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經典文學勵志書籍優秀讀後感

校園 閱讀(3.08W)

隨著“讀好書,讀經典”漸成風尚,眾多的中外經典名著重新成為閱讀潮流,名著改編版、壓縮版更是層出不窮。一篇文章的讀後感能引人深思,抒發自身的體會與他人分享所感所想。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經典文學作品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經典文學勵志書籍優秀讀後感


做最好的自己

  勵志書籍讀後感篇一

李開復老師的自傳《世界因你不同》這本書,我在XX年的時候就曾看到有同事在閱讀,由於之前一直盲從於大家對開復老師的崇拜,以至於我總是以為開復老師是神一樣的人物、很成功、很厲害。直到今年6月份開始認真閱讀這本自傳,才初步瞭解了開復老師,並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樣,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但是他與我們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很幸運的生在一個良好的家庭背景下,並且因為其母親及家人開明的思想,很早就受到優秀的西方教育,接觸的人與事,對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了積極、意義深遠的影響,以致後來一步步正確的選擇和成功。

對於開復老師,我想用幾個短語來形容:正直、誠信、儒雅、樂觀、寬容、體貼、幽默、嚴謹、有理想、有擔當、使命感、熱心助人……我覺得用所有正面的詞彙來形容都不為過,甚至我覺得他是個很完美的人。

我相信,很多人都希望成為開復老師那樣受人愛戴,並且很成功的人。我也曾經這麼想,但是開復老師的家庭背景、教育經歷、職場生涯等是每個人都不太可能複製的,這也是開復老師一直強調的:跟隨我心,做最好的自己。

整本書,敘述了從幼年聰明頑皮的開復,到中年穩重成功的開復老師,這期間的趣味、波折、感人畫面,我也感同身受,時而會心一笑,時而傷心難過、百感交集。書中所講的大部分故事細節我已記不清了,但使我深受觸動的就是開復老師的座右銘:人生在世,要用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開復老師也一直踐行著 世界因你(我)不同 的價值觀——想象一個世界有你,另一個世界無你,讓世界因你的態度與行為發生有益的變化,這就是你一生的意義。

從蘋果、微軟、google、創新工場一路走來,每一次工作的變動,都是開復老師跟隨我心與積極影響世界的表現。我也感受到,開復老師在面對挫折時的困苦、朋友為利益反目時的心痛等諸多考驗所展現出的鎮定、無畏的品質,這正是卓越的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成功並不一定是追名逐利,但是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名與利自然會不期而至。

這讓我想起一部關於教育題材的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也叫《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的男主人公蘭徹,無論是在求學,還是在步入社會的階段,都是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不追求成績與排名,並且打破陳規,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努力使自己做到更好,最終財富與名譽自動降臨,他的態度與行動也積極影響著他的朋友。我清楚的記得《三個傻瓜》中兩處很經典的對白,分享出來,與大家共勉:

1. 人的心總是很脆弱、很容易陷入恐懼中,你得哄哄它,無論問題有多大,告訴你的心“all is well”(一切都會安然無事,每當遇到麻煩,這句話就成了他的口頭禪)。

2. 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有多麼所謂的成功,而在於做真實和最好的自己,將最好的自己呈現出來,讓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發生著積極的改變,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勵志書籍讀後感篇二

《做最好的自己》告訴我們成功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成功最主要的祕訣是心態,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整情緒,改變思考方式,及時自省,做最好的自己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裡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買了一本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如何才能走向成功?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財富的多少,我們只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勵志書籍讀後感篇三

閒來無事,掐指一算,自餘去年習《論語》,至今已有一載有餘。除過背了“鄉黨”,“先進”等幾篇以外,竟無甚感觸。正暗暗哀嘆時,周禮不禁觸動了我,遂意欲小議周禮。在此不敢高談闊論以充學者,實只乃表我之淺見也。

禮,乃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周禮,即周朝時期發展起來的,建立在維護統治者利益的基礎上,並束縛人的思想和社會活動,調整人們行為規範的總和。

周禮,和禮法、祭祀於一體。所謂禮法者,即法紀與禮儀。法紀即法律。禮儀,即禮節與儀式。何謂祭祀?即備供品向祖先致祭行禮,表示崇敬並求保佑。於是乎,周禮既為維護統治者利益的道德標準,又是法律規範,形成了禮律相通的禮教。即禮允許,法律亦允許;禮不允許,法律亦不允許。所以,周禮鞏固了統治者的權威,這大概也是周公制禮的真實目的吧:鞏固年幼的成王政權。

為什麼說周禮是統治者鞏固和加強政權的工具呢?因為它強調階級性與等級性的差別並且設計了一套繁瑣的程式來維持這種差別。正如荀子曰:“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也。”

周禮要求必須親愛以父權為中心的尊親屬,使親者貴,疏者賤。此謂“親親”。

周禮還要求下級必須遵從上級,特別是周王。嚴格規定上下級秩序,不得犯上作亂。又有“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講的是一個卿大夫冒用皇帝規格的舞蹈,孔子認為不可原諒。此為“尊尊”。

周禮維護父權中心的社會,特別歧視婦女。“幼從父兄,嫁而隨夫,夫死隨子。”

看罷禮法,再來看看祭祀吧!“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就是說一個大夫級的人物,卻祭皇帝才能祭的山,所有人反對。這說明不同等級者的祭祀也不同,絕不允許僭越。

撇開禮的等級性和差別性束縛不談,其實踐過程更是莫名其妙,程式繁瑣,如諸侯每月七年級殺一頭羊舉行祭祀,表示‘聽政’開始;國君祭祀賜的肉不能過夜……

從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發現統治者是如何利用禮來壓迫人民:周禮強調等級性、差別性和程式繁瑣性,並且極其嚴格地維持這種等級差別,決不允許任何人僭越,如果違反,輕則受眾人譴責,重則受刑罰制裁。

周禮因身份等級不同而不同,所以,周禮不是一種公平的社會規範。它不僅表現對被統治者的束縛,更是表現了統治者們不同的等級關係!只可惜,當時的人們沒有一點覺悟,對禮的束縛毫無察覺,並認為能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連聖人孔子都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當然,我們也不能將周禮全盤否定,在當時的社會,周禮還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畢竟“禮崩樂壞”不是好事。同時周禮還形成了古代華夏文明的精神淵源。總之,我們要以歷史的眼光去剔其糟粕,汲其精華。

我們也不能將周禮全盤否定,在當時的社會,周禮還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