一張長方形紙、兩張正方形紙,彩色筆,直尺。

2、 教師的教學準備:課件,直尺,一張圓形紙、一張長方形 紙、兩張正方形紙、1分米長的彩紙。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揭示課題

1、複習匯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分之一的分數,請同學們說出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

(生說分數師板書分數)

師: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分數先跟你的同桌說說它所表示的意義,再全班交流。(要突出平均分)

師:請同學們各自在練習本上給黑板上的分數排排隊,再彙報交流。

2、揭示課題

師:大家還想再認識其它的分數嗎?(板書課題:認識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既複習了舊知,又為學習新知作準備。)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一張正方形紙,折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摺好後和同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折的,並指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

同桌交流。

1、教學例4

師:你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四份,請給這張紙的其中幾份塗上顏色,你想塗幾份就塗幾份。

你塗了幾份,塗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其中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四分之一。(板書: )

其中兩份是這張紙的四分之二,(板書: ),

再教學認、讀 ,理解它的含義。

其中3份是這張紙的四分之三,理解 的含義(板書: )

其中4份是這張紙的四分之四,(板書: )

師:通過以上操作你發現了什麼?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所以分母還是4 ;這樣的1份,分子寫1;這樣的2份,分子就寫2;這樣的3份,分子就寫3;這樣的4份,分子就寫4。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探索分數的意義,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對幾分之幾的認識。)

2、練習:認識八分之幾

師:請你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把它平均分成8份,再給你喜歡的幾份塗上顏色,然後想一想塗色部分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

學生動手操作

全班展示交流

生1:我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摺、對摺、再對摺(如下圖),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然後塗上了其中的5份,塗色部分就是這張紙的 。

生2:我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摺、對摺、再對摺(如下圖),也就是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然後塗上了其中的7份,塗色部分就是這張紙的 。

生3:我的折法和生1一樣,我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然後塗上了其中的3份,塗色部分就是這張紙的 。

生4:我的折法和生1一樣,我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然後塗上了其中的2份,塗色部分就是這張紙的 。

生5:我的折法和生2一樣,我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然後塗上了其中的6份,塗色部分就是這張紙的 。

生6:我的折法和生2一樣,我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然後塗上了其中的4份,塗色部分就是這張紙的 。

生7:我的折法和生2一樣,我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然後塗上了其中的1份,塗色部分就是這張紙的 。

生8:我的折法和生2一樣,我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然後塗上了其中的8份,塗色部分就是這張紙的 。

師: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我們把長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幾份就可以用分數八分之幾來表示。

3、小結:引導得出:四分之幾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組成的,八分之幾就是由幾個八分之一組成的。它們跟幾分之一的分數比,只是取的份數不一樣。

4、創造幾分之幾

師: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一條線段,然後把它平均分成你喜歡的份數,再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幾個分數,把它們寫出來。

學生操作。 展示交流。

生1:我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了5份,那麼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二份就是它的 ,三份就是它的 ,四份就是它的 ,五份就是它的 。

生2:我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了6份,那麼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二份就是它的 ,三份就是它的 ,四份就是它的 ,五份就是它的 ,六份就是它的 。

生3:我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了3份,那麼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二份就是它的 ,三份就是它的 。

生4:我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了10份,那麼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二份就是它的 ,三份就是它的 ,四份就是它的 ,五份就是它的 ,六份就是它的 ,七份就是它的 ,八份就是它的 ,九份就是它的 ,十份就是它的 。

生5:老師,我覺得可以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很多份,取幾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

師:非常正確!你不僅善於操作,還善於思考,善於發現總結規律,真了不起!

5、小結

師:剛才我們把一個正方形和一條線段平均分成了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一個正方形或一條線段又叫一個整體,也就是說我們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了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6、完成例5,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看書第94頁例5。獨立完成填空,再交流,師板書出分數 、 、 , 生說說所表示的意義

師指出:像等這樣的數都是分數,你能仿照這些分數,自己說一個分數嗎?

師:(指著 )這個分數由幾部分組成?你能給分數的每個部分取個名字嗎?

師: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幾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幾份。

板書

師:在生活中你還能找到用這樣的分數表示的物體嗎?(設計意圖:加深對分數各部分的理解。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深刻理解 分數的意義。)

(5)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5頁“做一做”第1題:將塗色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並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

7、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1)出示 和

師:這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你是怎樣想的?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拿出相同的兩張平均分成五份的長方形紙。一張把其中兩份塗上顏色。一張塗三份。比較塗色部分的大小。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 是2個 , 是3個 ,所以 大。

(設計意圖:研究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達到加深學生理解和認識的目的。)

(2)出示 和

獨立比較,然後和同桌說說是怎樣比的。全班交流。

師:通過這兩組分數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全班交流。

生:每兩個圖形都平均分得同樣多,取的份數多的分數就大,取的份數少的分數就小。

(3)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5頁“做一做”第2題,巡視、指導。誰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二第4題。巡視、指導。指導彙報。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二第5題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然後和同桌交流想法。巡視、指導

指名回答,並說說是怎麼樣想的。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二第6題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比較方法。

(4)小組討論,通過上面三組數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師生共同小結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分子越大的分數就越大;分子越小的分數就越小。

(設計意圖:看圖、塗色,說、讀、寫分數,並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更進一步理解幾分之幾這類分數的意義,強化分數的概念和比較大小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將下面塗顏色部分所對應的分數連起來:

2、塗一塗:

3、在 裡填上“”或“”: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對分數的已有認識,把握學生自主探究的起點。先讓他們來辨別幾分之幾的分數,想想它的意義,再通過操作創造出自己所要表示的分數,進一步深入理解幾分之幾分數的意義。合作交流,拓展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四) 、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1:今天我們學習了認識幾分之幾,比如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四分之一,三份就是四分之三,所以,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生2:我們還了解了同分母分數的比較方法。

三、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幾

平均分:

四、作業設計:

1、請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張紙的四分之一。

2、一個蛋糕平均切成8塊,爸爸吃3塊,媽媽吃2塊,小英吃1塊,他們各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還剩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教材內容和重難點

本冊教材7個單元,含3個數學實踐活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小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和軸對稱圖形。

重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有41人。大部分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習目明確,能自覺地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學習積極性高。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好,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覺得學習輕鬆愉快。也有七八個學生上課紀律欠缺,他們上課不願意動腦,不舉手發言,作業質量也不盡如人意,完全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成對於這些後進學生,改正他們的學習習慣是首要任務。

四、教學目的要求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計算。

2、初步認識小數,會正確地讀寫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能正確地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計算。

3、正確理解面積和麵積單位的意義,會進行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4、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5、進一步經歷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學會簡單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的製作。

6、學會分段統計的方法,瞭解複式統計表。

7、能運用整數乘除法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等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能對自己的學習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初步的反思意識。

9、在學習中培養計算仔細、書寫工整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教學措施

1、考慮到因防控冠狀病毒推遲開學後時間緊,嚴格執行教學“六認真”備課時注重原有知識對新知識的推動作用,加強學生遷移、類推能力的培養。

2、上課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課,作好課前準備,向45分鐘要質量,把教研聯組研討的孟式有效教學理念運用與教學之中。

3、一如既往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多分組讓學生探討,讓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加強解決問題的教學,選擇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問題,反覆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6、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絡與整合,特別是語文學科知識幫助讀題,理解題意,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構。

7、注重活動與練習形式多樣。注重單元檢測和總複習,認真進行試卷分析,教學中查漏補缺。

8、教學活動中多表揚鼓勵,多抽學生上講臺在黑板上練習,利用好課代表和學習組長當好助手。

六、課時安排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1~4周(16課時)

(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5~8周(16課時)

(3)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9~13(16課時)

(4)統計初步與不確定現象:14~15周(8課時)

(5)小數的初步認識:16~17(8課時)

(6)對稱:18(4課時)

(7)總複習:19~20周(8課時)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繼續任教三(1)、三(2)兩個班的數學,共有學生94名,通過上學期的教育與學習,學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經初步養成了自己獨立思考、動手、動腦的正確學習習慣,對待學習的態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學生過於活潑好動,紀律觀念還不夠強,無集體意識,缺乏合作精神,還有一部分學生缺乏積極主動地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教學內容包括: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面積,年、月、日,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難點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使學生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4.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5.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使學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使學生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使學生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年、月、日。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