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怎樣學好語文_佳作三篇

校園 閱讀(8.47K)

怎樣學好語文篇一:

怎樣學好語文_佳作三篇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

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恆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閒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而且,閱讀量大,知識就會十分豐富,一個人的素質也會提高,眼界就會更廣,況且,寫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書,多留心身邊的事,將書中所講與現實生活相聯絡起來,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湧,寫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大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卻不多,真正喜愛閱讀的並能從中得到知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寫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們要做這樣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閱讀,要喜歡去閱讀,當我們看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去思考它的內涵,去思考它的寫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還有,要好問,要記住不懂就要問,特別是讀課外的古文言文,古詩、詞時,其中有些字、詞、句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這就需要去查工具書,如果工具書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後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時去問老師,及時地弄明白,這樣才能學好古詩文,

切記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為日月積累,會使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大。

語文就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讀、說、寫三方面去學習,去品味,去發揚,讀就是要去獲取知識,去欣賞。語文這門藝術,而說與寫則是我們對語文的體現,是我們學習語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樣,我校就更應該利用空閒的時間去練習寫作,多寫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寫好,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學會運用自己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這樣,我們就能將語文與生活聯絡起來。

懂得了這些,再來學習語文時,便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了,反而會覺得是一種享受,當我們把學習當作是一種享受時,不學好也難了

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語文素質、語文能力提高的過程,而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讀和寫。所以,解決了讀和寫的問題,就提高了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也就是學好語文了。

讀,即閱讀和理解;寫,指書寫和作文。語文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事了。

讀,可以培養語感。語言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語感。“這個語段中為什麼用這個詞而不是用那一個”,“這個句子為什麼是一個病句”,很多時候,我們無須去問“為什麼”,語感早已經告訴我們理由了。而語感的培養就來自於平時點點滴滴的“讀”的積累。

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這裡所說的“讀”,並不僅僅是指把文章朗讀或默讀一遍,而是還要包括思考和識記等內容。換言之,讀,應該是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過程。學習一篇文章,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來就是:第一,解決“寫了什麼”的問題;第二,解決“怎麼寫”的問題;第三,記憶文章中的精彩語段和詞語。這三個方面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問

題。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去解決好這三個問題,這才是“讀”。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讀,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獵廣泛,見多識廣,胸中自有“丘壑”。這樣,在作文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自己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乾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

既然“讀”有這麼多好處,那麼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從重視“讀”開始吧。

寫,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書寫和作文。

在書寫方面,大學聯考考綱有明確的要求:作文一類卷書寫美觀,二類卷書寫工整清楚,三類卷比較工整清楚,四類卷書寫潦草。大學聯考從2005年開始,山東單獨命題,語文實行網上閱卷。這就對書寫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所以無論是大學聯考考綱還是山東語文網上閱卷,都在告訴我們一個資訊:必須把字寫好。

退一步說,要求所有的人都達到美觀的程度,也不現實,但是書寫工整清楚,避免潦草,這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也許有人拿“寫工整了會影響答題速度”之類的話來給自己的書寫欠工整找藉口。是的,在你認真書寫的最初階段,它是會對你的答題速度有一點影響的。可是我們總不能因為還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療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書寫不過關會影響到語文成績,我們又怎麼敢不去重視呢?

其實,要做到書寫工整並不難。我們的漢字是方塊字。這句話對我們就是一個啟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動心思。你的字寫得橫平豎直了嗎?你的字左上角與左下角、右上角與右下角在一條線了嗎?還沒有?那就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吧。相信不用多長時間,你自己寫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認了,你都不敢相信你會寫得這麼好了。

再說作文的問題。雖然說,文無定法,但是作文還是講究一點“法”的。在這裡,首先要澄清一個問題。應試作文與平時寫的文章是有區別的。平時寫的文章,我們是去“品味”,而應試作文往往是瀏覽的。瀏覽與品味就有了質的區別。所以寫應試作文非注意一點應試技巧不可。比如文章開頭,單刀直入,開宗明義,一開篇先讓讀者明白你在寫什麼,這點很重要。否則,看了半天了,讀者還雲裡霧裡,不知道你要說什麼。這怎麼可以呢?文章主體部分一定要圍繞中心去寫,一定要言之有物,這些最起碼的要求必須做到。到了結尾部分,對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後再強調一次,加深一下讀者的印象。這樣,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寫好作文總結為兩句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寫成記敘文時,很好地解決了“動之以情”的問題,寫成議論文時,很好地解決了“曉之以理”的問題,那麼你的作文問題也就解決了。

那麼怎麼才能寫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寫好議論文的問題,上文已經有所涉及,所以這裡重點談寫作記敘文的問題。

寫好一篇不足千字的應試記敘文,有幾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①調動情感的問題。做好作文的準備工作,這是一個大題目,裡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選材的問題。如果選取一些自己比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難調動起自己的創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比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裡的一些人或事。還有一個儘快入題的問題。150分鐘的語文考試劃給作文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那麼我們從審題立意到開始動筆,時間最多不能超過15分鐘,當然也不能少於10分鐘。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不僅要考慮文章的立意、佈局謀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調動起來,讓自己“走進”所要記敘的場景之中去。這種“身臨其境”正是情感被調動起來的表現。

②擷取生活片斷,藉助“主旨”這根紅線,連綴成篇。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決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夠交代清楚,也只能是敘述故事的梗概。這樣,不僅內容不厚實,而且還缺乏生動性,不可能“以情動人”。而擷取生活中的幾個典型片斷,進行具體細緻的描寫,則可以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③描寫還是敘述的問題。敘述故事情節,往往容易出現語言乾巴,欠生動的現象,這樣就達不到“以情動人”的目的。所以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最好採用描寫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兩個特寫鏡頭,進行具體形象生動的描繪。我們知道,對事物的描寫,越具體了就越形象,從而也就越生動。

最後,再提一個建議:充分地利用課文。

既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讀”,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廣泛地閱讀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還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們讀什麼文章都可以。

但是,讀課文有讀課文的好處。第一,課文是你的無聲的老師。我們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對“寫了什麼”“怎麼寫的”,思考的正確與否呢?如果無人請教,我們將無法確定。可是如果我們去讀課文,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每篇課文都有閱讀指導,課文之後還附有一些註釋,它們可以給我們解疑答惑,幫助我們積累知識。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讀什麼都可以,那麼我們為什麼不選擇課文這個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課文大都是一些典範作品,不需要我們再去浪費時間挑選。第三,大學聯考的出題原則是“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就是僅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也得重視我們的課文啊!

綜上所述,如何學好語文呢?從讀寫入手,提高我們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

不過如果你問考試技巧,首先要總結字詞,當然是隨堂總結。還有古文的一

怎樣學好語文篇二: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涉及的知識面特別廣。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無所不包容。因此,語文“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重點要突出“趣”“積”“記”“練”四個環節。

一、趣——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求知的嚮導。其實語文知識本身就具有無窮的樂趣,那奧妙無比的表意文字,形象生動的修辭方法,躍然紙上的人物形象,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無不引起你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只要你用心去學,興趣會自然產生,隨著興趣的增加,你的知識就會自然豐富。

二、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語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一勞永逸。關鍵在於平時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一成江海”。語文知識浩如煙海,需要你一點一滴掌握,日積十,月積百,年積千千萬。“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只要你堅持下去,日積月累,你的語文知識定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三、記——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

識記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有人說:“要想出口成章,須要成章入心”這話不無道理,只有識記,方能積累;只有識記,方能豐富。

四、練——提高語文的基本能力

聽、說、讀、寫是學習語文的四項基本功,必須苦練,方能提高。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一手美觀漂亮的漢字,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場震撼心靈的演講,無一不是辛勤汗水的真實寫照。只要你平時勤學苦練,聽、說、讀、寫你會樣樣皆精。

方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萬能的,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只有付出,才有回報。

怎樣學好語文篇三:

國小生怎樣學好語文的心得

現在孩子都聰明,數學英語成績差距都不是很大,因為都有標準答案,但是語文卻不一樣,尤其是語文的閱讀和作文,著實讓我們這幫家長和老師替孩子捏把汗。那麼國小生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

語文的學習絕對不是一日之功,要在平時多閱讀,加強閱讀的數量,可以瞭解書中的大意.四大名著是必讀的,另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網路,在網路上讓孩子們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駱駝祥子》《昆蟲記》等,很多詩詞方面的書籍都要瀏覽一翻,這樣必定能夠學好語文!

怎樣才能更好的掌握語文這門學科呢?

一、學好課本知識。

首先,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複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儘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覆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其次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牴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後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

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餘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誌,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資訊,並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瞭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

三、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覆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精益求精。

老師要保留學生寫作的天性,在這個基礎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培養方式,讓學生能夠很快地寫出真實生動的作文。要求如下:

(一)降低標準,寫出真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為寫作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材料。但由於同學們平時生活的空間大多在學校、家庭,每天所經歷的事情似乎重複、單調,感受太平淡,寫作時往往也感到茫然,覺得無話可寫。其實,只要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心去想,就會發現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有不少“閃光的珍珠”。所以,要寫好作文,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如一位同學習作《春來了》中有這樣一段話:“細雨濛濛中,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棵、兩棵??組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綠毯子。”面對生機盎然的春天,人們總是搜腸刮肚,用盡華麗的詞句來形容,其實像這位小作者的習作,平實中照樣見神

奇、見情趣。那麼,怎樣來觀察生活呢?

觀察是作文獲取感性認識和積累素材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方法。首先,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校內生活。其次,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家庭生活。這必須以家庭和學校合力為前提,鼓勵家長豐富孩子的課餘文化生活。與此同時,要給予學生快樂、難過、興奮、後悔等豐富的感官效果,給寫作帶來豐富的素材。具體來講:一要自覺觀察,熱愛生活。觀察是一種積極的活動,需要自覺性和主動性。因此,觀察生活首先要熱愛生活養成自覺觀察生活習慣。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即使是色彩斑斕的生活,也會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二要用心觀察,“小中見大”。生活中,很難遇到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平常事。如不留心觀察和分析,就會稍縱即逝。三要細心觀察,展開聯想。觀察宜“細”不宜“粗”,走馬觀花,只能“見小不見大”,寫出來也只是泛泛而談,要把視線集

中在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上,由“點”到“面”地觀察。四要記錄觀察,積累材料。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平時,不但要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也要培養勤於動筆、隨時記錄觀察、思索所得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多看、多想,並且把觀察所得隨時記錄下來,為今後的作文積累材料。

著名作家茅盾在《創作的準備》一書中寫道:“無論到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當然,作文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不是照相機,照搬生活。要寫好作文,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還離不開藝術的提煉、加工。

(二)呵護童心,細心培植

俗話說“童言無忌”,學生作文常常出現一些雖顯稚嫩但頗有智慧靈光的句子,對這種充滿靈性的表達要細心呵護。如“太陽得了多動症,每天不停地從西邊蹦到東邊,又從東邊蹦到西邊。”,“他找遍了全身,就差點沒把自己倒掛起來抖一抖”。這些文字,顯得那樣心揚靈動,富有韻味。因此更需要教師的培植和呵護。

教師平時要有意識地組織一些相關活動,讓學生學會參與生活,不僅幫助學生積累典型的寫作材料,也要引導學生參與生活過程。在作文訓練過程中,筆者將學生的視線從學校內引向學校外,引向社會,引導學生不斷走出校門,去

尋找寫作的“活水”。如利用雙休日,或結合學校大隊部組織的野外活動,帶領學生走上田間地頭,參觀工廠,瞭解災情,調查水質??通過一系列活動,擴大了學生的寫作範圍,大大地豐富了寫作素材。

(三)巧設情境,激發靈感

情感不是無緣之水,只有構建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採用多種手段創設各種情境,學生才會受到特定氣氛的感染而情感勃發。具體來講,要做到:

1.憑藉話題,巧設情境。話題作文,其特點是就某個話題或範圍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見解。話題式作文像開了個作文茶館,圍繞一個議題天南海北縱橫馳騁,又加上文體不限,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間。

2.憑藉聲音,巧設情境。根據教學需要,同時提供幾組音響材料,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組合方式進行思考、領悟、聯想,進而產生新思路。如老師錄下各種聲音:風聲、敲門聲、火車的賓士聲、鼓聲、笑聲??然後讓學生分辨各種聲音來自哪裡,用恰當的擬聲詞記錄下來。最後因勢利導:聽了這些聲音,你想到了什麼?準備選哪些聲音,想象出哪些情節?然後,編成什麼樣的小故事?選材要創新。

(四)豐富形式,激發興

傳統作文主要以教師命題為主,訓練形式陳舊、單調,訓練內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使他們失去了對作文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樣化、綜合性的訓練形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寫作空間和氛圍,激發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從而能動地去反映他們多彩的生活。

1.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利用改寫的形式。如學完了課文《小露珠》,在學生充分感受到小露珠美麗的外表和善良的內心後,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寫一些讚美小露珠的小詩,學生興趣盎然,一首首清新活潑的小詩抒發了對小露珠的喜愛之情。改寫詩歌的形式讓學生在詩化語文的美好意境中得到了享受,也培養了學生的作文能力。

3.通過連詞成文的形式組織學生作文。如將幾個看起來毫不相干的詞語通過學生們的想像,可以連成一句話,寫成一個片斷,從而形成一篇文章。

綜上所述,學生是習作的全體,習作教學應讓學生觀察事物、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自主表達的慾望,完成習作。只有這樣,

才能體現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敏銳感,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