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

校園 閱讀(2.36W)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堪稱最享盛名。詩題“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下面是應屆畢業生考試網為大家提供的李商隱詩《錦瑟》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寫意的幾種常用方法;

2、理解內部結構;

3、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鑑賞方法:品味詩歌的形象。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

 [教學方法]

譯寫法,點讀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凡讀過此詩,並稍稍瞭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

由於它的詞藻華麗,情意纏綿,景象迷離,含義深邈,詩的中心究竟是什麼,一直存在爭論。相傳宋朝時,“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讀了《錦瑟》也覺得不好理解,甚至找他的老師蘇東坡請教。可見一千多年來,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一種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走路;腿最多時最無能。千百年來,人們早已認定並認同,這個“謎”已被俄狄浦斯回答:“人”。)

李商隱的《無題》詩確實堪稱一絕。所謂“無題”,是詩人別有寄託而又不願明說,就用“無題”名篇。此外,也有詩人仿照《詩經》的辦法,取詩的起首二字作為標題,而標題又不能概括全詩的主旨,這類詩仍屬於“無題”之類。

  二、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一生經歷,大致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艱困的青少年時期

李商隱的高祖、曾祖、祖父與父親四代,都只做過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縣尉(掌管一縣軍事的長官)和州郡太守(州郡的行政長官)的幕僚(參謀書記之類的僚屬)一類低階官吏。他三歲時,父親被罷免嘉縣(今河南)縣令一職,改任浙江一帶幕府的幕僚六年多之久,李商隱跟隨父親在那裡度過了他“浙水東西,半紀漂泊” (《祭裴氏姊文》)的童年生活。九歲時,父親病故,李商隱只得與母親回滎陽安葬父親,父喪期滿後,全家遷到洛陽。為了維持生計和償還為營葬父親所借的債務,李商隱到處替人抄抄寫寫和做短工,十幾歲的孩子承受著莫大的精神壓力,相信這種經歷,不僅使得李商隱較早地感受了生活的艱苦,為其後來創作關心民苦的詩歌準備了素材;同時也督促他勤奮苦讀,走上仕途以振興家道。幸運的是,他能受教於一位擅長古文與書法的堂叔,並於16歲就著有《才論》、《聖論》。

可見,青少年時期,李商隱的文學才華已初露鋒芒。

第二階段: 漫長的10年應舉路

李商隱16歲開始就把文章投遞給社會名流,以期得到他們的賞識,為自己應舉鋪路。17歲得到鄆城(今山東)節度使(縱覽鄆城軍政大權的長官)令狐楚的賞識,被聘作幕僚,讓其與令狐楚的兒子一起學習駢體文,而後,令狐楚又資助李商隱進京應試,李商隱兩次落第後,於836年曾在玉陽山(今河南)學道,唐代尊崇道教,有不少公主與宮女入道觀為女冠,李商隱不免要同本是宮女的女道士接觸,瞭解她們單調寂寞的修行之苦,這之中難免發生不足與外人道的戀情。這從其詩句“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中隱約透露出這一資訊。公元837年,李商隱經過數次失敗後再次上京應舉,終於入選,於二十五歲圓了他約十年登進士第的美夢。這在當時“五十少進士”的年代,是十分榮耀無比的。李商隱十分感激令狐楚的幫助,從十七歲開始到二十五歲(829—837年),除了一年左右(833—834年)在表叔手下任職外,一直沒離開令狐幕府,直至令狐楚病逝(837年底)。李商隱不得不另尋出路。大約第二年,他應聘於涇原(今山東)節度使王茂元手下,並娶了王茂元之女為妻。李商隱在這個時期的詩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開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會政治的詩篇,如《隋師東》、《有感二首》、《重有感》、《壽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等,指事陳情,激切感人,顯示了青年詩人關懷國家命運的抱負和器識。另一些作品以比興寄託的手法書寫作者的凌雲壯志和渴求用仕的心願,如《初食筍呈座中》和《無題》“八歲偷照鏡”,筆意婉轉,風格清新。此外,也有少量應酬詩和豔體詩。

第三階段: 踏上仕途深陷黨派之爭

牛李黨爭是在宦官專權的日子裡,唐朝朝廷的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依附宦官的又分為兩派——以牛僧孺為首領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領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鬧了將近四十年,歷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稱為“牛李黨爭”。而曾經有恩於李商隱的令狐楚則為牛黨,王茂元屬於李黨,李商隱與王茂元之女的婚姻自然引起牛黨不滿,或許李商隱還不知道,看來似乎為金榜題名並娶得美人歸而自然得意的李商隱,此時已悄悄墮入牛李黨爭的漩渦之中。遺憾的是,李商隱能夠嚐到李黨的得勢(唐武宗840—846年初)不過一年,他的母親去世。他必須遵循慣例(《唐律·名例》中設立不孝將揹負罪名的刑罰,成為“不孝法”。),離職回家守孝三年。這意味著年屆而立的李商隱不得不放棄躋身權力階層的最好的機會。這次變故對李商隱政治生涯的打擊是致命的。他閒居在家的三年是李德裕執政最輝煌的時期。於是錯過了的歷史便在新登基的唐宣宗皇帝處改寫了。唐宣宗大黜李黨,重用牛黨,李商隱備受排擠、職位不保。從此,李商隱在仕途上更加地步履維艱、處處受挫。三十五歲起,就開始了飄零的遊宦生活,遠走他鄉。事業上的不得志加上英年喪妻,沉痛的打擊湮沒了一切幻想,李商隱萬念俱灰,從此虔心事佛。此時的感慨萬千都化作無限的鄉愁、情愁與國愁,“隱傷”的情感由此基本定型。然而,另一方面他並沒有停下追逐理想的腳步,更寫出了大量吟詠愛情、體恤民苦、悲天憫人的震撼詩句。他那些淒迷縹緲朦朧的詩篇,從宋代起,一直便是炫人心目中的美麗詩謎,引起了許多挖空心思的揣測,直到現在,人們還在苦苦尋覓他所追尋的一切。對於李商隱的人生我們大致可以尋跡些線索,然而,想去深入瞭解他的無題詩、《錦瑟》等詩作的人無論怎樣都無法真正地自圓其說。我們無法肯定,他的愛情生活究竟如何?他的初戀是柳枝還是另有她人?究竟是宋華陽還是宋華陽姐妹抑或是她的原配給了他精神世界無限的靈感?“錦瑟”究竟是誰?荷花呢?凡此種種,都迷幻一般地縈繞在仰慕他的心靈的深處。更為他本人添上了愈加神祕且奇蹟般的色彩

或許,正是李商隱那種不甘心失敗,對美好政治和幸福愛情的火一般的激情,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真情與真理的精神,才會產生永恆的`藝術魅力,才會根植在人類社會永恆的主旋律之中。李商隱的確超越了時空,超越了歷史的長河,用他一生的奇蹟創造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精神產品。他的奇將會被更廣大的讀者認同,他的詩也將會擁有更廣大的讀者!

 三、對這首詩的多種理解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後,回鄭州閒居,不久病故。李商隱的詩風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詩婦孺皆懂,而李商隱的詩雖好學深思之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儘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鑑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

這首詩雖題為《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罷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無題詩,解讀極為不易。

常見的幾種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傷。

 四、賞析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首聯兩句,聆錦瑟之繁弦,思年華之往事;音繁緒亂,惆悵難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腸,形成了詩的多層次朦朧的內蘊。

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彷彿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嘆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為過去,並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為什麼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選擇了嗎?

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

頷聯由莊周夢蝶,寫到杜宇化為鳥。莊周在虛渺的夢境中,忽而“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忽而又醒來,“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乎,蝴蝶之夢周歟?”這是朦朧的夢境。

杜宇號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每年暮春三月啼鳴求偶,口中流血,聲哀情苦。這裡寫的是空靈虛幻的人魂化鳥。

詩人寫夢迷,寫冤禽,所要表達的,仍然是朦朧的內心世界的悲慼與怨憤。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

翻譯出來:因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為虛,而夢境才是真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我的相思之苦。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峰突起。

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為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嚐!至於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

後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群山和溫暖的陽光為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於古老的說法(晉陸機《文賦》裡“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說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

這兩幅畫面儘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於它們的象徵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

頸聯以“淚”、“暖”為詩眼,寫了明珠和良玉。月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中——形成了一個月、珠、淚三者難解的朦朧妙境。下一句寫的則是“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的朦朧景象。縱觀全聯,寫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異,而悵恨則一。朦朧的自然景象所體現出的,是朦朧的感情世界。

翻譯出來:明月生於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

尾聯:這一聯意思極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個“反跌”:“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說的那番感慨哪裡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才有,所以接著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

尾聯兩句更是多層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懷,今朝已化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當初是何等地使人悵惘迷戀呵!

翻譯出來: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傾心於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感到惘然若失了。

 五、補:

1、譯詩

這錦瑟毫無來由,具備了五十根絲絃,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華年。

是莊周在清晨的夢中,變成蹁躚的蝴蝶;是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託給哀鳴的杜鵑。

明月臨大海,閃爍著晶瑩的珠淚;藍田的日光和暖,升騰起美玉的輕煙。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憶!就是在那時候,我也已經不勝惘然。

2、品典

品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後來夢醒,莊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詩人藉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託杜鵑

傳說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杜鵑,啼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詩人藉此以冤禽託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傳說珠生於蚌,蚌生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海,珠得月華,始極光瑩;又有南海鮫有泣淚,顆顆成珠的故事。

詩人藉此把月珠淚合而為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複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淨的愛賞,又有於其淒寒孤寂的感傷。

品典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藍田的玉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氣冉冉上騰,遠察如發,近觀卻元。

詩人藉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一種對於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內涵一致。

3、結構與主題

1—2句:由聽瑟弦訴說思念往昔。

3—4句:由莊周化蝶、望帝託鵑思念親人。

5—6句:由美人眼淚化珍珠、藍田美玉化輕煙進一步眷戀。

7—8句:追憶悲歡離合仍是一片茫然。

這首詩的主旨隱藏得很深,我認為是作者追憶心中思念的親人。眾說紛壇,莫衷一是,可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妨自己品味。

5、 鑑賞要點

構思新奇

開頭寫錦瑟訴說“一弦一柱思華年”思之殷切,思之纏綿。聲聲訴述思念之切。結尾句“當時惘然”“追憶此情”,使悲歡離合之情更令人斷腸。可見作者構思之精巧。

朦朧美

詩人用“莊生”夢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帶入美好的夢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託給“杜鵑”彷彿置身於“杜鵑啼血”的氛圍中,更感受到離別後的思念這深。夢中的朦朧美如一幅畫,霧也朦朧,水也朦朧,美人魚落淚,藍田美玉在陽光下閃光,彷彿燃燒出縷縷輕煙,冉冉飄拂。

 關於練習

一、《錦瑟》是李商隱詩歌中最為難解的一篇,其主旨歷來眾說紛紜,有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等等。這首詩內容隱晦,意境悽迷,語言華美,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可以說每一聯都代表了一種情境,一種心緒,你能試著說說嗎?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的意境和情感,理解這首詩各部分(聯)的象徵意義。

 參考答案:

第一聯以“錦瑟”起興,思憶青春年華,一種惋惜、傷感和無可名狀的情緒湧上心頭;第二聯,表現出對過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懷戀,以及惆悵、迷惘之情;第三聯,寫才美不外現,或美好事物不能長在,寄寓了悲傷嗟悼之情;最後一聯,從“追夢”中醒來,並知道那夢已遠去,並且當時就不甚分明,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情懷。